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特導遊詞作文(精選3篇)

天津方特導遊詞作文 篇1

今天,媽媽、哥哥和我一起去天津方特歡樂世界玩,那裏會是什麼樣?我充滿了好奇。

天津方特導遊詞作文(精選3篇)

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卡通城堡,就像走進了童話世界。

穿過卡通城堡,來到了熊出沒山谷,我一下子被五顏六色的跳傘塔吸引住了,我和哥哥坐到了傘倉裏,傘緩緩地升上天空,我看到了美麗的景色,讚歎道:“哇,太漂亮了!”繼續往前走,忽然聽道了尖叫聲,我連忙跑過去,只見一艘船從恐龍島高速衝下,霎那間,激起了巨大的水花,我想:坐在船上的人肯定感覺很爽。

接下來,我們到了唐古拉雪山,我對哥哥説:“咱們去做這個吧!”我們排到隊伍後面,不一會兒就輪到我們了。我坐在小火車的車頭裏。我一點兒也不害怕,但等車開了,我有些緊張,雙手使勁地抓住扶手,趕緊閉上眼睛,只能聽見周圍呼呼的風聲。我想:怎麼還沒爬到頂呢?我慢慢地睜開眼睛,低頭往下看“呀!離地面已經這麼遠了!”突然,車停了一下,緊接着,飛快地衝了下去,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哥哥對我説:“害怕就大叫。”我“啊啊!”地叫了起來,果然,我不怎麼緊張了。在一片尖叫聲中,車子在山上一會兒向左轉,一會向右轉,連續跑了三圈,一次比一次險,一次比一次快,我大喊道:“太刺激了。”過了一會兒,車停了下來,我好像還沒緩過神來,心砰砰直跳。哥哥問我:“你還坐不坐了?”我説:“再也不坐了!”

從唐古拉雪山出來,我們去坐了高空飛翔,我坐在飛椅上,塔身一邊旋轉一邊徐徐上升,到了塔頂上,飛椅在空中快速飛旋,就像老鷹在藍天中飛翔,有一種騰雲駕霧的快感,我真想再多坐幾次高空飛翔啊!

今天玩得真過癮啊!

天津方特導遊詞作文 篇2

今天是五一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天還沒亮,我和媽媽、姑姑、還有哥哥就坐上了發往天津的客車,路經4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了我們嚮往已久的目的地——天津方特歡樂世界。

隨着擁擠的人流,轉眼間,我們來到了方特的大門前,果然和電視劇裏看到的一樣,城堡一樣的建築,像童話裏的王國。門口掛着很多燈籠和海報,工作人員也裝扮成小丑的樣子,眼前一片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的景象,讓我迫不及待地想進去探個究竟。

很快,我們來到了方特小廣場,根據工作人員的提醒,姑姑在手機上找到了整個方特遊玩項目的地圖。我們一路觀看了魔法城堡、飛躍極限、跳傘塔、大腦水晶宮、藍色地球、西遊傳説等十幾個遊戲項目。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魔法城堡和飛躍極限。魔法城堡是以3D、4D為主的虛擬驚險遊戲項目,進入黑乎乎的作文城堡我們佩戴着專用眼鏡坐在小船上,等待項目開始,頓時,眼前出現了怪獸,它要吃了我們,我們必須努力逃生,伴隨着恐怖的尖叫聲,緊張又害怕的只能時不時的睜開眼睛觀看,眼前的畫面和小船移動的速度配合,使我的心跳一次又一次地加快,膽小的同學可不適合玩這種項目。而飛躍極限與魔法城堡恰恰相反給我們帶來的是驚喜而不是驚險。

飛躍極限是飛行體驗非常強的模擬飛機,人懸在空中,座椅忽高忽低,腳下呈現了世界名勝,包括中國的長城、故宮、布達拉宮、東方明珠還有些我説不上名字的山水和外國建築物,讓你彷彿看到了全世界,真的是大開眼界。

最後,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方特世界,當然忘不了買點紀念品,我想以後我還會來到方特,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去遊玩,到那時方特建設得一定會更加好玩,更加美麗!

天津方特導遊詞作文 篇3

大家好!首先我歡迎各位來泉州參觀、考察。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者、傳教士紛至踏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蹟和古典建築。在泉州就並存着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時泉州港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今天我們第一站要參觀的是泉州偉大的古建築——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講到這裏也許各位來賓會提出疑問,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説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裏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洛陽江畔的洛陽橋頭。我們面前的這座橋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洛陽橋。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曆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後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 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後的這棵松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後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後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於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卧在海灘上,想讓潮水捲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於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着一個“醋”字。

蔡襄冥思苦想,終於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月甘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於順利砌成。但是由於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後來又傳説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於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後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是經過修葺的,最後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來賓介紹一下有關洛陽橋的建築特點。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 ——筏型基礎。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着橋樑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着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採用“浮運架樑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於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説:“洛陽橋是福建橋樑的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