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永陵導遊詞(精選5篇)

撫順永陵導遊詞 篇1

撫順永陵,滿語稱“恩特和莫蒙安”,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

撫順永陵導遊詞(精選5篇)

清永陵始建於159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永陵。陵內葬着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們的福晉。從1682年到1820xx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親來永 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國家典制。永陵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冰窖、果樓等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為一萬一千平方米,號稱清朝關東第一陵,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細説:

1 下馬牌

清代的皇陵、宮殿、王府以及寺廟前兩側的闡道上均設有下馬碑和下馬石,作為官兵下馬的標誌。永陵是清王室的祖陵,下馬碑更顯得神聖、莊嚴。碑上用滿、蒙、漢、藏、回五種文字刻着:“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2 正紅門(柵欄門)

永陵的正門、稱正紅門巴,又稱前宮門,它是永陵的總門户。此門是一座硬山式甬道門,共三間,每間有兩扇對開木製柵欄門,門及前後廊柱均塗紅色,頗具滿族祖先的生活特點,不禁使人聯想到滿族先世依山 傍水聯柵為城的古老生活習俗。柵欄門在國內皇陵建築中絕無僅有,建築風格獨特,堪稱一絕。

3 “四祖”碑樓

與其它清代皇陵相比,永陵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

二是葬在這裏的四位皇帝生前在歷史上並無建樹,只是因子孫為帝而貴,被清王朝追封為“肇興四祖”。

這四座碑樓,就是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碑樓。原始的滿族人有“祖孫父子生同居、死同域”的傳統,而後世的滿族人則講究“四世同堂”。“肇興四祖”輩份不同,長幼有另“,四座碑樓去!款式一致,於 前宮院內一字排開,坐北朝南,東西並列,不分先後大小,不講輩份高低。清王朝入關進京後,歷 朝皇帝都為自己建造單獨陵寢,永陵的“四祖碑樓”就成為大情皇陵中的一曲絕唱。

4 坐龍

它是一種國內罕見的浮雕,龍首狗身,共十六條。坐龍分別盤坐於四座碑樓前後二門兩側的牆壁上,

兩隻前爪直立撐地,尾部卷坐壁底,像狗一樣坐着。狗是滿族祖先的崇物,龍則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物。狗曾經救過努爾哈赤的命,滿族的祖先因遊牧、待獵而崇尚狗,稱其為天龍,將龍與狗合為一

體,坐龍便誕生了。

5 神樹賦

興祖福滿墓前,原生長着一株巨大的古榆,又稱為“瑞榆”。關於這株古榆,滿族民間流傳着神奇的傳説。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在第三次東巡永陵祭祖時,賜封這棵樹為“神樹”,並作《神樹賦》一首。

6 功德碑

聳立在四祖碑樓內的四座石碑,即清王朝“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碑。碑文內容各不相同,均由御筆親撰,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合壁刻寫。馱碑的動物叫“贔 ”,傳説龍生九子,它是其中的一個,因其壽命長而且善於負重,所以,古人在建築中大多用它來馱石碑。現在還流行着“模摸頭,什麼也不愁,摸摸背,一輩子不受累,摸摸牙,想啥就來啥,摸摸尾,一輩子不後悔。”的説法。

7 啟運門

又稱內宮門,是方城、寶城的門户。封此門為“啟運門”,起初是説清王朝的好運從這裏開始,而清王室的解釋是:“光啟鴻圖,肇興帝業,開先裕後”。啟運問是由六扇硃紅門板製成的,每扇門板上裝飾着九九八十一顆望金銅釘,並各配有一個銀門環。在封建社會裏,自然數字以九為大,皇帝則被稱為之尊,所以皇家的門上要橫九排豎九行,共九九八十一顆銅釘,文武百官品級越低,自家門上的銅釘越少,而老百姓的門上則不許釘銅釘,因此才叫做“白釘”。由此足見封建社會的等級何等森嚴。

8 磚雕“五彩雲龍”

啟運門左右兩翼是順山紅牆,內外建有四組國內罕見的大型磚雕龍壁“五彩雲龍”,龍姿優美,栩栩 如生,其精雕細刻之技令人歎為觀止,它們經歷四百年風雨,至今仍壯美如初。

9 焚帛亭

是永陵內最小的一個建築物,雖不及陵內其它建築豪華,卻是永陵建築的一個點綴。每逢人祭時,都、要用它焚燒祭文、祝版、制帛以及金銀裸子等祭物。

撫順永陵導遊詞 篇2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清永陵北依啟運山,南臨蘇子河,對恃煙筒山。

陵內葬有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們的福晉,始建於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1634年(後金天聰八年)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為永陵。從1682年到1820xx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親來永陵祭祖,。 永陵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羣。

清永陵在建築形制、佈局、造型、工藝上都有自己的建築特點和藝術特色。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陵寢的東配殿與西配殿、果房與膳房、肇祖碑亭與興祖碑亭、齊班房祝版房與茶膳房滌器房,東下馬碑與西下馬碑皆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排列,均衡佈局,主次分明,彼此呼應。給人以平衡、穩定、莊重、圓滿之感。

永陵最基本的陵寢形制是"前朝後寢",及由前至後縱向排列二方一園的三進院落。所謂二方一園的三進院落是指第一進院落前院是方形,第二進院落方城亦方形,第三進院落寶城是圓形。啟運殿後的寶城寶鼎是奉安帝、後屍骨的地宮寢殿稱"後寢"。或雲清朝統治者迷信,"事死如事生",認為皇帝死後到陰間仍然當皇帝,因此陵寢的方城,就是他們陰間的皇城,享殿就是他們在陰間上朝臨御的宮殿。而寶城內的寶鼎地宮則是他們陰間的寢宮。只所以將方城建成方形,將寶城寶鼎建成圓形是分別象徵地和天,以合"天圓地方"之説。

永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坐落在呼蘭哈達(滿語,漢譯煙筒山)下,蘇克素滸畢拉(滿語,漢譯魚鷹河,今稱蘇子河)北岸。尼雅滿山崗(今稱啟運山)南麓。東距縣城22公里,距永陵鎮2公里。東南距興京故城赫圖阿拉約5公里,西距夏元行宮約3公里。南新公路於陵前通過,交通方便。東南公路在清永陵前840米處通過,沈通高速公路距清永陵南2公里,沈通公路距清永陵東南5公里。西距沈吉鐵路線南雜木站55公里。西距撫順市103公里,距瀋陽市149公里,距瀋陽桃仙機場154公里;南距大連港512公里,距本溪市129公里;東距新賓滿族自治縣城23公里,距吉林通化市126公里;東南距世界文化遺產桓仁五女山城95公里,距丹東市312公里。

撫順永陵導遊詞 篇3

清永陵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起連山腳下,是努爾哈赤遠祖,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叔父的陵園,可稱的上是清代皇家的祖墳。永陵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前建在盛京的3座祖陵之一,是“盛京三陵”之首。裏面有努爾哈赤祖先的4座陵墓和兩座陪葬墓,是中國清朝皇家陵寢中年代最早、保存較為完好的,既具備中國皇家陵寢的傳統格局,又保持了清朝先世女真族以及滿族文化的本來面貌,是滿族文化特色最濃郁的帝王陵寢建築羣,同清朝其他皇家陵寢有着顯著的區別,具有明清其他皇家陵寢所沒有的文化底藴。永陵滿語稱“恩特和莫蒙安”,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始建於1598年,清天聰8年(1634年)稱興京陵,順治20xx年(1659年)尊為永陵。

陵寢佔地約1.8萬平方米分前後三進院落,院內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四部分組成。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封建帝王陵寢。建築羣以“八景”、“八絕”稱奇,既繼承了漢族文化特點又體現了滿族風韻。永陵是著名的清初關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座落在瀋陽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羣。它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優秀傳統和滿族藝術風格,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肇祖孟特穆:清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明洪武十七年襲父職成為“萬户”。1420xx年接受明朝招撫,官授建州衞指揮使。1433年晉為建州左衞都督,同年遭受叛軍襲擊而遇難,屍骨葬在朝鮮會寧府。他在艱苦環境中投靠明朝以圖生存,為建州左衞後來的崛起做出了貢獻。順治追尊其為肇祖原皇帝。

興祖福滿:承襲父職任建州左衞都督,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其為後來清朝崛起發揮了重要作用。1648年,被順治帝追尊為興祖直皇帝。景祖覺昌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父。任建州左衞都指揮使,率長子禮敦剪除稱霸一時的碩色納、加虎兩個部族,使建州左衞站穩了腳跟,他的後代子孫又使這裏成為龍興聖地。1648年,順治帝追尊他為景祖翼皇帝。顯祖塔克世:景祖覺昌安第四子,清太祖努爾哈赤生父。1574年因協助明軍剿滅建州女真名酋王杲有功,授職建州左衞指揮。1583年,在古勒山之戰中與其父覺昌安同時遇難。1648年,順治帝追尊其為顯祖宣皇帝。

永陵,一方面吸收了中原帝陵中從秦漢到唐宋以來,前設享殿,後為寶頂、玄宮,周以方垣,陵前開神道,均衡對稱的陵寢體制,又繼承吸收了南京明孝陵開創的前有方形院落,後有圓形寶城的建築特色與規制。

撫順永陵導遊詞 篇4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赫圖阿拉城遊覽!

在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蘇子河南岸,有一座古地依山而建。雖然早在三百多年前,人們就已知道這是後金第一都城“赫圖阿拉城”。但它真正為世人所熟知,卻是在最近幾年被重新修 建,逐漸恢復歷史原貌之後。

“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崗”,即平頂的山崗。而事實上,它卻也建在橫崗之上。“瀠洄千曲水,盤迭百重山”,手扶古城牆垛口,極目遠眺,你不難想象當年康熙皇帝東巡祭祖時來此的那種心境。赫圖阿拉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其中位於城北的“汗宮大衙門”是全城的“心臟”所在。它欲稱金鸞殿,又叫尊號台,是1620xx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稱汗”的地方。置身其間,但見八角飛檐沖天而起,御座、御案閃閃生輝,氣勢輝宏。另有兩處景緻讓人拍手稱奇:殿左側斷崖處有一深潭,面闊水幽,荷花爭豔;殿右側陡坡下是一池塘,清水粼粼,魚蝦競遊,名曰“神龍二目”。

內城中部地勢低窪,形若盆地,有全城唯一的飲水井。井深丈餘,井水充盈,俯身可取。因傳現在井下之木板框仍是當年努爾哈赤時所為,故名“罕王井”。赫圖阿拉城西南角建有普覺寺,即關帝廟。寺內雕塑生動,貼金彩繪,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每年農曆四月十八廟會之日,各地進香者、朝拜者如潮水湧來,蔚為壯觀。

出赫圖阿拉城東行約二百米,山崗上有兩處建築羣古樸典雅、莊嚴肅穆。這就是被合稱為“皇寺”的地藏寺和顯佑宮。地藏寺是滿族人民最早修建的寺院,一度為遼東佛教名勝之地,曾紅火近三百年。至今,寺內香火仍長年縈繞。鐘鼓之聲不絕於耳。顯佑宮亦是滿族人民最早接受漢族文化中道教文化的實物力證。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每遇戰事或重大活動之前,都要入宮進香,祈求神明保佑。宮內有神奇榆樹一株,已歷四百年風雨,仍生機盎然。現在,這兩處建築羣已和山下的赫城湖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新興的“滿族風情園”中最獨特的人文景觀。

人們追憶歷史上輝煌的後金第一都城,但卻更喜歡現在古樸自然的老城。因為,雖然城內的古建築都是按歷史原貌恢復,但其中畢竟有了許多鮮活有趣的景緻。比如滿族舞蹈、婚俗表演,比如農家小院滿族飲食,無一不體現出濃郁的滿鄉風情。

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參觀即將結束,歡迎下次再來赫圖阿拉城遊玩!

撫順永陵導遊詞 篇5

撫順地處遼寧東部,佔地1萬2千平方公里,擁有230萬人口的撫順,是一座因歷史而影響中國,以資源而聞名世界的現代工業城市,也是歷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觀獨特、自然風光秀麗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它有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啟運之旅、滿族風情之旅、自然生態之旅、紅色之旅已經叫響大江南北,紅河峽谷漂流和皇家極地海洋世界及佛教聖地中華寺等新建旅遊項目也倍受世人關注。

撫順市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撫順與省會瀋陽毗鄰,12公里的高速公路把兩市緊緊相連,市區距桃仙機場40公里,距營口港200公里,距大連港400公里,且均由高速公路相連,穿越市區的沈吉、沈撫兩條鐵路幹線與全國鐵路相連,客、貨運十分便利快捷。撫順的森林覆蓋率達70%,居全國先進水平,是遼寧省重要的水源地、涵養林和用材基地。撫順東部盛產的人蔘、鹿葺、林蛙、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旅遊商品國內外享有盛譽。

撫順是清王朝的發祥地。撫順處處充滿了神異的色彩,被稱為“啟運之地”(鴻運開啟的地方)的撫順是瑞氣素生的龍興之地,清王朝在這裏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世界文化遺產、清朝關外三陵之首——永陵,依然佇立在興京城神奇的啟運山下。當年努爾哈赤登基稱汗的後金第一都——赫圖阿拉城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覺爾察城、御路古榆、啟運神樹無不向人昭示着那段神奇的歷史,引起遊人無盡的遐思。

撫順是滿族的發祥地。撫順時時洋溢着濃郁的滿鄉風情,被譽為“中華滿族第一鄉”的新賓縣內,中華滿族風情園中那全國唯一的滿族歷史文化長廊、滿族博物館、滿族老街、滿族農莊,滿族美食不僅讓您親身感受風情萬種的滿族民俗,深刻了解滿族文化和歷史,同時也讓您為一個自強不息的弱小民族在這塊熱土上發展壯大,為推動中國歷史文化寫下精彩篇章的歷史而感慨萬分。

撫順是綠色的天然氧吧。迷人的薩爾滸風景名勝區、清幽的三塊石風景區,怪石林立的猴石風景區等國家級森林公園,遼寧屋脊崗山等幽古清溪,成為日夜忙碌打拼的都市人迴歸自然、澄碧心境的寧靜港灣;長達12多公里,兩岸山勢雄偉、飛瀑高懸的紅河峽谷漂流千迴百轉,讓敢於挑戰的勇士感受驚險刺激的同時與自然達到完美結合。風景秀麗、依山傍水的鴿子洞農莊、今日農莊、日月山莊等20多個旅遊農莊,讓您在盡情呼吸綠色、淋浴綠色的同時,還可以吃到綠色食品、買到綠色商品,讓您體味到全身心迴歸綠色的愜意與滿足。投資1.5億美元的皇家極地海洋世界位於高灣境內,距瀋陽世園會南門僅7公里。20xx年五月份將隨瀋陽世園會一起正式向遊人開放。

撫順是全國重要的紅色旅遊基地,世界上最著名的士兵——雷鋒從這裏走向世界,國家三代領導人都曾為之題詞的雷鋒紀念館,隨着雷鋒精神的傳播而聞名國內外;曾經關押過日本戰犯、偽滿戰犯、蔣介石戰犯的撫順戰犯管理所,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再生之地,清王朝始於此地又終於此地的歷史巧合,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和駐足的腳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撫順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是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一處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罪證的現場遺址;世界第一大人工煤礦——西露天礦是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毛澤東主席、曾親臨這裏視察,30裏煤海浩瀚壯觀,氣勢宏偉,堪稱世界奇觀。

撫順還是宗教旅遊的勝地。新賓縣的皇寺、清原縣的青雲寺、撫順縣的中華寺、高灣經濟區的善緣寺、東洲的三慧寺、高爾山觀音閣等均是人們宗教旅遊的理想去處。其中投資2億元人民幣、佔地千餘畝的中華寺規模宏大,氣勢壯觀,明年也將正式對遊人開放。

每年一度的中國(撫順)滿族風情旅遊節不僅吸引海內外滿族人來此尋根探源、歸鄉祭祖,同時也吸引海內外遊人關注撫順,旅遊撫順,來此觀看恢宏的仿清帝祭祖和登基大典表演,更吸引了國內外旅行商來此考察交流,擴大相互間的旅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