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景點導遊詞(通用19篇)

香港景點導遊詞(通用19篇)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香港觀光旅遊,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觀黃大仙祠,並很榮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時光,祝大家遊得開心,玩得盡興!

黃大仙祠,是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祠始建於1920_年,經過幾十年的悉心經營,整個殿堂金碧輝煌,建築雄偉。

廟宇供奉的黃大仙,據説有求必應,求籤者多在殿前膜拜,附近有解籤的攤子,為人求神問卜,特別是農曆新年或節日期間,信男善女們蜂擁而至,香火特別旺。

祠旁設有小公園,設計得宜,精巧玲瓏,頗具園林景色。旁側的九龍壁,是仿照北京故宮而制。

好,黃大仙祠到這裏就參觀完了,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希望這次香港之行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回憶,不到之處敬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同時歡迎各位再次光臨,再見!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著名的“東方之珠”——香港。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這裏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

瞧,這裏就是淺水灣。淺水灣浪平沙細、陽光和煦,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每逢節假日,人們都喜歡結伴來到這裏,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着輕柔的海風,傾聽着浪濤拍岸的聲響,享受着一份舒服和愜意。

來到香港,就一定不能不去舉世聞名的海洋公園看一看。這裏的海洋劇場,經常聚集着許多觀賞海豚、海獅精彩表演的遊客。看,在碧波盪漾的人工湖上,幾隻海豚和海獅正在表演節目。它們有的頂球,有的鑽圈,有的舉重,有的嬉水跳躍,一定會把你逗得開懷大笑的。

銅鑼灣是全港三大鬧市口之一。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商店裏的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港灣裏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遊客們,香港真不愧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啊!但是你們知道嗎?這顆明珠曾經有過許多年的屈辱歷史,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們偉大的香港永遠和平,永遠繁榮昌盛!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仔灣!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仔灣。

仔灣百多年前是漁村,也是港島最早發展的地方,至今仍有數以百計的船家居住在這裏,保留着傳統漁村的特色。到了這裏,可以乘坐舢板遊覽港灣,每人大約收費50-70港幣,如果人數較多可以議價。

在乘船的過程中,可以拍到許多優美的風景照,有着濃厚的漁港色彩,在海灣內停泊着各式各樣的捕魚船隻、供應飲食的海鮮舫、古舊的中國式帆船。很多遊客還專程來此品嚐海鮮。

各位遊客們,我的介紹結束了,接下來時間大家自由遊玩,希望大家遊玩愉快。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4

萬佛寺位坐落於沙田道風山上,上山首先必須登431個石階。之所以稱此寺為「萬佛寺」,是因為自1950年代建寺以來,感恩的信眾便不斷供奉小神像,使得它成為一座擁有10000尊佛像的寺廟。這些神像各個不同,有些是黑色的、有些則蓋以金箔,而且每尊神像的姿態各異,這象徵着佛祖修成正果的各個不同階段和過程。

寺內尚有玉皇殿、準提殿、彌陀殿、萬佛寶塔及十八羅漢塑像等。可惜,萬佛寺在九七年七月的一場暴雨中倒塌,有關方面現正着手籌募經費重建佛寺,希望能夠儘快令萬佛寺重現昔日的光輝。從中庭的邊緣可以俯瞰沙田美妙的景緻,中庭裏有座九層的佛塔和一些佛祖追隨者的雕像。再往上走則是另外四座寺廟,其中一個擁有全香港第二高的佛像.供奉的該寺創始和尚月溪法師肉身漆像,是香港僅有的一座。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相當於兩個香港島。從東涌乘坐巴士前往昂坪,沿途樹木葱蘢,山嶺起伏,其間的鳳凰山和大東山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風貌。向南的海岸擁有許多岬角和海灣,大嶼山海岸線漫長曲折,港灣與沙灘、高山與流水、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蹟交相輝映。遊遍全島,恍如完成交錯時光的穿梭之旅。

遊大嶼山西南部,可説是一步一古蹟。從石壁水壩出發,沿引水道向西南走個多小時,便到達狗嶺湧。此地方除被不少郊遊人士列為最佳露營地點外,豎立?的「嶼南石碑」,更見證了一百年前英國迫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強租借新界的事件。站在這租借分界線,背後無盡的南中國海、索罟羣島、桂山島、萬山羣島全近在咫尺,遊人在這裏可盡享無限好風光。

再往西走便是香港境內的極西——分流。據悉,這裏是西面珠江三角洲的黃泥水和東面南中國海清澈鹹水的交匯,清水與濁水的分隔,故名分流。彎月形的分流東灣邊緣有座雍正時期的炮台,當年曾負起鎮守大嶼山至珠江一帶水域的重任。此外,附近的分流村、分流大學和天后廟,儘管皆空置破落,卻又古意盎然,值得參觀。

位於昂平大路的“竹園精舍”不可不去,裏面有一幅中堂蓮花圖。這一朵蓮花並非平常畫家所畫,而是出自慈禧太后御筆,畫上印有慈大後玉璽,是鎮山之寶。相傳早年香港淪陷時期,日軍經過竹園精舍時,連走路都不敢用力,只靜悄悄地走過,更加不敢進入騷擾,慈禧太后御筆蓮花圖由此得以保存。在此參觀,雖則沒有寶蓮寺的香火鼎盛,卻更添禪院的幽雅脱俗。從東涌經沙螺灣、深屈,到大澳寶珠潭,有一段全長約8公里的古道。古道沿海而修,歷來是遠足者最喜歡的路段。沿途還有一些客家排屋,這在大嶼山是很少見到的。

大澳漁村水鄉風情極為濃郁,是大嶼山最有生活氣息的遊覽勝地。這裏的河道,呈“入”字形伸展。那一撇的末端,就是大澳村的入海口,海就是着名的伶仃洋。傍晚時分,站在渡口的橋上看“伶仃落日”,景色壯美中另有一番滄桑。渡口租一艘遊艇,進入水鄉河道,一路前行,大澳水鄉最有特色的吊腳樓讓人目不暇接……

位於大嶼山昂坪高原上的寶蓮寺是香港規模最大的佛門勝地之一。寶蓮寺創建於1920_年,雖僅70餘年,但因建築規模之大,地形環境之優美,有“南天佛國”之稱,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禪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峯,有一座新建的世界最大的銅佛像———“天壇大佛”。大佛底座有三層,內一口大鐘,每隔七分鐘敲打一次,供人“解除108種煩惱”。它和寶蓮寺共同組成了聞名遐邇的佛教旅遊大區。

鳳凰山是大嶼山的最高山峯高達九百三十四米,是本港遠足人士的旅遊勝地,旅遊人士每多摸黑登山,觀看日出。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6

銅鑼灣是重複地名;本文指位於香港島的銅鑼灣;另一個銅鑼灣 (英文名稱:Tung Lo Wan)位於沙田區大圍。) 香港銅鑼灣的商場 現在的銅鑼灣(英文名稱: Causeway Bay ,原稱東角)位於 香港島 的中心北岸之西,是 香港 的主要商業及娛樂場所集中地。

區內有多家大型日資百貨公司及大型商場很多人會將銅鑼灣比擬作日本的新宿,因為這裏是香港著名購物,娛樂,美食中心,也是白領麗人的逛街熱點,如果有興趣瞭解香港OL的潮流喜好,便應到此一遊(尤其是崇光百貨公司或時代廣場一帶)。

銅鑼灣是香港最熱鬧、中高檔購物飲食最集中的地區。這裏有各類型的港式商場、日式百貨公司,而大街小巷也佈滿了高中低檔大小商店及各式餐廳,一定可以滿足您的購物及飲食慾望!逛銅鑼灣的路線,可從銅鑼灣東面記利佐治街的皇室堡作為起點,至到銅鑼灣西面的時代廣場作為終點。沿途有恆隆中心、名店廊、金百利商場、世界貿易中心、祟光百貨、銅鑼灣廣場、三越百貨、渣甸坊及利園等等。

銅鑼灣區的商鋪大多在早上11至12時才開始營業,至晚上10至11時關門。銅鑼灣連同尖沙嘴和中環,是香港島最主要和最繁華的購物區域。在這個區域內有很多家日本百貨商場,越來越多的新商店選擇開在銅鑼灣,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開在中環。座落在銅鑼灣的時代廣場是香港新興的購物商場,也是銅鑼灣最大的商場,場內雲集200餘家各式購物、飲食和娛樂的名店。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7

萬佛寺位坐落於沙田道風山上,上山首先必須登431個石階。之所以稱此寺為「萬佛寺」,是因為自1950年代建寺以來,感恩的信眾便不斷供奉小神像,使得它成為一座擁有10000尊佛像的寺廟。這些神像各個不同,有些是黑色的、有些則蓋以金箔,而且每尊神像的姿態各異,這象徵着佛祖修成正果的各個不同階段和過程。

寺內尚有玉皇殿、準提殿、彌陀殿、萬佛寶塔及十八羅漢塑像等。可惜,萬佛寺在九七年七月的一場暴雨中倒塌,有關方面現正着手籌募經費重建佛寺,希望能夠儘快令萬佛寺重現昔日的光輝。從中庭的邊緣可以俯瞰沙田美妙的景緻,中庭裏有座九層的佛塔和一些佛祖追隨者的雕像。再往上走則是另外四座寺廟,其中一個擁有全香港第二高的佛像.供奉的該寺創始和尚月溪法師肉身漆像,是香港僅有的一座。

萬佛寺位於香港新界沙田(火車站)以北萬佛山,山高佰餘米,翠竹叢生,山勢迤邐,祥雲繚繞,幽雅清靜,前覽城門河沙田市中心,左看吐露港,右望獅子山。寺內供奉一萬二千餘尊佛像及自唐朝“六祖”後千餘年中國南部罕見的金剛不壞身“月溪法師”真身。

寺院佔地六萬五千平方英尺,依山就勢,建有萬佛殿,彌陀殿,觀音殿,準提殿,玉皇殿,萬佛寶塔,觀音亭,韋馱亭,十八羅漢廊等。該寺由雲南高僧號稱“八指頭陀”的月溪法師於一九四九年創建,月溪法師以大毅力大智慧,雖七十高齡仍然親自率眾弟子不畏艱辛,開山鑿石,擔鐡運木,歷時八載,親手塑造佛像萬餘尊,其中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萬佛塔”被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選為港幣一佰圓之印刷圖案。

一九九零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親筆題寫“萬佛寺”和“知恩報恩”。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8

香港,一個繁華並且令人嚮往的美麗城邦;香港,一個激情而又動感的遊樂場;香港,文明又包容着人性的國際都市。

我們懷着心潮澎湃的心情,踏上了去香港的旅途,生命中的一次飛躍,心靈的又一次洗禮。在陳女士的帶領下我們一路順風。享受着陳女士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當地的人情味很濃人。在香港即使是陌生人他們也會熱情的和你交談,當你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更會盡心盡力的幫助你們,我們8人在香港問路時他們都會熱心的幫助。

其次來説説香港市民的素質,先拿香港司機來説吧。當我坐上大巴車時駛向目的地時,發現了一個祕密,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城市行車井然有序。可是香港的馬路很狹窄,所謂城市交通是考驗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文明程度,像香港這麼擁擠的彈丸之地,

我很好奇也很驚訝香港的司機為什麼開車怎麼那麼井然有序。

在香港的第2天,我們乘坐了那裏的地鐵,那裏的環境給人一種井井有條的舒適,雖然是有人打掃,但是沒有行人的配合是不夠的。走進地鐵,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副温馨的場面:雖然車上人很多,但是大家都很好的相處。並且對於一些需要幫助的乘客,還有許多人會熱情的讓座,幫助,這是東莞這座同樣是國際的大都市所缺乏的。

我最想説的是香港的風景,那兒真的很美很美,香港地處亞熱帶,水天相接,渾然一體,到處都是大葉子的綠色植物,顯得生氣盎然啊!被人們稱為“東方之珠”的香港在我眼前就像是海市蜃樓。一座座高樓大廈,設計別緻,非常獨特.

香港的夜景最讓人留戀,夜空下的香港有如無數繁星隕落,覆蓋在一片富麗的土地上.星星的點綴,比世上最美的燈光要更燦爛,更輝煌.透徹的空氣,就像香港透明的歷史,預示了香港透明的明天,更加華麗的盛開.一朵紫荊花的帳綻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它的香飄了每一位華人的身邊,讓人激動,感懷.它久久的盛開着,不思疲憊,正如它當初迫切的掙扎着回到偉大祖國懷抱一樣的不思疲憊.我們愛香港,我們愛它的一切!

這次旅行真的讓我收穫很大,它讓我學會了獨立生活,增強了與別人交流的能力,認識了香港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9

而要找一處最理想一觀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地方,位於香港島最高點的太平山可能是最值得推介的。也由於太平山下有數百萬人的家居,入夜後,百萬家燈火盡收眼簾,有如萬株吊滿燈泡的聖誕樹般。如此耀目璀璨之夜景,沒有其他地方的夜景可以跟她比較。

位於尖沙咀太空館至洲際酒店之間的星光大道,在維港有兩岸高廈的華燈倒映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女神見證星星閃閃;象徵香港作為東方荷里活的星光大道,絕對是不能錯過的香港旅遊景點。晚上這裏也是幻彩詠香江及激光水幕匯演的好地方。

香港海洋公園沒有全球最大的海洋館,也不是全球最大的機動遊戲樂園,但香港海洋公園卻可能是大家眼中全世界最快樂的海洋主題遊樂園。除了有趣味十足的海豚海獅表演,也有由250多種數量達2千多條魚羣的海洋展覽館。喜歡刺激的朋友,盤山臨海而建的機動遊戲絕對是未玩先興奮。

香港的景色真是多姿多彩啊!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迪斯尼!

香港迪斯尼樂園位於大嶼山,環抱山巒,與南中國海遙遙相望,是一座融合了美國加州迪斯尼樂園及其他迪斯尼樂園特色於一體的主題公園。香港迪斯尼樂園包括四個主題區: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每個主題區都能給遊客帶來無盡的奇妙體驗。

美國小鎮大街:

到訪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遊客會首先在美國小鎮大街展開他們的旅程。美國小鎮大街是根據典型的美國小鎮設計而成,富於懷舊色彩,所展現的時代正是煤氣燈正由電燈取替、以及

汽車代替馬車的年代。這些懷舊設計帶領遊客進入神奇王國,讓他們體驗樂園內不同的世界。 幻想世界:

到訪幻想世界的遊客會首先在睡公主城堡展開他們的旅程。遊客猶如置身迪士尼故事中,找到他們最心愛的迪士尼人物:可以在咖啡杯內盤旋;又或是與各個可愛的迪斯尼人物如小熊維尼、白雪公主及老鼠大哥--米奇老鼠見面。

幻想世界的中心標誌將會是一個嶄新、獨特的夢想花園,唯香港迪士尼樂園獨有。 探險世界:

探險世界讓遊客親身感受一個亞洲及非洲地區原始森林的旅程,同時探險世界亦將多種奇珍異卉集中在一處展出。遊客可以參加樂園內的森林河流之旅,及發掘其它驚險的遊樂設施如整個以森林之王KingoftheJungle為題的島嶼等。探險世界更設有一個最大的室內劇場,這劇場專為迪士尼現場表演而設。

明日世界:

明日世界將會是一個充滿科幻奇談及實現穿梭太空幻想的地方。香港迪士尼樂園中明日世界的全新設計和感覺與其它的主題樂園截然不同,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將整個園區創造成一個專為探索太空漫遊奇遇與經歷的星河太空港口。每個遊樂設施、商店及餐廳均以機械人、宇宙飛船、浮動星體作裝飾,將成為太空港口的一部份。遊客可以在飛越太空山經歷時空旅程,亦可乘坐飛碟來回穿梭太空遊樂設施太空飛碟。

遊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1

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城市,香港更是一個文明的城市。

這個暑假,我就跟着一家人來到了香港。在坐着旅遊巴士的路上,我發現香港的馬路特別窄,不會像深圳這樣寬。香港還有特別多的大海,住在海邊的居民每天多能吹着海邊的自然風。跟讓人驚奇的是,香港竟然不像深圳這樣,深圳的樹長得十分茂密,又很高大,而香港那邊的樹特別稀少。終於到了香港了,我們下了車,開始了我們的旅行。

我們首先去了香港香火最旺的廟宇——黃大仙。黃大仙廟外面掛着一張牌匾,上面寫着嗇色園,意味着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色的人不能進去,第二個意思是吝嗇的人不能進去。我們進去了之後,有一位工作人員坐在椅子讓我們捐錢,那也有一張牌匾,上面寫着四個大字——普濟勤善。我們一家人在旁邊的油燈把香點上了火,我們就開始拜神了,每個在拜神的人臉上的表情都非常的嚴肅。接着我們又到了鳳鳴樓裏,那裏面沒有黃大仙的雕像,而是隻有黃大仙的一張普普通通的畫像。

我們接着又到了一家免税店裏,這家免税店的設計非常普通,在這裏走上一圈,也只有五分鐘的時間。這裏面大部分都是賣數碼電子產品的。

下面,我們就來到了一個大家都認識的地方——金紫荊廣場。金紫荊廣場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在這裏有一座中央政府送給香港的金紫荊雕塑。這朵紫荊花是鍍金雕像,外表金光閃閃,在太陽的“幫助”下,更是發出了耀眼金光。許多旅客都會來這裏拍照留戀。

觀賞了那麼多景點,該去一個地方娛樂一下了。我們這次前往的是聞名世界的海洋公園了,這裏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裏面生活着許多各種各樣的魚,有可愛活潑的大嘴魚,會吐出許多圓溜溜的小泡泡的小金魚,還有像“馬”可又是“魚”的海馬......在海洋世界裏,還有一場盛大的演出,這場演出的主角是可愛的海豚,指揮的姐姐會請一位現場再坐的觀眾跟着海豚一起表演。指揮的姐姐會故意讓觀眾站在裏池水最近的地方,然後再把觀眾推下水裏,觀眾會一直在水裏喊着救命,之後,可愛的海豚就會游到她面前,救她上岸……我們還成做了亞洲最長的户外電梯參觀集古村,反覆走進了時光隧道,重温中國過去是三個朝代歷史。

之後,我們來到了海濱長廊“星光大道”。這條長廊長440公尺,這裏展現了香港電影的百年發展歷史,在地上還可以看見許多明星的手印,我看見了劉德華的、張學友的、張柏芝的還有成龍的。在“星光大道”上走着,旁邊就是維多利亞港了,維多利亞港非常美麗,在高樓大廈的襯托下,展現出了香港的另一番景色。

最後,我們回到了酒店休息,準備明天能去更多的地方旅遊。

早晨,陽光從窗户透進了房間裏,我們又要開始了我們新的一天的旅程!

今天,我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香港迪士尼樂園了,我的心裏感到了滋滋的,因為我做想要來的地方就是這兒了!到了樂園,走進睡公主城堡,我們來到了美國小鎮大街,一到這兒,我們就會不便放慢步伐,享受了一下陣陣烘餅和糖果的香味,欣賞兩旁雅樸懷舊的建築物。接着,我們到了妙想天開的幻想世界中,那兒的娛樂設施非常多,有小飛象旋轉世界,騎着小飛象在天空中飛翔。有瘋帽子旋轉杯,在愛麗絲的奇妙世界中漫遊。還有小熊維尼冒險之旅,坐上維尼的蜂蜜罐,朝着百畝森林展開一段甜蜜的童話之旅。在路上我們還會看到維尼的好朋友。我最喜歡的就是小小世界了,我們坐着小船,在水上展開了旅程,我們可以看到有過百個代表不同民族的人形木偶以不同的語言演繹的《世界真細小》……

我們還到了明日世界中探索以宇宙的無窮奧祕。這裏面最刺激的就是飛越太空上了。我們登上室內過上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太空中,經歷一次宇宙冒險之旅。乘坐速度驚人的過山車不斷扭動、轉彎和急墜,在音樂的襯托下,經火速往來的無涯宇宙和恆星之間的刺激體驗……

接着,我們到了冒險世界,坐上了森林河流之旅的船,我們跟着膽色過人的船長展開了冒險之旅。在路上,我們看見了許多大象和鱷魚,還會時不時噴水到船上來,下了船後,我們的衣服全濕了。

要離開香港了,我有點戀戀不捨戀戀不捨。往窗外望去,香港依然那樣的美,在我的心裏,默默想着。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2

過年天天在下雨,初六終於不下雨了,於是我們就用這個好日子這個好日子,去香港旅遊。

我們一來到皇崗口岸,人山人海,因為我們8點鐘就到皇崗口岸了,所以人還沒有這麼多。

漸漸地,人逐漸的多了起來,然後變得很擁擠。差點把我擠倒了。就這樣直到12點鐘才到香港。13點鐘吃飯,而且吃的飯菜都不好吃。

我們要去逛街,就這樣我們一直熬到5點鐘,我們要去海洋公園,我們要7點鐘出來,我就得山下面都不好玩,於是我們坐海洋列車,到山頂上,我要玩瘋狂過山車,有10米高,而且是圓形的,我媽媽一坐完,就頭痛了一個晚上,我爸爸又不敢坐,我也就得太刺激了,因為它是360度旋轉地,速度又快。因為5點鐘在海洋劇場有一個表演,是一個海獅和海豚的表演,馴養員叫一個女的上來摸摸海獅,又叫他親親海獅,海獅有點不高興,於是海獅把一個女的退下了水,我們看到那個女的不會游泳,突然我們看到一隻海豚游過來,那個女的抓着海豚的鰭,海豚像火箭一樣,游到岸邊,馴養員把他救上岸,然後海獅也積極的給那個女的做人工呼吸,那個女的終於醒了,他給我們舉了個躬。我們信以為真,原來他是故意叫海獅把他推下水的,我們驚虛一場。

我們下山的時候是坐纜車回來的。

第二天一大早,導遊給我們迪士尼樂園的門票,要玩7個小時,我還不這道怎麼熬下去,我最喜歡玩的是馳奔賽車、坐船。玩完明日世界我們就開始吃東西,我吃了兩個雞腿和一個熱狗。

到了5點鐘,我們開始走了,我離不開香港,但是我必須離開,因為我離不開爸爸媽媽。讓我知道香港不能隨地吐痰、扔垃圾。否則罰款5000港幣。如果我們深圳能這樣就好了。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3

大浪灣是指新界西貢的大浪灣。位於西貢郊野公園,是玩滑浪風帆的好地方。這裏海域開闊,風流較大,以致形成了寬闊的沙灘和眾多的小海灣(大浪灣包括四個灣,即東灣、大灣、鹹田灣和大浪西灣)。大浪灣是一個極佳的海灘旅遊地,這裏灘面寬闊,沙質細軟,海水潔淨,浪濤洶湧,均是其它海灘無法比擬的。在大浪灣南面有一灣名浪茄灣,西鄰萬宜水庫,港灣深凹,灣內大而灣口窄,兩邊岬角對峙,抵擋了外海的風浪傳入灣內,故浪茄灣內浪平風靜,適宜一般的遊人海浴。

清水灣半島海灘,灘長灣淺,沙細水清,不僅是一級海水浴場,也是露營野餐的最佳去處。清水灣半島海灘,包括有大切石、白水碗、小清水、碧沙灣、小棕林、清水灣、檳榔灣、相思灣和龍蝦灣等遊覽點。大浪灣是有名的海灘旅遊地,和露營野餐的最佳去處,因此每年的五月到十月都是最好的時間,尤其是7-8月份,浪濤洶湧,是其它海灘無法比的。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4

各位團友:

歡迎來到香港遊玩,我是導遊__,我們今天要去的是大嶼山。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相當於兩個香港島。從東涌乘坐巴士前往昂坪,沿途樹木葱蘢,山嶺起伏,其間的鳳凰山和大東山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風貌。向南的海岸擁有許多岬角和海灣,大嶼山海岸線漫長曲折,港灣與沙灘、高山與流水、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蹟交相輝映。遊遍全島,恍如完成交錯時光的穿梭之旅。

遊大嶼山西南部,可説是一步一古蹟。從石壁水壩出發,沿引水道向西南走個多小時,便到達狗嶺湧。此地方除被不少郊遊人士列為最佳露營地點外,豎立艫摹贛炷鮮碑」,更見證了一百年前英國迫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強租借新界的事件。站在這租借分界線,背後無盡的南中國海、索罟羣島、桂山島、萬山羣島全近在咫尺,遊人在這裏可盡享無限好風光。

再往西走便是香港境內的極西——分流。據悉,這裏是西面珠江三角洲的黃泥水和東面南中國海清澈鹹水的交匯,清水與濁水的分隔,故名分流。彎月形的分流東灣邊緣有座雍正時期的炮台,當年曾負起鎮守大嶼山至珠江一帶水域的重任。此外,附近的分流村、分流大學和天后廟,儘管皆空置破落,卻又古意盎然,值得參觀。

位於昂平大路的“竹園精舍”不可不去,裏面有一幅中堂蓮花圖。這一朵蓮花並非平常畫家所畫,而是出自慈禧太后御筆,畫上印有慈大後玉璽,是鎮山之寶。相傳早年香港淪陷時期,日軍經過竹園精舍時,連走路都不敢用力,只靜悄悄地走過,更加不敢進入騷擾,慈禧太后御筆蓮花圖由此得以保存。在此參觀,雖則沒有寶蓮寺的香火鼎盛,卻更添禪院的幽雅脱俗。從東涌經沙螺灣、深屈,到大澳寶珠潭,有一段全長約8公里的古道。古道沿海而修,歷來是遠足者最喜歡的路段。沿途還有一些客家排屋,這在大嶼山是很少見到的。

大澳漁村水鄉風情極為濃郁,是大嶼山最有生活氣息的遊覽勝地。這裏的河道,呈“入”字形伸展。那一撇的末端,就是大澳村的入海口,海就是着名的伶仃洋。傍晚時分,站在渡口的橋上看“伶仃落日”,景色壯美中另有一番滄桑。渡口租一艘遊艇,進入水鄉河道,一路前行,大澳水鄉最有特色的吊腳樓讓人目不暇接……

位於大嶼山昂坪高原上的寶蓮寺是香港規模最大的佛門勝地之一。寶蓮寺創建於1920_年,雖僅70餘年,但因建築規模之大,地形環境之優美,有“南天佛國”之稱,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禪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峯,有一座新建的世界最大的銅佛像———“天壇大佛”。大佛底座有三層,內一口大鐘,每隔七分鐘敲打一次,供人“解除108種煩惱”。它和寶蓮寺共同組成了聞名遐邇的佛教旅遊大區。

鳳凰山是大嶼山的最高山峯高達九百三十四米,是本港遠足人士的旅遊勝地,旅遊人士每多摸黑登山,觀看日出。

冰燈,不過是當地貧窮人家過年過節時張掛的一種簡陋裝飾,其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造型複雜、多姿多采的冰制藝術品。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香港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 。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從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 。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從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地理概述

根據20__年的資料,維多利亞港面積為41.88平方公里,僅為原水域面積的60%,平均水深達12米。最深的航道是鯉魚門,深約43米,最淺的航道則是油麻地,約為7米。範圍東至鯉魚門,西至青洲、青衣島南灣角及汀九(該帶水域又稱為“西錨灣”)。維多利亞港潮差約1米。海港內包括青衣島、青洲、小青洲及九龍石等島嶼,以及藍巴勒海峽、硫磺海峽及鯉魚門等水道。

形成原因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當海平面比現在還很低之時。當時的維多利亞港是太平山與九龍之間的一個山谷。後來隨着海平面上升,原來的山谷被海水淹蓋,成為了今日的海港。

港口水位

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紀錄為3.96米,

紀錄於1962年台風温黛襲港期間產生。因全球氣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積物,以及南中國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__年共50年其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釐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過,在1999年後,維多利亞港水位急速下跌。

維多利亞港在香港開埠之時頗為廣闊,因為當時兩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線。在今日北角東部,直到1930年代還是一個海灘,而在1970年代時,即使在筲箕灣的碼頭,仍然會有人在岸邊游泳。然而,隨着都市的發展,使污水不斷排入海港裏,使海港受到極大的污染;加上維多利亞港兩岸不斷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內變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當香港政府草擬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時,曾建議把海港從維多利亞港外遷到青衣的藍巴勒海峽或南丫島外的博寮海峽,但未有成事。

歷史沿革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後,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當時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命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後,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

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後,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

名為維多利亞港,在此以前,清朝文牘稱為尖沙咀洋麪或中門。類似的情況還有維多利亞公園、維多利亞城(今西環至銅鑼灣一帶)和維多利亞山(Victoria Peak,即太平山)等。

香港可供發展的平地很少,因此自1841年開埠以來,政府多次集中在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工程。1842年,皇后大道及雲鹹街的興建造成大量沙石,為免搬運至其他地區存放,於是直接把沙石推進海港,擴大香港的發展面積。政府1852年展開的文鹹填海計劃,是香港首次的正式填海工程,位置在今日上環文鹹東街一帶,目的是將上環的發展面積進一步增加,以興建政府部門及港口設施,發展維多利亞城。

後來,填海工程由原來的港島西面,及後擴展至整個香港島及九龍,以有利香港發展。中環德輔道、灣仔北、銅鑼灣、尖沙咀東、啟德機場跑道、港澳碼頭、紅磡灣、觀塘工業區、土瓜灣、葵青貨櫃碼頭、荃灣和西九龍等重要發展地方,全都是填海造地得來。

因香港為亞洲的重要港口之一,在20世紀初至1970年代,造船業亦十分發達。當時,香港擁有亞洲其中兩個最大規模的船塢,分別是位於鰂魚涌,由太古洋行開設的太古船塢,以及位於紅磡的黃埔船塢。船塢僱用的工人數以千計,造船技術和出產船隻的排水量皆與日本齊名。然而,自1970年代起,香港的航運業開始衰退,地產業則開始起飛。兩所船塢分別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拆卸,其後在青衣合作開設香港聯合船塢,原址改建成住宅及商場,即今日的太古城與黃埔花園。

香港開埠以後,英國皇家海軍在中環設立海軍基地,其後命名為添馬艦,現時該地段已發展成新政府總部。1990年代中期,海軍基地遷往昂船洲。香港由於是自由補給港,又位於東南亞與遠東航道的中心點,所以在1997年香港迴歸前,維多利亞港常有英國或美國軍艦停泊,1997年後亦有不少美國軍艦來港補給。艦上官兵留港期間,多到灣仔等地消遣。

段經濟貿易

維多利亞港是國際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據政府紀錄,20__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商船分別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運輸相當發達。早期,維多利亞港已被視為重要商港,直至後來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貨櫃碼頭的興建,香港海運才逐漸離開維多利亞港中心地帶,轉而以旅遊和交通為主。現時,維多利亞港仍有不少貨船往來,中流作業及內河商船仍然十分頻繁。香港現時處理的貨物對整個華南地區極為重要,而且大部份貨物大部份地區與華南地區有關。

維多利亞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廣闊,平均水深達12米,海底泥層亦沒有淤泥阻塞,可同時容納上50艘萬噸級的大型遠洋輪船。另外,港口東面的鯉魚門和西面的汲水門較窄,加上受九龍半島和香港島的羣山所包圍,形成港口四面環山,強風因而為山勢所阻。港內又設有多個天然及人工的港灣與避風塘,足以讓船隻在平日甚至熱帶氣旋來臨時,免受風浪侵襲。此外,由於香港氣候暖和,港口終年不結冰,船隻可自由進出。基於各項優秀條件,香港因而成為優良轉口港。

葵青貨櫃碼頭

葵青貨櫃碼頭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葵涌及葵青青衣的醉酒灣,在維多利亞港西北部,是香港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貨櫃港口(世界最大吞吐量的貨櫃港口是新加坡)及華南地區第一大港。1992年至20__年,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

葵青貨櫃碼頭佔地龐大,由葵涌、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帶,共有9個貨櫃碼頭,24個泊位,可停泊最大型的貨櫃船。碼頭的全年總處理能力,超過180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20__年,葵青貨櫃碼頭處理的貨物總量約為16,048千個貨櫃單位。

中流作業區

1970年代,貨櫃碼頭開始發展時,貨櫃碼頭可供集箱船隻所裝載的泊位不敷使用,班輪公司為減低船隻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損失,決定直接在貨船上分派貨櫃,在海中系以浮筒或拋海通過躉船來進行裝卸集裝箱,利用躉船將貨櫃運送到附近的碼頭起卸,目的是要輔助貨櫃碼頭的角色,成為香港中流作業的雛型。

為方便將貨櫃船的貨物運送至港九各地,香港在維多利亞港兩岸設置多箇中流作業區。由於中流作業可將貨櫃船在市區部份碼頭直接進行起卸工作,無需經過貨櫃碼頭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擠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誤。加上中流作業的成本低廉,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種裝卸選擇。現時,香港約有 20% 的貨物裝卸工作在繫泊或錨泊港內的船隻上以中流作業的方式進行。

交通設施

由於維多利亞港分隔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維多利亞港的交通對香港發展尤其重要。1890年代起,早已有渡海小輪往返維多利亞港兩岸。隨着香港經濟發展,維多利亞港的交通設施由原來渡海小輪發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鐵路等現代化設施。

跨海設施

維多利亞港上雖沒有橋樑橫過,但它的底下現時有三條過海行車隧道,分別是1972年通車的香港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車的東區海底隧道,以及1997年通車的西區海底隧道。

早在1894年,香港正興建電車系統之時,香港政府便已經有興建跨海大橋的打算,以連接港島及九龍兩岸。大橋上更包括電車系統,希望跨海大橋能成為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物。由於當年興建跨海大橋成本高昂,及影響維多利亞港船隻運行,故計劃擱置。

二次大戰過後,政府曾考慮天星小輪負荷問題,在1950年代重新研究跨海大橋計劃。當時建議中跨海大橋亦包括海底隧道方案,但因大橋破壞景觀而被擱置。後來,政府於1955年決定研究興建海底隧道可行性。直到1960年代,香港政府決定興建紅磡海底隧道,連接紅磡與銅鑼灣。1972年8月,紅磡海底隧道通車。

1976年,因紅磡海底隧道擠塞情況未有改善,政府再度研究在鯉魚門興建大橋,連接香港島及九龍東面,但其後因影響船隻航道及啟德機場飛機升降再度擱置,後來由東區海底隧道取代。

香港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又名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或舊隧),是香港第1條海底行車隧道,於1972年8月通車,耗資港幣3億2千萬元興建。目前,紅隧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奇力島(又稱燈籠洲),因工程關係該島已與香港島連接。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於紅磡以西,亦為填海所得。隧道使用舊式設計,只有雙程雙線行車,早於通車10年後行車流量已經飽和,往港島方向每天上下午繁忙時間經常出現擠塞情況。因此,除隧道收費外,由1984年6月1日起,當局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税,以求減低流量。而該隧道專營權在1999年8月31日屆滿,現已交還香港政府管理。

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紓解車流,但由於兩隧均收費高昂,地理位置又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故隧道的飽和程度仍日益惡化。在週末及假日前夕,有時到凌晨12時左右仍可見車龍。20__年,平均每日行車量達124,000架次。

東區海底隧道

東區海底隧道簡稱東隧,是香港第二條過海行車隧道。隧道連接香港島東部和九龍東部,全長2.2公里,共有5條管道:2條雙程雙線行車管道、兩條為港鐵將軍澳線使用(將軍澳線通車前為觀塘線使用),以及一條容納環境控制系統的管道。隧道南端為鰂魚涌,與4號幹線(東區走廊)交匯;北端的茶果嶺出入口設有收費廣場。

1986年,中信泰富旗下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以“建造、營運、移交”(BOT)方式獲發東區海底隧道30年的專營權。20__年,該公司在有龐大盈利下仍申請加價成功,引起市民很大的迴響,亦使本已飽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的車流量而不合理化。20__年,平日的行車流量約為61,000架次。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簡稱西隧,是香港第三條過海行車隧道,是全港首條雙程3線行車的過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長1.97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和九龍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是香港第1條雙程3線分隔沉管式隧道,並與機場鐵路的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同時興建。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0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當中4條行車線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如繁忙時間便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1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

中信泰富旗下的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在1997年以“建造、營運、移交”方式獲發西區海底隧道30年的專營權。因其高昂收費,西區海底隧道車流一直偏低,未能分流香港海底隧道的負擔。於20__年,平均每日行車量只有44,373架次,遠低於可供行車數目的180,000架次。

香港第四條海底隧道

香港第四條過海隧道是一條計劃中的海底隧道,研究在香港海底隧道東面興建另一條海底隧道。倡議中第四條海底隧道由連接香港島的炮台山和九龍黃埔,並考慮同時興建鐵路管道,以減低第五條過海鐵路隧道的興建成本。

工程的建議已經響起了一段長時間,以舒緩紅隧的交通流量壓力。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為香港海底隧道分流,但由於由中信泰富旗下的兩間隧道公司所壟斷,兩隧均多次加價以致收費高昂,加上地理位置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和過於分散,故隧道的飽和程度日益惡化,使紅隧所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因此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的呼聲再次響起,以抗衡中信泰富對香港過海交通的壟斷。

過海鐵路隧道

現時有3條港鐵行車線亦會穿過維多利亞港,包括:

第1條過海鐵路隧道:荃灣線(接駁港島金鐘站及九龍尖沙咀站一段)

第2條過海鐵路隧道:將軍澳線(接駁港島鰂魚涌站及九龍油塘站一段,與上述東區海底隧道一同興建)

第3條過海鐵路隧道:東涌線和機場快線(兩線使用同一隧道,接駁港島香港站及九龍的九龍站一段,與上述西區海底隧道一同興建)

1967年,政府在檢討香港交通同時,同時邀請英國交通研究部門就香港整體交通作出研究[33]。因此出現首次過海鐵路隧道雛型,在1982年與前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第四期工程一起啟用。此外,1970年亦曾建議在九龍尖沙咀興建另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香港島的上環,因為資金及人口問題而拖延。

1984年至87年,因第一條過海鐵路隧道因應港島線通車而開始出現飽和現象,政府決定在維多利亞港東面興建第二條過海鐵路隧道(請參閲東區海底隧道部份內容)。

1989年,因為過海鐵路隧道發展需求,紛紛出現多個過海鐵路隧道方案[35],其中在維多利亞港西面興建過海鐵路隧道相對重要,以便加強機場鐵路接駁能力。同時又因為部份路段與西區海底隧道重疊,一同興建可減低興建成本。

第四條過海鐵路隧道將連接香港島的中環至灣仔填海區及九龍紅磡。此方案沿襲1970年的東九龍線方案,並加以改良。最初政府一直是考慮地下鐵路方案,但因1989年的中環至灣仔填海區,而重新規劃。20__年,政府採納九廣鐵路的東鐵過海方案。20__年4月,兩鐵合併終落實,南北線將通過第四條過海鐵路隧道到達港島會展站,再到達終點金鐘。

與此同時,第5條過海鐵路隧道方案亦在1989年提出[35],曾考慮以觀塘線、機場鐵路或九廣鐵路(現稱港鐵東鐵線)連接香港島的炮台山站及九龍黃埔站。由於第四條過海鐵路隧道尚未興建,故香港暫時並無興建第五條過海鐵路隧道的迫切性。

渡輪服務

過海隧道和鐵路未興建前,渡海小輪是往來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唯一交通工具;香港的渡輪事業亦曾一時興盛。最早的渡輪公司是約在1888年成立的“九龍渡海小輪公司”,由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創辦,來往尖沙咀與中環。1898年,九龍倉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把“九龍渡海小輪公司”,改名為“天星小輪公司”。

香港的發展一直側於香港島一邊,但隨着九龍的發展,市民對於港九之間的渡輪需求日漸殷切,20世紀初期,分別由16間小輪公司承辦來往由中環至油麻地,旺角及深水埗等地的航線,可是由於太多公司承辦,易生混亂,故港府在1919年起,批出專營權予“四約街坊輪船公司”,營辦港九之間的渡輪服務。及至1924年1月1日“四約街坊輪船公司”專營權期限屆滿,由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接辦服務。

此後,有一段長時間大部份航線由油麻地小輪提供服務,主要路線有北角至觀塘、九龍城及紅磡,中環至佐敦道碼頭、大角咀及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港島東區至中環的交通十分擠塞,油麻地小輪曾開辦由太古城至中環的非過海渡輪服務,1985年,地鐵港島線通車後服務便取消。渡海小輪的服務時間至午夜止,在海底隧道及通宵過海巴士前現前,停航後市民只能等待第2天早上過海,又或者乘搭收費較昂貴且危險的“嘩啦嘩啦”電船。

1990年代起,由於陸上交通事業的發達,香港政府對渡輪事業沒有大力支持,一些碼頭像佐敦道碼頭及大角咀碼頭一類往昔較繁忙的大型碼頭,在西九龍填海後並沒有重建。今天,除了尖沙咀和觀塘外,九龍區就只剩九龍城碼頭和紅磡碼頭這些沒有鐵路連接的區份設有渡輪服務。

過去油麻地小輪還有汽車渡輪服務,駕駛人士如需過海,便需把汽車駛至汽車渡輪碼頭,駛進特製的汽車渡輪過海,沿途可在車上欣賞兩岸風景。1980年代末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後,汽車渡輪服務因使用需求大跌,加上營運成本昂貴而終止。近日,由於兩條海底隧道的加價,促使紅磡海底隧道所面臨的交通壓力漸增,有人曾倡議恢復停辦多年的汽車渡輪服務。

現時,維多利亞港內有天星小輪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港九小輪有限公司提供往返維多利亞港兩岸的航線。另外也有不少公司提供部份航線往返維多利亞港至澳門及廣東省珠三角等地。

碼頭

維多利亞港有多個渡輪碼頭、汽車渡輪碼頭及公眾碼頭。有關碼頭主要是提供往返維多利亞港內的航線,而中環碼頭更提供往返維多利亞港至離島的航線,而在北角及觀塘汽車渡輪碼頭仍提供危險品車輛渡輪服務。維多利亞港亦設有一些公眾碼頭供小型駁船、遊艇、觀光船等作上落客服務。亦有小量的補給和貨物轉運。

維多利亞港上設有2個大型離境碼頭:港澳碼頭及中國客運碼頭,來往澳門及廣東省珠三角各口岸,碼頭設有出入境設施,可辦理離境手續。

避風塘

香港每年夏季時均不時會遭受颱風侵襲,因此,維多利亞港內設有多個避風塘供船隻躲避風雨及停泊,亦有不少經營遊覽維多利亞港以及香港一些離島的船艇,部份更提供娛樂設施和餐飲服務。銅鑼灣避風塘除了是遊艇的停泊點外,也以避風塘菜聞名,以富辛辣及味濃特色的海鮮料理為主,當中的避風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銅鑼灣一帶經營。

郵輪碼頭

位於九龍尖沙咀的海運大廈是香港目前唯一的郵輪碼頭。海運大廈於1966年落成,除碼頭外亦設有寫字樓及商場。不少著名郵輪曾在海運大廈停泊,包括曾經是世界最大郵輪的伊利沙伯號。

政府現正在前啟德機場跑道盡頭興建啟德郵輪碼頭,這項工程並不需要在維多利亞港填海。

港口保護

香港填海工程

香港由於平地少而山多,香港政府早年便已開始進行填海工程以擴展土地,以致海港面積不斷縮小。

近年,不少港人開始關注維多利亞港的填維多利亞港中環岸邊在填海的海計劃,並開展了不少保護維多利亞港的運動,當中以保護海港協會最為人所認識。該會在1996年發動簽名行動得到170,000個市民簽名支持而成功推動保護海港條例,後於1997年6月於立法局最後一次會議時成為法例。

香港主權移交後,反對填海的聲音漸趨強烈。1998年,因為保護海港協會為首的多個環保團體的反對,逼使政府先後需要暫緩及重新檢討啟德及添馬艦對出的填海工程。其後,部份團體及市民及曾就政府於灣仔北與中環的填海計劃作出法律訴訟,直至20__年,終審法院就政府的灣仔北填海計劃判定政府敗訴;但在20__年,政府在中環的填海計劃上獲得勝訴。儘管政府在中環填海計劃獲得勝訴,但為避免再次引起訴訟,政府亦成立諮詢性的共建維港委員會,以聽取民間對於填海工程的有關意見。

今天的維多利亞港在多次填海造地後面積已大幅減少,但交通卻越來越繁忙,海浪因而比往日大,體積較小的船隻在海上航行會搖曳不定。

景觀保護

維多利亞港兩岸是香港著名的觀光點,不少旅客會到太平山項遠眺維多利亞港及九龍半島的景觀,但地產商多年來不斷在維多利亞港兩岸臨海地段新建高樓,部份高樓甚至遮擋了獅子山山脊線,令海旁景觀及兩岸山脊線受破壞,阻礙旅客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觀。

環保團體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出,雖然香港已立法在填海方面保護維多利亞港,但沒有在景觀保護方面立法規管,地產商仍可以在維多利亞港兩岸興建高樓。該團體調查發現,香港人普遍贊成政府應着手立法保護維多利亞港景觀。

水質污染

維多利亞港的水質曾被長年忽視,其中以19經填海發展得出土地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及中環廣場。

經填海發展得出土地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及中環廣場。

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對水質污染影響。當時政府仍未有措施監控工廠排出的污水,香港每天向維多利亞港排放約150萬立方米篩濾後的污水,其中有不少含有毒物質及重金屬的廢料未經處理便直接排放到維多利亞港,沉積在維多利亞港海底的污泥中。

缺德者亂拋垃圾到海中,船隻漏出的油漬等問題均是水質下降的來源。此外,充滿化學物的家居清潔用品經廁所排放到維港,特別是沙士事件時期,市民大量使用漂白水,致使海水中的氨含量偏高。

多次的填海亦是一個間接影響水質的因素:填海工程將海岸線修直,造成一些海水流量不大的死位,海港的收窄也減弱了潮水的沖刷能力,這些均造成維多利亞港上一度積聚垃圾及臭味。根據水質測試證實海水中的大腸桿菌含菌量偏高,氧含量偏低,容易令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有香港立法會議員更提出,若維多利亞港再繼續填海工程,將來必定會變成維多利亞渠了。

政府於是推行策劃性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又推出“淨化海港計劃”(原名“策略性污水排放計劃”、“策略性排污計劃”或“海港污水處理計劃”)以處理水質下降之問題。據香港環境保護署監察所得之數據,近年來雖然水質污染情況略有改善,但是仍需繼續改善維多利亞港的水質。政府一方面亦製作了不少電視宣傳片以呼籲市民不要將垃圾投入海港中,一方面則有部門負責檢拾海中的垃圾,及定期對水質進行調查。長遠方面,政府曾考慮過以導管將污水排出公海以減低維多利亞港內的水質污染。

過往維多利亞港上有不少捕魚活動,但由於水質污染影響,令不少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死亡。雖然一直仍有不少人在維多利亞港兩岸垂釣,但由於有關的海產有機會吸入有害物質,因此維多利亞港中的海產已不宜食用。

香港維港日

維多利亞港早年曾是不少水上活動的舉行場地,但近年由於海港污染嚴重,及受填海工程影響,部份活動已移師其他地區。20__年起多間機構合辦香港維港日(香港海港日),希望引起市民關注維多利亞港的問題,培育市民關注海港的意識,提倡欣賞並愛護這個城市的珍貴資產。

維港活動

維港渡海泳

1906年起開始舉辦,由九龍尖沙咀公眾碼頭遊往中環皇后碼頭,賽程長1600米。但由於海面交通繁忙令封閉海港困難,海港水質每況愈下,加上興建香港文化中心而封閉尖沙咀車站的鐵路碼頭,渡海泳在1979年停辦。20__年代,隨着香港政府的《淨化海港計劃》漸見成效,香港業餘游泳總會於20__年10月末期向香港政府申請復辦維港渡海泳,其後獲得批准。

環島帆船比賽

香港早於1864年已曾舉辦環島帆船比賽,20__年沙士疫症過後,採用原有航道恢復舉行。而皇家香港遊艇會亦每年舉辦“環島行”遊艇比賽。

煙花匯演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舉行煙花匯演的主要場地。1982年起每年農曆年八年級、以及1997年起迴歸紀念日及國慶日,維多利亞港都會成為大型煙花匯演的舞台,每年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在維港兩岸欣賞。另一方面,在部分日子的幻彩詠香江表演中,將在維港海上加插煙火表演,使匯演更添吸引力。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香港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

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從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地理概述

根據20_年的資料,維多利亞港面積為41.88平方公里,僅為原水域面積的60%,平均水深達12米。最深的航道是鯉魚門,深約43米,最淺的航道則是油麻地,約為7米。範圍東至鯉魚門,西至青洲、青衣島南灣角及汀九(該帶水域又稱為“西錨灣”)。維多利亞港潮差約1米。海港內包括青衣島、青洲、小青洲及九龍石等島嶼,以及藍巴勒海峽、硫磺海峽及鯉魚門等水道。

形成原因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當海平面比現在還很低之時。當時的維多利亞港是太平山與九龍之間的一個山谷。後來隨着海平面上升,原來的山谷被海水淹蓋,成為了今日的海港。

港口水位

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紀錄為3.96米,

紀錄於1962年台風温黛襲港期間產生。因全球氣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積物,以及南中國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_年共50年其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釐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過,在1999年後,維多利亞港水位急速下跌。

維多利亞港在香港開埠之時頗為廣闊,因為當時兩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線。在今日北角東部,直到1930年代還是一個海灘,而在1970年代時,即使在筲箕灣的碼頭,仍然會有人在岸邊游泳。然而,隨着都市的發展,使污水不斷排入海港裏,使海港受到極大的污染;加上維多利亞港兩岸不斷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內變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當香港政府草擬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時,曾建議把海港從維多利亞港外遷到青衣的藍巴勒海峽或南丫島外的博寮海峽,但未有成事。

歷史沿革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後,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當時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命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後,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

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後,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

名為維多利亞港,在此以前,清朝文牘稱為尖沙咀洋麪或中門。類似的情況還有維多利亞公園、維多利亞城(今西環至銅鑼灣一帶)和維多利亞山(VictoriaPeak,即太平山)等。

香港可供發展的平地很少,因此自1841年開埠以來,政府多次集中在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工程。1842年,皇后大道及雲鹹街的興建造成大量沙石,為免搬運至其他地區存放,於是直接把沙石推進海港,擴大香港的發展面積。政府1852年展開的文鹹填海計劃,是香港首次的正式填海工程,位置在今日上環文鹹東街一帶,目的是將上環的發展面積進一步增加,以興建政府部門及港口設施,發展維多利亞城。

後來,填海工程由原來的港島西面,及後擴展至整個香港島及九龍,以有利香港發展。中環德輔道、灣仔北、銅鑼灣、尖沙咀東、啟德機場跑道、港澳碼頭、紅磡灣、觀塘工業區、土瓜灣、葵青貨櫃碼頭、荃灣和西九龍等重要發展地方,全都是填海造地得來。

因香港為亞洲的重要港口之一,在20世紀初至1970年代,造船業亦十分發達。當時,香港擁有亞洲其中兩個最大規模的船塢,分別是位於鰂魚涌,由太古洋行開設的太古船塢,以及位於紅磡的黃埔船塢。船塢僱用的工人數以千計,造船技術和出產船隻的排水量皆與日本齊名。然而,自1970年代起,香港的航運業開始衰退,地產業則開始起飛。兩所船塢分別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拆卸,其後在青衣合作開設香港聯合船塢,原址改建成住宅及商場,即今日的太古城與黃埔花園。

香港開埠以後,英國皇家海軍在中環設立海軍基地,其後命名為添馬艦,現時該地段已發展成新政府總部。1990年代中期,海軍基地遷往昂船洲。香港由於是自由補給港,又位於東南亞與遠東航道的中心點,所以在1997年香港迴歸前,維多利亞港常有英國或美國軍艦停泊,1997年後亦有不少美國軍艦來港補給。艦上官兵留港期間,多到灣仔等地消遣。

段經濟貿易

維多利亞港是國際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據政府紀錄,20_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商船分別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運輸相當發達。早期,維多利亞港已被視為重要商港,直至後來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貨櫃碼頭的興建,香港海運才逐漸離開維多利亞港中心地帶,轉而以旅遊和交通為主。現時,維多利亞港仍有不少貨船往來,中流作業及內河商船仍然十分頻繁。香港現時處理的貨物對整個華南地區極為重要,而且大部份貨物大部份地區與華南地區有關。

維多利亞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廣闊,平均水深達12米,海底泥層亦沒有淤泥阻塞,可同時容納上50艘萬噸級的大型遠洋輪船。另外,港口東面的鯉魚門和西面的汲水門較窄,加上受九龍半島和香港島的羣山所包圍,形成港口四面環山,強風因而為山勢所阻。港內又設有多個天然及人工的港灣與避風塘,足以讓船隻在平日甚至熱帶氣旋來臨時,免受風浪侵襲。此外,由於香港氣候暖和,港口終年不結冰,船隻可自由進出。基於各項優秀條件,香港因而成為優良轉口港。

葵青貨櫃碼頭

葵青貨櫃碼頭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葵涌及葵青青衣的醉酒灣,在維多利亞港西北部,是香港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貨櫃港口(世界最大吞吐量的貨櫃港口是新加坡)及華南地區第一大港。1992年至20_年,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

葵青貨櫃碼頭佔地龐大,由葵涌、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帶,共有9個貨櫃碼頭,24個泊位,可停泊最大型的貨櫃船。碼頭的全年總處理能力,超過180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20_年,葵青貨櫃碼頭處理的貨物總量約為16,048千個貨櫃單位。

中流作業區

1970年代,貨櫃碼頭開始發展時,貨櫃碼頭可供集箱船隻所裝載的泊位不敷使用,班輪公司為減低船隻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損失,決定直接在貨船上分派貨櫃,在海中系以浮筒或拋海通過躉船來進行裝卸集裝箱,利用躉船將貨櫃運送到附近的碼頭起卸,目的是要輔助貨櫃碼頭的角色,成為香港中流作業的雛型。

為方便將貨櫃船的貨物運送至港九各地,香港在維多利亞港兩岸設置多箇中流作業區。由於中流作業可將貨櫃船在市區部份碼頭直接進行起卸工作,無需經過貨櫃碼頭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擠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誤。加上中流作業的成本低廉,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種裝卸選擇。現時,香港約有20% 的貨物裝卸工作在繫泊或錨泊港內的船隻上以中流作業的方式進行。

交通設施

由於維多利亞港分隔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維多利亞港的交通對香港發展尤其重要。1890年代起,早已有渡海小輪往返維多利亞港兩岸。隨着香港經濟發展,維多利亞港的交通設施由原來渡海小輪發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鐵路等現代化設施。

跨海設施

維多利亞港上雖沒有橋樑橫過,但它的底下現時有三條過海行車隧道,分別是1972年通車的香港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車的東區海底隧道,以及1997年通車的西區海底隧道。

早在1894年,香港正興建電車系統之時,香港政府便已經有興建跨海大橋的打算,以連接港島及九龍兩岸。大橋上更包括電車系統,希望跨海大橋能成為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物。由於當年興建跨海大橋成本高昂,及影響維多利亞港船隻運行,故計劃擱置。

二次大戰過後,政府曾考慮天星小輪負荷問題,在1950年代重新研究跨海大橋計劃。當時建議中跨海大橋亦包括海底隧道方案,但因大橋破壞景觀而被擱置。後來,政府於1955年決定研究興建海底隧道可行性。直到1960年代,香港政府決定興建紅磡海底隧道,連接紅磡與銅鑼灣。1972年8月,紅磡海底隧道通車。

1976年,因紅磡海底隧道擠塞情況未有改善,政府再度研究在鯉魚門興建大橋,連接香港島及九龍東面,但其後因影響船隻航道及啟德機場飛機升降再度擱置,後來由東區海底隧道取代。

香港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又名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或舊隧),是香港第1條海底行車隧道,於1972年8月通車,耗資港幣3億2千萬元興建。目前,紅隧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奇力島(又稱燈籠洲),因工程關係該島已與香港島連接。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於紅磡以西,亦為填海所得。隧道使用舊式設計,只有雙程雙線行車,早於通車20_年後行車流量已經飽和,往港島方向每天上下午繁忙時間經常出現擠塞情況。因此,除隧道收費外,由1984年6月1日起,當局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税,以求減低流量。而該隧道專營權在1999年8月31日屆滿,現已交還香港政府管理。

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紓解車流,但由於兩隧均收費高昂,地理位置又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故隧道的飽和程度仍日益惡化。在週末及假日前夕,有時到凌晨12時左右仍可見車龍。20_年,平均每日行車量達124,000架次。

東區海底隧道

東區海底隧道簡稱東隧,是香港第二條過海行車隧道。隧道連接香港島東部和九龍東部,全長2.2公里,共有5條管道:2條雙程雙線行車管道、兩條為港鐵將軍澳線使用(將軍澳線通車前為觀塘線使用),以及一條容納環境控制系統的管道。隧道南端為鰂魚涌,與4號幹線(東區走廊)交匯;北端的茶果嶺出入口設有收費廣場。

1986年,中信泰富旗下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以“建造、營運、移交”(BOT)方式獲發東區海底隧道30年的專營權。20_年,該公司在有龐大盈利下仍申請加價成功,引起市民很大的迴響,亦使本已飽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的車流量而不合理化。20_年,平日的行車流量約為61,000架次。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簡稱西隧,是香港第三條過海行車隧道,是全港首條雙程3線行車的過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長1.97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和九龍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是香港第1條雙程3線分隔沉管式隧道,並與機場鐵路的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同時興建。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0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當中4條行車線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如繁忙時間便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1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

中信泰富旗下的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在1997年以“建造、營運、移交”方式獲發西區海底隧道30年的專營權。因其高昂收費,西區海底隧道車流一直偏低,未能分流香港海底隧道的負擔。於20_年,平均每日行車量只有44,373架次,遠低於可供行車數目的180,000架次。

香港第四條海底隧道

香港第四條過海隧道是一條計劃中的海底隧道,研究在香港海底隧道東面興建另一條海底隧道。倡議中第四條海底隧道由連接香港島的炮台山和九龍黃埔,並考慮同時興建鐵路管道,以減低第五條過海鐵路隧道的興建成本。

工程的建議已經響起了一段長時間,以舒緩紅隧的交通流量壓力。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為香港海底隧道分流,但由於由中信泰富旗下的兩間隧道公司所壟斷,兩隧均多次加價以致收費高昂,加上地理位置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和過於分散,故隧道的飽和程度日益惡化,使紅隧所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因此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的呼聲再次響起,以抗衡中信泰富對香港過海交通的壟斷。

過海鐵路隧道

現時有3條港鐵行車線亦會穿過維多利亞港,包括:

第1條過海鐵路隧道:荃灣線(接駁港島金鐘站及九龍尖沙咀站一段)

第2條過海鐵路隧道:將軍澳線(接駁港島鰂魚涌站及九龍油塘站一段,與上述東區海底隧道一同興建)

第3條過海鐵路隧道:東涌線和機場快線(兩線使用同一隧道,接駁港島香港站及九龍的九龍站一段,與上述西區海底隧道一同興建)

1967年,政府在檢討香港交通同時,同時邀請英國交通研究部門就香港整體交通作出研究[33]。因此出現首次過海鐵路隧道雛型,在1982年與前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第四期工程一起啟用。此外,1970年亦曾建議在九龍尖沙咀興建另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香港島的上環,因為資金及人口問題而拖延。

1984年至87年,因第一條過海鐵路隧道因應港島線通車而開始出現飽和現象,政府決定在維多利亞港東面興建第二條過海鐵路隧道(請參閲東區海底隧道部份內容)。

1989年,因為過海鐵路隧道發展需求,紛紛出現多個過海鐵路隧道方案[35],其中在維多利亞港西面興建過海鐵路隧道相對重要,以便加強機場鐵路接駁能力。同時又因為部份路段與西區海底隧道重疊,一同興建可減低興建成本。

第四條過海鐵路隧道將連接香港島的中環至灣仔填海區及九龍紅磡。此方案沿襲1970年的東九龍線方案,並加以改良。最初政府一直是考慮地下鐵路方案,但因1989年的中環至灣仔填海區,而重新規劃。20_年,政府採納九廣鐵路的東鐵過海方案。20_年4月,兩鐵合併終落實,南北線將通過第四條過海鐵路隧道到達港島會展站,再到達終點金鐘。

與此同時,第5條過海鐵路隧道方案亦在1989年提出[35],曾考慮以觀塘線、機場鐵路或九廣鐵路(現稱港鐵東鐵線)連接香港島的炮台山站及九龍黃埔站。由於第四條過海鐵路隧道尚未興建,故香港暫時並無興建第五條過海鐵路隧道的迫切性。

渡輪服務

過海隧道和鐵路未興建前,渡海小輪是往來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唯一交通工具;香港的渡輪事業亦曾一時興盛。最早的渡輪公司是約在1888年成立的“九龍渡海小輪公司”,由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DorabujeeNaorojeeMithaiwala創辦,來往尖沙咀與中環。1898年,九龍倉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把“九龍渡海小輪公司”,改名為“天星小輪公司”。

香港的發展一直側於香港島一邊,但隨着九龍的發展,市民對於港九之間的渡輪需求日漸殷切,20世紀初期,分別由16間小輪公司承辦來往由中環至油麻地,旺角及深水埗等地的航線,可是由於太多公司承辦,易生混亂,故港府在1920_年起,批出專營權予“四約街坊輪船公司”,營辦港九之間的渡輪服務。及至1920_年1月1日“四約街坊輪船公司”專營權期限屆滿,由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接辦服務。

此後,有一段長時間大部份航線由油麻地小輪提供服務,主要路線有北角至觀塘、九龍城及紅磡,中環至佐敦道碼頭、大角咀及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港島東區至中環的交通十分擠塞,油麻地小輪曾開辦由太古城至中環的非過海渡輪服務,1985年,地鐵港島線通車後服務便取消。渡海小輪的服務時間至午夜止,在海底隧道及通宵過海巴士前現前,停航後市民只能等待第2天早上過海,又或者乘搭收費較昂貴且危險的“嘩啦嘩啦”電船。

1990年代起,由於陸上交通事業的發達,香港政府對渡輪事業沒有大力支持,一些碼頭像佐敦道碼頭及大角咀碼頭一類往昔較繁忙的大型碼頭,在西九龍填海後並沒有重建。今天,除了尖沙咀和觀塘外,九龍區就只剩九龍城碼頭和紅磡碼頭這些沒有鐵路連接的區份設有渡輪服務。

過去油麻地小輪還有汽車渡輪服務,駕駛人士如需過海,便需把汽車駛至汽車渡輪碼頭,駛進特製的汽車渡輪過海,沿途可在車上欣賞兩岸風景。1980年代末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後,汽車渡輪服務因使用需求大跌,加上營運成本昂貴而終止。近日,由於兩條海底隧道的加價,促使紅磡海底隧道所面臨的交通壓力漸增,有人曾倡議恢復停辦多年的汽車渡輪服務。

現時,維多利亞港內有天星小輪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港九小輪有限公司提供往返維多利亞港兩岸的航線。另外也有不少公司提供部份航線往返維多利亞港至澳門及廣東省珠三角等地。

碼頭

維多利亞港有多個渡輪碼頭、汽車渡輪碼頭及公眾碼頭。有關碼頭主要是提供往返維多利亞港內的航線,而中環碼頭更提供往返維多利亞港至離島的航線,而在北角及觀塘汽車渡輪碼頭仍提供危險品車輛渡輪服務。維多利亞港亦設有一些公眾碼頭供小型駁船、遊艇、觀光船等作上落客服務。亦有小量的補給和貨物轉運。

維多利亞港上設有2個大型離境碼頭:港澳碼頭及中國客運碼頭,來往澳門及廣東省珠三角各口岸,碼頭設有出入境設施,可辦理離境手續。

避風塘

香港每年夏季時均不時會遭受颱風侵襲,因此,維多利亞港內設有多個避風塘供船隻躲避風雨及停泊,亦有不少經營遊覽維多利亞港以及香港一些離島的船艇,部份更提供娛樂設施和餐飲服務。銅鑼灣避風塘除了是遊艇的停泊點外,也以避風塘菜聞名,以富辛辣及味濃特色的海鮮料理為主,當中的避風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銅鑼灣一帶經營。

郵輪碼頭

位於九龍尖沙咀的海運大廈是香港目前唯一的郵輪碼頭。海運大廈於1966年落成,除碼頭外亦設有寫字樓及商場。不少著名郵輪曾在海運大廈停泊,包括曾經是世界最大郵輪的伊利沙伯號。

政府現正在前啟德機場跑道盡頭興建啟德郵輪碼頭,這項工程並不需要在維多利亞港填海。

港口保護

香港填海工程

香港由於平地少而山多,香港政府早年便已開始進行填海工程以擴展土地,以致海港面積不斷縮小。

近年,不少港人開始關注維多利亞港的填維多利亞港中環岸邊在填海的海計劃,並開展了不少保護維多利亞港的運動,當中以保護海港協會最為人所認識。該會在1996年發動簽名行動得到170,000個市民簽名支持而成功推動保護海港條例,後於1997年6月於立法局最後一次會議時成為法例。

香港主權移交後,反對填海的聲音漸趨強烈。1998年,因為保護海港協會為首的多個環保團體的反對,逼使政府先後需要暫緩及重新檢討啟德及添馬艦對出的填海工程。其後,部份團體及市民及曾就政府於灣仔北與中環的填海計劃作出法律訴訟,直至20_年,終審法院就政府的灣仔北填海計劃判定政府敗訴;但在20_年,政府在中環的填海計劃上獲得勝訴。儘管政府在中環填海計劃獲得勝訴,但為避免再次引起訴訟,政府亦成立諮詢性的共建維港委員會,以聽取民間對於填海工程的有關意見。

今天的維多利亞港在多次填海造地後面積已大幅減少,但交通卻越來越繁忙,海浪因而比往日大,體積較小的船隻在海上航行會搖曳不定。

景觀保護

維多利亞港兩岸是香港著名的觀光點,不少旅客會到太平山項遠眺維多利亞港及九龍半島的景觀,但地產商多年來不斷在維多利亞港兩岸臨海地段新建高樓,部份高樓甚至遮擋了獅子山山脊線,令海旁景觀及兩岸山脊線受破壞,阻礙旅客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觀。

環保團體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出,雖然香港已立法在填海方面保護維多利亞港,但沒有在景觀保護方面立法規管,地產商仍可以在維多利亞港兩岸興建高樓。該團體調查發現,香港人普遍贊成政府應着手立法保護維多利亞港景觀。

水質污染

維多利亞港的水質曾被長年忽視,其中以19經填海發展得出土地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及中環廣場。

經填海發展得出土地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及中環廣場。

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對水質污染影響。當時政府仍未有措施監控工廠排出的污水,香港每天向維多利亞港排放約150萬立方米篩濾後的污水,其中有不少含有毒物質及重金屬的廢料未經處理便直接排放到維多利亞港,沉積在維多利亞港海底的污泥中。

缺德者亂拋垃圾到海中,船隻漏出的油漬等問題均是水質下降的來源。此外,充滿化學物的家居清潔用品經廁所排放到維港,特別是沙士事件時期,市民大量使用漂白水,致使海水中的氨含量偏高。

多次的填海亦是一個間接影響水質的因素:填海工程將海岸線修直,造成一些海水流量不大的死位,海港的收窄也減弱了潮水的沖刷能力,這些均造成維多利亞港上一度積聚垃圾及臭味。根據水質測試證實海水中的大腸桿菌含菌量偏高,氧含量偏低,容易令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有香港立法會議員更提出,若維多利亞港再繼續填海工程,將來必定會變成維多利亞渠了。

政府於是推行策劃性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又推出“淨化海港計劃”(原名“策略性污水排放計劃”、“策略性排污計劃”或“海港污水處理計劃”)以處理水質下降之問題。據香港環境保護署監察所得之數據,近年來雖然水質污染情況略有改善,但是仍需繼續改善維多利亞港的水質。政府一方面亦製作了不少電視宣傳片以呼籲市民不要將垃圾投入海港中,一方面則有部門負責檢拾海中的垃圾,及定期對水質進行調查。長遠方面,政府曾考慮過以導管將污水排出公海以減低維多利亞港內的水質污染。

過往維多利亞港上有不少捕魚活動,但由於水質污染影響,令不少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死亡。雖然一直仍有不少人在維多利亞港兩岸垂釣,但由於有關的海產有機會吸入有害物質,因此維多利亞港中的海產已不宜食用。

香港維港日

維多利亞港早年曾是不少水上活動的舉行場地,但近年由於海港污染嚴重,及受填海工程影響,部份活動已移師其他地區。20_年起多間機構合辦香港維港日(香港海港日),希望引起市民關注維多利亞港的問題,培育市民關注海港的意識,提倡欣賞並愛護這個城市的珍貴資產。

維港活動

維港渡海泳

1920_年起開始舉辦,由九龍尖沙咀公眾碼頭遊往中環皇后碼頭,賽程長1600米。但由於海面交通繁忙令封閉海港困難,海港水質每況愈下,加上興建香港文化中心而封閉尖沙咀車站的鐵路碼頭,渡海泳在1979年停辦。20_年代,隨着香港政府的《淨化海港計劃》漸見成效,香港業餘游泳總會於20_年10月末期向香港政府申請復辦維港渡海泳,其後獲得批准。

環島帆船比賽

香港早於1864年已曾舉辦環島帆船比賽,20_年沙士疫症過後,採用原有航道恢復舉行。而皇家香港遊艇會亦每年舉辦“環島行”遊艇比賽。

煙花匯演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舉行煙花匯演的主要場地。1982年起每年農曆年八年級、以及1997年起迴歸紀念日及國慶日,維多利亞港都會成為大型煙花匯演的舞台,每年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在維港兩岸欣賞。另一方面,在部分日子的幻彩詠香江表演中,將在維港海上加插煙火表演,使匯演更添吸引力。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7

香港海洋公園位於港島深水灣與黃竹坑之間的南朗山上,佔地150英畝。公園分為低地與高地兩部分,低地部分稱為“黃竹坑公園”,是海洋公園的正門入口處;高地部分名為“南朗山公園”,位於南朗山之南,高地與低地之間設有空中吊車,供遊客乘用。早在1955年即提出建設這座公園的計劃,初時當局同意撥地30英畝,馬會投資7800萬港元,後撥地增至150英畝,投資增至15000萬港元。最初僅打算建一個“海洋水族館”,後來才改為建設成為一座海洋公園,並於1977年1月10日正式建成開放。

海洋公園的南朗山高地設有三大場館,即海洋動物表演館、海濤館、海洋館。海洋動物表演館建有巨型水池,池上有一座可容納3500多名觀眾的看台。在這裏表演的動物,有經過專門訓練的海獅、海豚和殺人鯨等,它們的精彩表演,常常引起觀眾的歡聲雷動,拍手稱快。海濤館設有巖石海岸似的假山和水池,電動浪濤機一開動,浪潮翻滾,波濤起伏達一米高,在這裏有一座水底玻璃觀看室,透過玻璃可以觀看海洋動物在水底裏漫遊的各種美姿。海洋館分兩部分,即淡湖與深湖,有300多種魚類共30000條魚生活於湖中,其中鯊魚、魔鬼魚、大石斑等逾百斤。湖周有厚達3層的玻璃壁,遊人可在玻璃壁外觀看水底魚類活動的情趣。

海洋公園的重要標誌是架空纜車(吊車),全長1.4公里,它將山下低地與南朗山高地連接起來,在200米的高空行走,6分鐘可走完全程,遊客在高空可俯瞰深水灣與淺水灣和低地公園的景色。這裏設有250台吊車,每台有6個座位,每小時可載客5000名。近年來,為更多地招徠遊客,該公園不斷增添新設施,包括各種電動遊戲,如摩天輪和過山車等,還開闢—個頗具規模的水上樂園。

遊覽重點介紹:到海洋公園玩樂,不可不乘坐纜車,俯瞰半山遠海的美景。其它不容錯過的景點有:海洋館、海洋劇場、海濤館、鯊魚館、瘋狂過山車、登山電梯、太平洋海岸、海洋摩天塔、超動感影院、雀鳥天堂、蝴蝶屋、恐龍徑、兒童王國、極速之旅、古國曆險迷程與及香港賽馬會大熊貓園。

纜車及電梯:海洋公園分為兩部分:低地和高地。兩者以纜車連接,共有纜車252架,每小時可單向接載4,000人。纜車的整段路程長達1.5公里,坐畢全程約需8分鐘。在纜車上,遊客可從半空遠眺深水灣及香港仔,盡覽怡人風光。除了乘搭纜車之外,到高地的另一途徑是從大樹灣入口處,乘搭全世界第二長的户外有蓋扶手電梯進入高地。這條長225米的登山電梯,每小時可載4,000人在30度的斜坡上下,相信除了畏高症的人,乘搭這條電梯也絕對是一個刺激有趣的節目。

海洋天地:大部份有關海洋生物的展覽都在高地,海洋館是其中一項海洋公園最受遊客歡迎的地方。耗資港幣6,500萬元重修後,新的海洋館以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環境為新主題。海洋館不但是超過4,000尾分屬400個品種的魚類的家,更是全世界最大的同類型設施之一。海洋館能同一時間容納多達600名遊客進場參觀,遊客可以在分為四層的海洋館裏,透過玻璃從不同角度欣賞各種魚類的優美姿態。

太平洋海岸:海洋公園新設的太平洋海岸仿照美國加州海岸的自然環境飼養加州海獅及斑海豹,譜寫另一段“獨特海洋世界歷程”,為遊客帶來前所未有的互動樂趣。

海洋劇場:海洋劇場是海洋哺乳類動物一展身手的好地方。在劇場內有3,500個座位,每天為遊客提供數場精采絕倫、有趣可愛的海豚和海獅表演。

鯊魚館:在高地,花費四千萬港元興建的鯊魚館飼養了近70條鯊魚,共有約35個品種,包括外形諧趣、叫做“肥仔”的啡護鯊。這裏有一條長11。5米的透明纖維觀賞隧道,遊客置身其中,猶如身處深海,四周遊弋的鯊魚亦仿似觸手可及。

機動遊戲:瘋狂過山車位於高地上,極其刺激好玩,更是全世界最長和最快的過山車。此外,其它機動遊戲如飛天鞦韆、摩天巨輪和翻天飛鷹等亦十分精彩,喜歡刺激的遊客絕不容錯過。

遠眺風景—海洋摩天塔:除了動態的遊戲,喜歡觀景的旅客可到以港幣3,000萬元興建的海洋摩天塔,從離地72米的高塔俯瞰四周。海洋摩天塔在1992年於高地建成,全塔設有空氣調節,是全東南亞最高的觀景塔。在摩天塔的頂層,遊客可以從360度,毫無阻隔地眺望香港仔、山頂、大嶼山的小島、南丫島及長洲的迷人景色。

雀鳥天堂:百鳥居坐落於大樹灣,是世界上最大的雀鳥居之一。百鳥居內有超過2,000只分屬200個品種的雀鳥任意飛翔,遊客亦可在此無間隔的林景內任意走動。百鳥居還設有鸚鵡花園、雀鳥劇場、紅鸛池和人工湖泊。

綠野花園:超動感影院佔地九百平方米的影院共設有一百個座位,油壓式座椅配合十五米高螢幕上的畫面上下襬動、再加上逼真的影像及高度傳真的音響效果,遊客置身其中,將有無限刺激的“超動感感受”。

蝴蝶屋:設在低地的綠野花園中。蝴蝶屋是一所繭型的玻璃温室,裏面的温度和環境最適合蝴蝶生活。蝴蝶屋裏有超過25個品種的蝴蝶,總數超過數千只。

在恐龍徑裏,造了17個恐龍模型。遊客可以沿着恐龍腳印,慢慢步進原始時代,回到弱肉強食的恐龍世界:看看恐龍由孵生、逐漸成長至成年的生活情況。在綠野花園內,古國曆險迷程會帶您回到古代的雨林廢墟中。歷程中所有遇見的野生動物和植物都是實物原大、栩栩如生,還有高空跳水錶演,定能令您耳目一新。

兒童王國:面積廣達3。5畝的“兒童王國”於1993年夏季開幕,為一家大小(尤其是小孩子)提供了既新奇又有趣的玩意。在兒童王國裏,有觀光火車、“歡樂小劇場”的“海獅開心站”表演、遙控車和遙控船、有技術性的遊戲“開心遊戲城”,還有“海豚學堂”模式。

“極速之旅”速降機:“極速之旅”速降機讓乘客先緩緩垂直上升,在20至25秒之內升至60米高的塔頂,然後在空中停留數秒,之後以極速40英里急降地面,速降全程約長30至40秒,驚險萬分。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8

大約1868年,港督麥克唐納爵士為享受太平山頂清涼宜人的居住環境,特別選址該處興建避暑別墅。由此,移居太平山逐漸成為了富豪顯赫與名流紳士所推崇的風尚。當時的官爺小姐們要往返山頂,就會僱傭穿着整齊制服的轎伕所抬的人力轎子作為交通工具。1904年,居住太平山被正式列為上流社會以及外國使館的專有權利,更顯示了山頂的非凡地位。這個制度一直沿用到1947年才被廢棄。太平山頂一直保持着她遠離塵囂的恬靜與安詳,直到1881年才有了突破性的發展。當年,在蘇格蘭高原鐵路工作的亞歷山大.芬利.史密斯向當時的港督軒尼詩爵士提出了建議,修建港島纜車鐵路,其中一段連接美利樓南側與山頂維多利亞峽,也就是今天的山頂纜車。史密斯一心希望纜車服務能夠增加該區的客流量,從而為1873年在他擁有產權的山頂土地上興建的山頂酒店帶來經濟效益。可惜的是,這所酒店於1938年毀於火災。自從山頂擁有了穩定可靠的交通工具後,她迅即憑藉居高臨下飽覽壯闊維多利亞港景色的特色蜚聲國際。時至今日,太平山頂每年吸引超過700萬的遊客到訪,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旅遊熱點之一。扯旗山意思即是懸掛旗幟的山。地名由來有三:相傳清朝海盜張保仔盤踞香港島時,曾利用該山峯作為瞭望台。因常用旗語聯絡,每遇船隻即以扯旗為號,通知海上同黨;1842年,香港正式開始受到英國的統治。英國人為宣示主權,因此于山頂懸掛英國國旗;早期馬己仙峽設有瞭望台,每當有輪船駛入維多利亞港,便在太平山上扯旗為號。太平山亦曾被英國人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命名為維多利亞山(Victoria Peak)。此亦是英語中太平山常用的名稱。太平山的其他名稱有爐峯、柯士甸山(Mount Austin)和硬頭山 。大約1868年,港督麥克唐納爵士為享受太平山頂清涼宜人的居住環境,特別選址該處興建避暑別墅。由此,移居太平山逐漸成為了富豪顯赫與名流紳士所推崇的風尚。當時的官爺小姐們要往返山頂,就會僱傭穿着整齊制服的轎伕所抬的人力轎子作為交通工具。1904年,居住太平山被正式列為上流社會以及外國使館的專有權利,更顯示了山頂的非凡地位。這個制度一直沿用到1947年才被廢棄。太平山頂一直保持着她遠離塵囂的恬靜與安詳,直到1881年才有了突破性的發展。當年,在蘇格蘭高原鐵路工作的亞歷山大·芬利·史密斯向當時的港督軒尼詩爵士建議,修建港島纜車鐵路。其中一段連接美利樓南側與山頂維多利亞峽,也就是今天的山頂纜車。史密斯一心希望纜車服務能夠增加該區的客流量,從而為1873年在他擁有產權的山頂土地上興建的山頂酒店帶來經濟效益。可惜的是,這所酒店於1938年毀於火災。自從山頂擁有了穩定可靠的交通工具後,她迅即憑藉居高臨下飽覽壯闊維多利亞港景色的特色蜚聲國際。時至今日,太平山頂每年吸引超過700萬的遊客到訪,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旅遊熱點之一。山頂纜車是香港百年曆史中最久經風霜,最富代表性的生活見證。這個香港的傳奇,由港督威廉姆爵士於1888年5月30日主持啟用典禮,正式向世人揭開了面紗。通車初期,山頂纜車頭等車廂票價3毫、二等車廂2毫、三等1毫,回程一律半價。當時纜車仍然用燒煤產生的蒸汽推動,通車首日共有600名乘客,首年的客流量就達15萬人次。1901從1908年到1949年,車廂前兩個座位一直預留為港督專座,椅背上用黃銅片鑲嵌着“此座位為港督預留專座”,在開車前最後兩分鐘才向其它乘客開放。1926年,山頂纜車摒棄了燃煤作為動力能源,正式改由電力推動。50年代,好萊塢因聞名中外的山頂纜車與太平山景緻,慕名遠道前來取景,其中包括由國際巨星克拉克.蓋博主演的電影《命運戰士》,該電影的開場與結尾的場景均在山頂纜車車廂內取景。著名美國電視劇《Love Boat》,也在山頂纜車取景。1959年,62座的全金屬纜車車廂正式投入使用,它就是現在全自動化車廂的前身。時至今日,每年有超過400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乘坐山頂纜車,日客流量達到11,000人次。香港太平山頂導遊詞三

海拔554米的太平山頂俗稱扯旗山,是香港島之巔,也是俯瞰維多利亞港景色的最佳地點,遊覽香港的第一焦點。白天和入夜的山頂風景各有不同,不論你是不是個浪漫的人,也一定要安排到太平山賞夜景,賞景最佳的地點在凌霄閣的觀景台、纜車總站旁的獅子亭,入夜的香港會讓你念念不忘。

趣味遊覽:

搭太平山的山頂纜車是登頂賞夜景最好的方法,在中環花園通與下亞釐畢道交叉口乘纜車。買票進站後有一座“信不信由你奇趣館”,展示了四百多件稀奇古怪的展品,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到“動感電影院”體驗驚聲尖叫的快感。

知道嗎,在山頂纜車車廂裏還能表演特技呢!搭纜車下山在快抵達花圈道總站,就是纜車最陡的時候,可以站成讓自己與車廂地板形成30度的夾角,因為錯覺會讓人覺得自己飛了起來,很有趣。

下山後可搭乘免費的雙層觀光巴士遊覽市區,一定要坐在敞棚的第二層,穿梭在星光閃閃的樓宇中,有點象是電影中的場景。沿路會經過“立法會”,它是一座具有殖民色彩的建築,很多的電影或港劇曾在這裏拍攝,暈黃的燈光及白色的樑柱,非常浪漫。

香港景點導遊詞 篇19

香港的主要港口是維多利亞港,它位於維多利亞海峽近岸,港區海底多為巖石星底,泥沙少,航道無淤積。港區水域遼闊,可以同時靠泊50艘巨輪。港區水深大,平均水深為12.2米,萬噸級的遠洋巨輪可以全天候進出港口。港內有三個海灣和兩個避風塘能躲風避浪。另外,由於九龍半島向南伸入海中,消減了風浪,使港區相對平靜。維多利亞港灣地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這裏港闊水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水域總面積達59平方千米,寬度從1.2千米到9.6千米不等,可以停泊遠洋巨輪。

維多利亞港有三個主要出入水道,是進入香港的門户,維多利亞港目前有72個供遠洋輪船停靠的泊位,其中有43個可供長達183米的巨輪停泊。整個港區開發的碼頭和貨物裝卸區總長度近7千米,進出港的輪船停泊時間只需十幾個小時,效率之高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香港港口的助航設施以及港口通信設備也是十分先進和完備的維多利亞港灣斜斜的漆鹹道,深夜打烊的大小店鋪都還倦在捲簾門後。漆鹹道往南的盡頭,已足夠聞得着維港的味道了。橫着的是有名的梳士巴利道。穿過去,就是尖沙咀的濱海公園。其實,漫步尖沙咀的濱海散步道,維港就在身旁。往來的各色船等慢悠悠地穿梭在雨霧中,隔水相望,港島更便澀地躲在朦朧之後。彌敦道的喧囂還沒有開始。往西走,香港太空館、藝術館、文化中心在徐徐悠悠的港風中逐漸顯露着各自的身形。

再往西去,文化中心的廣場上,米壽的鐘樓亦然。這是一座紅磚砌成的方形建築,高44米,四角是花崗巖。樓頂,一枚7米長的避雷針高聳。鐘樓外牆依稀可見斑駁的痕跡。始建於1920_年的鐘樓,原是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總站的標誌性建築。1978年,九廣鐵路總站遷至紅磡,尖沙咀站被拆除,只剩下孤零零的鐘樓在此。

維港的那一面,太平山正與鐘樓日夜相望,一高一低,永遠遙相廝守,一道見證着維港的一切。行至天星碼頭,雨已停歇,天似放晴。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猶如竹幹節節高升的外形和鋼架玻璃的結構將香港的傳統氣質和現代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灣仔的會展中心新翼則是香港的新地標,它擁有全球最高的玻璃幕牆,如展翅欲翔的海鷗。臨海的廣場上,金紫荊正熠熠盛開。

廣東道上豪華海景酒店的頂級名牌店或許發散着誘惑的磁場,一如維港對面中環的高檔寫字樓。坐在海港城三樓的露天遊廊上,碌碌嘎然。身後的玻璃門彷彿一道屏風,門裏是塵世,門外是桃源。陽光鋪在海面上,隨波浮蕩,目眩神迷。依稀中,沒有追逐,不知魏晉,唯有山海天風。

夜幕初臨,維港燈火漸明,天邊一抹紫霞餘輝。綠白兩色的天星小輪緩緩向港島游去。摩挲多年依然堅固的甲板,吱吱呀呀的古舊木質座椅,沿襲着不列顛的紳士品格。回望九龍,霞光正淡去,燈火繁花漸行漸遠,幾艘歸航的小船靜靜地躺在碼頭上,鐘樓依然形單影隻。彼岸璀璨耀眼的港島讓人目不暇接,加上波光倒影,越顯奢華。灣仔會展中心徹亮如洗,銅鑼灣熙攘如潮,中西區錯落的高大建築燈火通明,中環中心的明燈直刺雲霄,青黑的太平山隱現的點點星星,是這片燈海的邊際。迷離恍惚中,海面上的觀光遊輪甚至天星小輪都成了維港兩岸爭妍的表演者,水、燈、船、人共奏華章。

在中環的天星碼頭登岸,夜色完全籠罩了維港,她的粧容逾顯華貴。臨海護欄隔疏了拍岸的浪聲,倒映着連片色彩的海面,九龍反而顯得親近平實了許多。幾步路外的皇后碼頭,不知哪家電視公司正在拍跳海戲。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總喜歡在這裏跳海,想想其實在這樣浪漫的地方結束生命恐怕真是對自己的最好祭奠。

還是再上山頂吧。有的人喜歡分兩次上太平山,一次是在白天,體會殖民時代只准上流人士出入的巔峯感,另一次則是在山下城市燈火盛宴的夜晚,領略維港最亮麗的一面。

古老的山頂纜車一如既往地陡斜着身子往上爬。半山一户豪宅正在開party,惹來陣陣觀望。美酒佳人恐怕早就沒有欣賞夜景的興致了,抑或他們早已習慣了將自己也看作景緻。夜晚的太平山頂凌霄閣觀景台籠罩在流光溢彩中。不管你是不是一個浪漫的人,這裏都能讓你沉醉其中,暢快愉悦。

躲開山頂最熙鬧的人羣,一路西行,觀景的獅子台靜卧在飛崖之上。人不算多,隨意地或站或坐,指點着海山之間的炫影。繼續西去,自然祥靜的氛圍越來越濃密,脱世一般。這時維港才真切起來。港九兩岸奪目的燈海是她給自己塗上的夜光眼影,調盡亮麗色彩,配合着香港的嫵媚線條和華貴夜禮服。維港忽明忽暗的眼波不似她的奢華粧容這般張揚,海潮更替中沉澱着浮華,幽冷地望穿紅塵,反而更撩人心緒。

細味維港所代表着的這個東方大都會,東西對比,左右共存,古今並陳,南北交通,城鄉兼勝,滄桑榮辱……眼前的繁都逐漸和記憶中的交疊起來,或許這才是維港掩藏在奇幻無窮美景之後的真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