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導遊詞(通用23篇)

3分鐘導遊詞 篇1

西湖導遊詞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湖風景區,我是本次遊覽的導遊,下面的時間就由我來帶領大家一同領略西湖的卓絕風光。

3分鐘導遊詞(通用23篇)

在船未啟動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西湖的概況:西湖位於杭州城西,三面環山,東面瀕臨市區。西湖處處有勝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西湖十景”。春夏秋冬花,晚雲夕月柳,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明晦晨昏,西湖勝景時時皆有,處處都在。

我們的船已啟動。在步入西湖之前,我先把整個遊湖的行程介紹一下:環湖一週的景點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是孤山,孤山之後是蘇白二堤,起自平湖秋月,終於斷橋殘雪。

走進西湖,入眼便是西湖清澈純淨的水,湖面如鏡,難怪濟公把它當作酒,白娘子把它當作淚。被延長的時空,被渲染的情愛,總有在曲曲折折中落盡的時候。於是,走過黛瓦碑亭,走過人生的精彩。

現在,船正在自西向東行駛,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帶。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並稱為西湖三絕, 而西泠橋則和斷橋、長橋並稱為三大情橋。長橋苦短,梁祝相送十八里;斷橋不斷,一把傘,延續了千年的等待。   現在,船已駛向孤山的正門,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重檐亭子,這便是著名的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點,也是杭州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

走過重檐亭,我們便到了白堤。早在千年前的唐朝,白堤就以風光旖旎而著稱。在白堤的盡頭便是斷橋,全長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斷,可見斷橋其實是堤斷橋不斷。在白堤的另一頭,當年的人是否已到達徹悟的彼岸?檐亭上的額匾“我心相印”,是禪語,是理解,是一切走過後的釋然。莊子説,唯道集虛。虛,心齋也。

除卻這淡淡的感傷,現在,我們的船已駛向終點----蘇堤。蘇堤春曉,美麗的景色也告示着這次遊覽的結束。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願我們能夠再次相聚,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3分鐘導遊詞 篇2

外灘遊覽區位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的東方明珠遊覽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延安東路全長 1300米的中山東一路兩側區域。

外灘遊覽區的主要景點有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羣”中最高的海關大樓,在外灘門面最寬、佔地最廣、體量最大的匯豐銀行大樓,充滿中華元素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外白渡橋,以及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黃埔公園,還有世博會前夕竣工的四大廣場。(周邊的景點有百老匯大廈和正在進行綜合改造的外灘源。)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俗稱“黃浦灘”。1843年上海開埠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塊地方,就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埔灘路”。上世紀初前後,就有國內外銀行入住,並逐步發展成為“東方的華爾街”。直到1945年,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

解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和20xx年世博會前夕外灘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改造。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世博會前夕的改造,外灘遊覽區全面提升了外灘濱水區域的環境品質、更加凸顯了“萬國建築”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特色、充分演繹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使外灘成為上海最具標誌性、最經典的城市景觀區域。

20xx年,外灘遊覽區以“外灘晨鐘”之名,被評為“新滬上八景”之一。

總之,我們説:外灘遊覽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西方古典風情和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是上海都市旅遊中經久不衰的經典旅遊景區。是國內外遊客到上海遊覽必到的一個旅遊景點。

3分鐘導遊詞 篇3

大家中午好,我是大家的導遊小張。今天我們要遊覽的,就是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尼亞加拉瀑布。尼亞加拉地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邊境,從伊利湖滾滾而來的河水從海拔174米高的斷崖直衝而下,氣勢非常磅礴,大家就跟我一起,順着這震耳欲聾的轟鳴去探個究竟吧。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連接美加兩國的“彩虹橋”了,這也是觀看大瀑布正面全景的最理想的地方。現在我們面前就是寬達1160米的尼亞加拉瀑布了。其實尼亞加拉是由三個瀑布組成的,即加拿大瀑布、美國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

首先請看位於我們右側也就是加拿大境內的加拿大瀑布。由於他形狀很像馬蹄,所以也有個別名馬蹄瀑布。整個尼亞加拉94%的水都是從馬蹄瀑布落下,氣勢真是猶如萬馬奔騰,由於水量大,濺起的水花有時可達100米高!陽光燦爛的時候,空中時常會掛着一條甚至好幾條七色彩虹呢。接下來,請看位於我們左側也就是美國境內的美國瀑布,雖然它水量不大,但是腳下有很多巖石,水流衝擊巖石水花在巖縫裏跳舞,這情景自然也是非常讓人着迷的。大家請看,美國瀑布旁邊那條優雅的小瀑布,它就是新娘面紗瀑布了,水量自然是最小的,但是它卻是呈漩渦狀落下,大家看它是不是像一片月光柔和的灑在絕壁上呢。忘了告訴大家,這彩虹橋的分界處就距我們不到十米,大家可以站在分界處,一腳踩一邊,那就相當於同時站在美加兩國的國土上了呢。

這樣旁磅礴的氣勢不走近些去感受一番怎麼行呢。現在我們就乘纜車去河邊領雨衣,之後就乘這艘著名的“霧中少女”號遊覽。遊船會由美國瀑布開往加拿大瀑布,特別是遊船到加拿大瀑布腳下的時候,那瀑布的雄偉英姿離各位可只有咫尺之遙,千軍萬馬的氣勢,真的是令人驚心動魄。而且大家還可以感受到瀑布狂瀉直下而產生的巨大水汽與浪花,毫不誇張的説就像在滂沱暴雨中一樣,與其説是觀賞,不如説是體驗,是不是很刺激呢?親愛的朋友們,還等什麼,趕緊穿好雨衣上船吧!

3分鐘導遊詞 篇4

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到號稱“世界遺產”的麗江古城。

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餘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着名。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洞經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着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麗江納西古樂曾應邀赴歐洲多國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讚譽。由於樂隊成員多是來自民間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

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着納西族漫長曆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幷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敍説明覆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餘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着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聆聽納西古樂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意境。經過近二十年的弘揚與宣傳,納西古樂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樂壇上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樂會出訪英國引起轟動;1997年2月在香港藝術節演出受到高度評價;1998年在被稱為中國最高音樂殿壇的北京音樂廳演出,進一步證明了納西古樂的藝術價值;1998年5月受挪威國王的邀請,在挪威國慶節上隆重演出;之後,相繼前往法國、比利時、瑞典、中國台灣、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納西古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日益為世界所認識和青睞。

聞名於世的麗江壁畫,分佈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容融合並存的突出特點。遺存於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着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xx0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着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模》的東巴舞譜,包括數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穿過了五一街便看到了許多小橋,在我們腳下這座小石橋大家不防坐下來休息一下,看到橋旁“百歲坊”字樣,不難猜測這就是百歲坊,試想一下百歲坊的由來,一般人都會想百歲坊老人有關,這就對了。好了,關於麗江古城的介紹就先到這了,剩下的時間大家請盡情的欣賞古城風景,在欣賞的同時呢別忘了保護古城的環境。

遊客們,麗江古城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你們會喜歡這些景色。歡迎下次再來。

3分鐘導遊詞 篇5

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這些詞彙或許大家都不陌生。看到它們你馬上會聯想到河南,因為它們是河南旅遊的“王牌”景點。你來過河南嗎?你瞭解河南旅遊的現狀嗎?今天我就給大家説一説河南的旅遊。

河南的旅遊曾經在全國有很高的地位。旅遊界流行一句話:中國旅遊看“三南”:河南、海南和雲南。河南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海南得天獨厚的熱帶風光以及雲南少數民族的異域風情一直為國人所樂道,也是中國吸引海外客源的重要招牌。河南地處中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河南旅遊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勁頭和日新月異的面貌。按其特色,河南旅遊大致有七個方面的特點:古、河、拳、根、花、紅、綠。 説到河南的古,想必誰都不會懷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河南休慼相關,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直到今天,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歷史興衰都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佔了四個,99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有七座,幾千年歷史的塵埃積澱成了我們腳下厚實的黃土地,裏面埋藏着秦磚漢瓦和唐詩宋詞。地下一塊不起眼的小瓷片沒準是哪位皇上的御用品呢!河南的發展史就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興起於中原並且從這裏四散開來。河南的古老讓人肅然起敬。(代表景點:商城遺址、河南博物院)

河是指黃河。中國人習慣的把黃河比做是母親,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華民族。她的浩浩蕩蕩、一往無前的性格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和寄託。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中國九個省區,九省中她惟獨鍾情於河南,給這裏的人民留下了許多美好和不美好的回憶。許多統治者選擇位於中原、瀕臨黃河的開封或洛陽作為自己的都城,給這裏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蹟。由於黃河攜帶大量的泥沙使得河牀抬高,在歷史上黃河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説,豫東一帶常年受黃河水災之苦,人民生活流離失所。河水過後的地面上一無所有,黃沙湮滅了曾經的繁榮,歷史上誕生了“黃泛區”這個名詞。如今的黃河經過治理柔和了許多。在三門峽你可以看到“高峽出平湖”的壯景,在鄭州可以領略她“滾滾東逝水”的雄姿,到了開封又可欣賞到“地上懸河”的奇景,曾經的“黃泛區”商丘也大做黃河故道的文章發展生態旅遊。黃河猶如一條玉帶,把中原幾千年散落的歷史串了起來,結成一條光彩熠熠的項鍊。(代表景點:鄭州黃河遊覽區,開封鐵塔)

中原有兩拳:少林拳和太極拳。它們不但在國內打出了聲勢,而且打到了國外。少林拳得名於少林寺,“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拳為先”。少林寺之所以蜚聲海內外,在於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遊客到少林寺不是衝着精美的寺廟建築和虔誠唸經的和尚,吸引他們的是少林功夫。現在很多的外國人也來到少林門下拜師學藝,他們不但學到了少林功夫和少林文化,同時也宣傳了河南,吸引他們的同胞來河南觀光旅遊。相比之下,太極拳則注重“內銷”。這種發源於焦作陳家溝的拳種已經在全國普及開來。在全國隨便哪一個城市,早上公園裏你一定會看到太極拳愛好者的那柔美的身姿。現在陳家溝建了太極拳紀念館,越來越多的太極愛好者紛至沓來。世界首屆傳統武術節的舉辦使河南大賺一筆,名利雙收。河南雙拳出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代表景點:少林寺,陳家溝))

有位作家説過一句讓人聽起來有些囂張的話:河南人是中國人的娘。其實這話不無道理。中國人以炎黃子孫自稱,炎帝和黃帝就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其後代一脈繁衍,產生出許多姓氏。按人口多少排出的中國100個大姓中,有73個發源於河南,其中前五大姓氏(李王張劉陳)中李、張、陳均出自河南,王姓和劉姓最早的一支也在河南產生。每年有許多海內外人士來河南尋根拜祖。看到滿頭華髮的華僑不遠萬里來到自己家族的祠堂,對着祖宗的神位三叩九拜、泣不成聲,那虔誠的神態着實讓人感到“根”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代表景點:新鄭軒轅故里)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詩吟頌了河南兩大名花---牡丹和菊花。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歷來為人們所稱頌。雖然牡丹遍及全國,但是提到她,人們首先還是會想到洛陽。傳説武則天一日興起,讓百花在寒冬臘月開放,百花畏懼她的權勢,次日紛紛破例開放,惟獨牡丹拒不開花,武則天一怒之下把牡丹從京城貶到洛陽。牡丹到洛陽後昂首怒放,香溢八方,故牡丹又被稱為“洛陽花”。洛陽氣候温和,土壤適宜,適合栽培牡丹。每年4月15日舉行的牡丹花會吸引許多愛美之人來一睹她的風姿。開封菊花的歷史也很悠久,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就馳名全國。菊花姿色優美,色彩豔麗,不但有很強的觀賞性,也有很強的民族性。尤其當萬木蕭疏、羣芳凋謝的時候,惟獨她臨霜不懼,傲首獨放,顯示出其剛毅的性格。因此人們把她和梅、蘭、竹並稱為“四君子”。每到10月18日菊花會期間,漫步在古城開封的大街小巷,你彷彿臵身於花的海洋,紅的、黃的、白的菊花點綴了古城,也點綴了人們的心情。兩地以花為媒廣招賓客。難怪兩地百姓臉上的笑靨如鮮花般燦爛。(代表景點:牡丹花會、菊花會)

當前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踏尋革命遺蹟、緬懷革命先烈”的紅色旅遊活動的高潮。河南,這片承載着創建共和國曆史的紅土地,在締造新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曾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河南,追尋先輩足跡、踏訪革命聖地的“紅色旅遊”內容極為豐富,其中有革命老區、紅色根據地、偉人故居、著名戰爭遺址、革命事件故址、革命烈士陵園和有時代特徵的建設項目與單位等。前一段時間“紅旗渠精神展”在全國各大城市巡迴展出,所到之處引起極大轟動,人們爭相前去參觀、學習,無不驚歎於林縣人民在艱苦環境中的那種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和英雄氣概。坐落在省會鄭州市中心的二七紀念塔已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重要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長眠於蘭考的黃河岸邊,守望着這塊他曾為之奮鬥過的土地。這些紅色旅遊景點更激起人們的愛國熱情,讓我們增加了信心,激勵我們為了幸福的明天而更加努力拼搏。(代表景點:紅旗渠、南街村)

河南不僅有着悠遠的人文旅遊資源,還有着風光秀美、景色宜人的自然旅遊資源。温暖的氣候、豐沛的降水給各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河南發展綠色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河南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居全國前列,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河南佔了兩家。在發展綠色旅遊方面河南走在了全國的前面,並且創造了“焦作現象”“欒川模式”這些在旅遊規劃、開發、營銷方面的奇蹟,倍受業內人士推崇。遊客在蒼山綠樹間看飛虹直下,聽溪水淙淙,他們就是點綴在河南綠色景區中的一朵朵“紅花”。 (代表景點:雲台山、重渡溝、雞公山)

歷史上曾有“逐鹿中原”的説法,如今許多人開始逐“遊”中原。他們要在蒼老的歷史古蹟面前與前人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要在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得到一次心境的昇華。大批的包機、專列、車隊已經並且還在繼續駛進河南,淳樸好客的河南人真誠歡迎四海賓朋的到來!

1雲台山

路講 焦作十大怪

各位朋友來到焦作,除了想遊覽焦作夢幻般的山水景觀外,我想也很想了解焦作的風土人情,下邊小徐就給大家講講焦作別樣的風土人情,焦作的風土人情可以用“十大怪”來概括。

第一怪:萬年寶藏地下埋(烏地下埋)

指的是焦作的煤炭資源,焦作是河南省最早發現並開採煤炭的地區,煤,又稱烏金,是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材料。焦作是河南省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市之一,焦作煤田東起修武,西至博愛,南接武陟,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20公里,保有儲量32.4億噸,為單一的優質無煙煤,是化工和鋼鐵工業的理想原料。焦作共有大小煤礦180餘家,年產優質煤炭1000多萬噸,因焦作所產煤炭品質好,被人稱之為“焦煤”。焦作也正是依託着煤炭資源興起的工業城市,在過去焦作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煤城,一種“黑色印象”。從20xx年前後,焦作政府,正確決策,大力發展旅遊,實現了焦作工業的成功轉型,也洗去了焦作百年的“黑色印象”,換上了綠色新裝。現在人們再提起我們焦作,首先想到的不再是焦作的煤炭,而是山青水秀的雲台山。但是“焦煤”代表着焦作過去的輝煌,更為焦作創造過很多的財富,所以我們也要把這一“寶貝”記在心裏。

第二怪:兩腳下面踩着海

指的是焦作的水資源,焦作的水資源不論是遠古還是現代,不管是地下還是地表,都相當豐富。今天我們坐着旅遊車行馳在寬闊的雲台大道上,可是大家有誰知道,在十四億年前的焦作是個什麼樣子?那時這裏曾經是一片汪洋。我們將要參觀的美麗的雲台山正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所以在我們的腳下踏着的就是“曾經滄海”。現在的焦作有青天河、羣英湖、龍源湖、白牆水庫、順澗水庫等幾個較大水庫,水量依然豐富。我市地下水資源充裕,是天然的地下水彙集盆地,已探明的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我市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黃河、沁河、丹河、還有引沁渠、廣利渠兩大人工渠,地表河流縱橫交織。建設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也將從焦作通過。可見,我市豐富的水資源在中西部第地區是不可多得的。

第三怪:吃藥不用等病來(四大懷藥人人愛)

指的是焦作市特有的“四大懷藥”,懷藥是產於焦作的名貴特產,焦作地區種植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因焦作古稱懷慶府管轄,所以史稱“四大懷藥”。1962年,國家從《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中藥材中優選出44種作為“國寶之藥“,四大懷藥具列其中,懷藥以其無可辯駁的滋補作用而號稱“懷參”在國際市場上十分走俏,受到廣泛讚譽。“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為懷川人,難免地方病,惟有食懷藥,可以保安康。聰明的焦作人,很早就把四大懷藥做為養生極品擺事實上了飯桌。這些東西平時我們在飯桌上也常吃。所以我們不一定生病了才吃藥,平時都可以保養。還有一種説法是“焦作把藥當菜賣”,我市的“四大懷藥”通過東南亞市場行銷世界各地,久負盛名,國外稱之為“懷參”,和人蔘相提並論,可見其被珍視的程度。特別是懷山藥,日本、歐美各國稱為“華藥”,以高級滋補品和饋贈品譽滿全球。

第四怪:太極功夫人人愛(太極功夫驚世界)

河南是中國功夫的發祥地,少林功夫、太極拳齊名天下!少林武術盡展陽剛之氣、王者風範,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形相。與之相比太極拳則是全現陰柔之美、養生保健,深受世人的喜愛。如今世界上練太極拳的人已超過1億5千萬。世人都知道陳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在焦作温縣陳家溝,焦作市許多商場的營業員每天早晨都在商場門前練太極拳,各機關廠礦學校甚至普通老百姓,每天打太極拳的也不在少數。而且焦

作市經常舉行太極拳國際大賽,可見太極功夫在焦作是很普及的。近年來,我市已有100多名太極拳名師和新秀先後到美國、德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開辦武館、太極拳分會等方式傳授太極拳,每年發展太極拳學員達7萬多人。目前,我市已成功開辦連鎖加盟店及各類武館340個,形成了以國內為核心,以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為中心,向非洲、南美洲、中東、中亞等國家輻射的太極拳傳輸網絡。

第五怪:騎車往南比北快(騎車沒有走路快)

這個主要是由於焦作受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地理條件的影響,市區地勢北高南低,越往北上下坡就越多,騎自行車外出無形當中增加了難度;又因為我市道路比較窄,城市交通不是很順暢,特別在上下班高峯時期,堵車是經常的事。目前我市的公交也比較發達,估計這也是我市人們很少騎車的原因之一。 第六怪:小夥兒沒有姑娘“帥”

這個主要説的是焦作在體育事業上取得的成績。焦作市跆拳道運動員——陳中獲得20xx年、20xx年世界跆拳道冠軍,一句“陳中真中”,

向世界喊出了焦作姑娘的最強音!而焦作的小夥子在這個方面則稍遜一籌。另外焦作每年還舉辦全國U—17少兒乒乓球大賽等多項國家級重要賽事。

第七怪:鬧湯驢肉送老外(驢肉推着小車賣)

鬧湯驢肉也是焦作市的特產,我們曾當做禮品贈送給外賓。所謂“鬧湯”,就是取多年熬製的高湯加入驢蛋白、椒鹽和香料以及少許澱粉,隨着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之後變成一碗香濃的汁料,食用時取薄片驢肉蘸汁,入口芳香四溢,脣齒留香。聽説過“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句話麼?據説:懷府鬧湯驢肉最早起源於沁陽城內一條很不出名的小巷,相傳在明清時期就已出名,至清末達到鼎盛。傳説,該衚衕內一董姓人家將自家種完地後閒下來的一頭驢殺掉,精心製成小車驢肉上街出售,沒想到立時兜售一空,從此就幹起了賣驢肉的營生。久而久之,驢肉越做越香,賣驢肉的户也越來越多,相繼出現了胡、靳、王、徐等各家。因沁陽古為懷慶府治,商業發達,商賈雲集,每天都有各州縣的客商雲集這裏批肉販往各地。從此,懷府驢肉遠近聞名,這條小巷也因此得名“殺驢衚衕”,一直流傳至今,名聲越傳越廣。

關於鬧湯驢肉的製做過程還有一個故事,:“大家聽過卸磨殺驢這個成語嗎?那就起源於焦作,據説開始做的驢肉肉老味道也不好。於是一位師傅想了個辦法就是讓驢喝我們這裏的四大懷藥。可這中藥熬好了驢根本不喝!於是他想出了個辦法,讓驢不吃不喝一直拉磨,直到這驢大汗淋漓體力不知又餓又渴的時候,將熬好的一大桶中藥給它,這時它便連喘氣都故不上,大口大口地喝下。喝完後等一會兒再殺。呵!這回做出的驢肉是鮮嫩可口。於是便有了“卸磨殺驢”這個成語!哎!無論真假聽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可就是可憐了那無辜的驢兒。

第八怪:炒麪糊糊吃得快

這説的是我市的另一特產小吃武陟油茶。武陟油茶是我市傳統風味食品、上貢珍品,已有兩千餘年的悠久歷史,秦時稱甘醪膏湯,漢末稱膏湯枳殼茶,唐代始稱油茶,沿用至今。油茶為武陟歷史悠久的傳統特產,土貢珍品。從秦至今,已有20xx多年。

史載: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劉邦戰敗負傷,避居武德縣老城(今武陟縣大城村)呂氏家中,呂氏以麥粉為糊,加入花生米、胡麻、牛骨髓油等,佐以調料和20多種中藥香料,精製膏湯,為劉邦調養。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后,封呂氏為五品油御師,封油茶為西漢王朝宮廷御膳。清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黃河潰決武陟馬營,清世宗胤禎御駕親臨武陟堵口築壩,品武陟油茶後,稱讚“懷慶油茶如酥,山珍海味難比美”。

據傳,清朝雍正元年,皇帝胤禛為治黃河水患,曾親臨武陟監工築壩。地方上的達官顯貴為了攀龍附風,討得主子歡心,差人四處奔走,為皇帝採集山珍海味。當時,武陟縣令吳世祿為了討好皇上,特差一個最有名的廚師,煞費苦心做了一種精製稀食,名曰“油茶”。皇上用後大悦。吳世祿受寵若驚,隨命開設油茶館,除御用外還招待來往百官。自此,武陟油茶名聲大振。一些從事街畔攤售的小販,也都紛紛改行,學做油茶。有的肩挑叫賣,有的設鋪開店,有的雲遊四方。各州府縣館驛碼頭競相設點,互相競爭,生意興隆。相傳,當時以姓王的一家做的油茶最佳。

武陟油茶吃起來香而不膩,美味可口,是用炒麪做成,內有香油、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等。因是一種乳狀稀汁,狀似濃茶,所以得名“油茶”。後幾經演變,油茶由稀變稠成為“粥”狀,以茶代飯了。一些大、中城市還設了“武陟油茶小吃部”。國家還專門選派兩個油茶師傅到人民大會堂做油茶,為首長和外賓服務。

武陟油茶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而且傳至西歐、東南亞等地。三十年代的留英留法學生,為了勤工儉學,身背油茶壺(一種流動賣油茶的器具,比一般茶壺大若干倍,周身圍裹棉被以防散熱),在倫敦、巴黎街頭叫賣,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至今僑居巴黎的華人辦的領館,有的仍以油茶為上等湯食。

1980年3月,武陟縣在傳統油茶配方的基礎上,研製成功開水衝食快餐油茶。快餐油茶精選多種原料製成,有益肝健胃,提神生津的獨特功效。1981年以來,連年獲得國家銀質獎,如今,又開發出“甜油茶”、“饊子油茶”等新品種,年產近千噸,行銷全國各地,並打入日本、香港、中國台灣等地市場。 第九怪:家家都把藥王拜

中國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喜好,不管是佛教、道教還是天主教、伊斯蘭教都不乏信徒。焦作也不例外,但是不管信什麼,在老白姓家裏的正屋中,大都敬奉一尊藥王像,每月的七年級、十五,都會虔誠為藥王上香,參拜藥王。大家一定都很奇怪了,這個藥王到底是何方神聖,是神是佛?為何這麼受人尊敬。大家且聽小徐慢慢道來。藥王者乃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不是佛也並非神,但在焦作人的心目中,他比佛靈,比神聖。因為他為焦作做了太多太多的好事,孫思邈(約581~682)中國唐代醫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孫思邈從小多病,為籌湯藥費用幾乎蕩盡家財,但他又非常聰明

,堅持攻讀經史百家和醫學等科學知識。孫思邈一生淡於名利,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濟世活人的醫學家。在學醫過程中,孫思邈除手不釋卷地學習醫學著作外,還特別注意向民間尋求經驗,廣泛蒐集單、驗方。在醫療活動中他非常注重醫生的道德修養,他強調醫生要把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病人來請出診,不管晝夜寒暑,也不要怕路途險阻,不顧飢渴疲勞,要一心赴救。孫思邈對醫學的巨大貢獻,使他受到了歷代人民羣眾的愛戴,被人們奉為“藥王”,中國不少地方都有孫思邈的祠廟,以感受他的高貴品德和不朽業績。孫思邈活了102歲,一生當中走遍了祖國的名山,採藥練丹,濟世救人。在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八個年頭,他選擇了山陽這片依山傍水之地,因為這裏近臨太行山,山中名貴草藥眾多。山青水秀,景色優美,適合修身閒居。孫思邈時常奔走在雲台山中採藥練丹,晚上就秉燭夜書,著書立説。雲台山由於山高林密,過去道路不通,醫療條件又落後,所以人們生病常常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病逝。孫思邈來了之後常常奔走為大家治病,取藥,卻分文不收。後來考慮到地方太廣,一個人奔走實在太不方便,於是他便教大家採草藥和醫學常識,造福了焦作一方百姓。四大懷藥就是孫思邈從深山之中引種到山下教百姓們種植的。在明清兩代,焦作人做起了懷藥生意,懷藥因其獨特藥效享譽四方。焦作商人被外地人稱為“懷幫”。因為做藥材生意,所以“懷幫”商人就把“藥王”請出不做祖師爺,同時也是希望“藥王爺”能夠保佑他們生意興隆,全家老小莫生病。“懷幫”商人在外地建的會館也通通以“藥王廟”命名,像天津、武漢、北京、廣州,這些城市都有懷幫會館——藥王廟。而焦作的藥王廟則是天下所有藥王廟的祖庭。

3分鐘導遊詞 篇6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國家5A級旅遊景區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公園4處:中嶽嵩山、雲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雲台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

河南屬暖温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8個縣。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後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後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00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長達3200餘年。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羣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

3分鐘導遊詞 篇7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位於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它建於明洪武十七年 (1384年),當時鐘樓的位置並不在現在這個地方,那麼它在哪兒呢?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與鐘樓遙相呼應的樓就是鼓樓,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迎祥觀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觀,唐睿宗李旦為了給自已的母親過壽,特製了一口鐘安放在迎祥觀內。隨着城市的發展,西安城不斷地擴建,鐘樓就偏於城西,不再居於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

鐘樓的主要作用就是擊鐘報時。每天清晨,當鐘聲響起,四個城門就打開,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鼓樓的鼓聲一響,人們就回到城裏關閉城門,這就是大家常説的“晨鐘暮鼓”。過去用來報時的鐘是唐睿宗李旦在景雲二年(720xx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雲鍾”。景雲鍾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聲音洪亮,充分表現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鑄鐘水平,原鐘現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口鐘是景雲鐘的複製品,它的體態、大小、重量、紋飾與原景雲鍾都是相同的。現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鐘紐部分:據傳海中有一種大獸叫蒲牢,它雖然兇猛,但是非常害怕鯨魚,每當鯨魚攻擊它,它就會拼命大叫,由於它的叫聲非常響亮,人們在鑄鐘的時候就將它縛在鐘上,以祈求鐘聲洪亮,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鍾就像張着大嘴的蒲牢,撞鐘之木就像鯨魚,鯨魚咬一口,蒲牢叫一聲,鯨魚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響,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來試試。關於蒲牢還有另外一種説法,説“蒲牢”是龍王爺的第九個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這位蒲牢平素愛大聲喊叫,聲音非常洪亮,因此鐘紐常常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能使鐘聲洪亮,總之有了蒲牢,鐘聲就會洪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事了。

再來看看鐘面,這裏有龍、鳳、鶴、獅、獨角牛,以及飛天、彩雲、蔓草等,花紋線條流暢、首尾相接,它們分別代表着道教法規、富貴權勢、天上人間,以及現世未來,是一幅集福、權、貴為一體的宗教紋飾畫,特別珍貴的是這篇唐睿宗李旦親筆所書的銘文。李旦的真跡共有三處:孔子廟堂碑、順陵碑以及景雲鍾銘文。因孔子廟堂碑和順陵碑都己被毀,所以現在李旦的真跡就僅存景雲鍾銘文一處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雲鐘的製作,無論是從書法的角度,還是從文章的內容來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座坐落於四條大街交會處己600多年的鐘樓吧,我們先從屋檐講起,大家站在這裏可以看到鐘樓有三層屋檐,其實它只有兩層,也就是説在二樓是一層樓兩層檐,那麼為什麼要把屋檐做得這麼複雜呢?因為在封建社會裏屋檐有着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就是統治階級為了提高自己的尊嚴和權威而獨佔的一種形式,就是同樣的重檐屋頂也有着最尊與次之的區別,重檐廡殿為最尊,比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門。鐘樓採用的四角攢尖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出現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畫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樓、台、亭、閣採用這種形式,到了明清這種形式就更加興盛起來。大家站在這裏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築都很漂亮,可這在過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蓋房子只能蓋單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築裏才能出現。也許有的朋友已經注意到了,在屋頂的四翼角戧脊上有一排動物形狀的構件,這就是人們常説的仙人、走獸。我們依次來看一下:第一個是仙人,在它後邊分別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這幾種走獸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龍風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獅子是獸中之王、鎮山之王;天馬、海馬象徵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飛魚、押魚是海中異獸,據説可興雲作雨、鎮火防災。建築工匠們巧妙地將政治象徵、藝術裝飾和實用構件統一在一起,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樑枋與屋頂的構架部分之間可以看到有一層用小塊木料拼合成的構件,它們均勻地分佈在樑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這種構件稱為斗拱,它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上的一種特有的構件。為什麼叫斗拱呢?在柱子與樑枋上因為要挑出屋頂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種構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從柱子和樑上伸出,一層不夠再加一層,弓木層層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這種弓形短木稱為拱;在兩層拱之間用方木塊相墊,小方木形如鬥,所以這種用多層拱與鬥結合成的構件即稱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的出檐加大,用在樑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樑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確是一種很奇特的構件,一塊塊小木料組合起來居然可以挑托起那麼沉重、那樣深遠的屋檐,這是我國古代工匠一項了不起的創造。

建築首先作為一種物質財富,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在人類創造的過程中,不但產生了物質的軀體,同時也產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體和房屋各種構件的製作中,人們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裝飾就是這樣開始在建築上出現的。古建築的門窗是與人接觸最多的部分,在它們身上自然集中地進行了多種裝飾處理。大家現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容有生動感人的民間傳説、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若朋友們感興趣,不妨仔細研究一下, 看看您能猜對多少。

進入鐘樓一樓大廳。首先請大家抬興看:頂部一個個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圓形的叫藻井。為了不露出建築的樑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樑的下方用天花枋組成一個一個的木方框,上面貼有彩色圖案的紙,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繪。鐘樓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繪的,共184塊,有豔麗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紅梅,有清幽的蘭花,一年四季就在這小小的四方之間爭嬌鬥奇。在講藻井之前,我想先請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一個什麼圖案呢?有朋友説這是城市的中心點,還有朋友説是雲彩,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聽完後大家就會明白了:傳説關中地區過去常鬧水災,每一年都會發生一次,有位道十看過風水後説:鐘樓東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裏有一條大鰲魚,每一年這條大鰲魚都會按時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它這一露頭,關中地區便會汪洋一片,知縣得知這一消息後,便命工匠將原鐘樓拆除,在它的東半里,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處重新建了一座鐘樓,鐘樓建好後,果然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繪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幅“霞光萬道”圖,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太陽照在井眼裏泛出的七色波紋呢?這正是:鍾號景雲鳴綵鳳,樓雄川口鎖金鰲。

3分鐘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

今天我們要去麗江古城遊覽。我國有兩大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們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遙古城,南方是雲南的麗江古城。麗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組成,大研古城是它們的集中代表,所以人們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麗江古城。從地域來講,麗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少數民族高原古城。

古城形成於宋末元初,明清以來一直是滇西北商貿中心和連接滇川藏的茶馬古道重鎮,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了。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餘户人家,常住人口約有2.5萬多人,其中納西族人口約佔67%。麗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腳下是“巴格圖”,又叫青蛙八卦圖,是納西先民根據五行學説創造的占卜工具。圖案正中爬着一隻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經文,腹部橫穿着一支箭,象徵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桿朝東,象徵“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紅;蛙腹居中,化為“土”,土色黃;箭頭朝西,象徵“鐵”,鐵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東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腳指向東北,右腳指向西北,加上東、南、西、北,象徵八方卦位。圖案周圍標有十二種動物形象,從正東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子鼠、丑牛。這樣,木、火、土、鐵、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後循環配與十二種動物而得六十序數。巴格圖對研究納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觀,乃至對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遊客們,現在我們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它是由成排連接的鋪面圍成的一塊近似長方形的廣場街面,街場佔地約有6畝。為什麼叫四方街,主要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因為廣場的形狀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權鎮四方”之意。也有人説是因為這裏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我國南方也有一條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它是藏區以及麗江的馬匹、毛皮、藥材等特產和南方的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而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的貿易中心。

也許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並不水平,而是向東稍有傾斜,這是為什麼呢?四方街就如納西諺語所説的,是個除了雞轡頭什麼都有賣的熱鬧集市,沒幾天就會有許多垃圾,古城又沒有固定的清潔工,古城人民就根據地勢,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沖洗街場。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們就用三塊鋪板在街頭河上一閘,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場,四周店鋪的主人則用棍子乘着水勢挑撥,污水流入東河,去灌溉千頃農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乾淨,又免了掃地之勞,這在我國的城市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這是科貢坊。麗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0xx年實行“改土歸流”,即由原來的土司統治改變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統治,麗江從此就由封建領主社會進入了封建地主社會。社會制度的變革極大地激發了民間子弟的讀書熱情,從“改土歸流”到清末廢除科舉180年的時間裏,麗江先後出了六十幾位舉人和七位進士。“一門三舉”在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不足為奇,可在麗江這樣一個長期由土司統治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卻是一樁具有轟動效應的大喜事,於是官府和民眾捐資在這裏建了一座兩層的科貢坊。清朝末年,這個小巷裏又出了麗江最後一位進士和庚吉,於是鄉親們在被燒燬後的原址上重建科貢坊,並且升為三層。實際上,從“改土歸流”到清末取消科舉,光古城就有兩家“一門三舉”。現在,人口只有三十多萬的納西族,卻擁有成百的專家教授;每年的大學聯考錄取人數,按人口平均數在省內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説,納西族是一個崇尚文化、善於學習的民族。

遊客們,謝謝大家的配合。下面,遊客們可以自由活動1小時。活動完了就到這兒來集合。注意安全喲!

3分鐘導遊詞 篇9

歡迎各位重慶的朋友來到我們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希望我能帶領大家度過在青島的美好時光,為此次山東半島之行畫上圓滿的句號。

我一直覺得乘火車來青島實在是明智之舉,有三個原因:第一,列車在臨近青島的這段,是極其靠近海邊的,不知道各位在車上有沒有感覺到大海的氣息?第二個原因呢,先請大家跟我到這邊來,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那麼現在請大家再回頭看看你們身後的這座建築,我們青島火車站,這座全國唯一的仿歐式鐵路車站,是德國建築藝術在中國的代表之一,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它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有東西南北四個站口,代表青島迎接四方來賓。第三個原因,不用我説,等一下大家自會明白,現在就請大家跟我一起去尋找這個答案吧!

大家不要懷疑眼前的這篇美景,鋪面而來的海風告訴我們,我們已經到達了青島海濱景區,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第六海水浴場,距火車站不過百米是它最大的地理優勢,因此每天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那在對面看到的,就是青島的象徵—棧橋和回瀾閣,喜歡喝啤酒的朋友肯定不會陌生,青島啤酒的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請大家再往棧橋的東南方向看,後面那座葱葱郁郁的小島就是小青島,也叫琴島,他和島上15.5米高的白色八角燈塔共同構成“琴島飄燈”一景,夜景非常美麗。這兩個景點下午遊覽的時候我會再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現在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海光看是看不夠的,尤其是今天這種波瀾壯闊、黑雲壓城的景色更是難得一見,我們的遊船已經在等候各位大駕光臨了,我們會繞過小青島、太平角,抵達下榻的青島海景花園大酒店稍事休息。途中經過青島海軍博物館,青島海底世界,第一、二、三海水浴場等著名景點,當然還有我們20__年北京奧運會帆船項目的比賽場地—奧帆中心。這些風景都是很值得細細欣賞的,大家不要一直盯着水面看,在船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好,話不多説,讓我們先去海上漂一會兒吧!

3分鐘導遊詞 篇10

曾經多次,在旅行雜誌上看到有關麗江的文字。在那些文章中,只能恍恍惚惚的勾勒出麗江大致的一個模樣。終於按捺不住好奇,決定親自前去看看。

真正到了,才發現麗江的魅力是什麼都無法掩蓋的。

儘管麗江經歷過一次地震的打擊,然而古城現今所呈現的完好,真的令人讚歎。

雖然遊客很多,但仍不妨礙欣賞它安靜的極致的美麗。

如若説西湖的平靜無瀾似內藴豐厚的詞人,太湖的煙波浩渺如風姿綽約的美婦,那在我眼中,這麗江,更像是在深閨中尚未出嫁的少女,帶着無知的清澈的眼神看着來自五湖四海的遊人。而她的無知,卻不是因為愚笨和與世隔絕,而是與生俱來的對世界的信任,對人性最純本質的追求。

沿着麗江古城的青石板路踽踽獨行,儘管身邊喧囂熙攘,但當聽着腳板與青石的叩叩聲時,心中是無比寧靜的。只想一輩子都住在這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像是遠古的生存方式。哪怕艱苦,哪怕沒有燈紅酒綠的繁華,然而只要能與這石板路、青石橋、清澈流水為伴,天天微風拂面,柳絲飛動眼前,就已經無憾了。

懷着如斯心情信步於此,無需多慮下一步應踏向何處,只要與這秀美相伴就已不必再言。不怕迷路,反正無論何時,古城的古樸民風自會指領着我哪裏才是歸途。而現在,只需要抽出平日生活中萬分寶貴的幾個小時來平靜遊覽,就已足夠。

途中經過無數小店,裏面的東西,廉價精緻,愛不釋手。早已沒有如此的衝動,想要購下着許多的東西,哪怕帶回去亦是無用,但現在拈在手上,就無論如何都不想放下了。

可着終歸是不可能的。再三的權衡利弊,買了一條帶着復古風格的手鍊。戴在纖細的手臂上,略略大些,沿着小臂上下滑動。鏈上的小小零碎OO簌簌得響個不停,卻怎麼也不會感到心煩。正如這古鎮,總是安靜而不焦躁的。如此想來,無論平日裏多麼性急且精於算計的人,到了這裏,都是免不了會停下腳步駐足欣賞的吧!什麼侃價的本領,在這裏,用的話真的會覺得羞愧。

清澈的水流,不帶一絲污濁。河底的幼魚,靈動的擺動着魚尾,輕輕巧巧的撥動一絲的水花遊過身邊。看着它們的時候,嘴角是忍不住要帶笑的。像是看着剛出生的幼童,帶着未曾歷經滄桑變動的空靈的活潑滑過心田,撩撥起心絃的微微顫抖,抖起一波温柔。

不禁想起了那個極可愛的造句:“魚兒遊過了,水很活潑。”

我想,也只有孩童的心性才會有這麼特別的想象吧!同樣,也只有懷着孩童般未曾受到玷污的心靈靜靜觀賞,才會發現麗江古城的美麗。

生活中的有些事,總歸是身不由己的。但我所慶幸的,是還有麗江這麼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平靜下來,甚至安於生活在這裏,每一天,只要能看着這古城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植物,每一座石橋,就好。

所以哪怕離開了,只要,在這裏,我回歸了本性的純真。就像個孩子一樣,做些什麼,都不必計較後果,只要開心,只要覺得這世界純潔無匹,就不會遺憾了。

小橋、流水、人家,用心靈深處最最清澈的地方,我永遠懷念

3分鐘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大家好!

恭親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貪”的和?的家,後被嘉慶帝立下二十四條罪狀,抄了他的家充公,因最後一任主人是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訁斤,所以稱為恭親王府。

北京城兩龍脈,一是京城中軸線,二是護城河。故宮就坐落在中軸線的頭上。而恭親王府就坐落在兩龍脈相交之處。和?曾大言不慚説:“皇上坐龍頭,我坐龍尾。龍頭雖掌大局,卻還要龍尾行大事。”聽聽,和?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貪”!

恭親王府內,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隻“蝙蝠”。這“蝙蝠”並不是真實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築。和?想讓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諧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隻“蝙蝠”。

進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隻碩大的“蝙蝠”。這是一隻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邊隨意錯落着假山碎石。福池周圍栽滿了榆樹,榆樹的果、葉形似銅錢,每當銅錢般的果、葉掉入福池時,和?就會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錢,進入我的‘聚寶盆’,地上的錢也是流入我和?的囊袋中。”這話可真不假!

我們順着福池潺潺流水走,便來一扇門前。這是一扇精美絕倫的西洋門,色彩鮮豔,做工精細。據説這也是他二十四條罪狀之一。因為這一扇西洋門是仿造皇家園林——萬壽園裏的西洋門造的。

進了西洋門,繞過“送子觀音”石雕,便是和?家的戲園了。戲園前是一片花園,修剪整齊的灌木叢中開着些許花兒。《環珠格格》中“香妃戲蝶”這齣戲就是在這裏拍攝的。全北京城只有兩處是滿地青磚,一是故宮的太和殿,二便是和?家的戲台了。因為青磚的擴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戲台上唱戲不需要任何擴音工具,偌大的戲場人人都能聽到音樂,能站在遍地青磚的戲台上為和?等權貴大臣唱戲也是一種殊榮了。

穿過雕刻精細的朱欄長廊,便來到了和?的書齋。書齋四面假山竹林環合,清幽寧靜。整個恭親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磚砌的。這座書齋是用一種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涼,和?最愛待在這裏了。

出書齋,前面那座十分大氣的建築就是正殿——和?會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條很特別的路,只有一節階梯,然後就是一條筆直平緩的坡路,因為和?説過他這一世,只有年少時吃過苦,然後就一路平步青雲,登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顛峯。我們可以跨過最底下的一節階梯,免吃一點苦,直接“平步青雲”。

有這樣一個故事:當年孝莊太后年老病重之時,極其愛戴她的皇孫——康熙帝,心情極其鬱悶。他讓侍女蘇麻喇姑準備好紙筆,大筆一揮,寫了一個“福”字。寫完之後,玄燁和蘇麻喇姑看着那個“福”字驚呆了——那個字蒼勁有力,十分瀟灑。細一看,竟看見了多個詞組:多田,多子,多才,多壽……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願嗎?康熙帝越看越滿意,便命人把這個“福”字拓在一塊巨石上。結果,久病多時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復了!康熙帝大喜,決定將這塊飽含吉祥福瑞氣息的巨石代代相傳,讓愛新覺羅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傳到乾隆手中,就被別人偷出了皇宮。這個人就是和?。現在這塊福石就在我們正殿腳下,只露出寫有“福”字的一面。這個“福”便是恭親王府的第一萬個福,寓意“萬福”。和?還神氣地説:“皇上是‘萬歲’,我是‘萬福’!”後來,嘉慶帝抄他家時,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宮,可還是沒有搬成。和?太狡猾了,他用石塊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條龍,寓意“龍坐江山”,嘉慶帝不想自毀“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來。

恭王府概述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使用古遊網的導遊服務:

王府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宮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橋樑,位於北京西城區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國現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代表着中國的王府文化。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後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有説法稱、明弘治年間、大太監李廣也曾經置第於此。嘉慶四年正月九年級,太上皇弘曆歸天,次日嘉慶皇帝就褫奪了和?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全家,估計全部財富約值白銀八億兩,相當於國庫十幾年的總收入,所以有“和?跌倒,嘉慶吃飽”的説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被“賜令自盡”。而宅子本身,則歸了“愛豪宅不愛江山”的嘉慶胞弟慶僖親王永?所有。與此同時,嫁給和?兒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民國初年,這座王府被恭親王的孫子溥偉以40萬塊大洋賣給教會,後由輔仁大學用108根金條贖回,並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後,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風機廠、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使用過。

“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選址而言,它佔據京城絕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園很注重風水,北京據説有兩條龍脈,一是土龍,即故宮的龍脈;二是水龍,指後海和北海一線,而恭王府正好在後海和北海之間的連接線上,即龍脈上,因此風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為財,在恭王府內“處處見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從玉泉湖引進來的,而且只內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風水學聚財的説法。新中國十大元帥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長壽。據説,北京長壽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這個地方是一塊風水寶地。

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羣,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府在前,園在後。恭王府的開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議事日程。1975年,周總理在病牀上,將三件未做完的事情託付給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開放問題。

王府佔地約3.1萬平方米,分為中、東、西三路建築,由嚴格的軸線貫穿着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後殿五間,後寢殿七間,左右有配殿。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築規模也是王府中最高的。恭王府的中、東、西三路各有三個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後兩個院子是我們要遊覽的主要區域。

現在就請您跟隨我們的講解,遊覽一下這歷盡蒼桑、重現世人的恭王府吧。

門外院落

首先給您介紹一下王府主體院落之外的部分。在府邸大門外並列有東西兩組院落。

西側一組院落在三間正門兩側開有兩座罩子門通向東、西兩路院落,門的前方縱列着四排房屋,每排房屋當中各有一座阿思門,東邊的阿思門外有一座影壁。

西側院落南邊沿圍牆有兩排倒座房,是王府的辦事機構用房:前排東側為回事處、隨侍處,中間為管事處,西側為佐領處、檔子房、管領處、莊園處、置辦處等,後排為糧倉房;兩排倒座之間有東房一排,為裁房、廚房、水屋等。

東側一組院落中南邊沿圍牆也有一排倒座房,為王府的兵房,駐有護衞王府的旗兵十餘名;北邊有一組四合院落,據説載瀅回府時在此居住。

當時王府的總出入門就開在東側院落的東牆上。

好了,下面我們將按照由中路入東路,轉中路進西路最後到達後罩樓的順序帶領您轉轉這重新修繕的恭王府。

正門

中路有正門兩重,均朝南。現在您要走入的是恭王府府邸的正門,大門面闊三開間,外置石獅子一對,石獅頭上的捲毛疙瘩有12排,代表親王的爵位。

經過這中路的第一個小院,接下來您還需走過這面闊5間的二門,才能進入王府的中心區域。二門內是正殿及東西配殿,其後為後殿及東西配殿。

向裏走您馬上會看到的是修復後的銀安殿。

銀安殿

銀安殿俗呼銀鑾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它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民國初年,由於不慎失火,大殿連同東西配殿一併焚燬。現在經過修復,雖不能與原來的完全一樣,但還是能讓您體會到它的宏偉與莊重,感受到它的神韻。

現在讓我們先去遊覽一下東路的主要建築。下一個景點是多福軒。

05多福軒

多福軒採用小五架樑式的明代建築風格。這裏是奕?的會客處,保存着一些漂亮的鳳凰彩繪,因其內部懸掛許多“福壽匾”而得名。多福軒內6個書架4個多寶格每個都是4米多高,全是用楠木復原的。

軒前院子內有古藤蘿一架,被稱為“藤瑩架”,據考已生長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見的。因此這個院子又被稱為“藤蘿院”。

繞過多福軒,您將進入東路的最後一個院子,看到後院的正廳樂道堂。

樂道堂及嘉樂堂

這裏恭親王奕忻起居的地方。奕為皇子時,道光帝曾賜“樂道堂”匾額一方,此堂因此得名。

東路遊覽完了,現在請您向西走,去參觀中路後院的嘉樂堂。

嘉樂堂五開間、硬山頂、前出廊,是和?時期的建築,懸掛“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從證實。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以薩滿教儀式為主。這就印證了民間對於王府內有座神殿的傳説。

看過了銀安殿和嘉樂堂,想必您已經發現了,這中軸線上建築物的屋頂都用綠琉璃瓦、脊吻獸,而配殿屋皆用灰筒瓦。

3分鐘導遊詞 篇12

北京清,有十帝王的王子封了王位,有親王、郡王封號的有七十個。

為了顯示他們的特殊地位和便於管理,清王府一般都設在內城。

“鐵帽王府”。清初對入關有功的8家王爵,封為世襲罔替,俗稱“鐵帽王”,他們的王府就叫鐵帽王府,共有8處,5處在西城,三處在東城。

以後又封了幾個鐵帽王,共12個世襲罔替王爵。

北京有兩個恭親王,一個是順治皇帝的第五子常寧,府址在今東四十條。

另一個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_,1852年將原慶王府轉賜奕_,此處原是和?宅,位於前海西街17號,這個恭王府是保護得最好的一個王府。

恭王府位於前海西街17號,是清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據説恭王府總面積為一百多畝。相當於中山公園,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的宅邸。

1996年10月起開放的只是恭王府的後花園,佔地9畝,但其規模已經是非常可觀的。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過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

恭王府假山,此假山是用糯米漿砌築成的,非常堅固,山上置兩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過往缸中灌水的辦法來增加院中的濕度,過去整個假山上都長滿了青苔。

假山正中有一康熙皇帝為其母祝壽寫的“福”字碑,這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碑石長7.9米,貫穿整修假山。

垂花門,因門上有兩個倒垂的花卉而得名,門前的兩棵龍瓜槐在和?居住時就有,這種樹比較珍貴。

垂花門內的牡丹院,院中有紫藤蘿架。 院子正中造形呈蝙蝠形狀的小湖。

在清的北京,往住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經皇帝特批的,恭親王府是少有的幾個享此殊榮的王府之一。

西式門,據説在當時在北京只有3個。這也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另一絕是戲樓和福字碑。

花院門內的假山石,起到影壁的作用, 名稱為“獨樂峯”。

嘉慶四年正月九年級(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弘曆歸天,次日嘉慶褫奪了和?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家,估計全部財富約值白銀八億兩,相當於國庫十幾年的總收入,所以有“和?跌倒,嘉慶吃飽”的説法,2月22日和?被“賜令自盡”。

3分鐘導遊詞 篇13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大家就叫我常導吧。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參觀西安鐘樓吧!

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看,在我們眼前的兩層建築就是鐘樓,它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鐘樓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磚瓦結構,四角挑檐翹起,凌空欲飛,樓頂有各色玻璃瓦鮮豔奪目,美麗極了。鐘樓四周鮮花環繞,增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磚築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樓梯而上,我們便來到鐘樓樓身觀光台,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鐘,重五噸,裏面能容納五六個人,鐘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圖案,渾厚洪亮的鐘聲好像悶雷滾動,告訴周邊的人們新一天的到來;如今,鐘聲祈禱老人的長壽、可以讓小孩健康快樂……一跨入展廳大門,就看見三排鍾從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鐘形狀大小一模一樣,但一排和一排形狀不同;周圍還有許多美麗的水墨畫和剛勁有力的書法,鍾和書畫向我們展現了明代人的技藝高超。站在鐘樓上極目遠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今天,我很高興為大家服務。鼓樓和鐘樓遙相呼應,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一起參觀西安鼓樓。

3分鐘導遊詞 篇14

河南省位於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人口9700萬。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省,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遊資源而著稱。對於廣大海內外旅遊者,特別是對那些醉心探尋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遊者來説,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着、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藴藏在這裏的東方文化內涵豐富精深,風貌珍貴獨特。

河南在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這3520xx年間,先後有20 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留下了難以盡數的名勝古蹟。堪稱"國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6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館藏文物130萬件,約佔全國的八分之一。中國七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都在河南,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南陽、商丘、浚縣等。

鄭州新鄭黃帝故里、登封少林寺、鞏義宋皇陵、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偃師玄奘故里、開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陽殷墟、羑里城(《周易》發源地)、三門峽虢國墓地車馬坑、函谷關、南陽武侯祠、張衡墓、醫聖祠、商丘閼伯台(火的發源地)、燧人氏墓、花木蘭祠、淮陽太昊陵等大量名勝古蹟,都是既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有觀賞價值的著名旅遊景觀。省會鄭州和洛陽、開封等古都,現在都有新的景點出現。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啟用的,不僅館藏豐富,而且建築宏偉獨特,許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這裏向旅遊者展示。已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的洛陽龍門石窟的周圍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開封清明上河園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立體再現,旅遊者置身其間,能夠一覽千年古都的繁華街市和風俗民情。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個姓氏源於河南。其中,包括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 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隨着尋根旅遊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河南還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温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因此我們説,探文化源,尋姓氏根,已成為近年來河南旅遊活動中的"重頭戲"。

河南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還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黃河流經河南700多公里,其間從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門峽水庫的碧波盪漾,又有鄭州黃河遊覽區的波瀾壯闊,更有開封高出地面14米的"懸河"奇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已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寬3公里,長132公里,出現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 近年來開闢的"大黃河遊"和"黃河漂流",被遊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鄭州嵩山、洛陽龍門、信陽雞公山、焦作雲台山、濟源王屋山、魯山石人山、林州林慮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加之近幾年陸續開闢、推出的新鄉八里溝、嵩縣白雲山、焦作青龍峽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國內外遊客。

二十多年來,河南省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xx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遊者45萬人次,旅遊創匯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8.7%和152%;累計接待國內旅遊者8012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5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6%和63.8%;實現旅遊總收入573億元,同比增長65.2%,相當於全省GDP的7.2%。目前,河南省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12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少林寺、關林、白馬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包公祠等26個國家AAAA級景區。全省有星級酒店和旅遊涉外飯店338家。

其中,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15家,三星級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洛陽、南陽三個民航機場每週有800多個航班往返全國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台北。鄭州新鄭機場的飛行區等級為4E級,是內陸地區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為國際機場。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把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曹魏古都許昌緊密相連,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構,鄭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大都在50~100分鐘之間。以鄭州、洛陽、商丘為樞紐的鐵路交通網連接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四大鐵路幹線,鄭州火車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車通向全國各地。

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對發展旅遊業十分重視,已把旅遊業作為全省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優先發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旅遊線位於我國東西部旅遊發展的結合部,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協調配套,作為旅遊重點發展區域的優勢十分明顯。河南省政府決定將其建成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的、輻射帶動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黃金旅遊線,以"三點一線"豐富的古文化資源為依託,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重點開發文化觀光、尋根朝敬、休閒度假和生態旅遊項目。同時,要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為重點和主體,大力發展休閒度假、生態觀光以及特種旅遊項目,加速全省旅遊產品結構的調整。

3分鐘導遊詞 篇15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國家5A級旅遊景區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公園4處:中嶽嵩山、雲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雲台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

河南屬暖温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8個縣。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後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後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長達3200餘年。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羣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

3分鐘導遊詞 篇16

河南省位於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人口9700萬。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省,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遊資源而著稱。對於廣大海內外旅遊者,特別是對那些醉心探尋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遊者來説,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着、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藴藏在這裏的東方文化內涵豐富精深,風貌珍貴獨特。

河南在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這3500年間,先後有20 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留下了難以盡數的名勝古蹟。堪稱"國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6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館藏文物130萬件,約佔全國的八分之一。中國七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都在河南,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南陽、商丘、浚縣等。

鄭州新鄭黃帝故里、登封少林寺、鞏義宋皇陵、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偃師玄奘故里、開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陽殷墟、羑里城(《周易》發源地)、三門峽虢國墓地車馬坑、函谷關、南陽武侯祠、張衡墓、醫聖祠、商丘閼伯台(火的發源地)、燧人氏墓、花木蘭祠、淮陽太昊陵等大量名勝古蹟,都是既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有觀賞價值的著名旅遊景觀。省會鄭州和洛陽、開封等古都,現在都有新的景點出現。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啟用的,不僅館藏豐富,而且建築宏偉獨特,許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這裏向旅遊者展示。已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的洛陽龍門石窟的周圍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開封清明上河園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立體再現,旅遊者置身其間,能夠一覽千年古都的繁華街市和風俗民情。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個姓氏源於河南。其中,包括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 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隨着尋根旅遊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河南還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温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因此我們説,探文化源,尋姓氏根,已成為近年來河南旅遊活動中的"重頭戲"。

河南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還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黃河流經河南700多公里,其間從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門峽水庫的碧波盪漾,又有鄭州黃河遊覽區的波瀾壯闊,更有開封高出地面14米的"懸河"奇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已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寬3公里,長132公里,出現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 近年來開闢的"大黃河遊"和"黃河漂流",被遊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鄭州嵩山、洛陽龍門、信陽雞公山、焦作雲台山、濟源王屋山、魯山石人山、林州林慮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加之近幾年陸續開闢、推出的新鄉八里溝、嵩縣白雲山、焦作青龍峽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國內外遊客。

二十多年來,河南省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__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遊者45萬人次,旅遊創匯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8.7%和152%;累計接待國內旅遊者8012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5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6%和63.8%;實現旅遊總收入573億元,同比增長65.2%,相當於全省GDP的7.2%。目前,河南省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12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少林寺、關林、白馬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包公祠等26個國家AAAA級景區。全省有星級酒店和旅遊涉外飯店338家。

其中,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15家,三星級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洛陽、南陽三個民航機場每週有800多個航班往返全國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台北。鄭州新鄭機場的飛行區等級為4E級,是內陸地區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為國際機場。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把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曹魏古都許昌緊密相連,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構,鄭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大都在50~100分鐘之間。以鄭州、洛陽、商丘為樞紐的鐵路交通網連接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四大鐵路幹線,鄭州火車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車通向全國各地。

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對發展旅遊業十分重視,已把旅遊業作為全省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優先發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旅遊線位於我國東西部旅遊發展的結合部,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協調配套,作為旅遊重點發展區域的優勢十分明顯。河南省政府決定將其建成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的、輻射帶動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黃金旅遊線,以"三點一線"豐富的古文化資源為依託,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重點開發文化觀光、尋根朝敬、休閒度假和生態旅遊項目。同時,要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為重點和主體,大力發展休閒度假、生態觀光以及特種旅遊項目,加速全省旅遊產品結構的調整。

3分鐘導遊詞 篇17

河南省位於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人口9700萬。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省,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遊資源而著稱。對於廣大海內外旅遊者,特別是對那些醉心探尋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遊者來説,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着、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藴藏在這裏的東方文化內涵豐富精深,風貌珍貴獨特。

河南在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這3500年間,先後有20 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留下了難以盡數的名勝古蹟。堪稱"國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6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館藏文物130萬件,約佔全國的八分之一。中國七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都在河南,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南陽、商丘、浚縣等。

鄭州新鄭黃帝故里、登封少林寺、鞏義宋皇陵、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偃師玄奘故里、開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陽殷墟、羑里城(《周易》發源地)、三門峽虢國墓地車馬坑、函谷關、南陽武侯祠、張衡墓、醫聖祠、商丘閼伯台(火的發源地)、燧人氏墓、花木蘭祠、淮陽太昊陵等大量名勝古蹟,都是既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有觀賞價值的著名旅遊景觀。省會鄭州和洛陽、開封等古都,現在都有新的景點出現。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啟用的,不僅館藏豐富,而且建築宏偉獨特,許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這裏向旅遊者展示。已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的洛陽龍門石窟的周圍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開封清明上河園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立體再現,旅遊者置身其間,能夠一覽千年古都的繁華街市和風俗民情。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個姓氏源於河南。其中,包括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 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隨着尋根旅遊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河南還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温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因此我們説,探文化源,尋姓氏根,已成為近年來河南旅遊活動中的"重頭戲"。

河南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還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黃河流經河南700多公里,其間從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門峽水庫的碧波盪漾,又有鄭州黃河遊覽區的波瀾壯闊,更有開封高出地面14米的"懸河"奇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已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寬3公里,長132公里,出現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 近年來開闢的"大黃河遊"和"黃河漂流",被遊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鄭州嵩山、洛陽龍門、信陽雞公山、焦作雲台山、濟源王屋山、魯山石人山、林州林慮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加之近幾年陸續開闢、推出的新鄉八里溝、嵩縣白雲山、焦作青龍峽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國內外遊客。

二十多年來,河南省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xx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遊者45萬人次,旅遊創匯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8.7%和152%;累計接待國內旅遊者8012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5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6%和63.8%;實現旅遊總收入573億元,同比增長65.2%,相當於全省GDP的7.2%。目前,河南省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12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少林寺、關林、白馬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包公祠等26個國家AAAA級景區。全省有星級酒店和旅遊涉外飯店338家。

其中,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15家,三星級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洛陽、南陽三個民航機場每週有800多個航班往返全國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台北。鄭州新鄭機場的飛行區等級為4E級,是內陸地區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為國際機場。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把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曹魏古都許昌緊密相連,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構,鄭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大都在50~100分鐘之間。以鄭州、洛陽、商丘為樞紐的鐵路交通網連接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四大鐵路幹線,鄭州火車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車通向全國各地。

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對發展旅遊業十分重視,已把旅遊業作為全省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優先發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旅遊線位於我國東西部旅遊發展的結合部,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協調配套,作為旅遊重點發展區域的優勢十分明顯。河南省政府決定將其建成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的、輻射帶動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黃金旅遊線,以"三點一線"豐富的古文化資源為依託,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重點開發文化觀光、尋根朝敬、休閒度假和生態旅遊項目。同時,要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為重點和主體,大力發展休閒度假、生態觀光以及特種旅遊項目,加速全省旅遊產品結構的調整。

3分鐘導遊詞 篇18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裏就是世界聞名的故宮博物館,一般大家都簡稱它為故宮,顧名思義,就是昔日的皇家宮殿。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於此,先後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城裏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裏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羣。由於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説和民間傳説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説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説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説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後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麼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後這裏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麼崇高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的,也因為這裏是一塊風水寶地,説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14年的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牆黃瓦的建築羣,為什麼這樣呢?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説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佔中央方位,因為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的感情,於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築上使用。而紅色,則寓意着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於這些原因,故宮建築的基本色調便採用了紅,黃兩種顏色。

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的城牆,牆外一週是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的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徵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所用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採自河北曲陽縣。宮殿內墁地的方磚,燒製在蘇州,砌牆用磚是山東臨清燒的。宮殿牆壁上所用的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的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大。

我們眼前的建築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曆十月七年級,都要在這裏舉行頒佈次年年曆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曆”的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大婚等重大節日,都要在這裏陳設鹵簿,儀仗。此外,國家凡有徵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

關於“推出午門斬首”的説法,可能是由於戲劇午台上及野史小説敷衍而來的。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的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的。

(進午門後金水橋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故宮裏面,在正式遊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佈局和參觀路線。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的面積上,集各種建築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築羣,不但沒有紛雜現象,反而給人以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和佈局規整的感覺,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的中軸紅,這條中軸線和整座北京城有機地結為一體,北從鐘樓,南至永定門,總長度約8公里,皇家禁區苑內的部分約佔三分之一。宮內重要建築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其它建築分東西對稱分佈。整個宮殿的設計和佈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的“尊嚴”和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故宮分外朝內廷。現在我們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門。門前有一對青銅獅子,威嚴,兇悍,成了門前橋頭的守衞者,象徵着權力與尊嚴。皇帝貴為天子,門前的獅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東邊立的為雄獅,前爪下有一隻幼獅,象徵皇權永存,千秋萬代。我們眼前的這條小河,叫金水河,起裝飾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橋象徵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外觀象支弓,中軸線就是箭,這表明皇帝受命於天,代天帝治理國家。

(在太和門前)

故宮建築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由午門到乾清門之間的部分分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東西兩側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左右對稱,形成“外朝”雄偉壯觀的格局。三大殿前後排列在同一個龐大的“工”字型漢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為三層,每層有漢白玉石刻欄杆圍繞,三台中有三層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最高大的一座建築物,也是國內最高大、最壯麗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乾清門以內為“內廷”,建築佈局也是左右對稱。中部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封建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兩側的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東、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內廷”還有為皇家遊玩的三處花園——御花園、慈寧花園、乾隆花園。內金水河沿“內廷”西邊蜿蜒繞過英武殿、太和門、文華殿流出宮外,河上有白玉石橋,沿河兩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欄杆,形似玉帶。故宮建築絕大部分以黃琉璃瓦為頂,在陽光下金碧輝煌,莊嚴美觀。

故宮中的建築除了突出中軸線外,還用了各種手法,使宮城中各組建築獨具特色。比如殿基的處理,殿頂的形式,吻獸和垂脊獸的數目,彩繪圖案的規制等等。這樣,不僅使主要建築更顯得高大,壯觀,而且還表現了宮中建築的等級差別。民間傳説故宮有房9999間半,説天上的皇宮一共有房10000間,地上的皇帝自稱“天子”,不敢與其同數,所以就少了半間。這半間房在哪兒呢?它指的便是文淵閣西頭那一小間。實際上紫禁城有房9000餘間,所謂的這半間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一間,面積雖小,僅能容納一個樓梯,但它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樓下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地方,為了照顧佈局上的美觀,所以把西頭一間建造的格外小。

(經過太和門之後)

女士們、先生們,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宮殿。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重檐廡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級,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層重疊的“工”字型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成,離地8餘米,下層台階21級,中,上層各9級。

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06年,經歷了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燹的毀壞,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個屋檐上各有一排動物,原來是釘子,用來固定瓦片用的,後來換成了神話傳説中的動物,據説可以辟邪,而且數量越多,表明建築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個,9是陽之極數,依次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許有這種裝飾的。

明清兩朝曾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佈即位詔書。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冊立皇后、頒佈法令、政令、派將出徵、金殿傳臚以及賜安等等,皇帝都要在這裏舉行儀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這個廣場是太和殿廣場,面積達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無一草一木,空曠寧靜,給人以森嚴肅穆的感覺。正中為御路,左右地面鋪的磚橫七豎八,共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進入皇宮。周圍有一些大

缸,是做什麼用的呢?在故宮裏一共有308個大缸,是用來儲水防炎的,缸下可燒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結冰。為什麼要建這麼大的廣場呢·那是是為了讓人們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層層石台,如同白雲,加上香煙繚繞,整個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樣。舉行大典時,殿內的琺琅仙鶴盤上點上蠟燭,香亭、香爐燒檀香,露台上的銅爐、龜、鶴燃松柏枝,殿前兩側香煙繚繞,全場鴉雀無聲。皇帝登上寶座時,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呂級跪伏在廣場,仰望着雲中樓閣山呼萬歲,以顯示皇帝無上權威與尊嚴。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08年底登基時,年僅3歲,由他父親攝政王載灃把他抱扶到寶座上。當大典開始時差,突然鼓樂齊鳴,嚇得小皇帝哭鬧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説:“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們認為此話不吉祥,説來也巧,3年後清朝果真就滅亡了,從而結束了我國20xx多年的封建統治。

(在太和殿的石台上)

這是銅香爐,,是皇帝舉行典禮時焚燒檀香用的。這裏一共有18座,代表清朝18個省。殿外左右安放四個銅缸,象徵”金甌無缺“,作為貯水防火之用。台基東西兩側各有一隻銅製仙鶴和龜,是長壽的象徵。這個由鉛鑄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當時量的標準器,表示皇帝公平處事,誰半斤,誰八兩,心中自然有數。對面還有一個石頭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測時儀。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時的基準都在自己手裏。

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圓紅柱,東西約63米,南北進深約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層五出,殿前後有金扉40個,金鎖窗16個,整個大殿雕樑畫棟,豪華富麗。殿內中央設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擺放着雕有9條金龍的楠木寶座。後面有金漆圍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對稱的寶象、角端、仙鶴、香筒等陳列品。象馱寶瓶,內裝五穀,象徵太平景象、五穀豐登。角端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一種神獸,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只有明君,它才捧書而至,護駕身旁。

太和殿也叫金鑾殿,為什麼這麼叫呢?因殿內為金磚墁地而得名。金磚墁地平整如鏡,光滑細膩,像是灑了一層水,發着幽暗的光。那麼金磚真的含金嗎?其實這是一種用特殊方法燒製的磚,工藝考究,複雜,專為皇宮而制,敲起來有金石之聲,所以稱作“金磚”。燒這種磚,每一塊相當於一石大米的價錢,可見金磚雖不含金,但也確實貴重。

殿內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龍金柱,瀝粉貼金,圍繞着寶座周圍。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從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變面來,為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之一。主要設置在“尊貴”的建築物上,有“神聖”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龍,口銜一球(球為銅胎中空,外塗水銀),此球叫軒轅鏡,傳説是遠古時代軒轅黃帝制造的,懸球與藻井蟠龍聯在起,構成游龍戲珠的形式,懸於帝王寶座上方,以示中國曆代皇帝都是軒轅的子孫,是黃帝正統繼承者。它使殿堂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鏡下正好對着寶座,據説是袁世凱怕大球掉下來把他砸死,故將寶座向後挪到現在的位置。關於龍椅,這裏面有段故事。1916年(民國五年)袁世凱登基時,把原來的寶座搬走了,換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飾他自己設計的帝國徽號。據説他的腿短,因而將椅座降低。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尋找那把龍椅,根據過去的一張照片,在破傢俱庫找到了一把破椅,經專家鑑定,這椅子就是皇帝寶座,後經修復展出。

(帶客人至太和殿東或西側銅缸處)

古人把陳設在殿堂皇屋宇前的大缸,稱為“門海”,門海者,蓋“門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門前有大海,就不怕鬧火災。因此,大缸又稱為吉祥缸。它既是陳設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學不民達的古代,宮中沒有自來水,更沒有消防器材。因此,缸內必須長年儲滿水以備不虞。

清代時,共有308口大缸,按其質量分類三種,即鎏金銅缸、燒古銅缸和鐵缸,其中最珍貴的是鎏金銅

缸。然而這些鎏金銅缸沒有逃脱侵略者刺刀刮體的厄運。侵略者是誰?是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聯軍。為了鎮壓中國人民反帝的義和團運動,1900年的8月13日至8月15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進佔紫禁城。救死扶傷和軍官們燒、殺、搶、掠,從宮中及頤和園等處動掠奪的文物在各侵略國使館區堆積如山,至今仍有大量文物被倫敦、巴黎、紐約博物館攫為已有。這一切包括眼前這口缸上的道道刮痕都已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是偽統治時期,大缸被拉出宮門,裝上日本侵略軍的卡車,用去製作子彈,再反過來屠殺我國人民。

(中和殿前)

眼前這個方形建築是中和殿。皇帝舉行大典前,先到此暫坐休息,會見一些官員。皇帝去天、地、日、月四壇祭祀時,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裏看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家壇舉行親耕儀式,前一天要來這裏閲視種子、農具、祝文。這裏現在陳列的是乾隆年間的兩面三刀頂肩輿,即八抬大轎

城角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的可好看了。這四座角摟是怎麼蓋的呢?北京有這麼個傳説——

明朝的燕王朱隸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後,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於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官。朱隸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牆——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並且説:“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的不好是要殺頭的!”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諭旨後,心裏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後,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説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並且説:“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裏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麼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閒遛去了。

走着走着,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接着、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着,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着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裏的一座樓閣一樣,裏頭裝着幾隻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着也有趣兒,於是就買下了。

這個木匠提着蟈蟈籠子,回到了工地。大夥兒一看就吵嚷起來了:“人們都心裏怪煩的,你怎麼買一籠子蟈蟈來,成心吵人是怎麼着?”木匠笑着説:“大家睡不着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説你們瞧這個籠子多麼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説出嘴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他急忙擺着手説:“你們先別吵吵嚷嚷的,讓我數數再説。“他把蟈蟈籠子的樑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夥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着眼睛看着,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説:“這不正是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麼?”大夥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説:“真是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

大夥兒受這個籠子的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摟。

3分鐘導遊詞 篇19

(進午門之後)進了故宮,大家首先看見的就是人……為什麼這麼多人來到這裏呢?因為明朝永樂年間,一百萬勞工花了十四年的時間修築起來的故宮是世界是最大的宮殿,非常有名,每天都有數萬名遊客來這裏觀光。

故宮的面積約是天-安-門廣場的兩倍,比凡爾賽宮殿還大,是日本平安神宮的十倍左右。故宮的歷史開始於570年前,請大家把思緒拉回到570年前來遊覽故宮吧!

這個建築是故宮朝南的正門,叫作午門。午是正晌午時的午,是位於正中的意思。午門的下面,有五個拱門,正中間的門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即使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使用兩側的門;地方上的諸候只能使用最兩端的小門。這些都是根據身份,等級來嚴格規定的。過去,只有皇后在結婚的時候,才能從午門進入一次,其它女性一律禁止出入午門。當然現在是誰都可以進啦。過去對皇帝的心腹都是這樣嚴厲,一般百姓就更不用提啦。連靠近故宮都不行。所以,這個故宮又被稱作紫禁城。紫是紫色的紫。過去有天帝之子,老子住的地方當然也得是紫色的宮殿才中!於是,用了個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內的禁字,也就是禁止隨便進放的意思。

這正中的路是皇帝專用的。這條但是故宮的中軸線,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主要建築大多都沿着這個中軸線而建,兩邊的建築也多是對稱的。皇帝的宮殿位於這中軸線的中間,顯示着”普天之下,唯我獨尊”。這條路是用大理石鋪成的。請看,這大理石路比兩邊的路高出一塊兒來。當皇帝將走這段路時,還要在上面鋪上地毯之類的東西,這樣就高了。所以縱然皇帝身材短小,在這上面一走,也顯得高大偉岸!

皇帝是了不起的”爺們兒”,這中間的門也是了不起的”爺門兒”。每當皇帝經過這中間的門時,都要敲響大鐘、大鼓伴奏才行。皇帝就這樣邁着步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真戳威嚴無比!皇帝打心眼兒裏感覺到:看!還是老子偉大!下面,我們大家也假裝當回皇帝,體會一下皇帝走路的感覺吧!

(在太和門前)這個建築叫太和門,是故宮裏最大的木製大門。在這個大門的前面,放有一對獅子,這是明代用青銅的。獅子強悍,吼聲震天,使百獸懼怕,放在這裏,代表着皇帝的威嚴。那裏有個石頭做的像郵筒似的東西,那是大臣,諸候求皇帝時,要寫申請書放在裏邊,由皇帝的僕人轉達給皇帝:”萬歲,此人求見,可以嗎?””好。””是,遵命。”就可以有進了。如果皇帝獄:”不行!”那求見的人就會被攆走。和它相對稱的那邊,還有一個石頭做成的東西,它的形狀像一個大印,象徵着皇帝的權力。也就是説:老子的權力堅如磐石,不管世間有何變動,老子的權力永遠不變!

(經過太和門之後)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是故宮內最大的建築物,並且是過去北京城最高的建築物。皇帝下令:任何人的房子也不能高出老子的房子。所以京城只好建了平房,北京過去曾被稱為”平房之都”,

下邊的廣場是太和殿廣場,為什麼要建這麼大的廣場呢?如果不建這個廣場或是建個小廣場,那麼,人們就不會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只有建這麼大的廣場,站在這裏向對面看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再加上下面白色的石台,給人以豪華絢爛之感。舉行大典的時候,皇帝坐在太和殿正中的御座;文武百官跪伏在廣常那時還要往石台上的大鼎裏放入綠葉松枝燃燒,弄得煙霧繚繞,太和殿直就像雲中樓閣一樣,文武百官仰望着雲中樓閣呼萬歲,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感覺是多麼良好,就可想而知啦。

(在太和殿廣場)儘管故宮周圍有十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皇帝還是擔心有人挖地道鑽進故宮暗殺他,嚇得睡不好覺,,絞盡腦汁想了個辦法,就是把廣場用十五層磚橫、豎交叉地鋪嚴實了,才終於放下心來。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權力鬥爭是何等激烈!當然在大典時,文武百官三呼萬歲,但皇帝還是懷有戒心:這裏面,這傢伙,那傢伙,説不定哪個傢伙想暗殺老子,不注意哪行!這廣場的磚層大約有三、四米深。

(在太和殿的石台上)這個由石頭做成的東西叫嘉量,嘉量是當時的標準度量衡,表示皇帝公平處事,誰半斤,誰八兩,心裏自然有數。對面還有一個石頭做成的東西,叫作日晷。發音和日記一樣,但不是日記,是用來看時間的石頭表。皇帝的意思是:重量和時間的基準都在老子這裏。

那邊有鶴和龜,”千年仙鶴,萬年龜”,是長壽的象徵。不過,中國和日本不同,是顛倒過來説的,叫作”萬年仙鶴,千年龜”。為什麼説法不一樣呢?大概是過去日本的留學生在中國學了詞句之後,乘船歸國途中,由於船的顛簸使頭腦產生混亂,記顛倒了。還有許多例子,如:日本講良妻賢母,中國講賢妻良母;日本講平和,中國講和平;日本講-法政大學,而在中國叫作政法大學。文章的意思完全一樣,但只是順序不同,大概就是乘船顛簸所致。那鶴和龜不單是一種裝飾物,也是一種香爐。它們的背都蓋着蓋兒,每當大典時,就把蓋掀起來,放入檀香燃燒,那煙就從它們的嘴裏緩緩溢出,就好像它們都在吞雲吐霧一樣。

請大家從石台上回頭看廣常我們進了故宮之後還沒有看見過樹。為什麼在這麼寬闊的地方連一樹都不種呢?……不是為了防止暗殺,而是為了製造氣氛。如果種了樹,鬱鬱葱葱一片綠,鳥兒在上面又唱又叫的,就會呈現出生活的氣息。如果不種繹,就會產生莊嚴的氣氛。我們來想像一下:過去大臣、諸候要見皇帝時,全都得從天-安-門走着進來,走在寬闊的路上看着高大的建築,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大臣、諸候就會越走越感到壓力沉重,當走到皇帝面前時,就會自然地雙腿打着哆嗦跪下來了。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三歲時當上皇帝的,他即位時的御座就在太和殿的正中。現在開始五分鐘自由活動,五分鐘後在那涼快的地方集合。請。

3分鐘導遊詞 篇20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簡稱“豫”,因其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省會鄭州,東與江蘇、山東、安徽相鄰,南連湖北,西接陝西,北與山西、河北結合,承東啟西、聯南望北。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詩詞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內文物古蹟、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園、黃帝故里、商丘古城、嵩山、雲台山、白雲山、伏牛山、石人山、雞公山、丹江口水庫、武侯祠等聞名海內外。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是我們的先民生活和創業的地方。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不過因此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佔了四個,分別為夏商古都鄭州、商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此外還有商丘、南陽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河南是我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中國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河南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河南全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河南省共包括有15個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旅遊資源。

3分鐘導遊詞 篇21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牆、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牆,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後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禦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築城牆。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牆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陝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築城牆的序幕。歷時8年修築完的城牆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牆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乾燥之後,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牆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城牆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牆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繞西安城牆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生戰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鬥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禦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採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釐米的木板製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着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禦的保險係數,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牆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裏,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築,是主將鎮守指揮所在。城牆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於城牆主體之外的敵台,俗稱“馬面”。整個城牆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築叫敵樓,兩個敵台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佈局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説:“有城無台,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衞人,台又所以衞城也。”。城牆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牆”,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牆稱為“女兒牆”,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牆下。在西安城牆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於戰馬上下。戰爭期間,這裏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衞異常嚴格。

隨着歲月的變遷,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牆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牆就參觀到這裏,我們將繼續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築。鍾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有3020xx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於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築城牆,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築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禦系統在明代發展到頂峯。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築就是鐘樓,位於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於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於西大街的迎祥觀,隨着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曆20xx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迴廊環繞,裏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裏,陳列着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傢俱,四面門上佈滿浮雕畫,風格厚朴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着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着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鍾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鍾是唐代景雲年間鑄造的“景雲鍾”。現在這口鐘收藏於西安碑林。據説,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後,雖然樓的式樣大小並沒有改變,但景雲鍾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雲鍾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雲鍾運到了鐘樓上。據説“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牆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陝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讚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後,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築又煥發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築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於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迴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雲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裏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3分鐘導遊詞 篇22

大家好,俗話説啊,常回家看看,常出去轉轉,首先我代表華僑大學全體師生對您的光臨表示熱烈歡迎,,我是本次的講解員小閔,很榮幸為您服務,今天的行程將圍繞校門、承志路、秋中湖來展開,預祝您玩的愉快。

現在位於華大校門,拱形如橋的結構,藴含着我校“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特色,也是僑校的特徵。進入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承露泉,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彭一剛教授設計,頂部水流從八方彙集,由中間的圓柱管水柱導入下層,再由底層的40條水槽流向周圍,獨到的設計即象徵着我校“聚莘莘學子於五湖四海,育創新英才惠四面八方”,又體現我校“會同中外並育德才”的辦學理念。後方高聳的建築就是陳嘉庚紀念堂了,它位於我校中央,設有會議室、觀眾廳、科學報告廳等,其中觀眾廳可容納3010人,是閩南地區最大的禮堂,瞭解完嘉庚,踏上承志路,前方左轉,矗立在您眼前的這棟漂亮的建築是陳守仁經濟管理大樓,整個樓身採用柔和色調,紅白相間恰到好處,給人以視覺衝擊和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穿過經管側身的小道,映入眼簾的就是華大秋中湖了,它被譽為中國高校最美的湖泊之一,是由我校師生挖掘的人工湖,秋中湖四季綠樹成蔭,碧波盪漾魚翔淺底睡蓮相依,妙不可言,休憩設施齊全,更有我校首任校長廖承志先生面帶微笑的塑像,伴着朝霞和落日,坐落湖畔,每個清晨華大學子在秋中湖畔晨讀的朗朗的讀書聲使校園更具生機和活力。

穿過秋中湖,位於金川旁的紫藤長廊冠有中國大學最美長廊的美譽,每年四月花開時節,紫色花絮為校園增添了幾分神祕感。前方經過科技樓,呈現在您眼前的這棟藍色玻璃外觀的建築叫陳影鶴游泳館,是閩南地區水質最清的游泳館,集教學、訓練、健身、比賽於一體,也是華大不可缺少的點

朋友們,前方我們便又回到了承露泉,本次簡短的華大之旅就結束了,很高心今天此次有您相伴,下次光臨,華僑大學歡迎您!

3分鐘導遊詞 篇23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簡稱“豫”,因其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省會鄭州,東與江蘇、山東、安徽相鄰,南連湖北,西接陝西,北與山西、河北結合,承東啟西、聯南望北。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詩詞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內文物古蹟、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園、黃帝故里、商丘古城、嵩山、雲台山、白雲山、伏牛山、石人山、雞公山、丹江口水庫、武侯祠等聞名海內外。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是我們的先民生活和創業的地方。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不過因此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佔了四個,分別為夏商古都鄭州、商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此外還有商丘、南陽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河南是我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中國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河南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河南全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河南省共包括有15個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