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導遊詞(通用12篇)

重慶市導遊詞 篇1

小山峽風景片區位於雲貴交界的中屯鄉翟底河,南距縣城20公里,交通方便,距川、滇、黔主要公路幹線500米,整個風景片區集山、水、溶洞、峽自然景觀於一體。輕舟漫遊翟底河,盡覽兩岸“小山峽”雄、險、奇、秀的自然風光,曲徑通幽,彷彿置身於“桂林山水”之中。尤以躲軍洞裏,回波洞最為壯觀。

重慶市導遊詞(通用12篇)

傳説清朝太平天國運動進行尾之際,石達開的部隊在四川被擊敗後,殘部經過長途爬涉,來到烏蒙深山,最後選擇了小山峽來躲避清軍的殘酷圍剿,在躲軍洞裏,他們信念不變,血戰到底,堅持到咸豐十年(1862年),終因彈盡糧絕,義軍在巖壁上刻下“天心雖已去,人力可迴天”的悲壯詩句殉難,至今還有太平軍的兩米旗杆置於懸崖峭壁中。後人把該洞定名“躲軍洞”。

回波洞:

回波洞與躲軍洞兩岸呼應,進入洞中,鐘乳石密佈,移步換景,有如“騰雲神龜、孔雀開屏,雄獅回洞、二龍搶寶,地下長城,天象淺水,慈航普渡、羣龍朝拜,夫妻迎賓”諸多景點,美不勝收。

躲軍洞:

躲軍洞在鎮雄縣翟底河西岸中屯,南距縣城20公里。翟底河古名直料河,是烏江的支流。躲軍洞是苦難人生的庇護所。

重慶市導遊詞 篇2

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旅遊風景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__年11月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__年5月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同時還被評為中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重慶文明景區,重慶安全景區,被名人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

巫山小三峽是大寧河下游流經巫山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的總稱;這三段峽谷全長60公里;小三峽與長江大三峽毗鄰,林木翠竹20000多畝。

巫山小小三峽是位於大寧河滴翠峽處的支流馬渡河上,是長灘峽、秦王峽、三撐峽的總稱;小小三峽是大寧河小三峽的姊妹峽,全長15公里,因比大寧河小三峽更小,故名小小三峽。

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旅遊風景區風景如畫;她一池碧水,奇峯壁立,竹木葱蘢,猿聲陣陣,饒有野趣。小三峽的特色是秀美、神奇。有人認為它有六奇,即山奇雄、水奇清、峯奇秀、灘奇險、景奇幽、石奇美,可稱為天下奇峽之美景。

巫山小小三峽同時被譽為全國最佳漂流區,有驚無險的迴歸大自然參與式漂流——被稱為中國第一漂。

重慶市導遊詞 篇3

大寧河小三峽即為著名的巫山小三峽。大寧河發源於陝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雲崖險峯,注入巫峽西口的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神祕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近年由於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有人讚頌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神矣絕矣,歎為觀止矣”。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

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雲,峯峯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進峽後,兩岸峯巒聳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餘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遺蹟。

鐵棺峽

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這裏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裏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遨遊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後腿還在山外。於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據考這“鐵棺”乃是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並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懸棺羣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裏有24具黑棺。

滴翠峽

繼續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佈,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峽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過,猶如巨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直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啟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頭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奇。

大寧河小三峽以峯秀、景幽、灘險、石美為其特色。久居大都市的旅遊者定會感到稀奇古怪,宛如旅行在神話世界中。

重慶市導遊詞 篇4

各位嘉賓,尊敬的朋友,早上好!歡迎大家到重慶觀光旅遊.我是你們的重慶導遊 ,大家叫我小錢就可以了。為大家提供駕駛服務的是x師傅。非常榮幸能有機會陪同大家一同遊覽山城風光,在我們相處的這段時間裏,我將盡我所能為大家服務好,也希望各位能喜歡欣賞我的導遊服務,在這裏預祝各位在重慶玩得開心愉快,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在正式開始我們“山城”前小錢有禮送給大家,小錢沒啥好送的,就送大家六千萬,一千萬要在瀏覽過程當中注意安全,二千萬要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三千萬要記住我們的集合時間和集合地點,四千萬要記得我們的車牌,因為在景點停車場同種類型的車類型都差不多,以免上錯車大家記好了,我們的車牌是渝A,五千萬要保持好車內設施和清潔,現在我們坐的車就是我們移動的家,所以請大家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我們的車,六千萬要記號以上的五千萬。

首先簡單介紹重慶的歷史,重慶是全國最早評定的56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因為它有着3000多年曆史,首先問一下大家,你們知道重慶為什麼簡稱渝?重慶名字又是怎麼得名的嗎?

重慶在古代曾被叫做江州,巴郡,巴州,楚州,渝州,恭州。嘉陵江古稱渝水,581年隋文帝以渝水繞城,將楚州改為渝州,重慶由此簡稱“渝”。1189年南宋光宗趙惇因在恭州被封為恭王,後又稱帝,就自詡為雙重喜慶改恭州為重慶府,重慶便由此而得名。重慶曾經3次建都,三次建都分別為:遠古的巴國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國建都連同抗戰時期的陪都。

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4個直轄市之一。位於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重慶為嘉陵江和長江所環繞,面積8.23萬平方公里,乃至北京.天津.上海面積總和的2.39倍。轄4個縣級市,13個區,23個縣,總人口3320萬,其中主城區人口達到8000萬之多。為中國最年輕的人口最多的,面積最大的直轄市。而三峽工程的興建,雖然對重慶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大,但也給了重慶新的機遇,重整山河再建新重慶嘛。

重慶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暖,年平均氣温在18攝氏度左右,冬季最低年平均氣温是6—8攝氏度,夏季最高年平均氣温是27—29攝氏度。重慶的雨量充沛,春末夏初夜雨特別多,所以在重慶素有“巴山夜雨”之説。

説道這裏小錢又有問題問大家了,每個城市都有別稱那重慶有多少個別稱呢,大家可以一起説説。 説到重慶的地形,很多同志都會一口道出“山城”,真的名符其實,它地處四川盆地東部,丘陵地帶,羣山環抱,城市就建在山上,所謂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起伏盤旋的道路,半島上密密的、層次分明各種不同風格建築,給重慶展現出絕佳的立體美,而環繞主城區的長江,嘉陵江如兩條銀色的腰帶,登臨“山城花冠”南山一棵樹觀景台,俯瞰整個渝中半島,真是江山如畫,美不勝收。蔡鄂將軍避難重慶時就曾題詩“兩條銀線自天來,山勢隨江合復開,自古巴渝稱重鎮、半空峨嶺出高台”。有機會大家可以去嘗試一下。

當然立體的城市也就有立體的交通。橋樑、隧洞、電梯、纜車、索道。重慶有中國橋都之稱,加上人行天橋有4500座,僅在市區就有7座大橋,全市更難以計數。當然這裏面最著名的有二座,重慶長江大橋建於文革剛結束的1978年,全重慶市民積極參加,以大會戰形式建成。橋頭是葉帥的題詞,另一個是長官工程及腐敗的象徵,綦江彩虹橋,它的審案震驚全國。當然新建的彩虹橋美侖美奐,如藝術精品一般,沿途上大家就能領悟到重慶的五多一少,剛才説了橋多,還有洞多,隧道多,纜車多、台階多和自行車少,大家看到這山壁邊一個個的洞口,現在只是小店,小作坊,它的來歷就大了,抗日戰爭時正宗的防空洞,當然也有三線建設所建,作為戰略大後方,備戰備荒的要求,重慶很多廠、商場就建在洞內,在全重慶城區內廣羅密佈,交織成網,一度重慶想在此基礎上建地鐵,後來覺得工程太大,改建了輕軌。由於裏面冬暖夏涼,成為許多火鍋老闆的必爭之地。你想,冬天不用開暖氣,夏天不用開冷氣,多省錢啊。重慶台階多是讓外地人挺頭痛的事,爬坡上坎太累,可想想重慶女孩子為什麼身材這麼好嗎?那就是因為台階多,女孩子可以隨處免費健身。而且重慶人心臟病患者也極少,好處不少啊。俗話説得好:“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樓在巖上建,車在山上奔,門多隧道多,橋美壯山城”

出門前,我想大家一定會看電視瞭解這幾天重慶的氣温。説到重慶的氣候特徵。它曾經有兩個名字名聞全國。就是“霧都”與“火爐”之稱。重慶是與倫敦齊名的世界著名霧都,春秋之季,最是多霧,白霧自江中升起,如輕紗籠罩,非常好看了,但濃霧茫茫,遮天被日,江岸不分,甚至一大早起來伸手不見五指,對面不見來人,説到這裏可能很多朋友就疑惑了重慶哪來的這麼大的霧?説起來這是重慶地理環境決定,重慶是個典型的丘陵地帶又有兩江環抱,夏天的時候由於高温原因兩江之上形成了強烈的水蒸氣,這時候誰曾其散發不出去,只能盤旋在重慶城上空。對交通安全危害就極大了,但霧也有它的妙處,抗戰時

日機長期瘋狂轟炸重慶城,給重慶帶來極大的損失及傷害,但重慶人民的意志就象市內解放碑的前身--精神堡壘一樣,炸塌了又重建,木質的垮了建磚石的,永不屈服。在艱苦的抗戰歲月,人們採用了特別的辦法,全城的建築都塗成灰褐色,空中望去與霧色融成了一片。所以現在倖存的幾棟抗戰建築都還是這種保護色。當然大霧天,日機不出動,就是大家高興的上街購物娛樂的時候了。在中共南方局的領導下,以郭沫若、陽翰笙、田漢、老舍、曹禺等進步作家推出了大量宣傳抗戰、鼓舞人民士氣的劇作,如“屈原”“孔雀膽”“蔡文姬”“法西斯細菌”等等,轟動一時,所以重慶至今保留了霧季藝術節的傳統。重慶也有“三看三不看”一説---看晚上不看白天,看霧天不看晴天,看女孩子不看男孩子。由於我們重慶是工業區,基本看不到晴空萬里的景象,霧天朦朦朧朧的反而使重慶城蒙上了一層薄紗,有點虛幻的美,山城的夜景更是天下聞名,比起香港,紐約的流光溢彩,重慶夜景立體感強、層次分明,江景、山色、夜景渾然一體,交相輝映,萬家燈火宛如銀河璀燦繁星 更有如夢如幻的感覺,讓人讚不絕口了,至於重慶女孩子與男孩子的比較,純屬笑談了,可能是因為重慶的女孩子兼有玲瓏嬌、潑辣刁、白又靚 個性鮮明,招人 喜歡。

重慶另一名稱"火爐",是説重慶是長江上三大火爐之一,另二處是武漢及南京。不過30℃以上天氣,重慶持續時間最長,温度最高,絕對温度42.3℃,日平均氣温耶。而且重慶空氣濕熱,如蒸籠一般,讓人弊得慌。半夜一二點還不降温。就像個天然的大桑拿房一樣的,在座的女士如果有不滿意自己的身材的,可以在最熱的時候來個天然減肥,重慶歡迎你。呵呵~

重慶有“山山有熱泉,峽峽有温泉”這樣的説法。20xx年1月 重慶獲得國內首個“中國温泉之都”稱號。在8.24萬平方公里城市面積內,温泉點達100餘處之多。水温在20℃-40℃之間,最高熱水水温在60℃以上。均為大氣降水補給,地熱增温所致與巖漿活動無關。重慶提出的“五方十泉.一圈百泉”中.東邊有“亞洲一絕”的東温泉,南邊有國內最優秀的南温泉,西邊有天賜温泉和貝迪温泉,北邊有“武陵仙境”的統景温泉。其中最早開發的是北温泉距今有已有1620xx年曆史。

説到這裏大家回憶下小錢説了幾個別稱了?有山城,火爐,霧都,橋都,温泉之都。

李白詩云“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各位遊畢重慶,是否也會思戀重慶的夜景、火鍋,山城美女呢,以上這三點也是我們的重慶的三大名片。

美女到了北京嫌官太小,到了上海嫌賺錢太少,到了重慶嫌結婚太早。一天不打望,心頭憋到慌。兩天不打望,視力要下降。三天不打望,要得白內障。四天不打望,睡覺都搞忘。五天不打望,走路沒方向。六天不打望,血壓要上漲。七天不打望,智力也下降。八天不打望,生活都絕望。九天不打望,不是好兒郎!十天不打望,青龍山安詳。重慶女人母老虎重慶男人耙耳朵。

美食重慶潮濕的氣候也造就了重慶別具一格的飲食。有道是食在四川,味在重慶。其中最典型的飲食,就數山城火鍋啦,風靡全國,而重慶一半的飲食店都是火鍋店。火鍋由來........驅濕通汗最見功效,而搖着蒲扇、流着熱汗、光着膀子、大呼小叫那更是街邊一景。重慶人就把火鍋稱為熱盆景。菜品豐富,味道濃洌爽口。吃得熱鬧,食得衞生。現己成為重慶人過年辦席首選。在重慶遊了最著名的景區,最好也品嚐一下最精彩的飲食,那才算不虛此行了

美景有這樣一句古詩,“巴蜀美景何處尋,山城燈海奪天工。”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比不上重慶的燈火輝煌。”我們世界有三大夜景城市,有香港,新加坡,還有一個就是我們重慶,重慶的夜景為什麼這麼漂亮呢,首先就是因為重慶是個山城,房子都是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晚上這個燈光呢,也是層次感特別強,還有呢就是國家建設部耗巨資修建的燈飾工程,就是把基礎最好,潛質最佳的重慶夜景建設的更佳國際化,現代化,成為具有更大吸引力的中國名片。那麼重慶的夜景既然這麼漂亮,我們去哪看才能把整個重慶的夜景淨收眼底呢,這裏有兩個最佳觀賞點,一個是南山一棵樹觀景台,重慶市區最高的觀景平台,可以俯瞰整個重慶靜態的夜景,還有一個就是在朝天門碼頭乘坐兩江遊的遊船,可以更貼近的欣賞兩江四岸動態的夜景。

重慶市導遊詞 篇5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

大家好!我是此次陪伴大家遊覽山水都市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石。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對各位朋友的到來表示熱情的歡迎。相聚即是緣分,我很有幸在這裏與大家相遇相識,並陪伴大家一起遊覽,在與大家相處的日子裏我會用心服務,我希望大家能夠旅程一路開心到底。今天由我和我們的安全使者孫師傅,陪同大家一起去領略多彩的山水之城。

在介紹開始前給大家猜個謎題,各位朋友知道“雙喜臨門”指的是哪裏嗎?對了,答案就是重慶。重慶市是隸屬於中央的直轄市,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議?1997年6月18日,重慶正式掛牌成為了繼北京、天津、上海之後的中國第四個直轄市,也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中央直轄市。重慶市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四川盆地東南部,地跨東經105度11分——110度11分?北緯28度10分——32度13分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地界東臨湖北和湖南省,南接貴州,西北依靠四川,東北部與陝西省相連。重慶有山城、江城、橋都、温泉等幾大名片。

這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重慶叫做山水之城呢,隨着車窗外的風景的不斷變換,經過了各位的觀察與感受,想必各位遊客一定已經初步體會到重慶是名符其實的山環水抱之城了吧。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大婁山,地形大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起伏較大。重慶9大主城城區幾乎完全坐落在山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是一座典型的“山城”。

俗話説“有山無水不秀?有水無山不靈”。重慶不僅有山還有水,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貫重慶全境,流程長達665千米,嘉陵江自西北而來,三折入長江。長江干流重慶段,彙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烏江、大寧河五大支流及上百條小河流,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000億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千米水面積全國第一。毫不誇張的説,整個重慶都屹立於水中,是一座名符其實的“江城”、水城。從車窗外看去?整個城市躍然眼前的除了高樓大廈外?便是連綿不絕的青山和川流不息的滾滾江水。山、水、城如此和諧地融為一體。重慶也就成了獨具魅力的山水園林城市了。重慶為嘉陵江和長江所環繞?幅員面積約達8、2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為3200萬人?共有40個行政區縣。而且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5個民族?其中以漢族為主體?少數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最多。

重慶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所以又有人説重慶是“火爐”、重慶的工業園區比較多,雨量充沛,温潤多陰,濕度大,使重慶總是霧濛濛一片,因此又有“霧都”之稱。春夏之交總是晚上下雨,白天放晴,這種獨特的氣候景象造就了充滿詩意的“巴山夜雨”。

我們馬上到達瓷器口了,大家請做好下車的準備,跟隨我一起瀏覽磁器口的風光。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磁器口了,大家現在所看到的這塊牌坊便是磁器口古鎮的大門,現在你們可以在這留個影做紀念。好了,大家留完影,就和我一起踏入磁器口。現在我們腳下的是磁器口正街的一條支路,前方會比較窄,大家一定要緊跟着一起走。 磁器口原名叫“白巖場”,傳説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髮為僧來渝,隱避於寶輪寺,故將原“白巖場”改名為“龍隱鎮”。 清朝初年,因盛產和轉運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那經歷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 在道路的兩邊,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賣小吃的地方。大家不要着急,等會我們參觀完了,出磁器口的時候,再依依購買。 磁器口的小吃呢,最著名的有陳麻花,古鎮雞雜,軟燴千張,毛血旺等等。每到節假日,特別是從外地來重慶的學生工作的朋友們都會來磁器口排着隊買上好幾袋的陳麻花帶回家。 大家請看左邊,這邊有一家畫坊,裏面有很多關於老重慶的畫,有經典的古鎮民居,有上坡下砍的棒棒,還有很多美如仙境的風景畫。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便來到了磁器口繁榮的重要起源地------磁器口碼頭。磁器口是古重慶的北大門,得嘉陵江水運之便,在明朝就成為了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江上船隻穿梭,鎮上商賈雲集,有人用“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來形容其繁華景象,曾是嘉陵江下游最繁華的水陸碼頭之一,水上運輸的發達帶動了餐飲,貿易等產業的發展,從而不斷的聚集人氣便形成了今天的古鎮, 好了各位朋友,“千年古鎮,重慶縮影”沉底了千年滄桑的古鎮磁器口歡迎你們有空在來。朋友們現在可以自行參觀我們2點鐘在下車的地方集合,謝謝大家,祝大家玩的愉快。

重慶市導遊詞 篇6

重慶市萬盛石林風景區位於重慶市南部的萬盛區,距重慶市區89公里(全高速),景區總面積10餘平方公里,其成巖年代距今約4。6億年,比雲南路南石林成巖期早2億年,是中國最古老的石林。其主要景觀有蘆花湖、情侶石、萬成奔騰、蓮花爭妍、香爐勝景、千塔雄矗、化石長廊、水上石林、天下第一石扇、地縫一線天等。還有多姿多彩、秀麗壯觀的天門溶洞與地表石林交相輝映。濃郁、純樸的苗家風情及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使石林更添情趣。經過多年系統的開發建設,萬盛石林全面實現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高度統一,顯示出巨大的綜合旅遊觀光價值和科考價值,連續兩屆被評為“重慶十佳旅遊景區”。

漫步石林,可以在許多石頭上發現一個個形似蝦類、通體呈黃褐色的彩色化石——珠角石,它由6億年前的海洋生物演變而成。其鮮豔的顏色來源於演變過程中體外外含鐵物質的置換作用。據考證,世界上化石的顏色多呈灰白色或沒有顏色,象這樣顏色鮮豔、保存完好的化石實屬珍寶。

神奇的地下藝術宮殿天門洞,全長726米,因溶洞頂部有一“天窗之門”而得名。該溶洞內有各種石筍、石幕、石鐘乳、石瀑布及蓮台水池等,造型精巧、千姿百態、其“寶蓮燈”及“天山雪源”堪稱洞景一絕。

重慶市導遊詞 篇7

神龍峽位於重慶南川區南平鎮內,距重慶主城區約79公里,距離南川城區23公里。幅員面積約20平方公里。

神龍峽大峽谷地形像是一條橫卧山澗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有關於龍的傳説,因而得名神龍峽。從裏隱壩峽谷入口至飛龍瀑布,峽谷全長約4.2公里。谷底平均寬度約50米,_寬處90米,_窄處僅10米,呈典型的“Y”字型深切峽谷形態。峽內林深竹茂、流水飛瀑、峯巒絕壁、蟲鳴鳥唱。峽谷兩岸植被多為灌木林、刺竹林,植物較為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植物種類1700種。神龍峽空氣清新,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天然大氧吧。景區平均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米8萬個左右。

神龍峽地處金佛山山脈邊沿,屬重慶南川市管轄。南川市坐落在重慶南部,建設中的重慶至長沙高速公路開通後,重慶到南川距離僅56公里。周邊與重慶的武隆縣、涪陵區、巴南區、萬盛區,以及貴州省相連,人口約65萬,是重慶南部農業、工業、商業的中心城市。

神龍峽在金佛山以西,屬於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有霜雪,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對林木、竹、藥等植物的生長則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山體多在海拔1300米以上,神龍峽_高峯豹子嶺為1380米,自然保護區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南川南平鎮有縣級公路連通景區入口,距離約13公里,途經木渡鎮、神農峽度假村、永安鎮、裏隱壩。

檢票口前方左邊山崖上的瀑布叫五龍瀑布,下雨天會形成五條漂亮的瀑布。在五龍瀑布下方有一片露營地,長期在大城市居住的人可以在此盡情的體驗身處大自然的無窮樂趣,同時在這裏可以品嚐到神龍峽的露天燒烤。

清風茶室,主要是為遊客提供棋牌娛樂,感受神風洞的清涼。同時這裏也是漂流的終點站,在對面的遊俠驛還設置了專門的沐浴和更衣室。在我們親近山水之後能方便的休整。

走在步遊道,遠望伊人橋,更如卞之琳“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窗前看你”之詩境。而伊人橋連接的是左邊的含羞瀑布和右邊的含情瀑布。,右邊的瀑布猶如一男子含情脈脈望於橋對面的女子,而左邊的含羞瀑布好似一位害羞的女子藏於橋後。

經過飛龍步道99步天梯,喻意青雲直上,便到神龍洞了。小龍子從青年、中年到老年一直生活在此洞,居住了上千年。明清時期,民間為祈福求雨,築神龍廟與此地,年年香火不斷,_期間,因破四舊而被撤除,今恢復以供旅遊觀光和民間祭拜。神龍洞實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然溶洞,長約數公里,內有明清時期當地衙門祈福求雨,並感謝神龍顯靈的牌匾。

重慶市導遊詞 篇8

遊客朋友們,你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重慶湖廣會館了,它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整個古建築羣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羣。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説,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

現在就請大家邊參觀邊聽我的講解,請往這邊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鋭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祖上或許正是那時隨移民來到重慶,所以來到湖廣會館就覺格外的親切相熟了。譬如現在我們所説的“崽兒”、“抄手”“啷個”等鄉土方言,都是源於湖廣方言。湖廣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現在已經無法聽見了。當年的湖廣會館是重慶“八大會館一公所”中最繁華的一個。會館的領導一般叫“當家的”,管事的是“二當家”,為人往往八面玲瓏,會館經營得異常紅火。

請大家看,湖廣會館的圍牆樣式,是明清時期常見的黃色封火牆,以直線構圖而呈階梯狀疊落,又稱‘碼頭牆’,是典型的江南建築風格。這樣的設計,使整個湖廣會館呈“L”形,從山坡上直衝而下,圍牆聯綿不斷,造成異常震撼的視覺衝擊。湖廣會館的封火牆也是很具建築特色的。它對建築的層數、高差、進退等問題,都能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使單調的懸山頂人字屋面變得錯落有致,曲折流暢。湖廣會館的封火牆除了連續不斷的特點外,其造型與地形的結合也很有特色。齊安公所的封火牆造型是最獨特的。封火牆形式繁多,主要有梯形、曲線形(拉弓牆)、人字形,一字形。齊安公所的封火牆正是曲線形的拉弓牆,呈圓弧形,配以牆體結構的連續,因此視覺上很像翱翔着的巨龍的背脊,龍脊依山勢而下,自然氣勢非凡。北方的封火牆是直線的,講究中規中矩,莊重但缺乏靈氣;而南式封火牆如浙江保留的封火牆,都還能體味出靈動的趣味。湖廣會館的封火牆就是屬於南式。

無論是四川還是北京抑或重慶,但有湖廣會館就有禹王廟或禹王殿。300年前的湖廣會館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舉辦禹王廟會,祭奠禹王,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説大禹治水,就曾經居住重慶,連兒子生在重慶也沒有回家看看。所以現在重慶南岸還有個地方叫彈子石,意為誕子。禹王宮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鄉紳捐資興建,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禹王宮原是傳統的黑青瓦。從清順治年間早期湖廣移民入川時就開始修建,後雖經嘉慶、道光和光緒時候三次重修、擴建,青瓦的風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樣子。1734年發行的清代建築手冊《工程做法則例》明確規定:黃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宮就用黃色琉璃瓦;綠色是士大夫的顏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屬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國民間絕大部分建築的瓦都是黑青色。山西晉商儘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宮的黑青瓦正是如此。

重慶湖廣會館不同於北京湖廣會館那種建築空間寬大,氣勢宏大的特點,卻更多繼承了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在園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園林的手法。固而會館院落之間反覆出現高大的封火牆把空間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間有小門連接,空間上並不斷絕。這使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與對應的風景,假山花草、小橋流水、圍廊雕畫,都是特有的風貌,完整空間內又包含着獨特性,這正江南園林的特點和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的結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見重慶地域建築特色。整座會館依山勢而建,建築高差有別,錯落有置,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設有天井涼台。這都是傳統徽式建築結構沒有的特點。重慶湖廣會館的建築特色的確與眾不同。

湖廣會館曾經承載了重慶往昔的一段輝煌,而今天的湖廣會館將繼續承載新重慶的另一段輝煌。

重慶市導遊詞 篇9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出口---南津關以下2300米處距宜昌市鎮江閣約4000米。大壩北抵江北鎮鏡山,南接江南獅子包,雄偉高大,氣勢非凡。全長100萬平方千米,佔長江流域總面積一半以上。

大壩建成於1988年,前後經過18個春秋的“移山倒海”始成。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一項綜合利用長江水利資源的工程,具有發電、航運、泄洪、灌溉等綜合效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將使壩的上游水位提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千米,形成一個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時也有效地改善三峽航道的險惡之情。為了保證建壩後的順利通航,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有三座大型船閘,其中一號船閘建在大江上,面積相當於兩個籃球場那麼大,比著名的美國田納西河上的威爾遜人字門還要大,可謂“天下第一門”。

建壩後由於航道水位提高,一掃過去三峽航道上的險灘,使貨運量由400萬噸左右猛增到5000萬噸上。

發電是建壩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大江和二江河道上各建一座低水頭經流站,二江電站的機組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低水頭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葛洲壩水電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水電站,強大的電流不斷輸往湖南、湖北、河南等地。

為了防止泥沙淤積,大壩兩邊還建造了兩座衝沙閘,用來束水衝沙。若無此裝置,壩的上游只需120_年就會被泥沙填平,整個工程全部報廢。

為了在特大洪水時泄洪,葛洲壩還具有泄洪閘,既下泄洪水,又對洪水起到緩衝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洪水對下游的危險。

葛洲壩不僅僅是一項重要的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一座縱貫南北的長江大橋,其壩頂建有鐵路、公路和人行道,連接了鄂西地區的南北道路。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當初在大壩合攏過程中,當龍口只剩20米寬時,滔滔的江水咆哮着、怒吼着,25噸重的混凝土塊一投下去馬上就被髮狂的江水輕易沖走,衝了再投,投了再衝,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壩頭仍毫無進展。後來截流大軍用粗實的鋼絲繩把四個25噸重的混凝土塊聯成"葡萄串",兩岸同時把兩幢公眾200噸的"葡萄串"拋入龍口,大壩才終於合攏。所以這座雄偉的大壩是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遊人參觀葛洲壩雄姿,可先到葛洲壩工程局接待室觀看大壩電動模型和大江截流彩色紀錄片,然後上壩飽覽壯麗的大壩風光。

重慶市導遊詞 篇10

淶灘二佛,為全國罕見的佛教禪宗造像聚點。1956年,被列為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線還可參觀著名的古戰場遺址-合川釣魚城。

二佛寺原名鷲峯禪寺,位於合川縣淶灘鄉渠江西崖鷲峯山上。建築羣披山帶河,重巒疊翠,飛檐翹角,隱現於雲煙之中,蔚為壯觀。寺院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建築羣有靈宮殿、天王殿、玉皇殿、韋馱殿、大雄殿、國母娘娘殿、觀音殿;下部建築只有二佛殿,全為摩崖造像區。上部寺院佔地5346平方米,下部佔地1800餘平方米。據明正德十三年《重建鷲峯禪寺記》碑文載:“全蜀大佛有三,而宕樑淶灘鎮曰鷲峯,蓋其二佛也。其剎去□城八十里許。”唐廣明二年(881年),黃巢農民軍佔領長安,僖宗李儇逃到成都避難,曾派使者到二佛寺“祈禱”,足見其佛寺在晚唐時即負盛名。後經歷代培修,至宋紹興二十六年(1158年),已有“殿樓九十有九,宿僧九佰九……”。宋末經兵燹,殿廊傾禿。

明化年間,經僧人募資培建後,其剎雄崎川東,與成都之大慈寺、重慶之崇勝寺並稱。明孝宗下詔“令天下廢 寺”,二佛寺受到毀滅性破壞。清康熙、乾隆年間,雖曾多次對二佛寺進行培修,規模又有發展,但嘉慶初年和咸豐十一年(1861年)對農民軍之“清剿”,又使二佛寺受損壞。?二佛寺現有的建築是清代和民國時期局部重建培修的。上部各殿,原有佛像數百尊,“_”中被搗毀殆盡。下部二佛殿為三檐歇山式建築,全殿為摩崖造像龕窟。

造像密集於北崖、南崖、西崖三面,石刻總面積約700餘平方米,共計218龕,造像1670餘尊,最大者高12.5米多,最小者只15釐米不等。主座佛(即二佛)面北背南垂坐,通高12.5米,頭高2.75米,頭圍6.32米,面寬1.75米,肩寬3.6米,頭盤螺髻,面部豐滿,袒胸束帶,左手撫膝,右手作法指狀,衣褶流暢,雕鏤精細,有肉質感。造型採用以體為主和線面高度結合的表現手法,具有東西方藝術相融合的特點。其餘諸佛圍繞主尊佛環拱屏列,呈佛主説法圖狀,佈局奇特。再就是宗教故事人物造像,人物形象極富現實社會的生活意趣,是西方佛教傳人中國以後的漢化表現。

?二佛寺上部現存碑記24塊,其中明代3塊,清代19塊,民國2塊;下部範圍內存碑記27塊,其中宋代4塊(皆造像刻記),明代7塊(摩崖5塊,石碑1塊,造像刻記1塊),清代14塊(摩崖2塊,造像刻記1塊,石碑11 塊),民國2塊(石碑、摩崖各1塊),總全寺共存碑刻題記51塊。其他文物有:“大佛禪林”石坊,高約8米,寬約6米,三間四柱,上方浮雕雙鳳朝陽,下方浮雕二龍戲珠,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鐵鐘1口,高60釐米,口徑40釐米,盔形,有銘文,民國7年(1920_年)造;石香爐1個,長60釐米,寬40釐米,高35釐 米,四邊有浮雕圖案,明成化年間造,鐫有題記。

? 1955年6月,淶灘二佛寺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佛寺,上殿位於鷲峯山頂,佔地面積5181平方米,分三個殿層。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玉皇殿、大雄寶殿(即佛爺正殿)和觀音殿。左右分設社倉、禪房等建築,呈四合院佈局,尤其是大雄寶殿,殿堂正中原來的三尊泥塑金身的主佛高五米,栩栩如生,佛光閃爍。兩側泥塑顏身的十八羅漢五光十色,神態各異,活靈活現,讓人望而生畏。可惜,_時期寺內文物慘遭破壞。唯有其大雄寶殿內四根石柱高約十三米,由整條巨石製成,挺拔壯觀,讓人敬畏,堪稱歷代建築一絕,和山門牌坊的石刻浮雕,玲瓏精美,是難得的歷史文化精品。二佛寺下殿瀕臨渠江,位於鷲峯山崖,依山摩巖石刻羣雕是淶灘古鎮人文景觀的集中表現,具有深刻的二佛禪宗文化的藝術內涵,集中反映了唐宋時期古代勞動人民的文化藝術結晶,給現代人懷古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寺內摩巖造像之冠。寺內石刻的16羅漢是18羅漢--500羅漢朔象演變的始祖。禪宗六祖造像在全國石刻中是唯一的一組全家合影塑像;三尊慪佛別開生面,故事離奇;善財童子和飛天龍女雕工細膩,裝飾華美。這些文物景觀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著名學者丁明夷先生,喻其為一顆埋在地下的明珠;美國藝術史家教授何恩之博士,稱其為石刻藝術的寶庫。敦煌研究院院長,著名石刻專家段文傑先生題詞“淶灘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藝術的精華”,“淶灘羅漢造像,石刻藝術的瑰寶”。

繪炙人口的“二佛八景”,這八景是:鷲峯雲深、佛巖仙蹟、龍洞清泉、修築戲石、雙塔迎舟、獨樹東門、經盤霽日、畫樑搓波。

重慶市導遊詞 篇11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於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兩宋,餘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現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於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山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縣城龍崗鎮北1.5千米處,開鑿於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三十一年(892年-1162年),通編為290號,造像的萬尊,以其雕刻細膩、精美、典雅著稱於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國民間佛教信仰及石窟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被譽為唐宋石刻藝術陳列館。北山晚唐造像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紋細密,薄衣貼體,具有盛唐遺風。尤其是第245號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內容豐富,層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種器物460餘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國石窟同類題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五代作品佔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國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區,有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特點是小巧玲瓏,體態多變,神情瀟灑,文飾漸趨繁麗,呈現出由唐至宋的過渡風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觀音最為突出,被譽為“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體現了宋代的審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個性鮮明,體態優美,比例勻稱,穿戴豔麗等特點。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號轉輪經藏窟,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寶頂石刻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於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餘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後延續了400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餘尊造像題材不重複,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繫,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完備而有特色。

寶頂山摩崖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為其創作原則,藉以激發信眾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佈局、排水、採光、支撐、透視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磐像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這是中國山水畫於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美學思想的成功運用。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於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着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範。南山摩崖造像開鑿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通編為15號,是一處極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區。

石篆山摩崖造像開鑿於北宋元豐五年至紹聖元年(1082年-1096年),通編為10號,系典型的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區。石門摩崖造像開鑿於北宋紹聖元年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通編為16號,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中國石窟藝術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都積澱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模式及內涵。作為晚期石窟藝術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於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造型技巧、審美情趣諸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範,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大足石刻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儒、釋、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別於前期石窟。大足石刻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有重要貢獻。它注重雕塑藝術自身的審美規律和形式規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發展的佳例。大足石刻在諸多方面都開創了石窟藝術的新形式,成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以及體現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石窟藝術的典範。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範。

總之,論其規模之大,造詣之精,內容之豐富,大足石刻都堪稱是一項偉大的藝術傑作。它既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世界石窟藝術中最為壯麗輝煌的一頁。

重慶市導遊詞 篇12

金刀峽位於重慶直轄市北碚區華鎣山西南麓,海拔880米,距重慶市中心九十公里,系首批“國家AAA級旅遊區”。金刀峽是一處新近發現的保持着原始古老神奇的峽谷自然風景區,約上億年的峽谷幽壑景觀為主,以巖溶地貌為輔,兼有大量的地質上稱壺穴碧玉串珠的深潭絕景。

金刀峽地勢雄偉,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巖稱奇,以水顯幽。金刀峽長約9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由於喀斯特地質作用。地面切過強烈,金刀神功般形成了獨特的峽谷幽壑,石壁如削,兩山岈合,垂直高度超過百米,上有古藤倒掛,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於流水侵蝕的作用,有洞穴羣提高潭檀相連,飛泉瀑布層層疊疊,古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堪稱全國最長的峽谷十里仿古棧道,讓人驚歎不已,憑棧探幽,將感悟那藴藏於大自然山水的天地靈氣,已開發的七公里風景線以雄、險、奇、幽著稱。集瀑、泉、洞、峽於一體,主要景點有藏刀洞、中峽天然浴場、懸天飛瀑、神鷹峽、彌樂佛等四十多個景點可供遊客探險,攀登和水上游樂,是人們度假避暑、踏青、迴歸自然的旅遊佳境。被遊客譽為“夢中的香格里拉”、“中國第一險峽”。

進入金刀峽,你會發現這裏的風光奇異獨特,碗口粗的樹木在絕無泥土的巨石縫中挺拔偉岸,崢嶸的石巖與葱鬱的.林木有機的揉合在一起,幽靜的碧湖與竄急的溪流同譜水的樂章,各具形態的石鐘乳一簇簇斜掛巖壁――喀斯特地質特徵造成的原始風貌使這裏的一切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大大小小的泉水順着苔鮮爭相跳躍而下,在陽光的投射下褶轍生輝,讓你想起古人所云:“大珠小珠落玉盤”,人在峽中走,水在峽中飛,時隱時現的陽光,飛泉流瀑所濺起的水霧,奇形怪狀的石乳形成一片如夢如幻的世界,這浪漫之旅,讓你留戀往返,不已忍離去。

留戀於峽中的山水風情,你一定不捨得就此別過,那麼徒步探幽則讓你的遊興向着更高層次沿伸下去,在這清水綠水的懷抱中,沿着清清的溪流,去尋找你夢中最瑰麗的色彩。而且,在峽谷實行的谷底探幽――溪降活動已成為金刀峽最具特色的精品旅遊熱線。

這裏除了山奇水秀,更有民俗風情增添更多的人文品味。入夜,到風情寨小憩,觀民族歌舞,品風味燒烤,嘗香醇美酒,體驗“瘋狂一夜、回味一生”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