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7篇)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劉 X,大家可以叫我小劉。很高興此次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希望大家對我的工作多多支持。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的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千佛山。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7篇)

千佛山歷史悠久,最早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千佛山,古城歷山”,至今算來,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相傳古時候大舜帝曾經在此山下耕種 ,所以千佛山又稱“舜耕山”。是人民祭祀舜耕的地方。這裏每年都在搞“遷祓(fú)”儀式,藉以除惡。“遷祓”就是“遷居高處,祓除不祥”,因“遷祓”於“千佛”諧音,後人就將此山稱為千佛山了。

還有一種説法是隋唐時期,山東境內佛教昌盛,善男信女在山的崖壁上雕鑿了許多佛像,興建了千佛寺,所以稱為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佔地166公頃,距離市中心2.5千米,於1959年開闢為公園。主要有興國禪寺、歷山院、大舜石圖園、萬佛洞、文昌閣、彌勒勝苑和辛亥革命烈士陵園等景點。

現在我們來到了千佛山公園的北門,北門為正門。迎面看到的是氣勢宏偉的四柱三樓石坊,“千佛山”三個字是1920xx年6月由本寺和尚行洹書字後募立而成。進門後,路兩旁是石雕的十八羅漢,他們表情各異,姿態各異,有的怒目而視,有的笑容可掬,形象生動而豐富,給人以藝術享受。

我們面前這尊側身卧佛像是佛祖釋迦摩尼的涅盤像,長10米,重50噸,姿態款款,儀表雍容,面頰豐富,雙肩寬闊,肉髻(jì)螺發,雙耳垂肩,眉目修長,雙眼微睜,胸部裝有寓意祥瑞的“卐 ”字符號,給人以慈祥的感覺,信佛的朋友可以拜拜,以祈求佛祖保佑。

觀音菩薩,是古代東方最著名的慈悲善神。在中國,觀音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古語所謂“家家有彌勒,户户有觀音“,反映了觀音信仰在中華大地普遍盛行和在民眾中的深遠影響。現在我們來到了觀音園裏看到的白衣觀音,她身高15米,矗立在水池中央,法相慈藹,可近可親。池周圍是各種觀音的化身,分別是:自在觀音、送子觀音、數珠觀音、渡海觀音、楊柳觀音等26尊。

好了各位,拜完了觀音菩薩咱們開始登山。登山路有兩條,我們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大家看我們前面的這個小亭叫做唐槐亭,建於1957年,又叫四面亭,這裏原址是秦瓊廟。廟裏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現在廟已經不存在了,在原址建了這座唐槐亭。旁邊的這棵唐槐,又稱秦瓊拴馬槐。傳説秦瓊很孝順,每年都來千佛山為自己的老母親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孝心,上山從來不騎馬,而是將馬拴在這棵樹上。大家看,這棵古槐樹幹已經空了,但有一顆幼槐穿過樹洞茁然生長,就像自己的母親抱着孩子一樣,所以這棵樹又叫“母抱子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我們前面橫跨登山盤道的牌坊叫齊煙九點坊,上書“齊煙九點”四字,坊後書有“仰觀俯察”四字。牌坊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歷城縣令葉圭(guī)書主持修建。“齊煙九點”也是他寫的。“仰觀俯察”是從《蘭亭序》書帖中勾勒放大而成。

“齊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夢天》,詩中寫道:“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意思是説,從高空俯瞰大地,中國九州小的就像九點煙塵,整個海洋也像一汪清水傾瀉在杯中。

現在請大家繼續隨我前行,往上走是雲徑禪關坊,建於清乾隆初年。意思是説:寺院高聳,雲霧繚繞,遊人至此進入佛門聖地。背面“峯迴路轉”取自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藉此形容此處地勢的險峻。

爬上了最後一級台階,我們來到了千佛山的主體建築——興國禪寺。興國禪寺始建於隋開皇年間(581-600)當時稱千佛寺。唐貞觀年間(627—649)經擴建,改稱為興國禪寺。門口的一幅楹聯是清末濟南秀才楊兆慶書寫的。上聯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下聯是“驚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意思是説: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裏都會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從而拋棄名利和慾望;僧人吟誦經文的聲音可以把人世間苦海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從而使他們走向通往極樂世界的道路。寺院左右是鐘鼓樓,三者連為一體,鍾乃銅製,高1米多。

現在我們迎門進入的是天王殿,坐東朝西,東西兩側分別是大肚彌勒佛和金剛韋馱。北側架長廊,南側為千佛崖,鐫刻佛像多尊。

大雄寶殿在寺院得東側,坐東朝西,殿內正中蓮花座上供奉的是佛祖釋迦摩尼,兩側是菩薩、羅漢。北側分別是:大行普賢菩薩、阿難陀多聞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舍利佛智慧第一、優婆離持律第一;南側由東向西以此為:大智文殊菩薩、摩訶迦葉頭陀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須薩提解空第一、富樓那説法第一。釋迦牟尼背後,南無觀世音菩薩面東站立,左右立童子。玉佛殿在大雄寶殿的北側,坐北朝南,殿中央佛龕內供奉釋迦如來坐像,白玉石質,由泰國請來。玉佛西側佛龕內,供奉着地藏王菩薩。菩薩殿在大雄寶殿南側,坐南朝北,中央佛殿內供奉着觀世音菩薩,東西兩側分別是地藏王菩薩、千手觀音菩薩。菩薩殿西面為達摩祖師殿。

興國禪寺南崖壁為千佛崖,開鑿於隋開皇七到二十年(587—649),共9窟,130尊佛像。千佛崖由東向西以此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和黔婁洞。

黔婁洞是紀念戰國時期齊國隱士黔婁子的,洞深10餘米。黔婁為周代齊國人,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修身清節,不事王侯,在這裏鑿洞為生,隱居於此,終年不下山,家境貧寒。傳説他臨終時衣不遮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又小,蓋上頭蓋不上腳。曾子的孫子曾西説:將被子斜着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説:“斜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先生生前剛正不阿,死後怎麼能違背先生的意志呢?”於是就這樣埋葬了他。後人對黔婁的妻子評價也很高,稱她是 “嫁於黔婁百事乖”。

出興國禪寺東門10餘米,我們來到了歷山院,為了弘揚大舜文化,所以將這個院落命名為歷山院。歷山院裏曾建有觀音堂。如今主要建築有三聖殿、舜祠、魯班祠等。

現在來到這這個殿叫做三聖殿,裏面供奉的堯、舜、禹。三聖殿往東走為舜祠,也稱舜帝廟、重華宮,是紀念大舜帝的祠堂。祠堂正中坐着舜帝,左右是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舜帝因為眼中有兩個瞳孔,所以人們叫他重華,史稱虞舜。他的父親是個瞎子,人稱瞽叟,善於鼓瑟。舜母早亡,瞽叟又續娶了妻子。繼母生了弟弟、妹妹後百般虐待大舜。當時的堯帝年事以高希望找個德才兼備的接班人,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認為大舜德才兼備,心地寬厚、孝敬父母於是就舉薦舜。為了考察大舜,堯又把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讓自己的九個兒子伴隨着他。結果在大舜的感召下,娥皇、女英不敢以帝女自嬌,堯的兒子們懂得兄弟友愛。舜的弟弟象幾次夥同母親要害舜,多虧妹妹和妻子的幫助,舜才一次次躲過災難。雖然弟弟、母親多次陷害,但是舜依然對他們非常關照,後來象被感化,以至於後來舜帝死於湖南九嶷山,象不計勞苦,親自去祭祀大舜。舜61歲正式繼承堯位,主持天下大事。晚年南方巡視,不幸去世,終年110歲。舜死後,他的兩位妻子哭着去南方,並投入湘水而死。現在南方的湘水女神就是指的娥皇和女英。她們兩人的眼淚滴到了一種竹子上,斑斑點點,就成了現在的湘妃竹。

舜祠再向東就是魯班祠,因為魯班被譽為“建築和木器行業的祖師爺”所以在此建祠紀念。在舜祠的背面有一覽亭,此處是觀賞風景的最佳位置。從這裏瞻望泉城,遙望高樓大廈,夜晚將至,萬家燈火,星光點點,歷歷在目,泉城的美景一覽無餘。此外還有:碧霞祠、文昌閣,萬佛洞景點有興趣的朋友現在可以自由參觀一下了,我們半小時後去正門集合。請大家一定要記住集合時間。

好了各位,千佛山就參觀到這裏,謝謝大家, 再見!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佔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並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闢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准為省級七大風景區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在是沿着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現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身卧像,花崗巖質,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於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先生於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裏原址是秦瓊廟,廟裏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衞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於秦瓊還有一個傳説,據説當初在廟裏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覆數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後經一老者指點,他説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後也不願佔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後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説,説明秦瓊一生忠於職守,連死後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它來命名的,傳説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説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於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幹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的丹柱坊,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齊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説,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卧牛山、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雲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現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餘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並題詞。此後遊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雲中若隱若現,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裏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聖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裏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後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雲徑禪關坊〕。此坊也是一木質牌坊,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雲徑禪關”,背面刻有“峯迴路轉”。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雲徑禪關”改為現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峯迴路轉”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雲徑禪關”其含義是説,寺院高聳,雲霧瀰漫,風吹着清雲,迴繞禪門,到寺裏拜佛,必須經過此坊,遊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淨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峯迴路轉”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藉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峯曲回,道路彎轉。而在此又一語雙關,暗示人們要超脱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牆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遊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的石佛造像。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於隋開皇年間,佔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築。興國禪寺歷經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有石刻楹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説,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裏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慾望,眾僧吟誦經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牆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遊千佛山詩《古寺雲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於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餘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羣,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蹟。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刻有20餘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麼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吹來洞口發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石縫過濾後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年僧人們就吃這裏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現在人們閒暇遊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是〔極樂洞〕。洞內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洞口時發現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唸佛人前往“西方淨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緻,神態生動各異,經風雨千餘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革”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丈,轉三個彎後,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後被破壞了。現洞中有一石刻,記述着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裏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並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説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脱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祕語,齊威王便轉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説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説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着腳,曾子勸説,將被子斜着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着“邪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後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着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於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説他當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下了一點私分。到後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後,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乾脆來個先斬後奏,殺了後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牆皮才倖免於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餘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璧合。為了發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説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於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後影響這裏,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於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巧匠,相傳他發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雲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後來人們把他神化,説他是一個白髮老翁,常隱形於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經驗,然後再指導大家,當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着鶴飄然而去,後來歷代建築工匠都拜他為“祖師”並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築中,它的年代最久。據《水經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説明北魏時就已經有舜祠。

現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於清代,現在看到的是於1979年重建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裏,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我們所説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裏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餘,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雲岡四大石窟精華於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卧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佔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製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於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在順着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

好了,有關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裏,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並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説,好的遊覽季節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後,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合稱濟南三大名勝。因千佛而得名,海拔285米。據説山上有上千個佛,千佛山因此而得名。

暑假的一天早晨,我和爸爸、媽媽、姨媽、哥哥一起去濟南爬遠近聞名的千佛山。 一進千佛山大門,我就看見了一個伏虎羅漢,只見他身後的那隻老虎十分乖巧,和他十分的要好。傳説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去萬佛洞的路口附近有座石卧佛像,這尊卧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側身卧像,花崗巖質,長10米, 東西橫卧,頭朝東,面向北,右手託於頭下,身穿通户大衣,面頰豐滿,兩户寬闊,給人以慈祥的感覺。這麼大的佛真讓我開了眼界。

雖然千佛山不高,但要爬上山頂還真不容易。我們踩在凹凸不平的石塊山上,小心翼翼的往上爬,如果不小心就會有危險。頂着烈日,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在山頂可以一覽無餘濟南市的全景,我看到了千佛山最大的彌勒佛,彌勒佛雕像整體高達30米,其中佛像身高21米,被譽為“江北第一大佛”。我們在山頂盡情的感受着迎面吹來的山風,用相機拍下了很多美麗的景色。時間在歡聲笑語中一點一點過去了,我們趁着霞光下山。

千佛山真好,不但我學習了知識,還給我們留下了美好回憶。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佔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並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59年闢建為公園。

千佛山,屬泰山餘脈,東接佛慧山,西連馬鞍山,嶂列如屏,鋪翠描金,風景秀麗。清代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描述説:“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守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山上名勝眾多,主體建築有歷山院,興國禪寺。同時,還散落着唐槐亭、齊煙九點坊、雲徑禪關轉、乾隆御碑、歷山銘碑刻、第一彌化石等名勝。另外,還有多處領袖學者詩文石刻,供遊人觀賞。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有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雲岡四大石窟精華於一體的萬佛洞、十八羅漢、卧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佔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主像為30米高的銅製彌勒佛。園內芳草青青、綠蔭垂地,形成了一個古樸、大方、寬鬆、歡快的場景,為千佛山帶來了新的風采和新的繁榮。

千佛山,不僅以悠久燦爛的佛文化、舜文化聞名於世,更以其多彩的四季之景傾倒了無數遊人。春天,您可漫步於桃花園、櫻花園、梨花園中,如憑空的花朵,似拂面的花雨7,泌人心脾;夏天,蒼松滴翠,更是招人喜愛,佛山飛瀑,飛流直下。觀瀑、聽濤、避暑,豈不愜意?秋天,萬木凋零時,唯有紅葉霜滿天。山南的百畝紅葉林,以黃護居多,時至深秋;紅去片片,又有蒼松翠柏摻雜其間;真像《老殘遊記》描寫的:紅的火紅,綠的碧綠;冬天,則另有一番韻致,雪茫茫,似玉雕,似珊瑚,人們爭相拍照,堆雪人;嬉戲打鬧,盡情體味雪的神韻。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5

遊客朋友們好!

前面看到的這座被綠樹掩映的山就是千佛山,千佛山古稱歷山,亦名舜耕山。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躬耕於歷山之下,到了隋朝,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較多的石佛,建造了千佛寺,因此得名千佛山。千佛山是我們即將遊覽的目的地,雖然它沒有五嶽那麼高,那麼大,但談起山上古色古香的建築來,它還是略勝一籌。

再走不遠,我們可以看到著名的卧佛,卧佛是橫卧着的“巨人”,是佛主釋迦牟尼的側身卧像,花崗巖製作,頭朝東,面向北。卧佛右手託於頭下,身穿大衣,面頰豐滿,雙肩寬闊,頭上有肉髻螺發,雙耳垂肩,眉目修長,雙眼微睜,給人以慈祥的感覺。路兩旁雕刻着十八羅漢,他們是卧佛的弟子,本領很大,有的降龍,有的伏虎,有的縛獅,有的捉妖,深受人們敬仰。

看,在半山腰,那金碧輝煌、閃閃發亮的建築就是興國禪寺,是山東著名的佛教聖地。興國禪寺寺門朝西,上額刻有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四字。楹聯時刻:“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換回苦海夢迷人。”此楹聯為濟南清末秀才楊兆慶書寫。興國禪寺院內有彌勒殿、觀音殿、達摩殿、玉佛殿及禪堂,東側大雄寶殿供奉着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和多尊羅漢。

到了山頂,若是早上,您將會看到濟南城被一層濛濛的薄霧籠罩着,像剛剛睡醒。但也許吹來一陣涼爽的風,濟南就會露出它的全貌,濟南城的美景就會一覽無餘。

今天的旅遊就要結束了,願我的解説讓您滿意,願千佛山的美景讓您流連忘返。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6

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三仙山温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蓬萊三仙山景區整個景區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玉佛寺、十一面觀音閣、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亭台樓閣、飛檐翹角、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園內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盪漾,珍禽嬉戲,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主體建築氣勢宏偉,園林內碧水環繞、古木參天、奇石各異,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加上其弘揚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和諧理念,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絕美畫卷。

去年曾去過煙台蓬萊,遊覽過“八仙過海”和“蓬萊仙閣”二個景點,今年帶女兒去了蓬萊的“三仙山”。

從煙台到蓬萊僅二個小時車程,流水發車,票價18元。

到了蓬萊汽車站還沒來得及出站,就有不少黑車司機蜂擁而上,纏着遊客不放,説是景區門票可以打九折,坐他們的車往返景區不收取一分錢。聽起來似乎很誘人,反正自己也人生地不熟,於是就跟着他們走了。

後來才知道,其實景區就在離汽車站不遠的地方,走路過去最多也就七、八分鐘的時間,三仙山離八仙過海、蓬萊仙閣景區也就200米左右的距離。

三仙山景區門票對外售價是120元一張,小車司機給我們是110元一張,也就便宜了10元錢。據説當地人可以拿到6折、7折、或更低售價的門票,給我們的所謂優惠門票其實已經被他們剝去一層了。

當然,如果沒有利潤可賺的話,有哪個傻瓜會願意這樣做呢?

這年頭,雷鋒叔叔現在已成了稀有動物,基本滅絕了哦。

進入三仙山景區,便有導遊迎上前來為你做免費的導遊。

給我們做導遊的是一位長得很清秀的姑娘,笑容可掬的蠻可愛,她為我們解釋了“三仙山”的淵源。

姑娘説,三仙山是指古代神話傳説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也是中國東方神話的源頭。

三仙山也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東巡訪仙、尋藥祈求長生不老的地方,“人間仙境”的美譽也由此得來。“三仙山”也成為仙境的代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7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另外,文學史上,也有“三孔”之説。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xx年5月8日,曲阜市明故城(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大珠山原名州山。周初武王封侯時,'武王追思先聖王',先'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次封功臣謀士如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及管叔蔡叔等。後來又將前朝殷商及四嶽之後封爵。其中炎帝四嶽之後姜姓的州國封為公爵,為西周四大公爵之一,封國在今安丘東北一帶,國土規模不詳。故址稱淳于城,也稱杞城。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以大小朱山為州國所屬,'吳楚之人以居地為千古,謂州為朱然,則此山名為州山也。'然而大小珠山距周初之州國都城似乎太遠。西周四大公爵國,虞國和虢國為周天子宗親,爵位高且封土多。而州國和宋國乃前朝遺老,給予高爵位禮遇,其封土過百里不愈制,連一般侯國封土也達到百里。宋與州兩國封一等公爵,時間當在周成王滅武庚及三叔叛亂之後。西周封前朝遺老多異地改封,以割斷其與舊勢力聯繫。宋國異地而封,州國也應如此。康生十四世祖漕汶張洽按《四庫全書·左傳》曰,淳于州公原封於畿輔之內。縱觀春秋戰國,州國和宋國名位尊貴,比周公、召公和姜太公都高。但實力很弱,兩國均以仁義著稱,也均以仁義而亡,給後世留下許多笑柄。州國最慘,何時丟失大小州山予莒國,未見記載。春秋初期,周初從山東改封河南的杞國返回山東故土,與州、莒國為鄰。魯國征伐其朝魯不敬,莒國奪取其牟婁之邑。州國淳于城為殷商時杞國故土。於是杞國便寄居於州國。前720xx年冬,州國君淳于實被逼無奈逃入曹國。次年春,州國君淳于實朝魯,大概是求助魯國主持公道。而杞國在被魯國征伐後,迅速行成於魯,結成同盟。杆子與井繩,孰扶孰棄?連孔子的《春秋》記此事,也只記'實來'兩字。《左傳》解釋為州公實不復國也。按周禮規定,諸侯不稱名,失去國土後才能稱其名。且順道朝見某國,非禮也。州公實既失去自己國土,又順道朝魯,所以孔子不記國名與公爵號,只記人名,輕慢之意,不言而表。天子失控,魯國不救,何以復國?一個周天子封賜的一等公爵之國就這樣消失了。今泰安一帶仍有淳于姓氏居民,當是淳于州國移民的後裔。

然而州山之名並未消失,再見於崔琰《述初賦》殘句。漢末崔琰就學於東漢大儒鄭玄在不其山(今屬青島市城陽區)所辦康成書院。

東漢末山東黃巾戰亂髮時,書院供給中斷,鄭玄康成書院師生們窮困潦倒,連寫字的竹簡也買不起,只好改用寬帶形草葉。無奈之下,鄭玄解散書院。唐代陸龜蒙感人至深的《書帶草賦》詳述此事。書院解散後,崔琰乘船至大珠山,欲改陸行歸故里。而大珠山以西的海陸通道全部被黃巾軍堵死,崔琰滯留大珠山數月。之後他寫下了漢賦中的名篇《述初賦》,詳細記述其求學經過。其中涉及黃島多處山河等地名。其序和賦中有'陽谷''秦門''鐵山''州山'等今黃島地名。如:'登州山以望滄海''朝發兮樓台,回盼兮句榆。朝食兮島山,暮宿兮鬱州。'等句。這説明,至東漢末,大珠山依舊稱州山。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微山湖遊玩,我是本次旅遊的導遊,大家可以稱呼我張導。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也希望在微山湖的遊覽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微山湖的情況:她位於山東省南部的微山縣,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也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中國荷都、北方水鄉、鐵道游擊隊故鄉。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瀏覽了吧,那就隨我一起來吧!

我們現在正站在微山湖邊,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片水域,就是微山湖,她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土地上。為了更好地欣賞微山湖,大家隨我泛舟湖上,前面不遠處就是有名的萬畝荷塘了,大家看這些荷花多美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樣的美景是不是令人留連忘返呢?

遊客朋友們,時間不早了,今天的微山湖之旅就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青島棧橋是青島海濱風景區的景點之一,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佈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首批4A級國家旅遊區。青島棧橋由回瀾閣、中山路、小青島、海水浴場等景點組成。

青島棧橋位於遊人如織的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橋身供遊人參觀並停靠旅遊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島。

青島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現在是青島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遊覽點。

青島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鋼混結構。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建有民族形式的兩蹭八角樓,名"回瀾閣",遊人佇立閣旁,欣賞層層巨浪湧來,"飛閣回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橋北沿岸,闢為"棧橋公園",園內花木扶疏,青松碧草,並設有石椅供遊人憩坐,觀賞海天景色。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九仙山,位於魯東南黃海之濱,縣城東南約16.5公里處,東與五蓮山毗鄰,主峯卡山垛697米,總面積55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温、光照、降水等條件與五蓮山基本相同。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 山,險如華山”而著稱。

九仙山奇峯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並稱雙絕。以其突兀的山峯,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了遊覽觀光的主體。

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雷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祕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眾多遊客的喜愛。九仙山的美可以歸納為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特點 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華北罕見。

春夏之交,遍野的杜鵑花,競相開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滿山的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為壯觀,被譽為“江北一絕”。

居仙卧龍,傳神離奇。歷史上很多隱士騷客,常會於此,吟詩論文,讚美九仙山勝境。戰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徒講學,並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 著《孫臏兵法》。

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為“真齊魯間聖地也”。明代清初,書畫大家張桐與摯友結廬定居,見此山水俱奇,獨具特色,自成 一山,遂定名“卧象山”,並著《卧象山志》。

1988年,九仙山含在五蓮山之內,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先後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生態旅遊實驗基地”稱號。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今天,我們班組織到濟南紅葉谷去看紅葉,一大早我們就坐上了大客車,一路上,我們有説有笑,不知不覺中,很快就要到了紅葉谷。這裏的道路彎彎曲曲,盤旋而上,危險極了,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爬山遊覽的興趣。

我與同學們一塊兒,興高采烈地來到天趣園。剛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隻金剛鸚鵡。它們的身體比一般鸚鵡大好幾倍,因此而得名。這裏有好多動物,有天鵝、孔雀、鴛鴦、綠頭鴨,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鳥。我抬頭一看,在高高的山坡上,有一張大大的網,其作用大概是怕鳥兒們飛出去,回不了家了。

遊覽了一會兒,我們就去尋找休息的地方。我們找到一個小飯店,旁邊有一個水池,往裏面看,哇,竟然有很多小螃蟹!咦?這裏還有一個紫色的呢!然後,我們順着小路來到了一個“空中別墅”, 只見底下有一棵粗粗的大樹紮根在泥土中,四邊還有四棵小樹,分別支撐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真是好壯觀啊。接着,我們找到一塊空地,開始吃起了午餐。

午飯後,冷老師組織我們全班同學打撲克牌,每個組派出一個代表,結果都敗在了冷老師的手下。

玩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繼續遊玩,一路往山上爬。走到半山腰,往回一看,只見一層層的紅葉,一簇簇地堆積在一起,那麼可愛,那麼生機盎然。啊,秋天原來如此美麗!

我們玩到將近一點鐘,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紅葉谷,走進大自然的感覺真好!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小青島面積只有0.012平方公里,也就是120xx平方米,(繞島一週為15分鐘),它與棧橋隔海相望,猶如海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光彩照人,海拔17米,距海岸720米。

這個小島因山巖聳立,林木疊翠而得名“小青島”。小青島又名“琴島”。據説是人們在此聽到海浪拍擊海灘和礁石的聲音,就好象古琴彈奏出的樂聲而得名島上建有一座八角形白塔,這是1920xx年德國人修建的一座燈塔。塔身全部由大理石構築起來的。塔高15.5米,在天氣晴朗時,塔燈射程可達12海里。當夜幕降臨時,塔燈忽明忽暗,為過往船舶指引航線。趕海的人們也是漁火點點尋找着大海的賜予。人們稱這裏為“琴嶼飄燈”也是青島十大景觀之一。

關於小青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會彈琴的仙女愛上了我們青島的一位青年漁夫,就從天上飛下來與他結為了夫妻。每當丈夫出海後,她就坐在島上彈琴傾訴自己的相思之情,同時用美妙的琴聲為遠去的丈夫導航。後來,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後,非常生氣,就派天兵天將來懲罰琴女,要將她捉迴天庭,忠貞不渝的琴女,最終撞死在這座小島上。但是她的琴聲卻時常在小島上縈繞,為漂泊在海上的船隻導航。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市北部的黃海之濱,毗鄰八仙過海景區,是一座以道教文化為核心的主題景區。景區內建有氣勢雄偉的亭台樓閣、金碧輝煌的飛檐翹角,再現了神話中“三仙山”的意境,還可以欣賞園內珍藏的木雕、玉雕等藝術珍品,其中以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緬甸水白玉冰種釋迦牟尼卧佛像最為珍奇。

三仙山是指古代神話傳説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東巡訪仙尋藥祈求長生不老的地方,是中國東方神話的源頭,“人間仙境”的美譽也由此得來。整

個景區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玉佛寺、十一面觀音閣、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亭台樓閣、飛檐翹角、氣勢雄偉、金碧輝

煌;園內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盪漾,珍禽嬉戲,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

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三仙山温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一處集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更是山東半島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燦明珠。整個景區由和氣大殿、小怡和園、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藝術博物館、蓬萊歷史文化集錦、玉佛寺、萬方安和、歌舞大劇院等景觀組成。與景區配套的還有古典建築風格的五星級三仙山大酒店、温泉洗浴等休閒度假設施。據《史記》等

整個景區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十一面觀音閣、玉佛寺、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主體建築氣勢宏偉,造型美觀,各具特色。園區內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盪漾。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妙絕倫的畫卷。重108噸,長12.86米的世界第一大整玉卧佛為景區鎮園之寶,已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另外還有重260噸的十一面

三仙山風景區是以“和”的文化,“風”的精神為主題,崇尚正、清、和,弘揚塑造民族文化藝術,按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打造,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用一池三山表現長生不老的美好願望,整個園林表現了這個歷史時期的思想、美術、雕塑、詩歌、繪畫、書法、建築、園林等藝術,是一個集大成的文化系統工程。整個園林文化內涵之厚重,藝術之精湛,儘管人工,宛若天成,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面。

名詞,成為人們嚮往的祈福聖地。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故鄉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了解,但也有朋友知道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説: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0xx年),又複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古城,在這片神聖而又古老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説中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裏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裏,仍留下座金字塔式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説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從這裏,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過程,而我們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後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聖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後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蹟4處,省級11處,市級100餘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曲阜對東方文化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東方麥加”。在這裏,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裏深扎着中華民族根,深扎着中國傳統文化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儒家文化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基因,在漫長曆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代名詞。而儒家文化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一生,是著書立説,濟時救世一生。如今,他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個性和品格,隨着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孔子還將引導着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位置是曲阜明故城正南門外,城門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羣之一孔廟。城門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説,有人稱讚孔子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説以後,就説:“人學問好比宮牆,我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一切,而我老師孔子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多種多樣”。後人為表達對孔子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來歷。

孔廟是後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羣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尊重。

孔廟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評價,他説:“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學説古今來説都是最好”。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裏,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説,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衞星公》“人能弘道”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説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説:“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動物不是烏龜,叫*屭,是龍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老百姓常來這裏撫摸這*屭,他們説:“摸摸*屭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屭*,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鈎,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和高超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為啟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地方,東為承聖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説,他是全人類老師,是名符其實“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大殿就是名揚天下“大成殿”,它是中國“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着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裏舉行盛大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三仙山温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蓬萊三仙山景區整個景區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玉佛寺、十一面觀音閣、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亭台樓閣、飛檐翹角、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園內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盪漾,珍禽嬉戲,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主體建築氣勢宏偉,園林內碧水環繞、古木參天、奇石各異,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加上其弘揚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和諧理念,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絕美畫卷。

去年曾去過煙台蓬萊,遊覽過“八仙過海”和“蓬萊仙閣”二個景點,今年帶女兒去了蓬萊的“三仙山”。

從煙台到蓬萊僅二個小時車程,流水發車,票價18元。

到了蓬萊汽車站還沒來得及出站,就有不少黑車司機蜂擁而上,纏着遊客不放,説是景區門票可以打九折,坐他們的車往返景區不收取一分錢。聽起來似乎很誘人,反正自己也人生地不熟,於是就跟着他們走了。

後來才知道,其實景區就在離汽車站不遠的地方,走路過去最多也就七、八分鐘的時間,三仙山離八仙過海、蓬萊仙閣景區也就200米左右的距離。

三仙山景區門票對外售價是120元一張,小車司機給我們是110元一張,也就便宜了10元錢。據説當地人可以拿到6折、7折、或更低售價的門票,給我們的所謂優惠門票其實已經被他們剝去一層了。

當然,如果沒有利潤可賺的話,有哪個傻瓜會願意這樣做呢?

這年頭,雷鋒叔叔現在已成了稀有動物,基本滅絕了哦。

進入三仙山景區,便有導遊迎上前來為你做免費的導遊。

給我們做導遊的是一位長得很清秀的姑娘,笑容可掬的蠻可愛,她為我們解釋了“三仙山”的淵源。

姑娘説,三仙山是指古代神話傳説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也是中國東方神話的源頭。

三仙山也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東巡訪仙、尋藥祈求長生不老的地方,“人間仙境”的美譽也由此得來。“三仙山”也成為仙境的代名詞,成為人們嚮往的祈福聖地。

介紹山東千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小青島故稱為“琴島”,是青島灣內的一座小島,青島這個城市的名稱就來源於它。小青島與陸地之間有長長的海堤相接,島上矗立着德國人建於1898年的燈塔,是青島的地標之一。

小青島面積很小,隨便晃晃就能在島上轉一圈把景點都看掉。島上綠樹成蔭,島的四周礁石環繞,海水清澈、蔚藍,島上常能見到來垂釣的遊客。坐在礁石上吹吹海風,赤腳踩踩海水,看看四周青島灣邊林立的高樓和紅頂的小洋房,彷彿置身於海上花園。每當夕陽西下時景色尤其美,陽光把整個海灣都鍍成了金色。

小青島的南側有一尊姿態優美的琴女雕像,雕像周圍是花壇,種植着五顏六色的鮮花。

島的最高處有當年德國人建造的燈塔,整個島的海拔也不高,才17米,走到燈塔腳下不需要爬多少路。燈塔通體潔白,由大理石構築,是海上過往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每當夜幕降臨,燈塔與島上的燈光倒映在海面上,像一匹飄動的綵綢,形成青島的一大勝景“琴嶼飄燈”,在這裏拍攝夜景很不錯。可惜燈塔內部不能進去,只能在外面看看。

島的北側有防波大堤,海上快艇停靠在大堤邊上,可以付費坐快艇從海上欣賞小青島和青島灣的景色。

在小青島可以看到海軍博物館停靠在港灣的軍艦,島東與陸地相連的琴嶼路通向海軍博物館東邊的魯迅公園,島的北側則與棧橋相望。棧橋、海軍博物館、魯迅公園、小青島等都與青島火車站離得很近,交通也便利,可以一併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