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通用17篇)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你們好!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通用17篇)

現在我們進入的就是著名的5A級景點唐華清宮。唐華清宮位於美麗的驪山北麓,是以温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宮殿。周、秦、漢、隋、唐的歷代皇帝,都在這裏建立過温泉宮。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杜牧的《過華清宮》中均提到過這裏,“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説的就是唐代興盛時期的華清宮。

朋友們,我們面前的是九龍湖,九龍湖的對面就是《長恨歌》裏的長生殿,“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描寫的就是發生在這裏的故事。

順着路往東走,這裏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創作出《霓裳羽衣曲》的梨園,梨園是唐代著名的舞蹈聖地,也是和西域諸國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五間廳的西面,是著名的唐代御湯,也就是楊貴妃洗澡的温泉,“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寫的就是當時的沐浴場景。華清池後面的驪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流經這裏的地下水被加熱成43度,這裏的温泉富含各種礦物質,是與古羅馬卡瑞卡拉、英國巴斯温泉齊名的世界三大温泉之一。大家可以在兩個噴泉處感受一下驪山温泉,是不是覺得這裏水質純淨,洗過之後細膩柔滑?

現在我們已經遊覽了華清池主要景點,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相信你們已經對這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歡迎你們再來臨潼、再來西安、再來美麗的陝西,謝謝你們的參觀!再見!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2

各位遊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華清為第一”嗎?舉世聞名的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臨潼區(縣)驪山北麓華清宮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桶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華清池的悠久歷史能夠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會,並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漢、隋、唐歷代封建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遊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大興温泉宮……華清池,現浴池面積約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餘人同時沐浴。温泉水每小時流量110餘噸,水温達43度。它既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遊人遊覽的文物保護場所。下方就請大家前去遊覽一番吧!

【楊貴妃雕塑與生平—華清宮】

各位遊客,此刻咱們來到了華清池的大門。進入門內,只見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問,這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此時此刻,她脱下外裝,半披俗紗,足踩暖滑的驪山温泉水,正準備沐浴呢!這座雕塑高3。3米,重5噸,是1991年9月,華清池向西安臨控首屆石榴節獻禮的項目,能夠説她和《楊玉環奉詔温泉宮》壁畫一樣,在突出華清宮文化內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為大家觀賞留影的熱點。

説起楊貴妃,還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楊貴妃名叫楊玉環,出生在陝西華陰,後隨父入川。父親死後,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學習並領悟了優雅的言語舉止,17歲便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冊封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5年後,由於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病逝,後宮三千粉黛無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宮召見楊玉環,這樣便拉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感情羅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成為千古絕唱,甚至於兩人終日廝守,置其他嬪妃於不顧。冊封第二年,擴建温泉宮時,唐玄宗專為楊貴妃建築了海棠宮。楊貴妃36歲生日時,唐玄宗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宴會進行祝壽,僅樂工就有120名,滿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歲萬福。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長恨歌》,真可謂“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偕楊貴妃逃至馬嵬坡前,將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其時楊貴妃才38歲。據史載,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20xx年間,唐玄宗偕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達43次之多,可見華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楊貴妃的“長恨歌”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咱們此刻遊覽的正是馳名中外的華清宮。那裏是它的正門,名叫津陽門,俗稱東門。大家能夠看到,這個門是一字排開的五間仿唐建築,房檐下懸掛的是“華清池”金字匾額,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寫。作為皇室別宮的唐華清宮,是和驪山秀嶺合為一體的,其規模遠比眼前的華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華清池是1959年國慶10週年前夕,以唐華清宮為藍本並根據華清池所處地域的具體條件設計修建的,但它只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佔地85560平方米,是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遊華清池詩中寫道:“華清池水色青蒼,此目規模越盛唐。”指的就是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麼遊客們會問:唐華清宮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唐華清宮背靠驪山,面向渭水,倚驪峯山勢構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台館殿,遍佈驪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説:“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它的範圍南至驪山西鄉嶺第一峯,北到老縣城的北十字,東至石甕谷,西到鐵路療養院西側的牡丹溝。唐華清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構築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築羣,主要殿舍以温泉為中心,構成華清宮的核心,然後向山上山下展開,佈設了各類不一樣的樓閣亭謝,栽植青松翠柏,嬌燒萬分,似人間天堂。可惜的是唐華清宮隨安史之亂漸遭破壞,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遺址了。

【九龍宮—飛霜殿】

各位遊客,此刻咱們來到九龍宮景區,那裏屬華清池西區。走進後大家便看到面積為530平方米的九龍湖。許多遊客必須想問:此處湖、宮為何都以九龍為名?

其實原因十分簡單。此湖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有長堤東西橫貫。堤上東為晨旭亭,西為晚霞亭,相互對應,與上湖南岸的一亭謝相映成趣。謝下伸一大龍頭,龍日泉水淙淙,長年不絕,因此取名龍吟樹。堤壁間已有八龍吐水,與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女性網名簡單文雅)

既然唐玄宗和楊貴妃視華清宮為第二帝宮,那麼他們必須在那裏建有演繹人間最浪漫的感情的宮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飛檐翹角、紅牆綠瓦的唐式建築就是他們的愛巢寢殿——飛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祕色彩的飛霜殿中。

那裏紅柱挺立,迴廊環繞,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東西兩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錯落有致,加上門前石龍盤階,石獅和石牛相襯,再配以龍風大缸及花木點綴,更顯皇家氣派。

【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場—太子湯】

華清官分為西區和南區。各位遊客,咱們此刻進入的是南區,即文物區。大家請看,展此刻咱們面前的這座仿唐建築便是1990年建成開放的御湯遺址博物館。裏面保存着5座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3

陝西華清池位於西安城東約35公里處。據載,西周曾在這裏建過“驪宮”。秦時砌石築池,取名“驪山湯”。漢代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温泉宮”。公元747年,唐玄宗命環山築宮,宮周建城,改為“華清宮”。因宮建在湯池上,又名“華清池”。

華清池是我國最古老的皇家園林之一。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風光和千百年來流淌不盡的温泉資源,備受歷代帝王的青睞,相繼在這裏修建離宮別苑。這裏遺留有比較完整的周、秦、漢、唐、明、清等歷代文化遺址、園林景觀、古建築及古樹名木等文物資源,尤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纏綿的愛情故事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而蜚聲天下。園內的唐華清宮遺址和“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名山、名勝、名人、古遺址、革命舊址以及6020xx年的温泉利用史和3020xx年的皇家園林史構成了華清池融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為一體的綜合旅遊資源,形成了遊名山、浴温泉、覽名勝、探古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文化薰陶的高品位旅遊產品。

華清池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山水風光旖旎。“不盡温柔湯泉水,千古風流華清宮”,作為著名的景點,華清池的歷史非常悠久,尤其是倍受歷代帝王垂青。

相傳三千年前周幽王曾在此修建驪宮,曾上演過烽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秦始皇時,以石築室砌池,取名“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貞觀十八年建宮殿樓閣名叫“湯泉宮”,高宗改名“温泉宮”。唐玄宗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又大規模擴建,環山築宮殿,宮周築羅城,治湯井為池,更名“華清宮”。華清宮內有一貴妃池,相傳楊貴妃在此沐浴了近十個春秋。“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對當時華清宮盛況的絕佳描述。華清宮後遭安史之亂,建築殘存無幾。解放後,依照唐代形制幾經擴建,始具現今規模。1959年,郭沫若先生遊覽華清池後感慨萬千,揮筆寫下“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的詩句,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華清池的風貌與發展。1982年,華清池被列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國務院公佈華清宮遺址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華清池躋身全國首批AAAA景區之列。1993年,中共中央、參觀華清池後欣然題詞“發展旅遊事業,促進經濟發展”,對華清池乃至整個旅遊行業提出了殷切期望。

1982年4月,人們在基建施工時偶然發現了唐華清宮御湯建築遺址。經考古專家發掘清理,在4200平方米麪積內發現了5個湯池遺址,並確認它們分別是歷史上記載的星辰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和尚食湯。在這些遺址上建成的唐華清宮御湯博物館於1990年10月正式開放。

華清池坐落於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海拔1256米

,滿山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猶如一匹黑色駿馬,古代稱黑馬為驪,故名“驪山”。唐代的華清池毀於“安史之亂”。現在的華清池只是唐華清宮的一小部分。今天我們看到的華清池是在清代重建的基礎上不斷整修擴建而成的,佔地面積85560平方米。

華清池內的驪山温泉水源及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都位於華清池東部。驪山温泉共有四個泉眼,每小時流量達112噸。水温為攝氏43度。泉水含有石灰、碳酸鈉和硫酸鈉等多種礦物質,適於沐浴療養,對皮膚病、風濕病、關節炎、肌肉痛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的療效。沿着温泉水源東側的台階拾級而上,就來到蔣介石在“西安事變”時住過的房子-五間廳。五間廳東側的登山盤道旁有一座橋形建築物,每當夏秋日落時,自西向東望去,但見夕陽似火,紅霞萬狀,宛如雨後長虹,故名“飛虹橋”。驪山的西繡嶺上,西周烽火台遺址仍依稀可辨。烽火台是古代的報警設置,多築于山頭之上,有專人看管。一旦敵人來犯,夜裏則點火,叫烽,白天則放煙,稱燧,用以報警。

九龍湖

九龍湖景區內龍橋卧波、柳石匝岸、龍吐清泉、湖光粼粼。飛霜殿、沉香殿、宜春殿、龍吟榭、龍石舫、九曲迴廊等十多座古式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環湖而列、錯落有致。石牛、石獅、石象及自然碑石點綴其間、相映成趣。遊人至此,頓覺心曠神怡,難辯人間天上。

環園乃華清故園,荷花閣、望湖樓、飛虹橋、望河亭、飛霞閣、桐蔭軒、棋亭、碑亭及“西安事變”時蔣介石下榻的五間廳等參差座落其間。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洗禮,環園更顯古樸雅緻。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建於是1990年,徜徉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尚食湯等遺址之間,不禁使人遙想當年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嬌媚。在唐代梨園舊址小憩,可欣賞優美的仿唐樂舞和唐宮廷茶道表演。設施完備、服務上乘的温泉賓館恭候賓客光臨。

亭殿樓閣盡是畫,山水風流皆有情。悠久的歷史,迷人的風光,有據可證的人文景觀,俯拾皆是的軼聞趣事將給您的華清池之行留下美好回憶。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4

華清池建於唐華清宮故址之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東距西安30公里,是飲譽中外的遊覽勝地。華清池是唐代華清宮內的温泉浴池,這裏以温泉和風景秀麗著稱。相傳周幽王曾在此建驪宮,秦始皇以石築室,名“神女湯泉”,漢武帝時擴建驪宮,到了唐代進行大規模擴建,特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修建的宮殿樓閣更為豪華,將温泉發展為池,並將池置於宮室之中,該名為“華清宮”,因宮建在温泉上,故名為“華清池”。

華清池唐代是帝王妃嬪遊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年終返回。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20xx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裏,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華清池現有4個泉眼,每小時總流量112噸,水温43 度,內含多種礦物質和有機物質,沐浴對理療皮膚很有幫助,所以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華清池東區懸掛有郭沫若題寫的“華清池”金字匾額。區內有荷花閣、飛霞閣、五間廳和三間廳、一虹挑兩亭。其中温泉石壁上的《温泉頌碑》是我國碑石藝術寶庫中的精品之一。

中區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區內有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星辰湯、文物陳列室、皇帝級的藥浴池。據説,楊貴妃能長期贏得“三千寵愛在一身”,唐玄宗六七十歲仍風流倜儻,都與在華清宮長期藥浴大有關係。西區內有九龍湖、飛霞殿,還有《楊玉環奉詔温泉宮》大型壁畫。該畫由90塊漢白玉組成,長9.15米,高3.6米,逼真描述了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驪山温泉宮第一次召見楊玉環的場面。

華清池是一處具有六幹年曆史,馳名中外的遊覽勝地,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緊依京畿的地理優勢,旖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使歷代在西安建都的帝王都特別鍾情於這一風水寶地。

經近年來考古發掘,在唐華清宮保護範圍內發現了唐梨園遺址,清理出“蓮花湯”(御湯)、“海棠湯”(貴妃池)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及大量建築材料。同時在唐、漢文化層下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夾砂泥質陶片,為研究華清池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裏,這次事件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是中國抗戰史上重要的轉折點。“西安事變”的遺址在華清池風景區,內有五間廳和兵諫亭等。

驪山温泉、千古湧流,不贏不虛,水温恆至43度,內含多種礦物質,宜於沐浴療疾。華清池現有各類浴池一百多間,可供數百人同時沐浴。

芙蓉園:

華清宮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之地,從唐明皇即位後的第二年(720xx年)起到天寶十四年(755年)40年內,先後遊幸華清宮39次之多。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楊貴妃奉詔温泉宮,天寶四載至天寶十四載的數十年間,也經常與明皇一起來此消暑避寒,他們二人在這裏行同輦,止同室,寢專房“春從春遊夜專夜,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愛情浪漫演繹得淋漓盡致。芙蓉園愛情文化區就是以他們的愛情為主題,依託唐明皇與楊貴妃在華清宮裏所發生的愛情故事,彙集表現愛情文化的景觀小品、綠色植被等主題元素,是深挖華清池愛情歷史文化內涵,並以一組景觀形式來集中表現的一個全新文化創意園區,必將成為華清池繼舞劇長恨歌之後又一個讓歷史從書本中成功走出來的典範之作。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5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今天陪大家一同走進被譽為“天下第一湯”的華清池參觀遊覽導遊員張咪。“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大家都熟悉吧!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李楊愛情的見證地——華清池。華清池呢,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處的驪山腳下,坐落在唐華清宮遺址之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內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景色優美,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5A級景區。

華清池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沐浴遊覽聖地,並且享有“天下第一温泉”的美譽。據史料記載,華清池已經有6020xx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20xx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西周曾在這個地方建立“驪宮”,秦時改名為“驪山湯”,漢代擴建為“漢驪宮”,唐太宗李世民的湯泉宮,唐高宗李治的温泉宮,那麼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他大興土木,再次擴建,新宮落成,命名“華清宮”,又因其以宮內的温泉而著名,故名“華清池”。 正如我們剛才所説的那樣,華清池是坐落於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海拔1300米左右,滿山的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就有如一匹黑色的駿馬。古代又稱黑馬為驪,故此得名。

好了,各位遊客,今天華清池的講解就到這裏,願華清池給您留下美好的記憶。祝您下站旅途愉快,謝謝!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6

華清宮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鄰。由華清池和驪山兩大景區組成,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亙古不變的温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

華清池內唐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五大文化區和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羣。驪山上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兵諫亭、石甕寺、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佈,"驪山晚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 華清宮現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華清池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早在六千年前的氏族社會,這裏就有原始先民活動的足跡,他們是驪山温泉最早的利用者。西周末期周幽王就在今華清池所在地修建"驪宮";"千古一帝"秦始皇於此"砌石起宇"名曰"驪山湯";漢武帝時,在秦湯基礎上進行修葺;北周武帝造"皇堂石井";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重加修飾,為美化環境而"列松柏數千株",以點綴温湯風景。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 唐太宗李世民營建"湯泉宮",竣工以後太宗率文武百官臨幸新宮,親筆御書《温泉銘》,兵名石匠樂石制碑拓印以示羣臣。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幾經擴建,公元747年10月新宮落成,易名"華清宮"。"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宮城倚山面渭,依驪山山勢而築,以朝元閣所在的西繡嶺第三峯和温泉總源為軸線,以總源為軸心向四周輻射展開,既合理地利用了温泉,又體現了皇宮嚴謹的佈局。宮周築羅城,修登山輦道和通往長安的複道,內置白官衙署和宮清腹地、卿府第。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7

各位遊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華清為第一”嗎?舉世聞名的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臨潼區(縣)驪山北麓華清宮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桶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華清池的悠久歷史能夠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會,並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漢、隋、唐歷代封建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遊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大興温泉宮……華清池,現浴池面積約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餘人同時沐浴。温泉水每小時流量110餘噸,水温達43度。它既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遊人遊覽的文物保護場所。下方就請大家前去遊覽一番吧!

【楊貴妃雕塑與生平—華清宮】

各位遊客,此刻咱們來到了華清池的大門。進入門內,只見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問,這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此時此刻,她脱下外裝,半披俗紗,足踩暖滑的驪山温泉水,正準備沐浴呢!這座雕塑高3。3米,重5噸,是1991年9月,華清池向西安臨控首屆石榴節獻禮的項目,能夠説她和《楊玉環奉詔温泉宮》壁畫一樣,在突出華清宮文化內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為大家觀賞留影的熱點。

説起楊貴妃,還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楊貴妃名叫楊玉環,出生在陝西華陰,後隨父入川。父親死後,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學習並領悟了優雅的言語舉止,17歲便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冊封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5年後,由於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病逝,後宮三千粉黛無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宮召見楊玉環,這樣便拉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感情羅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成為千古絕唱,甚至於兩人終日廝守,置其他嬪妃於不顧。冊封第二年,擴建温泉宮時,唐玄宗專為楊貴妃建築了海棠宮。楊貴妃36歲生日時,唐玄宗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宴會進行祝壽,僅樂工就有120名,滿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歲萬福。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長恨歌》,真可謂“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偕楊貴妃逃至馬嵬坡前,將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其時楊貴妃才38歲。據史載,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20xx年間,唐玄宗偕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達43次之多,可見華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楊貴妃的“長恨歌”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咱們此刻遊覽的正是馳名中外的華清宮。那裏是它的正門,名叫津陽門,俗稱東門。大家能夠看到,這個門是一字排開的五間仿唐建築,房檐下懸掛的是“華清池”金字匾額,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寫。作為皇室別宮的唐華清宮,是和驪山秀嶺合為一體的,其規模遠比眼前的華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華清池是1959年國慶10週年前夕,以唐華清宮為藍本並根據華清池所處地域的具體條件設計修建的,但它只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佔地85560平方米,是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遊華清池詩中寫道:“華清池水色青蒼,此目規模越盛唐。”指的就是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麼遊客們會問:唐華清宮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唐華清宮背靠驪山,面向渭水,倚驪峯山勢構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台館殿,遍佈驪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説:“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它的範圍南至驪山西鄉嶺第一峯,北到老縣城的北十字,東至石甕谷,西到鐵路療養院西側的牡丹溝。唐華清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構築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築羣,主要殿舍以温泉為中心,構成華清宮的核心,然後向山上山下展開,佈設了各類不一樣的樓閣亭謝,栽植青松翠柏,嬌燒萬分,似人間天堂。可惜的是唐華清宮隨安史之亂漸遭破壞,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遺址了。

【九龍宮—飛霜殿】

各位遊客,此刻咱們來到九龍宮景區,那裏屬華清池西區。走進後大家便看到面積為530平方米的九龍湖。許多遊客必須想問:此處湖、宮為何都以九龍為名?

其實原因十分簡單。此湖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有長堤東西橫貫。堤上東為晨旭亭,西為晚霞亭,相互對應,與上湖南岸的一亭謝相映成趣。謝下伸一大龍頭,龍日泉水淙淙,長年不絕,因此取名龍吟樹。堤壁間已有八龍吐水,與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女性網名簡單文雅)

既然唐玄宗和楊貴妃視華清宮為第二帝宮,那麼他們必須在那裏建有演繹人間最浪漫的感情的宮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飛檐翹角、紅牆綠瓦的唐式建築就是他們的愛巢寢殿——飛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祕色彩的飛霜殿中。

那裏紅柱挺立,迴廊環繞,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東西兩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錯落有致,加上門前石龍盤階,石獅和石牛相襯,再配以龍風大缸及花木點綴,更顯皇家氣派。

【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場—太子湯】

華清官分為西區和南區。各位遊客,咱們此刻進入的是南區,即文物區。大家請看,展此刻咱們面前的這座仿唐建築便是1990年建成開放的御湯遺址博物館。裏面保存着5座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8

陝西華清池位於西安城東約35公里處。據載,西周曾在這裏建過“驪宮”。秦時砌石築池,取名“驪山湯”。漢代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温泉宮”。公元747年,唐玄宗命環山築宮,宮周建城,改為“華清宮”。因宮建在湯池上,又名“華清池”。

華清池是我國最古老的皇家園林之一。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風光和千百年來流淌不盡的温泉資源,備受歷代帝王的青睞,相繼在這裏修建離宮別苑。這裏遺留有比較完整的周、秦、漢、唐、明、清等歷代文化遺址、園林景觀、古建築及古樹名木等文物資源,尤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纏綿的愛情故事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而蜚聲天下。園內的唐華清宮遺址和“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名山、名勝、名人、古遺址、革命舊址以及6020xx年的温泉利用史和3020xx年的皇家園林史構成了華清池融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為一體的綜合旅遊資源,形成了遊名山、浴温泉、覽名勝、探古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文化薰陶的高品位旅遊產品。

華清池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山水風光旖旎。“不盡温柔湯泉水,千古風流華清宮”,作為著名的景點,華清池的歷史非常悠久,尤其是倍受歷代帝王垂青。

相傳三千年前周幽王曾在此修建驪宮,曾上演過烽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秦始皇時,以石築室砌池,取名“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貞觀十八年建宮殿樓閣名叫“湯泉宮”,高宗改名“温泉宮”。唐玄宗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又大規模擴建,環山築宮殿,宮周築羅城,治湯井為池,更名“華清宮”。華清宮內有一貴妃池,相傳楊貴妃在此沐浴了近十個春秋。“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對當時華清宮盛況的絕佳描述。華清宮後遭安史之亂,建築殘存無幾。解放後,依照唐代形制幾經擴建,始具現今規模。1959年,郭沫若先生遊覽華清池後感慨萬千,揮筆寫下“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的詩句,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華清池的風貌與發展。1982年,華清池被列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國務院公佈華清宮遺址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華清池躋身全國首批AAAA景區之列。1993年,中共中央、參觀華清池後欣然題詞“發展旅遊事業,促進經濟發展”,對華清池乃至整個旅遊行業提出了殷切期望。

1982年4月,人們在基建施工時偶然發現了唐華清宮御湯建築遺址。經考古專家發掘清理,在4200平方米麪積內發現了5個湯池遺址,並確認它們分別是歷史上記載的星辰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和尚食湯。在這些遺址上建成的唐華清宮御湯博物館於1990年10月正式開放。

華清池坐落於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海拔1256米

,滿山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猶如一匹黑色駿馬,古代稱黑馬為驪,故名“驪山”。唐代的華清池毀於“安史之亂”。現在的華清池只是唐華清宮的一小部分。今天我們看到的華清池是在清代重建的基礎上不斷整修擴建而成的,佔地面積85560平方米。

華清池內的驪山温泉水源及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都位於華清池東部。驪山温泉共有四個泉眼,每小時流量達112噸。水温為攝氏43度。泉水含有石灰、碳酸鈉和硫酸鈉等多種礦物質,適於沐浴療養,對皮膚病、風濕病、關節炎、肌肉痛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的療效。沿着温泉水源東側的台階拾級而上,就來到蔣介石在“西安事變”時住過的房子-五間廳。五間廳東側的登山盤道旁有一座橋形建築物,每當夏秋日落時,自西向東望去,但見夕陽似火,紅霞萬狀,宛如雨後長虹,故名“飛虹橋”。驪山的西繡嶺上,西周烽火台遺址仍依稀可辨。烽火台是古代的報警設置,多築于山頭之上,有專人看管。一旦敵人來犯,夜裏則點火,叫烽,白天則放煙,稱燧,用以報警。

九龍湖

九龍湖景區內龍橋卧波、柳石匝岸、龍吐清泉、湖光粼粼。飛霜殿、沉香殿、宜春殿、龍吟榭、龍石舫、九曲迴廊等十多座古式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環湖而列、錯落有致。石牛、石獅、石象及自然碑石點綴其間、相映成趣。遊人至此,頓覺心曠神怡,難辯人間天上。

環園乃華清故園,荷花閣、望湖樓、飛虹橋、望河亭、飛霞閣、桐蔭軒、棋亭、碑亭及“西安事變”時蔣介石下榻的五間廳等參差座落其間。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洗禮,環園更顯古樸雅緻。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建於是1990年,徜徉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尚食湯等遺址之間,不禁使人遙想當年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嬌媚。在唐代梨園舊址小憩,可欣賞優美的仿唐樂舞和唐宮廷茶道表演。設施完備、服務上乘的温泉賓館恭候賓客光臨。

亭殿樓閣盡是畫,山水風流皆有情。悠久的歷史,迷人的風光,有據可證的人文景觀,俯拾皆是的軼聞趣事將給您的華清池之行留下美好回憶。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9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今天陪大家一同走進被譽為“天下第一湯”的華清池參觀遊覽導遊員張咪。“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大家都熟悉吧!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李楊愛情的見證地——華清池。華清池呢,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處的驪山腳下,坐落在唐華清宮遺址之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內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景色優美,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5A級景區。

華清池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沐浴遊覽聖地,並且享有“天下第一温泉”的美譽。據史料記載,華清池已經有6020xx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20xx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西周曾在這個地方建立“驪宮”,秦時改名為“驪山湯”,漢代擴建為“漢驪宮”,唐太宗李世民的湯泉宮,唐高宗李治的温泉宮,那麼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他大興土木,再次擴建,新宮落成,命名“華清宮”,又因其以宮內的温泉而著名,故名“華清池”。 正如我們剛才所説的那樣,華清池是坐落於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海拔1300米左右,滿山的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就有如一匹黑色的駿馬。古代又稱黑馬為驪,故此得名。

好了,各位遊客,今天華清池的講解就到這裏,願華清池給您留下美好的記憶。祝您下站旅途愉快,謝謝!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0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是你們的導遊員王傳芳,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是王導,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為大家介紹舉世聞名的華清池。大家可曾聽説“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華清為第一”嗎?舉世聞名的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臨潼區驪山北麓華清宮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俑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華清池作為歷代帝王的離宮別苑和遊覽勝地,已經有近3020_年的歷史了。相傳周幽王曾在這裏建造驪宮;秦始皇砌石起宇,改名為“驪山湯”;盛唐時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對宮殿大加擴建,起名為“冬宮”。每年冬天李隆基都帶楊玉環來華清宮避寒。後華清池成為歷代帝王及皇親國戚避寒休閒的福地。它既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遊人遊覽的文物保護場所,下面大家請隨我一起遊覽一番吧!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華清池的大門。這裏就是正門,名叫津陽門,俗稱東門。大家可以看到,這個門是一字排開的五間仿唐建築,房檐下懸掛的是“華清池”金字匾額,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親筆所書。作為皇室別宮的唐華清宮,是和驪山秀嶺合為一體的,其規模遠比眼前的華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華清池是1959年國慶10週年前夕,以唐華清宮為藍本並根據華清池所處地域的具體條件設計修建的,但它只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佔地85560平方米,是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遊華清池詩中寫道:“華清池水色青蒼,此目規模越盛唐。”指的就是這新建的核心部分。現在大家隨我進入門內,首先印入我們眼簾的是湖中央的一尊雕塑。大家猜猜她是誰?哦,對了,她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此時此刻,她脱下外裝,半披俗紗,足踩暖滑的驪山温泉水,正準備沐浴呢!這座雕塑高3.3米,重5噸,是華清池標誌性的建築,遊客朋友們可以在此留影紀念。

現在我們來到九龍宮景區,這裏屬華清池西區。大家看到的這個湖叫做九龍湖。為什麼叫它九龍湖呢?請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長堤下有八條小龍,再往上看,還有一條老龍共九隻,因而以九龍命名。

據説李隆基和楊玉環在華清宮裏整整呆了13個冬天,他們居住的地方就是圍繞九龍湖而建的這座非常雄偉的仿唐建築飛霜殿。為什麼叫飛霜殿呢?因為每年冬天的時候,雪花漫天飛舞,銀裝素裹,唯有飛霜殿前落的是白霜,這是因為殿前的九龍湖整日熱氣騰騰,氣温較高;又因為天子的寢室裏有禦寒設施,使室內的温度較高,不積雪,只化為白霜。現在飛霜殿已經作為接待外國元首和重要領導的接待室了。

看完飛霜殿後,請大家轉過身來看我們對面這座蒼翠的山。這座山的名字叫“驪山”。從遠處看這座山像一匹青黑色的駿馬,古代的黑馬稱“驪”,因此它取名叫“驪山”。驪山主要由三個峯組成,第一峯就是驪山西繡嶺,嶺上綠樹成蔭,是國家森林公園,嶺西有索道可直達山頂,山頂有烽火台。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便發生在這裏,歷史上把這一段概括為“千金買一笑,一笑失天下”。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1

華清池內與李隆基、楊玉環有關的重要遺址還有梨園遺址,位於華清池東大.門內右側,是他們教習梨園弟子演練歌舞的地方。今天的戲劇演員們稱梨園弟子,起源於此。

從御湯博物館向東有一組封閉的園林,稱環園。環園南部高台之上有一字排開坐南朝北的五間房屋,人稱“五間廳”。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裏。

這五間廳可謂來歷不淺。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裏;1934年修葺後,這裏又成國民黨高官遊覽休閒的場所;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到陝西來,都住在五門廳。他在這裏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引起了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今天,當我們來到這裏,自然會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你們看,這一號廳房為蔣介石的侍從室,二號廳房是蔣介石的卧室,三號廳房是他的辦公室,四號廳房為會議室,五號廳房是蔣的祕書辦公室。東邊的三門廳是蔣介石貼身侍衞蔣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無線電通訊班所在地。各門辦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牀、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遊客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激戰時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彈孔和蔣介石從這裏翻窗逃出後躲到儷山上的痕跡。

事變解決後,國民黨政府為紀念這一事件,在虎斑石旁修建了一個草木結構的亭子,稱“民族復興亭”。1946年,胡宗南將亭子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更名為“正氣亭”。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這個亭子改名為“捉蔣亭”,1986年,西安事變五十週年前夕,正式易名為“兵諫亭”。

好了,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由於時間到關係,華清池的講解就介紹到這裏了,中國有句古語説的好兩山不能相逢,兩人總能相見,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將來能和大家再次相聚在古城西安,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大家!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2

各位遊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華清為第一”嗎?舉世聞名的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臨潼區(縣)驪山北麓華清宮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桶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華清池的悠久歷史能夠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會,並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漢、隋、唐歷代封建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遊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大興温泉宮……華清池,現浴池面積約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餘人同時沐浴。温泉水每小時流量110餘噸,水温達43度。它既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遊人遊覽的文物保護場所。下方就請大家前去遊覽一番吧!

各位遊客,此刻咱們來到了華清池的大門。進入門內,只見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問,這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此時此刻,她脱下外裝,半披俗紗,足踩暖滑的驪山温泉水,正準備沐浴呢!這座雕塑高3。3米,重5噸,是1991年9月,華清池向西安臨控首屆石榴節獻禮的項目,能夠説她和《楊玉環奉詔温泉宮》壁畫一樣,在突出華清宮文化內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為大家觀賞留影的熱點。

説起楊貴妃,還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楊貴妃名叫楊玉環,出生在陝西華陰,後隨父入川。父親死後,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學習並領悟了優雅的言語舉止,17歲便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冊封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5年後,由於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病逝,後宮三千粉黛無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宮召見楊玉環,這樣便拉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感情羅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成為千古絕唱,甚至於兩人終日廝守,置其他嬪妃於不顧。冊封第二年,擴建温泉宮時,唐玄宗專為楊貴妃建築了海棠宮。楊貴妃36歲生日時,唐玄宗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宴會進行祝壽,僅樂工就有120名,滿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歲萬福。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長恨歌》,真可謂“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偕楊貴妃逃至馬嵬坡前,將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其時楊貴妃才38歲。據史載,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20_年間,唐玄宗偕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達43次之多,可見華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楊貴妃的“長恨歌”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咱們此刻遊覽的正是馳名中外的華清宮。那裏是它的正門,名叫津陽門,俗稱東門。大家能夠看到,這個門是一字排開的五間仿唐建築,房檐下懸掛的是“華清池”金字匾額,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寫。作為皇室別宮的唐華清宮,是和驪山秀嶺合為一體的,其規模遠比眼前的華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華清池是1959年國慶10週年前夕,以唐華清宮為藍本並根據華清池所處地域的具體條件設計修建的,但它只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佔地85560平方米,是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遊華清池詩中寫道:“華清池水色青蒼,此目規模越盛唐。”指的就是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麼遊客們會問:唐華清宮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唐華清宮背靠驪山,面向渭水,倚驪峯山勢構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台館殿,遍佈驪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説:“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它的範圍南至驪山西鄉嶺第一峯,北到老縣城的北十字,東至石甕谷,西到鐵路療養院西側的牡丹溝。唐華清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構築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築羣,主要殿舍以温泉為中心,構成華清宮的核心,然後向山上山下展開,佈設了各類不一樣的樓閣亭謝,栽植青松翠柏,嬌燒萬分,似人間天堂。可惜的是唐華清宮隨安史之亂漸遭破壞,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遺址了。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3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你們好!

現在我們進入的就是著名的5A級景點唐華清宮。唐華清宮位於美麗的驪山北麓,是以温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宮殿。周、秦、漢、隋、唐的歷代皇帝,都在這裏建立過温泉宮。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杜牧的《過華清宮》中均提到過這裏,“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説的就是唐代興盛時期的華清宮。

朋友們,我們面前的是九龍湖,九龍湖的對面就是《長恨歌》裏的長生殿,“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描寫的就是發生在這裏的故事。

順着路往東走,這裏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創作出《霓裳羽衣曲》的梨園,梨園是唐代著名的舞蹈聖地,也是和西域諸國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五間廳的西面,是著名的唐代御湯,也就是楊貴妃洗澡的温泉,“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寫的就是當時的沐浴場景。華清池後面的驪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流經這裏的地下水被加熱成43度,這裏的温泉富含各種礦物質,是與古羅馬卡瑞卡拉、英國巴斯温泉齊名的世界三大温泉之一。大家可以在兩個噴泉處感受一下驪山温泉,是不是覺得這裏水質純淨,洗過之後細膩柔滑?

現在我們已經遊覽了華清池主要景點,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相信你們已經對這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歡迎你們再來臨潼、再來西安、再來美麗的陝西,謝謝你們的參觀!再見!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4

華清宮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鄰。由華清池和驪山兩大景區組成,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亙古不變的温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

華清池內唐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五大文化區和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羣。驪山上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兵諫亭、石甕寺、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佈,"驪山晚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 華清宮現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華清池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早在六千年前的氏族社會,這裏就有原始先民活動的足跡,他們是驪山温泉最早的利用者。西周末期周幽王就在今華清池所在地修建"驪宮";"千古一帝"秦始皇於此"砌石起宇"名曰"驪山湯";漢武帝時,在秦湯基礎上進行修葺;北周武帝造"皇堂石井";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重加修飾,為美化環境而"列松柏數千株",以點綴温湯風景。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 唐太宗李世民營建"湯泉宮",竣工以後太宗率文武百官臨幸新宮,親筆御書《温泉銘》,兵名石匠樂石制碑拓印以示羣臣。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幾經擴建,公元747年10月新宮落成,易名"華清宮"。"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宮城倚山面渭,依驪山山勢而築,以朝元閣所在的西繡嶺第三峯和温泉總源為軸線,以總源為軸心向四周輻射展開,既合理地利用了温泉,又體現了皇宮嚴謹的佈局。宮周築羅城,修登山輦道和通往長安的複道,內置白官衙署和宮清腹地、卿府第。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5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位於西安城東,驪山北麓,距歷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就是遊覽沐浴勝地,是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7年國務院公佈華清宮遺址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緊依京城的地理位置,猗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歷代天子。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將這塊風水寶地作為他們的行宮別苑。圍繞朝代的興亡更替,華清池的盛衰變遷,文人墨客尋古覓幽,感歎詠懷,創作了》等無數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成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華清池的悠久歷史能夠追溯到原始社會。早在六千年前的氏族社會,那裏就有原始先民活動的足跡,他們是驪山温泉最早的利用者。西周末期周幽王就在今華清池所在地修建“驪宮”;“千古一帝”秦始皇於此“砌石起宇”名曰“驪山湯”;漢武帝時,在秦湯基礎上進行修葺;北周武帝造“皇堂石井”;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重加修飾,為美化環境而“列松柏數千株”,以點綴温湯風景。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營建“湯泉宮”,竣工以後太宗率文武百官臨幸新宮,親筆御書《温泉銘》,兵名石匠樂石制碑拓印以示羣臣。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及經擴建,公元747年10月新宮落成,易名“華清宮”

。“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宮城倚山面渭,依驪山山勢而築,以朝元閣所在的西繡嶺第三峯和温泉總源為軸線,以總源為軸心向四周輻射展開,既合理地利用了温泉,又體現了皇宮嚴謹的佈局。宮周築羅城,修登山輦道和通往長安的複道,內置白官衙署和宮清腹地、卿府第。“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至此,華清池到達了它的歷史鼎盛時期。華清池是以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感情羅曼史而著稱的。“帝輦恆從十月來,羽騎雲遊應山綠”,據記載,從公元745年至755年的每年10月,唐玄宗都要偕貴妃和親信大臣來華清宮“避寒”,直至翌年暮春才回到京師長安。其間處理朝政、商議國事、接見外使都要在那裏進行,華清宮逐漸成為當時的政治中心。“漁陽輦鼓動起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玄宗棄京師急攜楊貴妃姐妹西逃,至此,華清宮由盛轉衰。五代殘唐以後,隨着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華清池失去了他的特殊地位。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6

華清宮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鄰。由華清池和驪山兩大景區組成,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亙古不變的温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

華清池內唐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五大文化區和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羣。驪山上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兵諫亭、石甕寺、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佈,"驪山晚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華清宮現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華清池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早在六千年前的氏族社會,這裏就有原始先民活動的足跡,他們是驪山温泉最早的利用者。西周末期周幽王就在今華清池所在地修建"驪宮";"千古一帝"秦始皇於此"砌石起宇"名曰"驪山湯";漢武帝時,在秦湯基礎上進行修葺;北周武帝造"皇堂石井";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重加修飾,為美化環境而"列松柏數千株",以點綴温湯風景。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營建"湯泉宮",竣工以後太宗率文武百官臨幸新宮,親筆御書《温泉銘》,兵名石匠樂石制碑拓印以示羣臣。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幾經擴建,公元747年10月新宮落成,易名"華清宮"。"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宮城倚山面渭,依驪山山勢而築,以朝元閣所在的西繡嶺第三峯和温泉總源為軸線,以總源為軸心向四周輻射展開,既合理地利用了温泉,又體現了皇宮嚴謹的佈局。宮周築羅城,修登山輦道和通往長安的複道,內置白官衙署和宮清腹地、卿府第。

陝西華清池導遊詞1000字 篇17

華清池是位於唐華清宮遺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宮苑,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面渭水。因其亙古不變的温泉資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以及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而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示範景區。

華清池融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於一體,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修建離宮別苑。景區仿唐建築大氣恢宏,園林風光別具一格。主要有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有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羣,有體驗皇家温泉的以瀾湯殿、御湯苑、星辰苑、尚食苑、長湯苑、少陽苑、香凝閣和御膳閣為主的華清御湯(精品)酒店。20xx年4月推出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成為中國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典範。20xx年5月推出的多媒體影像劇《玄境長生殿》,成為傳統博物館數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華清池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此,華清池內至今仍完的保留着當年蔣介石行轅舊址五間廳。建國以後經過幾次大規模的修葺、擴建,古老的華清池又煥發出青春的光彩,雖不及唐時規模宏大,但也不亞昔日之富麗典雅。1959年,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在此參觀時就欣然提筆寫下了"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不僅宮池依舊制,而今庶民盡天王"。

近年來,華清池以“打造中國唐宮廷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為發展願景,積極實施唐華清宮文化旅遊開發戰略,按照歷史文化、御湯文化、宮苑文化、梨園文化、宗教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規劃建設唐華清宮文化旅遊大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