蘇東坡紀念館導遊詞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了蘇東坡紀念館,門口的這尊塑像就是蘇東坡。瞧他,一卷詩文,兩袖清風,既儒雅,又灑脱。他是四川眉山人,姓蘇名軾,字子瞻,“東坡”是他的號。他生於公元1037年,卒於公元112019年,享年64歲。 各位都知道,蘇東坡博學多才,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方面,不但天賦高造詣深,而且頗有革新,成就卓著,被後人尊為一代文豪。杭州市民特別敬仰他,不僅是被他的才華所傾倒,更是被他的為官愛民所感動。蘇東坡紀念館的建立就是最好的明證。 各位請看,這座紀念館緊鄰蘇堤南端的入口處,北臨小南湖,是在原湖畔別墅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於1989年7月15日正式開放。

蘇東坡紀念館導遊詞

蘇東坡於北宋後期兩次來杭任職。他第一次來杭為官是在北宋神宗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公元1071—1074年),任了三年通判。通判的職位僅次於知州,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第二次來杭任職是北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元祐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知州兩年。知州相當於市長。難怪杭州人喜歡説,蘇東坡是杭州的老市長。 這紀念館的一樓着重介紹了蘇東坡在術五年的重大政績及在杭活動行蹤圖,用大量的史實、具體的數據記載着蘇東坡賣度牒(朝廷賜給僧人的可免賦役的憑書)、買米救濟災民、沿湖築堤以工代賦、捐獻黃金創辦病坊、減免貢米緩解糧荒、治河浚湖抗旱排澇等方面的事例。紀念館的二樓着重介紹了蘇東坡文學藝術方面的傑出成就,尤其是在杭期間所作的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大量作品中的精品。好,現在請各位隨我進蘇東坡紀念館參觀。

現在我們漫步在蘇堤上了。這兒是蘇堤的南端,我們沿着這條長堤一路往北,全程2。8公里。請各位邊遊覽邊聽我介紹。 剛才我們參觀了蘇東坡紀念館,知道了這是一條由人工建造起來的長堤,是蘇東坡發動杭州軍民以工代賑、沿湖築堤的結果。這條長堤於公元1090年4月28日開工,蘇東坡和兩浙兵都監劉景文幾乎天天到工地察看。由於上下齊心,僅用半年時間就完工了,共挖淤泥925萬立方米,花了20多萬工。 請看,這是英漢對照的景名牌。漢字中的“ ”字是左耳旁的,這是舊體寫法,與土字旁的“堤”相通。碑名為沙孟海書寫。“蘇堤”的正式命名是在蘇東坡第二次離任、林希接任杭州知州的1091年。新任知州林希懷念他的前任,在欣賞堤上美景後,題寫了“蘇公堤”三字,人們簡稱為“蘇堤”。南宋畫師據景取名為“蘇堤春曉”,將其列為西湖十景之冠。相對應的另一景為“平湖秋月”,景名成對,後人稱為“春秋對”。就這樣,以人名堤,以堤傳人,蘇東坡與蘇堤千古留芳。順便説一句,杭州市區有條東坡路,東坡路上有東坡劇場,杭州名菜東坡肉,據説是按蘇東坡的烹製方法沿襲至今,可見杭州人對蘇東坡感情之深了。 現在我們來到蘇堤的第一座橋——映波橋。由於蘇堤的修築,不僅溝通了西湖南北的交通,方便了市民,而且豐富了西湖水面的景觀層次,形成了和白堤對應的西湖水域新格局。請看東面湖區。這是西湖最大的一部分湖面,稱為“外西湖”。湖面波光粼粼,遊船盪漾,湖中三島如翡翠浮於水面。再請看西面湖區。這是小南湖,是西湖最小的一部分湖面。一大一小,打破平衡。小南湖的那邊就是花港觀魚公園。水榭茶樓,小橋長廊,倒映在波光之中,將橋取名為“映波橋”正是恰到好處! 這是花港觀魚的大門;大門對面的那塊平台,是遊船碼頭。 這座亭子名為“夕陽亭”。每當夕陽西下時,從這兒隔着湖面南望突出於湖岸的那座山,正好晚霞滿山,因此山名就稱“夕陽山”。原有的雷峯塔就建在夕照山上。可惜雷峯塔於1924年9月25日倒塌了,市政府目前正在着手重建該塔。這夕陽亭和那夕照山隔湖相望,互相烘托,這在園林藝術上稱為對景。

我們來到了蘇堤的第二座橋——鎖瀾橋。不知各位注意到沒有,這“鎖瀾”二字和“映波”是對仗的。“映波”給人以起伏盪漾的感覺,而“鎖瀾”則有風平浪靜的意思了。請看,東面的外西湖,水域廣,遊船多,動感強;而西面的西里湖則相對寧靜多了。

這就是御碑亭。這“蘇堤春曉”四字是清代康熙皇帝所題。北宋始建的蘇堤還沒現在這麼寬這麼高,是明朝的杭州郡守楊孟瑛在152019年的時候,主持了填高拓寬蘇堤的工程,奠定了現在的基礎。1951年,市政府全面整修蘇堤,重建蘇堤六橋,這御碑亭也得以重修。

我們已經來到了蘇堤壩的第二座橋——望山橋。蘇堤六橋中,此橋離岸邊的山最近。請看西里湖對岸,那就是丁家山。山下沿湖,一片綠蔭。綠蔭叢中隱隱約約的建築物是西湖國賓館。站在這橋上,環顧四周,我們能明顯地看到三面青山懷抱着一湖碧水。若是春夏之際,更能領略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西湖秀色的獨特風韻。如果我們泛舟湖面,視線空越橋洞西望,正好能望見西岸的青山及更遠的北高峯。若請您取橋名,説不定也會取“望山橋”了。這是園林藝術中借景手法的靈活運用。

各位,我們現在來到了蘇堤壩的第四座橋——壓堤橋。“壓”字在這兒有使其穩定、平靜的含義。這座橋位於蘇堤中段,橋名寓含着人們的希望。 各位請看左前方,那邊有座橋叫“玉帶橋”,橋上有座亭,它是由原有小橋改建成的一座石橋,用三孔橋墩交錯形成三角形以疏導水勢。這一景名為“玉帶晴虹”,在清代是西湖十八景之一。晴日,橋身映在水中如長虹卧波,“玉帶晴虹”因此得名。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玉帶橋是1983年重建成的,橋的結構、尺度均保持原樣。因為這座橋的構築,使得蘇堤和麴院風荷相通,並把西湖西面的水域分隔成兩個湖區——西里湖和嶽湖。值得一提的是,西湖景區內目前共有兩座橋亭聯體建築:一座是玉帶橋,在蘇堤西側,是以橋命名的;另一座是在蘇堤壩東側的小瀛洲上,是以亭命名的亭亭亭。蘇橫貫其間,兩橋陋堤遙望,真不知是有意的藝術構思,還是無意的巧合?!

現在我們過了麴院風荷公園在蘇堤的入口處,來到了蘇堤壩的第五座橋——東浦橋。我們在橋上看,西面是嶽湖,東面是外西湖,兩湖在此溝通,“東浦”二字點出了嶽湖水流東注的意思,而杭州話“東浦”和“東坡”發音也差不多。 我們漫步下橋來到了仁風亭。用現代漢語來解釋,“仁風”二字是指慈善寬厚,形成風尚。我們已到過蘇堤南端的夕陽亭,北端有此仁風亭,南北二亭,首尾呼應,強調了建築佈局上的平衡。 仁風亭觀西湖景,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回首往南看,也許大家已發現,這一路過來,蘇堤兩旁樹木葱蘢、花卉不絕,其中有芙蓉、桂花、玉蘭、夾竹桃、櫻花等名貴花木,更為特別的是,每隔一定間距就有一株楊柳或一株桃樹,所以蘇堤有“西湖景緻六吊橋,夾株楊柳夾株桃”的説法。南端的羣山,猶如一道屏障,故稱“南屏山”,插入市區的是吳山。東面高樓林立,是繁華的市區。北非凡那隱約可見的塔是保俶塔。近處隔湖相望的塔是西冷印社的華嚴經塔。那座石拱橋是西冷橋,橋的南堍就是秋瑾墓園。那玫瑰色建築物是香格里拉飯店(簡略指點四周主要景觀)。

各位團友,現在我閃來到了蘇堤的第六座橋——跨虹橋。我們已經從蘇堤南端走完了2.8公里來到了北端。蘇堤猶如長虹卧波,走完了這座橋,彷彿跨越了長虹。這跨虹橋北堍是麴院風荷舊址。若逢夏日,能觀賞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緻了。然而,蘇堤更秀美的是春天。前面介紹過,蘇堤特多桃樹、柳樹,她們是奏的信使,率先告知人們春天的來臨。所以,元代景名“六橋煙柳”、“長虹跨湖”終究還是讓位於“蘇堤春曉”是順理成間的事。 好,各位團友,“蘇堤春曉”的遊覽暫告段落。願各位心中擁有一個永遠的春天!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