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導遊詞2篇

本文目錄鞍山導遊詞鞍山玉佛苑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鞍山導遊詞2篇

歡迎來到鞍山千山旅遊!

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位於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南臨渤海,北祖長白,總面積72平方公里,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雖無五嶽的雄偉,卻有千峯之壯美,以峯秀、石俏、谷幽、廟古、鬆奇、花盛而著稱,具有景點密集、步移景異、玲瓏剔透的特色。千山屬於‘園林寺廟型風景區’,自古以來就有“無峯不齊、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北部景區廟宇成羣,名聲繁多,風景優美,是千山景觀的精華所在。

站在千山正門廣場,首先進入視野的是兩根‘千華寶杵chu’。“千華”是取其千年華夏之意,“杵”是佛教的一種兵器,能降妖伏魔,驅邪安邦,所以,千華寶杵又具有鎮山之意。 寶杵分左右兩根,左為道教,右為佛教。

千山大門是一座大型仿古山門,正中匾額上書‘千山‘兩個大。千山歷史悠久,曾引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雅士來遊覽觀賞,他們留下了許多詩詞、遊記。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將來,千山都以其秀麗多姿的景色款待八方來客。

這是鞍山道觀之首的無量觀,是道教徒在千山建立起的第一座道院。始建於1667年。無量觀為千山道教最大廟宇,共分6個建築羣,19幢建築。從山下至山巔,人文景觀星羅棋佈,有明清開發的摩崖,有前人開鑿的古洞,還有眾多的廟碑和塔體。特別是於自然景色渾然一體的殿宇,或聳立於山巔,或相倚於崖下,或半懸于山澗之上,或嵌於峭壁之中。這裏現有西閣、羅漢洞、三官殿、老君殿等建築,景點繁多,素有這樣的説法:走進無量觀,景點連成片,石、塔、鬆、洞、天處處惹人戀,欲要細觀賞,至少一天半。

西閣是無量觀最優美的建築,石牆的門額上刻有‘小蓬萊’三,內又有一碑樓式小門樓,上額刻‘紫氣東來’四。

祖越寺為千山五大禪林之一,殿宇與自然景色渾然一體。初建於唐代,相傳祖越從寺前經過,故名祖越寺。遊覽祖越寺,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山門”。山門又稱“三門”,即數的3,“三”象徵佛教的“三解脱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這裏是龍泉寺。龍泉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坐北朝南,居於羣山環抱之中,是千山僧廟之中規模較大的一座。但隨着歷朝歷代的山火焚燒、山洪沖洗都已不復存在,留下來的早期建築都是明朝的建築風格,為單檐歇山式建築。黃山有迎客鬆,千山有迎賓石。俗語説:鬆迎客,文質彬彬;石迎客,實心實意。

沿石徑而上,東西兩山欲合處是一道石砌山門 。古剎龍泉寺的第二道山門,走進此門也就走進了中國第一部反特故事影片《古剎鐘聲》的外景拍攝地。

後世盛傳這裏是王爾烈借館讀書之所,據此現已將其闢為“王爾烈書房”。王爾烈是遐邇聞名的遼東才子。進入書房,會看到王爾烈70大壽文武百官送給他的百壽書畫,其中有大學士紀曉嵐畫的鶴和禮部尚書劉墉寫的“壽”。

五佛頂是北部景區最高點,為千山風景區的第二高峯。這裏流傳着“登不上五佛頂,看不盡千山景”和“山高不過仙人台,廟高不過五佛頂”的説法。五佛頂開發於明萬曆年間,由於山頂時光禿禿的山峯,其上多沙而少土,無草無木,如僧人光禿的頭,故名‘佛山頭’。

在五佛頂羣山簇擁中,有一座上闊下窄的山峯,有古城遺址,真是“山上有城,山中有峯”。山峯於古城渾然一體,這就是千山著名的古城峯。這古城的獨特魅力,會使遊人沉入到那久遠的歷史長河中,追溯那中華民族的滄桑歲月,尋求那美麗的傳説和史實,更加激勵我們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

千山風景名勝區共有名勝景點380多處,我們不可能一天內游完。為了不虛此行,其他的著名景點以及一些神奇的美麗傳説,我會在下山的路上再細細道來,以便各位對千山風景名勝區有更多的瞭解!

鞍山玉佛苑導遊詞鞍山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今天我們將參觀鞍山著名佛教聖地---玉佛苑。

玉佛苑是鞍山市人民政府與香港新里程發展有限公司合資興建的。總投資7000多萬元人民幣。1994年動工,96年完工,共用27個月的時間建成了宏的玉佛苑。玉佛苑座落在東山風景區內,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勢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乃一風水寶地。

玉佛苑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整個建築羣層次分明,高低錯落三級。高層為碑林用地中層是玉佛閣大殿及寬闊的廣場,下層為庭院用地。

首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玉佛苑山門,山門由長122米寬15米高10米的城牆和8.9米高的樓閣組成。型似北京天安門城樓的建築風格,山門上的垂花門是山門建築中的創新,它既和上面的樓閣相呼應,又可為遊人擋風擋雨,很有特色,垂花門上方懸掛九龍金匾,寫有‘玉佛苑’三個大。大家請看前方,這是一對高3.3米,座落在1米高須彌座上的漢白玉大石獅,是仿北京天安門前的石獅雕刻的。(大家請往上看)在山門的城牆上四面都有雙面雕,漢白玉雕花欄板,欄杆柱頭上雕有形態各異形象逼真的漢白玉石獅,看到石您會想到北京蘆溝橋,世界曾有蘆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玉佛苑的獅子您能數得清嗎?不要急我告訴大家玉佛苑的獅子共有32個。

(進入苑內,走到御路前)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御路是古代宮殿中特有的路,相偉,第逢皇帝上殿時,他坐在轎子裏,由人抬着通過這條#用的路,故稱御路。玉佛苑內共有三條御路,其它兩條在玉佛閣前後,第條路上有三條龍,共有九條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有九龍捧聖的意思,御路的四周有蝠蝙,意為福從四方來,象徵着它給遊客帶來幸福。

(向上到二級院落)這是6根向天的漢白玉經幢,經幢在佛教中有驅邪降魔的説法,這6根漢白玉經幛每根雕有18條龍,共雕108條龍,恰七玉佛閣有102根立柱,加上這6根經幢,出是108 根,108根立柱,108條龍象徵華夏子孫是龍的傳人,人人都是頂粱柱。龍是玉佛苑的一大特色景觀,玉佛苑共9999條龍,真可謂是龍的世界。

(指玉佛苑)現在我們面前的玉佛苑的主體建築――玉佛閣。玉佛閣高33米,有佛33天之意,寬66米,採用雙層歇山式結構,檐上加檐,蓋紅色琉璃瓦,顯得層次分明,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玉碑前)玉佛苑中有兩塊雙龍龜玉無碑,碑是用來載歷史用的,玉佛苑的歷史記載於<<鞍山玉佛苑志>>所以成了無碑。

(進入大殿)現在展現我們前面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玉佛,用於雕刻它的是玉石王。1960年7月20日發現於我國岫玉之鄉岫巖滿族自治縣花玉崗山上,國務院周恩來總理曾親自指示對玉石王要妥善保護。玉石王高7。99米,寬6。6米,厚4.1米,總重量260。76噸,1992年原由丹東市管轄的岫巖縣劃分為鞍山市境內,鞍山市人民政府決定將玉石王搬運到鞍山,在搬運玉石王過程中,動用大型牽引車一輛,軍用坦克牽引車4輛,其他各種車輛150多台,翻越4座大嶺,行程172公里,創造了運輸史上的奇蹟。玉石搬運到鞍山,如何開發利用呢,93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廣泛徵求社會各界人士和專家的意見,主張雕大佛建玉佛苑的意見比較集中,於是決定,雕刻成世界上最大的玉佛苑。

正面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背面是渡海觀音。

首先請看這是一個集赤橙黃綠青藍的花玉,那麼在它沒有被雕刻前外面是用巖石包着的,被稱為巖包玉。什麼地方是什麼顏色,用當時的科學技術是無法預測的,現在大家看到釋迦牟尼佛臉部是墨綠色的,如果雕刻時向左稍偏一點就成了花臉佛,如杲佛像是花臉佛,不僅遊客看起來不舒服,佛教教徒也會認為這是一種對佛的不尊重,現在看來效果很理想。5.6米高的釋迦牟尼佛身披黑白相間的袈裟,打坐在蓮花寶座上,十分莊嚴肅穆。

背面的觀音菩薩左手執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腳踏鰲魚,乘風破浪,彷彿是從浙江普陀山順風飄來的。在雕刻觀音的臉部時,同樣擔心把觀音雕成花臉。現在看,觀音的臉部是完整的淺綠色,這與人們常説的“玉面觀音”完全相符。觀音的背後是一座山景,雕刻出的這座山景簡直就是普陀山的縮影。

玉石王的雕刻過程,是艱辛細緻的勞作過程,更是種種神奇現象發生的過程。玉石王用它藴含的7種神祕的本體顏色,潤色着雕刻藝人們的技藝,使玉石巨佛更具傳奇色彩,讓人們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佛教的神祕。玉石巨佛‘天下第一’,應該當之無愧。

各位嘉賓,現在可以自由遊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