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遼寧考哪些導遊詞(通用5篇)

2022遼寧考哪些導遊詞 篇1

在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蘇子河南岸,有一座古地依山而建。雖然早在三百多年前,人們就已知道這是後金第一都城“赫圖阿拉城”。但它真正為世人所熟知,卻是在最近幾年被重新修建,逐漸恢復歷史原貌之後。

2022遼寧考哪些導遊詞(通用5篇)

“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崗”,即平頂的山崗。而事實上,它卻也建在橫崗之上。“瀠洄千曲水,盤迭百重山”,手扶古城牆垛口,極目遠眺,你不難想象當年康熙皇帝東巡祭祖時來此的那種心境。赫圖阿拉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其中位於城北的“汗宮大衙門”是全城的“心臟”所在。它欲稱金鸞殿,又叫尊號台,是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稱汗”的地方。置身其間,但見八角飛檐沖天而起,御座、御案閃閃生輝,氣勢輝宏。另有兩處景緻讓人拍手稱奇:殿左側斷崖處有一深潭,面闊水幽,荷花爭豔;殿右側陡坡下是一池塘,清水粼粼,魚蝦競遊,名曰“神龍二目”。

內城中部地勢低窪,形若盆地,有全城唯一的飲水井。井深丈餘,井水充盈,俯身可取。因傳現在井下之木板框仍是當年努爾哈赤時所為,故名“罕王井”。赫圖阿拉城西南角建有普覺寺,即關帝廟。寺內雕塑生動,貼金彩繪,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每年農曆四月十八廟會之日,各地進香者、朝拜者如潮水湧來,蔚為壯觀。

出赫圖阿拉城東行約二百米,山崗上有兩處建築羣古樸典雅、莊嚴肅穆。這就是被合稱為“皇寺”的地藏寺和顯佑宮。地藏寺是滿族人民最早修建的寺院,一度為遼東佛教名勝之地,曾紅火近三百年。至今,寺內香火仍長年縈繞。鐘鼓之聲不絕於耳。顯佑宮亦是滿族人民最早接受漢族文化中道教文化的實物力證。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每遇戰事或重大活動之前,都要入宮進香,祈求神明保佑。宮內有神奇榆樹一株,已歷四百年風雨,仍生機盎然。現在,這兩處建築羣已和山下的赫城湖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新興的“滿族風情園”中最獨特的人文景觀。

人們追憶歷史上輝煌的後金第一都城,但卻更喜歡現在古樸自然的老城。因為,雖然城內的古建築都是按歷史原貌恢復,但其中畢竟有了許多鮮活有趣的景緻。比如滿族舞蹈、婚俗表演,比如農家小院滿族飲食,無一不體現出濃郁的滿鄉風情。

2022遼寧考哪些導遊詞 篇2

遼寧位於我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户。全省國土面積14.8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2292公里,近海水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保有儲量列全國前10位的有24種,其中硼、鐵、菱鎂等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全省地形概貌大致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分列東西。遼寧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國家糧食主產區和畜牧業、漁業、優質水果及多種特產品的重點產區。全省有14個省轄市、100個縣(市、區),總人口4271萬人。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全省工業有39個大類、197箇中類、500多個小類,是全國工業行業最全的省份之一。全省裝備製造業和原材料工業比較發達,冶金礦山、輸變電、石化通用、金屬機牀等重大裝備類產品和鋼鐵、石油化學工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

遼寧是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目前,全省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3.5萬家,實際利用外資437億美元。貿易伙伴已經遍及世界217個國家和地區,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110多家在遼寧投資。遼寧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遼寧是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户,是全國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較為發達的地區。鐵路營運里程達到3939公里,密度居全國第一。公路通車裏程5.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9公里,連通了14個省轄市。大連港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好的深水不凍港,沿黃海、渤海沿岸形成包括營口、丹東、錦州、葫蘆島港在內的港口羣,有萬噸級深水泊位124個,集裝箱泊位23個。____年港口吞吐量3.5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68萬標準箱。全省有瀋陽桃仙、大連周水子等4個航空港,開闢國際國內航線206條。

遼寧的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基礎較好。全省有兩院院士53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150萬人,人數均居全國前列。遼寧的金屬材料、航空發動機、工業自動化、永磁電機、水稻育種等25個學科和專業的研究,在全國乃至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75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學校77所,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達到109.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義務教育在校生總規模404.7萬人;普通高中407所,在校生76.9萬人;中等職業學校553所,在校生53.1萬人。遼寧的歌劇、芭蕾、京劇、雜技、美術等在全國享有盛譽。遼寧的足球、田徑、柔道、舉重、自行車、賽艇等多個競技項目位居全國先進行列,全省先後產生過19位奧運冠軍和265位世界冠軍。

2022遼寧考哪些導遊詞 篇3

遼寧省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位於瀋陽市中心和平區十緯路二十六號。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後,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東北博物館,於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考古發現,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誌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字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範。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鈎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豔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傑作,宋徽宋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遊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後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於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愛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於偽滿州國垮台時散佚,而後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藏品中尤為富於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遊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可謂豐富多彩。至於遼代帝陵出土的遼聖、興、道宗三代帝、後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於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曆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製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重要考古資料為據,採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後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遼寧省博物館有着較好的基礎和廣闊地發展前景。為了進一步適應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需要,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中,已將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工程納入規劃,於1998年在市政府廣場內破土施工,作為世紀性的形象工程,遼博新館建成後將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的發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博物館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十緯路26號。館址原是奉系軍伐湯玉麟之子湯佐榮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後,闢為偽國立博物館。1939年改為偽國立中央博物館奉天分館。日本投降後,1946年改稱為國立瀋陽博物館。1948年瀋陽解放後,對該館進行整修,於1949年7月7日正式開館,稱東北博物館,至1959年開始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1992年增建新館。新館主體建築為三層大樓,以中國歷史陳列為基本內容,也經常舉辦各類展覽。該博物館藏文物相當豐富,包括書畫、絲繡、銅器、陶瓷、考古資料、古地圖、貨幣、碑誌等18大類。其中珍品頗多,有《草書四貼》(唐張旭)、《草書千字文》(宋徽宗)等傳世之作;還有繪畫如唐周※《簪花仕女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李成《藏林遠岫圖》等稀世珍品;絲繡方面的,有五代樑貞明二年織成的《金剛經》、元代織成的《儀鳳圖》、宋代緙絲《紫鸞鵲譜》、米克柔緙絲《山茶圖》、明代緙絲《仇英水閣鳴禽圖》和刺繡《瑤台跨鶴圖》(宋繡)、明顧氏七襄樓《發繡人物》等。館內的中國歷史陳列,主要以考古發掘出土品和傳世工藝美術品組成。通過這些文物和輔助資料,使人們在瞭解中國歷史概貌的同時,也可看出遼寧地方歷史的特點。在展出的遼寧地方出土文物中,有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還有漢、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遼寧地方歷史的重要資料。

2022遼寧考哪些導遊詞 篇4

遼寧省(LiaoningProvince)簡稱遼,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是中國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地理座標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里,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里。遼寧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1.5%。陸地面積中,山地面積8.72萬平方公里,佔59.8%;平地面積4.87萬平方公里,佔33.4%;水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佔6.8%。海域面積15.02萬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萬平方公里,北黃海7.19萬平方公里。遼寧省共轄14個地級市、57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19個縣、8個自治縣。省會瀋陽市。

遼寧省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公里,佔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佔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佈大小島嶼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寧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西南與河北省毗連,與山東省隔海相望。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

遼寧是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也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通向世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户和前沿地帶。

遼寧省自然風光奇特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千山、醫巫閭山、鳳凰山都是享譽中華的旅遊名山。還有“北方桂林”冰峪溝、“華夏之寶”本溪水洞,“浪漫之都”大連等,風景美不勝收。

遼寧省是我國清王朝的發祥地,前清歷史和文物遺蹟眾多。目前全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羣之一的瀋陽故宮,是清代開國時期留下來的宮殿建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遼陽壁畫墓羣等都是古代勞動人民遺留下的歷史結晶。

遼寧各地特色旅遊節慶活動眾多。如瀋陽國際冰雪旅遊節、大連國際服裝節、賞槐會、中華煙花爆竹迎春會,鞍山千山國際旅遊節、撫順滿族風情節、本溪楓葉節、丹東鴨綠江國際旅遊節、盤錦紅海灘觀賞會和葫蘆島興城海會等,遼寧之旅將給你帶來全新的感受和難忘的回憶。

2022遼寧考哪些導遊詞 篇5

遊客朋友們好,歡迎遊覽撫順永陵!

在關東地區,有著名關外三陵:昭陵(北陵)、福陵(東陵)、永陵。永陵被譽為關外第一陵。

永陵,始建於155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為永陵,至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是目前保存最完好,修動最少的帝王祖陵。陵內葬者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扁古。

一、下馬碑

清代的皇陵、宮陵、王府及壇廟前,兩側的甬道上均設有下馬碑和下馬木,作為官兵人等下馬標誌。永陵作為清王室的祖陵,下馬碑更顯得神聖而莊嚴。

永陵建陵之初,下馬標誌為木牌。1783年,年近七旬的乾隆皇帝最後一次東巡祭祖時下旨,把盛京三陵原有的木質下馬碑全部換成石刻的下馬碑。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豎立在永陵陵宮正門前1公里處的兩座下馬碑。

兩座下馬碑相聚120米,碑上用滿、蒙、漢、藏、回五種文字刻着:諸王以下官員至此下馬。

二、正紅門

永陵的正門稱為正紅門,又稱前宮門,它是永陵的總門户。

此門是一座硬山式通道門,共三間,每間有兩扇對開木質柵欄門。門及前後檐柱均塗紅色,頗具滿足祖先的生活特點,不禁使人聯想到滿族依山傍水的生活特點。

柵欄門在國內皇陵建築中極為少見,建築風格獨特,堪稱一絕。長達數千年的部落生活,使滿族祖先們具有強烈的疆土意識,以山為寨,立柵為城,便是這種疆土意識的濃重縮影,作為清代陵寢建築的鼻祖,永陵之所以要用木質柵欄門,意在懷念祖先創業時那段艱難的歲月。

二、神門與神道

這裏就是永陵的前宮院,大家看,我們腳下的是三條石甬道,這三條甬道與永陵的正紅門、啟運門一樣,曾是清代皇權的象徵。

永陵正紅門、啟運門均為三間門,正中為神門,左為君們,右為臣門。與門一樣,陵內的石甬道也是3條,中為神道,左為君道、右為臣道。神門與神道是陵內所葬清王朝六位祖先的靈魂行走的。其它人、包括皇帝均不得由此出入。

皇帝祭祖時要走君門,隨從則走臣門,皇帝祭祖時要用蘆蓆在門前搭蓋帷幕,將神門遮擋起來,避免看見此門,以示對祖先的尊敬。今天,永陵的神門、君門、臣門與神道、君道、臣道對遊人已經不具有任何約束力。

三、四祖碑樓

與其它清代皇陵相比,永陵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二是葬在這裏的四位皇帝皇帝生前並無建樹,只是因為子孫為帝而貴,被清王朝追封為“肇興四祖”,我們現在看到的4座碑樓,就是“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碑樓。

原始的滿族人有“祖孫父子生同居,死同城”的傳統,而後世的滿族人則講究“四世同堂”。清王朝的“肇興四祖”輩分不同,長幼有別,四座碑樓卻樣式一致,於前宮院內一字排開,坐北朝南,東西並列,給人以不分先後大小,不講輩分高低之感。

清入關以後,歷朝皇帝生前死後都為自己建造了單獨的陵寢,這樣永陵的“四祖碑樓”也就成了大清皇陵中的一曲絕唱。

四、坐龍

與坐落在瀋陽的福陵和昭陵相比,永陵的歷史輩分最大,建築規模最小,儘管如此,我們仍然不可小視它,因為這裏值得一看的東西很多,耐人尋味的歷史典故也不少,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道去看看坐龍。

這就是著名的永陵“坐龍”,它是一種國內罕見的浮雕,龍首狗身,共16條。坐龍分別盤坐於四座碑樓前後二門左右兩側的石壁上,兩隻前爪直立撐地,尾部卷坐壁底,大家不妨在腦海裏網羅一下所見過的龍,似乎從未見過龍像狗一樣坐着,那麼,坐龍究竟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狗是滿足祖先的崇拜物,龍則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物,傳説中狗曾救過努爾哈赤的命,不過,滿族的祖先因遊牧、打獵而崇尚狗,稱其為天龍,將龍與狗合為一體,坐龍便誕生了。

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龍是用來象徵清王朝祖先的,向人們暗示着,清王朝既能打天下,也能坐天下。

五、功德碑

聳立在四座碑樓內的四座石碑,即清王朝“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德碑。四座石碑規格一致,建築形式相同,只是碑文的內容不相同,碑文由御筆秦撰,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合璧刻寫。

據史料記載,四祖碑樓建於兩個時期。肇祖、興祖之碑立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景祖、顯祖的碑立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碑樓內的四座石碑是在北京郊區刻制而成後運到這裏的。

六、啟運門

啟運門,又稱內宮門,是方城、寶城的門户。這道門為什麼叫做啟運門,其中有一個典故。據永陵《大事記》記載,順治八年(1651年),清王朝封永陵的後山為啟運山,順治十八年(1661年),又命名永陵方城門為啟運門,永陵享殿為啟運店。

《現代漢語詞典》對“啟運”一詞的解釋就是“起運”,封山、殿、門為“啟運”,無外乎就是説清王朝的好運就是從這裏開始的,而清王室對此的解釋就是:“光啟宏圖,肇興帝業,開先裕後”。

啟運門是一座單檐歇山式建築,兩側有袖壁,由6扇硃紅門板製成,每扇門上裝飾着九九八十一顆鎏金銅釘,並各配有一個銅門環,在中國封建社會裏,自然數以九為大,九是皇家御用數字,皇帝稱為九九之尊,所以皇家的門上有橫九、豎九共九九八十一顆銅釘,逐次排列,老百姓的門上不允許釘銅釘,因此才叫做白釘,可見清代封建等級之森嚴。

七、螭吻

在啟運門和啟運殿上,各有一條螭吻被寶劍刺在門脊和殿脊之上。傳説螭吻是龍的二兒子,生於大海,生性兇猛,且能噴水成雨,有滅火之威。啟運門上被寶劍刺在上面的那條龍,就是傳説中的螭吻,用作鎮火防災。

大家仔細看,啟運門上的寶劍,劍柄是兩個火焰圈,內裏嵌了字,東邊的火焰圈中鑲着“日”,西邊的火焰圈中鑲着“月”,日月和為明,而將日月拆開則具有濃厚的政治意味。

永陵修建之初,清王朝剛剛入主中原不久,順治皇帝擔心江山不穩,於是便在這裏將日、月拆開,意為破明,並希望祖先能夠保佑大清皇帝。另一層意義是,啟運門脊形如一條長長的扁擔,西挑日,東擔月,象徵着清王朝“肩擔日月,一統天下”之意。

八、啟運殿

建在方城內的啟運殿是永陵的中心建築,啟運殿內供奉着四祖黃帝及皇后的神位。

請大家隨我進入殿內一起去參觀,這四座暖閣是康熙元年(1662年)所建,是用來供四祖黃帝和皇后休息的地方,暖閣設有8個龍鳳寶座,這是四祖皇帝及皇后的座位。

道光九年(1820xx年),道光皇帝來這裏祭祖,曾留下龍褂一件。在道光皇帝之前,乾隆皇帝因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再東巡祭祖,而將兩件龍袍分別留在福陵和昭陵,叫守陵人逢祭日掛出來,替他向祖宗盡孝,顯然道光皇帝是在效仿祖宗。

道光皇帝執政後,僅東巡祭祖一次,由於清王朝日漸衰落,他形色匆匆,並從此結束了有清以來的這項盛典,稱為清王朝皇帝東巡祭祖的終結者。

九、寶城

這座呈八角馬蹄形的城叫做寶城,又稱“月牙城”,這就是陵寢的墓葬所在地,清王朝的六位祖先就安息在這裏,皇家的墳冢稱為寶鼎,容納寶鼎的城就被稱作寶城。

永陵寶城寬20米,縱深18米,三面有青磚高牆環護,加上前面有雄偉高大的啟運殿做門面,寶城便形成了一個封閉式的空間。寶城分上下兩級平台,上層的三座寶鼎,中間葬着興祖福滿,左面是景祖覺昌安,右面是顯祖塔克世,興祖德右上方有一塊小平地,下面葬着肇祖猛哥帖木兒的衣冠。

在墓地的5座寶鼎中,只有興祖福滿的墓是原葬,其餘4座是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由遼陽的東京陵遷到這裏的。

十、神樹

永陵興建之初,在興祖福滿的墓前,生有一株巨大的古榆樹,這棵樹就是被乾隆皇帝追封的“神樹”。

相傳,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當政,欽天監夜觀天象,發現遼東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就像100條神龍在騰雲駕霧。崇禎皇帝害怕混龍出世,自己的皇位被奪走,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風水先生,到東北來破除100條龍脈。

風水先生帶領一班人馬來到東北,在山上挖溝割龍首,在山上壓小廟鎮龍氣,一連破了99條龍脈,只剩下一條離地三尺的懸龍,能走能飛,破不了,風水先生向,既然是旋龍,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龍脈,不破也罷,於是就回京城覆命去了。

恰巧在此時,努爾哈赤的祖父在長白山的部落被人打敗,他揹着父親的骨灰盒,沿着長白山走下來,打算給自己的部落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見天色已晚,找到西堡的一個小店要投宿。

店主人看他身背骨灰盒,怎麼也不讓他進店,無奈之下,他只好揹着骨灰盒來到龍崗山下,見有一棵大榆樹,樹幹離地三尺分叉,於是便把骨灰盒放在上面,然後再去住店。沒想到第二天來取骨灰盒時,卻發現骨灰盒長到了樹上,他借來一把斧子想砍樹取盒,大樹竟流出幾滴血出來。

他找來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看罷這裏地勢地形後,説:“這兒是一塊風水寶地,前有呼蘭哈達相照,後有龍崗山相依,龍崗山上有12個山包,你家裏將有12代皇帝可做,天意不可違,你就把骨灰葬在這裏吧”。

努爾哈赤的祖父就把父親的骨灰葬在了這裏,然後回長白山將部落遷到了這裏。前面説的那條懸龍,就伏在這棵大榆樹上,被努爾哈赤的祖父壓中了,後來的清王朝果真出了12位皇帝。

這段傳説意在宣傳“君權神授”,同治二年(1863年),所謂的“神樹”被一場大風颳倒,最後枯竭而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棵小榆樹,是第二代“瑞榆”,它是新賓滿族自治縣成立後,永陵人在此種下的,如今它樹幹挺拔,枝繁葉茂,一派方興未艾之勢。

十一、招魂葬

古時候,一般百姓人家講究供奉祖宗三代,帝王則要追尊四祖,這是古代宗法制度決定的。皇太極在盛京黃衣稱朕後,為依宗法制度,曾經做過將四祖歸於一處,建造自家祖陵的夢,但由於其家族最高的一位老祖猛哥帖木兒的遺骨埋於朝鮮境內,無法遷回國內,因而沒有完成建造祖陵的夙願。

猛哥帖木兒生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曾任女真部落統領,後被明朝授為建州衞指揮使,1433年,猛哥帖木兒被七性野人所殺,藏於朝鮮境內一個名叫半山血的地方。

愛新覺羅家族可以説是東北的第一大家族,據相關資料介紹,其家族由猛哥帖木兒始之繁衍,到1920xx年,620xx年間家族人口已經繁衍到了30餘萬人,永陵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祖陵,當然不能少了猛哥帖木兒。讓這位高祖魂歸祖陵,不僅是皇太極一個人的夢,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眾望所歸。

順治五年(1648年),清王朝追封猛哥帖木兒為大清朝的肇祖原皇帝,並依照古已有之的“招魂葬”之法,用綢緞製成一套衣冠,於衣領上縫白綢一條,上寫肇祖姓名及生辰八字,葬入永陵寶城東北角。

現在,我們在這裏只能看到5座墳冢,而肇祖猛哥帖木兒之墓沒有墳冢,僅僅以魂的形式存在這裏。

今天我們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