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頤和園導遊詞

大家好:

首都頤和園導遊詞

我是一個小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宋導遊,今天,我們大家要到北京的一個大公園-------頤和園,你們要記住: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我們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不要在地上亂扔垃圾;不要在文化古蹟上亂塗亂畫;不要動上面的字和畫,因為,比如:每天有一億個人來摸話,日子長了,就會容易化掉,就在也沒有了。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它,不要破壞,下面,我們開始參觀了。

話説在北京城西北郊有一座小山,山前有一片天然形成的湖泊。小山和小湖本來沒有名字,因遼金時期在這一帶建有金山行宮,於是小山和小湖被稱為“金山”和“金海”。到了元代,傳説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了一個石甕,所以小山和小湖改成“甕山”和“甕山泊”。甕山泊在元大都之西,且景色妖嬈,於是在文人筆下又衍生出了“西湖”的美稱。在明朝時已經出現了“西湖十景”的自然景觀和“西湖十寺”的人文景觀。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對西湖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並改其名為“昆明湖”,把挖湖的泥土堆積在甕山需要修飾的地方,並改其名為“萬壽山”,用2019年的時間把這裏修建成了一座大型皇家園林,取名為“清漪園”。

咸豐年間,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將清漪園燒燬。光緒年間,重建清漪園,並改名為“頤和園”。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頤和園再次被毀。慈禧回京後,再次用鉅款修復,但由於財力有限,只修復了部分景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出巨資對頤和園進行了多次整修,才基本上還原了清漪園時期的風貌。1998年,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頤和園是我國皇家園林的典範,其原名為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年間,佔地290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約佔1/4,湖水面積約佔3/4,按其功能可分為宮廷區和園林區,宮廷區又分為政治活動區和帝后生活區,園林區主要由萬壽山景區和昆明湖景區組成。

東宮門是頤和園的正門,坐西朝東,面闊五間,中間設三個門。正門匾額上“頤和園”三個字為光緒御筆。“頤和”是頤養精神、心平氣和的意思,寓意頤和園是慈禧太后養老的地方。門外台階正中鑲嵌着一塊雕刻精美的雲龍石,俗稱“龍墊兒”,是從圓明園移至此處的。東宮門前是涵虛罨秀牌樓。涵虛罨秀牌樓為三間四柱七樓式,牌樓中間鑲嵌着一塊石匾額,東題“涵虛”,喻山水廣闊;西題“罨秀”,喻捕捉秀色;兩處均是乾隆御筆。東宮門外南北兩側各有一排小房子,這裏是大臣們等候上朝或召見時休息的地方,也是侍衞和鑾儀衞的值房。東宮門內南北兩側也各有一排小房子,這裏是軍機處、六部、九卿等候聖旨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值房。

進入東宮門向西而行,就來到了仁壽門。仁壽門前有兩塊裝飾性青石,門內有一塊巨大的太湖石。這塊石頭是從墨爾根園移來的,此石色青圓潤,形如壽星,所以叫做“壽星石”。進入仁壽門就來到了仁壽殿院落。在院落的四角,有四塊小的太湖石,象徵一年四季,稱“四季石”,是從圓明園移來的。這四塊太湖石加上壽星石合稱“峯虛五老”,象徵廬山五老峯,寓意長壽。在院落中央,有一隻銅麒麟。麒麟是我國古代傳説中的吉祥神獸,有避邪和分辨善惡的本領。它的造型十分奇特,為龍頭、鹿角、牛蹄、獅尾,故又俗稱“四不像”。這隻麒麟原置於長春園內,原為一對,一隻被英法聯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仁壽殿的北側,有一口水井,是帝后茶膳的專用水源。據説慈禧太后有一次在園中中暑,喝此井水祛暑,故賜名“延年井”。“延年井”三個字是當代書法家王遐舉寫的。

仁壽殿前陳列着光緒年間製造的銅缸、銅龍、銅鳳各兩隻,上面均有“天地一家春”的印記。“天地一家親”原是慈禧太后在圓明園中居住的地方,在她垂簾聽政以後鑄造的陳設上都有鑄“天地一家春”的字樣。銅龍、銅鳳的排列順序是鳳居中,龍在兩側。這是在那一歷史時期特有的產物,體現出在光緒時期,慈禧太后的實際地位要高於皇帝。

仁壽殿匾額為滿漢兩種文字,乾隆年間規定:凡是御苑中當朝的正殿都叫勤政殿,這裏是政治活動區的主要場所,所以初名“勤政殿”,表示帝王在遊幸的同時不忘勤於政務。光緒年間改名“仁壽殿”。“仁壽”二字出自《論語》中“智者樂,仁者壽”,表示施行仁政者能夠長壽。慈禧和光緒曾多次在這裏聽政和接見外國使臣。

在仁壽殿內有紫檀木玻璃屏風。屏風頂部雕有九條龍,屏心為玻璃鏡,鏡面上裝飾有226個不同寫法的“壽”字,是專為慈禧太后定製的壽禮。百蝠捧壽圖。百蝠捧壽為緙絲工藝品。

德和園大戲樓位於仁壽殿西北,建於光緒年間。“德和”二字出自《左傳》“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聽了美好的音樂,就會心平氣和,從而達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另外兩座分別是故宮的暢音閣和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在這三座戲樓中,德和園大戲樓是最大的。清末許多著名京劇演員都曾經在此為慈禧太后演出過。戲樓共3層,自上而下依次是福、祿、壽三台,上有天井,下有地井,供演員演戲之用。此外,還有扮戲樓供演員換裝,準備道具。現在扮戲樓被闢為展室,用來展示戲裝及慈禧生前享用過的汽車、鋼琴等。

頤樂殿位於大戲樓北側,是慈禧看戲的地方。頤樂殿東西兩側有看戲廊,是王公大臣及命婦們陪慈禧看戲的地方。

從仁壽殿外南側繼續西行,視線會被兩個小土丘擋住,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但是一走出曲徑,美麗的湖光山色突然呈現在眼前,讓人在不經意間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兩個小土丘起到了欲揚先抑的作用,這種造園手法叫做“抑景”。

下面我帶大家去帝后生活區參觀。

從昆明湖東岸邊向北行,就來到了玉瀾堂。“玉瀾”二字出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芳蘭振蕙葉,玉泉湧微瀾”,意思是湖水清澈瀲灩。玉瀾堂是光緒皇帝來頤和園是居住和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其東暖閣是早餐室,西暖閣是寢室,東耳房是書房,西耳房是洗手間、浴室、更衣室。在明間,寶座後有一圍屏,屏面由兩層玻璃合成,玻璃上繪有中西合璧式的山水畫,由於畫在兩層玻璃上,所以觀賞時立體感極強。在寶座上方有一塊“復殿留景”匾,“復殿”是深宮的意思,“景”是指景星,按我國古代星象學的説法,出現景星,象徵帝王英明。所以“復殿留景”的意思是,深宮中住着聖明的君主。西暖閣是光緒的寢室,在牀罩的上方懸掛着一塊長方形的匾額,上書“風篁成韻”。“風篁成韻”是由成語“鬆篁成韻”演化而來的,願意是松樹和竹子在風的吹動下發出有韻律的聲音。把“鬆”字改為“風”後,就諧音成“鳳凰成孕”,寓意帝后早生子嗣。

霞芬室和藕香榭分別是玉瀾堂的東、西配殿,均為穿堂結構。光緒皇帝住在園內時,每天早晨在霞芬室等候上朝,仁壽殿內一切準備好後,便穿堂直接走到仁壽殿。去向慈禧太后請安時,便從藕香榭穿過“水木自親”,到樂壽堂行禮問安。“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命人在玉瀾堂院落的前後左右砌了多道磚牆,將玉瀾堂完全封閉起來,以囚禁光緒皇帝。如今磚牆大多都已拆除,但霞芬室和藕香榭內的磚牆還保持原樣,作為與“戊戌變法”相關的遺蹟供遊人參觀。

夕佳樓位於玉瀾堂和宜芸館之間,取意於晉代文學家陶淵明《飲酒》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樓上是觀賞日落的好地方。

宜芸館位於玉瀾堂北面。“宜”是適宜,“芸”是一種香草,古人常用於書房內驅蟲防蛀。“宜芸”就是適宜藏書的意思。宜芸館在清漪園時期是乾隆皇帝藏書的地方,光緒時期,正殿改為隆裕皇后的寢宮,西配殿改為珍妃的住所。宜芸館南側牆壁上共有10塊乾隆皇帝臨摹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書法石刻。

宜芸館向西而行就來到了樂壽堂。“樂壽”二字出自《論語》中“智者樂,仁者壽”。意為這裏是智者仁者所居之所。樂壽堂是慈禧太后日常起居的地方,慈禧太后在這裏居住並在這裏接見王公大臣、外國使節等。殿內有兩隻青花大瓷盤,是用來盛水果供太后聞香氣的;五彩吊燈是192019年從德國引進的;魚桌用金星紫檀木做框架,鑲以玻璃桌面,桌內不僅有用象牙、雞翅木雕鏤的山水人物、亭台樓閣,而且製作嚴密,能儲水養魚。慈禧太后可以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觀賞金魚。殿內懸掛“慈暉懿祉”匾,“慈”指母親,“暉”指陽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祿。匾的含義是受母后之深恩、託母后之洪福。

殿外庭院內設銅鹿、銅鶴、銅瓶。借“鹿”、“鶴”、“瓶”的音,取意“六合太平”,即天下太平之意。“六合”為上、下、東、南、西、北6個方位。庭院內種植玉蘭、海棠、牡丹,借“玉”和“棠”的音,牡丹象徵富貴的意思,取意“玉堂富貴”。

另外,庭院內有一巨石,它是明萬曆年間一位愛石成癖的太僕米萬鍾在房山大石窩發現的,他想把巨石放置在私宅勺園中。後因種種原因,託言力竭財盡,不得已將此石棄置在路旁,故有“敗家石”之稱。百餘年後,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去西陵掃墓,路見此石,便命人將它運到樂壽堂做照壁。據説因水木自親殿門太窄,當時是破門而入。此石因形似靈芝,色青而潤,乾隆賜名“青芝岫”。

水木自親是前後穿堂的大殿,樂壽堂院落的前院門,南面臨湖。慈禧太后從水路來頤和園時,就在水木自親殿外的碼頭上岸,進入樂壽堂。碼頭上有個探海燈杆,又稱水月燈杆,當年上面掛一盞大燈籠,是慈禧太后駐園時的信號。

永壽齋位於樂壽堂的東跨院,是總管太監李蓮英居住的地方。依清代祖制,太監最高不過四品,而李蓮英因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最後竟官居二品。此院落現在舉辦中國太監製度展覽。

揚仁風位於樂壽堂的西跨院。揚仁風外形像一把打開的摺扇,它裏面的寶座、宮燈、香幾等也都是扇形式樣,故此殿又名“扇面殿”。

“揚仁風”的典故出自《晉書 袁宏傳》裏謝安贈扇的故事:東晉時期的謝安和袁宏是一對摯友,後謝安出任揚州刺史,袁宏出任東陽郡守。兩人走馬上任告別時,謝安取出一把摺扇贈與袁宏,袁宏答謝説:“輒當奉揚仁風,慰彼梨庶”,意思是我一定奉揚仁義道德之風,安撫黎明百姓。

慈禧太后居住頤和園時,常在此院落賞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