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源溶洞導遊詞(精選3篇)

山東沂源溶洞導遊詞 篇1

沂源溶洞羣位於沂源縣城西北17公里的土門鎮境內。現已探明,以沂源猿人遺址為中心方圓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大小洞穴100多個,均發育於中奧陶世厚泥晶灰巖中,由於其數量多,分佈特別集中,總稱為沂源土門喀斯特溶洞羣。這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溶洞羣,被專家譽為“江北第一溶洞羣”。是淄博沂源縣首個獲國家“4A”級旅遊景區殊榮的景區。

山東沂源溶洞導遊詞(精選3篇)

魯山溶洞羣景區位於沂源縣城西北12公里處的魯山之陽,以千人洞為中心周圍1.5公里範圍內有天然洞穴40餘個,稱為沂源溶洞羣。屬奧陶紀石灰巖溶洞,距今5億多年,是長江以北最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專家稱為“北方最大的溶洞羣”。

現已開發為旅遊景點的有千人洞、養神洞、珊瑚洞、玄雲洞、九天洞等十幾個溶洞。洞內景物美妙奇險,配以魯山的幽谷翠峯,令人賞心悦目、流連忘返。 沂源縣,地處沂蒙山區,因沂河發源地而得名。

山東沂源溶洞導遊詞 篇2

沂源溶洞羣位於沂源縣城西北7公里的土門鎮境內,面積21.5平方公里,主要由沂源溶洞羣、“沂源猿人遺址”和魯山森林公園三大景區組成。沂源溶洞羣景區在以九天洞為中心的方圓5公里範圍內有大小洞穴101個,洞長在200-1000米之間,因分佈密集、數量眾多、洞內景觀豐富,被專家譽為“江北第一溶洞羣”。 已開放的有九天洞、千人洞、石龍洞、養神洞、珊瑚洞、神仙洞、靈芝洞、玄雲洞等八條各具特色的溶洞。其中,“九天洞”洞內由九個洞廳組成,故名“九天洞”,洞穴全長500餘米,平均寬10米,高8米。洞內石幔、石帷幕、石柱、石筍、石蓮、石冰、捲曲石等景觀奇特,晶瑩剔透。九天洞景觀極具觀賞價值,景觀類型之多、之全、之奇、之精,實屬國內外罕見。其“石花類型之多樣、面積之廣大,國內外無與倫比”,被專家評定為“天下第一石花洞”和“中國溶洞精品景觀博物館”。“千人洞”以高寬大而得名,地質上稱“山東一號洞”。洞內有23尊壁雕佛像和三組“佛的故事”淺浮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石龍洞”以洞內數條天然石龍而得名,洞長218米,為廳堂式洞穴,洞內有雙龜把門、龍王宮、銀河相會、雲霞島、龍蛇相鬥等景觀。“養神洞”以各路神仙由玉皇大帝率領雲遊四海在此歇息的傳説而得名,全長800餘米,為分支型洞穴,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內有石林疊瀑、雄獅把門、唐僧取經、王母宮、水族宮等48處景觀。“玄雲洞”為通道式分支型洞穴,總長300米,分為上下兩層,兩層洞穴由一垂直的落水洞相連接,洞內片狀鐘乳石較多,敲之發聲,可彈奏簡單的樂曲,名曰石箏。石箏、石柱林立,多呈寶塔狀,少數似嫦娥、宮女,婷婷玉立;石旗、石帶、石幔、石瀑、石葡萄,多姿多彩。另外還有“珊瑚洞”、“靈芝洞”、“神仙洞”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1981年9月18日在“沂源猿人遺址”處,考古工作者發現了50萬年前與“北京猿人”同期的古猿人化石,並將其命名為“沂源猿人”,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山東人,也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最早的古人類,具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藴。

沂源溶洞羣位於沂源縣城西北17公里的土門鎮境內。現已探明,以沂源猿人遺址為中心方圓5平方公里的範沂源溶洞圍內有大小洞穴100多個,均發育於中奧陶世厚泥晶灰巖中,由於其數量多,分佈特別集中,總稱為沂源土門喀斯特溶洞羣。這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溶洞羣,被專家譽為“江北第一溶洞羣”。 沂源溶洞在海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1)高海拔層次溶洞羣,海拔600-700米,個單體溶洞規模為中小型,長度在60-500米,以玄雲洞、九天洞等為代表;(2)中海拔層次溶洞羣,海拔在500-600米,以千人洞、石龍洞、養神洞、珊瑚洞、神仙洞為代表,單體溶洞規模為中小型,長度在150-500米;(3)低海拔層次溶洞羣,海拔在400-500米,以下崖洞、上崖洞、呂祖洞為代表,單體溶洞規模為大型,長度可達800-840米。上述洞羣分佈範圍之集中、數量之多,在中國北方已發現的溶洞羣中實屬罕見,數量遠遠超過北京房山大石河溶洞羣、仙雲嶺溶洞羣、拒馬河溶洞羣、門頭溝戒台寺溶洞羣、河北天桂山溶洞羣,成為中國北方最大、最密集的溶洞羣。

沂源溶洞羣洞內化學堆積景觀類型十分豐富,達37種,石柱、石晶花、石毛、捲曲石、鵝管、石蓮、月奶石等稀有景觀數量大、分佈面積廣,具有重要的科學和觀賞價值。現已開發並對遊人開放的有9條,其中以九天洞最為著名,被專家分別鑑定為“中國最大的石花洞穴”、“中國溶洞精品景觀博物館”和“天下第一石花洞”。

山東沂源溶洞導遊詞 篇3

沂源溶洞位於沂源縣城西北12公里處的魯山之陽,以千人洞為中心周圍1.5公里範圍內有天然洞穴40餘個,稱為沂源溶洞羣。屬奧陶紀石灰巖溶洞,距今5億多年,是長江以北最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專家稱為“北方最大的溶洞羣”。現已開發為旅遊景點的有千人洞、養神洞、珊瑚洞、玄雲洞、九天洞等十幾個溶洞。洞內景物美妙奇險,配以魯山的幽谷翠峯,令人賞心悦目、流連忘返。

沂源縣,地處沂蒙山區,因沂河發源地而得名。沂源縣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是山東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沂源東望黃海,西通泰山,西南是孔孟故里,東北是鳶都濰坊,正北側臨齊國故都臨淄。沂源溶洞羣風景區,位於沂源縣城西北13公里處,魯山南側。在近五平方公里境內,有大小洞穴四十多個,稱“北國第一洞羣”。許多洞穴曾是古代猿人生息、繁衍的場所,曾挖掘出猿人頭蓋骨及數枚牙齒化石,伴隨着大量動物化石,並發現大量猿人石器,故稱為“沂源猿人”溶洞羣。近幾年已有多處洞穴開發,正式向遊人開放。“千人洞”以高寬大而得名,地質上稱“山東一號洞”。

洞內有23尊壁雕佛像和三組“佛的故事”淺浮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石龍洞”以洞內數條天然石龍而得名,洞長218米,為廳堂式洞穴,洞內有雙龜把門、龍王宮、銀河相會、雲霞島、龍蛇相鬥等景觀。“養神洞”以各路神仙由玉皇大帝率領雲遊四海在此歇息的傳説而得名,全長800餘米,為分支型洞穴,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內有石林疊瀑、雄獅把門、唐僧取經、王母宮、水族宮等48處景觀。“玄雲洞”為通道式分支型洞穴,總長300米,分為上下兩層,兩層洞穴由一垂直的落水洞相連接,洞內片狀鐘乳石較多,敲之發聲,可彈奏簡單的樂曲,名曰石箏。石箏、石柱林立,多呈寶塔狀,少數似嫦娥、宮女,婷婷玉立;石旗、石帶、石幔、石瀑、石葡萄,多姿多彩。“九天洞”洞內由九個洞廳組成,故名“九天洞”,洞穴全長500餘米,平均寬10米,高8米。洞內石幔、石帷幕、石柱、石筍、石蓮、石冰、捲曲石等景觀奇特,晶瑩剔透。另外還有“珊瑚洞”、“靈芝洞”、“神仙洞”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旅遊區內通訊發達,交通方便,吃、住、遊、購、娛配套服務。乘張店——沂源公交車到沂源土門鎮,步行約2公里即到。

沂源溶洞羣位於山東省中部沂河源頭,省第四高峯魯山之陽,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以洞穴景觀為主體,以山水文化為憑藉,並以穴居沂源猿人,洞腔宏大、分部集中而著稱於世。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沂源猿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從而使該洞羣籠罩上一層神祕的色彩。沂源猿人溶洞羣風景區由千人洞、石龍洞、養神洞、空中索橋及洞外林區組成。它以溶洞集中、洞穴形態各異,洞內洞外景觀奇特秀麗,獨具風采。“千人洞”以高、寬、大得名,地質學上稱“山東一號洞”。洞內景觀由二十三尊神態各異得壁雕佛像和三組“佛的故事”淺浮雕組成,佛組“釋迦牟尼”像高達數十米,“涅磐”像長達十三點八米,是佛像信仰者的遊覽聖地。

“石龍洞”以洞內天然石龍而得名,全長218米,景點43個,主要景觀有“雙龜把門”“龍王宮”“銀河相會”“龍蛇相鬥”“長壽湖”等。“養神洞”以玉皇大帝率各路神仙雲遊四海曾在此歇息的傳説而得名。遊程1800餘祝?暗?8個,主要景點有“石林”“疊瀑”“維納斯”“雄師把門”“唐僧取經”“王母宮”“玉皇大帝”相形景觀等。“神仙洞”由“碧霞元君”“觀音菩薩”“送生娘娘”等雕塑組成,洞外“佛”字高10餘米,寬6米。“石龍渡”鐵索橋橫跨峽谷,長108米,寬2.2米,高38米,被稱為“江北第一橋”。溶洞羣內青輝淡淡,仙氣裊裊,福地洞天;洞外林木繁茂,花草成蔭,風景秀麗。秋天滿山紅葉勝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