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華鎣山導遊詞(精選5篇)

成都到華鎣山導遊詞 篇1

冬季的海螺溝是孕育神祕、誘惑、温馨的季節。冬天,海螺溝的雪山、冰川、森林、温泉儼然一幕白雪皚皚的純潔麗景。當您倘佯於壯麗聖潔的雪山腳下;當您漫步於晶瑩剔透的冰川之間;當您穿行在鬱鬱葱葱的森林小路;當您陶醉在冰雪捧出的一池温泉;當您凝神仰望漫山的樹掛、冰凌。

成都到華鎣山導遊詞(精選5篇)

地理位置

海螺溝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東坡,是青藏高原東緣的極高山地。海螺溝位於貢嘎雪峯腳下,以低海拔現代冰川著稱於世。晶瑩的現代冰川從高峻的山谷鋪瀉而下。飛起三百萬,將寂靜的山谷裝點成玉潔冰清的瓊樓玉宇;巨大的冰洞、險峻的冰橋,使人如入神話中的水晶宮。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十餘倍,瑰麗非凡。晴天月夜,景象萬千,令人一見之後,終生不忘。

外形

海螺溝風景區是亞洲東部海拔最低;離大城市最近的、最容易進入的低海拔現代海洋性冰川,生態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熱、温、冷泉為一體構成的綜合型旅遊風景區。海螺溝冰川又稱一號冰川,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71條冰川中最長的一條,面積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僅2850米,沿縱向呈三級台階:粒雪盆,冰川的孕育地;大冰瀑布,寬500—1100米,高1080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高大、最壯觀的冰川瀑布;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達6公里,形成冰川與森林共存的奇絕景觀。海螺溝冰川活動性最強,在冰川的運動中,形成晶瑩如翡翠、水晶的冰川弧拱、冰洞、冰階梯、冰門、冰湖、冰峯。

氣候

海螺溝有"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徵,冬暖夏涼,雲霧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__mm。海螺溝四季可遊,不受氣候和景觀條件的限制,是理想的旅遊、度假、療養、登山、科考、探險的好去處。

海螺溝地形複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植被茂盛,綠蔭蒼翠,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温在15攝氏度左右。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温在-9°C左右。

氣候:海螺溝地區因垂直高差大、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植被豐富,氣候宜人,年平均温度在15攝氏度左右。山頂則終年積雪,年平均温度為-9°C。遊客若要領略海螺溝特有的低海拔現代冰川(海拔2850米)的風采,宜早作禦寒準備。

冰川

海螺溝冰川是貢嘎山東坡眾多冰川中的一條,尾端伸入到原始森林區達6千米,海拔只有2850米,是地球上同緯度的冰川中海拔最低的。冰川的雪粒盆是整個冰川的源泉,盆內冰雪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翻越盆沿形成巨大雪崩,故雪粒盆雖美麗神祕,卻只可遠觀不可靠近。盆的邊緣是我國已知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寬500-1100米,晶瑩剔透,雄奇無比。

在海拔2850米的地段上,長5700米的冰舌緊舔大地。冰面上分佈着冰面湖、冰面河、冰裂縫、冰蘑菇、冰洞、冰橋......令人叫絕的冰川弧拱晶瑩透明,藍中透綠。而從冰川"城門洞"進出的遊人,探訪的是冰下河的出口,觀賞到的卻是水晶宮。

動植物

海螺溝地處中高山、高山、極高山地區,落差6000米以上,形成了自然界獨特的七個植被帶、七個土壤帶,薈萃了我國大多數的植物種類。擁有大量珍稀保護動植物,如杜鵑,木蘭,紅杉,紅豆杉,麥吊杉、大熊貓,牛羚,獼猴太陽鳥,紅腹血雉等,春夏季節,花卉繁多,芬芳豔麗。

海螺溝的由來

歷史上後藏香巴噶居派大成就者唐東傑布法王雲遊印度,漢土及康藏各地。知識淵博、先知聰慧,巧奪天工。在西藏、甘孜、青海藏區修佛塔128座,建橋128座。唐東傑布法王在西藏創建藥王廟,編寫創作多種歌舞劇演唱歷史故事,是藏戲創始人。在醫藥方面造詣極深,發明能治內科百病藏藥白丸和能治流行瘟疫藏藥紅丸之決竅。後卒於康區,享年125歲,是藏族中最長壽老人。他是傑出的和有影響的建築家、佛學家、戲劇家、藏醫學創史人和橋樑大師。一生功績顯赫,功名成就,造福於後人的神聖佛教人物。唐東傑布法王在海螺溝、燕子溝、大渡河谷留下跋涉足跡和他修建寺廟、瑪尼堆、佛塔舊址。公元1705年仲夏一天,唐東傑布法王來到瀘定橋建橋工地,見工匠們正為架鐵索渡河一籌莫展,他指點工匠們用竹索穿短節竹筒,筒上用竹繩繫上鐵索迅雷慢溜吊渡。工匠們照他的辦法將長40餘丈、重20__多斤鐵索懸空溜吊,唐東傑布法王見工匠們拉不動索鍵時便取出隨身寶物海螺吹三聲,神奇海螺聲鬼使神差般讓筒溜索走,安全地渡完13根鐵索鍵。

成都到華鎣山導遊詞 篇2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紅色華鎣紀念牆”。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藝術家們採用寫實的浮雕藝術手法,以華鎣山武裝起義為歷史背景,“雙老太婆”陳聯詩為原形主題,再現華鎣山游擊隊和“雙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們的戰鬥歷程。陳聯詩:1901年生,四川省嶽池縣人,1928年入黨,曾七次被捕入獄脱險,他膽識過人,雙彈無虛發,是名副其實的“雙老太婆”。長期堅持戰鬥在華鎣山,1960年逝世。紀念牆共分九個主題,第一主題描繪華鎣山巍峨雄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第二個主題刻畫“雙老太婆”能詩會畫的大家閨秀形象;第三個主題再現雙老太婆帶着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漫漫求學路的情景;第四個主題展示“雙老太婆”在南京大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參加“五四運動”的經過;五個主題展示“雙老太婆”與丈夫回到華鎣山組建游擊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第六個主題再現“雙老太婆”與戰友們在華鎣山展開游擊戰,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鬥爭場面;第七主題刻畫“雙老太婆”不畏艱險營救游擊隊員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題描述“雙老太婆”與戰友貌同擊斃叛徒甫志高戰鬥場面;在這裏隨便説一下甫志高,甫志高是小説《紅巖》中的可恥叛徒的代表,在當時的渣滓洞監獄裏出現過的劉國定(原重慶地下黨市長書記)冉益志(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等幾個帶頭的叛徒,在生死關頭經不住敵人的淫威酷刑,喪失意志,貪生怕死,賣主求榮,出賣組織,已成為歷史的罪人,受到了判決。第九個主題描繪了“雙老太婆”與戰友們喜迎新中國誕生的情景。

紀念牆耗資550萬元,長140米,高5.10米,畫面氣勢宏偉高大,主題鮮明,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該牆於今年1月28日“四川紅色旅遊啟動儀式”上由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親手揭幕。畫面中的“雙老太婆”既是眾多游擊戰士和紅巖英烈的代表,也是中華兒女的典範,她將永遠聳立在巍峨的華鎣山上,與華鎣山游擊隊留下的戰鬥遺址遺蹟和即將建成的華鎣山游擊隊紀念管等紅色景點一起,成為我們緬懷紅巖英烈,激勵革命鬥志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華鎣英烈永垂不朽,紅巖精神青史常存。

成都到華鎣山導遊詞 篇3

當您進入華鎣山地質博物館,首先就必須要穿過一條長7`2米的遂洞,這個遂洞將會帶給位走進神氣的地質時代,在遂洞中我們還設置了6個圓形的凸摸,分別展示了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內的經典景色。上面設置有3束燈光,形似天窗。

而本館共設置了前言、交通區位、區域概況、公園簡介、典型的巖溶地貌、構造地質遺蹟、地質剖面、水體景觀、動植物和礦產資源、古生物、建設歷程、結束語等12個展區;觸摸查詢系統、動畫播放、斷裂褶皺互動。

一、通展區

本展區主要介紹了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網狀關係,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周邊地質公園中離高速路最近的一個,距離高速公路只有17公里。

二、域概況展區

本展區主要對公園內徑、緯情況、地質、地層水文、氣象、社會經濟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

地層概況:公園地層區劃屬於揚子台地、出露地層單位,主要有寒武----奧陶系婁山關組、二疊下統梁山關組、三疊系飛仙關組等。區域巖性主要為碳酸鹽間夾碎屑巖。巖層總體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特殊的巖石是區內地質遺蹟景觀形成的基礎。而華鎣山複式背斜及華鎣大斷裂對區域地質演化歷史中有決定性作用,是園區地質遺蹟形成的主要地質構造背景,其科學研究價值極高。

三、園見簡介展區

共設置了5快凹形等位展板,其中一塊展板就是對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概況進行了介紹。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四川盆地東緣,華鎣山脈中段,面積116平方公里。共包括了石林景區、天池湖景區、小山壩景區、巖溶洞穴景區。

1、景區位於公園東部華鎣市和鄰水縣交界的高登山,面積21平方公里,以富集的生態資源和石林景觀為主。

2、池湖景區位於公園北部天池鎮境內,面積約20平方公里,詩園內重要的導性地質景觀之一。

3、山壩景區位於公園中西部雙河街道辦事處境內,面積約24平方公里。

4、溶洞穴景區主要露出二疊系石灰巖地層,巖石節理、斷裂發育。在構造、氣候等影響下,石灰巖溶蝕作用強烈裂隙,不斷增大並演化成底下洞穴。

四、型巖溶地貌展區

本展區主要展示了公園的地脈景觀和典型的溶洞景觀。講述了喀什特地貌所特有的石芽、石林、溶溝、漏斗、孤峯等地質現象和地質遺蹟。

這裏請大家留意以下地面牆角的造型:這裏埋藏底下的石芽、有完全裸露的石芽、溶蝕平地、峯林等象形圖案,這些形象地揭示了華鎣山石林的形成過程。

接下來各位領導看到的是:四川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資源景觀表(看圖)

而這7塊不規則的異型展板,起伏的流性線狀,象徵着華鎣山的三山兩槽、褶皺、擠壓和斷裂,大家看到的這些造型物就代表了溶洞的暗河、涓涓細流和沉積碎屑等。下面我們就來到了動畫展示區,這裏主要是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遊客的需要。

五、構造地質遺蹟展區;

本展區主要介紹華鎣山大斷裂,其他構造地質遺蹟和相關地質知識等四個方面;

相關地質知識 華鎣山大斷裂 其他構造地質遺蹟 遙感影象圖

我們從展板形狀可以看出,造山運動所形成的構造地質遺蹟。

六、地質剖面展區;

本展區僅就石林景區、天池湖景區的剖面、地層結構進行了介紹。

石林景區地質剖面是由;奧陶系地層剖面、志流系地層剖面和二疊系地質剖面組成。

天池湖景區地質剖面是由;三疊系地層剖面、侏羅系地層剖面、華鎣山二疊系鈣結殼組成。

接下來就是半月柱展櫃。

七、地質水體景觀展區;

本展區主要展示了公園內的天池湖、瑪流黑潭瀑布等水體景觀。其中最大的主體景觀就是華鎣山天池湖。

八、動、植、礦物資源展區;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高差大,是多種自然要素交匯地,植被覆蓋率較高,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種類繁多,且土壤種類較多,植被分佈較廣,動植物資源豐富。

1、 植物種類;重要植物有175科,656種。

2、 動物種類;野生動物有無脊椎動物9門,脊椎動物24目,63科,鳥類106種。

3、主要礦產資源;我市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現在已發現14個礦種,探明資源儲量眾多,有;煤、水泥灰巖、石膏等。截止20__年底已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煤、石灰石、玄武巖等。全市共有礦產企業83個,年開採總量為469萬噸,礦業年產值約佔全市工業總值的70%,是我市重要的支柱產業。

林體景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幅圖就代表了我們華鎣山現在的森林狀況,下面的7根樹樁,述説着58年大鍊鋼鐵的那段歷史,同時也啟發我們要保護森林,杜絕亂砍濫伐。

成都到華鎣山導遊詞 篇4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一>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下,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功,解放軍在個戰區戰場捷報頻傳。為了牽制國民黨的兵力,支持解放軍正面戰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黨的地方地下組織——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於1948年秋,在華鎣山地區組織黨的地下武裝,發動了著名的華鎣山武裝聯合大起義。

在華鎣山武裝起義其及隨後開展的地下鬥爭和游擊戰中,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和敵人的層層圍剿及殘酷鎮壓,起義隊伍與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鼓舞了人民鬥志,迎來了四川的解放。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華鎣山的王璞、楊奚勤、陳堯楷、袁念之、鄧惠中等當地的優秀幹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解放,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在危機四伏的地下鬥爭中,還是在敵人的牢房和刑場上,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表現出了敢於鬥爭、英勇不屈、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光輝的華鎣山壯歌,鑄就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二>華鎣英烈永垂不朽 紅巖精神青史長存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紅色華鎣紀念牆”。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藝術家們採用寫實的浮雕藝術手法,以華鎣山武裝起義為歷史背景,“雙槍老太婆”陳聯詩為原形主題,再現華鎣山游擊隊和“雙槍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們的戰鬥歷程。陳聯詩:1920xx年生,四川省嶽池縣人,1920xx年入黨,曾七次被捕入獄脱險,他膽識過人,雙槍彈無虛發,是名副其實的“雙槍老太婆”。長期堅持戰鬥在華鎣山,1960年逝世。紀念牆共分九個主題,第一主題描繪華鎣山巍峨雄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第二個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能詩會畫的大家閨秀形象;第三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帶着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漫漫求學路的情景;第四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在南京大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參加“五四運動”的經過;五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與丈夫回到華鎣山組建游擊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第六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與戰友們在華鎣山展開游擊戰,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鬥爭場面;第七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不畏艱險營救游擊隊員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題描述“雙槍老太婆”與戰友們共同擊斃叛徒甫志高戰鬥場面;在這裏隨便説一下甫志高, 甫志高是小説《紅巖》中的可恥叛徒的代表,在當時的渣滓洞監獄裏出現過的劉國定(原重慶地下黨市長書記)冉益志(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等幾個帶頭的叛徒,在生死關頭經不住敵人的淫威酷刑,喪失意志,貪生怕死,賣主求榮,出賣組織,已成為歷史的罪人,受到了判決。第九個主題描繪了“雙槍老太婆”與戰友們喜迎新中國誕生的情景。

紀念牆耗資550萬元,長140米,高5.10米,畫面氣勢宏偉高大,主題鮮明,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該牆於今年1月28日“四川紅色旅遊啟動儀式”上由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親手揭幕。畫面中的 “雙槍老太婆”既是眾多游擊戰士和紅巖英烈的代表,也是中華兒女的典範,她將永遠聳立在巍峨的華鎣山上,與華鎣山游擊隊留下的戰鬥遺址遺蹟和即將建成的華鎣山游擊隊紀念管等紅色景點一起,成為我們緬懷紅巖英烈,激勵革命鬥志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華鎣英烈永垂不朽,紅巖精神青史常存!

<三>神奇的華鎣山 英雄的華鎣山

游擊隊整訓處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一個曾經名叫朝聖寺的尼姑奄。1948年秋冬,華鎣山第七支隊司令張蜀俊帶領第七支隊的起義隊伍,經過一個多月艱苦征戰,突破敵人重兵圍剿,與第二,第八支隊的部分隊員和袁念之改編後的“綠林武裝”在此會合。隊伍整訓期間,撕掉偽裝的土匪頭目謝三榮與少數不願參加革命的慣匪,企圖趁起義隊伍受挫之際,謀害游擊隊負責人袁念之,奪取游擊隊槍支彈藥並拉走隊伍。在危急關頭,張蜀俊等與謝三榮鬥智鬥勇,打破了謝三榮的如意算盤,保持了隊伍的穩定,並順利完成了整編組建起武工隊。(介紹關押袁念之及袁念之脱險的情況)。此後,這支隊伍在張、袁等游擊隊領導的帶領下,一直在華鎣山堅持武裝鬥爭,打了許多漂亮仗。1948年2月1日,根據鄰水地下黨的線報,他們在距鄰水縣城十多裏的分水嶺高伏,成功地截獲了一輛國民黨軍車,奪取了一批軍需物資,解決了游擊隊員衣物被服無法供給的困難。其存放在鄰水盧海山家的部分物資,解放後才交與鄰水縣公安局。

“雙槍老太婆打靶場”

“雙槍老太婆”是小説《紅巖》塑造的藝術形象。其《紅巖》作者楊益言在《紅巖的故事》裏説:“雙槍老太婆”這個形象的原型人物的典型代表是劉隆華、陳聯詩、鄧惠中。她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都是智勇雙全、精明能幹的華鎣山原家村武裝鬥爭的領導人和指揮者。在華鎣山區游擊隊征戰期間,“雙槍老太婆”與戰友們戰廣安、擊嶽(池)武(勝),襲鄰水,與男游擊隊員一起並肩戰鬥,留下了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和傳奇故事。她們曾在此地經常習練槍法,提高殺敵本領。

游擊隊遼望台(小天坑觀景台)

我們現在站在的這個地方,地勢高,視野廣,現在是景區的觀景台。在這裏,你可以一攬華鎣山西部廣大地區的秀美景色。50多年前,國民黨組織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游擊隊進行瘋狂圍剿,鬥爭形勢十分嚴峻。華鎣山游擊隊曾在此設置崗哨,觀察廣安方向的敵情,以保護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和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

游擊隊防禦掩體

大家現在所處的地方叫天坑,與旁邊這個溶洞後面的天坑一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50多年前,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天坑和溶洞獨具的隱蔽性,曾在此存放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為了保護溶洞中存放的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的安全,游擊隊員在洞口修築了作戰掩體,以防禦來襲之敵。

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

1949年夏秋,國民黨調集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轉戰山區的游擊隊進行層層封鎖和瘋狂圍剿,致使游擊隊的彈藥和糧食無法補充,隊員們常以野菜、樹根和“冷飯子”(一種野生漿果)充飢。鬥爭最嚴酷的時期,為了鬥爭需要,游擊隊曾在分散隱蔽期間,把槍支彈藥和糧食等物資存放在此洞。

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處的大天坑,與剛才走過的小天坑通過溶洞(游擊隊藏槍洞和存糧洞)連接一起,前後呼應,進出此地只能通過南北兩個天坑的唯一出口,這裏地勢險要隱蔽,易守難攻,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50多年前,參加華鎣山武裝起義的第二、第七、第八等支隊的部分隊伍,經過艱苦征戰,衝破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轉入華鎣山區後曾在這個天坑集合,天坑上方的這個溶洞曾作為游擊隊指揮部和“雙槍老太婆”住地使用。這個期間發生的許多次戰鬥,都是在這裏策劃和指揮的,其中就有截獲國民黨軍車和懲處鄰水縣警察隊長秦仁福兩次著名的戰鬥。(介紹游擊隊曾使用過的遺物)

游擊隊警戒哨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站立的地方,是大天坑向北的唯一進出口,這裏地勢險要隱蔽,易守難攻。與小天坑一樣,華鎣山游擊隊曾在這裏設置崗哨,以保護指揮部和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介紹游擊隊遺物)

遊擊小道

各位遊客,華鎣山區是華鎣山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的主要戰場,景區內的天坑、溶洞和千年古道,留下了游擊隊員們無數的戰鬥足跡。我們現在行走的這條小道,是一條古老的林中通道,經過歲月的洗刷和景區的建設,使我們已無法再見它昔日的模樣,而50多年前,在華鎣山的崇山密林中,華鎣山游擊隊的勇士們,曾無數次地穿行在這些林中小道上,下山與敵人進行鬥爭。

游擊隊遼望台(主峯觀景台)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景區主峯觀景台,在這裏極目遠眺,方圓百里的山川河流盡收眼底,“一攬眾山小”的感慨油然而生。環顧四周,延綿起伏的座座山峯,猶如萬頭伏地呤嘯、朝聖華鎣山高登峯的雄獅,其景尉為壯觀,故此地又稱萬獅朝聖。大自然如此神奇的造化力,無不令人遐想,使人感慨,當年,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在此設置崗哨,以觀察鄰水方向的敵情。

游擊隊會師地

1948年秋冬,參加華鎣山武裝聯合大起義的第二、第五、第七、第八等支隊的起義隊伍,轉戰華鎣山和嘉陵江、渠江兩岸,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突破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和殘酷鎮壓,陸續在華鎣山天池、老龍洞等地集結,並最終在這裏會師。在此後的一段時期裏,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起義隊伍改變鬥爭方式,將起義隊伍整編組建成若干個武工隊。由大規模武裝鬥爭轉向地下游擊戰繼續與敵人展開頑強的鬥爭。在這期間,袁念之、楊玉樞、陳堯楷等許多黨的優秀幹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各位遊客朋友,歷史永恆!烈士永生!神奇美麗的華鎣山令人神往,可歌可泣的紅巖精神將永遠激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祝朋友旅途愉快!謝謝大家!

成都到華鎣山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安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思源廣場背靠渠江,面向思源大道廣場中軸,正對思源大道中軸線,是向-同志百年誕辰的獻禮工程之一,由入口廣場、中心廣場、水景廣場、寶鼎廣場和四季花海五部分組成,四周環繞生態停車場、圖書館、遊人中心、觀景樓閣和休閒娛樂設施,是集紀念、-、文化交流、娛樂、休閒、觀景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入口廣場。

廣場內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寶鼎——“實事求是”寶鼎,寶鼎總高度10米(代表紀念-同志誕辰100週年之意),重41.8噸,鼎高8米,直徑7.04米。它三足鼎立(暗含-同志三落三起,永遠不倒之意),雙耳高聳(代表鄧小平理論兩個根本出發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分別飾饕餮及夔龍紋。頸下飾12條夔龍(中華民族12億炎黃子孫)和六條扉稜(意為"六六大順")。鼎身腹下飾緊密相連,猶似“迷宮”般佈局的勾連圖紋,並以4排乳釘紋點綴(代表-同志一貫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鼎內鑄有銘文:“-百歲,立鼎銘志。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鼎禁直徑7.8米,高2米,上飾56條夔龍(象徵全國56個-),21個方圓之孔(象徵21世紀),正面鑄有金文鼎名“實事求是”,背面鑄有“解放思想”字樣。寶鼎置於高7米、40米見方的花崗石平台上,託座高3.04米,造型為94本書(象徵-同志享年94歲),正面刻“發展才是硬道理”七個大字,座後刻有《-南巡談話》全文。寶鼎是廣安市委、市政府為紀念-同志豐功偉績而特意鑄造的。實事求是寶鼎是為紀念-同志百年誕辰而建,表達了廣安人民對-同志的深切懷念和無比的愛戴。寶鼎代表着鄧小平理論和-同志的業績將永垂青史。寶鼎矗立於廣場北端,象徵着廣安人民對-同志改革開放豐功偉績的歷史回顧。

思源廣場的主題是“飲水思源”,它在設計中利用了地形的坡度,在寶鼎廣場的寶鼎基座設置水體,構成“源頭”,通過水景廣場層層跌落,流向中心廣場的四塊水景,水景中的百組噴泉直噴天際,讓人感到源源不斷,源遠流長,湧泉相抱。廣安人以此來表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決心,來表達對-同志的無限崇敬和緬懷之情。

在思源廣場中央是中心廣場。中心的方形廣場將內圓分為四個水景區,形成了環形廣場。四條流光溢彩的步道把方形廣場與環形廣場連在一起,水陸相通,圓方相接,隱含天圓地方、生生不息之意。中心的水景廣場有美妙絕倫的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是“飲水思源”構思中水體的中間環節,由噴水高達60米的擎天柱、噴水高達15米、展寬達30米的水幕、拱形最高噴水達8米的彩虹飛渡、噴水高度達10米的高頻水柱陣及蛟龍戲水、湧泉、水火霧、跑泉、冰柱等水景組成,是科技含量高,藝術品位高,國內一流的水藝術經典之作。其外圍的花池和樹木、水景區的百組噴泉可以看出所有的設計都緊扣“100”這個數字,是家鄉人民對敬愛的-同志百年誕辰的紀念,表達了家鄉人民對-同志的無限懷念。

四季花海區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由鮮花和常青植物組成。整個廣場配有供遊人休閒娛樂的風情竹樓和佔地20__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區,還佈置了300平方米的四星級旅遊廁所。這不僅是創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的需要。近兩年來,在廣安掀起一場廁所革命,把它作為現代文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這種四星級旅遊廁所,在廣安還有很多,它的功能比較完善,造型比較美觀,同時還考慮了照顧盲人、殘疾人,充滿了人情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