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梁的導遊詞3篇

白鶴梁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樑,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白鶴梁的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白鶴梁的導遊詞3篇
白鶴梁的導遊詞範文1:

白鶴梁樑體分上、中、下三段。題刻區位於中段長約220米,寬約15米的樑體上,迄今發現有題刻約165段,文字內容約三萬餘字。題刻始於唐廣德元年,現存有明確紀年的最早年代為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其中宋代最多,元、明、清代次之。

彙集了唐宋以來千餘年各派書家遺墨,隸、篆、楷、行、草皆備,還有巴思巴文,書體風格顏、柳、歐、蘇俱全,題刻內容或詩或文、可記事或抒情,涉及到各個歷史時期和各個層面,石魚雕刻精巧流暢,頗具功力,因此白鶴梁又被譽為"水下碑林"。

白鶴梁題刻中有石魚雕刻18尾,記載了1200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文情況,系統地反映了長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況,為研究長江水文、區域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規律提供了極好的實物佐證,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

白鶴梁最早的枯水題刻比1865年我國在長江上設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水尺的水位觀測記錄,要早1100多年,因此有了"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稱的美名。

白鶴梁題刻長年淹沒在江下,只在每年冬春交替,長江處於最低水位時才偶露尊容。因此每每在那幾天,前往觀看的人們絡繹不絕。白鶴梁題刻因它獨特文物特性和以及在科學、歷史、藝術具有極高價值,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鶴梁的導遊詞範文2:

白鶴梁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樑,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1988年8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20xx年4月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在首屆三峽國際旅遊節期間正式試運行對外開放。

白鶴梁,這個詩化的名字緣何而來,雖然眾説紛紜,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相傳,在北魏時,爾朱通微不願與篡奪皇位的族兄爾朱榮合流,棄家學道,道成,號爾朱真人。爾朱煉丹售市,至合州,價傲太守。太守怒,將爾朱囚籠拋江。竹籠不沉,卻順江而下,至涪州白鶴雲集之石樑,遇一名白石之漁人舉網而得之。爾朱時正酣睡,漁人久呼不應,擊磬方蘇,遂為至交。漁人仍然輕舟佈網,爾朱繼續修真煉丹;晚則曲膝相對清談,倦則抵足攬江入夢。竹笛漁歌,銅磬經文,各得其趣,兩情甚篤。一日,爾朱取丹與白石漁人佐酒暢飲,醉後,乘白鶴化仙而去。白鶴梁便以此得名。

在重慶境內長江與烏江的交匯處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國故都涪陵。古時稱為地處北緯29°43′,東經 107°24′。全長1600米,寬10到15米,自西向東延伸,呈一字形與江流平行。水位標高137·81米,樑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於最高水位30米。距長江南岸100米,東臨長江與烏江的匯合處。從唐至今逾1200餘年的文字題刻170餘段就鐫刻於其上,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白鶴梁題刻。

白鶴梁的導遊詞範文3: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館,採用“無壓容器”對水下題刻進行“原址保護”,通過水下參觀的方式,使遊客領略白鶴梁千年的歷史人文和風俗民情。白鶴梁上的題刻文字記錄了自唐代以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具有重要的水文科學價值,被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記載了自唐迄今1220xx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文科學價值。古人以石魚為水標,以魚眼作為測量水位的標準,這與現代水文站設立“水尺零點”的原理相同。題刻集歷代名家文學、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之譽。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陳列展覽將常規的藝術表現手法與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相結合,展陳手法多樣化,營造出良好的參觀氛圍,向遊客充分展示白鶴梁的科學、歷史及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