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鳳凰古城導遊詞

鳳凰古城,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aaa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鳳凰古城導遊詞具體內容請看下文。

1200字鳳凰古城導遊詞

1200字鳳凰古城導遊詞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鳳凰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名勝古蹟很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城內的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唐代修建的黃絲橋古城至今仍保存完好。鳳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傑地靈。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裏拍攝。

這裏就是我國著名作家和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2017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一座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裏,並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919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20世紀50年代之後,沈先生潛心於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寫出了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後人研究舊中國和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這裏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齡先生就出生在這間小平房裏。熊先生少年時期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的時侯,他的私塾教師出了一副上聯:“栽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了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被傳為佳話。熊先生成名以後,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創辦《湘報》、時務學堂和常德西路師範學校,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後來,熊先生出任東三省財政監理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務,192017年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為“才子內閣”。後來,因為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總理職務。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於香港,享年67歲。 在這條旅遊商品一條街上,有很多苗族的民間工藝品供大家選購和參觀,還有別具一格的扎染工藝品和蠟染。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橋,這座橋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清朝康熙九年又經過加修,橋面上原有吊腳樓亭,1956年修公路的時候,原來的樓亭和兩側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橋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曆史的舊吊腳樓。吊腳樓下是鳳凰傳統體育節目——賽龍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當年的官道,到達的這是沈從文的墓地。這裏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為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裏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象徵着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眾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撤在面前這條沱江裏,一半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這條沱江,發源於大地又迴歸大地;他像陪伴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於大地又迴歸大地!

作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寫着沈先生的手跡: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捨棄升官發財的從軍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揮動了他那如椽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寫着沈先生妻子張允和女士的銘文:

“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兒了,希望鳳凰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有機會再相聚鳳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