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導遊詞(通用17篇)

西湖的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杭州西湖,我是導遊周紫薇,請大家多多關照。好了,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西湖景區。

西湖的導遊詞(通用17篇)

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它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蹟而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下面我們將進入白堤,白堤和蘇堤是由我國古代大詩人白居易和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主持建造,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所以分別取名白堤和蘇堤。白堤上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橋叫做斷橋,傳説許仙和白娘子曾在此相遇。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裏湖、外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在南宋時期那時的人們就選出了西湖十景,包括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峯夕照、雙峯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西湖的美在於晴中見瀲灩,雨中顯空濛。無論雨雪晴陰,在落霞、煙霧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

今天的西湖一日遊到此為止,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再見!

西湖的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姓蘆,大家可以叫我蘆導。我將帶領大家遊覽杭州西湖,請不要亂丟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

在來西湖之前,相信許多遊客都聽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事實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和西湖有着很大的關係。杭州西湖山水秀麗,讓許多詩人流連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證明了這一點。請大家跟緊隊伍,準備好親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風采吧!

杭州西湖位於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稱西湖。西湖南北長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面積約5.68平方公里。這裏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淡雅樸素。登樓眺望秋月,在恬靜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滌煩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搖,人在畫中游。不管站在哪個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畫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樓可望、岸可望、水可望。

南宋孫鋭詩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等都是讚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稱映出周圍的山水、樹木,演得格外靜謐。好像一副美妙的畫。讓我們不得不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爾一條船劃過,我們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們的畫劃破啦!”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白居易的這首詩是讚美西湖的千古絕唱。各位遊客,愉快的西湖一日遊已經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的配合。大家玩得開心嗎?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在您美好的回憶中。

西湖的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鄭導,歡迎來到有2200年曆史的杭州遊玩。人們常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風景特別美麗,尤其是西湖。今天,我就帶你們到西湖好好遊玩一番。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方向,它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蹟而聞名中外。西湖有十景,有斷橋殘雪、雷峯夕照、平湖秋月、花港觀魚、三潭印月等等。

我們先來到了斷橋殘雪。它位於白堤東端,為什麼要叫斷橋殘雪呢?因為每當雪初晴,日出映照,斷橋向日,橋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彷彿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故以“殘雪”名之。

斷橋殘雪的後面是花港觀魚,池裏有成千上萬的紅鯽魚,非常的好看。你們看!有的魚躲來躲去,一會兒藏起來,一會兒看看別的魚的動靜,像是在捉迷藏呢!有的魚游來游去,像是在池中巡邏,保衞大家的安全。還有的魚在尋找食物,好像餓得不行。你們可以買些魚食扔進魚池。魚兒們就會立刻衝上前,爭先恐後地搶着魚食。這裏一團,那裏一簇,在水面上形成了壯觀的景象。

西湖的美景説也説不完,你們自己可以慢慢去品味欣賞,兩個小時後在這裏集合。大家在玩的過程中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不要亂塗亂畫,別破壞了“人間天堂”的美景哦!

西湖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本次旅途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孟導。今天帶大家遊覽的是世界文化遺產——杭州西湖。

各位遊客,現在你走的橋就是斷橋。因為冬天遇到大雪,從遠處看,橋上一半有雪,一半雪已融化,像斷了一樣,所以人們稱它“斷橋”。傳説,白娘子和許仙就在這兒相遇。斷橋是拱起來的,在水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斷橋的倒影。向右望去,可以看見保俶塔在湖邊山上挺立着。保俶塔很高,而且很尖,在葱鬱的樹叢中顯得引人注目。怪不得有“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這幅對聯

各位遊客,請向前看,這就是西湖,很美吧?六月的西湖滿是荷花,而且姿態不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爭奇鬥豔,還有的彎下腰來,為小魚們當遮陽傘。正如楊萬里説得“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眼望去,還能看見幾條小船在湖面劃過。西湖的水十分清澈,但望到底,因為西湖可有兩米多深呢!西湖周圍挺立着高大的法國梧桐,一陣風吹過,梧桐樹葉飄落在湖面上,好似螞蟻的小船。西湖四面環山,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西湖就是這樣清波盪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走完斷橋,就來到白堤了。著名的蘇東坡和白居易可都在白堤留下了珍貴的筆墨。白堤上栽滿了柳樹,成排的柳樹讓西湖更加優美。向南遠眺,可以望見有名的雷鋒塔聳立在山上。雷鋒塔是三角寶塔形的多層建築,傳説當時白娘子就被壓在塔下。西湖的美景真是説也説不完,下面大家自由活動,要注意安全哦!

我們的旅程即將結束,再見!

西湖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今天帶領大家的導遊,我姓江,大家可以叫我江導,或者直接稱呼我小江。現在我們已將在前往瘦西湖的路上了,我就先給大家介紹介紹砸門的瘦西湖,這樣呢,待會到了大家就可以更快的遊覽景點了。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佔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風景區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古典園林羣融南秀北雄於一體,組合巧妙,互為因借,構成了一個以瘦西湖為共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境界,歷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稱於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攬勝、長堤春柳、荷浦薰風、四橋煙雨、梅嶺春深、水雲勝概、白塔晴雲、春台明月、三過留蹤、蜀岡晚照、萬鬆疊翠、花嶼雙泉諸勝,顆顆明珠鑲嵌交織在玉帶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體山水畫卷,而小金山、五亭橋、二十四橋景區是這幅畫卷的神來之筆。

瘦西湖的美麗景緻,很早就為人們所向往。瘦西湖風景區正因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成為古今中外賓客紛至沓來的著名的遊覽勝地。

瘦西湖風景區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揚州的重要對外窗口,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殊榮。近年來,瘦西湖風景區不斷開發建設景區、景點,面積已達168.32公頃,食、行、遊、購、娛等旅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隨着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的認證,將為新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和走向國際旅遊市場注入新的內涵。

十里湖光,清澄縹碧,花木扶疏,連綿滴翠,亭台樓榭,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具風韻。瘦西湖正向八方遊客敞開懷抱,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你們,希望大家能度過愉快的旅途,現在大家就下車跟我一起去欣賞瘦西湖的別樣風味。

西湖的導遊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小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西湖旅行社的導遊。我姓馬。大家可以稱呼我馬導,也可以喊我小馬,小朋友們就叫我馬叔叔吧。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介紹西湖:西湖因位於浙江省省會杭州西而得名,三面環山,東臨城區,面積相當大。有6平方公里,環湖一週15公里。自唐朝以來,西湖就以它的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

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就是人間天堂。現在我們已經來到西湖,這裏山水風景如化,景色怡人。春,夏,秋,冬景色不一,其中夏天的景色最讓人心曠神怡。夏天西湖裏的荷花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遊客們你們快瞧,三潭映月,湖心亭和阮公墩中的3個人工小島,鼎立在湖心,是遊覽勝地。所以唐朝詩人在《飲湖初晴後雨中》寫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墨總相宜。看,環湖的還有林木蒼翠的吳山,鳳凰山,玉皇山等景區,山奇石秀,林泉幽美。沿湖還有麴院風荷,花巷公園,柳浪聞鶯等各具特色的圓林。遊客們,你們是不是現在已陶醉在這美景之中了呢?人們稱讚西湖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這應該不為過吧!

現在我的解説完畢。在這我要提醒各位,除了我的微笑你們什麼也別留下。大家在遊玩的時候不要亂扔果皮和包裝袋。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祝大家玩得愉快。

西湖的導遊詞 篇7

各位親愛的遊客大家好!我是丁導遊。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瀏覽世界自然遺產之一的西湖。

現在我們坐車來到了西湖的斷橋。傳説《白蛇傳》中的許仙與白娘子相遇的時候就是在這座橋上呢!斷橋一端連着北山路,一端連着白堤。有些人會問:斷橋又沒斷,為何叫斷橋呢?因為,這和西湖十景之一的“斷橋殘雪”有關了。冬天下完大雪,橋上一片雪白。因為橋的一面朝陽,所以那一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這時,遠看去就像橋斷了一樣。

現在我們走完了斷橋就來到了著名的白堤。有人知道這條堤為何稱白堤嗎?告訴你們吧,因為當時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時,為了防止西湖被湖裏的泥沙真滿,所以就用淤泥修築成了這條白堤。白堤位於西湖的中央,是個很好的觀景點。遊客們請抬頭看下前方寶俶塔,像寶劍一樣矗立在寶俶山上,多像一位守衞着西湖的戰士。白堤上最美的是植物,瞧!兩旁一株桃花一株柳,使人們感覺留連忘返啊!現在往我的左手邊看去,西湖的湖面綠得像一塊碧玉,靜得像一面鏡子。遊船和畫舫在湖面上靜靜地滑過。更遠處,錦帶橋洞圓圓的,真可謂是著名對聯中寫的:錦帶橋,橋洞圓,圓如鏡,鏡照萬國九洲。西湖的與眾不同,還在於它四面環山,山上層林盡染,給人畫一樣的美感。

本次西湖之旅即將結束,我真有點依依不捨,要是你們下次再來,我一定再當你們的導遊。

西湖的導遊詞 篇8

各位親愛的遊客們,大家早上好,我叫朱敏嘉,大家可以叫我朱導。歡迎大家來到“人間天堂”------西湖。我們即將開啟西湖之遊,我們要去遊覽孤山、斷橋和三潭映月。祝大家旅遊愉快!請大家不要亂丟果皮垃圾,亂塗亂畫。   小荷作文網

西湖這麼美,當然有許多奇妙的傳説。相傳多年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它們在銀河旁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玉石,它們一起啄了許多年,玉石就變成一塊光芒四射的寶珠,這顆寶珠的光芒射到哪兒,哪兒的樹木就常青,花朵就盛開。後來消息傳到天宮,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來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遇到王母娘娘拒絕,於是就爭搶起來。王母娘娘被打倒,兩手一鬆,玉石就掉落人間,變成了金瑩的西湖,而玉龍和金鳳就變成了鳳皇山和玉皇山,守護西湖。

大家向東看,那是斷橋!它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它十分有趣:斷橋是北里湖與外湖的分水點。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看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就因此得名。

大家現在請向前看,這是“三潭映月”,也叫“小瀛州”。這是一個“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湖上花園。全島呈“田”字形,東西連柳提,南北建曲橋,曲橋兩側,種植着大片紅、白、各色的睡蓮。

接着請大家上島遊覽。請看:三塔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個小圓洞,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蠟燭,沿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月影、雲影”溶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小月亮了,再加上天上的一個,湖中的一個,就有32個小月亮了,呈現“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美麗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呀!

大家向前走,西湖邊上還有一座名山-------孤山!為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為歷史上此山十分優美,一直被皇帝所佔有,所以叫“孤山”。

西湖是一首詩,一副畫,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憶江南,最美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是自白居易為頌揚西湖給後人留下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

各位朋友,我們即將結束這次西湖之行,希望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在你美好的回憶裏!

西湖的導遊詞 篇9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區,由西湖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5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為特徵、以歷史文化為底藴、以休閒和觀光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素以五湖、六橋、十四景而聞名,其山川秀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隱現於樹木葱蘢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苧蘿西子”之美譽,並有“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史載。歷代以蘇東坡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為西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近代孫中山、周恩來等領導人在惠州從事過革命運動,在西湖留下了光輝的足跡。這些歷史古蹟和革命勝蹟與西湖的青山秀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位於西湖西南部的紅花湖景區集防洪、供水、旅遊、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獨具崇山峻嶺、清流碧翠、天然野趣的特色。其北面高榜山雄峻蔚然,勢若龍盤,地貌鍾靈毓秀,有“惠州白雲山”之譽,是市民登高攬勝、健身運動的最佳去處。

西湖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惠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惠州西湖是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境內的一個城市淺水湖泊,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其景觀由“五湖六橋十八景”組成。在歷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潁州西湖合稱為中國的三大西湖。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區內,原名豐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潁州西湖齊名。宋朝詩人楊萬里曾有詩曰:“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與羅浮”,説的就是這三大西湖。有“海內奇觀,稱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和“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史載。當然,這三個西湖的出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都曾經是宋朝大 西湖的平湖門

文學家蘇東坡被貶到過的地方。“東坡到處有西湖”,蘇東坡給西湖留下勝蹟,而勝蹟更因東坡而倍添風采。品評西湖,人稱杭湖為“吳宮之西子”,惠湖為“苧蘿村之西子”。清杭州名士戴熙曰:“西湖各有妙,此(惠湖)以曲折勝”。這些,不約而同地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點。

西湖原是橫槎、天螺、水簾、榜山等山川水入江沖刷出來的窪地。西枝江改道後的河牀遂成為湖。其西面和南面羣山環抱,北依東江。景區以山水資源為主體,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遊覽面積3.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8平方公里。湖水深淺不一,一般在1.5米左右,個別水深3至4米。

面積

惠州西湖始建於五代(公元907~960年),相傳這裏原是古河道,後河流改道後遂沖積而形成5個相通的湖面,分別是豐湖、平湖、鱷湖、菱湖和南湖,統稱西湖,湖面面積3.2平方公里。1992年,西湖總體規劃作出重大修編,周邊的紅花湖和金山湖景區併入西湖風景名勝區,景區範圍由9平方公里擴大到19平方公里,保護範圍由19.6平方公里擴大到52.5平方公里。

景點分為豐湖景區,平湖景區,菱湖景區,鱷湖景區,南湖景區,高榜山——紅花湖景區,近年還加上了金山湖景區。

平湖景區

孤山蘇跡

【範圍】北以下角東路、拱北橋至東江為界,南以蘇堤為界,東至環城西路,西至西山、孤山和準提閣山,面積79.5公頃。

【現狀】平湖景區最典型的自然景觀是洲島景觀,最典型文化景觀是東坡文化景觀、道教文化景觀和佛教文化景觀。其中,孤山是體現東坡文化的重點區域。但目前紀念內容還不夠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元妙觀是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周邊均為民宅所包圍,不能充分體現其特色等。

【規劃】建設孤山東坡園,進一步完善孤山蘇跡景點,突出東坡寓惠的生活和文學創作;整修朝雲墓、六如亭等相關舊跡;恢復古熙春台這一景點;元妙觀周邊(以慈雲路為界)恢復“桃源日暖”舊景等。

豐湖景區

【範圍】北以蘇堤為界、南以圓通橋和鵝嶺路為界、東至環城西路、西至螺山,面積約113.5公頃。

【現狀】豐湖景區最大特徵是堤橋縱橫,北有蘇堤、西新橋,中有陳公堤、明聖橋,南有圓通橋,均為惠州西湖名跡。豐湖的人文氛圍自古濃重,西湖花島上曾建有豐湖書院。西湖沿環城西路一帶遊賞面積有限;黃塘半島(花島)舊時為豐湖書院、泌園等,目前建築密度較大,僅有臨湖一側有少量遊覽用地。

【規劃】重建荔浦風清景點,花島中分別以豐湖書院匾刻、御書園、湖上五先生祠、太守祠、西湖博物館等為主要景點,恢復香隱、嘯花深處、留雲亭、過帆亭、琴台、黃塘晚鐘等景點;並在現狀空地一帶拓寬水域,種植荷花、養殖觀賞魚類,形成觀魚(軒)景點;螺山山頂恢復原有的萬鬆徑等景點,螺山與小架榜山之間的山坳處種植桃林,恢復桃花源景觀(武陵0)。

南湖景區

【範圍】西北以鵝嶺北路為界、西南以鵝嶺東路為界、東至惠州市第一中學,面積48.4公頃。

【現狀】南湖景區舊時主要名跡有唐代的開元寺,宋代李氏山園、唐庚故居、清代今是園,均久廢。目前主要景點只有飛鵝攬勝和南苑綠絮。

【規劃】建設以飛鵝嶺為核心的景羣。在南湖邊飛鵝嶺下建設以生態為主題的景點“龍塘挹麗”;在惠州市一中的第二操場建設園林“今是園”。

菱湖景區

【範圍】東北以太保山為界、南以豐山、百鶴含書為界(不含豐山、百鶴含書)、東至下角中路、鱷湖路,面積約55.0公頃。

【現狀】大量陸域被擠佔,景點建設較為滯後。

【規劃】景觀結構為三個主要景點:怡園、猶龍劍氣、橫槎小隱,由兩條濱湖路串聯:菱湖二路、豐山前路。

鱷湖景區

【範圍】東北以煙霞堤、豐山、百鶴含書為界,東南以鳳山為界,南至紫薇山、小鱷湖,西至古榕山。面積約128.3公頃。

【現狀】遊覽用地不多,歷史遺蹟被淹沒,遊賞性較差。

【規劃】完善“豐山浩氣”,增加豐山耀彩、浩氣長存、桃林疊翠等景點,使豐山成為弘揚東江文化的景羣。恢復紫薇山莊紀念堂等。

高榜山-紅花湖景區

【範圍】高榜山—紅花湖景區包括高榜山、紅花湖和周邊山體,面積約1861.3公頃。高榜山—紅花湖景區形成高榜山、紅花湖、紅花嶂等三個郊野遊覽區的格局。

【現狀】景點建設較少。

【規劃】建設為郊野性質的景觀遊覽區,建設“榜嶺春霖”景點,並開闢上山道,沿途設置觀景亭、台。新建永福寺,恢復“山寺嵐煙”景點;種植的濱水植物點“嵐影花漵”;在主壩及其北側山丘建觀景景點“留雲挽湖”等。20xx年11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的《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已經明確了紅花湖片區是西湖風景區的組成部分,但不屬於西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範圍。

西湖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那麼揚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為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來,她那獨具的魅力,不僅僅使揚州人民喜往樂遊,也使不少海內外的文人名士為之傾倒,單單一個“瘦”字,就引出許許多多詩人的佳句。早些年,鄧拓遊湖時,就對湖山風光讚賞不已,欣然成詩:“板橋歌吹古揚州,我作揚州三日遊;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勝收。”

【名稱來歷—大虹橋—南門】

各位遊客: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麼她為什麼要定名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是隋唐時期由蜀同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洞水流人運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的遊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自然動人。之後改稱“瘦西湖”,是因為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揚州保障河與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作為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此刻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橋。這座橋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建於明崇份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元年改建為石橋。十五年後,巡鹽御史吉慶、普福、高恆相繼重建,並在橋上建橋亭,改“紅”為“虹”,意思是橋如彩虹。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虹橋在歷史上以前名噪一時,乾隆皇帝遊揚州時也作詩讚賞虹橋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遊船到虹橋,見一乞丐手執長竿,長竿端頭置一布袋,口中唸唸有詞,便問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紀曉嵐(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專在河邊吟詩乞討為生。乾隆聞聽下旨命令乞丐當面吟詩,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煙花風流在,一代天君過紅橋。錦帆徐牽碧鏡裏,落霞貧賤照天燒。”乾隆不得不感歎:“揚州乞兒尚能作此詩,果然不愧為文昌之地。”而他自我也被撩動詩興,出詩應和:“綠濃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裏過,平山迎面送春風。”今日大虹橋已成為進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橋遠望,不僅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舫輕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似在招引我們,步入佳境。

各位遊客:此刻展此刻我們面前的這組恢宏建築,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門,她正敞開懷抱,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瘦西湖南大門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門廳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揚州已故書法家孫龍父的手筆。門廳廊柱上一副檻聯這樣寫道:“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閒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是晚清揚州詩人李逸休撰題,並由其女兒揚州著名書法家李聖和書寫的。有了這副祖聯,瘦西湖風光也更添了幾分滋力。幾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重頭戲就是在這地拍攝的,讓我們像當年的元妃那樣登上掛揖蘭橈,透過珠簾繡幕,去縱情領略瘦西湖的風光吧!

【長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塢】

各位遊客:步入大門,腳下一道長堤,逶迤北去。從虹橋直至徐園門前,是一條600米的長堤。東側是碧波盪漾的湖水,西側為花圃,路的兩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為清初鹽商黃為蒲所築。此景即稱“長堤春柳”。每當和煦春風吹到那裏時,那細細的柳絲就被染成嫩黃色,繼而吐出粒粒綠珠。春意盎然時,柳葉舒展了,桃花盛開了,湖上微風吹來,那柳絲們娜起舞,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漫步其間,怎不會令人人迷呢!這正如詩人陳其工所描述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春日踏訪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這“問株楊柳間株桃”的長堤上,不知遊客們是否有心曠神怕的感受。堤雖長但並不顯得單調,請看前面堤畔的這座攢尖翹角式的四柱方亭,顯然是讓我們在此駐足,靜靜地揣摩欣賞那裏的景色。亭內面西的“長堤春柳”匾是清代進士揚州書法家陳重慶的手筆。聯題:“佳氣溢芳甸(趙孟頫句),宿雲檐野川(元好問句)。”為揚州書畫家王板哉所書,登亭小想,使我們在領悟中又進入了新的意境。

堤邊的柳與別處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據説,當年隋煬帝開挖運河時,翰林學士虞世基推薦在河堤兩岸超多插柳,既可護堤,又可遮蔭。隋煬帝大喜,並親手先栽一株,又賜垂柳姓楊,所以外地的柳樹到了揚州就稱楊柳,“多情最是揚州柳”,所以楊柳成了揚州的市樹。

如果説“長堤春柳”似東風二月,以桃紅柳綠間植取勝,那麼挑花塢則以成片桃林,雲霞散彩的氣派見長,的確是:“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各位遊客:此刻我們所在之處就叫桃花塢,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拍攝時。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在此處以錦囊收桃花豔骨,埋於一環淨土之中,當她邊舞邊歌“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時,連桃花雞的花瓣也籟籟飄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據野史記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間以古人“飛紅”為題,行令賦詩。到了某鹽商時,因才思枯竭,無以為對,竟然説出“柳絮飛來片片紅”之句。金農為之解圍,説是古人確有該詩,併為之補全,詩説:“廿四橋邊廿四風,憑鬧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眾人明知是金農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農的才思敏捷。

【四橋煙雨—徐園】

各位遊客:揚州素以橋鄉聞名,它與江南紹興一樣橋多、橋美,不一樣的是,紹興以樑橋為多,而揚州卻以拱橋見長。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個景點叫“四橋煙雨”。此景建於康熙年間,以前為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以前也是大鹽商的私家園林,登上這四橋煙雨樓,南面的虹橋,北面的長春橋,近處的春濃橋和西邊的五亭橋,都歷歷在目。每當風雨蕭蕭時,四橋就忽隱忽視,故稱“四橋煙雨”。可貴的是諸橋近在咫尺,橋橋不一樣,但這四座橋卻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銜接起來,又以各橋不一樣的落點和構架將全徹景點劃分為各具特色的若干區間,使每一風景區都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韻味。難怪乾隆每次來揚州都要登臨四橋煙雨樓,憑窗眺望。“趣園”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的御筆。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牆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入內。清初那裏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191年)改為徐寶山洞堂,故名徐園。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統管兩淮及八百里長江的緝私。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其後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一江蘇的主張。由於他輕視袁世凱,並趕走袁派來監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不待請求,主動寫了“徐園”兩字。剛揮毫時,他情緒還比較沉重,所以“徐”字為行楷,而後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字徑雖逾尺,但兩字配合和諧,筆力遭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遊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小金山—風亭—本樨書屋】

我們穿過徐國的後門,越過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構成的呢?原先在清朝時,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一段蓮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那時滿嶺遍植梅花,香氣四溢,故稱“梅嶺春深”。據説當初在堆土成山時,屢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頭暈眼花,一次在睡夢中,看見關羽帶領士兵正在打梅花樁,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在河心,然後堆土成山。他猛然驚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後,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後乾隆遊覽至此,聞聽此事大悦,左右乘機連媚説:“皇上南巡,感動天地神靈,連關帝也主動為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興,即命重賞。

對了,剛才有位遊客問,揚州為什麼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稱?杭州有個西湖,那裏就叫瘦西湖;鎮江有個金山,那裏就叫小金山。原先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於“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來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借乎小”。

下方我們沿着碗蜒山路,拾級而上,嶺上便是風亭,匾額為清代著名詩人、學者阮元所題。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深,貴在曲折。此時俯瞰小金山,上有風亭,中有觀音閣,下有各種形式的廳堂,很有層次,四周碧水時寬時窄,時直時曲,使人感到變化無窮而又富有自然之勢。

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向有“翰墨園林”之稱,到處都顯示出文學藝術的特徵。此刻我們來到了臨水而建的琴室,門前古柏兩株,樹齡都在220xx年以上,樹高過檐數丈,葱籠疊翠。請大家隨我走進琴室的庭院,請看東面花瓶門的石額上刻着“靜觀”兩字,這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筆。琴室後是木標書屋。遊客們:大家請持續安靜。為什麼?因為那裏是讀書所在,自然要安靜了。園內種有老桂樹15株,花開時節濃香醉人,又名“桂園”,木揮是桂花的別稱。

【吹台—五亭橋—白塔】

各位遊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吹台,也叫“釣魚台”。提起釣魚台,我們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釣魚台,另外還有陝西寶雞姜太公的釣魚台。揚州的釣魚台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餘步,直插湖心。整個吹台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又無雕樑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塗抹樑檐,顯得樸實無華。釣魚台建於清乾隆年間,最初設計者的本意是:乾隆遊湖時,樂隊在其中彈奏江南絲竹,以助遊興,所以亭內有沙孟海題“吹台”匾。誰知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此地,覺得此處更宜釣魚,於是勃發釣魚之興。這下忙壞了手下人,管事的鹽商火速暗中挑選水手,潛入水下,以荷葉蓋頂,以荷莖換氣。每當乾隆落竿垂釣,水手就將活魚一條條掛上構去,乾隆舉竿魚躍,大家都喝彩歡騰,以為水神也從太君心意,鹽商也自然得到獎賞。現今檐口的“釣魚台”三字匾,是書法家劉海粟所題。兩邊檻聯,上聯為“浩歌向蘭渚”,是唐代徐彥的佳句;下聯為“把釣待秋風”,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台三面各開圓洞門,以門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稱,為我國造園技藝中運用借景的傑出範例。

遊客們:前面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巍峨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環拱石橋就是五亭橋。五亭橋不僅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徵,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無二的景觀,因橋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稱它為“五亭橋”。此橋是由巡鹽御史高恆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為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全長55。5米,橋基平面分成12個大小不一樣的橋墩,最為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十分纖巧,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基建成“艹”形,主橋為單曲拱橋,旁構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孔孔相連,正面望去,連同倒影,構成5孔,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蓮花出水似的五亭橋,結構巧妙,造型獨特,橋亭結合,氣勢宏偉,舉世無雙,被著名橋樑建築專家茅以升評價為“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

五亭橋南面為蓮性寺,原稱“法海寺”,初建於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20xx年),改為“蓮性寺”。裏面有名的建築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塔身為磚結構,分三層,上層叫剎,中層是龕,均呈圓形,下層是塔基,為正方形。整個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據説這座白塔是一夜之間造成的。一天,乾隆的遊船到了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説:“那裏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開窗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聖上游瘦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原先這座白塔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根據北京白塔的圖樣,然後用鹽包為基礎,以紙紮為表面,在一夜之間製作而成的。儘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説:“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當然真塔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間造成的,它究黨建於何年已無法考證。但白塔屬喇嘛塔,系藏傳佛教喇嘛教寺院裏的塔制,在瘦西湖中也僅作為點綴而且。它高27。5米,外形輪廓線也比北海白塔瘦長,塔座是磚雕的束腰須彌座,八角四面,每面三龕,龕內雕刻十二生肖像,象徵一年12個月,一天12個時辰。築台53級,象徵童子拜觀音的53參;相輪為13層,象徵天的最高處13天。正是:處處有象徵,時時有暗示,造園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熙春台—望春樓—二十四橋—小李將軍畫本軒】

各位遊客:不知你們是否發現我們剛才走過的路程,從虹橋到小金山為一折,湖面由南北轉為東西,過吹台,穿五亭橋到此又一折,湖面由東西轉為南北,直到蜀岡山麓。第二轉折處的起點就是前面那組氣勢恢宏的仿清建築——熙春台。所謂“熙春”是取《老子》“眾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現了一種春日登高,與大自然相融,超然自樂的境界。熙春台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面轉折之處。它是當年乾隆皇帝祝壽的地方,因此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所有建築的瓦頂全用綠琉璃筒瓦,與遠處五亭橋的黃瓦朱棟,白塔的玉缽體金頂相映成趣。熙春台內的裝飾,使用了揚州漆器工藝,個性是這幅壁畫《玉女吹蕭圖》,採用揚州磨漆畫的工藝,表現出一羣唐代仕女歡歌豔舞的壯觀場面。

從熙春台向東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樓,樓屋二層,翹角飛檐。上層半為露台,登台可覽園中秀景;樓下中為茶室,南北兩小間分別闢為山水庭院,頂部可見天日。

望春樓之西為“小李將軍畫本軒”,兩層之間有水池曲橋相連。小李將軍指的是誰呢?據記載,唐高宗時,宗室畫家李思訓,受封為右武衞將軍,人稱大李將軍,他兒子李昭道曾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人稱小李將軍。“小李將軍畫本軒”是按李昭道的畫意設計的,由於“大李小李”共創了唐代“金碧山水畫派”,因此,我們這天透過扇形窗户觀賞對面熙春台金碧輝煌的廓影,能夠聯想起盛唐藝術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象。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句,千百年來,二十四橋以其清麗俊爽的畫面,迷濛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揚的情調撥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絃。那麼二十四橋因何得名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前來觀賞。過了畫本軒向北過小石橋西折便是那名聞遐邇的二十四橋了。請看,整座橋是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它全長24米,寬2。4米,兩端各12級台階,兩邊各24根漢白玉雕柱,高、寬各2。4米。橋上雕飾明月圖案,秀麗典雅。橋東有貼壁黃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現了唐詩中的詩情畫意。景區佔地約7公頃,為一組古典園林建築羣,整個景區在體現“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在那裏,我們並未見到二十四橋橋名,但卻處處暗示二十四之意。當然也有人説二十四橋指的是二十四座橋,然而我們對二十四橋似乎也不必作繁瑣的考證。倒不如對杜牧詩中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奇股脱的意境去作一番細細的品味。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才會有許多中外名人前來觀賞那裏的景觀。

1991年10月,陪同朝鮮勞動黨金日成遊覽二十四橋景區時,他們走到杜牧的詩碑前,一齊觀賞並朗誦了毛澤東手書的杜牧絕句。在熙春台,20名彈古箏的小朋友齊聲歡呼“金爺爺好”,併為金日成和江彈奏了民樂《漁歌唱晚》,贏得了一片掌聲。

“二十四橋月如約,黃花開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這是長期旅居國外的李鴻章的孫子李孔昕先生來遊覽瘦西湖後發出的感歎,不知各位對此有無同感。作為導遊的我衷心期望迷人的瘦西湖風采能撥動您的心絃,給您留下清新雋永的回憶。

西湖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

來杭州之前,您一定聽説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名言吧!其實,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了西湖。千百年來,西湖風景有着經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見鍾情。就連唐朝大詩人白 居易離開杭州時還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詩人説他之所以捨不得離開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杭州有一個美麗迷人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朋友們:下面就隨我一起從岳廟碼頭乘船去遊覽西湖。在船未啟動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西湖的概況:西湖位於杭州城西,三面環山,東面瀕臨市區,南北長約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繞湖一週近15公里。面積約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處在2.8米左右,最淺處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萬到870萬立方米之間。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嶽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媽: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峯插雲、雷峯夕照、三潭印月、櫓浪聞蔦。如以每個字來點的內涵,它們是:春夏秋冬花,晚雲夕月柳。點出了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明晦晨昏,西湖勝景時時皆有,處處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評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園林風景區內,頒着主要風景名勝有40多處,重點文物古蹟有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峯、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11月8日,國務院將西湖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之一。1985年,在“中國十大風景名勝”評選中,西湖被評為第三。

西湖這麼美,當然孕育着許多奇妙動人的傳説。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變成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裏,哪裏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後天消息傳到天宮,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前來把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絕,於是就你爭我奪,王母被掀翻在地,兩手一鬆,明珠就掉落到人間,變成了晶瑩清澈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降落,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在西湖之濱。

剛才有的朋友問西湖的水為什麼這樣清澈純淨?這就從西湖的成因講起:西湖在120xx年以前還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環抱這個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水的衝擊導致泥沙淤塞,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開來,到了西漢時期(公元前220xx年至公元20xx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來是在隋朝(581-620xx年),地質學上把這種由淺海灣演變而成的湖泊叫瀉湖。此後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沖刷,再經歷過歷代由白居易、蘇東坡、楊孟瑛、阮元等發動的五次大規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終於從一個自然湖泊成為風光秀麗的半封閉的淺水風景湖泊。

歷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稱。漢朝(公元前220xx年-公元220xx年)時稱為武林水、金牛湖、明聖湖;唐朝(620xx年-920xx年)時稱石函湖、錢塘湖。此外還有高士湖、賢者湖、上湖、龍川、錢源等稱呼。到了北宋(960-1120xx年),蘇東坡做杭州地方官時,寫了一首讚美西湖的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美女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雅稱。

西湖作為著名的風景地,許多中外名人對這情有獨鍾。毛澤東一生中共40次來杭州,最長的一次整整住了7個月之久,他把杭州當作“第二個家”。毛澤東常常稱讚西湖秀美,但他生前從未正式發表過描寫西湖的詩詞。中國偉人喜歡西湖,國際友人對西湖更是流連忘返。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兩次來杭州,他讚歎地説:“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而杭州是這個國家的心臟,我還要再來。”尼克松還把家鄉加利福尼亞州出產的紅杉樹送給了杭州。

我們船已緩緩啟動了。我先把整個遊湖的行程簡單的介紹一下:環湖一週的景點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區的名勝古蹟多達30多處,沿湖們所能欣賞到的有西泠橋、秋瑾墓、西泠印社、樓外樓、中山公園等。孤山之後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終於斷橋殘雪,橋後還有著名的寶石流霞等景觀。欣賞完沿湖景色,我們再去湖中三島,遊船最後將在蘇堤靠岸。

現在船正在自西向東行駛,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帶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海拔35米,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間就已聞名,南宋理宗曾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西太乙宮,把大半座孤山劃為御花園。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宮,雍正皇帝改行宮為聖因寺,與當時的靈隱寺、淨慈寺、照慶寺並稱“西湖四大叢林"。或許有的朋友要問: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為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為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一直被稱為孤家寡人皇帝所佔有,所以被為孤山。從地質學上講,孤山是由火山噴出的流紋巖組成的,整個鳥是和陸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被稱為西湖三絕。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環洞石拱橋,地處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橋。它和斷橋、長橋並稱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橋。

過了西泠橋,孤山後麓的綠樹叢中有尊漢白玉塑像,只見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劍,目光炯炯,昂首注視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誰呢?她就是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為推翻清王朝,爭取民族獨立而壯烈犧牲的“鑑湖女俠”秋瑾。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該有孫中山手書“巾幗英雄”4個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給了我們一種啟示:西湖的聞名,不僅僅是佔了山水之勝,它更因眾多的歷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風景區內,被譽為“湖上三傑”的岳飛、于謙、張蒼水,還有與秋瑾一起為振興中華而獻身的近代發主革命者徐錫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們的船繼續徐徐往東行駛,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 粉牆,院內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側,這幢中西合璧的建築,就是百年老店樓外樓。樓外樓創建於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詩人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名句。樓外樓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曾經接待過許多中外名人。樓外樓的當家名菜數西湖醋魚了,它是選用西湖中在規定範圍內養殖的草魚,先在清水中餓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後烹製而成的。成菜後的西湖醋魚,色澤紅亮,肉味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風味名菜。

現在船已駛向中山公園,孤山的正門就在這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孤山既是一座風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區中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它藴藏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景區內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還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的放鶴亭。這些景點等上岸後我們起前往參觀。

中山公園旁,我們看到的這一組建築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館”。進而面陳列着上至7020xx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現代的文物展品1700餘件。博物館後面的古建築是清代的皇家藏書樓文瀾閣,它是我國為珍藏《四庫全書》而修建的七大書閣之一。

請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已展現我們眼前,這座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建築,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點,也是杭州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歷史上杭州人中秋賞月有三大去處:湖中首推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應是鳳凰山坡的月巖景點,至於岸邊,就數這月白風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現在各位看到前面這條“間株楊柳間株桃”的遊覽長堤就是白堤。當我們的船駛到這裏,西湖最秀麗的風光就呈現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兩邊各有一行楊柳、碧桃,特別是在奏,柳線泛綠、桃樹嫣紅,一片桃紅柳綠的景色,遊人到此,彷彿如臨仙境。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風光旖旎而著稱。它雖與白居主持修築的白堤不在一個方位,但杭州人民為緬懷這位對杭州作出傑出貢獻的“老市長”,仍把它命名為白堤。它與蘇東坡主持建造的蘇堤猶如湖中的兩條錦帶,絢麗多姿,交相輝映。大家再看,白堤中間的這座橋叫錦帶橋,以前是座木橋,名中“涵碧橋”,如今更名為石拱橋。在白堤的盡頭,到了斷橋,全長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斷”了。

斷橋的名字最早取於唐代,宋代稱寶祜橋,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蘚斑斑的古老石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橋雖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橋,但它的名字和《白蛇傳》故事聯繫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

講到這裏,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經在仔細觀察,或許你們馬上會問:這座橋根本沒有斷,為什麼要取名“斷橋”呢?這個問題就讓我來解答吧。斷橋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於斷橋所處的位置背城面山,處於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還有,斷橋又是白堤的終點,從平湖秋月而來的白堤到此中斷。講到這裏,或許大家已經明白,原來是“堤斷橋不斷”。

大家再看斷橋後面那座山叫寶石山,海拔78米。這座山的巖石和西湖羣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巖中的流紋和凝灰巖構成,其中有一種名叫碧玉的“寶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陽光照射下,分外耀眼,這就是寶石山得名的由來。山上那座秀麗挺拔,高高聳立的塔,名中保俶塔。保俶塔初建為九級舍利塔,現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它是用成的實心建築,塔身呈八稜型,高45.3米,上下勻稱,線條柔和優美,在湖上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為俏麗,體態最為窈窕。歷史上與保俶塔相對應的還有一座雷峯塔,在西湖風景佈局中,同位於一條中軸線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個敦厚典雅,一個纖細俊俏。在雷峯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現出“南北相對峙,一湖映雙塔”的對景,所以民間有“雷峯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説法,道出了當年雷峯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風姿。

各位朋友:西湖沿岸的景觀就介紹到這裏,接着我們去觀賞湖中三島。

首先我們來看西湖中最大島“三潭印月”,也叫小瀛州。這是一個“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湖上花園。全面積7萬平方米,其中水面佔60%。全島呈“田”字形,東西連柳堤,南北建曲橋,曲橋兩側,種植着大片紅、白各色的睡蓮。此外,歷史上三潭錢月還以種植西湖蓴菜而著名。

下面請隨我上島遊覽,三潭印月這座小島,初建軍於明代萬曆三十五年(1620xx年),是用疏浚的湖泥堆積而成的。它的精華就在於島南面的三座石塔。請看:三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個小圓孔,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每逢月夜,特別是到了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蠟燭,沿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雲影、月影”溶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月亮,加早天上的一個水中的1個,湖面可以倒映出32個小月亮,呈現“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綺麗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説不盡的詩情畫意。

接着我們再來看湖中那座飛檐翹角的亭,名叫湖心亭。它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座亭。也是在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一座島,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距念已有440年有歷史的。“湖心平眺”是錢塘十景之一。站在湖心亭處眺望西湖,水光山色,盡收眼底,西湖風光,一覽無餘。

湖心亭西北的那個小島,稱為阮公墩。是西湖三島吧最小的一個,面積僅5561平方米。它是在清朝嘉慶年間(1820xx年),浙江巡撫阮元用疏浚西湖後的淤泥堆積而成的。阮墩垂釣已成為杭州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阮墩夜遊則是為各地旅遊者隆重推出的西湖夏季的一個特色旅遊項目。

游完湖中三島,我們的船已駛向即將停靠在方向----蘇堤。大家請看:前面這條自南而弱橫貫西湖,全長2.8公里的湖中長堤就是蘇堤。堤上共有6座石拱橋,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堤岸種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緻六條橋,一枝楊柳一枝桃”的景色。説到蘇堤,人們自然會想起北宋詩人蘇東坡,蘇東坡曾二次擔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組織20萬民工疏浚西湖,然後利用湖泥葑草,築成了這條從南屏山下直通棲霞嶺麓的長堤,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取名“蘇堤”。現在 堤的南端修建了“蘇東坡紀念館”供人們參觀,緬懷蘇東坡的功績。

各位朋友:人們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內瓦的萊蒙湖比喻為世界上東西方輝映的兩顆名珠,正是因為有了西湖,才使意大利的馬可波羅把杭州經喻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西湖做為著名景點,接待過世界各國的元首不計其數。因此,西湖不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東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是白居易為頌揚西湖給後人留下的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願後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滿覺隴垵賞桂子,錢塘江上看潮頭,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西湖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首先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來到我的家鄉, 一個美麗而古老的城市, 惠州。我是今天的導遊。

在旅遊之前呢,先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惠州啦!惠州坐落在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 洲東北端,屬於珠三角經濟區,它毗鄰深圳和香港,素有“粵東門户”之稱。惠州是一個山水 兼容的旅遊城市,它有長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港灣,惠州的旅遊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像龍門 南崑山的國家森林公園, 惠東平海文化古城, 平海海龜國家自然保護區, 還有美麗的西湖等。

説了這麼多,大家是不是很想去惠州看看呢?好了,以下就是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首先我 們的第一站是惠州西湖, 接下來的午餐問題當然是由我帶大家去解決啦! 飯後我將帶各位去 數碼街逛逛, 沿途大家可以買些紀念品和特產帶回家, 接着我們將有空調旅遊車帶着大家遊 覽湯泉。在今天的旅遊中,大家有什麼問題和要求儘管提出來,我將盡力為大家解決。

在此 祝願各位在這次旅遊中,玩得開心,吃得滿意! 現在就開始我們的旅程! 首先來到的是惠州西湖。説到西湖呀,先請大家猜一個與惠州西湖息息相關的大名人, 大家知道他是誰嗎?這個人可是很有名的哦, 他就是超級無敵大文豪蘇東坡先生了! 想當年, 蘇東坡因為政治上的失意謫居惠州, 與惠州西湖結下不解之緣, 而惠州西湖也因為東坡的到 來而倍顯光彩。中國有這麼一句古話“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

大家都知道杭 州西湖聞名遐邇,而歷史上的惠州西湖是與杭州西湖齊名的,那麼,惠州西湖有什麼值得與 杭州西湖齊名的地方呢? 惠州西湖原名豐湖,表示豐收之湖,它坐落在惠州城西。惠州西湖原來是山水沖刷成的 窪地,後來湖水漲益形成五個湖,這五個湖一脈相通,形成了今天惠州西湖的特色。惠州西 湖的特色有三個,那就是五湖六橋十八景。

五湖指的是平湖,菱湖,鱷湖,豐湖和南湖。傳 説很久以前鱷湖裏面是有鱷魚的,但是現在就沒有了。六橋是明勝橋,西新橋,拱北橋,圓 通橋, 迎仙橋還有煙霞橋。

其中的西新橋是六橋中的第一橋。

據説以前原來有湖怪住在這裏, 是一個道長用七七四十九根木頭圍住湖怪, 後人為紀念道長在這七七四十九根木頭上架木成 橋,於是有了西新橋。另外十八景中的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個讓人充滿遐想的名字哦,這正體 現了惠州西湖的人文內涵和無限魅力。

其中我們今天要去的就包括這十八景中的四個景點, 是哪四個呢?現在婷婷就賣個關子,大家到了就知道啦! 現在我們讓我們從正門進入西湖。

因為惠州西湖非常大,所以有很多個大門,我們今天 主要遊覽的地方就是西湖的北部,那我們現在走進來的門就是北門 ,叫做平湖門。這是從平 湖門上空眺望的夜景。進入平湖門首先看到的就是平湖了。

平湖是剛才所説的五湖之一,也 是十八景之一, 湖光眼掩映之下,少不了的當然是橋了。沐雨霏霏之中,大家可以看到這座白色的橋, 它叫做“拱北橋”,是六橋中的第二橋。它也是宋代惠州太守陳稱所建的,距今已有900多年 的歷史。1920xx年東征時,黃埔軍校師生就經過這座橋攻打惠州北門。現在拱北橋橋頭建有 黃埔軍校東征烈士紀念碑。

沿着橋走過來,我們可以看到“蘇堤玩月”的標誌,蘇堤玩月是十八景的又一景點,剛才 我們從大門一直走過來的這段長堤就是蘇堤了。

蘇堤顧名思義是與蘇東坡有關的, 大家已經 知道惠州西湖是因蘇東坡而出名的, 那蘇堤和東坡有着怎樣的關係呢?這裏究竟發生過什麼 故事呢?欲知後事如何,請聽婷婷分解。

這裏涉及到的是蘇東坡和王朝雲的愛情故事。

首先我們要介紹一下王朝雲這個人, 王朝 雲是蘇東坡的愛妾。當年蘇東坡幾經貶謫,他的諸位妻妾也相繼離他而去,唯獨王朝雲始終 如一,追隨着蘇東坡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來到了惠州。

被貶之後的東坡生活非常悽苦,而朝 雲卻能細心照料,但是她為東坡生下一個兒子就去世了,東坡因為思念朝雲,夜裏夢到朝雲 全身濕淋淋的,東坡問她怎麼回事,朝雲説西湖上面沒有路,我只好踏着湖水而來,前來喂 乳尚未斷奶的兒子,於是夢醒之後,東坡決心要在湖上修建橋堤,以便朝雲前來入夢,於是 便有了今天的蘇堤,它也被後人稱為“蘇公堤”。

東坡將朝雲葬在西湖湖東的孤山之上, 孤山是西湖的一座名山。

後來東坡因為思念王朝 雲,在孤山上建了朝雲墓和六如亭。後人紀念東坡為惠州做的貢獻,又在孤山上建立了蘇東 坡紀念館。惠州人是如此的愛戴蘇東坡以至於他們把孤山上所有與蘇東坡有關的遺蹟成為 “孤山遺蹟”,大家聽這名字如此有詩意,就知道這又是十八景之一了。

好啦,聽完了故事,大家有沒有覺得餓呢?想不想吃東西呀?想吃的話可要跟緊 我咯!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坐落在小島上的賓館,就是惠州賓館啦。這是一家四星級賓館,它 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地分佈在西湖的兩個島上。下面我們就進去看看 咯。

來到惠州你不能不吃惠州非常有特色的三樣菜, 哪三樣呢?它們就是梅菜扣肉、 遊盤飯、 東坡西湖蓮。相傳梅菜扣肉是蘇東坡居讓廚師仿杭州西湖的“東坡扣肉”,用梅菜製成“梅菜 扣肉”,深受廣大惠州市民的歡迎。盤遊飯是一種它是用竹筒做的糯米飯,相傳它是蘇東坡 非常喜愛的糯米飯。

東坡西湖蓮是蘇東坡獨創的一道菜, 相傳蘇東坡常希望王朝雲美貌常駐, 於是用蘆薈、西湖蓮子等具有養顏功效的原料,親自下櫥為王朝雲做的一道菜。相信在座各 位朋友都是愛美的,愛美的你又怎能錯過這道菜呢?其中其中這三樣菜梅菜是惠州的特產, 惠州梅菜在中外都是有名的哦,惠州於1995年被譽為“中國梅菜之鄉”。

雖然大家在梅州也 有吃過梅菜,但是惠州的梅菜和梅州的可是各有特色,做出來的梅菜扣肉味道也不同,大家 有機會就一定要嚐嚐啦! 吃完了美食,下面帶大家去買特產啦,在這裏問一下,各位平時在梅州都是去哪裏逛街 的呢?想必大部分同學經常去的就是百花洲了吧! 那麼惠州也是有百花洲的, 惠州的百花洲 就是惠州數碼街了!

惠州數碼街位於惠州市中心地帶,除了琳琅滿目的各種商品和風味小 吃, 數碼街街還展示了惠州的現代氣息, 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 數碼產品最集中的自由市場, 數碼工業已成為惠州市的支柱產業, 這裏還有一年一度的國際數碼節, 展示了來自全球的數 碼產品。其中惠州的獨創品牌 tcl、德賽、麥科特、僑興等企業已經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如今惠州政府正在大力支持 tcl 集團衝刺世界五百強。下面給點時間大家自由地逛逛數碼 街。

逛完了數碼街,現在讓我們搭上豪華客車來到湯泉,這是湯泉的大門。湯泉位於惠州市 惠城區小金口內,隱身於三面環山的澤谷之中,被譽為“嶺南第一湯”,大家可要記住咯,” 嶺南第一湯”就是惠州湯泉啦!千百年來,湯泉以以温泉、冷泉、瀑布三位一體而著稱,70 多度水温的温泉水對治療各種慢性皮膚病、 保健駐顏具有顯著的效果, 吸引了許多各地遊客 前來沐浴。

告訴大家哦,湯泉就是因為這個温泉而得名的。 在温泉的西北處,上蒼再次顯靈,又施仁愛,拋下一串美麗的珍珠,九龍潭瀑布。説到 這個瀑布啊,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美麗的傳説了,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九條龍在飛,當時天 氣很熱, 它們在尋找一個棲息之處, 它們看到湯泉綠樹葱蘢, 涼氣沖天, 於是決定在此停留。

由於龍身太重了,經過長期的蛟龍翻滾,地面越凹越深,加上千百年的山水沖刷,於是形成 了今天九龍潭的樣子。當年蘇東坡也是對湯泉情有獨鍾,常常在此盡情沐浴,吟詩作賦,每 次都流連忘返。

因此湯泉又有“東坡温泉”之稱。九龍潭,中國大地上不止這一個,但是能讓 蘇東坡浩歌而歸的,只有惠州湯泉的這一個。

現在湯泉還新建了一個游泳池,這個池和別的 游泳池可不一樣哦,池水來自山上瀑布的流水,如果你喜歡游泳,下次來的時候記得帶上你 的泳衣哦! 好啦,不知不覺太陽都快下山了,一天下來我們已經遊了惠州西湖和湯泉,吃了惠州的 三件寶,還逛了商業步行街,不知道大家玩的開不開心呢,希望惠州能給各位一個美好的印 象,也歡迎大家下次再來惠州。那我們今天的旅程就這樣結束了,很高興今天可以和各位一 起度過, 如果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惠州還有很多很多好吃的, 好玩的, 有機會一定要再來惠州哦!最後祝願大家一路平安,闔家歡樂,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西湖的導遊詞 篇14

杭州西湖蘇堤是北宋元佑五年(1090),詩人蘇軾(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構築並歷經 後世演變而形成的,杭州人民為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把它命名為"蘇堤"。得名的由來編輯

《元史》記載,元佑五年(1090)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曾疏浚西湖,並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築起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岸。蘇東坡主持修築的堤岸,大約是日後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棲霞嶺下這一條堤岸的雛形。雖説是雛形,但是,構成這一條堤岸最著名的六條橋,即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都已經有了。據説,這些名字都出自蘇東坡的錦心繡口。蘇東坡本人的詩歌中,有關於修築這條堤岸的清楚記載:"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軾在潁州》) 南宋開始,蘇東坡主持修建的這一條堤岸,已經成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蘇堤春曉"。不過,可以肯定,今天遊人所見的蘇堤,早已不復蘇東坡修築的原樣,一定經過了無數次的增補修葺,整飭路面,植樹造林。比如,在裏西湖修築了"楊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間杭州知州楊孟瑛,就曾經將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於補益"蘇堤"。也就是説,今日"蘇堤"之美,並非成就於蘇東坡一人之手。

後人為懷念蘇東坡浚湖築堤的政績,就將這條南北長堤稱為蘇堤。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道蘇堤春早,有民謠唱道:"西湖景緻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就此而得名。

西湖的導遊詞 篇15

大家好,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雨薇。我將帶領大家遊覽杭州西湖,請不要亂丟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

在來西湖之前,相信許多遊客都聽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事實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和西湖有着很大的關係。杭州西湖山水秀麗,讓許多詩人流連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證明了這一點。請大家跟緊隊伍,準備好親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風采吧!

杭州西湖位於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稱西湖。西湖南北長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面積約5.68平方公里。這裏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淡雅樸素。登樓眺望秋月,在恬靜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滌煩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搖,人在畫中游。不管站在哪個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畫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樓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南宋孫鋭詩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等都是讚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稱映出周圍的山水、樹木,演得格外靜謐。好像一副美妙的畫。讓我們不得不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爾一條船劃過,我們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們的畫劃破啦!”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白居易的這首詩是讚美西湖的千古絕唱。各位遊客,愉快的西湖一日遊已經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的配合。大家玩得開心嗎?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在您美好的回憶中。

西湖的導遊詞 篇16

我們惠州有個美麗的惠州西湖,這裏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個旅遊的好地方。

春天,春姑娘披着一身綠葉在暖風裏跳動走來,春風吹拂着堤岸邊千萬條才展開嫩葉的柳絲。

當你乘着春風來到西湖門,迎接你的是一片碧翠的湖水。

遊人在水面划船,戲水,不時傳來一陣歡聲笑語,過了一會,就會看到幾圈波紋盪漾開去。

不時,幾條小魚躍出水面,像在跟遊人招手呢!夏天,最迷人的地方是荷花亭。

你進了荷花亭的門,遠遠就聞到一陣清香。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荷花亭亭玉立,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一朵朵粉色的荷花,千姿百態,向人們展開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秋天,秋高氣爽,晴空萬里,蔚藍的天空中漂浮着幾朵白雲,就像大海中的幾朵浪花。

秋來了,給西湖披上了金色的風衣。

秋風一吹,樹葉紛紛飄落,它們在空中盡情飛翔,有黃的,有綠的,有半黃半綠的,它們雖然不像真的蝴蝶那樣色彩繽紛,花樣繁多,但也頗有一番情趣呢!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美麗的西湖。

西湖的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那麼揚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為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來,她那獨具的魅力,不僅僅使揚州人民喜往樂遊,也使不少海內外的文人名士為之傾倒,單單一個“瘦”字,就引出許許多多詩人的佳句。早些年,鄧拓遊湖時,就對湖山風光讚賞不已,欣然成詩:“板橋歌吹古揚州,我作揚州三日遊;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勝收。”

【名稱來歷—大虹橋—南門】

各位遊客: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麼她為什麼要定名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是隋唐時期由蜀同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洞水流人運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的遊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自然動人。之後改稱“瘦西湖”,是因為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揚州保障河與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作為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此刻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橋。這座橋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建於明崇份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元年改建為石橋。十五年後,巡鹽御史吉慶、普福、高恆相繼重建,並在橋上建橋亭,改“紅”為“虹”,意思是橋如彩虹。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虹橋在歷史上以前名噪一時,乾隆皇帝遊揚州時也作詩讚賞虹橋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遊船到虹橋,見一乞丐手執長竿,長竿端頭置一布袋,口中唸唸有詞,便問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紀曉嵐(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專在河邊吟詩乞討為生。乾隆聞聽下旨命令乞丐當面吟詩,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煙花風流在,一代天君過紅橋。錦帆徐牽碧鏡裏,落霞貧賤照天燒。”乾隆不得不感歎:“揚州乞兒尚能作此詩,果然不愧為文昌之地。”而他自我也被撩動詩興,出詩應和:“綠濃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裏過,平山迎面送春風。”今日大虹橋已成為進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橋遠望,不僅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舫輕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似在招引我們,步入佳境。

各位遊客:此刻展此刻我們面前的這組恢宏建築,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門,她正敞開懷抱,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瘦西湖南大門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門廳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揚州已故書法家孫龍父的手筆。門廳廊柱上一副檻聯這樣寫道:“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閒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是晚清揚州詩人李逸休撰題,並由其女兒揚州著名書法家李聖和書寫的。有了這副祖聯,瘦西湖風光也更添了幾分滋力。幾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重頭戲就是在這地拍攝的,讓我們像當年的元妃那樣登上掛揖蘭橈,透過珠簾繡幕,去縱情領略瘦西湖的風光吧!

【長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塢】

各位遊客:步入大門,腳下一道長堤,逶迤北去。從虹橋直至徐園門前,是一條600米的長堤。東側是碧波盪漾的湖水,西側為花圃,路的兩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為清初鹽商黃為蒲所築。此景即稱“長堤春柳”。每當和煦春風吹到那裏時,那細細的柳絲就被染成嫩黃色,繼而吐出粒粒綠珠。春意盎然時,柳葉舒展了,桃花盛開了,湖上微風吹來,那柳絲們娜起舞,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漫步其間,怎不會令人人迷呢!這正如詩人陳其工所描述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春日踏訪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這“問株楊柳間株桃”的長堤上,不知遊客們是否有心曠神怕的感受。堤雖長但並不顯得單調,請看前面堤畔的這座攢尖翹角式的四柱方亭,顯然是讓我們在此駐足,靜靜地揣摩欣賞那裏的景色。亭內面西的“長堤春柳”匾是清代進士揚州書法家陳重慶的手筆。聯題:“佳氣溢芳甸(趙孟頫句),宿雲檐野川(元好問句)。”為揚州書畫家王板哉所書,登亭小想,使我們在領悟中又進入了新的意境。

堤邊的柳與別處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據説,當年隋煬帝開挖運河時,翰林學士虞世基推薦在河堤兩岸超多插柳,既可護堤,又可遮蔭。隋煬帝大喜,並親手先栽一株,又賜垂柳姓楊,所以外地的柳樹到了揚州就稱楊柳,“多情最是揚州柳”,所以楊柳成了揚州的市樹。

如果説“長堤春柳”似東風二月,以桃紅柳綠間植取勝,那麼挑花塢則以成片桃林,雲霞散彩的氣派見長,的確是:“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各位遊客:此刻我們所在之處就叫桃花塢,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拍攝時。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在此處以錦囊收桃花豔骨,埋於一環淨土之中,當她邊舞邊歌“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時,連桃花雞的花瓣也籟籟飄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據野史記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間以古人“飛紅”為題,行令賦詩。到了某鹽商時,因才思枯竭,無以為對,竟然説出“柳絮飛來片片紅”之句。金農為之解圍,説是古人確有該詩,併為之補全,詩説:“廿四橋邊廿四風,憑鬧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眾人明知是金農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農的才思敏捷。

【四橋煙雨—徐園】

各位遊客:揚州素以橋鄉聞名,它與江南紹興一樣橋多、橋美,不一樣的是,紹興以樑橋為多,而揚州卻以拱橋見長。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個景點叫“四橋煙雨”。此景建於康熙年間,以前為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以前也是大鹽商的私家園林,登上這四橋煙雨樓,南面的虹橋,北面的長春橋,近處的春濃橋和西邊的五亭橋,都歷歷在目。每當風雨蕭蕭時,四橋就忽隱忽視,故稱“四橋煙雨”。可貴的是諸橋近在咫尺,橋橋不一樣,但這四座橋卻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銜接起來,又以各橋不一樣的落點和構架將全徹景點劃分為各具特色的若干區間,使每一風景區都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韻味。難怪乾隆每次來揚州都要登臨四橋煙雨樓,憑窗眺望。“趣園”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的御筆。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牆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入內。清初那裏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191年)改為徐寶山洞堂,故名徐園。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統管兩淮及八百里長江的緝私。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其後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一江蘇的主張。由於他輕視袁世凱,並趕走袁派來監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不待請求,主動寫了“徐園”兩字。剛揮毫時,他情緒還比較沉重,所以“徐”字為行楷,而後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字徑雖逾尺,但兩字配合和諧,筆力遭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遊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小金山—風亭—本樨書屋】

我們穿過徐國的後門,越過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構成的呢?原先在清朝時,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一段蓮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那時滿嶺遍植梅花,香氣四溢,故稱“梅嶺春深”。據説當初在堆土成山時,屢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頭暈眼花,一次在睡夢中,看見關羽帶領士兵正在打梅花樁,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在河心,然後堆土成山。他猛然驚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後,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後乾隆遊覽至此,聞聽此事大悦,左右乘機連媚説:“皇上南巡,感動天地神靈,連關帝也主動為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興,即命重賞。

對了,剛才有位遊客問,揚州為什麼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稱?杭州有個西湖,那裏就叫瘦西湖;鎮江有個金山,那裏就叫小金山。原先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於“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來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借乎小”。

下方我們沿着碗蜒山路,拾級而上,嶺上便是風亭,匾額為清代著名詩人、學者阮元所題。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深,貴在曲折。此時俯瞰小金山,上有風亭,中有觀音閣,下有各種形式的廳堂,很有層次,四周碧水時寬時窄,時直時曲,使人感到變化無窮而又富有自然之勢。

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向有“翰墨園林”之稱,到處都顯示出文學藝術的特徵。此刻我們來到了臨水而建的琴室,門前古柏兩株,樹齡都在220xx年以上,樹高過檐數丈,葱籠疊翠。請大家隨我走進琴室的庭院,請看東面花瓶門的石額上刻着“靜觀”兩字,這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筆。琴室後是木標書屋。遊客們:大家請持續安靜。為什麼?因為那裏是讀書所在,自然要安靜了。園內種有老桂樹15株,花開時節濃香醉人,又名“桂園”,木揮是桂花的別稱。

【吹台—五亭橋—白塔】

各位遊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吹台,也叫“釣魚台”。提起釣魚台,我們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釣魚台,另外還有陝西寶雞姜太公的釣魚台。揚州的釣魚台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餘步,直插湖心。整個吹台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又無雕樑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塗抹樑檐,顯得樸實無華。釣魚台建於清乾隆年間,最初設計者的本意是:乾隆遊湖時,樂隊在其中彈奏江南絲竹,以助遊興,所以亭內有沙孟海題“吹台”匾。誰知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此地,覺得此處更宜釣魚,於是勃發釣魚之興。這下忙壞了手下人,管事的鹽商火速暗中挑選水手,潛入水下,以荷葉蓋頂,以荷莖換氣。每當乾隆落竿垂釣,水手就將活魚一條條掛上構去,乾隆舉竿魚躍,大家都喝彩歡騰,以為水神也從太君心意,鹽商也自然得到獎賞。現今檐口的“釣魚台”三字匾,是書法家劉海粟所題。兩邊檻聯,上聯為“浩歌向蘭渚”,是唐代徐彥的佳句;下聯為“把釣待秋風”,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台三面各開圓洞門,以門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稱,為我國造園技藝中運用借景的傑出範例。

遊客們:前面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巍峨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環拱石橋就是五亭橋。五亭橋不僅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徵,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無二的景觀,因橋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稱它為“五亭橋”。此橋是由巡鹽御史高恆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為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全長55。5米,橋基平面分成12個大小不一樣的橋墩,最為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十分纖巧,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基建成“艹”形,主橋為單曲拱橋,旁構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孔孔相連,正面望去,連同倒影,構成5孔,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蓮花出水似的五亭橋,結構巧妙,造型獨特,橋亭結合,氣勢宏偉,舉世無雙,被著名橋樑建築專家茅以升評價為“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

五亭橋南面為蓮性寺,原稱“法海寺”,初建於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20xx年),改為“蓮性寺”。裏面有名的建築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塔身為磚結構,分三層,上層叫剎,中層是龕,均呈圓形,下層是塔基,為正方形。整個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據説這座白塔是一夜之間造成的。一天,乾隆的遊船到了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説:“那裏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開窗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聖上游瘦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原先這座白塔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根據北京白塔的圖樣,然後用鹽包為基礎,以紙紮為表面,在一夜之間製作而成的。儘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説:“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當然真塔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間造成的,它究黨建於何年已無法考證。但白塔屬喇嘛塔,系藏傳佛教喇嘛教寺院裏的塔制,在瘦西湖中也僅作為點綴而且。它高27。5米,外形輪廓線也比北海白塔瘦長,塔座是磚雕的束腰須彌座,八角四面,每面三龕,龕內雕刻十二生肖像,象徵一年12個月,一天12個時辰。築台53級,象徵童子拜觀音的53參;相輪為13層,象徵天的最高處13天。正是:處處有象徵,時時有暗示,造園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熙春台—望春樓—二十四橋—小李將軍畫本軒】

各位遊客:不知你們是否發現我們剛才走過的路程,從虹橋到小金山為一折,湖面由南北轉為東西,過吹台,穿五亭橋到此又一折,湖面由東西轉為南北,直到蜀岡山麓。第二轉折處的起點就是前面那組氣勢恢宏的仿清建築——熙春台。所謂“熙春”是取《老子》“眾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現了一種春日登高,與大自然相融,超然自樂的境界。熙春台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面轉折之處。它是當年乾隆皇帝祝壽的地方,因此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所有建築的瓦頂全用綠琉璃筒瓦,與遠處五亭橋的黃瓦朱棟,白塔的玉缽體金頂相映成趣。熙春台內的裝飾,使用了揚州漆器工藝,個性是這幅壁畫《玉女吹蕭圖》,採用揚州磨漆畫的工藝,表現出一羣唐代仕女歡歌豔舞的壯觀場面。

從熙春台向東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樓,樓屋二層,翹角飛檐。上層半為露台,登台可覽園中秀景;樓下中為茶室,南北兩小間分別闢為山水庭院,頂部可見天日。

望春樓之西為“小李將軍畫本軒”,兩層之間有水池曲橋相連。小李將軍指的是誰呢?據記載,唐高宗時,宗室畫家李思訓,受封為右武衞將軍,人稱大李將軍,他兒子李昭道曾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人稱小李將軍。“小李將軍畫本軒”是按李昭道的畫意設計的,由於“大李小李”共創了唐代“金碧山水畫派”,因此,我們這天透過扇形窗户觀賞對面熙春台金碧輝煌的廓影,能夠聯想起盛唐藝術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象。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句,千百年來,二十四橋以其清麗俊爽的畫面,迷濛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揚的情調撥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絃。那麼二十四橋因何得名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前來觀賞。過了畫本軒向北過小石橋西折便是那名聞遐邇的二十四橋了。請看,整座橋是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它全長24米,寬2。4米,兩端各12級台階,兩邊各24根漢白玉雕柱,高、寬各2。4米。橋上雕飾明月圖案,秀麗典雅。橋東有貼壁黃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現了唐詩中的詩情畫意。景區佔地約7公頃,為一組古典園林建築羣,整個景區在體現“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在那裏,我們並未見到二十四橋橋名,但卻處處暗示二十四之意。當然也有人説二十四橋指的是二十四座橋,然而我們對二十四橋似乎也不必作繁瑣的考證。倒不如對杜牧詩中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奇股脱的意境去作一番細細的品味。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才會有許多中外名人前來觀賞那裏的景觀。

1991年10月,陪同朝鮮勞動黨金日成遊覽二十四橋景區時,他們走到杜牧的詩碑前,一齊觀賞並朗誦了毛澤東手書的杜牧絕句。在熙春台,20名彈古箏的小朋友齊聲歡呼“金爺爺好”,併為金日成和江彈奏了民樂《漁歌唱晚》,贏得了一片掌聲。

“二十四橋月如約,黃花開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這是長期旅居國外的李鴻章的孫子李孔昕先生來遊覽瘦西湖後發出的感歎,不知各位對此有無同感。作為導遊的我衷心期望迷人的瘦西湖風采能撥動您的心絃,給您留下清新雋永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