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精選19篇)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精選19篇)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

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上海水族館.上海水族館的大小是亞洲第1,世界第2的,它就坐落在"東方明珠塔的附近.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了上海水族館.

水族館屋頂的外行形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老鷹,又像新月一樣兩頭高高翹起.也許是因為比較有名,還有好多個外國人,帶着小孩來這裏參觀.

剛剛買好了票,我和弟弟妹妹就一溜煙地跑上了樓梯,開始參觀了.我們地第一個參觀的對相象就是那可愛的娃娃魚.那條娃娃魚懶懶地浮在水面上,就像死了一樣.聽工作人員説,這條娃娃魚很懶,在半個小時前,還在游來游去,現在就開始睡大覺了.我觀察了一下,發現它的身上有一塊一塊的斑,大概和大拇指的指甲蓋那麼大,它的眼睛特別小,只有幾粒的大小.這條娃娃魚的身體很長,大約有1米左右.它可不跟其他魚一樣,只有尾巴,它還有四條短短的腿,因為它是兩息棲動物呀!

我們又穿過了海底隧道,就像真的潛入了深海一樣.在隧道上,總會有一條又一條的魚遊過,每一條都是那樣威風凜凜,就像在為自己做無聲廣告.

走着走着,就來到了"極地世界",在極地世界裏,有大搖大擺的小企鵝.它們個個挺着又大又白的肚皮,昂首挺胸,就像打了勝仗的將軍,神氣極了;它們又像一位位紳士,穿着黑色的燕尾服,帥得不得了.其中,有一隻小企鵝最為可愛,它那圓溜溜的眼睛就像

(閃亮的黑寶石,嵌在它那張可愛的小臉上,更加討人喜歡.它一直都在水裏游來游去,有時還會沿着玻璃遊,向我們靠近一些,用那好奇的目光注視着我們.

我們還看到了電鰻,"千手觀音",揚子鄂,老壽星大海龜……

現在,已經有許多動物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不要讓他們在未來的世界沒了蹤影!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2

大家到過上海嗎?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這裏高樓林立、商座接彼、風景如畫,是個不錯的旅遊勝地!暑假裏,爸爸趁工作空閒,帶着我到上海開開心心地玩了三天。三天時間裏,我們先後遊玩了世博中國館、東方明珠、外灘和上海科技館等著名景點。下面,我就給大家一個一個介紹吧。

第一天下午,我們首先去了中國館。它坐落在世博園區最顯著、最中心的位置,建造雄偉,風格獨特,氣勢宏大,整體用中國人最喜愛的紅色裝飾,顯得莊嚴極了!我們順着觀光電梯來到二樓展廳,一路參觀了清明上河圖、國之瑰寶和兒童繪畫,接着我們乘坐遊覽車觀看了風力發電、現代都市、古代建築等展覽。參觀中國館,使我瞭解了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瞭解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場景,增加了對祖國的自豪感。

第二天上午,我們來到了上海的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從東方明珠塔底部乘坐電梯一直到達258米高的觀光球頂,站在高高的球頂,放眼望去,汽車像甲殼蟲、馬路像絲帶、高樓像積木……美麗的上海市一覽無餘,盡收眼底。傍晚,我們驅車來到了外灘,外灘上到處都是散步休閒的人們,我們一邊散步,一邊欣賞着對岸浦東的美景。倚靠着欄杆,我們盡情地享受着晚風徐徐帶來的陣陣涼爽,仔細地聆聽着水波擊打堤岸的動聽樂章,如痴地感受着碧波江水帶來的美妙夜景,極目眺望着遠處高樓上閃閃的霓虹燈……啊!上海真美!我們趕緊用相機留下了這美麗的瞬間。

第三天,我們參觀了上海科技館。一進門,哇!好多好多的動物標本,有水牛、大象、小鹿、老虎、狼等等,數也數不清,簡直就是一個動物世界。走出動物展廳,沿着一條小路往上走,便是一片碧綠碧綠的植物園,從旱生植物到水生植物,從沙漠裏的仙人掌到湖邊的睡蓮,從深海的海藻到熱帶雨林的灌木,應有盡有,看得我們目不暇接。接着我們先後來到信息時代、地殼探祕、機器人世界等展廳,參觀了現代信息技術。最後我們來到彩虹兒童屋,這裏擺放着各種奇特的玩具和器械,是孩子們真正的樂園,我們在這裏開開心心地玩了大半天,直到晚上才疲倦地回到賓館。

三天的旅遊,不僅讓我飽覽了上海的美景,學到了很多科普知識,而且也認識了古代中國的文明,感受了祖國的日漸強大,收穫可真大啊!上海,我愛你!祖國,我愛你!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3

我興致勃勃地來到校門口等待,你問我等什麼,當然是等出發向上海的車了!這次去上海的活動是學校的“白小筆行”組織的,目的當然是是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了。左等右等,車終於來了,我們不緊不慢地排着隊上車,向那繁華的上海出發。夢幻的“七色彩虹”車子開過舟山跨海大橋,來到了杭州灣跨海大橋。一上大橋,就有細心的同學發現在大橋的兩側有着紅色的欄杆。導遊小夏阿姨趁着這機會開始為我們解説:“杭州灣大橋全長35千米,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大橋之一。”小夏阿姨故意要吊起我們的胃口,停下了話語,果然,她的這招成功了。“為什麼啊,小夏阿姨?”她這才把答案揭曉:“這杭州灣大橋啊,還有另一個名稱——‘七色彩虹’。每隔5千米,橋側面的護欄就會換一種顏色,而且還是按照彩虹的顏色排列的,赤橙黃綠青藍紫!”

不久之後,果然換成了橙色!高聳入雲的東方明珠塔當天下午,我們來到了上海的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電視塔。它高467。9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在東方明珠塔的大廳,我們乘上了高速豪華電梯,僅40秒就把我們送到了263米的觀光層。那是一個360度的觀光層,把塔周圍的景物盡收眼底。走過觀光層,來到了259米處的玻璃走廊。我腳下踩着透明的玻璃,彷彿在高空中行走,一不留神就會掉下去。My god!這是200多米啊!要是掉下去,不摔死才怪哩!一想到這些,我不由得走出了這玻璃走廊。

之後,我們又來到大廳,進入了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那裏頭的一座座蠟像,彷彿真人一般,每一個細節都細細雕琢過。“千變萬化”的上海科技館第二天,我們來到了上海科技館。第一個進去的展區就是在一層的“動物世界”。裏面有各式各樣的動物,有的還時不時地“叫”兩聲,十分逼真。剛走出“動物世界”,又來到了“蜘蛛展”,門口就有一隻大蜘蛛,裏面更是有吊在半空中的,還會上下的移動。走出蜘蛛展,我們又回到了一層,進入了“熱帶雨林”,一進去就能聽到“嘩啦啦”的水聲,裏頭更是有“蛇”、“螳螂”等動物。之後,我們又來到了二層,隊伍行走的速度真讓我應接不暇。剛走出“機器人時代”就進入了“信息時代”,走出“信息時代”又立刻進入了“地球家園”,就彷彿進入了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我們又去了三層,一一觀賞了“探索之光”、“人與健康”、“宇航天地”3個展區,又是那種千變萬化的感覺,讓我不及細細觀賞這一個個奇妙的“世界”。倉促的離開中午,草草吃完中飯,就上車準備離開了,不然回到家就要“三更半夜”了。我們離開之前,還每人買了一個“海寶”帶回家,當作這次旅行的紀念品。就這樣,我們離開了這座美麗的城市。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4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xx年是建城2520xx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今天的揚州地區,春秋時稱“邗”(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0xx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玄宗天寶元年(742),改揚州為廣陵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廣陵郡復改揚州。

唐末,江淮大亂。昭宗天覆二年(902),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在揚州受封吳王。天祜十六年(919),楊渭(隆演,楊行密次子)正式建吳國,以江都為國都,改揚州為江都府,改元武義。吳天祚三年(937),南唐滅吳,以金陵(今南京市)為國都,以揚州為東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後周改江都府仍為揚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國為士、道,揚熙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國為15路,揚州屬淮南路。神宗寧五年(1072),分淮南路為東、西

兩路,揚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後,江都縣析出廣陵縣,揚州增領廣陵、泰興2縣。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設置揚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為揚州路總管府,領高郵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縣)5州,並直領江都、泰興2縣。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軍佔領揚州,改揚州路為淮南翼元帥府,尋改淮海府,屬江南行中書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維揚府。二十六年,改稱揚州府。揚州府領高郵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興、儀真、如皋、海門、寶應、興化、六合、崇明9縣。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罷除江南行中書省,設置京師(後改南京),揚州府屬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屬應天府,崇明屬蘇州府,揚州府領3州7縣,並直轄江都、儀真、泰興縣,高郵州領寶應、興化縣,泰州領如皋縣,通州領海門縣。

清順治二年(1645),設立江南省,揚州府屬之。雍正年間,江都縣析為江都、甘泉兩縣。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安徽二省,揚州府屬江蘇省。咸豐三年(1853)四月,太平軍攻佔揚州,曾改揚州府為揚州郡,改甘泉縣為甘泉天縣,歷時8個多月。清末,揚州府領高郵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長、儀徵、興化、寶應、東台縣,俗稱“揚八屬”。

宣統三年九月十七日(1920xx年11月7日),揚州光復。二十日,揚州軍政分府宣佈成立,隸屬鎮江都督管轄。民國元年(1912)1月,廢揚州府,並甘泉入江都縣,原揚州府所屬各縣直隸江蘇省。民國3年6月,江蘇省分為5道,江都縣屬淮揚道。

民國38年(1949)1月25日,江都縣城(揚州)解放。27日,設立揚州市,隸屬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同年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改稱蘇北行政區揚州行政專區,專員公署駐揚州市。

1950年1月,揚州專區與劃出如皋、海安給南通專區,劃出東台、台北(今大豐)給鹽城專區以後的泰州專區合併,滁州劃出六合縣給揚州,並劃出江浦縣給南京。最終揚州專區共轄揚州市、泰州市、興化縣、高郵縣、寶應縣、靖江縣、泰興縣、江都縣、泰縣、儀徵縣、六合縣2市9縣。

1956年3月,江都縣析為江都、邗江2縣。1960年4月,寶應縣、高郵縣析湖西地區為金湖縣。1966年3月,儀徵、六合、金湖3縣劃給新設立的六合地區。1971年,六合地區撤銷,儀徵、六合2縣劃回揚州地區。1975年,六合縣劃歸南京市,揚州地區轄2市9縣。

1983年3月,江蘇省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劃,揚州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原屬揚州地區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縣、高郵、靖江、寶應、泰興、興化、儀徵9個縣劃歸揚州市管轄。揚州市改由省管轄,設廣陵區和郊區。1986年4月,儀徵縣撤縣設市。1987年12月,興化縣撤縣設市。1991年4月,高郵縣撤縣設市。

1992年9月,泰興縣撤縣設市。1993年8月,靖江縣撤縣設市。1994年4月,江都縣撤縣設市。1994年7月,泰縣撤縣設立姜堰市。撤縣設市中,行政區劃均未改變。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揚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縣級泰州市,設立地級泰州市,原由揚州市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4個縣級市劃歸泰州市管轄。揚州市設廣陵區、郊區(20xx年更名維揚區),轄寶應縣、邗江縣,代管儀徵、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

20xx年12月,邗江縣撤銷縣建制,改設揚州市邗江區。揚州市共轄廣陵、邗江、維揚3個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儀徵、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

20xx年1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對揚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揚州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是:一是撤銷縣級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以原江都市行政區域為江都區行政區域;二是將揚州市邗江區的泰安、頭橋、沙頭、李典、杭集5個鎮併入揚州市廣陵區;三是撤銷揚州市維揚區,將原維揚區的行政區域與劃出5個鎮的邗江區合併。至此,揚州市共轄廣陵、邗江、江都3個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儀徵、高郵2個縣級市。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5

大覺寺位於江蘇省宜興市橫山水庫東側,雞龍山岕,周邊資源優越,依山傍水,形成獨特的地域景觀特色,是現代與古文化的結合,具有仿古的江南建築風格,通過佛教文化的引入,傳播佛教思想。

宜興大覺寺,為禪宗臨濟宗道場。始建於南宋鹹淳(1265—1274)年間,由志甯(寧)禪師首建,至今約七百多年,歷代迭有興替。

清乾隆年間(1735~1796),寺名為“集賢山大覺院”。

清道光年間(1820—1850),更名為“白塔山大覺禪院”。

近代《宜興縣誌》記載,寺名為“元上鄉白塔山大覺寺”。

民國初年,由臨濟宗第四十七代弟子志開上人擔任住持。

1938年,星雲大師在南京棲霞寺禮志開上人為師,成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大覺寺在期間被毀,____年開始重建,____年底基本完成。包括山門、山門大道、十八羅漢、佛陀行化圖、大雄寶殿、東禪樓、西淨樓、風雨走廊及中間的菩提廣場、成佛大道等,總面積約42,500平方米。

重建之路

1920年,志開上人出任監院。1938午,悟徹今覺(即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出家。後值戰亂時期,軍閥、日軍侵佔,地方不寧,1947年與師兄今觀法師返回主持寺務,大師兼任白塔國小校長。1949年解放後歷經,佛寺無存。1989年,大師由台返國弘法探親之時,回到宜興祖庭禮祖。眼見片瓦無存,不禁興歎:“當盡復興祖庭之志。”

後來獲得江蘇省宗教局翁振進局長建議恢復祖庭,無錫、宜興諸位領導,宜興佛教協會等均一致贊成。____年午5月10日宜興市政府批文同意,於西渚鎮橫山村王飛嶺岕“雲湖”之濱建立新寺址,佔地二千餘畝,依山傍水,翠竹環繞。

__20__年6月佛光山派遣慧倫法師、慧是法師前來,展開籌建工作,____年10月14日奠基開工。時有東北諸青年發心於大師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慧方法師、慧品法師、慧有法師、慧宇法師、慧常法師等五人,分別在浙江寧波雪寶寺、江蘇泰州光孝寺、廣東深圳弘法寺等道場受具足戒後,參與開山重建工作。本山心定、心培、慈惠、慈容、妙士等法師及蕭碧霞師姑,多次前來探勘指導。

__20__年3月,宜興市宗教局發放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完成寺廟登記,由南京佛教協會會長、棲霞山住持隆相和尚擔任住持:同時獲得全世界佛光人羣策羣力協助,共同認定為“佛光祖庭”。

同年5月20日,第一期工程完工。有觀音殿、大覺寮、美術館、滴水坊、客堂、齋堂,另有客房數十間。先後並由當地政府斥資完成佛光路、佛光香林路,以及高速公路鯨塘交流道連接快速道路直通本寺,方便地方往來交通。

____年午10月26日奉行第一期工程觀音殿落成陽光暨第二期工程奠基儀式。

希望大覺寺之復建,有助於社合道德成長,人心淨化云爾。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6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城區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現轄廣陵、維揚區、邗江 3 個區,江都、高郵、儀徵 3 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 87 個鄉鎮, 11 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 6634 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 988.81 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453.61 萬,其中市區人口 112.52 萬人。現轄區域在東經 119 度 01 分(儀徵市移居、青山一線)至 119 度 54 分、北岸 31 度 56 分至 33 度 25 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安、鹽城接攘,東和鹽城、泰州毗聯,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 80.5 公里,沿岸有儀徵、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 143.3 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 4 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 119 度 26 分、北緯 32 度 24 分。

揚州全市共有 49 個民族,漢族佔總數的 99.57% 。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 65%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揚州既是風景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裏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漢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遺址,明清私家園林,眾多的人文景觀,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遊資源,多少年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

1998 年,揚州榮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中國最著名的湖上園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剎大明寺是中國 4A 級風景區(點);何園、個園、唐城遺址、高郵盂城驛、普哈丁墓、龍虯莊古人類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是國家旅遊局向海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遊線;揚州的穆斯林旅遊產品正日漸成為我國穆斯林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xx 年,揚州獲得“全國最佳人居環境獎”稱號。多年來,揚州市利用名城優勢和景觀特色,在“古、文、水、綠、秀”上做文章,成功地開發了一大批旅遊“新品、名品、精品”,並進一步開發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高郵湖漁家樂休閒遊、儀徵生態旅遊等民俗觀光系列產品,此外,汪氏小苑、漢廣陵王墓博物館二號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園、市區古運河風光帶、隋煬帝陵、玉器廠工藝美術景區、西郊森林公園、儀徵登月湖旅遊度假區、江都龍川廣場等一批旅遊新景點也正式對外開放。

揚州是國務院 1982 年首批公佈的 24 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蹟眾多,古典園林兼具“南秀北雄”藝術風格。全市現有各類旅行社 50 家,星級飯店 36 家。從 20xx 年開始揚州每年定期舉辦“煙花三月”旅遊節和“二分明月”文化節,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20xx 年接待境外遊客 12.8 萬人次,創匯 5200 萬美元;接待國內遊客 725 萬人次,旅遊收入 62.3 億元。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7

漠河,又稱墨河,據説是因河水黑如墨而得名。漠河位於我國最北端,隸屬於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東臨塔河,西南接內蒙古額爾古東臨塔河,西南接內蒙古額爾古納左、右兩旗,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阿穆爾州、赤塔州隔江相望。由於地理位置獨特,資源豐富,天象奇特,有“金雞冠上之璀燦明珠”的美譽。

到漠河是傍晚,落日的餘輝佔據着這個邊陲小城的建築與人流,使人看上去有種靜諡的感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緊蹬着自行車,行色匆匆。街道兩旁新栽下的樺樹還沒有長成材,有幾處過火林木還完整保存着,為的是讓人們不要忘記那段難忘的經歷。

小城漠河是在1987年那場特大森林火災中毀於一旦的,那時我每晚守着電視看新聞聯播。那時的漠河是神祕的。後來,一位曾參加過那次滅火的朋友告訴我:有位級別很高的礦長路過有火情的林區,吉普車被指揮部就地徵用,礦長和祕書也被編入撲火隊伍。事後才知道該礦長是“三八式”的老幹部,還是省人大代表,但他一點怨言也沒有,他理解“救火如救命”的林區規矩。還有一次,朋友所在的滅火部隊迷路了,偏離了大部隊幾百里路遠。這時來了一架軍用直升飛機,人們手拉手排成一隊“一”字型,飛機就設法指路。如果是需要救援物資,可以手拉手圍成一個“0”型,飛機就會空投乾糧、水壺、軍大衣和簡易帳蓬,以解燃眉之急。後來知道,那次的大火,把漠河燒得只剩下一片瓦礫。

此刻,我站在寬闊平坦的停車場,驀地感覺要對這座新興小城重新評估一番,至少它和我想象中的漠河完全兩樣。透過街道兩旁高大林立的建築,讓人感到這座小城愈來愈新潮了。走近市場,可以聽到嘈嘈雜雜的叫賣聲。店鋪裏、地攤上,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於商品的森林中。抑揚的吆喝聲和商品本身的魅力,使得遊客流連忘返。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神色專注的老人在路旁下棋,全然不顧身邊的繁榮景象。窈然清純的姑娘和瀟灑文雅的小夥雙雙對對在你眼前閃過,大概急着去卡拉OK亮亮歌喉,展示一下青春風采……在這裏,你已經看不出南北的差異。南方人吃的、玩的、用的這裏都有,許是小城人拋棄了舊有觀念,恍然間悟出了自身的價值,要讓這方世界鮮活亮麗起來。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8

到漠河是傍晚,落日的餘輝佔據着這個邊陲小城的建築與人流,使人看上去有種靜諡的感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緊蹬着自行車,行色匆匆。街道兩旁新栽下的樺樹還沒有長成材,有幾處過火林木還完整保存着,為的是讓人們不要忘記那段難忘的經歷。

小城漠河是在1987年那場特大森林火災中毀於一旦的,那時我每晚守着電視看新聞聯播。那時的漠河是神祕的。後來,一位曾參加過那次滅火的朋友告訴我:有位級別很高的礦長路過有火情的林區,吉普車被指揮部就地徵用,礦長和祕書也被編入撲火隊伍。事後才知道該礦長是“三八式”的老幹部,還是省人大代表,但他一點怨言也沒有,他理解“救火如救命”的林區規矩。還有一次,朋友所在的滅火部隊迷路了,偏離了大部隊幾百里路遠。這時來了一架軍用直升飛機,人們手拉手排成一隊“一”字型,飛機就設法指路。如果是需要救援物資,可以手拉手圍成一個“0”型,飛機就會空投乾糧、水壺、軍大衣和簡易帳蓬,以解燃眉之急。後來知道,那次的大火,把漠河燒得只剩下一片瓦礫。

此刻,我站在寬闊平坦的停車場,驀地感覺要對這座新興小城重新評估一番,至少它和我想象中的漠河完全兩樣。透過街道兩旁高大林立的建築,讓人感到這座小城愈來愈新潮了。走近市場,可以聽到嘈嘈雜雜的叫賣聲。店鋪裏、地攤上,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於商品的森林中。抑揚的吆喝聲和商品本身的魅力,使得遊客流連忘返。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神色專注的老人在路旁下棋,全然不顧身邊的繁榮景象。窈然清純的姑娘和瀟灑文雅的小夥雙雙對對在你眼前閃過,大概急着去卡拉OK亮亮歌喉,展示一下青春風采……在這裏,你已經看不出南北的差異。南方人吃的、玩的、用的這裏都有,許是小城人拋棄了舊有觀念,恍然間悟出了自身的價值,要讓這方世界鮮活亮麗起來。

當地旅遊局的老劉告訴我,漠河四季如畫,反差鮮明。春天花開遍野,醉人心扉;夏至時節,晚霞與黎明同在,午夜如同白晝,户外可讀書看報;秋天森林盡染,野果山珍遍地,美不勝收,食不勝食;冬天漫長更富有詩意,林海、江河、大地、人家,銀裝素裹,無限神奇。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9

揚州市簡稱揚,又名蕪城,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中下游北岸的江淮沖積平原上。是國務院第一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轄廣陵、邗江、郊區3個區,儀徵、江都、高郵、寶應4個縣市。全市總面積6678平方千米,總人口約447萬。

揚州至今已有2480多年曆史,從古以來就是我國有名的經濟州郡,唐代曾是我國四大國際貿易港之一。揚州目前建有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科技園區、濱江工業開發區,以此來吸引外資,發展本地經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其工業發展極為迅速,主要有造船、汽車修配、化學、電子、紡織、食品、服裝等。手工藝和工藝美術品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尤其是揚州剪紙、刺繡、燈綵、絨花等,最為出名。

該地區是江蘇北部的門户,是全國南北交通的要道。這裏不光是我國東南部糧食和食鹽的重要轉運點,還是紡織品、銅器、玉器、藥材等物資的集散地。其航運以長江為樞紐,京杭運河及各主要河渠都具有通航能力,公路線也四通八達,同時,還在進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此來改善環境,以進一步發展經濟。揚州市歷史悠久,風光旖旎,景色秀美,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市西北郊蜀岡瘦西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還有大明寺、平山堂、鑑真紀念堂、歐陽修祠堂、何園、個園、史公祠、馬可-波羅紀念館等100多處文物保護景點。

揚州的土特產品有:玉器、漆器、絨絹、紙花、貝雕、春捲、醬菜等。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0

揚州,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端,江蘇省中部,東近黃海,與南通、鹽城市交界;西通南京,與六合、天長縣接壤;南臨長江,與鎮江、無錫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與淮陰市毗鄰,中有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四周被邗江縣所圍,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蘇北的重要門户。

揚州瀕江近海,交通發達,物產豐盛,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設廣陵區、郊區、轄寶應、邗江2個縣,代管儀徵、江都、高郵3個縣級市。面積6638平方公里,440萬人。市地勢平坦,海拔在4-8米之間,常年氣候温和。

揚州地處長江和淮河之間,在遠古時期這裏就有古生物和古人類活動。自公元前486處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至今,揚州建城已經2484年。隋代開通大運河後,揚州成為中國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和國際交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揚州長,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賈僑寄居者,不下數十萬"。唐以後,曾幾度興衰。清代再度出現"廣陵繁華今倍昔"的興旺景象。19世紀中葉起,由於多種原因,揚州逐步衰落。新中國成立以後,古城揚州煥發青春。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其境。這裏風光秀麗,人文薈萃,是中國政府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市工業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努力壯大優勢產業和重點骨幹企業,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從而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順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以質取勝和大經貿戰略,加快調整外貿市場結構,擴大工業品出口,鼓勵企業利用比較優勢,推進跨國經營,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揚州城,是故鄉,至今已有2480年的歷史了。揚州還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雅緻園林。

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區勝境;觀音山上寺院遍佈,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絕佳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實是江南瑰寶。

悠悠千古,經過無數王朝的興衰更迭,揚州人民在這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今日的揚州,不僅是名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也是蘇北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傑地靈”的揚州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奮進雄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當越來越多的中外遊人到這裏駐足時,他們最希望能在這座已經高度現代化的城市裏追尋到當年“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嫻靜和幽遠。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1

日照市地處中國沿海中段,山東半島南翼,東臨黃海,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北鄰青島。日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屬暖温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温12.7℃,年均濕度72%,無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時,年均降水量870毫米。空氣質量為國家一級標準。海岸線長100多公里,其中金沙灘岸線64公里,港口岸線20多公里。近海海域水質保持在國家一類標準。是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市、全國環保重點城市。

日照依山傍海,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聞名於世。這裏水清浪穩,灘平沙細,是我國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休養勝地以及開闢海上運動場、海水浴場的天然良址。境內有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萬平口景區、燈塔景區及多處海水浴場。 日照文化底藴豐厚,境內陵陽河遺址發掘的原始陶文早於甲骨文1000多年,為我國文字始祖。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兩城遺址被譽為“亞洲最早的城市”。

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曆史,為華夏文明之瑰寶。河山摩崖石刻“日照”二字為世界漢字摩崖之最。浮來山有距今3500餘年的“天下第一銀杏樹”和劉勰故居。五蓮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宋代蘇軾在密州做知州時,曾以“奇秀不減雁蕩”讚譽此山。 日照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旅遊業,把旅遊業定為五大支柱產業工程。

日照是20xx年世界“歐洲級”帆船錦標賽、20xx年世界470級帆船錦標賽主辦城市;20xx年7月在國家環保總局發佈的全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名,成為長江以北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最優的城市;在首批由山東省政府公佈的“山東省園林城市”名單中,日照市榜上有名;20xx年12月日照市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驗收,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正式授牌儀式將於20xx年1月8日在鄭州舉行。

日照市旅遊定位為“海濱生態市,東方太陽城”;日照旅遊口號為“遊山登五月,賞海到日照”.日照人民將以大海般的胸懷歡迎五湖四海的賓朋。 日照市是山東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茶葉等其中茶葉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山東省的首位,有“北方第一茶”只譽。

日照地區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更重要的是這裏的泥土和其他的地方的不同。到底是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日照的土壤呈微酸性。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有機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測定,其中氨基酸和茶素的含量比同類標準的南方茶高百分之五點三和百份之十三點七。具有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特點。

日照茶從什麼時候開始種植的已無法考證,但在當地有流傳着這樣的説法。説在城區東的山上的懸崖上有一個古茶樹,常年枝煩葉茂,茶香撲鼻。但是卻無人能爬上去。所以只能拾起落葉,用開水沖泡,不僅能明目提神,而且還能治療俯疼,有奇效。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中華旅行社全體員工對大家來到我們南京光觀遊覽表示熱忱的歡迎,在這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王,大家在接下來的行程當中稱呼我小王或者王導就可以了。我會本着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為大家盡心盡力的去做好服務工作,同時呢,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配合與支持,從而促進我們服務質量的提高,使大家能夠玩的愉快,走的順利。

南京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美好山水正期待您的領略,秀麗風光正等待您的欣賞。願此次的南京之旅能夠成為您的度假天堂。在這裏預祝各位在接下來的行程當中玩的開心,玩的順利。稱心而來,滿意而歸。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切遼闊的江淮平原,他是江蘇省的省會,全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同時也是長三角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及長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南京面積6598平方公里,人口近800萬,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所以氣候温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京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盤,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譽。三國時的東吳,而後的東晉、宋、齊、樑,陳都相繼在此定都,所以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而後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又相繼在此定都,所以南京也被稱為十朝都會。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時又是一座嶄新發展的城市。南京也是我國東部的綜合型工業基地,支柱性產業有電子業、汽車業、石化業、鋼鐵業和電力業,南京又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衞生城市等。南京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明孝陵,以及中山陵,夫子廟等全國5A級風景旅遊區及多個4A級景區,同時還有兩百多處景點,數額眾多南來北往的遊客到此觀光遊覽。所以南京是一個集山、水、城、文為一體,充滿經濟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環境優美的現代化中心城市,是一座融古都特色與現代文明為一體的濱江城市。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3

各位團友:

大家好!也許在座的一些朋友們曾經來過青島,但是我想即使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有時對青島也會感到幾分陌生。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把青島簡單的介紹一下。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的南部,膠州灣畔,東南瀕臨黃海,西北連接內陸,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102平方公里。青島市轄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黃島、城陽7個區和即墨、膠州、膠南、平度、萊西5個縣級市。截至20xx年我們青島市的總人口為740.9萬餘人,市區人口265.43 萬人。

我想大家雖然是剛下飛機,可能就已經感受到青島舒適的氣候了。青島屬於温帶季風性氣候,又因為青島的地理格局是“三面滄海一面山”,所以青島的氣候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特點。青島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温只有12.3℃,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8月,平均氣温25.3℃,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温-0.9℃。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良好氣候條件,使青島成為聞名中外的避暑、療養、度假勝地。

各位團友,美麗的青島,古老而又年輕。

説它古老是因為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東夷先民就曾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東嶽石文化。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巡視琅琊台。並派方士徐福帶領3000童男童女從琅琊台出發,去尋找長生不老仙藥。從這段歷史來看,青島的琅琊台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航海文化的發源地。

説它年輕,是因為青島從1891年建置以來到現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1891年清政府聽從李鴻章的建議,在青島建置。1892年登州總兵章高元率兵移駐青島,就在那時修建了現在青島的象徵,位於十景之首的棧橋。1897年德國人看上了青島這塊風水寶地,於是便以“鉅野教案”為藉口,武力侵佔了青島。1898年德國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膠澳租界體條約》,租期99年。在1920xx年狡猾的日本見德國在一戰中正打得火熱,根本顧及不了他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便趁機趕走了德國人,自己侵佔了青島。1920xx年,北洋政府花重金從日本人手中買回了青島的主權。可是日本人貪婪的野心並沒有得到收斂,他們於1938年日本再一次侵佔青島。一直到1949年的6月2日,青島才全境解放。

雖然青島有着沉痛的歷史,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光輝的成就。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4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

山東東部海岸線上,分佈着風光綺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被譽為“黃海明珠”,前海風光獨具魅力,嶗山為道教勝地,古蹟眾多。“魚果之鄉”煙台,“人間仙境”蓬萊閣,“海濱花園”威海,景色秀麗,氣候宜人。

山東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山東,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鄒縣丁公村“龍山陶書”,發掘出了中國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這裏還是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之一。

山東的旅遊可以分為六條特色線路:濟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鄒城的“山水聖人”旅遊區(曲阜聖地之旅);以青島、煙台、威海為一體的海濱旅遊區;以濰坊市區為中心,以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俗旅遊區;以淄博齊國故城、殉馬坑、蒲松齡故居為主體的齊文化旅遊區;以黃河入海奇觀和原始風貌為特徵的東營黃河口旅遊區;以水滸故事為主線,梁山、陽谷為重點的“水滸”旅遊線。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5

漠河,又稱墨河,據説是因河水黑如墨而得名。漠河位於我國最北端,隸屬於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東臨塔河,西南接內蒙古額爾古東臨塔河,西南接內蒙古額爾古納左、右兩旗,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阿穆爾州、赤塔州隔江相望。由於地理位置獨特,資源豐富,天象奇特,有“金雞冠上之璀燦明珠”的美譽。

到漠河是傍晚,落日的餘輝佔據着這個邊陲小城的建築與人流,使人看上去有種靜諡的感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緊蹬着自行車,行色匆匆。街道兩旁新栽下的樺樹還沒有長成材,有幾處過火林木還完整保存着,為的是讓人們不要忘記那段難忘的經歷。

小城漠河是在1987年那場特大森林火災中毀於一旦的,那時我每晚守着電視看新聞聯播。那時的漠河是神祕的。後來,一位曾參加過那次滅火的朋友告訴我:有位級別很高的礦長路過有火情的林區,吉普車被指揮部就地徵用,礦長和祕書也被編入撲火隊伍。事後才知道該礦長是“三八式”的老幹部,還是省人大代表,但他一點怨言也沒有,他理解“救火如救命”的林區規矩。還有一次,朋友所在的滅火部隊迷路了,偏離了大部隊幾百里路遠。這時來了一架軍用直升飛機,人們手拉手排成一隊“一”字型,飛機就設法指路。如果是需要救援物資,可以手拉手圍成一個“0”型,飛機就會空投乾糧、水壺、軍大衣和簡易帳蓬,以解燃眉之急。後來知道,那次的大火,把漠河燒得只剩下一片瓦礫。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6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地處東經118o35′-119o39’,北緯35o04′-36o02′,在山東半島南翼,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西接沂蒙老區臨沂,南與江蘇省贛榆縣接壤,北與青島市、濰坊市毗鄰,處在國家重點開發建設的沿海主軸線和日(照)西(安)線經濟帶的交匯處上,既是魯南地區的直接出海口,又是亞太經濟和歐洲經濟的重要結合點,在發展旅遊經濟方面有着突出的區位優勢。現轄東港區、五蓮縣、莒縣、嵐山辦事處和日照開發區、山海天(省級)旅遊度假區,總面積5310平方公里,總人口278萬。

日照市處在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附近,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東部屬暖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西部屬温暖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温12.5oC。無霜期210天,全年平均日照2540小時,降水量916毫米。交通發達,集海運、鐵路、公路於一身。有日照、嵐山兩個一類開放港口,有兩個10萬噸級煤炭專用泊位,19個5000-25000噸級雜貨泊位,一個50000噸級液體化工品泊位,年吞吐能力210萬噸。同時交通十分便捷。過境的204、206國道縱貫南北,泰(安)石(臼)、嵐(山)兗(州)公路和日(照)竹(園)高速公路、日(照)荷(澤)鐵路複線、嵐(山)坪(上)鐵路橫貫東西。以日竹、同三日照段高速公路、兗石鐵路複線、藍新鐵路日照段建設為標誌的大交通格局已經形成。

日照離青島、連雲港、臨沂、濰坊空港都在160公里以內,且路況良好。日照現已開通了到達北京的特別快車和到達鄭州、濟南、臨沂的旅客列車,現在正努力爭取開通西安、上海、哈爾濱等直達列車。與北京、西安、上海、南京、天津、蘇州、杭州、濟南、開封等全國主要城市和省內各地市都對開了旅客班車,進出便捷。

日照市名勝古蹟較多,主要有兩城遺址、東海峪遺址、堯王城遺址、丹土遺址、陵陽河遺址、齊長城遺址、莒國故城、劉勰故居、定林寺。市內主要景區有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海濱燈塔風景區、萬平口海濱旅遊區、河山日照巨書、日照港、五蓮山、九仙山、浮來山、莒縣博物館、阿掖山、四大海水浴場。

日照有珍貴海產品西施舌、烏魚蛋、文蛤、扇貝、蝦米;京冬菜、日照醇、久負盛名;莒縣屏風掛扇、日照石刻、日照黑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日照花生、蘋果、板栗、日照青茶、銀杏茶等產品已走出國門,銷往世界各地。

日照市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海、山、古、林四大資源優勢互補,經每年組織旅遊系統人員參加大型國內、國際旅遊交易會進行促銷宣傳,近幾年內陸地區來日照旅遊、度假、觀光的遊客不斷增多,特別是日照至北京、日照至新鄉旅客列車開通後,方便了旅客,擴大了客源市場。今年夏季還專門開通了鄭州至日照的週末旅遊專列,使日照的旅遊更躍、旺盛,每年接待量均在10萬人次以上。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7

龍背山森林公園位於宜興城區南側,佔地550公頃,園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公園於20__年着手建設,已投入資金3億元,各項基礎設施已經到位。文峯塔、歷史名人館、科教名人館、藝術名人館等一大批景點已建成開放。園內上萬平方米草坪綠意盎然;桂花園、杜鵑園、薔薇園鑲嵌於青松翠竹間,而巖碧飛瀑,硯池碧波和茂林修竹,常使遊客流連忘返。龍背山森林公園是滬、寧、杭地區最大的城區生態公園,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0餘萬人次。

龍背山森林公園分歷史文化區、植物園區、遊樂園區、休閒娛樂區四個大的遊覽區域,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森林公園。穿過巍峨的龍背山森林公園牌坊,在花團錦簇的百餘米花圃廊引導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組規模宏大氣勢不凡的人造瀑布,這組瀑布由高5米,長178米的四組瀑布羣組成。站在瀑布前,聽嘩啦嘩啦聲聲不絕於耳的瀑布轟鳴,看飛流串珠水流洶湧而下所形成的動人心魄壯觀景象,遊客不得不驚歎這都市喧囂中竟會營造出如此這般難得的景觀。

乘坐環保電瓶車瀏覽一下公園的生態環境,也不失為一件美事。公園總面積5.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是山丘型自然風景區。公園區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古木參天;修竹婆娑,層巒疊嶂,林壑優美;蒼松翠竹濃廕庇日,潭池溪澗碧水清冽,它以獨特的成因和優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羣山疊翠,以一流的生態資源形成了山水風光,以悠久歷史和優越的地理環境積澱着豐富的人文景觀,硯池、雙龍潭、梅影潭、鏡池、鳳池、綴星池等十數個潭池遍佈公園各處,終年泉水淙淙,晶瑩泉水匯聚成潭池,散佈山間谷底。整個龍背山森林公園,湖光山色輝映,亭台樓閣交互,天然植被茂密,生態環境優良,一年四季溢彩流香。

景區特色

花園

公園的桂花園中種植了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多種桂花名種;杜鵑園內則種植了中鵑、西鵑、台鵑、日本鵑等幾十個品種;薔薇園也品類繁多,引人入勝。幾個特色花卉園其規模都在百畝左右,各園四季有花,次第花開,花團錦簇,可謂芳香四溢。園內蜂鳴蝶舞,鳥語花香。此外,園內還有桃園、梨園、板栗園、茶園等,連片種植,頗具規模。遊客可入園採摘果實,亦可自己動手採茶製茶品茶,體味農家之樂趣。漫步於公園內,能感受到連空氣中都氤氲着花草的芳香。

名人館

科教名人館,歷史名人館,藝術名人館“三館”集中展示了宜興自古至今各界名人,它們不僅是龍背山森林公園的文化遊覽處,也是陶都宜興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的一個歷史縮影。宜興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歷朝名公巨卿,鴻儒碩彥數不勝數。他們在繽紛的歷史舞台上,施展文治武功,安邦定國的才智與抱負。宜興古代舉業興盛,進士385名,舉人920人,其中狀元4名,榜眼5名,探花1名。宜興人富有智慧和才幹,共出宰相10名,將軍7名。狀元廳,將軍廳,進士廳,羣賢廳和僑寓廳等等特色參觀廳,其中的名人事蹟、故事和傳説實在不枚勝舉,許多傑出人物更是名垂青史,光耀千秋,在中國文化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龍背山森林公園林壑優美,蒼松翠竹濃廕庇日,潭、池、溪、澗,碧水清冽,文化積澱十分豐厚。昔時,晉周孝侯在此射南山之虎,留下射虎亭、流杯橋;唐代宰相陸希聲嘗來石亭探梅,揮毫賦詩,寄暢情懷;宋嶽武穆抗擊金兵,在此築嶽堤,建謝橋;一代戲劇家,明末宰相吳炳於此築室秉筆,留下《粲花五種》。

其他

龍背山還有義牛、神虎、白螺等眾多的民間傳説和聽秋軒、浮翠亭等名勝古蹟。千百年來,多少達官顯宦、文臣雅士將此選作千古長眠之地,與青山碧水長守。公園在規劃建設中,有計劃地恢復一批昔時之景。

遊樂園在公園東側,佔地七萬餘平方米,主題項目有:過山車、大型觀光覽車、阿波羅飛船、攀巖、旱地滑雪場等19個大項目。可滿足老、中、青、少年等不同年齡層次的不同需求,既集驚、奇、險,又富知識性、趣味性,可達健身與娛樂之目的。遊樂設施堪稱國內一流、安全、可靠。休閒區在公園深處,傍水依山,茂林修竹,接待面積2500平方米,內設咖啡屋、茶室等。設施一流,可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最妙處是竹林深處的茶吧,或品茗慮思,或朋友暢敍,別有一番情趣。良好的生態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富有特色的各種景觀,使得龍背山森林公園成了一座融觀賞、教育、度假、休閒、娛樂和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城中公園。

名稱由來

由來一

龍背山森林公園地處宜興人民路最南端,是一個融陽羨迷人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休閒娛樂公園。龍背山名字的來歷有兩種説法,一説龍背山原名紅蕩山,是銅官山向東連綿起伏的筱嶺山、龍潭山、滄浦山、梅嶺山等蜿蜒至東氿之濱十多個小山丘的總稱,它猶如一條長長的青龍卧伏在陽羨古城南郊,故稱“龍背山”。

由來二

另有一説是相傳在晉朝,宜興出了一條蛟龍,經常發蛟水禍害百姓,其時,南山出了一隻白額猛虎,也常傷人;加上一名惡少周處危害鄉鄰,宜興人稱之為三害。有一年這條蛟龍發了一次特大的蛟(宜興人稱山洪暴發為發蛟),大水一直淹到銅官山腳下,洪水退後,留下兩個大水塘,各有三畝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終年不竭,據傳是蛟龍的兩隻前爪抓出來的。後來,蛟龍和猛虎被周處斬殺了,但這一帶蜿蜒起伏的山岡形似蛟龍伏着的背脊,故稱“龍背山”。

文化景點

聽秋軒

聽秋軒,位於宜興城南門外龍背山麓顯親寺內。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僧方厓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柯九思有《聽秋軒》詩云:“清池蔭密竹,幽鳥語嚶嚀;夜靜天籟作,白露下泠泠;試問軒中士,喧然果何聽;無作亦無止,虛空動性靈。”至正十六年(1356年)兵毀。明代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邑人吳正志(官至光祿寺丞、江西湖西道僉事)重建“聽秋軒”。天啟七年(1627年),僧真誠募資重修。崇禎九年(1636年)捐金浚放生池,邑人曹應秩(官河南兵備道)為記。楹聯:(上)虛檻招雲集;(下)風廊倚水清。

西石亭

西石亭,一名西亭埠、石亭埠、梅花塢、復古亭。位於宜興城南龍背山區。此地昔產蘇梅,枝杆奇古。唐代昭宗時,宰相陸希聲曾於此賞梅,並賦有《梅花塢》詩云:“凍蕊凝香雪豔新,小山深塢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至明代,邑人吳仕(四川參政)復購地植梅,建別業而居,築亭稱“西石亭”。

楹聯:(上)梅萼破香知臘近;(下)柳梢含綠認春歸。

射虎亭

射虎亭,位於宜興城南龍背山區一山崗。此地俗稱“老虎墩”,晉代徵西將軍周處射白額虎於此。相傳古時龍背山區山高林密,為虎狼出沒之所,尤其是白額猛虎,屢傷人畜,危害百姓。周處決心射殺猛虎,為民除害。一天,他背弓囊矢,來到此墩密林深處。一會兒,那吊睛白額虎嘯風而至。周處不慌不忙,滿弓疾箭,一箭即中白額虎咽喉,為民除卻一害。地方人士便在墩上建“射虎亭”,以資紀念。

楹聯:(上)射虎亭荒風自烈;(下)斬蛟橋在水仍流。

含清亭

明代宰相徐溥入閣拜相,歷經景泰至弘治四朝,被尊為“四朝元老”。在其故里龍背山麓溪隱村建有徐大宗祠(現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內有“含清樓”、“歸樂堂”、“世德堂”等,均含怡養和忠孝之義。今為紀念徐溥,故將此亭命名為“含清亭”。

楹聯:(上)龍在水長碧;(下)雨開山更鮮。

浮翠亭

浮翠亭,位於原法藏寺前,建於宋英宗治平年間(1065-1067),久廢。今在此重建。

楹聯:(上)碧紗籠罩層層翠;(下)紫竹支持疊疊霞。

頤山亭

吳仕,字克學,號頤山,明正德九年(1541年)進士,官至四川參政。因憤於奸相嚴嵩當道,辭官回鄉,隱居龍背山區,購地植梅,築亭梅園小溪之間。今於此復建“頤山亭”。

楹聯:(上)豔若桃花映村塢(下)隔水楓林繞岸明。

漁隱亭

龍背山北麓溪隱村,為明代宰相徐溥故里。其父徐琳,人稱漁隱公,嘗捐資重修承雲塔旁之福源禪寺。今築“漁隱亭”,以資紀念。

楹聯:(上)水寒深見石;(下)鬆晚靜聞風。

粲花路

南明宰相、著名戲劇家吳炳(1595-1648年)曾在龍背山北麓五雲莊築廬安居,潛心編撰《綠牡丹》、《畫中人》、《西園記》、《情郵記》、《療妒羹》五個劇本,合稱《粲花五種》,故其宅第稱“粲花別墅”,久廢。今將此園內主要通道命名“粲花路”,以資紀念。

流杯橋

流杯橋,位於石亭埠、水月庵東,一小石樑橫跨澗上,靠近射虎亭的南山坡下。相傳晉時周處入南山射虎除害,迴歸途中,至龍背山腳下時,父老們已在澗橋畔迎接,為他置酒慶賀。周處性情豪爽,舉杯暢飲,盡興之際,順手擲杯於澗,望着此杯隨水自東向西漂流而去。後人便稱此橋為“流杯橋”。

顯親橋

此處原有顯親寺。顯親寺原名光孝寺,宋代靖國元年(1101年)皇上賜額“顯親寺”。明代正統年間改名“鎮邑寺”。1927年宜興農民秋收暴動的指揮所曾設在“顯親寺”,抗戰時遭日軍焚燬。故此橋定名“顯親橋”,以資紀念。

雙楠橋

這裏,在宋代有“雙楠軒”,為名士慕容輝別業。一日,蘇東坡於慕容輝家作客,見門前有兩株古楠木,冠如華蓋,便題額“雙楠軒”,並賦《雙楠軒》詩云:“南軒前頭兩佳木,先生撫玩常不足;尤愛薰風五月初,白銀花開光照屋。”故此橋命名“雙楠橋”。

承雲橋

龍背山區之瑞雲山,昔有承雲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高九層。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九日,有少年攜酒登高,失火延燒至頂,然木毀而磚牆尚存,其形如故。後塔盡毀,塔基猶存。故此橋以“承雲”命名。

善行橋

與龍背山緊緊相連的銅官山頂峯有善行洞。洞周盛開杜鵑,花朵碩大鮮妍,花瓣且有淚點,異於他處,實屬佳木,為宜興古時三大名花之一。今園內亦闢有杜鵑園,故此橋命名“善行橋”。

文峯塔

陶都宜興龍背山上樹起了一座108米高的文峯塔,成了宜興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景觀。它是宜興這個“教授之鄉”的歷史文化傳統的縮影和標誌。文峯塔原名承雲塔,承雲塔在縣東南五里萬曆三十五年建堪輿家謂異峯起科名大盛後果如其言順治九年重九日有少年攜酒登高失火延燒屈曲至頂然木毀而磚石尚存其形如故。意思是説,承雲塔在宜興縣城東南五里處,明代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造。風水先生説,從八卦看,這裏風水很好,建造這座塔以後,宜興參加科舉考試和中舉的人會越來越盛。果然如此。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重陽節,有少年帶了酒登高,不慎失火,塔內木結構全毀,而磚石尚存,外形與原來的一樣。

蝶緣館

龍背山森林公園於____年10月1日開放蝶緣館,其中有上百種形態各異的蝴蝶標本,來自不同國內外地區,極其珍稀,美麗至極,有時還開展蝴蝶放飛活動,遊客可以親自買蝴蝶放飛,成千上萬,羨煞他人。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8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巖溶奇洞、宜興“三奇”之首。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5公里的祝陵村螺巖山上,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後四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遊人多以洞中泛舟為一樂事。

進入洞中,宛如進入一座地下宮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獅象大場是一個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廳。高達7米的鐘乳石筍兀立洞口,名砥柱峯。它是一點一滴的石乳聚積而成,每30至50年長高1釐米,它的形成已有3萬多年。石廳內可容上千名遊客,高大寬敞,上面掛滿各種形象生動的石鐘乳。石廳兩旁,屹立着一對形似青獅、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態逼真。

上洞的規模比中洞還要大,洞長70米、寬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殼,終年雲霧瀰漫,冬暖夏涼,氣温終年保持23攝氏度,因而又稱暖洞。環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萬古寒梅、綿羊、駿馬、熊貓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縫間細流潺潺,落地匯成水潭;頂部石乳,倒映潭中,奇異天成。

下洞約180米,寬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個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過後,飛瀑流水直瀉懸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與後洞相連的水洞,是一條極古老的地下溪河。長約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寬達6米,可常年通舟。遊人至此,可乘遊船。輕舟一葉,盪漾其間。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遊覽善卷洞。現在我們已來到善卷洞門樓前。高大巍峨、氣宇軒昂的門樓在綠樹翠竹的映襯下,顯得古樸、華貴而典雅。著名書法家費新我題寫的“善卷洞”三個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讓我們進門樓細心漫遊這“萬古靈蹟”。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鐫刻着四個隸書大字“萬古靈蹟”,這是由宜興籍著名書畫家錢鬆巖先生寫的。善卷洞古在哪兒?一是溶洞形成於一百多萬年前;二是這棵被稱為原始社會活化石的小葉銀縷梅;三是洞的得名。我們還是邊走邊説吧。

善卷洞得名於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古籍《莊子》載:“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餘逍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於是不遠萬里之遙,來到江南這處荒山石洞中隱居,後人就把這個洞稱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積約5000平方米,洞內遊程800米,共有三層,層層相連;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樓。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漿往天上撐。”堪稱一絕。歷來與比利時的“漢人洞”、法蘭西的“里昂洞”並稱為世界三大奇洞。

現在,大家來到了洞口,一塊七米多高的巨石擋住了去路,你可別小看這塊石頭,它已經是三萬多歲的高齡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長一公分,一點一點長高的。因為洞頂巖層滴下的水中含有豐富的碳酸鈣,在一定的温度和壓力下,這些碳酸鈣就逐漸凝固起來,“滴水穿石”在這兒變成了“滴水長石”。遺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現塌方,加固後的洞頂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長。它好像黃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稱為“砥柱峯”,古時也叫“小須彌山”。好,讓我們繞過巨石,進洞探奇。

現在我們到了中洞,這個大廳叫“獅象大場”。既然叫獅象大場,就應有獅有象。我們先看獅子,大概因為長時間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憊,正躺下來休息,還張着大嘴在打哈欠,嘴裏露出一對大門牙,側過的頭上只能看到一隻眼睛,腰身凹進,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細看,身上還長有長長的獅毛,顏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獅。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請大家換個角度來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擻的站着,長長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後腿清晰可見,唯獨看不見它的尾巴。為什麼呢?原來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寵大的身軀相比,實在有損它象王的威嚴,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進了山洞。

青獅、大象如此之大,稱它們為獅王、象王大概不過分吧。獅王、象王分列兩旁,而且腦袋都朝着洞口,既像守衞善卷洞的兩名衞士,又像兩位好客的主人,歡迎各位的光臨。

大家隨着我來看一塊奇石,我們稱它為“多變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會兒像猿猴,一會兒像蛤蟆,一會兒又像狐狸、像海豹……因為洞內的鐘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頭,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們的行話講,叫不説不像,説了看看有點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請隨我繼續向前。

在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個大字,在佛教教義中,欲界指的是紅塵,也就是人類居住的這個花花世界,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人間天堂”的意思。這四個字是樑代的貞白先生陶弘景給善卷洞讚語。陶弘景是我國道教中有名的人物,為道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在當時,他有“山中宰相”之稱。好,既然這位“山中宰相”都給了善卷洞這麼高的評價,那麼大家都不要客氣,請隨我上天堂一遊。

朋友們抬頭看一下洞頂,上面的巖石似雲霧佈滿了整個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雲霧迷漫,霧氣騰騰,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樣看不到邊,所以上洞稱為“雲霧大場”。

上洞的特點是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終年温度保持在攝氏23度左右。也許有的朋友要問:上洞是否安裝了空調,要不,怎麼會保持恆温呢?不是安裝空調的緣故,而是靠一塊大石頭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整個山洞都是由石頭組成的,至於是哪一塊,朋友們在遊覽時不妨仔細觀察一下,等上洞遊覽完之後,我再為大家揭開謎底。

請看上面一碩大的蝙蝠正展開雙翅向各位飛來,在它的身後還緊跟着一隻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當作一種吉祥物來看待的,有“萬福來朝”“五福臨門”“福壽雙全”之説。

在這小水池旁還長着一棵楊柳樹,從樹杆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長了許多年了,可仍顯得生機盎然,樹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對各位的到來正表示着熱烈的歡迎。

頭頂上這片鐘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峯”一樣,也是由滴水長成的,不同的是,這片鐘乳石現在還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長,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話,不妨拿出尺子來量一下它現在的長度,等五十年之後再來量一次,就可以證實我的話是真是假了。站在這個角度看,這片鐘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們想看荷花開放,就請跟我往前走。

請朋友們往下看,這個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愛蓮説》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矣。剛才還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現在到了水裏已竟相開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聞到了荷花的清香。

實際上,剛才我們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幾釐米,可是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幽深,也顯得更漂亮了。

請朋友們向我靠攏一點,前面我們講過,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則,就成了糊里糊塗鑽山洞了。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匹白馬,身上的顏色是白的,因為坐着而看不到它的後腿,現在讓我們換一下角度到對面來看一下,看一看它變成了什麼?

朋友們先仔細觀察一下,這是什麼動物,哪位能猜得出來?對,這是一隻老綿羊,從它背上隆起的部分來看它像是西藏的犛牛,從它長長的耳朵來看像是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單單從它頭部朝下的三角區來看卻是一條小金魚,而從它的整體上看更接近於一隻老綿羊。按習慣,虎年過去即迎來虎年,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得出這樣一副對聯:“駿馬踏雪歸去,靈羊迎春而來”。這塊石頭因站的角度不樣而能看到兩種動物,我們稱它為“坐馬立羊”。

請各位再轉身看一下這石壁上有一條黑色條紋,這是一條烏龍,這條龍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幾個池子裏都有水,唯獨這個池子裏是乾的沒有水,水都已經讓它吸乾了,又從它抬起的嘴裏噴了出來,“烏龍噴水一條線,噴到空中一大片”。馬上這裏要下雨了,請大家馬上離開,免得淋濕了會感冒。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大自然這位超級雕塑家給我們畫的一副幽默畫:狗熊爬樹。在這樹幹趴着一隻狗熊,它看見烏龍在噴水,嚇得急忙往樹上爬,由於這隻狗熊平時養尊處優,難免身胖體重,到了關鍵時刻露餡了,爬了幾百萬年也沒能爬上去,相反地連自己的尾巴卻爬掉了。站在樹枝上的是一隻山鷹,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這隻笨狗熊。不過依我看,這狗熊雖説笨了一點兒,可它這種不屈不撓、努力向上的精神還是值得學習的。

上洞不失為一處拍電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廳就在此取景,當時,這座山雕的虎皮寶座就放在平台中間,欒平就是我們剛才走過來的路上被帶過來的。另外,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第八集的黃風洞以及電影《塞外奇俠》等也都是在此拍攝的。

整個山洞是由兩棵梅樹支撐起來的,請看右側這棵由上、下兩截所組成。這棵梅樹為了不使自己被自然界所淘汰,經過幾萬年的生長,終於長到一起來了,中間有明顯的連接痕跡,稱為“萬古雙枚”。“枚”是“梅”的意思。

左側這棵寒梅,虯根蟠屈,枝葉紛披,其間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筆,可密聚如林。更為奇特的是上面有隻小熊貓,圓圓的耳朵,黑黑的眼睛,兩條前腿還抱着一隻繡球在玩耍,顯得非常活潑、可愛。這隻小熊貓自從來到善卷洞後感到這裏的生活條件很適合它,就在此長期隱居,再也不願回到四川老家了。

在神説傳説中,天地是由盤古分開的,請看這裏有一隻肌肉發達的手掌,五指叉開,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頂,我們稱它為“盤古託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從這裏開始的,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來水重百分之三,含礦物質較多,晶瑩澄澈,萬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裏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樓,樓上還有樓,現在請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層,飽覽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們,在遊覽上洞之前,我曾説過,上洞能保持恆温,主要靠一塊石頭起了保温作用,在剛才的遊覽過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這塊石頭?現在到了揭開謎底的時候了,請往前看“一片飛雲掩洞門”,這塊石頭似一片飛雲把上洞口給遮住了,只留下一條小小的縫隙,加上它還在上洞的地平線上,阻礙了洞內外的空氣對流,這就形成了上洞終年保持攝氏23度的氣温。

上洞遊覽就到此結束了,不過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下面請朋友們隨我繼續遊覽下洞。

“百病消除”四個字,原來並非榮毅仁所書,而是由民族資本家榮德生老先生所書。説來,其中還有一段佳話呢!榮老先生和儲南強先生是好朋友,當榮老得知朋友為了整修善卷洞耗盡家產,甚至連夫人的首飾、媳婦的嫁粧都變賣一空時,非常感動,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贈了洞內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當溶洞整修完畢正式對外開外時,儲南強先生特邀榮先生前來遊玩,榮老非常高興,儘管當時身體不太舒服,還是應邀而來。沒想到,當他上上下下游了一圈之後,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暢,連那點不適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時興起提筆寫下了“百病消除”四個字,可惜的是,原跡在時當作“四舊”被毀掉了,後由他的兒子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復書於此。在此我也祝各位朋友有病的百病消除,沒病的更加康鍵。

“梯口”是下洞的進口,從這裏下去要經過105級台階,有五層樓深。中洞和下洞原來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為了使遊客在遊覽時不走回頭路,從1925年開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這裏開鑿,整整用了10年時間才打通。在這途中還要經過四道門:風雷門、波濤門、金鼓門、萬馬門。每當下雨時,下雨聲和下洞的流水聲經過折射傳到這裏,產生共鳴,站的角度不同,能聽到四種不同的聲音,風雷交加,波濤滾滾,金鼓齊鳴,萬馬奔騰。今天外面是晴空萬里,沒有下雨的樣子。假如哪位朋友有雅興的話,不如下雨天來領略一下這其中的詩意。

上洞、中洞的特點是高大寬敞,下洞卻好像一條狹長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彷彿來到了另外一個天地,下洞又稱“又一天”。

請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幾隻扁豆、一條老絲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鷹,就像一位守護神,在看守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賞,不能品嚐。下面還有位老壽星在笑咪咪地看着各位,光光的腦袋,長長的鬍鬚,這叫“壽星開口笑,祝願各位身體好。”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這是我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元帥讚揚青松剛直不阿的品格而寫的一首詩,請看前面這棵松樹,樹幹粗壯,枝葉遮天,高大挺拔,樹枝上還覆蓋着一層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嚴寒,傲然挺立,它稱為“通天石松”。

抬頭看上面有“華蓋頂”三字,這是下洞最高點,距水面有22米,此處還有兩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原來佛像五百餘尊,大部分在時被當作“四舊”砸掉了,這兩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勢險要,沒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倖免於難,得以保留下來。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見一線光明,卻又被洞頂下垂的片片鐘乳石擋住,這些鐘乳石猶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這裏稱為“佛水幕”。京劇《盤石灣》中的“蜂窩洞”就取景於此。

掀開幕布,對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從上面衝擊而下,水擊石,石拋水,相互衝擊,濺起串串飛珠玉液,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種風韻。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興名流儲南強先生曾對此寫詩一首:“千濤萬浪上邊來,倒掛銀河笑口開,收入先生腸腑裏,蕩為湖海鬱為雷”,根據這首詩的含義,這座棕亭取名為“濾心亭”,此處不失為一處照像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像可前去照像,照完後我們再去遊覽善卷洞的精華處——水洞水晶宮。

在右邊石壁上分別懸掛着一口鐘和一面鼓。這種鐘鼓現在看來並無什麼奇特的地方,但是在下雨時就會出現一個奇蹟,上面接連不斷的水滴在鼓面上,下面一道道浪頭撞擊在石鐘上就會奏出美妙而又動聽的樂章,假如把中洞的獅象比作儀仗隊的話,那這裏就是樂隊了。

上洞的荷花品種不凡,花開在上洞,三結蓮藕卻結在下洞,邊上還有南瓜、西紅柿。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水碼頭,這裏也是山洞的心臟,稱“壑心”,各位剛才上、下漫遊數百米,想必都有點累了,請在“洞庭”處休息一會。

在唐朝時有位叫李蠙的人,年輕時曾擇居善卷洞後的碧鮮庵苦讀詩書,一天清晨起牀後,看見一條龍從水洞裏游出,龍頭朝着洞口,在呼吸天地間的靈氣,李蠙立即寫了封奏章給皇帝,説“神龍出現,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門牌樓處有一巨石,上有著名書法家錢鬆巖所書“萬古靈蹟”,這四個字就是李蠙對善卷洞的奏稱。

中國人民歷來是把龍作為至高無上的崇拜物的,這位舉足輕重的李蠙先生既然有辭為證,後人也難以分辨,李蠙這一題銘,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給善卷洞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同時也給後人整修帶來了不少麻煩。

1933年,當地名流儲南強先生決心打通下洞、水洞的連接口,無奈石工們迷信千年神龍的傳説,不敢大膽施工。湊巧的是德國海京伯馬戲團正在上海舉行馴獸表演,鬨動了整個上海市,儲先生知道這個消息後,就託人去跟馬戲團聯繫,希望他們能來捕捉這條白龍,洋先生對龍並不忌諱,只是對於做生意十分精明,認為這條白龍未必能夠捕來,捕來之後能不能演出更是個問題,雖説馴獸已有二十多年,獅象都能指揮如意,可捕龍尚屬首次,萬一有個三長二短砸了牌子可划不來,就婉言謝絕了。

儲先生憋了一口氣,非要探個真假,他親自督率石工,夜以繼日磨了好幾個春秋,終於打通了,他又第一個駕小船在小洞裏探險,結果呢?連一條水蛇都沒有看見,更別説什麼千年白龍了。

從此,水洞隱白龍的神話就只作為傳説流傳民間了,然而,在這窈窕曲折的水洞裏“船在水中行,漿朝天上撐”的幽奧意境,在人們心中終究是個謎,在座的有幾位已經忍不住想坐船去看個究竟,下面,各位就隨我坐小船來領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

朋友們,請坐穩了,現在我們開始遊覽水洞。

水洞原是一條古老的地下河,長120米,彎彎曲曲有三個轉彎,水面最寬處達6米,最深處將近5米,前面滴水蓮蓬頭,各位要保護好自己的頭,千萬不要撞個大包帶回去作留念。“水頭”是水洞巖層最低處,請把頭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繽紛,四壁生輝,水石一色,好似來到神話裏的“水晶宮”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條來自揚子江的鱷魚,它來到善卷洞後再也沒能回得去,一氣之下,把眼都急紅了。各位看過鱷魚頭,要小心自己的頭,旁邊有一隻老鰲正在休息。“人過鱷魚頭,雪山腳下可行舟”,鱷魚頭旁邊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間有條羊腸小道直通山頂。

山洞中划船稀奇古怪,與眾不同,別處划船漿在水裏劃,各位看我手中這根漿卻是往上撐的,這叫朝天撐船。

“壁堵疑無路,水迥別有天”,轉過九十度直角彎來到二彎,轉彎處的角落裏有一隻輪船,不是東風號,也不是遠洋號,是善卷洞裏的“石頭號”,因為船上的設備太落後,開了四千多年才開出一個輪船頭,估計還要再開五萬年才能全部開出,到那時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各位仔細聽那聲聲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協奏曲”,就像在聲聲呼喚着那條傳説中的白龍,清朝詩人謝方連曾寫過一首《善卷小水洞》詩:“石晴聞雨滴,竇冷欲生風,只恐彈琴久,潭深起白龍。”

在欣賞曲折的河彎、陡峭的懸崖、壓頂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時,各位可憑藉豐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在遊覽地下畫廊、地下博物館,或者是地下探險。

離開洞府,拾級而上,石壁上鐫刻着古今中外許多遊客讚美善卷洞府的詩詞歌賦。各位遊客不妨一邊休息一邊吟詠。請看,這兒是有“第二徐霞客”之稱的蔣叔南先生遊覽後的留言:“好書不厭百迴游,美人不厭千回看,二洞不厭萬回來。”在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飛雲化彩蝶”的詩句,據傳,這是緣於梁山伯、祝英台化蝶雙飛的故事。

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鮮庵”三個大字,乃是唐代太寧、鳳翔節度使李蠙所書。碑後側上方是“晉祝英台琴劍之冢”,對面“蝶亭”,依巖而立。過去,在這一帶,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為“觀蝶節”。這一天,千百對蝴蝶在青山花叢中比翼雙飛,其間有一對碩大的蝴蝶於中午時分出現,據傳是“梁祝”的精靈所化,雙雙飛舞,最後繞亭三匝,飛向碧鮮庵後隱去。古有詩云:“清陰寂寞雲鬆路,蝴蝶雙飛芳草間。”“蝴蝶凝山魄,花開想玉顏。”

“祝英台讀書處”,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築羣,1992年在“碧鮮庵”舊址上重建。讓我們進園一觀。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閣”,下面是梁祝讀書、操琴、娛樂的場所,二樓是卧室。英台閣右側的“英台書屋”中陳列着八塊漆雕屏風,記述着“草橋結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個小故事。

好,讓我們告別梁祝,穿過長廊,再訪三位古人。“三生堂”,裏面有三尊神像,身材、面貌、鬍鬚,一式一樣,右手都握着一卷書。他們是什麼人呢?一位是唐代的李蠙,就是寫“碧鮮庵”三字的人;第二位是北宋的李綱;第三位是南宋的李曾伯。這三人都曾寄居在善卷寺讀書,後來做了大官又都出錢整修寺廟,又因他們三人都姓李,當地老百姓認為他們是一人轉三胎,就塑了三個一模一樣的神像。有一副對聯講得很形象:“一人轉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緣。”

我們從善卷洞門樓進來,從善卷古寺的山門“華藏門”出去,整個遊覽到此就結束了,前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一條街,向西行不遠處是號稱“江南第一碑”的“國山碑”。

上海城市概況導遊詞 篇19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800萬人,下轄11區2縣。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山與水的交織,共同造就了地形險要,山水壯麗的南京城。

由於南京城山環水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命范蠡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個名字“越城”。從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20xx年。古城南京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藴,位列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樑、陳、以及後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來源於明朝初年,當時的南京叫應天府,朱元璋曾經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南京,後來國都雖然沒有遷成,但是南京的名稱卻一直保留下來。

中國的近代史從南京開始,也在南京結束。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關的江面上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誌着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全新時代。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覆蓋國內45個城市以及韓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在內的國內外航線。南京港地處長江下游黃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南京市實施了規模空前的城市建設,南京第二長江大橋、南京第三長江大橋、玄武湖隧道、九華山隧道、賽虹橋立交橋、華東最大的雙橋門五層立交等均已建成通車,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進一步優化了南京的投資環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發展的城市,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線開放格局中處於樞紐位置,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

近年來,南京外向型經濟成果顯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明顯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蘇寧集團已經成長成為中國零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在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南京還是全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鎮,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衞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森林與城市綠地在改善環境和調節氣候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説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雲錦。鹽水鴨皮薄肉嫩、口味鮮美,是受到中外遊客普遍歡迎的著名特產。雨花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茶葉條索緊直、形似松針,茶水色香味俱全。雨花石是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紋理優美、象形絕倫,是文人雅士的珍愛之物。雲錦是明清兩代的貢品,色彩豔麗、燦若雲霞,與蘇州宋錦、成都蜀錦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