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經典上海導遊詞(通用3篇)

2022年經典上海導遊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上海楓涇古鎮!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2022年經典上海導遊詞(通用3篇)

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上海市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户"。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

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_年曆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_年曆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

上海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户”。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陰冷,全年雨量適中,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總的説來就是温和濕潤,四季分明。

楓涇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古戲台往西,位於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牆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於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20_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裏、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鬱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北大街是商業古街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過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兩邊都是兩層樓房,身處其中,抬頭望天,只能看見窄窄的一線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樓房臨街的一邊清一色都呈平面結構,看不出每一棟建築的特色和規模,而從後門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疊瓦,或騎樓高聳,或勾欄亭閣,或底層的近水樓台,層層石級通向河埠,或倚朱閣、小軒窗,組成一道多姿的水鄉民居風光,間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遊船穿行其中,人景輝映,夕陽夕照,真是中國的水鄉,東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鋪作坊集中,手工業歷來發達。早在宋代就有鐵、木、竹、農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製作。紡織技術傳入,紡紗織布盛行,明清時,楓涇地處全國棉紡織業生產貿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萬計”。到了現代,古作坊多已破敗,保存最完整的就數375號的石泰山製藥房(藥鋪)。為了展示古代手工業生產狀況,現將當年手工業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規劃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產器械,培訓有關人員,屆時向遊人展示古代織布、打鐵、製藥和製造竹木器具等手工業生產技藝。遊人也可以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在這些作坊裏,你可以挑選購買到原汁原味、土氣十足的手工藝品。當然也可以嘗試自己製作小竹筒、小鐵鏟、小鋤子、布鞋子、土布頭巾......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2022年經典上海導遊詞 篇2

原上海站建於1908年,過去叫北火車站(北站),位於天目中路寶山路口。

上海北站是連接我國陸上南北交通線的樞紐之一。從上海北站沿滬寧線北上,可以連接津浦、隴海等線,到達合肥、天津、北京、西安,烏魯木齊、豫陽、長春、哈爾濱等地;經滬杭線南下,可連接浙贛等線,到達南昌、福州、廈門、廣州、昆明、貴陽、成都、重慶等地,每天抵達火車近五十班次,擔負着全國旅客發送量的百分之十四點三。

上海站最初的建築面積只有二千平方米,"一00二八"和"八0一三"事變,受到戰爭破壞,雖幾經修建,運營能力有限。為改善運輸條件,上海市政當局決定於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正式動工興建一座與上海這座大城市相稱的新客站。

鐵路新客站是上海80年代的一項大型綜合建設工程,1987年12月28日正式啟用。新客站設計通行能力72對,車站廣場全日與高峯小時的人流吞吐設計量分別為57.5萬人次和5萬人次;車輛吞吐量分別為3.3萬輛次和0.3萬輛次。根據人流、車輛吞吐量和用地條件,確定新客站設置南北兩個廣場。廣場規劃面積為9.7萬平方米,其中南廣場約6.7萬平方米;北廣場為3萬平方米,行人、車輛交通及停車面積分別為1萬平方米、0.72萬平方米和1.28萬平方米。旅客可就近乘車,減少繞道,改善了乘車條件。同時與地鐵一號線和正在建設的軌道交通"明珠線"相交,形成高效的客流集散地。

南廣場由一箇中心廣場和左右兩個輔助廣場組成,基本呈對稱佈置。通過東西出口廳前的步行帶向前延伸環抱呈蟹鉗形中心停車場,中間佈置綠化島與站房主樓大門相對,成為整個廣場的中心。公交線路的終點站分散佈置在東西出口廳的前方。北廣場利用南北向的孔家木橋路和東西向的交通路作為車站進出的主要道路。廣場出口廳的北側和進口廳東西兩翼,分別佈置了機動車停車場,靠近進口廳設置多條交通終點站,廣場東西兩端都設有非機動車停車處。

2022年經典上海導遊詞 篇3

大家好!

坐落於浦東小陸家嘴黃金地段的上海海洋水族館是亞洲最大的海洋水族館之一,是由新加坡星雅集團、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共同投資的一座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現代化大型海洋水族館,總投資額達5,500萬美金,擁有155米的海底觀光隧道,堪稱世界之最。水族館共分5層,總建築面積22,600平方米,擁有9大展示區域,32個主題展缸,展示了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350多個品種,10000餘條水生物及珍稀魚種。館內最有特色的展示是葉海龍、草海龍、鋸鰩、水母、沙虎鯊、企鵝、斑海豹、魟等珍稀海水、淡水品種,其中沙虎鯊數量為中國水族館之最。

20xx年金秋起,經過與世界著名的“世界自然基金”(WWF)的合作,上海海洋水族館承辦了國內外首次“長江流域珍稀水生物展”。這是首次由水族館將長江流域的自然風貌、地理環境以及水資源環境,以及長江水生生物所面臨的生存危機進行集中、有條理的展示,讓遊客在觀賞珍稀魚類的同時,能夠了解保護長江水資源的重要性。“長江流域珍稀水生物展”作為一個永久性的展廳,已經接待了超過100萬的遊客,也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水族界同行的好評。

20xx年10月1日開始,上海海洋水族館又與世界知名的“野生救援協會”(WildAid)進行合作,策劃舉辦了國內首次以“愛護鯊魚”為主題的展覽,展覽的口號是“我愛鯊魚”,在展覽期間將從日本、南非、中國台灣陸續引進近10種國內僅見的鯊魚品種,使上海海洋水族館成為擁有鯊魚種類最多的國內水族館。鯊魚展的推出,使遊客更能近距離了解鯊魚,從而加入到保護鯊魚的行列中來。

上海海洋水族館建有長達168米的世界最長的海底觀光隧道,通過180度、270度的全方位景觀窗,你如身在絢麗的海底深處,領略神祕、瑰麗的海洋生物。

上海海洋水族館是一座旅遊、商貿、科普、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展示館,有專門的貴賓廳,可為商務洽談、公司年會等商務活動提供宜人的特殊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