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導遊詞3篇

本文目錄成吉思汗導遊詞成吉思汗廟旅遊區導遊詞傳奇聖地—成吉思汗瞭望山導遊詞

親愛的朋友,舉世聞名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爾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為一座民族的豐碑,記載着蒙古民族滄桑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成吉思汗陵,人們往往簡稱之為成陵。不過,這裏要強調一下,成吉思汗的“汗”要讀作hán,可不能念成hàn喲。他是蒙古國的可汗(kè hán)、大汗(hán),相當於中原王朝的皇帝。中國古代,從北魏時期活躍在大漠南北的柔然族首領稱可汗起,以後北方遊牧民族的最高首領便跟着稱可汗、大汗了。成吉思汗(1162-1227)活了66虛歲。成吉思汗,蒙古語含義為“賴長生天之力而擁有四海的可汗(大汗)”。傳説,成吉思汗在率軍徵西夏時,路過鄂爾多斯。他目睹這裏水草豐美,花鹿出沒,是一塊風水寶地,被美麗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語道:這裏是“梅花鹿兒棲身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髮老翁享樂之邦”。並對左右囑咐道:“我死後可葬於此處”。成吉思汗去世後,運送其靈柩的靈車行至鄂爾多斯時,車輪突然陷進沼澤地裏,套上很多牛馬都拽不出來。護送靈車的將領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經説過的話,於是將其“氈包、身穿的衫子和一隻襪子”安放在這裏,並進行供奉。成吉思汗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景區和“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以陵宮為核心,由“三區”、“兩道”、“八景”組成。“三區”,即“文物保護觀光遊覽區”,以陵宮為核心,佔地10平方公里;“生態恢復保護區”,在核心區的外層,圍繞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圍的樑地為界,佔地20平方公里,在這個區域內真正實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外圍為“視覺景觀控制區”,佔地50平方公里。“兩道”,即從“氣壯山河”入口門景到成吉思汗陵宮的4公里長的“成吉思汗聖道”和環繞巴音昌呼格草原並連接各景點的16公里長的“風景道”。“八景”,即遊客活動中心、遊客教育中心、祭祀觀光遊覽區、蒙古民俗村、神泉風景區、休閒度假中心、那達慕馬術活動中心和熱氣球俱樂部。親愛的朋友,來到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宏偉、壯觀的“氣壯山河”入口門景。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蘇勒德的躍馬柱型雕像、左右分別高18米和16米的山巖石壁、底部三層27級台階、西邊與山峯連接的丘陵式牆壁等組成。門景主體建築是成吉思汗震撼世界之偉大壯舉氣魄的縮影。由入口門景往北展延的大道就是成吉思汗聖道和風景道。我們可以沿着吉祥的成吉思汗聖道和風景道參觀各個景點,最後到陵宮,拜謁成吉思汗陵。穿過“氣壯山河”門景就是壯觀的“鐵馬金帳”羣雕。包括385尊雕像、5座金帳,它以恢宏的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出征時的情景。觀賞完壯觀的“鐵馬金帳”羣雕,我們看到的是以休閒廣場形式所表現的亞歐版圖。亞歐版圖廣場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版圖四角設有觀圖台,東西兩側各樹立13面旗幟。亞歐版圖廣場以高低錯落和幾種不同顏色表現出從大蒙古國至元朝時期的疆域版圖,包括中國本土以及橫跨亞歐的四大汗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疆域版圖。在亞歐版圖廣場四角的石壁上分別雕刻着主題為“民族的希望”、“敞開的國門”、“繁榮的大地”和“吉祥的草原”組畫。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以蒙古文成吉思汗的“汗”為造型的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分九個展廳,陳列了三部分內容,即“悠久的歷史,英雄的民族”、“蒼茫的草原,燦爛的文化”、“不朽的業績,永存的豐碑”。這三部分內容突出了蒙古族的社會文化、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和鄂爾多斯歷史文化。博物館內展有206米長的巨幅油畫,還設有歷史文化研究機構,使博物館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專門研究、陳列蒙古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成吉思汗中心廣場坐落在成吉思汗聖道的中心位置,是整個景區的次高點。廣場周圍的台階由六大六小平台和台階組成,即每六級台階上面有個小平台,共六個小平台,象徵歷史偉人成吉思汗享年六十六歲。廣場中央屹立着兩塊高大的豐碑,記載着成吉思汗戎馬生涯和震撼世界的歷史。從中心廣場到成吉思汗陵宮的聖道兩旁的青松翠柏間豎立着數十個高大的雕塑,這些雕塑為蒙古人崇拜的神獸雕像和成吉思汗的大將等人物雕像。這些雕像栩栩如生,彷彿是成吉思汗的衞士,威風凜凜地守衞在聖道兩旁,將聖道襯托得莊嚴肅穆。成吉思汗陵(八白室)舊址在成吉思汗中心廣場北坡,聖道中央有一座白塔,這就是成吉思汗陵舊址標誌。成吉思汗陵遷至鄂爾多斯,最早是八個白色的氈包,史稱“八白室”。成吉思汗陵於明英宗復辟的天順年間(1457-1464)從黃河南岸遷移至這裏後,這塊古老神奇的地方被稱之為“伊金霍洛”(聖主的陵墓)。1954年,在中央政府的關懷下,興建成吉思汗陵,1956年新陵落成,成吉思汗八白室遷移至新陵。人們為了紀念供奉成吉思汗八白室近500年的舊址,便建立了白塔,並進行供奉。親愛的朋友,現在展現在各位眼前的三個金碧輝煌的靈包,就是舉世聞名的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由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過廳和西過廳六部分組成。設計獨樹一幟,建築藝術獨具匠心。整個陵宮猶如一隻沖天而飛的雄鷹,翱翔在遼闊的草原上,象徵成吉思汗這位中華民族的英雄豪傑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的精神。成吉思汗陵宮正殿中央是高達4.3米的成吉思汗漢白玉雕像,雕像背景是遼闊的成吉思汗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時期的疆域圖。成吉思汗陵宮後殿,也稱寢宮,安放着三頂靈包,供奉着成吉思汗及三位皇后的靈柩,是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後殿南牆正中是一幅燒瓷壁畫,是依據珍藏幾百年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圖複製而成。後殿還有一幅“鐵木真稱成吉思汗”壁畫,展示了成吉思汗經過艱苦奮戰,終於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的盛大場面。寢宮酥油燈長年不熄,是廣大蒙古族和遊客祭祀和拜謁成吉思汗的地方。陵宮西殿內供奉着成吉思汗八白室組成部分吉勞(鞍轡)白室、胡日薩德格(弓箭)白室和寶日温都爾(聖奶桶)白室。西殿壁畫則展示了成吉思汗經歷的“滅乃蠻之戰”等重大事件和十三世紀蒙古民族一些生產生活習俗。陵宮東殿裏安放着一座靈包,靈包內供奉着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和夫人額希哈屯的靈柩。東殿壁畫主要反映了成吉思汗“治國之道、治政之策”的政治思想及古老的蒙古民族遊牧生活習俗等。陵宮西過廳內陳列着成吉思汗時期的部分珍貴的文物和“成吉思汗豐功偉績”壁畫。陳列有當時最先進的銅製火炮,有元朝發給諸王或使臣的特別通行證——銀製聖旨牌和腰牌,有當年阿拉伯地區發行的馬蹄形蒙古銀幣,有成吉思汗頒給丘處機及其門人免除差役、税賦和令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的聖旨碑文。西過廳壁畫則以成吉思汗誕生、艱難的少年時代、哲別歸降、建立大蒙古國、成吉思汗伐金戰爭、西征花剌子模、詔請丘處機和東西方貿易往來等圖景,藝術地再現了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經歷。陵宮東過廳裏陳列着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部分銀製祭器和“成吉思汗子孫偉業”壁畫。東過廳壁畫主要反映了忽必烈統一中國,元朝的社會、經濟、科技、對外交流等情況,展示了成吉思汗子孫們的偉業以及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繁榮景象。一位旅遊界的詩人拜謁成陵後作《成吉思汗陵懷古》詩二首,其一曰:“彎弓嘣響落雕鵬,烈馬風馳遍地兵。 百國氈廬憑駐紮,千州鐵騎任縱橫; 八方地域尊明主,一代天驕尚武功。 蒙古威名炳史冊,千秋爭頌大英雄。”這首詩基本上客觀地寫出了遊人對成吉思汗作為偉大軍事家、政治家歷史地位的肯定與認同。 蘇勒德祭壇是供奉成吉思汗所向無敵的哈日蘇勒德(黑神矛)的台基。蒙古人把蘇勒德看作是長生天賜給的神矛,從成吉思汗時期就開始祭祀。成吉思汗哈日蘇勒德的祭奠,與成吉思汗靈包的祭奠一樣,每年要舉行月小祭、年祭和龍年大祭等多次祭奠。在蘇勒德祭壇,還供奉着成吉思汗胞弟哈薩爾的花神矛阿拉格蘇勒德。 商更斡爾閣(珍藏)白室是成吉思汗八白室之一,存放着各種祭器和反映成吉思汗春季舉行“查幹蘇魯克大祭”場面的壁畫。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展覽館用文、圖片、實物、聲像等多種手段,系統地介紹了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形成、繼承和發展。祭祀文化是蒙古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內容,也是鄂爾多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寶。阿拉坦甘德爾敖包是為紀念成吉思汗而設立。成吉恩汗陵建成後,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一的查幹蘇魯克大祭的祭天儀式就在這裏隆重舉行。成吉思汗敖爾敦(行宮)坐落在成吉思汗陵東南,是仿成吉思汗稱汗登基時的斡耳朵(宮殿)建造的,由一座蒙古包式金頂大殿、兩座側殿、選汗台、成吉思汗戰車和蒙古包羣組成。 那達慕馬術活動中心由賽馬場、運動場組成,是為舉辦那達慕而建立。平時,這裏由當地牧民表演馬術,併為遊客提供騎馬、射箭、摔跤等娛樂活動項目。天驕大營是根據歷史記載的成吉思汗軍事大營而仿造的。由各種古老宮帳式建築羣組成,體現大汗、大草原、大氣勢特點。這是按星級標準建造的酒店,在這裏您可以品嚐蒙古族風味食品、觀賞元代大型宮廷歌舞《聖地古韻》和鄂爾多斯民族歌舞《歡騰的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以名震寰宇、萬眾景仰的成吉思汗陵為依託,以豐厚的歷史文化為內涵,以濃郁的民族文化為特點,再現了成吉思汗波瀾壯闊的業績和蒙古族古老、豐厚的歷史文化。如今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內有10個世界第一: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是世界公認的最大的蒙古族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天驕大營中的“天下第一包”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新落成的氣壯山河門是世界上最具蒙古族特色的“山”型門景,該門景主要體現的是成吉思汗開天闢地的偉大壯舉;鐵馬金帳是世界上唯一完整展示成吉思汗軍陣行宮的大型實景雕塑羣,再現了成吉思汗戎馬一生,征戰南北,橫跨歐亞,氣勢磅礴,創建偉業的歷史畫卷;亞歐版圖是世界上最大的展示蒙古帝國橫跨亞歐的疆域圖;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收藏、展示、研究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博物館;長達206米的《蒙古歷史長卷》油畫是世界上最長的油畫;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以蒙古文(汗)為造型的建築;達爾扈特人是世界上唯一近800年來世代祭祀成吉思汗的守陵人;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唯一保留祭祀文化最完整的成吉思汗祭祀場所。朋友們,被譽為“世界千年風雲第一人”的成吉思汗的陵寢及旅遊區的遊覽活動到此告一段落。大家可以在園區內攝影留念,也可購買一些攜帶方便的小型旅遊紀念品。自由活動20分鐘後,我們在陵區大門外車前集合。請記準我們的車號:蒙××××××。謝謝大家的配合!

成吉思汗導遊詞3篇
成吉思汗廟旅遊區導遊詞成吉思汗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烏蘭浩特市國家3A級旅遊區——成吉思汗廟旅遊區觀光遊覽。成吉思汗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紀念成吉思汗的廟宇,它與罕山公園、罕山森林公園共同組成成吉思汗皇家園林。成吉思汗廟與位於鄂爾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緊密關聯,被中外史學家及草原兒女並稱為“西陵東廟”。關於成吉思汗的相關歷史與傳説,我會在下面的講解中為大家一一介紹。現在,在我們腳下的是通往成吉思汗廟殿的九九八十一級台階。它是由花崗巖砌成,台階共分九組每組九級,因為蒙古人十分崇尚“九”,認為九是數之首尊,九九歸一預示着吉祥;成吉思汗廟的整體建築格局與南京中山陵極為相似,從遠處和高處看外觀呈“中”型,佈局以主園路為中軸線,左右呈對稱形式,是典型的漢族風格,建築規模較中山陵小了許多。孫中山被中國人稱為中華民國“國父”,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被海內外蒙古族人民稱為“太祖”。在通往大殿台階的兩側,栽有44棵蒼翠挺拔的迎客鬆,象徵着成吉思汗44歲登基稱大汗,建立大蒙古國。下面我給大家逐一介紹成吉思汗廟景區中主要的景觀和景點:展覽廳:在我們行進方向的左側建有一座別具一格的展覽廳,它原是給守護此廟的喇嘛所建,後來被改建成了展覽廳。展覽廳內以詳盡的圖文資料記載了成吉思汗文韜武略、一統天下的蓋世雄才、歷史功績以及成吉思汗廟滄桑鉅變的歷程,同時還珍藏着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賓來成吉思汗廟參觀所留的照片和珍貴題。成吉思汗箴言長廊:在我們行進方向的右側是成吉思汗箴言長廊:箴言是指勸告、勸誡、警示性的語言和提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留下許多名言警句,涉及到政治、軍事、教育等諸多領域,經後人進行整理,收錄了55條。到時,我們以草、行、隸、篆、楷等體將它鐫刻在這座長廊中,把這些閃爍着蒙古民族智慧光輝、有着深刻蒙元文化底藴的不朽箴言公開展出,供遊客們欣賞、品味。一代天驕雕塑:下面我要向大家簡要介紹的是一代天驕雕塑。這座雕塑體現的是成吉思汗橫刀躍馬於疆場上的雄姿,底座是以花崗巖為基礎,象徵成吉思汗堅不可摧的意志和雄心,雕塑上部以青銅鑄就,象徵成吉思汗金戈鐵馬的征戰歷程。成吉思汗南征北戰、戎馬一生,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統帥,他所總結創造的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的戰略戰術至今還在影響着世界軍事領域的作戰理論和思維方式。“神馬白駿”漢白玉雕塑:這匹受過成吉思汗封禪的並非一般的乘騎,相傳是玉皇大帝天馬神駿的化身,成吉思汗把其視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驍勇直前、吉祥如意的象徵。鎮遠蘇勒德:傳説一次戰役中成吉思汗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跪拜乞求長生天保佑他一定打勝仗。突然一聲巨響,天降一柄神矛落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上。成吉思汗命大將木華黎將神矛取下後,並用九九八十一匹黑馬的馬鬃編成纓將它裝飾起來,作為行軍作戰的前導徽標和旗幟握杆,稱之為蘇勒德。從此,成吉思汗無往而不勝,橫掃歐亞。成吉思汗十分敬重蘇勒德,在大蒙古汗國成立慶典上莊重地將其供在祭壇上,標誌勝利、成功、吉祥、太平。成吉思汗廟: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我們眼前的這座成吉思汗廟。成吉思汗廟位於烏蘭浩特市區北部罕山之上,它海拔350.4米,與市區內最高山峯海拔553米的王陵山遙遙相對。成吉思汗廟建於偽滿康德七年(1940年)5月5日,由藝術家耐勒爾設計,周邊蒙古族人民捐款出工建造,並於康德十一年(1944年)10月10日落成。廟殿由一個正殿、兩個偏殿和東西長廊構成,集蒙、漢、藏三個民族建築風格於一體,外觀呈“山”型,共有大小九個尖頂,面積822平方米,高30.2米。由於成吉思汗廟的獨特建築特色和風格及其歷史意義,它已經成為烏蘭浩特的象徵。由於設計創建者們的獨具匠心,使得方圓25公里的範圍內沒有任何一座山能夠阻擋它的雄姿和人們的視線,周邊數十萬民眾一眼就會看到它。 下面我為各位遊客介紹我們眼前的這座城市(站在成吉思汗廟前,面向市區指説)——烏蘭浩特,其蒙古語含義是紅色的城市。烏蘭浩特市原名王爺廟,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這裏宣告成立,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聯名發賀電祝賀,烏蘭浩特(意為紅色城市)因此而得名。請大家隨我步入成吉思汗廟大殿,首先請隨我到西殿,蒙古族向來有西大東小的風俗觀念,以西為尊,與漢族風俗習慣相反。尊敬的各位朋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震撼世界的歷史人物,他是中華歷史上偉大而天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一生轉戰數十年,先後征服40多個國家。首先請隨我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戰爭示意圖”(戰役以重要性結合時間性順序排列):第一大戰役“塔塔兒之戰”。作戰地點在今蒙古國境內東北部烏勒扎河上游。作戰時間是1202年春。當時,蒙古草原上勢力較強的五大部落間紛爭不斷,東部稱雄的塔塔兒部雖與成吉思汗是近鄰,但有世仇,成吉思汗堂叔祖父俺巴孩汗和父親也速該均為塔塔兒部所害。與此同時,他也迫切需要通過一場勝仗來提高自己在眾部落中的威望和影響力。結果成吉思汗大勝,不僅報了世仇,同時也確立了他在蒙古東部的地位。第二大戰役“十三役之戰”。公元1196年,成吉思汗正致力於統一漠北部落,以扎木合為首的扎答闌部糾集其它部落組成十三支隊伍共三萬餘騎在斡難河的桑沽溪、連勒古山山區(今呼倫貝爾西側蒙古國東方省與俄羅斯赤塔州交界處)與成吉思汗的隊伍進行激烈廝殺。成吉思汗雖然戰敗,卻贏得了更多的支持者,還樹立起他個人威信和號召力,比贏得一次戰役更為珍貴。第三大戰役“闊亦田之戰”。公元1201年,扎木合率扎答闌部聯合蔑爾乞、塔塔兒部、乃蠻部在赤忽兒忽山、扯克徹兒出和闊亦田地區(科右前旗索倫與科右中旗巴仁哲裏木至蒙古國東方省交界地區)與成吉思汗同克列亦惕部王罕聯軍展開作戰,此役成吉思汗與王罕聯軍大獲全勝,極大削弱了其它部落的實力,也逐漸顯示出成吉思汗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才能,還收用一員大將者別(箭之意,泰赤烏人,原名只兒豁阿歹)。第四大戰役“折折温都山之戰”。公元1203年,由扎木合挑起的克列亦惕部王罕之子桑昆發起了對成吉思汗的戰爭,當時勢力不夠強大的成吉思汗曾一度退到大興安嶺邊緣地帶(即興安盟境內索倫河谷一帶)。此次戰役,雙方兩敗俱傷,但戰役最後成吉思汗依靠獨特的軍事指揮才能突襲敵軍大營而扭轉戰局,這也是成吉思汗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是具有決定性的,從而確立了他在蒙古牧民中的霸權。第五大戰役“納忽昏山之戰”。公元1204年,實力日益強大的成吉思汗欲征服另一強大部落乃蠻部,此時乃蠻部是五大部落中僅存的沒有被剿滅的部落,它雄踞草原西側,雙方在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納忽崖地區展開決戰,乃蠻部塔陽汗聯合了篾爾乞惕、克列亦惕、翰亦剌惕、扎答闌、塔塔兒、朵兒邊、撒勒只兀惕等各部殘餘與成吉思汗大軍進行了殊死拼殺,作戰區域涵蓋了新疆東部與甘肅省至蒙古國交界處,戰役結束後,成吉思汗徹底征服了草原上各大部落,為1206年稱蒙古大汗奠定了基礎。第六大戰役“滅西遼之戰”。作戰地點:新疆北部、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至甘肅省內。作戰時間:1218年秋。成吉思汗為徹底鞏固黃河以北的統治,率大軍在天山以西伊犁河上游固爾扎附近與西遼軍隊進行了殊死戰鬥,最終以斬殺西遼國王屈出律,令西遼政權垮台而告終。至此通過這著名的六大戰役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草原部落,推翻了北方諸多政權,不僅為其子孫日後統一中國,也為接下來的征服歐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幸的是,1227年在進攻西夏戰役中,成吉思汗病逝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南麓渭水北面的清水縣,享年66歲,在位22年。壁畫《暢通東西方》:這幅壁畫在繪畫中屬於三聯繪畫結構,中間是主題畫,展現了民族英雄成吉思汗在13世紀初遠征西方各國,使東西方各國的使臣能夠在和平的環境裏進行文化、科技、商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交流,增進了東西方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推動了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西邊這幅壁畫是以西方的“天使”、“基督”、“伊斯蘭教”為引線,象徵西方的文化藝術,而與它相對的東方的“仙女”、“飛天”、“佛教”及其“喇嘛教”等,在背景的襯托上,作者採取的是以有代表性的建築物表現主題內容的手法。請看這是象徵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唐三彩形式的寶塔。兩邊景物的對稱呼應,烘托了中間壁畫的主題,歌頌了成吉思汗為暢通東西方全方位的交流所做出的歷史貢獻。 西長廊壁畫:這幅壁畫講述的是成吉思汗誕生成長的故事。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蒙古語“鐵匠”之意,取自於其父也速該在其誕生時抓獲的一名塔塔兒頭領鐵木真兀格的名),他是乞顏部孛兒只斤氏人,1162年出生在蒙古斡難河畔(今蒙古國境內)的一個叫做迭裏温勃勒達合的地方。關於鐵木真的出生,當時有一段美麗神奇的傳説。傳説鐵木真出生時,右手掌心中握有一個亮如紅玉、硬似瑪瑙的血塊,當時蒙古族信仰的薩滿教認為這是個大權在握的象徵,預示着鐵木真以後必成大業、做大汗。鐵木真的少年時代是在磨難和動亂中度過的,9歲那年,他的父親也速該帶着他到孃舅部落弘吉剌部去求婚,訂婚之後按照當地習俗,把鐵木真留在親家德薛禪家中,也速該獨自回部落,在回家途中,正逢“塔塔兒部”舉行宴會,他感到口渴,下馬參加了宴會,塔塔兒人認出了也速該,想起了從前的仇恨,在他的酒中下了毒藥,在回家途中毒性發作,到家後便離開了人世。鐵木真的父親去逝以後,他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帶着鐵木真兄妹過着悲苦的生活,他們靠打獵和採集野果為生。在鐵木真15歲那年,家中僅有的八匹黃驃馬被人偷走,鐵木真便順着蹄印去尋找,傍晚結識13歲牧童“孛斡兒出”,在他的幫助下,終於將八匹馬追了回來。可事過不久,鐵木真又被他的親族泰赤烏人抓去當了囚徒,他們給鐵木真戴上了重刑枷鎖,沿着草原示眾。一天傍晚,鐵木真趁泰赤烏人舉行宴會之際,用木枷打昏看守,逃到了斡難河畔躲在淺水中。這時,在林中搜捕的鎖爾罕失剌發現了他,並對他説:“因為你有才能,他們嫉恨你,你就這樣躲着,我不告發你。”泰赤烏人沒有發現他的蹤影,認為戴着木枷的鐵木真不會逃得太遠,明早接着搜捕也不遲。就在這天夜晚,走投無路的鐵木真來到這個士兵的家,在他們一家人的幫助下,把他藏在裝滿羊毛的車中,再次躲過了泰赤烏人的搜捕,終於回到自己的家。從此鐵木真就立下了雄心壯志,逐漸走上統一蒙古的艱難歷程。奪妻之戰:這幅畫講述的是鐵木真討伐三姓蔑兒乞人,奪回妻子的戰爭。這次戰爭發生在1187年,當時鐵木真的勢力非常薄弱,他正在採取聯盟的方式,糾集部隊擴充實力的時候,一天夜晚,三姓蔑兒乞人襲擊了他的部落,搶走了他的新婚妻子孛兒帖。三姓蔑兒乞人為什麼會搶走孛兒帖呢?原來蒙古族流行着一種搶婚的習俗,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原來是三姓蔑兒乞人也客赤列都的妻子,她從孃家嫁去婆家的途中,被在河邊打獵的也速該看見,也速該見她年輕貌美,於是同自己的兄弟一起搶她做了自己的妻子。三姓蔑兒乞人記下了這奪妻之恨,在一個夜晚突然襲擊鐵木真的部落。在慌亂中,鐵木真一家人在不爾罕山分別,他的妻子孛兒帖所坐的牛車,半路突然車軸斷裂,不能行走,結果被追趕上的三姓蔑兒乞人奪走。在無奈的情況下,鐵木真求助於他的義父脱翰鄰勒汗以及好友札木合,在他們的幫助下,終於將三姓蔑兒乞部打敗,奪回了孛兒帖。在這次戰役中,鐵木真不僅將妻子奪回,並且在三姓蔑兒乞部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擴充了自己的軍事實力,為他日後統一蒙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殿內西牆壁畫——哈撒兒、別勒古台是成吉思汗的兩個弟弟(別勒古台是成吉思汗庶母速吉赤勒所生)。沉白、豁兒赤是成吉思汗的兩員愛將。正殿內北牆壁畫——四位戰將(四狗):者別、忽必來、者勒蔑、速不台。四位文武大臣(四傑):孛斡兒出、木華黎、赤老温、孛爾忽勒。成吉思汗母親教子圖:成吉思汗就在即將統一蒙古的時候,輕信薩滿教巫師闊闊出的謊言,説哈撒兒(又作“哈薩爾”)要與他爭分天下。成吉思汗知道後,將親弟弟哈撒兒抓了起來,卸下了帽子和腰帶。在蒙古族中,如果被卸下帽子和腰帶就是被撤消權利和地位的象徵。訶額侖夫人知道後叫來了成吉思汗和哈撒兒,自己盤腿而坐,袒胸露乳地對他們説:“哈撒兒是吃我兩個奶頭長大的,胸寬力大,善於騎射,以弓箭降服了叛敵,敵人消滅了,難道你的弟弟就沒有用了嗎?你要將他處置,這是骨肉分離呀,千萬別忘了,你們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成吉思汗聽後,羞愧難當,將帽子和腰帶還給了哈撒兒,併發誓永不分離。 成吉思汗金像:是成吉思汗全身坐姿貼金雕塑像,全高2.8米,重2.6噸,是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時宜教授創作,北京機電研究學院研究所承擔鑄造的,從整體形態上突出顯示了成吉思汗威武、剛烈、深沉、智慧、文武兼備於一身的一代天驕的英姿。成吉思汗的四位皇后——(確切地説應該是六位皇后,還有畫中未包括的古兒別速、合答安),這四位皇后是孛兒貼、忽蘭、也遂、也速幹。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塑像:殿內四個塑像由西向東,分別是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四子拖雷。他們都是孛兒貼皇后所生。東牆壁畫:東牆四位是耶律楚材、塔塔統阿,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宰相和議談大臣,主兒扯歹、忽赤勒台是成吉思汗的前鋒戰將。東長廊壁畫——鐵騎征戰:鐵木真在統一蒙古各部落戰爭的同時造就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不僅有一批勇猛善戰的指揮官,而且有眾多敢於衝鋒陷陣、吃苦耐勞、嚴守紀律的士兵。請看這是十三世紀初活躍在蒙古草原上的成吉思汗統率下無往而不勝的鐵騎軍和成吉思汗的作戰指揮車“帳幕車” ——一個由24頭牛拉動的龐大作戰指揮堡壘,是那時成吉思汗為便於在行軍作戰途中及時召開軍事會議而不誤戰機創造發明的。鐵木真就是憑藉它在蒙古高原上叱吒風雲。這是一幅三維圖像,採取了當今攝像還原法,人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圖中的牛頭始終朝向你,注視你。大蒙古建立:1206年春,鐵木真召集他所統治下的全蒙古那顔等,舉行蒙古歷史上規模盛大的忽勒台慶典儀式,他的大帳前豎起了象徵勝利的九遊白旗,各聯盟首領在會上一致推舉44歲的鐵木真為皇帝,尊號為成吉思汗,從此建立了大蒙古。東殿壁畫——統一長城南北:此壁畫與西廳相同,也是以左中右三聯對稱形式表現主題含義。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國後,於1217年統一長城南北。兩邊條幅分別象徵長城以南的漢族和長城以北的蒙古族各自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長城南北的統一溝通了南北關係,促進了社會、商業、經濟、語言,以及文化等發展和中華民族之間的大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歐亞地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軍橫掃歐亞,攻城拔寨,先後歷經20餘年,向南可達申河(即印度河),至現今的印度、巴基斯坦、不丹、錫金、緬甸、尼泊爾;向西北至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和斯洛伐克、南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馬其頓、拉脱維亞、俄羅斯、波斯尼亞直到多瑙河流域和匈牙利;向西至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約旦、敍利亞、巴勒斯坦、科威特、以色列和黎巴嫩,西南至波斯灣沿岸及阿拉伯海。西征總里程長達8000餘公里,攻克城堡無數,先後攻陷佔領了四十餘個國家,當時領土總面積達3000多萬平方公里,一時間成為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成吉思汗西征,師出有名、戰術新穎、武器裝備先進,軍隊素質好,士氣高,指揮員智勇雙全,擅長獨自作戰,特別是重視政治宣傳、宗教政策和外交手段的運用,所以能用極短的時間取得重大勝利,在中外戰爭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以異國作戰征途最遠、兵力最多、規模最大等鮮明特點吸引了各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去研究、探討。蒙古人狩獵圖:此圖是十三世紀蒙古人狩獵的場景。狩獵活動不僅僅為了獵取食物,還把其當成健身和軍事訓練的一種方法。成吉思汗教子圖:成吉思汗教育他的兒子,只要兄弟間相互幫助,彼此支援,敵人再強大也是可以戰勝的。做人要言而有信,不能出爾反爾,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應該如此信守諾言。十三世紀蒙古後方生活圖:此圖以興安盟北部草原為背景,展示了十三世紀蒙古族牧民安樂祥和的生活及一望無邊大草原風景如畫的自然場景。成吉思汗在西域和長春真人暢談人生——1222年,在西域,成吉思汗召見道教全真派首領丘處機。在二人暢談中,這位漢族道士的“統一大業不能全靠暴力,還要進行思想統治”的建議,對成吉思汗晚年性格的轉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蒙古鐵騎西征:為消滅花剌子模(即今烏茲別克斯坦),1219年成吉思汗親自率部西征。此圖為成吉思汗前鋒者別、速不台率軍西進途中,翻躍海拔7000米、終年積雪的帕米爾高原時的情景。成吉思汗拜蒼天:1218年,成吉思汗派450名成員組成的商隊到花剌子模國城市訛塔拉時,該城長官貪圖財物,將商隊人員全部殺死。成吉思汗知道後,流淚登上不兒罕山頂,祭求蒼天保佑蒙古軍戰勝花剌子模國,從而導致了蒙古鐵騎橫掃歐亞的歷史性戰役的開始。蒙古軍營圖:此圖是以蒙古包為主體的蒙古軍營地,其主要特點是便捷遊動部落的流動和蒙古軍營的紮營移防等。蒙古鐵騎進攻圖:蒙古軍主要由騎兵組成,一般以十、百、千、萬為建制,他們人人騎術高超,英勇善戰,行動迅速。此圖所展現的就是蒙古鐵騎萬馬奔騰,衝鋒陷陣的進攻場面。攻打金國:1211年,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金國,攻克長城防線,直逼中都。此圖為成吉思汗在居庸關上遠眺中都(今北京)。四大汗國:欽察汗國(長子朮赤封國):額爾齊斯河以西、鹹海以北,高加索山脈、伏爾加河流及裏海北岸,都城為花剌子模故都玉龍傑赤(今烏茲別克斯坦烏爾根奇)。察合台汗國(次子察合台封國):西遼舊地以及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都城阿力麻裏(現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窩闊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封國):額爾齊斯河上游巴爾喀什湖以東,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伊爾汗國,也稱伊利汗國、波斯汗國(幼子拖雷封國):東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小亞細亞半島,北至高加索與欽察汗國相接,南抵印度洋阿拉伯海,建都大不列士。參觀完畢成吉思汗廟殿,展現在我們左側的是蒙古敖包和它前方的遼金時期出土文物、石棺、石俑等。各位遊客,隨着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不斷地對蒙元文化精髓的發掘,將有更多值得我們期待和關注的蒙元歷史事件、人物、故事讓我們去共同品味,一起跨越時空,回到那金戈鐵馬創造中華民族大融合、世界經濟文化大交流的時代。有關成吉思汗帶有傳奇色彩的輝煌歷史及成吉思汗廟有關介紹講解到此告一段落,謝謝大家!歡迎大家再度到塞外紅城——烏蘭浩特成吉思汗廟景區參觀遊覽,我代表紅城三十萬各族兒女伸出熱情的雙臂,捧起潔白的哈達和淳香的奶酒誠摯地歡迎您再次光臨。謝謝!再見

傳奇聖地—成吉思汗瞭望山導遊詞成吉思汗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遊客朋友們,成吉思汗瞭望山位於西烏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巴彥烏拉鎮西南20公里處,以成吉思汗的美麗傳説命名。該旅遊區佔地一百平方公里,屬於草原中最典型的草甸草原。自古以來,西烏旗以盛產白駿馬而聞名。據老人們講,成吉思汗最寵愛的兩匹坐騎,便是西烏旗白馬中的精英。這兩匹馬自幼受到嚴格訓練,因而異常驍勇,奔跑起來風馳電掣,被成吉思汗視為貼身寶貝。相傳當年,成吉思汗南下徵金,來到西烏旗,大概是這裏的草原太迷人了,兩匹白馬突然不知去向。成吉思汗心急如焚,他四處尋找,但毫無結果,失望之餘,他登上這座山峯。他驚訝地看到,那兩個調皮的傢伙正在一百公里以外的額吉淖爾邊悠閒地吃着草。失而復得的喜悦使成吉思汗更加珍愛這兩匹白馬,並下聖旨賜名這座山為“斯日古楞日阿圖山”,漢名又叫慧眼山,從此烏珠穆沁草原便有了這座富有傳奇色彩的聖山——瞭望山。也許大家會疑惑,成吉思汗終究是草原上的一代雄主,何以為丟失兩匹馬而心急如焚呢?成吉思汗戎馬一生,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每次出征時,與軍首並行的是一匹由人牽着的象徵戰神的白馬。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馬已經不是普通的動物,而成了一種聖物,一種包含能激勵人生的內容豐富的精神形象,一種美好人格的象徵。牧人們在馬上出生,馬上成長,也在馬上死亡,可以説,馬是蒙古人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成吉思汗西征歐亞大陸,馳騁蒙古高原,南下中原大地,都帶着自己的精鋭騎兵。據傳,成吉思汗的坐騎大多是蒙古馬。蒙古馬是世界上較著名的一種馬,因長期在蒙古高原繁衍生息而得名。蒙古馬體質結實,頭比較粗重,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性情温順,反應敏捷。這種馬體形不大,但四肢有力,骨骼堅實,耐力極強,猶擅長途奔馳。經過調養之後,聽人指揮,不驚不炸,在戰場上更是臨陣不懼,勇猛無比,是理想的戰馬。對於蒙古人來説,馬背是他們生命的搖籃,馬鐙是他們人生的起點。他們這樣歌唱馬背生活:馬背上有朋友深情的問候,馬背上有歲月湮沒的春秋,馬背上有一條迷人的風景線,馬背上有牧人高昂的頭…… 草原上關於馬的傳説不計其數,馬頭琴的傳説便是其中最為悽美的一個: 相傳很久以前,在草原上有個愛唱歌的牧人,名叫蘇和。他有一匹心愛的小馬,渾身雪白,皮毛像緞子般光亮,體態優雅而健美,輕輕嘶鳴起來,清脆悦耳的聲音便傳向綠色朦朧的遠方。光陰似箭,小馬在蘇和的摯愛中長成一匹膘肥體壯、充滿靈氣的大白馬。在一次賽馬會上,蘇和的白馬奪得冠軍後被王爺看中並據為己有,但白馬日夜思念着舊主人。有一天,王爺騎着白馬正在左右面前炫耀,不料被白馬猛然摔下。白馬掙脱了韁繩奔逃,卻不幸中了王爺的毒箭。當它用盡最後力氣跑到主人身邊時,終因毒液的浸入而死在蒙古包前。蘇和失去了心愛的白馬,痛不欲生,他日夜守護在白馬屍體旁不忍離去。這天,當太陽又一次升起的時候,傷心過度的蘇和終於迷迷糊糊睡着了,夢境中蘇和與白馬重逢了。白馬一邊向他歡快地跑來,一邊不住地嘶鳴,蘇和幸福地迎了上去,就在這時他醒了。舉目眺望,四野茫茫,蒼穹籠罩下的原野上,馬羣騰越如曠野疾風,羊羣悠悠像天邊白雲。一切都呈現着以往的祥和與安寧,但就是不見心愛的白馬,只有它熟悉的嘶鳴還在耳邊迴響。蘇和突然醒悟過來,他要捕捉住這最後的嘶鳴,讓白馬的英魂留在身邊。於是,他用白馬的全身各部位做出了草原上第一支馬頭琴,並按照白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的頂端。這把琴,演奏起來和夢中的聲音一模一樣。琴聲時而深沉哀怨,訴説着草原人的苦難;時而優美悦耳,傾訴着草原人對家園的熱愛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此,馬頭琴便成了蒙古民族的心聲。鷹獵是蒙古人最古老、應用範圍最廣的狩獵方式。據載,成吉思汗的遠祖孛端察兒由於受兄長排擠,負氣離家出走。有一次,他看見一隻鷹正在吞食一隻野鳥,就捕住了那隻鷹,馴養起來,準備用它去捕獲小獵物。他故意不給鷹餵食,等它餓極了再放出去,捕捉野鴨和野鵝,而餓鷹捕獲來的獵物,足夠其主人維持生計了。忽必烈也飼養過許多兀鷹,它們身體碩大,極為兇猛。人們可能很難想象,這些鷹竟然是被訓練用來捕狼的。只要讓它們發現,不論多大的狼,都逃不過其鋒利的爪子。 每年六月份左右,草原就成了花的王國,而瞭望山周圍更是極盡奢華。説來也夠神奇的,這裏的花每隔半個月就會換一茬兒,所以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來到這兒,都會感覺草地就像川劇獨具的特技一樣,擅長“變臉”。風吹碧浪,花舞平原,不是仙境勝似仙境。花是大地的微笑,草原也因有了花香才更迷人。請看那草地深處“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芍藥花,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向着藍天白雲怒放,真是一道靚麗的絕妙風景! 芍藥花別名“將離”,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高可達一米左右,花大而美,香氣撲鼻,花色以白為主,還有粉、紅、紫等顏色。芍藥原產於中國北部和西伯利亞,喜偏涼氣候,為中國傳統名花,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如果牡丹算是花中之王的話,那麼芍藥便是公認的花中宰相,可謂是一花之下,萬花之上。芍藥不僅花容嬌好,它的肉質塊根還是重要的中藥材,尤其是白芍藥,更為名貴,有鎮痛、解熱之功效。野生的芍藥根為赤芍,雖然味道有些苦,卻有涼血、散淤的功能。另外,芍藥花也可食用,可與葷素搭配來熬粥做湯,還可以泡茶喝,色香味俱全。 來到草原,目的就是避開城市的喧囂,給心情換個環境,那麼就讓我們把草原當作自己的快樂之鄉吧!據説美國人最會享樂,他們的信條是“大多數人如果下定決心去尋找快樂,就一定能快樂”。有一個哲學家還説過,生活得最美好的人,不一定是壽命最長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請大家靜下心來感受草原吧,也許離開的時候您的心裏能裝滿快樂! 請注意聽,寧靜遼遠的草地上,不時傳來陣陣鳥兒歡快的叫聲,那是百靈鳥在歌唱,它使人們在大草原上也能找到“鳥鳴山更幽”的意境。百靈鳥是草原的使者,雖然它的毛色並不華麗,但歌聲卻特別悦耳,是鳴禽中的佼佼者。蒙古人把它視為吉祥、智慧和幸福的象徵。1983年5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百靈鳥被確定為區鳥。“馬頭琴拉起的時候,百靈鳥唱起歌來”,沒了百靈鳥,大草原也會寂寞。朋友們,我相信你們會牢記成吉思汗瞭望山帶給大家的歡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