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詞大同概括(精選4篇)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1

本日,我們來到了山西大同。傳聞,大同的刀削麪出格着名,像飛刀一樣快。啊!我真是火燒眉毛的想去試試看看了。來到餐廳,居然尚有演出和體驗的。只見在台子前,一個師傅純熟地從旁邊的盆子裏抓上了一把乾麪粉,勻稱地撒在木台子上。接着,他拿起了一個上面有面粉的木板,用一個不鏽鋼的小剃刀,飛快地削着,削下來的麪條子就是所謂的刀削麪了。那刀削麪真的像山西八大怪中説的一樣,刀削麪真的像飛刀一樣快。不只快,並且降落的速率很有節拍感,都是先往上,然後往裏過,逐步的降落,最後一下子飛到了台子邊沿。我本身的看着,看得呆頭呆腦。那些刀削麪不只速率一樣,江蘇導遊詞,並且是一樣薄呢。

導遊詞大同概括(精選4篇)

“啪”的一聲,我感受有什麼對象掉到了我頭上,一摸,啊!原本是刀削麪。“小伴侶,請不要把頭伸進去。”我內心還抑鬱呢。我突然想起了頭上的刀削麪,一看。原本是我的頭伸到台子上了!過了一會兒,對面團只剩下一半的時辰,師傅停下了。我內心一愣,不知道他想幹什麼。接着,其他人就開始列隊了。我恍然間大白了,從步隊中間插了進去,然後被擠了出來,又回到了步隊末端。我吐吐舌頭,守候着。比及我的時辰,我先很酷地挽起了我的短袖的袖子,深呼吸了一下,然後拿起了剃刀和木板,籌備向各人露一手。可是,工作比我想象的難多了。

我先前是拿着剃刀不知道怎麼剃,然後撓了撓腦殼,想起了刀削麪是像削生果一樣削的,但我健忘了是往上削照舊往下削。於是我想:刀削麪是從上到下下降的,那應該就是往上削吧!於是我開始往上削。第一次刀削麪下降在了我眼前,我挺自得;第二次刀削麪掉下去了;第三次我可晦氣了,刀削麪不知道飛哪去了。這時,表姐笑了起來,我有點疑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一樣平常想題目都要摸摸頭,我一摸……啊!我叫了起來,原本又是掉在我頭上了。方才沒擦,刀削麪在我的頭上堆了起來。我用紙巾把刀削麪擦掉,然後試着往下削。這回我樂成了,異常隔心。啊!做刀削麪真好玩!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2

春天,哪裏萬物清醒,泉水丁冬,小花在温順的陽光下照耀着,為人們展示出了本身瑰麗的面孔,她就像怕羞的小女人掩面而笑.她那誘人的魅力,讓你感受到像是沉浮在花海中.小草也微微探出面來,風女人輕輕的撫摸着她那幼小的身軀,在風女人的輔佐下她把身子傾斜過來,彷彿要彙報人們她此刻很是愜意.柳樹也抽出了點點翠綠的嫩芽,從遠處看,好象是綠色的霧瀰漫了整個“天下”.柳樹甩着長長的辮子,迎風起舞.它們有節拍的往返搖晃,好象在接待我們的到來.

炎天,到了晚上,昂首瞻仰天空,天空就像安靜的海面湛藍,安謐.星星像一顆顆寶石閃爍着光線,又像淘氣的小孩眨着眼睛.天空是何等的瑰麗啊!大同的晚上是最瑰麗的時辰,黃昏坐在院子裏,柔和的輕風從你耳邊吹過,你的頭髮時而立,時而倒;時而前,時爾後;有節拍的“跳動”着.這裏固然是炎天,但你絲毫感受不到酷熱.

秋日,正是豐收的好季候.大地產下了它厚實的果實:沉甸甸的稻子,金黃色的麥穗,又大又紅的地瓜,紅彤彤的蘋果等等.各類五顏六色的菊花,月季,桂花等在濃露之下閃灼着,一點兒沒有褪色.

這裏的冬天更是瑰麗,清晨推開門出去時,砭骨的北風呼呼的吹着,不時的向我襲來.而且,無意會有淘氣的小雪花紛紛揚揚的落下來,就像舞蹈一樣.六角形的雪花各式百般:有的像銀針,有的像落葉,尚有的像碎紙片……煞是悦目.這瑰麗的雪景使人們陶醉在清爽的氛圍裏.處處銀裝素裹,美不勝收.冬女人真是心靈手巧啊!支付一年辛勞懇動的人們,更是感覺到豐收的高興.

這就是我的老家——大同,瑰麗有可愛,我愛我的老家!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3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餘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羣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雲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後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現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現存洞窟大部分鑿於太和十八年(494)遷洛前。據《水經注》記載,當時“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日新眺”。

雲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多為神態各異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築物,有主題突出的佛傳浮雕,有精雕細刻的裝飾紋樣,還有栩栩如生的樂舞雕刻,生動活潑,琳琅滿目。其雕刻藝術繼承並發展了秦漢雕刻藝術傳統,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藝術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對後來隋唐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與亞洲國家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雲岡第五、六窟在雲岡石窟羣中部,為孝文帝遷洛前約465--494年開鑿的一組雙窟。廟前有清順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間四層木樓閣,硃紅柱欄,琉璃瓦頂,頗為壯觀。第五窟開作橢圓形草廬形式,分前後室。後室北壁本尊為釋迦牟尼坐像,高17米,為雲岡最大的佛像,外部經唐代泥塑重裝。窟內滿雕佛龕造像。窟西側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二層方形塔往,高約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檐小塔,馱於象背上。窟四壁滿雕佛、菩薩、羅漢、飛天等造像。窟頂有三十三諸天及各種騎乘,令人目不暇接。環繞塔柱四面和東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內容連貫,構圖精巧。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內容豐富,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藝術彙集的大檢閲。

雲岡第七、八窟位於雲岡石窟的中部,為一組雙窟,是雲岡石窟第二期開鑿較早的石窟。七窟前現存的木構建築,是清順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為長方形,窟內佈局上下分層,左右分段。七窟後室北壁上層天幕龕的中央,雕一交腳彌勒菩薩像,坐於獅子座上,左右備一倚坐佛像,邊為二脅侍菩薩。內容仍為三世佛,且出現了造像組合。下龕為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壁與窟頂相接處雕一排伎樂人像,各執樂器演奏。東西兩壁對稱開鑿,壁與頂部相接處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層雕有八個不同的佛龕。南壁鑿有一門一窗,左右兩側各雕四個佛龕。門窗間有六個供養人和伎樂天人像。明窗內雕菩薩和禪定比丘。內拱內雕力上、護法天王和飛天。頂部分格雕平棋,中為團蓮,周雕飛天,把整個窟頂裝飾得花團錦簇。第七、八窟與前期窟羣比,在形制、內容、造像構成、題材等方面出現了諸多變化,從中折射出北魏社會變革的洪流。

曇曜五窟現編號第16--20窟,是由曇曜和尚主持開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雲岡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據《魏書?釋老志》載:“和平初,……曇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這五窟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形制上共同特點是外壁滿雕千佛,大體上都摹擬橢圓形的草廬形式,無後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過去、未來、現在),主佛形體高大,佔窟內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釋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瀟灑。第17窟正中為菩薩裝的交腳彌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為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立像,高15.5米,氣勢磅礴;東壁上層的眾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嫻熟。第19窟本尊為釋迦坐像,高16.8米,為雲岡第二大造像。第20窟為露天造像,正中為釋迦坐像,高13.75米,為雲岡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圓,深目高鼻,眼大脣薄。大耳垂肩,兩肩齊挺,造型雄偉,氣勢渾厚。

雲岡五華洞位於雲岡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這五窟因請代施泥彩繪而得名。第9、10窟為一組前後室結構的雙窟,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遼代曾在此興建崇福寺。兩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鑿成八角列柱,東西壁上部雕出三間訪木構建築的佛龕,餘壁滿雕佛像、飛天。後室窟門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釋迦佛。第10窟主像是彌勒。後室門拱內外兩面有精雕圖案花紋,結構嚴謹,富於變化。第11--13窟是一組,具有前後窟的第12窟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開龕造像,除南面上龕為彌勒外,均為釋迦立像。東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題記,是研究雲岡開鑿史的重要資料。窟東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銘龕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東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間仿木構建築屋形佛龕,前列兩柱,洞開三門,窟頂雕有伎樂天,手持排簫、琵琶、橫笛、束腰鼓等樂器,是研究音樂史的重要資料。第13窟本尊是交腳彌勒菩薩,高約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託扛,既產生了力學作用,又兼具裝飾效果。南壁上層的七佛立像和東壁下層的供養天人,皆為窟中精品。東壁佛龕形制各異。五華洞雕飾綺麗,豐富多彩,是研究北魏歷史、藝術、音樂、舞蹈、書法和建築的珍貴資料,為雲岡石窟羣的重要組成部分。

雲岡東部窟羣,指雲岡石窟東端1--4,均為塔洞。第1、2窟為同期開的一組,鑿於孝文帝遷洛前,窟內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開龕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彌勒,塔南面下層雕釋迦多寶像,上層雕釋迦像。浮雕五層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築的形象資料。第二窟是釋迦像,塔南面下層雕釋迦多寶像,上層雕三世佛。兩窟南壁窟門兩側都雕有維摩、文殊。第三窟為雲岡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後兩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為彌勒,壁面滿雕千佛。後室南面兩側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農紋流暢的一佛三菩薩。坐像高約10米,二菩薩立像高6.2米。從風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時的作品。第四窟風化水蝕嚴重,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間銘記,是雲岡石窟現存最晚的銘記。

雲岡西部窟羣包括雲岡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編號的小窟小龕。大多屬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後的作品。其特點是不成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為補刻的小龕多。造像多為瘦骨清相,衣紋下部褶紋重疊,神態文雅秀麗,藻井中飛天飄逸灑脱,具有濃厚的漢化風格,與“龍門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樂神”浮雕,是研究北魏雜伎的形象資料。

第39窟中心五層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間,六柱,柱頭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層間闊高度皆小於下層,穩重雋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資料。第40窟整體佈局巧妙地運用裝飾藝術,使洞窟格式、構圖既有規律,又有變化,提高了石窟藝術的格調。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4

各人好!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度汗青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度新能源樹模都市、中國優越旅遊都市、國度園林都市、世界雙擁楷模都市、世界性交通關節都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行為休閒都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都市,山西省第二多半會,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接壤處、黃土高原東北邊沿,實為全晉之屏蔽、北方之派別,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都城,遼、金陪都,境內事業浩瀚,聞名的文物事業包羅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度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家家產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大同這座有着奇異天然地理前提的都市,歷經多年的投資與建樹,都市綠化與園林包圍取得明明結果。____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國度住建部正式定名為“國度園林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