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導遊詞作文800字大綱

故宮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羣,堪稱當今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到故宮旅遊的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故宮的興趣長盛不衰。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故宮導遊詞,歡迎參考!

故宮導遊詞作文800字大綱

雄偉壯麗的故宮,是北京城的中心。這組表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和獨特風格的龐大建築,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20xx年),永樂十八年基本建成。歷經明、清兩代,二十四個皇帝,至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故宮一直是明清兩代封建皇帝統治全國的中心。

故宮四周築有城牆,名叫紫禁城。城牆高十米,東西寬七百六十米,南北長九百六十米,呈長方形。總建築面積七十二萬多平方米。紫禁城內有宮室九千多間,殿宇巍峨,宮闕重疊,畫棟雕樑。紫禁城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所謂“九樑十八柱”,異常美觀。

遊覽故宮,多從天安門進入,它是紫禁城外圍皇城的南門。過了天安門,越過端門,迎面就是高大的午門。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午門上有五座樓,人們習慣叫它五鳳樓。明清兩朝,冬天在這裏頒發次年的歷書,遇有大規模出征或凱旋獻俘,皇帝就在這裏發佈命令或受俘。明朝臣子獲罪,往往要受“廷杖”,就在這裏捱打。

午門為紫禁城的正門,它高35.6米,座落於京城南北中軸線上,居中向陽,位當子午,幫名午名。門分五洞,中門供皇帝出入,叫“御路”;王公大臣走左右門;殿試時,考生按單雙號分進左右掖門。

由午門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內金水河。河上跨有漢白玉橋,名金水橋。沿河兩岸,有漢白玉雕琢的欄杆。這條河曲折有致,形似玉帶,也叫玉帶河。過河往北,經過太和門,就是故宮最著名的建築三大殿 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總稱。這三座大殿在漲白玉砌成的八米高的平台上,台分三層,每層都有漢白玉欄杆圍繞,遠望就猶中神州中的瓊宮仙闕。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最堂皇的建築。殿高二十八米,寬十一間,進深五間,共五十五間。有盈米大柱八十六根,氣魄雄渾穩重。殿內居中是一座兩米高的小平台,擺着金漆雕龍寶座。座頂正中的金龍藻井倒垂着圓球軒轅鏡。天花板繪龍戲珠圖案,兩旁聳立蟠龍金柱,座後是精美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太和殿是明、清兩朝舉行大典的地方,新皇帝登極,頒發重要詔書,以及元旦、冬至、皇帝生日,發佈新進士黃榜,都在這裏舉行慶祝儀式。當皇帝升座時,殿前陳列的鶴、鼎、爐都升起裊裊香煙,繚繞殿宇。殿廊下的金鐘、玉馨和笙、簫、琴齊鳴,跪在丹犀和廣場的文武百官三呼萬歲,充滿了肅穆的氣氛。 太和殿後面的中和殿是一座方形的殿堂,殿內雕刻着很多金龍,顯得金光燦爛。殿內也設有寶座、金鼎、薰爐等陳設,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保和殿是三大殿的末殿,大殿全部木構和內檐彩畫,都是明代萬曆年間的原物。殿內也設寶座。每年除夕。皇帝在這裏賜宴處藩王公。 三大殿是故宮的中心。太和殿南端的太和門東西兩側,有一組建築羣。東側是文華殿、文淵閣、傳心殿和內閣,再東是清史館,旁邊就是紫禁城的東門----東華門。

文華殿是明朝皇太子讀書的地方。明清兩朝的皇帝春秋兩季也在這裏講學。文淵閣是清朝收藏圖書的地方,是宮內的圖書館。傳心殿建於清朝初年,殿裏供奉伏羲、神農、黃帝以及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和孔子的牌位。內閣,是明清兩朝政府最高行政機構,內閣大學士相當於古代的宰相。 太和門西側的建築以武英殿、南薰殿為主。再西便是紫禁城的西門----西華門。 武英殿在文化史上是相當有名的。清朝在這裏集中了一些文人編輯書籍,著名的《四庫全書》、《佩文韻府》、《古今圖書集成》等都是在這裏設局編輯的。這裏不僅編書,而且印書,創制了木刻活字版,就是有名的聚珍版,通稱殿版,字體美觀,校勘翔實,紙墨精良,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南薰殿收藏曆代帝后圖像。 照一般的習慣,宮廷分為外朝和內廷。

上面介紹的三大殿和太和門東西兩組建築,都屬於外朝。多外朝往北,便是內廷。外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內廷是皇帝起居生活的地方。保和殿以北有一座宮門,叫乾清門,便是外朝和內廷的分界線。 乾清門裝飾華麗,兩邊有八字照壁,左右分開,門前有金獅子、金缸成對排列。清朝皇帝經常在這裏聽取大臣們奏事和作出決定。 乾清門西側有幾間矮屋,顯得有些簡陋,叫軍機處。軍機處經常由軍機大臣值班,每天都可能被皇帝召見,由皇帝授意,草擬諭旨,權力在內閣之上。 過乾清門往北,主要建築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這三座宮殿的兩邊是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嬪妃居住的地方。這就是人們所説的“三宮門院”。

乾清宮正中也設有寶座,分東西暖閣,這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卧室,也是日常辦公的地方。遇到節日,在這裏大宴羣臣。皇帝死了,靈柩也停在這裏。清朝自康熙以後,向來不宣佈預定的太子。皇帝將指定的繼承帝位人的名字寫好,用小匣子裝起,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背後。待皇帝死後,立刻打開匣子,宣佈皇帝的繼位人。

乾清宮北面的交泰殿,呈方形,規模較小。明朝曾做過皇后的寢宮,清朝為放置寶璽的地方,現在收藏寶璽二十五顆。殿內還收藏有古代計時器水漏壺(銅壺滴漏)和一座西洋式大鐘。

交泰殿的後面是坤寧宮,清朝作為祭神的地方。皇帝大婚時在這裏舉行儀典。這裏靠東牆陳列着一乘轎子,裏外包着紅黃緞子,繡着精緻的龍鳳,是皇后嫁過來後在宮裏換乘的小轎。這個宮的東邊便是皇帝結婚的新房了。 坤寧宮北,過坤寧門便是御花園,它是供帝后們遊賞的花園,是明朝修建的。

御花園內建有各種亭閣、假山、花壇,還有欽安殿、養性齋,雖然規模不大,但有皇家苑囿的特色,出御花園往北為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

從午門、三大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直達御花園的欽安殿和神武門,宮殿佈置在一條正南正北的直線上,構成了故宮全部宮殿的中軸,這個中軸又在北京全城的中軸線上。 從乾清門開始又分內廷東、西兩路。 乾清門以東是景運門,過景運門經奉先殿東行,有琉璃影壁一座,上雕九龍,叫九龍壁。和北海的九龍壁是同時建成的。往北,是修建得頗似乾清宮的皇極殿。清乾隆皇帝傳位給兒子嘉慶之後,自己當太上皇,就住在這裏。現在這裏為繪畫館,每年輪換陳列歷代名畫家和書法家的真跡。 皇極殿向西,到齋宮。皇帝去天壇、地壇祭祀之前,這裏是吃齋的地方。齋宮以北的許多宮殿都是后妃們居住的地方。現在闢為歷代藝術綜合館,陳列各朝代的珍貴藝術品。

乾隆花園是利用寧壽宮的隙地建造的,過去一直沒有開放,因此很少有人知道。花園東西寬不到四十米,南北長僅一百六十米,總約六千平方米。面積不大,內容豐富,意境不凡。花園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古華軒、禊賞亭、旭輝亭和名為“擷芳”的小亭等。第二部分是一座地道的北京四和院建築,正面為遂初堂,是乾隆祈求得遂初願的地方。第三部分是假山,山中有洞。隱現在假山之東的三友軒,以歲寒三友松竹梅為主要裝飾。第四部分以碧螺亭和符望閣為兩棟主要建築。最後一部分有一座歇山式的小閣,亭亭玉立在假山之上,名叫竹香館,閣旁有翠柏四株,還有一個乾隆遊園後休息的地方,叫倦勤齋。五個地方的景色可用“秀、雅、奇、清、巧”五個字概括。 寧壽宮的後面有一水井,名為“珍妃井”。珍妃是清光緒皇帝的妃子。她支持光緒皇帝變法圖強,受到光緒的寵愛,卻遭到慈禧的嫉妒,不僅常受虐待,還被打入冷宮,不許和光緒見面。互一九20xx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慈禧攜光緒逃往西安之前,命總管太監崔玉桂將珍妃推入此井中。 乾清門西側路北,是養心殿。現在是按當年原樣佈置的,殿內陳設講究。養心殿是清朝雍正以後歷代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每天早晨,皇帝在此接見軍機大臣,聽取政務。慈禧搞的“垂簾聽政”也是在這裏。現在西殿的南窗下,還保留有當年的木板圍牆,是防備有人偷聽和偷看而設的。

從養心殿往北是永壽宮、太極殿、體元殿。體元殿也是一座華麗的建築,慈禧早年曾在這裏居住,這座殿堂屋檐華麗,象座戲台,當年慈禧常叫小太監在這裏演戲。對面的長春宮,附近有不少宮室,也是后妃們居住的地方。現在陳列着清朝的工藝美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