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導遊詞三篇

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天壇導遊詞三篇,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天壇導遊詞三篇
天壇導遊詞(一)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小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導遊盛西,大家可以叫我小盛。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天壇,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之一。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欣賞它美麗的景色和建築,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預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擴建,至清乾隆年間建成。它從建成開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專用祭壇,一直延續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結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闢為公園,從此後“任人遊覽”。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壇公園現有面積為205萬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壇、圜丘壇、齋宮、神樂四組古建築羣,有古建築92座6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羣。天壇有3500餘株古松柏、古槐,樹齡逾數百年。

天壇不僅是中國古代皇帝的祭壇,也是中國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結晶,其宏偉的建築、蒼翠的古樹、豐富的文物收藏既記載了中國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記載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共同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對我今天的導遊有什麼不滿意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天壇導遊詞(二)

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

過一會兒,我們將參觀天壇,現在我先為大家做個簡單介紹。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總面積273公頃,經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築宏偉壯麗,環境莊嚴肅穆,是明、清兩代“祭天”、“祈古”的場所,壇域北呈圓形,現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四周環築,壇牆兩道,把全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皇穹宇、元樑、長廊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天壇集明、清建築技藝之大成,是中國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説,現在大家抬頭看一下美麗的天壇,從遠處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中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象王者之屋。你王屋山。天壇原名瓊林台,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為了紀念,該為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了望景寺,這裏可以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你有機會細細遊賞。

天壇導遊詞(三)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常舒升,大家可以叫我小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以前皇帝拜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的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座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在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的説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枱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聲音非常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可以體驗一下這神奇的效果,也像當年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説自己的美好的願望。我們繼續往裏走,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像北京的一個天然氧吧。而在這許多的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外的這棵九龍柏,樹幹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他九龍柏一點也不過分。

中國古代有正式的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20xx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天地建築在帝王都城建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建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天壇建於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與嘉靖十三年,改成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建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朋友們,我就講到這了,下面的兩個小時由大家自己遊玩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刻亂畫等現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