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精選18篇)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精選18篇)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

遠方的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遼闊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遼闊的草原哺育着熱情好客的民族,我代表草原人民,代表呼倫貝爾市全景旅行社的全體員工歡迎各位的到來。

首先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呼倫貝爾市全景旅行社的導遊員,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者小X,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此次旅行將由X師傅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很高興為大家服務,希望能與大家共同度過一次愉快的旅程。 機場景觀大道

現在我們離開的是呼倫貝爾東山機場,1932年,日本關東軍在這裏修建並且試機成功,它是國家1級4D級機場,位於海拉爾區東山,距離市區約3.8公里,20xx年正式更名為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現在已經開通了50多條航線。前面我們看到的雕塑就是生長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坐着的是他的母親克額侖;站着的是他的大妃孛兒帖;現在我們走的這條路是被譽為城市名片之路的機場景觀大道,景觀大道公路全長4.025公里,路邊的馬頭琴、勒勒車、長調、呼麥等雕塑構成了民族風情,提高了呼倫貝爾的城市品位和層次;羣雕象徵着和諧、歡迎、騰飛、展示了草原上流傳千百年的動人傳説;蘇魯錠雕塑象徵着草原興旺,事業騰飛。由3個酥油燈雕塑組成的羣雕代表着草原人民無限的關懷和祈禱;兄弟會雕塑再現了哈薩爾王兄在草原上相會的情景,也將成為我們這裏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現在請大家往我們車行的前方看,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這座小城,就是海拉爾。可能有的團友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們是到呼倫貝爾旅遊怎麼就到了海拉爾呢?這我就有必要和大家解釋一下了。呼倫貝爾是一個地級市,海拉爾是一個縣級市,其實海拉爾只是呼倫貝爾的一部分,它是呼倫貝爾的中心城市,就像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一樣,海拉爾也是呼倫貝爾的首府城區,它是呼倫貝爾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果説海拉爾是呼倫貝爾的一個統稱,那麼呼倫貝爾草原就是以海拉爾草原為中心的;海拉爾區於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建成,已有270多年的歷史,當時稱“呼倫貝爾城”。海拉爾區總面積1440平方公里,

全區有28個民族,總人口達26萬人。素有“草原之都”的美譽。

我們現在旅遊車所在地就是海拉爾的勝利大街。現在請大家往我們車窗的左側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條路是學府路,顧名思義,在這條路上坐落着一所國家二類本科院校-呼倫貝爾學院。

成吉思汗廣場、市人民醫院

那麼請大家往車窗的左前方和右前方看,右前方呢,是呼倫貝爾市七個旗五個市一個區共同打造的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那到底是哪七個旗五個市一個區,一會兒我將為大家慢慢道來。現在大家向車窗的左側看,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場就是以千年偉人成吉思汗命名的成吉思汗廣場,這座廣場是至今為止呼倫貝爾市境內最大的廣場,也是海拉爾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有人説廣場就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的“客廳”,那麼成吉思汗廣場就是我們呼倫貝爾最大的會客廳,廣場總面積25.5公頃,前面看到的主題雕塑是千年偉人成吉思汗上馬出征的圖景,他的方向正對額爾古納,那為什麼要對着額爾古納那?因為額爾古納是蒙古人的發源地,它象徵着望故鄉。

海拉爾市政府

大家現在看到的位於我們車窗右側紅瓦綠牆、古色古香的建築就是我們呼倫貝爾最早的市政府,它修建於1945年,是按照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王爺廟建成的,也是我們呼倫貝爾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中央橋、伊敏河

我們現在踏上的這座橋就是海拉爾的中央橋,也是海拉爾的景觀之一,它於1942~1944年修建,當時稱興安橋,橋長323.9米、寬7米,為鋼筋盤混凝土橋。橋的東西兩端建設了歐式鐘樓。海拉爾三面環山一水中流,三山分別是東山、西山和北山,而這“一水中流”就是我們腳下的這條伊敏河,伊敏河是海拉爾河最大的一級支流,鄂温克語意為“可飲用的水”。全長359公里,這條河是蒙古人的生命河,在橋的東西兩側分別為河東、河西,河東就是我們旅遊車剛剛行駛的那條街,它是海拉爾的市政府中心,河西是商業中心。也就是我們即將要到達的街區,同時,河西是海拉爾區人民最大的購物廣場。

商業區

前方下了中央橋我們就進入了河西區,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鋪,大家看在車窗的右前方那座高大的建築,就是海拉爾的本土品牌,友誼商廈,它完全是按照一種現代化的購物中心來設計的。外觀宏偉、裝潢考究,內部設施齊備,購物環境優雅、舒暢;它已有三十多個分店,可以説是與我們海拉爾人的出行、購物密不可分的。

這裏就到了海拉爾的商業中心地帶,也就是海拉爾的三角地,這裏是繁華的商業區和購物中心,他的意義遠超過一條普通街道的內涵,它的美觀與否,直接關係到海拉爾這座城市的整體形象。改建後的三角地中心地帶,就像一座街心花園;我們可以看到翠綠的草坪、牛拉勒勒車雕塑和數十個街燈組成了三角地街心整體佈局,這樣的圖景展現了牧民們的生活方式。

剛才跟大家提到了呼倫貝爾的七個旗五個市一個區,那麼現在我就為大家講一下具體都是哪些;呼倫貝爾自20xx年撤盟立市改為呼倫貝爾市,現在是全國最大的地級市,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而這2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將近300萬的人口,一個區就是我們現在旅遊車的所在地海拉爾區。五個市分別是滿洲裏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七個旗則是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陳巴爾虎旗。呼倫貝爾市就是由這13個旗市區共同組建的。而我們行程的這幾天將要穿越這25.3萬平方公里的部分土地,現在呢,請大家看我們車窗外兩側的建築,海拉爾的建築是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在內蒙古自治區六十週年大慶的時候,呼倫貝爾市政府對海拉爾城區的房屋進行了修建,而這一做法被當年人稱為“穿衣戴帽”工程。海拉爾不僅有傳統的平房和高大的樓房,還有俄羅斯風格的木刻楞房,一些樓頂有蒙古包式和俄羅斯式的建築,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草原氣息和俄羅斯異國情調。

蘇聯紅軍烈士陵園

大家看車窗左側,這裏就是蘇聯紅軍烈士陵園, 它的前身是海拉爾公園,是為了紀念在解放戰役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裏面有紅軍烈士紀念塔。蘇聯

紅軍烈士紀念塔總高為16.25米,塔身為八稜型,頂端有一顆金星,正面用俄文刻着“為蘇聯的榮譽和勝利在戰鬥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塔基南北兩側刻有27名陣亡官兵的姓名、軍銜和出生年月。

客運站

現在位於我們汽車左側的就是我們海拉爾區的客運站,那有的遊客肯定就在想,客運站哪個城市沒有?沒有什麼重要的;在這裏我就不得不跟大家説一下了,我們剛剛説的呼倫貝爾包括的十三個旗市區中還有很多蘇牧、嘎查這樣的小地方,就相當於我們平時説的鄉、鎮,包括旗市之間,這樣的地方生活着很多勤勞樸實的牧民,而由於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地方是不通火車的,所以説客運是我們呼倫貝爾地區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大家剛剛也看到了,每天這裏都會聚集成百上千的人來等待客運。

立交橋

前面我們看到的就是當地著名的立交橋,它位於市區的北部,橫跨濱州鐵路,螺旋展線的造型簡潔明快。 現在請大家往我們的車窗的右側看,大家猜一下我們看到的這個綠色的管道是什麼?如果猜對了 我會給大家一些小獎勵,品嚐一下海拉爾的大雪糕。(議論出結果中)。好了 剛剛聽到了很多答案,有的説是煤氣管道,有的説是石油管道,而我們坐在坐位上的那位先生/女士,答對了。它是輸送暖氣的。而我們現在車行右側看到的這個建築呢就是海拉爾的熱電廠。這個熱電廠對於呼倫貝爾來説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呼倫貝爾屬寒温帶和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温良短促,春季乾燥風大,秋季氣温聚降。霜凍早,可以説我們呼倫貝爾的供暖期長達8個月之久。呼倫貝爾冬天特別的寒冷,最冷的時候能達到零下四十二度左右,根河市能達到零下五十度左右。而現在呢很多人都在説,熱電廠建的位置離城區這麼近到底合不合理,主要還是污染問題,但是呼倫貝爾市政府對環保這一塊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

現在請大家往我們車窗的左前方看,我們看到的這個就是海拉爾的北山,北山上有一個世界反法西斯紀念園,當年呢,日本人在這裏發動了侵華戰爭,我們看到北山上有很多的樹,這些樹就是當年日本人栽種的,可能有的團友就會想到日本人終於在中國做了一件好事,如果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日本人當年在北山的地下建立了日偽工事,它是日本關東軍17處要塞中規模最大、軍事設備保存最完整的要塞。北山的樹木可以為他們所建的工事做一個掩護,因為當時這場戰爭可以説是一個國際性質的戰爭,其中有中國、蒙古國、蘇聯 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當我們的空軍在北山飛行時由於樹木做掩護很難發現日本人的軍事所在地。當年日本人在北山修建日偽工事是有原因的;海拉爾這個城市在軍事上來講是屬於易守難攻的城市,海拉爾是三山環山一水中流,三山就是我們飛機場的所在地東山、我們看到的北山還有一個是西山,一水就是我們剛剛橋下看到的伊敏河。現在我們的旅遊車已經行駛到海北一橋,海北一橋流淌的就是伊敏河,伊敏河從海拉爾的城區緩緩流過匯入前方不遠處的海拉爾河。那麼現在我們的旅遊車馬上就要行駛到海北二橋了,這裏是伊敏河與海拉爾河的交匯處。大家可以看到的橋下流淌的這條河流,這條河流就是海拉爾河,那麼這一路上我不只一次的和大家提到過海拉爾,海拉爾具體是什麼意思呢?請大家看這條河,海拉爾的名稱就是因這條河而得名,當時在這條河的兩岸長滿了野韭菜。而野韭菜的蒙語“哈里亞爾”意為漢語很像海拉爾,而蒙古族有以動植物的名稱給山川河流命名的習俗,所以就把這條河稱為海拉爾河。那麼在清朝末年東清鐵路修建到海拉爾的時候建立了鐵路,有了鐵路就一定要有一個火車站、火車站建立了之後、就要有一個名字,所以當時蒙古族就以海拉爾河的名字給這個火車站命名。當時,這個城市叫做“呼倫貝爾城”,那麼隨着火車站的建立,客流量越來越大,很多山西、河北的商人來此做貿易,海拉爾的火車站就越來越出名,逐漸替代了它原來的名字“呼侖貝爾城”。而蒙古族也有以山川河流的名稱給城市命名的習俗,所以就把這座小城叫做海拉爾,海拉爾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為“綠色淨土”。

(進入草原時)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説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説説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着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3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兒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夜以繼日,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即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片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實際上,呼倫、貝爾都是蒙古語,分別指以魚為食的雌水獺和雄水獺,兩個湖緣此得名,兩湖周邊的草原和地級市遂分別得名為呼倫貝爾草原、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面積為2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現有270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連同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滿、俄羅斯等族共3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呼倫貝爾市轄海拉爾區、滿洲裏市、扎蘭屯市、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區、5市、7旗。

〔進入草原時〕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鎮,遠離了鬧市喧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象。這裏最有名的旅遊目的地有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和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等。

〔來到蒙古包〕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不管您來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白呶!”(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雲、綠草和鮮花在一起。

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過程中,輔佐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長期生活在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的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説當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藍天白雲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騎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同胞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筋骨強壯、充滿豪氣與力量?據説這與蒙古族平素喜歡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長期以來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強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反覆熬,聞着香,奶茶即成。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熟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用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殺、剝皮後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即離火起鍋,持蒙古刀,手把着帶骨肉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鮮嫩和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馳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腳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和勒勒車〕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車。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歷史和勒勒車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類似流傳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狀的住宿建築物。從廣義上推算,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輻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深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可保暢通無阻。牧人倒場(搬家),勒勒車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因草原遼闊,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熱烈的祭祀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

傳統的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誦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樂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遊客們參與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舉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流淌於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河長319公里,流域面積4987平方公里。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陳巴爾虎旗全境,流域內地勢平坦開闊,河流落差較小,河道異常彎曲,似“九曲迴腸”,因經著名作家老舍品題為“全國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譽。

兩岸水草豐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場和草原旅遊勝地。下游流經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注入呼和諾爾湖,又於湖東南流出而歸入海拉爾河。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風光奇秀,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爾虎草原中心地帶,310國道從旁經過,距海拉爾區45公里,距滿洲裏市110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我國目前少數未受任何工業污染和農業開發的天然優良草原之一,在國內草原旅遊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和獨特性。 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該旅遊區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態景觀為主,河流、湖泊、礦泉、冰雪、蘆葦等多樣類型為輔的自然生態景觀。“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藍色的湖”,面積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獨特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共同構成了一幅別具風格的自然畫卷,使這裏成為草原生態觀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巴爾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襲至今的獨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民俗禮儀向來自遠方的遊客訴説着他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着這裏作為北方遊牧民族成長搖籃的風采。這裏濃縮着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遊呼倫貝爾草原,不可不來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噢!旅遊區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另外還有大小蒙古包幾十頂,供遊人住宿。設有射箭、摔跤、騎馬、訪問牧民家庭、觀看馴馬、套馬錶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乘船遊湖等活動項目。

該旅遊區(中心地帶),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十佳旅遊景點之一,現為國家3A級旅遊區。遊牧聖地——金帳汗部落草原旅遊區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位於呼倫貝爾草原有“中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爾格勒河下游東畔,是呼倫貝爾惟一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旅遊景區。這裏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馬背民族都曾在這裏遊牧、繁衍生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裏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佔據了呼倫貝爾草原。金帳汗景區的佈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每逢夏季,陳巴爾虎旗“走敖特爾”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們便來到這山青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個遊牧部落羣體。藍藍天空,白白雲朵,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羣羣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和濃濃民族風情,使這裏成為世界上少有的遊牧聖地。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現為國家2A級旅遊區。

一位頗有詩才的遊客來呼倫貝爾草原的這兩個旅遊區遊覽後即興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頗為感人。詩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無邊連蒼穹。 大盤高堆手扒肉,小碗滿斟賓主情。神往藍天何愜意,心馳綠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慾醉,一堂笑語伴歡聲。 (三) (四) 宴罷出遊興正濃,呼朋騎馬試追風。 欣然下榻蒙古包,鬧市喧囂盡遠拋。藍湖曲水隨心漾,更喜牧羊雨濛濛。 獨特風情憑體驗,此行最是樂逍遙。朋友們,誰的詩寫得好,也請留下您的大作、墨寶,既可作為呼倫貝爾草原之旅的紀念,也可供後來者賞析,啟迪旅遊者的心靈。

〔結束語〕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的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增進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愛大家,歡迎大家的到來,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能有機會再次相會在呼倫貝爾草原!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4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兒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夜以繼日,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即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片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實際上,呼倫、貝爾都是蒙古語,分別指以魚為食的雌水獺和雄水獺,兩個湖緣此得名,兩湖周邊的草原和地級市遂分別得名為呼倫貝爾草原、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面積為2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現有270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連同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滿、俄羅斯等族共3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呼倫貝爾市轄海拉爾區、滿洲裏市、扎蘭屯市、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區、5市、7旗。

〔進入草原時〕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鎮,遠離了鬧市喧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象。這裏最有名的旅遊目的地有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和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等。

〔來到蒙古包〕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不管您來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白呶!”(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雲、綠草和鮮花在一起。

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過程中,輔佐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長期生活在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的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説當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藍天白雲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騎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同胞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筋骨強壯、充滿豪氣與力量?據説這與蒙古族平素喜歡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長期以來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強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反覆熬,聞着香,奶茶即成。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熟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用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殺、剝皮後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即離火起鍋,持蒙古刀,手把着帶骨肉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鮮嫩和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馳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腳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和勒勒車〕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車。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歷史和勒勒車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類似流傳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狀的住宿建築物。從廣義上推算,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輻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深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可保暢通無阻。牧人倒場(搬家),勒勒車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因草原遼闊,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熱烈的祭祀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

傳統的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誦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樂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遊客們參與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舉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流淌於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河長319公里,流域面積4987平方公里。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陳巴爾虎旗全境,流域內地勢平坦開闊,河流落差較小,河道異常彎曲,似“九曲迴腸”,因經著名作家老舍品題為“全國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譽。

兩岸水草豐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場和草原旅遊勝地。下游流經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注入呼和諾爾湖,又於湖東南流出而歸入海拉爾河。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風光奇秀,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爾虎草原中心地帶,310國道從旁經過,距海拉爾區45公里,距滿洲裏市110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我國目前少數未受任何工業污染和農業開發的天然優良草原之一,在國內草原旅遊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和獨特性。 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該旅遊區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態景觀為主,河流、湖泊、礦泉、冰雪、蘆葦等多樣類型為輔的自然生態景觀。“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藍色的湖”,面積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獨特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共同構成了一幅別具風格的自然畫卷,使這裏成為草原生態觀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巴爾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襲至今的獨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民俗禮儀向來自遠方的遊客訴説着他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着這裏作為北方遊牧民族成長搖籃的風采。這裏濃縮着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遊呼倫貝爾草原,不可不來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噢!旅遊區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另外還有大小蒙古包幾十頂,供遊人住宿。設有射箭、摔跤、騎馬、訪問牧民家庭、觀看馴馬、套馬錶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乘船遊湖等活動項目。

該旅遊區(中心地帶),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十佳旅遊景點之一,現為國家3A級旅遊區。遊牧聖地——金帳汗部落草原旅遊區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位於呼倫貝爾草原有“中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爾格勒河下游東畔,是呼倫貝爾惟一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旅遊景區。這裏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馬背民族都曾在這裏遊牧、繁衍生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裏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佔據了呼倫貝爾草原。金帳汗景區的佈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每逢夏季,陳巴爾虎旗“走敖特爾”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們便來到這山青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個遊牧部落羣體。藍藍天空,白白雲朵,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羣羣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和濃濃民族風情,使這裏成為世界上少有的遊牧聖地。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現為國家2A級旅遊區。

一位頗有詩才的遊客來呼倫貝爾草原的這兩個旅遊區遊覽後即興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頗為感人。詩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無邊連蒼穹。 大盤高堆手扒肉,小碗滿斟賓主情。神往藍天何愜意,心馳綠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慾醉,一堂笑語伴歡聲。 (三) (四) 宴罷出遊興正濃,呼朋騎馬試追風。 欣然下榻蒙古包,鬧市喧囂盡遠拋。藍湖曲水隨心漾,更喜牧羊雨濛濛。 獨特風情憑體驗,此行最是樂逍遙。朋友們,誰的詩寫得好,也請留下您的大作、墨寶,既可作為呼倫貝爾草原之旅的紀念,也可供後來者賞析,啟迪旅遊者的心靈。

〔結束語〕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的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增進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愛大家,歡迎大家的到來,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能有機會再次相會在呼倫貝爾草原!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5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大草原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是個好日子,草原上晴空萬里,陽光明媚。正是觀賞呼倫貝爾大草原風光的好天氣。

各位請看,車窗外是一碧千里的草原。蔚藍的天空,飄浮的白雲,五顏六色的野花構成了一幅讓人一眼望不到邊的絢麗畫卷。這裏就是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大草原的遼闊,也使我們的心情變得舒暢起來。城市裏的噪音,生活中的煩心事,都隨着飛快轉動的車輪,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看啊!這邊牛羊遍野,那邊駿馬成羣。天邊散落着白色的蒙古包和隨風招展的五色彩旗,讓我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一首人人愛唱的蒙古族民歌:“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邊馬兒跑……”

現在是中午十一點。前邊就要到內蒙古第一大湖,全國第五大淡水湖――呼倫湖了。這裏湖面廣大,一眼望不到邊際。説起呼倫湖,我就不能不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它的美麗傳説了。

很久很久以前,大草原突然遭到風妖和沙魔的侵襲。狂風大作,黃沙蔽日。牧民們被迫背井離鄉,去尋找綠色的土地。天神得知後,馬上派來一對化名為呼倫和貝爾的天鵝。它們倆與妖魔展開了殊死爭鬥,最終取得了勝利。為了防止悲劇再次發生,它們倆決定永遠保護這塊秀美的草原,於是兩隻天鵝分別變成了呼倫湖和貝爾湖。遼闊的湖面擋住了風沙,滋潤了牧草,使得大草原恢復了生機。當地的老百姓把它們倆的名字連在一起,便把這裏稱作呼倫貝爾大草原了。

遊客們,剛剛乘快艇游完了呼倫湖,現在已經是下午五點鐘了。咱們該拜訪一下當地的蒙古族同胞,在蒙古包裏休息、用餐了。

走進蒙古包,蒙古族的姑娘們是要向咱們敬下馬酒的。這是蒙古族的一種迎接貴賓的禮儀。咱們每個人要左手端杯,右手用無名指蘸酒,彈向天,彈向地,再彈向前方,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後雙手端杯一飲而盡,表示對主人們的尊敬!

進了蒙古包,主人會用新鮮的牛奶、奶茶來迎接咱們。草原上的美食很多,手扒羊肉,馬奶酒,都是待客的佳品。祝大家玩得盡興,吃得開心,住得舒適。

各位遊客,拜會完了蒙古同胞,我們今天的旅程也就結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身體健康!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為“綠色淨土”。

(進入草原時)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説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説説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着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總結性説明)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大草原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是個好日子,草原上晴空萬里,陽光明媚。正是觀賞呼倫貝爾大草原風光的好天氣。

各位請看,車窗外是一碧千里的草原。蔚藍的天空,飄浮的白雲,五顏六色的野花構成了一幅讓人一眼望不到邊的絢麗畫卷。這裏就是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大草原的遼闊,也使我們的心情變得舒暢起來。城市裏的噪音,生活中的煩心事,都隨着飛快轉動的車輪,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看啊!這邊牛羊遍野,那邊駿馬成羣。天邊散落着白色的蒙古包和隨風招展的五色彩旗,讓我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一首人人愛唱的蒙古族民歌:“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邊馬兒跑……”

現在是中午十一點。前邊就要到內蒙古第一大湖,全國第五大淡水湖――呼倫湖了。這裏湖面廣大,一眼望不到邊際。説起呼倫湖,我就不能不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它的美麗傳説了。

很久很久以前,大草原突然遭到風妖和沙魔的侵襲。狂風大作,黃沙蔽日。牧民們被迫背井離鄉,去尋找綠色的土地。天神得知後,馬上派來一對化名為呼倫和貝爾的天鵝。它們倆與妖魔展開了殊死爭鬥,最終取得了勝利。為了防止悲劇再次發生,它們倆決定永遠保護這塊秀美的草原,於是兩隻天鵝分別變成了呼倫湖和貝爾湖。遼闊的湖面擋住了風沙,滋潤了牧草,使得大草原恢復了生機。當地的老百姓把它們倆的名字連在一起,便把這裏稱作呼倫貝爾大草原了。

遊客們,剛剛乘快艇游完了呼倫湖,現在已經是下午五點鐘了。咱們該拜訪一下當地的蒙古族同胞,在蒙古包裏休息、用餐了。

走進蒙古包,蒙古族的姑娘們是要向咱們敬下馬酒的。這是蒙古族的一種迎接貴賓的禮儀。咱們每個人要左手端杯,右手用無名指蘸酒,彈向天,彈向地,再彈向前方,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後雙手端杯一飲而盡,表示對主人們的尊敬!

進了蒙古包,主人會用新鮮的牛奶、奶茶來迎接咱們。草原上的美食很多,手扒羊肉,馬奶酒,都是待客的佳品。祝大家玩得盡興,吃得開心,住得舒適。

各位遊客,拜會完了蒙古同胞,我們今天的旅程也就結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身體健康!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7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為“綠色淨土”。

(進入草原時)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説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説説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着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總結性説明)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8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為“綠色淨土”。

(進入草原時)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説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説説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着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總結性説明)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9

遠方的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遼闊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遼闊的草原哺育着熱情好客的民族,我代表草原人民,代表呼倫貝爾市全景旅行社的全體員工歡迎各位的到來。

首先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呼倫貝爾市全景旅行社的導遊員--,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者小X,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此次旅行將由X師傅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很高興為大家服務,希望能與大家共同度過一次愉快的旅程。 機場景觀大道

現在我們離開的是呼倫貝爾東山機場,1932年,日本關東軍在這裏修建並且試機成功,它是國家1級4D級機場,位於海拉爾區東山,距離市區約3.8公里,20--年正式更名為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現在已經開通了50多條航線。前面我們看到的雕塑就是生長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坐着的是他的母親克額侖;站着的是他的大妃孛兒帖;現在我們走的這條路是被譽為城市名片之路的機場景觀大道,景觀大道公路全長4.025公里,路邊的馬頭琴、勒勒車、長調、呼麥等雕塑構成了民族風情,提高了呼倫貝爾的城市品位和層次;羣雕象徵着和諧、歡迎、騰飛、展示了草原上流傳千百年的動人傳説;蘇魯錠雕塑象徵着草原興旺,事業騰飛。由3個酥油燈雕塑組成的羣雕代表着草原人民無限的關懷和祈禱;兄弟會雕塑再現了哈薩爾王兄在草原上相會的情景,也將成為我們這裏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現在請大家往我們車行的前方看,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這座小城,就是海拉爾。可能有的團友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們是到呼倫貝爾旅遊怎麼就到了海拉爾呢?這我就有必要和大家解釋一下了。呼倫貝爾是一個地級市,海拉爾是一個縣級市,其實海拉爾只是呼倫貝爾的一部分,它是呼倫貝爾的中心城市,就像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一樣,海拉爾也是呼倫貝爾的首府城區,它是呼倫貝爾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果説海拉爾是呼倫貝爾的一個統稱,那麼呼倫貝爾草原就是以海拉爾草原為中心的;海拉爾區於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建成,已有270多年的歷史,當時稱“呼倫貝爾城”。海拉爾區總面積1440平方公里,

全區有28個民族,總人口達26萬人。素有“草原之都”的美譽。

我們現在旅遊車所在地就是海拉爾的勝利大街。現在請大家往我們車窗的左側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條路是學府路,顧名思義,在這條路上坐落着一所國家二類本科院校-呼倫貝爾學院。

成吉思汗廣場、市人民醫院

那麼請大家往車窗的左前方和右前方看,右前方呢,是呼倫貝爾市七個旗五個市一個區共同打造的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那到底是哪七個旗五個市一個區,一會兒我將為大家慢慢道來。現在大家向車窗的左側看,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場就是以千年偉人成吉思汗命名的成吉思汗廣場,這座廣場是至今為止呼倫貝爾市境內最大的廣場,也是海拉爾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有人説廣場就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的“客廳”,那麼成吉思汗廣場就是我們呼倫貝爾最大的會客廳,廣場總面積25.5公頃,前面看到的主題雕塑是千年偉人成吉思汗上馬出征的圖景,他的方向正對額爾古納,那為什麼要對着額爾古納那?因為額爾古納是蒙古人的發源地,它象徵着望故鄉。

海拉爾市政府

大家現在看到的位於我們車窗右側紅瓦綠牆、古色古香的建築就是我們呼倫貝爾最早的市政府,它修建於1945年,是按照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王爺廟建成的,也是我們呼倫貝爾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中央橋、伊敏河

我們現在踏上的這座橋就是海拉爾的中央橋,也是海拉爾的景觀之一,它於1942~1944年修建,當時稱興安橋,橋長323.9米、寬7米,為鋼筋盤混凝土橋。橋的東西兩端建設了歐式鐘樓。海拉爾三面環山一水中流,三山分別是東山、西山和北山,而這“一水中流”就是我們腳下的這條伊敏河,伊敏河是海拉爾河最大的一級支流,鄂温克語意為“可飲用的水”。全長359公里,這條河是蒙古人的生命河,在橋的東西兩側分別為河東、河西,河東就是我們旅遊車剛剛行駛的那條街,它是海拉爾的市政府中心,河西是商業中心。也就是我們即將要到達的街區,同時,河西是海拉爾區人民最大的購物廣場。

商業區

前方下了中央橋我們就進入了河西區,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鋪,大家看在車窗的右前方那座高大的建築,就是海拉爾的本土品牌,友誼商廈,它完全是按照一種現代化的購物中心來設計的。外觀宏偉、裝潢考究,內部設施齊備,購物環境優雅、舒暢;它已有三十多個分店,可以説是與我們海拉爾人的出行、購物密不可分的。

這裏就到了海拉爾的商業中心地帶,也就是海拉爾的三角地,這裏是繁華的商業區和購物中心,他的意義遠超過一條普通街道的內涵,它的美觀與否,直接關係到海拉爾這座城市的整體形象。改建後的三角地中心地帶,就像一座街心花園;我們可以看到翠綠的草坪、牛拉勒勒車雕塑和數十個街燈組成了三角地街心整體佈局,這樣的圖景展現了牧民們的生活方式。

剛才跟大家提到了呼倫貝爾的七個旗五個市一個區,那麼現在我就為大家講一下具體都是哪些;呼倫貝爾自20--年撤盟立市改為呼倫貝爾市,現在是全國最大的地級市,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而這2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將近300萬的人口,一個區就是我們現在旅遊車的所在地海拉爾區。五個市分別是滿洲裏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七個旗則是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陳巴爾虎旗。呼倫貝爾市就是由這13個旗市區共同組建的。而我們行程的這幾天將要穿越這25.3萬平方公里的部分土地,現在呢,請大家看我們車窗外兩側的建築,海拉爾的建築是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在內蒙古自治區六十週年大慶的時候,呼倫貝爾市政府對海拉爾城區的房屋進行了修建,而這一做法被當年人稱為“穿衣戴帽”工程。海拉爾不僅有傳統的平房和高大的樓房,還有俄羅斯風格的木刻楞房,一些樓頂有蒙古包式和俄羅斯式的建築,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草原氣息和俄羅斯異國情調。

蘇聯紅軍烈士陵園

大家看車窗左側,這裏就是蘇聯紅軍烈士陵園, 它的前身是海拉爾公園,是為了紀念在解放戰役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裏面有紅軍烈士紀念塔。蘇聯

紅軍烈士紀念塔總高為16.25米,塔身為八稜型,頂端有一顆金星,正面用俄文刻着“為蘇聯的榮譽和勝利在戰鬥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塔基南北兩側刻有27名陣亡官兵的姓名、軍銜和出生年月。

客運站

現在位於我們汽車左側的就是我們海拉爾區的客運站,那有的遊客肯定就在想,客運站哪個城市沒有?沒有什麼重要的;在這裏我就不得不跟大家説一下了,我們剛剛説的呼倫貝爾包括的十三個旗市區中還有很多蘇牧、嘎查這樣的小地方,就相當於我們平時説的鄉、鎮,包括旗市之間,這樣的地方生活着很多勤勞樸實的牧民,而由於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地方是不通火車的,所以説客運是我們呼倫貝爾地區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大家剛剛也看到了,每天這裏都會聚集成百上千的人來等待客運。

立交橋

前面我們看到的就是當地著名的立交橋,它位於市區的北部,橫跨濱州鐵路,螺旋展線的造型簡潔明快。 現在請大家往我們的車窗的右側看,大家猜一下我們看到的這個綠色的管道是什麼?如果猜對了 我會給大家一些小獎勵,品嚐一下海拉爾的大雪糕。(議論出結果中)。好了 剛剛聽到了很多答案,有的説是煤氣管道,有的説是石油管道,而我們坐在--坐位上的那位先生/女士,答對了。它是輸送暖氣的。而我們現在車行右側看到的這個建築呢就是海拉爾的熱電廠。這個熱電廠對於呼倫貝爾來説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呼倫貝爾屬寒温帶和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温良短促,春季乾燥風大,秋季氣温聚降。霜凍早,可以説我們呼倫貝爾的供暖期長達8個月之久。呼倫貝爾冬天特別的寒冷,最冷的時候能達到零下四十二度左右,根河市能達到零下五十度左右。而現在呢很多人都在説,熱電廠建的位置離城區這麼近到底合不合理,主要還是污染問題,但是呼倫貝爾市政府對環保這一塊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

現在請大家往我們車窗的左前方看,我們看到的這個就是海拉爾的北山,北山上有一個世界反法西斯紀念園,當年呢,日本人在這裏發動了侵華戰爭,我們看到北山上有很多的樹,這些樹就是當年日本人栽種的,可能有的團友就會想到日本人終於在中國做了一件好事,如果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日本人當年在北山的地下建立了日偽工事,它是日本關東軍17處要塞中規模最大、軍事設備保存最完整的要塞。北山的樹木可以為他們所建的工事做一個掩護,因為當時這場戰爭可以説是一個國際性質的戰爭,其中有中國、蒙古國、蘇聯 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當我們的空軍在北山飛行時由於樹木做掩護很難發現日本人的軍事所在地。當年日本人在北山修建日偽工事是有原因的;海拉爾這個城市在軍事上來講是屬於易守難攻的城市,海拉爾是三山環山一水中流,三山就是我們飛機場的所在地東山、我們看到的北山還有一個是西山,一水就是我們剛剛橋下看到的伊敏河。現在我們的旅遊車已經行駛到海北一橋,海北一橋流淌的就是伊敏河,伊敏河從海拉爾的城區緩緩流過匯入前方不遠處的海拉爾河。那麼現在我們的旅遊車馬上就要行駛到海北二橋了,這裏是伊敏河與海拉爾河的交匯處。大家可以看到的橋下流淌的這條河流,這條河流就是海拉爾河,那麼這一路上我不只一次的和大家提到過海拉爾,海拉爾具體是什麼意思呢?請大家看這條河,海拉爾的名稱就是因這條河而得名,當時在這條河的兩岸長滿了野韭菜。而野韭菜的蒙語“哈里亞爾”意為漢語很像海拉爾,而蒙古族有以動植物的名稱給山川河流命名的習俗,所以就把這條河稱為海拉爾河。那麼在清朝末年東清鐵路修建到海拉爾的時候建立了鐵路,有了鐵路就一定要有一個火車站、火車站建立了之後、就要有一個名字,所以當時蒙古族就以海拉爾河的名字給這個火車站命名。當時,這個城市叫做“呼倫貝爾城”,那麼隨着火車站的建立,客流量越來越大,很多山西、河北的商人來此做貿易,海拉爾的火車站就越來越出名,逐漸替代了它原來的名字“呼侖貝爾城”。而蒙古族也有以山川河流的名稱給城市命名的習俗,所以就把這座小城叫做海拉爾,海拉爾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歡迎大家來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兒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夜以繼日,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即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片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實際上,呼倫、貝爾都是蒙古語,分別指以魚為食的雌水獺和雄水獺,兩個湖緣此得名,兩湖周邊的草原和地級市遂分別得名為呼倫貝爾草原、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面積為2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現有270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連同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滿、俄羅斯等族共3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呼倫貝爾市轄海拉爾區、滿洲裏市、扎蘭屯市、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區、5市、7旗。

〔進入草原時〕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鎮,遠離了鬧市喧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象。這裏最有名的旅遊目的地有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和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等。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不管您來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白呶!”(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雲、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過程中,輔佐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長期生活在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的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説當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雲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騎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同胞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筋骨強壯、充滿豪氣與力量?據説這與蒙古族平素喜歡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長期以來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強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反覆熬,聞着香,奶茶即成。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熟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用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殺、剝皮後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即離火起鍋,持蒙古刀,手把着帶骨肉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鮮嫩和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馳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腳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和勒勒車〕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車。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歷史和勒勒車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類似流傳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狀的住宿建築物。從廣義上推算,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輻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深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可保暢通無阻。牧人倒場(搬家),勒勒車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因草原遼闊,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熱烈的祭祀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傳統的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誦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樂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遊客們參與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舉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流淌於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河長319公里,流域面積4987平方公里。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陳巴爾虎旗全境,流域內地勢平坦開闊,河流落差較小,河道異常彎曲,似“九曲迴腸”,因經著名作家老舍品題為“全國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譽。兩岸水草豐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場和草原旅遊勝地。下游流經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注入呼和諾爾湖,又於湖東南流出而歸入海拉爾河。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風光奇秀,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爾虎草原中心地帶,310國道從旁經過,距海拉爾區45公里,距滿洲裏市110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我國目前少數未受任何工業污染和農業開發的天然優良草原之一,在國內草原旅遊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和獨特性。 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該旅遊區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態景觀為主,河流、湖泊、礦泉、冰雪、蘆葦等多樣類型為輔的自然生態景觀。“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藍色的湖”,面積12平方公里。湖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獨特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共同構成了一幅別具風格的自然畫卷,使這裏成為草原生態觀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巴爾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襲至今的獨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民俗禮儀向來自遠方的遊客訴説着他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着這裏作為北方遊牧民族成長搖籃的風采。這裏濃縮着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遊呼倫貝爾草原,不可不來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噢!旅遊區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另外還有大小蒙古包幾十頂,供遊人住宿。設有射箭、摔跤、騎馬、訪問牧民家庭、觀看馴馬、套馬錶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乘船遊湖等活動項目。該旅遊區(中心地帶),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十佳旅遊景點之一,現為國家3A級旅遊區。遊牧聖地——金帳汗部落草原旅遊區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位於呼倫貝爾草原有“中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爾格勒河下游東畔,是呼倫貝爾惟一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旅遊景區。這裏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馬背民族都曾在這裏遊牧、繁衍生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裏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佔據了呼倫貝爾草原。的佈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每逢夏季,陳巴爾虎旗“走敖特爾”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們便來到這山青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個遊牧部落羣體。藍藍天空,白白雲朵,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羣羣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和濃濃民族風情,使這裏成為世界上少有的遊牧聖地。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現為國家2A級旅遊區。一位頗有詩才的遊客來呼倫貝爾草原的這兩個旅遊區遊覽後即興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頗為感人。

獨特風情憑體驗,此行最是樂逍遙。朋友們,誰的詩寫得好,也請留下您的大作、墨寶,既可作為呼倫貝爾草原之旅的紀念,也可供後來者賞析,啟迪旅遊者的心靈。〔結束語〕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的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增進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愛大家,歡迎大家的到來,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能有機會再次相會在呼倫貝爾草原!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1

Lady and Genlenmen:

Welcome to HunLunbeier Grassland!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tell you why People call this bdautiful grassland Hulunbeier grassland. There is a moving legend behind it. A long, long time ago there lived a couple of lovers on the grassland. The girl was a Hu lun. The boy was Bei Er. One day a demon chief called Mang Gusi abducted HuLun and dried up the grassland. The grass withered and yellowed and domestic animals died one after order to save the grassland and Hu Lun, BeiEr traved a great distance on foot, chasing after Mang Gasi day and night. Finally, he fainted from exhaustion. In his weakened state, he dreamt that the demon chief had magically turned Hu Lu,Bei Er traveled a great distance on foot, chasing after Mang Gasi day and night. Finally, he fainted from his weakened state, he dreamt that the demon chief had magically turned Hu Lun into a flower which was and suffering from the windy dream in front of him. He immediately watered the flower and broke the spell. Hu Lun changed back into her former self. But the demon chief would not give up. He immediately watered the flower and broke the spell. Hu Lun changed back in to her former self. But the demon chief would not give up. He seized Hu Lun and took her away again. Hu Lun racked her brain for a way to escape. She succeeded in getting hold of the magic pearl on the demon chief`s head. On swallowing the pearl Hu Lun turned into a lake. In the meantime BeiEr had killed all of the other demons, but failed to find Hu Lun. Heartbroken, Bei Er jumped in to a lake to kill of a sudden the earth split open and formed two lakes, Hu Lun lake and Bei Er Lake, with the Wilson River closely connecting them. Later,people living on the grassland named the land hulunbeier Grassland in momory of them.

HuLunbeier covers an area of 250.557 square kilometers,with a totel population of 2.66 million. The Mongolian natiality is the dominant ethic group, and 35 other nationlities,such as Dawoer, Ewenke, Elunchun, Han, Manchu, Russian, etc.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m on the grassland. Hunlunbeier is called green and clean land because it is relatively free of pollution.

(Entering the grassland)

Now were setting foot on Hunlunbeier Grassland. All of us have escaped from the city and its clamour and entered a place like a dreamland,Look! The grassland looks like asoft, green cerpet, Nowyou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in the distance; numeros kinds of wild flowers are in bloom, and wisps of smoke are rising continuously from the yurta scattered on the grassland. When the gentle breeze brushes against the grass, herds of horses and cattle and flock of sheep seem to be drifting from here ro there. What a beautiful picture!

(Visiting a yurt)

This is the yurt we saw from the bus just now. Look!The host and his family have come out of the to greet us. Of couse, this is not an arranged reception, to be sure. But before we enter the yurt, Idlike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folk costoms here. No matter which yurt you happen to visit, you will finethat on hesring your footsteps the Mongolian people will extend a warm welcome outsite the yurt, to do justice to their reputed hospitality. When greeting you, they will put their hands against their chests and bow slightly. With a how do you do, They invite their guestsin. Male guests are invited to sit on the left and female on the right, while host sits in midle. The moment you take your seats, your host will have milk tea and various kinds of milk products pleaced in front of you. After a white, you will most probably probabyly be asked to help yourself to a special course called shouba lamd. As a way of showing respct to his distinguished guest, your hast will prsent you with a hada( a piece of silk used as a greeting gift), Together with a cup of lacal wine. Mongolians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talent in singing and r beautiful songs are as entertaining and pleasant as the blue sky, white clouds, greengrass and fresh flowers, In folk culture, there is a saying that a feast is not a true feast without the company of songs. Every person in the grassland, man or woman, old or young, can sing folk songs. When proposing toasts to their guests, they will show their hospitality by singing folksongs and playing special fiddles. The Mongolian people have lived on the vast grasslan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y have refined their talent for sing and dancing. You can not only please your eyes with their traditional ethnic dancing but also with their mondern ones featuring merry rhythms and vigorous let`s enter the yurt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be guests in a Mongolian herdsman`s home.

(Stepping out of the yurt)

Under the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you will see a vivid picture of flocks of sheep and herds of cattle, galloping horses and skillful herdsen on horseback brandishing horsewhips. Do you want to go for a ride ? If you are skilled at riding, why not ride a Mongolian horse for a while or wander about on camelback?If you are afraid of riding horses or camels,never mind. You still can enjoy the nomandic life by taking a special Mongolian vehicle called a Lele.

(Briefing on the physique of Mongolians)

Now you have had a look at the grassland with your own eyes, but did you noticed that the Mongolian girls are graceful,elegant and vigorous, and the young fellow are robust, heroic and muscular? It is said that this has much to do with their life styles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horse sports,running and her,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milk tea and milk products in developing their muscles and bones canot be underestimated.

(Briefing on the dietary habit of Mongolians)

Lets start with milk tea,The host minces the tea and put it in a kettle to boil it. When the kettle starts boiling with a gurgling sound, the host pours the fresh milk into it. Thus the herdsman coming in from a snowstorm will warm up immediately after having such a cup of milk tea. A bowl of milk tea, stir-fried rice, several piece of a dry milk product and some lamb is regarded as a delicious meal by the ordinary Mongolian herdsman. Milk products include the skin of boiled milk, milk curd, milk wine, cheese, butter and so on. The formal meal may be served with meat and a flour-base product.

While you are here on the grassland, it will be a great pity if you do not try Shouba Lamb(boil meat which is eaten using a knife and your hands) lamb is first cut into big slices and then put into boiling water to it is half done, you cut it into smaller pieces with the Mongolian knife and eat it. TheMongolian people think that half-done meat contains more nutrients.

(Briefing on Mongolian clothing)

The Mongolian robe is unique to this ethnic group. The robe is often matched with a belt and head its high collar and long sleeves, the robe protects people from mosquitoe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obe is made loose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iding horses and is long enough to keep the knees warm. You can find all kinds of clothes here today, but the robe is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Mongolians and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ir national conscience and identity.

(Briefing on Mongolian yurta)

You can see mongolian yurta here and there on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the mongolian yurta?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Xiongnu,an ancient ethnic group, their ancestors lived in the Northland long ago. Their living quarters were called yurta. In this sense Mongolians, as a ethnic group, can date to 4,000 years ago. So the Mongolian yurta are a symbol of the history of this ethnic group.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yurt are a symbol of the history of this ethnic group,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yurt. Herdsmen first build a round foundation with pieces of stones, Then they set up the structure with wodden wods and beams linked together with wollen or fur ropes,Lastly, they cover the structure with animal skins or felt ceiling of the yurt is round. With such a structure, the yurt can withstand snowstorms and heavy rainfalls. The door of the yurt is small and down to the ground. The yurt can be easily moved and this is suitable for nomadic accounts for the reason why the structure of the yurt remains unchanged till today. If the Mongolian yurt is seen as the home of the herdsmen, then the lelecarts can be viewed as their mobile homes. lelecarts move slowly with big noise. It is hard to tell when the history of lelecarts began. All the carts are made of birch, so they will reain in good condition even in wet weather. The wheels of the carts are tall and can easily roll across the uneven roads, lush bushes, thick snow and marshes. lelecarts are indispensable for herdsmen when they move cross snow-covered areas.

(Briefing on Mongolian festivals)

There are a lot of Mogolian festivals held every year on the grassland, but the most famous one is Nadam,the carnival the grassland. Nadamin the Mongolian language means recreation or entertainment. When it comes, there will be a lot of performances,such as horse racing, wrestling, archery and some other special ethnic performances. The Nadam fair is a time-honored festival and was known world wide for 700years, Nowadays the Nadam fair is often held during the harvest season of the grassland, either in June or ng that period, herdsmen often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sell domestic animals and livestock products and purchasse daily necessilties and livelihood-related goods.

Acturally, the herdsmen have few chances to get together on such a vast grassland, so Nadam also plays the role of a big trade fair for them, When we talk about Nadam, we should also talk about offering sacrifice at o in Mogolian means a pile of rocks or earth. On the vast and endless grassland, it is hard to tell directions, so people thought of pilling rocks or earth to mark them, In its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obao has become the shrine to offer scrifices to the God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God of the ng the sacrifice offering ceremony,people insert tree branches into the Aobao and put pieces of colorful cloth or paper flags with written scripture on the branche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memorial ceremonies, namely blood,wine,fire and jade. No matter what type it is, a lama will be invited to butn incenses, chant scriptures and pray for the blessing of the people and their livestock. Participants will walk around the Aobao clockwise three r the ceremony, the herdmen will not only enjoy horse races,wrestling and archery, but also singing, dancing and drinking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Around that time, young lovers will probably leave the crowd to be in a world of their own.

Dear,distinguished guests,after this tour of this grassland I believe you must have a general idea of how the Mongolian pelple live here and may een feel reluctant to leave the beautiful hulunbeier Grassland. I belive the grassland and its people enjoyed your visit as much as you did and look forward to your next one.

Ladies and Gentlemen,I hope to have another chance to meet you again on this very land, the Hulunbeier Grassland. Goodbye and good luck.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2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為“綠色淨土”。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3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4

我去過許多美麗的地方:新疆、北京、天津和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其中,最美麗的就要數呼倫貝爾了。

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那裏有藍藍的天,潔白的雲。那雲有時像牛,有時像馬,真是千姿萬變。在天空下,有許多的藍色或白色的蒙古包。那裏還有一個個的敖包,敖包上擠滿黃色、白色和藍色的哈達。那是多麼神聖啊!

呼倫貝爾有遼闊無垠的碧綠野草,彷彿草地和天空融為一體。一路上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像黃色的海洋,蜜蜂快樂的在那裏勞動。看着那嫩綠的小麥,好像一塊綠色的地毯。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真是令人神清氣爽。再來看看膘肥體壯的牛、羊和馬。他們有的在草原上奔跑;有的在草原上吃草;還有的在草原上悠閒地散步。好像它們才是這個草原上的主宰。在傍晚的時候,有許多火燒雲在天空,它們一會變成 綿羊,一會變成狗,真是形態萬千。到了晚上,有一位俄羅斯人拉着手風琴唱着歌。還有一羣俄羅斯老太太圍着火翩翩起舞。在這個寧靜的夜晚,篝火點綴了平靜的湖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雕樓顯得特別洋氣。

走進呼倫貝爾大草原,如同走進了畫卷。我愛呼倫貝爾大草原!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5

呼倫湖位於呼倫貝爾市,東經117000'10''~117041'40'',北緯48030'40''~49020'40'',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為構造成因的半鹹水湖。呼倫湖西岸為起伏的山巒和俊俏的懸崖陡壁;東岸和南岸地勢平坦開闊。湖底為泥底,比較平坦。呼倫湖的位置水的補給除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外,主要來自發源於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的克魯倫河,以及連接貝爾湖和呼倫湖的烏爾遜河。

呼倫湖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湖。位於呼倫貝爾市。有克魯倫河和烏爾遜河注入。湖面海拔539公尺,面積2,31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8公尺。舊時呼倫湖北與海拉爾河相通,湖水外洩入黑龍江。現已斷流成為內陸湖。1958~1962年間因與湖相通的穆得那亞河被堵塞,湖水上漲2.5公尺。近年湖面蒸發量與湖泊補給水量取得新的平衡,水位又趨穩定。冬季封凍.

呼倫湖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內湖,與貝爾湖為姊妹湖。

呼倫湖的自淨能力與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關,首先湖的面積大,與多條草原河流溝通;其次由於地處高緯地區,氣温低,對湖體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湖體構造特殊,露出30餘個泉點,有大量地下水的補給。因此,呼倫湖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方面發揮着巨大作用,在區域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1]

呼倫湖呼倫湖在史前已經有人類居住。歷史上曾數易其名:《山海經》稱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楞湖,當地牧人稱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稱,“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兩湖命名。清初,遊牧在湖邊的蒙古人開始稱呼倫湖為“達賚諾爾”。“達賚”蒙古語意為“海”,“諾爾”意為“湖”,“達賚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呼倫湖湖水的範圍變化非常大,在《山海經》、《唐書》這些古書中都有記載。呼倫湖以前叫大澤,在漢語文獻裏面叫很大的湖泊,有時候可能達幾千平方公里,但有的時候又很小,比如説在清末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它乾涸了,就剩下幾個小水泡和大量的濕地。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及20世紀60一80年代,這個湖又都有一個擴大的過程。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6

呼倫貝爾的陳巴爾草原上的莫爾格勒河被當地人稱為第一曲水,此地是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旅遊景點。這裏是呼倫貝爾的天然牧場,每到水草豐美的季節,這裏就會聚集很多遊牧的牧民,形成一個自然的遊牧部落。莫爾格勒河畔的金帳汗蒙古部落是依照當年成吉思汗的行帳建成的,再現了當年蒙古部落的風貌。每逢夏季,陳巴爾虎旗走敖特爾的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牧民們便在這山清水秀、水草豐美的所在,自然形成一個遊牧部落羣體。

呼倫湖是絕呼倫貝爾草原的一大美景。站在湖邊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在湖畔常會遇到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轉眼風雲突變,下起了大雨,可西方的太陽並沒有褪去,這是一場難得的“太陽雨”。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7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位於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中心地帶的呼和諾爾的湖畔,距海拉爾市61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代表。坦蕩無垠的草原環抱着波光瀲灩的呼和諾爾湖。草原綠茵如毯,鮮花爛漫,蒙古包點點,猶如綠海中的白帆。

旅遊點上的活動項目豐富多彩。遊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騎着駿馬奔馳;也可以騎着雙峯駝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車漫遊。還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諾爾湖中垂釣,或揹着獵槍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獵。

從海拉爾乘車沿301國道北行,在茫無邊際的草海里,迎着車窗外撲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鳥鳴,視野裏滿目碧綠,愈走愈會感到綠的色彩愈重,遠山綠得滴翠。車過陳巴爾虎旗旗府巴彥庫仁鎮10公里,一個明鏡般的湖泊便闖進了你的眼簾,這就是呼和諾爾湖。在湖西岸的山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築為主組成的蒙古包羣,如同聖潔的白蓮花開放在綠野上,這便是接待中外遊客的呼和諾爾旅遊點,也是近年呼和諾爾草原旅遊節和那達慕的會場所在。

"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色的湖"。莫爾格勒河從東北彎彎曲曲地來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爾河,面積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盪漾,野鴨成羣,大雁結隊,雌雄相伴,游水嬉戲。牛羣悠閒甩尾,駱駝昂首徜徉;蒙古百靈在空中自由飛翔,婉轉歌唱,憨態可拘的旱獺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風力發電機的風車在飛速地旋轉着,唱着一支歡快的歌。一根根電視天線直指藍天,彩色電視給牧人們帶來了文化知識和歡樂。所有這一切給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機和色彩。

旅遊點上磚木結構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廳建築面積520餘平方米,高20餘米,大廳寬敞明亮,正對廳門處擺放成吉思汗畫像,四壁鑲嵌着成吉思汗版畫組合系列。大廳和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還可以舉辦舞會、小型音樂會。大廳兩側設有24個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豔麗、金壁輝煌的蟠龍立柱支護,寬敞明亮,顯得高貴、宏敞,氣度不凡;壁毯壁畫製作精美,圖案古樸,色彩明快。牛、馬、羊、駱駝栩栩如生,傢俱、茶具極富民族特色。在這裏可以吃到草原風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湯等,還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湯白似乳、香味撲鼻的鯽魚湯。

這裏還備有供遊客乘騎的馬匹、駱駝和乘坐的勒勒車、米力幹車等。穿着蒙古袍,以藍天白雲、草原銀湖為背景,拍一張騎駱駝或策馬馳騁的照片,將會給遊客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裏既可以參加口徑槍有獎射擊比賽,還可以狩獵野鴨。遊客既可在湖邊垂釣、乘遊船在湖中搖櫓搬槳,也可以觀看賽馬、蒙古式摔跤、烏蘭牧騎演出。參加草原篝火聯歡晚會最富有詩情畫意,遊客可以盡情唱歌跳舞。在小賣店,還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在這裏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空氣,花香和鳥語,體驗比較原始的遊牧生產方式,一定會使遊客領略和感受到繁華的都市從未有過的情趣。

關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導遊詞 篇18

位於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中心地帶的呼和諾爾的湖畔,距海拉爾市61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代表。坦蕩無垠的草原環抱着波光瀲灩的呼和諾爾湖。草原綠茵如毯,鮮花爛漫,蒙古包點點,猶如綠海中的白帆。

旅遊點上的活動項目豐富多彩。遊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騎着駿馬奔馳;也可以騎着雙峯駝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車漫遊。還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諾爾湖中垂釣,或揹着獵槍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獵。

從海拉爾乘車沿301國道北行,在茫無邊際的草海里,迎着車窗外撲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鳥鳴,視野裏滿目碧綠,愈走愈會感到綠的色彩愈重,遠山綠得滴翠。車過陳巴爾虎旗旗府巴彥庫仁鎮10公里,一個明鏡般的湖泊便闖進了你的眼簾,這就是呼和諾爾湖。在湖西岸的山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築為主組成的蒙古包羣,如同聖潔的白蓮花開放在綠野上,這便是接待中外遊客的呼和諾爾旅遊點,也是近年呼和諾爾草原旅遊節和那達慕的會場所在。

"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色的湖"。莫爾格勒河從東北彎彎曲曲地來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爾河,面積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盪漾,野鴨成羣,大雁結隊,雌雄相伴,游水嬉戲。牛羣悠閒甩尾,駱駝昂首徜徉;蒙古百靈在空中自由飛翔,婉轉歌唱,憨態可拘的旱獺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風力發電機的風車在飛速地旋轉着,唱着一支歡快的歌。一根根電視天線直指藍天,彩色電視給牧人們帶來了文化知識和歡樂。所有這一切給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機和色彩。

旅遊點上磚木結構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廳建築面積520餘平方米,高20餘米,大廳寬敞明亮,正對廳門處擺放成吉思汗畫像,四壁鑲嵌着成吉思汗版畫組合系列。大廳和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還可以舉辦舞會、小型音樂會。大廳兩側設有24個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豔麗、金壁輝煌的蟠龍立柱支護,寬敞明亮,顯得高貴、宏敞,氣度不凡;壁毯壁畫製作精美,圖案古樸,色彩明快。牛、馬、羊、駱駝栩栩如生,傢俱、茶具極富民族特色。在這裏可以吃到草原風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湯等,還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湯白似乳、香味撲鼻的鯽魚湯。

這裏還備有供遊客乘騎的馬匹、駱駝和乘坐的勒勒車、米力幹車等。穿着蒙古袍,以藍天白雲、草原銀湖為背景,拍一張騎駱駝或策馬馳騁的照片,將會給遊客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裏既可以參加口徑槍有獎射擊比賽,還可以狩獵野鴨。遊客既可在湖邊垂釣、乘遊船在湖中搖櫓搬槳,也可以觀看賽馬、蒙古式摔跤、烏蘭牧騎演出。參加草原篝火聯歡晚會最富有詩情畫意,遊客可以盡情唱歌跳舞。在小賣店,還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在這裏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空氣,花香和鳥語,體驗比較原始的遊牧生產方式,一定會使遊客領略和感受到繁華的都市從未有過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