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故居導遊詞(精選6篇)

小平故居導遊詞 篇1

鄧小平故居座落在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的鄧家老院子,為普通農家三合院,佔地800餘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7間,穿抖木質結構,青瓦粉壁,古樸典雅,庭院綠樹成蔭,翠竹掩映。

小平故居導遊詞(精選6篇)

故居正房大門上方懸掛着題寫的“鄧小平同志故居”金字橫匾,大門兩側為四川著名作家馬識途撰寫的對聯:“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傑,解危濟困,安邦救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於既倒,斯郡天寶藴物華,治水秀山,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

故居陳列着大量珍貴的圖片,分“革命年代”、“建國時期”、“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外事活動”、“休慼與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大部分,展現了偉人光輝革命歷程和蓋世功勛。一批珍貴文物分別陳列在“家鄉與家族”、“童年在廣安”欄目內;“情繫廣安”展室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省級領導參觀瞻仰的照片及全國“南巡杯”書畫大賽的近千幅作品。

小平故居導遊詞 篇2

鄧小平同志誕生在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鎮牌坊村的一座普通農家三合院裏。鄧小平故居名曰“鄧家老院子”。鄧家老院子是一座坐東朝西的傳統農家三合院。佔地800餘平方米,大小房屋17間,穿木鬥平房,青瓦粉壁,古樸典雅。建築具有典型的川東民居特色,充滿濃郁的蜀鄉風情。庭院綠樹成蔭,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層層,夏日荷葉青青,稻花飄香。鄧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這裏。

鄧家老院子大門上方懸掛着xx1998年2月親筆題寫的“鄧小平同志故居”的匾額。正堂屋是當年鄧家接待客人的地方,正堂左邊居室是小平祖母戴氏的住房,右邊是小平父母的居室,挨近父母居室的是弟弟鄧墾、鄧先治的住房。室內分別存放着紅色柏木雕花牀和簡單的衣櫃桌凳。北轉角是鄧家飯廳,存放着一張普通的方桌和凳子,當年鄧家十幾口人在這裏用餐,飯廳後側是廚房和豬牛圈。東南轉角處是鄧家的作坊屋,很寬大,一分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為酒坊。粉坊內至今還存放着一副石磨。南北廂房造型格局基本相同。

鄧小平故居內原設有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陳列主要分“革命年代”、“建國時期”、“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外事活動”、“休慼與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個部分,展現了偉人光輝的革命歷程。

小平故居導遊詞 篇3

1920xx年8月22日,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就誕生在這裏。這座具有濃郁川東風情的農家三合院,被當地的老百姓親切稱為“鄧家老院子”,故居座東朝西,由東、南、北三組單層建築組成,整個院子佔地833.4平方米,共17間房屋,懸山式木結構小青瓦屋面,穿鬥式承重體系,其工藝精湛,風格獨特,是典型的川東民居建築。

這座古樸典雅的鄧家老院子是由鄧小平祖上三代人陸續修建的。最早修建的是位於北面的北廂房,由鄧小平曾祖父修建於清同治年間,迄今已有140多年曆史了。房內有農具屋、織布室、橫堂屋、飯廳、小平姐妹們的住房和鄧小平童年、少年時代住過的房間等。在鄧小平曾經生活、學習過的房間裏,至今還保存着他兒時睡過的木牀等物品。

1951年鄧小平全家離開廣安遷往重慶以後,按照小平同志意見,老家的房屋全部交由當地政府分給了鄉親們居住。它曾作過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兒園、保管室,正是這樣才使故居在“文革”那動盪的歲月裏完好地保存了下來。1980年,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在首訪小平故居後,曾高度讚頌這裏是“東方地平線”。20xx年7月3日,國務院公佈鄧小平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一週年之際,親筆題寫“鄧小平同志故居”匾名。

小平故居導遊詞 篇4

1920xx年8月22日,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就誕生在這裏。這座具有濃郁川東風情的農家三合院,被當地的老百姓親切稱為“鄧家老院子”,故居座東朝西,由東、南、北三組單層建築組成,整個院子佔地833.4平方米,共17間房屋,懸山式木結構小青瓦屋面,穿鬥式承重體系,其工藝精湛,風格獨特,是典型的川東民居建築。

這座古樸典雅的鄧家老院子是由鄧小平祖上三代人陸續修建的。最早修建的是位於北面的北廂房,由鄧小平曾祖父修建於清同治年間,迄今已有140多年曆史了。房內有農具屋、織布室、橫堂屋、飯廳、小平姐妹們的住房和鄧小平童年、少年時代住過的房間等。在鄧小平曾經生活、學習過的房間裏,至今還保存着他兒時睡過的木牀等物品。

1951年鄧小平全家離開廣安遷往重慶以後,按照小平同志意見,老家的房屋全部交由當地政府分給了鄉親們居住。它曾作過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兒園、保管室,正是這樣才使故居在“文革”那動盪的歲月裏完好地保存了下來。1980年,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在首訪小平故居後,曾高度讚頌這裏是“東方地平線”。20xx年7月3日,國務院公佈鄧小平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一週年之際,親筆題寫“鄧小平同志故居”匾名。

小平故居導遊詞 篇5

如今,鄧小平舊居里闢有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

第一圖片室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年代”共十八幅照片。最珍貴的照片有三幅:一幅是鄧小平在法國留學時留影,當時只有十六歲,戴一頂呢帽、西裝革履,英俊瀟灑,成穩而有大志;二幅是鄧小平與叔叔鄧紹聖(革命烈士)在法國時留影;三幅是旅法共青團支部成員留影,這幅照片再現了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知識分子獻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邁英姿。後三部分是“建國以來”、“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主要介紹鄧小平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共商國是,表現鄧小平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家的遠見卓識。

第二展室分八部分:一部分題為“外事活動”,共三十一幅照片,這些照片真實地反映了鄧小平不但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外交家,他接見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法國總統密特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美國會見了美國總統卡特等國外重要領導人和知名人士。

第三展室分四部分:“前言”、“親切關懷”、“鄉音鄉情”、“情繫牌坊”。主要介紹黨和國家領導人喬石、王震、鄒家華、張震、李沛瑤等關心廣安發展建設的老照片;“鄉音鄉情”部分因小平同志14歲離開後,沒有再回過家鄉,這裏展存的是鄧小平家人:弟弟鄧墾回到家鄉後與家鄉人民親切交談的情景,還有妹妹鄧先芙、女兒鄧琳、兒子鄧樸方、小女鄧榮回到家鄉時留影。

天氣晴朗時,駐足故居正門遠眺,可看見一座時起時伏,中高兩低的大山,人們稱之為“筆架山”。舊居後院五十米處,有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時而魚兒躍出水面。據説,這條小溪就是鄧小平兒時游泳戲水的地方。

小平故居導遊詞 篇6

鄧小平故居,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當年曾被稱為129師家屬院,鄧小平的大女兒鄧林、二女兒鄧楠在這裏出生。南房5間為129師司令部作戰處。門前是劉華清題寫的“劉鄧舊居”匾額,中院是首長住宿處兼辦公室。南屋是劉、鄧首長的舊居。東屋為二層樓房,是李雪峯的宿舍和辦公室,上院是司令部作戰室,為機關辦公地,院東南角有一防空洞。後院的劉伯承、鄧小平、太行區黨委書記賴若愚的宿辦室。七十年代被村民拆除,伙房僅剩斷壁,兩遺址20xx年被重新修復。

劉鄧舊居即劉伯承故居、鄧小平故居,位於河北涉縣赤岸村。當年曾被稱為129師家屬院,鄧小平的大女兒鄧琳、二女兒鄧楠在這裏出生。南房5間為司令部作戰處。七十年代被村民拆除,伙房僅剩斷壁。

20xx年6月,為了表達對鄧小平同志的無限懷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了幅員面積29.91平方公里的鄧小平故居保護區,其核心區(830畝)為現已建成的鄧小平故里景區。景區按照“保護、發展、美化、繁榮”的方針,對鄧小平同志故居、洗硯池、翰林院子等多處鄧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的活動場所進行了修繕、恢復,新建了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鄧小平銅像廣場,同時精心培植了各種花草樹木,一個鬱鬱葱葱、井然有序、自然親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紀念館”已經展現。鄧小平故里已成為人們追思鄧小平足跡、緬懷鄧小平同志豐功偉績和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景區現有主要景點近20處,如翰林院子、蠶房院子、鄧紹昌墓以及鄧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硯池、神道碑等景點,充分展示了鄧小平同志青少年時期的活動足跡。

20xx年10月11日,四川省廣安市鄧小平故居風景區正式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A旅遊景區,成為四川省第九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如今,鄧小平舊居里闢有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

第一圖片室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年代”共十八幅照片。最珍貴的照片有三幅:一幅是鄧小平在法國留學時留影,當時只有十六歲,戴一頂呢帽、西裝革履,英俊瀟灑,成穩而有大志;二幅是鄧小平與叔叔鄧紹聖(革命烈士)在法國時留影;三幅是旅法共青團支部成員留影,這幅照片再現了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知識分子獻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邁英姿。後三部分是“建國以來”、“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主要介紹鄧小平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共商國是,表現鄧小平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家的遠見卓識。

第二展室分八部分:一部分題為“外事活動”,共三十一幅照片,這些照片真實地反映了鄧小平不但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外交家,他接見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法國總統密特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美國會見了美國總統卡特等國外重要領導人和知名人士。

第三展室分四部分:“前言”、“親切關懷”、“鄉音鄉情”、“情繫牌坊”。主要介紹黨和國家領導人喬石、王震、鄒家華、張震、李沛瑤等關心廣安發展建設的老照片;“鄉音鄉情”部分因小平同志14歲離開後,沒有再回過家鄉,這裏展存的是鄧小平家人:弟弟鄧墾回到家鄉後與家鄉人民親切交談的情景,還有妹妹鄧先芙、女兒鄧琳、兒子鄧樸方、小女鄧榮回到家鄉時留影。

天氣晴朗時,駐足故居正門遠眺,可看見一座時起時伏,中高兩低的大山,人們稱之為“筆架山”。舊居後院五十米處,有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時而魚兒躍出水面。據説,這條小溪就是鄧小平兒時游泳戲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