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350字導遊詞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導遊詞,歡迎閲讀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山西350字導遊詞

朔縣漢墓羣概況

朔縣屬於雁門郡,馬邑縣。馬邑故址是兩漢時期北方的軍事重鎮,漢王朝派駐重兵扼守,抗擊匈奴的進擾。因為漢代盛行原葬,所以兩漢僅420xx年間,在這平沙莽莽的邊陲,遺留下大批的戍邊官吏、士兵和平民的墓葬。朔陽漢墓羣之大,分佈之廣,保存之完整是全國少見的。

從1983年3月組織朔縣漢墓羣的發掘,對研究漢代社會、經濟、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對墓葬、器物的分期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平朔露天煤礦生活區就有漢墓800多座,年代是從西漢初到東漢末的420xx年間。從墓葬的開制看,有堅穴墓、洞室墓、磚室墓、木槨墓等不同形制的墓葬。墓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均有墓道;木槨墓,槨室由槨蓋、槨壁、鋪地板、墊木組成。從這些墓葬形制的發展中,可窺視到漢代社會的逐漸進步。

在漢墓挖掘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極有價值的現象。在一個墓穴中,土壁上完整保留着當年挖墓人的足窩和一道道的鎬痕。在一個墓穴的陶罐裏,竟然發現了一隻漢代老鼠。至今肢體保存完好。從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看,這裏漢墓中的主人不是當年戰死沙場的將士,而是屯居邊塞正常死亡的軍民。從出土印章看,基本屬於王、秦兩大家族。這些墓大多為一棺一槨,仰身直肢。

但也有罕見的現象:一座母子合葬墓,墓中有一大一小兩具骨骸,媽媽摟着孩子,相依為命,其情悲傷,催人淚下。倆人是同死的?先後死的?還有一座夫妻合葬墓,棺內有兩副骨架,側身曲肢,緊緊摟抱,女屍頭枕在男屍的胳膊上,男屍緊摟女屍於懷中,真可謂至死不分離。“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啊!另一個小小墓穴中,有一對骨骸被反縛着手,首體分離,跪卧於土穴之中。他們是戰俘,還是奴隸?是被殺,還是被活埋?還有一座墓穴中,有兩架肢體,一架躺在棺內,另一架在棺外作爬行狀。這些奇特怪異的骨骸和葬法,給考古工作者提出了一道新課題。

這批漢墓的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在已經發掘的隨葬器物中有陶器、漆器、玉器、銅器、鉛器等。其中有一組銅質伎人鎮,造型粗獷、線條簡練,形態各異,還有一件直徑為18釐米的百乳鏡,銅質佳、製作精、乳釘聚於鏡面,似浩字繁星,是漢鏡中的珍品。銅質的四神薰爐和龜鶴博山爐,一個製作精細,一個刻工精細,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也是珍貴的文物。還有漢武帝、宣帝、文帝、新莽及東漢等時期的各式錢幣。此外還出土大量兵器,這證明雁朔地區確實是個大動干戈、兵家爭奪的古戰場。

山西大寨及陳永貴故居

大寨位於山西省昔陽縣,解放前,這裏窮山惡水,七溝八樑一面坡,自然環境惡劣,羣眾生活十分艱苦。

解放後,當地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以陳永貴、郭鳳蓮等為帶頭人的大寨人決心改變落後的面貌,敢於戰天鬥地,艱苦奮鬥,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樑一面坡上建設了層層梯田,並通過艱鉅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1964年毛主席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全國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發揚,大寨經驗得到推廣。

現在大寨已經成為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葱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鬱鬱葱葱,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乾淨、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已經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業旅遊區。

大寨相繼建成了陳永貴墓、大寨陳列館、郭沫若詩碑、梅花鹿場、六個紀念觀景亭, 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周恩來住址等,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開放以來,大寨人把大寨精神發揚光大,利用優勢,發揚長處,創造條件,開始建立基礎工業,建成水泥廠、襯衫廠、羊毛衫廠、地方特產製品廠等,還通過生產原煤等,打開了致富門路,大寨人正用雙手建設富裕美麗的新農村。

現在大寨已經成為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葱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鬱鬱葱葱,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乾淨、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已經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業旅遊區。

大寨相繼建成了陳永貴墓、大寨陳列館、郭沫若詩碑、梅花鹿場、六個紀念觀景亭, 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周恩來住址等,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開放以來,大寨人把大寨精神發揚光大,利用優勢,發揚長處,創造條件,開始建立基礎工業,建成水泥廠、襯衫廠、羊毛衫廠、地方特產製品廠等,還通過生產原煤等,打開了致富門路,大寨人正用雙手建設富裕美麗的新農村。

山西雲岡石窟導遊詞

雲崗石窟處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雲崗石窟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羣之一。藝術家們把它比喻成東方的羅馬石雕。有人發現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藝術,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雲崗石窟開鑿於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前後用了約30年的時間才基本上完成了這個浩大的藝術工程。整個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 53個,大小造像51000多個。石窟雕刻的題材內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達17米。佛像形態端莊,是中原文化傳統的表現手法;但其臉部形象:額寬、鼻高、眼大而脣薄,卻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徵。

大同市在公元5世紀初,是北魏的都城,當時稱為平城,至5世紀末遷都洛陽,在近百年間,這裏一直是中國北方封建統治的中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並奉為國教。公元446年,太武帝聽信司徒崔浩的建議,焚燬佛寺佛塔,強迫僧人還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滅法”。不久太武帝病,疑為滅法所致,大悔, 殺崔浩。

文成帝繼位後,首先恢復佛法。雲崗石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由當時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數以萬計的勞動人民和雕刻家動工開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