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概況導遊詞(精選8篇)

麗江概況導遊詞 篇1

“微縮麗江”是對麗江世界遺產公園最形象的稱呼。“麗江“本土文化特色。營造人性化休閒遊覽空間,通過藝術創作挖掘以“三江並流”、“麗江古城”為代表的麗江自然文化景觀資源的精華。公園佔地約500畝,由“風翔故園、人造天塹、東方伊甸園、玉龍神韻、雪域仙境、千龜竟日、三江彩屏、水光山色、江灣勝境、古城採風”等十餘個主要景區組成,是旅遊者首選的綜合觀光旅遊景區。

麗江概況導遊詞(精選8篇)

在這片背依玉龍雪山、臂擁麗江古城的土地上 ,一個精緻、細膩、濃郁、感性的“微縮麗江”為匆匆而來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瞭解麗江的窗口。走進麗江的路徑、深入麗江的嚮導、開啟麗江的鑰匙……

“麗江“本土文化特色。營造人性化休閒遊覽空間,通過藝術創作挖掘以“三江並流”、“麗江古城”為代表的麗江自然文化景觀資源的精華。公園佔地約500畝,由“風翔故園、人造天塹、東方伊甸園、玉龍神韻、雪域仙境、千龜竟日、三江彩屏、水光山色、江灣勝境、古城採風”等十餘個主要景區組成,是旅遊者首選的綜合觀光旅遊景區。

歡迎您走進這裏,停留在這裏,期待您通過這裏,進一步認識麗江、理解麗江、熱愛麗江。

東巴文化是麗江納西族特有的古代傳統民族宗教文化形式,是千百年來納西族創造積累起來的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和、是納西族先民創造的“大百科全書”。

“東巴經書”是納西東巴文化最具代表意義的物質載體,用原始植物材料、傳統手工藝、全人工製作的“東巴紙”為材料,以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化做工具,記錄着納西族先民千百年來自然、歷史宗教、文學、藝術的豐碩成果。

20xx年8月30日東巴經書5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和保護。

鳳翔故園

品種豐富、色彩斑讕的球根花卉和精緻簡潔的條紋輔裝組成了展翅飛的綵鳳。穿流其間的小溪和悠悠古道將遊人帶入了麗江的漫漫歷史長河,歷史的名人赤子們默默地訴説着過去的輝煌和艱辛。

東方伊甸園

湖水、青山、木欏房、摩梭姑娘;碧綠、深褐、鮮紅……環境的高度協調和色彩的強烈對比在玉龍雪山下營造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摩梭人愛情伊甸園。遊人身臨其中,在娛悦休閒的身心體驗中,產生出對210公里外的東方女兒國無限暇想和嚮往。

人造天塹

這處以寶山石頭城為藍本建造的人造微縮景觀,以逼真的巨型山石,精緻的的納西民居模型、生機勃勃的高山梯田,營造了金沙江高山大峽之中一幅天人全一的人間天堂畫卷。

玉龍神韻

“玉龍昂首天咫尺,遠視滇池照影白”

雄、險、奇、秀的玉龍雪山是納西族人民勇敢和智慧的體現,是納西族民族精神不朽的豐碑。“玉龍神韻”背依雪山雄偉的身軀,面迎古城柔情的懷抱在人文與自然的交融中展示麗江繼往開來的容姿。

虎躍雄關

金沙江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奔騰而下,從大江而成細流,於斷崖萬丈雪峯夾峙下,滾滾江水化作傾天爆布,猛虎隔江一躍而過的傳説:中國著名水利學家,雲南省原副省長張衝一生心繫虎跳峽,身後魂歸金沙的歷史和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遇難的悲壯更給虎跳峽的險峻增添了人文的含義。

雪域仙境

哈巴雪山,藏傳佛教的神山聖地。以鮮花覆面、綠樹遮身的清純形象並列在雄偉神聖的玉龍雪山身邊。奔騰的金沙江、險峻的虎跳峽。把她同麗江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共同的雪山江河、大地藍天孕育了納西、藏兩個同根、同氣的兄弟民族和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三江彩屏

丹霞石壁是老君山黎明黎光景區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觀。造型古樸厚重、色彩斑讕的天然石壁像一座天然屏風,守護着三江並流從人間走進仙境的入口。彩屏上歷久彌新的紋理色彩,彷彿仙境中的一幅濃墨重彩畫卷,記敍着似夢似幻的故事傳説。

水光山色

九十九龍潭位於麗江市玉龍縣河源鄉與大理州劍川縣交界區域的老君山腹地。距麗江古城120公里,是三江並流世界遺產地高原冰蝕湖羣的集中分佈區。

九十九龍潭在羣山之中,集中分佈着大小不一、形式各異的湖泊近百個,湖邊綠樹散佈、杜鵑成蔭。初春時分杜鵑盛開在藍天碧水之間,描繪出一幅清晰、悠閒的世外桃源。其以“三才湖”最具代表性。

“長江第一灣”,位於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距麗江古城45公里。金沙江從這裏自北下轉向180多度而東去,滾滾奔向華夏大地,化作養育中華兒女的母親河。納西族在這裏依山建寨、臨水築屋,營造了碧水金沙的萬代家園。

古城採風

這裏的“四方街”,是古城母親的“克隆”,是母親派出的嚮導。從這裏,只需安步向東就可以去走訪真實的古城,走進古城紛雜的脈絡,體會柔軟的麗江時光。

從方圓的山水景緻中走進這組用傳統建築手法建成的建築羣,是從感性走向理智的過程。用不多的時間瀏覽一下這裏佈置精良的展室,能幫助您進一步瞭解更細膩的麗江、更真實的遺產。為明天的旅行安排一個具吸引力的回程。

麗江概況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麗江遊玩,我是導遊李思思,請多多關照。好了,現在我們將進入麗江古城轉轉,請跟我來!

現在我們正漫步古城,眼前已呈現一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大家看,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櫛比,清清的溪流穿街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一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曳。還有更好的呢!大家跟緊我!看看兩旁,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那光亮的各式銅器及花樣翻新的各色皮革時裝,一直都是廣大遊客所稱道的。這麼多精緻的商品,大家是不是想仔細欣賞一番呢?好吧,那我們先分散一會,各自選購,十分鐘後在這裏集合。

相信大家剛才的購物是開心愉快的,現在繼續我們的行程吧!麗江自古就是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四方街、麗江木府(木家院)是歷史的見證。説到木府,據傳,麗江世襲土司為木姓,木字若加上框,即成“困”,木府便因忌諱而不設城牆。中國明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遊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民居羣落,瓦屋櫛比”,是對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

……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的麗江古城一日遊就快結束了,大家玩得開心嗎?我相信回答是肯定的啦!明天,還有更美的風景等着我們。希望各位好好休息,養精蓄鋭,我們明天再見!

麗江概況導遊詞 篇3

麗江因美麗的金沙江而得名,它位於雲南省的西北部、金沙江中游;正好處在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銜接地段,西和北與怒江州蘭坪縣和迪慶州維西、中甸接壤,東北面與四川省木裏、鹽源一鹽邊三縣毗連,南與大理州劍川、鶴慶、賓川三縣及楚雄州大姚縣連界。

麗江地區共69個鄉(鎮), 面積2060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09萬人,有納西、彝、傈僳、白、普米等22種少數民族。

麗江地處橫斷山脈,山體高差懸殊,立體氣候突出,氣候垂直差異和植物垂直分佈明顯。從南亞熱帶到高原山地氣候四季變化不大,乾濕季節分明。年平均氣温12.6度-19.9度,年平均降水量為910毫米-1040毫米。由於麗江是寒、温、熱兼有的立體氣候,因此動植物種類繁多。據統計,麗江有種子植物3000多種,用材林木400種。這裏還盛產貝母、麝香、蟲草等600餘種藥用動植物, 所以被稱為“藥材之鄉”。 麗江的杜鵑花品種高達57種, 走獸類有56種,飛禽類290種。其中珍稀動物有滇金絲猴、小熊貓。紅腹角雉、黑頸長尾雉,藏馬雞、山驢等。麗江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 ,地理座標為:東經99度23秒——101度31秒北緯25度59秒——27度56秒。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麗江南靠雲南四大旅遊風景區之一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西部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海拔2400米。

由於位於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交界地區,麗江境內多山,主要有玉龍雪山和老君山兩大山脈。有金沙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龍雪山的主峯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點是七河區江邊坡腳金沙江出口處,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温、熱兼有的立體氣候這裏大多數的城鎮均坐落在小型盆地(壩子)中,麗江古城則位於麗江壩中部的獅子山南麓。

麗江地區風景秀麗,物產豐饒,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古老的民族文化,構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境內的玉龍雪山風景區和瀘沽湖風景區,以各自豐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內涵而聞名中外。

古樸幽雅、 自然、 富有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的高原水鄉麗江古城,風景宜人的萬里長江第一灣,幽雅俊秀的玉泉公園,以及被喻為“雲嶺第一枝”、“環球第一樹”的萬朵山茶等景色;組成了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白沙壁畫,融道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以及東巴文化為一體;以其精巧的佈局、獨特的色彩和筆法,成為研究明代藝術的奇珍。神奇的東巴文化以納西族古老的宗教為載體,以東巴經書為主要的記錄方式,反映了納西族獨特的民族文化歷史。被稱為“中國音樂活化石”的納西古樂,以其高雅清純的韻味吸引着遊客。

麗江的文化在1720xx年清朝改土歸流政策以後。便成為一個納西文化和漢族文化的綜合體。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納西東巴教發源地)的納西人和金沙江東瀘沽湖地區的摩梭人,麗江壩區的納西社區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和同化。這種同化過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後旅遊業的發展中逐步加速。

這種文化特性影響到今天麗江納西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服裝,納西族男子早在本世紀上半葉就已經不穿汗衫,到膝短褲的傳統服裝而改穿漢服,今天麗江古城的納西族年長婦女的衣着也是根據滿服進行改良的結果。 (其中的羊皮襖,披星戴月和圍裙則保留了傳統特點),而在中甸白地(納西東巴教發源地)的納西租服裝更為純粹,瀘沽湖的摩梭人的穿着則與藏服接近。

這種文化的演變在漢化程度最高的麗江古城反映的尤為明顯,在96年地震和隨之而來旅遊業的高速發展後,漢語的雲南方言逐漸替代納西口語成為古城社區的主流語言,而在1990年以前的麗江,納西的口語在古城是一種缺省的社會交流工具,即使子女在學校接受漢語的教育,但是納西家庭中和納西少年之間卻都用納西語進行交流。漢語的方言替代納西口語成為麗江(古城)的交流工具。

在1253年蒙古人征服麗江之前,麗江的納西和瀘沽湖的摩梭同處於母權社會,1253年以後傾向於中原漢文化的木氏逐步使納西家庭受到漢族父權制度的影響,1720xx年漢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統治麗江,大量的漢族的價值觀,包括父權社會的規範和父母包辦的婚姻制度開始出現。

納西口語是麗江及壩區納西社區的主要的語言.而在麗江古城,漢族的雲南方言(也稱雲南話)是最廣為使用的語言,但在古城納西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使用納西口語。麗江的年輕一代都能講漢語普通話,有些從事旅遊業的青年則能講很流利的英語。由於有些老一代的納西老人曾經接受過教會學校的西式基礎教育,因此在麗江古城的街上看到古稀老人和老外用英語自如交流也並非奇事,麗江名人宣科則更是以一口流利的英語讓老外稱奇。

麗江概況導遊詞 篇4

麗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北連迪慶,南接大理,西鄰怒江,東與四川涼山縣和攀枝花市接壤,轄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金沙江是境內最低點,玉龍山、老君山和小涼山構成了麗江地區的基本骨架,兩外還有長江第一灣、麗江古城、瀘沽湖等景區。

麗江曾是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有着近920xx年的歷史,保存着較為完整的宋、元歷史風貌。麗江的大研古鎮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古城,小橋流水式的佈局,錯落有致的民居建築,讓這裏多了幾分南方水鄉的韻味。這裏還有神祕的東方女兒國,巍峨雄偉的雪山,無邊絢爛的花海,波瀾壯闊的江河山川。在麗江,你可以做一個任性的孩子,拋開生活的煩擾,盡情的幻想、玩樂,肆意的享受這裏温暖的陽光;或者進行一次徒步穿越,感受自然山川之美;你也可以在令人沉醉的某個夜晚,期待一場不期而遇的愛情。療傷、豔遇、穿越、尋找、純粹、發呆……這些詞語或許可以很好的形容麗江,但她仍很多不為人知的魅力,正等待着來到這裏人去發掘。

麗江概況導遊詞 篇5

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餘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着名。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洞經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着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麗江納西古樂曾應邀赴歐洲多國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讚譽。由於樂隊成員多是來自民間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

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着納西族漫長曆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幷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敍説明覆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餘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着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聆聽納西古樂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意境。經過近二十年的弘揚與宣傳,納西古樂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樂壇上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樂會出訪英國引起轟動;1997年2月在香港藝術節演出受到高度評價;1998年在被稱為中國最高音樂殿壇的北京音樂廳演出,進一步證明了納西古樂的藝術價值;1998年5月受挪威國王的邀請,在挪威國慶節上隆重演出;之後,相繼前往法國、比利時、瑞典、中國台灣、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納西古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日益為世界所認識和青睞。

聞名於世的麗江壁畫,分佈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容融合並存的突出特點。遺存於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着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xx0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着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模》的東巴舞譜,包括數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穿過了五一街便看到了許多小橋,在我們腳下這座小石橋大家不防坐下來休息一下,看到橋旁“百歲坊”字樣,不難猜測這就是百歲坊,試想一下百歲坊的由來,一般人都會想百歲坊老人有關,這就對了。好了,關於麗江古城的介紹就先到這了,剩下的時間大家請盡情的欣賞古城風景,在欣賞的同時呢別忘了保護古城的環境。

麗江概況導遊詞 篇6

麗江地區地處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位於東經99°23′~101°31′和北緯25°59′~27°56′之間,東西最大橫距 212.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 213.5公里。東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 南連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分別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毗鄰。麗江行署所在地大研鎮距雲南省會昆明市 599公里。全區總面積20 603.74平方公里,其中壩區 1586.49平方公里(含河谷面積1050.79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7.7%;山區19 017.25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 92.3%,1990年全區總户數 219 773户,總人口 1014 594人。

建置沿革 麗江地區漢屬越嶲郡地,蜀漢、晉屬雲南郡。唐南詔置鐵橋節度,後改劍川節度。宋大理屬善巨郡,謀統府及麼些部地。元憲宗四年(1254年)立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 20xx年)改為麗江宣慰司,十三年( 276年)改置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年)置麗江府,後改為麗江軍民府,屬雲南布政使司,因金沙江流經境內,金沙江古名麗水,故而得名。清仍為麗江軍民府,雍正元年(172年)改土歸流,隸屬雲南布政使司。民國2年(191年)廢府改縣,分設麗江、永北(包括寧蒗)華坪等縣;民國30年(1941年)設雲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麗江縣屬第十三行政督察區,永勝、華坪、寧蒗屬第十行政督察區。1949年7月1日,麗江縣解放,屬滇西北人民專員公署管轄。1949年12月28日,成立麗江人民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4月改為麗江專員公署,轄麗江、永勝、華坪、寧蒗、中甸、德欽、維西、碧江。福貢、貢山、蘭坪、鶴慶、劍)413縣。1953年底,滬水縣由保山專區劃歸麗江地區。1954年8月,滬水、碧江、福貢、貢山4縣劃出,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區(195年再把蘭坪縣劃人怒江並改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956年將鶴慶、劍川兩縣劃歸大理白族自治州。1957年9月,中甸。德欽、維西3縣劃出,成立迪慶藏族自治州(兩自治州成立後到1973年,曾由麗江專區代管)。1957年,麗江專區除代管的怒江、迪慶兩個自治州的8個縣外,轄麗江縣 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4縣。1973年8月,怒江、迪慶兩州直屬省管,麗江地區只轄麗江納兇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等4縣。至 1990年,全區轄 4個縣 69個鄉鎮(11鎮、58個鄉),其中麗江縣 24個鄉鎮(3個鎮。21個鄉);永勝18個鄉鎮(5個鎮二 個鄉);華坪11個鄉鎮(2個鎮、9個鄉);寧蒗16個鄉鎮(2個鎮、9個鄉)。

區內除漢族外,有20餘種少數民族。據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麗江地區總人口 537 597人,其中漢族 227 240人、納西族117 895人、彝族 108 001人、傈僳族 46 218人、白族 19 714人、普米族 7 259人。傣族 3 716人、苗族 2 763人。回族 1621人、藏族 1374人、壯族 1366人,總人口中麗江縣 177 652人、永勝縣 156 665人。華坪縣96 355人、寧蒗縣 106 925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全區總人 1014 597人,其中少數民族561815人,佔總人口的55.7%。其中納西族212 223人,佔總人口的21%;彝族176 109人,佔總人口的17.5%;傈僳族 101 110人,佔總人口的 10%;白族42 936人,佔總人口的4.2%;普米族 14 133人,佔總人口的 1.4%;傣族9 602人,佔總人口的0.9%;苗族5 814人,佔總人口的0.6%;壯族3 552人,佔總人口的0.4%;藏族3461人,佔總人口的0.3%;回族3 430人,佔總人口的0.3%;其它少數民族602人,佔0.1%。

麗江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滇西北橫斷山縱谷地帶的東部,地形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五龍雪山主峯,海拔5 596米,最低點華坪縣民主鄉塘壩河口,海拔1015米,最大高差4 581米。玉龍山以西為橫斷山脈切割山地峽谷區的高山峽谷亞區,山高谷深,山勢陡峻挺拔,河流深切其間。玉龍山以東屬滇東盆地山原區的滇西北中山山原亞區,海拔較高,山勢也較渾厚。在主山脈兩側又廣泛發育着東西向的溝谷,形成錯綜複雜的地塊地貌景觀,地勢起伏,海拔懸殊極大。有111個大小壩子星羅棋佈于山嶺之間,海拔一般都在2 000米以上,其中麗江壩最大,面積約 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 466米。

區內橫亙着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大山,自西向東主要有屬雲嶺山脈的老君山、玉龍山以及綿綿山三大山系。老君山從北到南如屏障橫列在西邊,成為麗江縣與維西縣、蘭坪縣的界山。老君山主峯海拔4 247.4米。玉龍雪山位於麗江行署所在地大研鎮以北15公里處,發育着高山冰川地貌,終年白雪皚皚,13座山峯首尾相連,直指雲天。東部為綿綿山,俗稱小涼山。全區海拔3 500-5 000米的高山有 12座。海拔2 500-3 500米的中山各縣均有分佈,尤以麗江、寧蒗、永勝為多,海拔2 500米以下山地廣泛分佈於東南部和南部。  

麗江概況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參觀完玉泉公園後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將要遊覽的景點是號稱“東方威尼斯”的麗江古城。也是麗江最著名的景點—麗江古城。我們順着從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來到被稱作為“高原姑蘇”的麗江古城。在此各位嘉賓就會想,小x怎能口出狂言,敢把這高原小城稱得如此誇張,其實一點都沒有被小x誇大,麗江古城就是因為有玉泉水貫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分成無數股支流。城內亦有多處龍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這種有利的條件,街道自由佈局,不求網絡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臨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鎮,穿牆過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楊”的詩意是這座古城的真實寫照,這裏雖是雲貴高原小鎮,卻頗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山川流水環抱中的麗江縣城,相傳因形似一方大硯而得名“大研鎮”。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組成,大研古城是它們的集中代表,所以人們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鎮。而且大研

古城位於麗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聳立着酷似書天巨筆的文筆鋒,麗江盆地則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硯台,古時“研”和“硯”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説話間我們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應該是一雙水車吧,有人説它是子母水車,也有人説它是情人水車。過去古城裏就有水車,今天在一些偏遠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於南宋後期,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三萬人,1986年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除了同蘇州古城一樣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外,還在古城選址、街道和房屋佈局、納西民居等方面別具一格。

麗江的世界文化遺產由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和大研古鎮三部分組成,但對於各位嘉賓來説,吸引力最大的是大研古鎮,古城的入口很多,大家隨着小x從右邊的入口進入,看見了顯眼的水車後,緊接着右邊是寫有江*民主席題詞的照壁,古城裏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象各位嘉賓看到得着一塊。再往右是水龍柱,龍是管水的,古城裏的土木建築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這個水龍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災的願望。千百年來,古城人民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古城,也請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樣愛護古城,不亂扔煙頭垃圾。再看世界文化遺產標誌,圓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類創造的文明,圓圈和方框相連,代表人與自然要和諧統一,麗江古城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傑作。右邊的這些石刻稱得上是麗江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濃郁的納西風情畫。我們腳下是“巴格圖”,是納西先民根據五行學説創造的,東巴祭司常用它來定方位和占卜等。

麗江地處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後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納西民族,則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後裔。在千百年的悠長歲月裏,他們辛勤勞作,築起自己美好的家園。

這裏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促使當地人丁興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一般認為麗江建城始於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國時,就曾駐軍於此。由此開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裏,麗江地區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設立)世襲統治。其間,曾遍遊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遊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羣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餘户,可見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從麗江北眺,是高聳雲天的玉龍雪山,景緻雄奇變幻。民謠説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裏素有“動植物寶庫”的美譽,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庫。

走進麗江彩石鋪成的古老街道,漫遊鎮北商業中心四方街,便見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門前架橋,或屋後有溪,街頭巷尾無數涓涓細流,穿牆繞户蜿蜒而去。這股股清流都來自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

城內早年依地下湧泉修建的白馬龍潭和多處井泉至今尚存,人們創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頭塘飲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衞生。居民還以水洗街,只要放閘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順勢下泄,便可滌盡污穢,保持街市清潔。

依山就水的麗江大研鎮,既無高大圍城,也無軒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築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當地常見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一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在兩面山牆伸出的檐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餘”。許多庭院門樓雕飾精巧,院內以卵石、瓦片、花磚鋪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門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鳥獸。堂前廊檐大多比較寬,是一處温馨愜意的活動空間。

小x在古城給大家講了那麼多,大家也看了那麼多,但是馬上就要進入古城了,怎麼就沒有看到城門呢?其實各位嘉賓是看不到的,這也是麗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門,也看不到城牆,因為古城根本沒有城牆和城門,因為納西族的頭領姓“木”,如果建了城牆和城門就變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沒有城牆,也沒有城門了。

各位嘉賓心目中一定有這樣一個問題,象這樣的古城在中國有的是,為什麼這個高原上的偏僻的古城竟被評上呢?想要得到答案,各位嘉賓請隨小x一同去遊覽一翻。一條小巷、一户人家,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一百年的歷史上了,這種感覺,在路上、在各個庭院中,您隨處都能感受到。所以這座古城不是因為拍戲或是故弄玄虛而建的,是一座真實的活着的古城,不信您看看腳下,您就會覺得比剛

才走的路光滑多了,一塊塊的五花石板,象是有許多碎石沾在一起,但它是一種麗江特有的樂角巖,採自周圍的山上,因為五顏六色,所以當地人稱五花石,人行馬踏,經過幾百年,磨得光滑透亮,雨水一流,詩意就在你腳下了,這條街就叫新華街。在街道兩旁,偶爾會看到一些人家門上貼有不同顏色的對聯,納西人有人仙逝,都要紀念三年,第一年白聯黑字,第二年綠聯黑字,第三年貼對聯,這是納西人對死去親人的懷念,經過一些林立的鋪面,清澈的河水,小橋垂柳便印入大家眼簾,而在各位都沒有見過的這麼清澈的河邊看到了一排排的桌椅和一陣陣的音樂傳入耳中,這便是客人所謂的“洋人街”,但這條街上的鋪面並非洋人所開,這裏的酒吧又書生氣的,有叛逆性的,有純生意性的,各人可各取所需。城市裏的人到麗江“充電”的方便之處就是在酒吧找感覺,尤其以外國人為多。有就有朋友,有小橋流水,只要不醉,人生是可找到一刻逍遙的。在經過酒吧街之後便看到了一座小石橋,因為早先在這裏賣豌豆,所以稱為豌豆橋,橋西的小門樓便是科貢坊,科貢坊的名於坊後小巷,清朝嘉慶年間,巷內楊家有兩兄弟同時中舉,到道光年間,弟弟又中舉,此事是麗江人得意之事,官府為了表彰楊家,激勵來者,特立此坊。站在這裏向東望去,眼前一片開闊,這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佔地約五畝,為什麼叫四方街,主要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因為廣場的形狀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權鎮四方”之意,也有人説這裏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那麼四方街為什麼這樣有名呢?如果説我國北方又一條世界聞名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話,我國南方也有一條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它是藏區以及麗江的馬匹、皮毛、藏藥等特產和南方的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的貿易中心,從古到今,四方街都是一和露天集市,這個集市從開始至今有三百年的歷史,要體會到四方街的一天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奧妙,清晨,早起的人們開始買早點,是朦朦朧朧正在伸賴腰的四方街;午,買銅、買山貨、買小吃的商販組成繁榮的市面,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天剛黑,生意人回家了,又經過一次摩擦的五花石板還剩着人和陽光的餘温,在橋頭曬太陽的老人換成了孩童嬉戲,兩側酒吧又透出夜色的油光,這是化了粧的四方街;凌晨兩點左右,四方街人去街空,小巷深不測,只有流水之聲高低起伏,這是素面朝天的麗江。

“麗君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麗江男人一生有三件大事:蓋房子、娶媳婦、曬太陽。麗江男人對種花、養鳥、寫字、畫畫、打麻將有着特別的嗜好和特別多的時間,男人擅長一切在院內的活動,除此之外,他們最愛的一項户外活動便是坐客,而納西女人一年當中只有在大年七年級才能睡一天的懶覺。從“盼吉妹”到“阿奶”眨眼的功夫卻單純只有兩個字“勤勞”,納西女人從早到晚幹活,從體力活到小生意,從收拾田地到殺豬,從縫補衣服到生火做飯,個個像下凡的仙女,而男人們則閒了下來,這一閒就不得了。納西人中文人輩出,令人目不暇接,不能不説是納西女人養出了納西文化。

納西族善於學習也可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築上。古城民居在廣泛吸收漢、藏、白等民族建築風格的同時,也把本民族的建築文化和審美意識融於其中,形成了許多具有納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數院等建築風格,並在門樓、前廊的設置和天井鋪地、六合門及其裝飾等方面形成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問四合院裏哪一部份最富有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門和六合門上的窗蕊—“四季博古”。雖説這些也是學習漢、藏、白等民族文化的結果。但是到了現在,已沒有哪一個民族像納西族這樣每家都必有六合門和“四季博古”。您看這六合門,可裝可卸,方便靈活,開則為門,閉則為窗。平時只開中間兩扇,如遇家中有紅、白事客人較多,行走不方便時,則六扇門均可卸下。六合門上所雕的窗蕊稱為“四季博古”,構圖上用名花異卉,吉鳥瑞獸、美好典故,以此寄託納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祿壽喜、耕讀傳家的美好意願。大家看到這六扇門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圖案,這是“松鶴同春”、寓“春”和“壽”,這是“喜鵲爭梅”、寓“冬”和“喜”,這是“鷹立菊叢”、寓“秋”和“福”,這是“鷺鷥天蓮”、寓“夏”和“祿”,這是“孔雀玉蘭”、“錦雞牡丹”,請大家都想想看它們都分別代表了什麼寓意。

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餘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着名。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洞經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着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麗江納西古樂曾應邀赴歐洲多國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讚譽。由於樂隊成員多是來自民間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

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着納西族漫長曆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幷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敍説明覆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餘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着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聆聽納西古樂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意境。經過近二十年的弘揚與宣傳,納西古樂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樂壇上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樂會出訪英國引起轟動;1997年2月在香港藝術節演出受到高度評價;1998年在被稱為中國最高音樂殿壇的北京音樂廳演出,進一步證明了納西古樂的藝術價值;1998年5月受挪威國王的邀請,在挪威國慶節上隆重演出;之後,相繼前往法國、比利時、瑞典、中國台灣、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納西古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日益為世界所認識和青睞。

聞名於世的麗江壁畫,分佈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容融合並存的突出特點。遺存於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着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xx0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着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模》的東巴舞譜,包括數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穿過了五一街便看到了許多小橋,在我們腳下這座小石橋大家不防坐下來休息一下,看到橋旁“百歲坊”字樣,不難猜測這就是百歲坊,試想一下百歲坊的由來,一般人都會想百歲坊老人有關,這就對了。好了,關於麗江古城的介紹就先到這了,剩下的時間大家請盡情的欣賞古城風景,在欣賞的同時呢別忘了保護古城的環境。

麗江概況導遊詞 篇8

大家好,我姓樑,名叫梓迪。大家可叫我小迪 。歡迎大家來“東方威尼斯”麗江古城遊玩。 現在小迪將先帶你們去古城最中心最熱鬧的地方——四放街。大家一邊走一邊聽我解説。

麗江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麗江古城又叫大研鎮,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組成。麗江古城是由玉龍泉水貫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分成無數股支流。城內亦有多處龍潭,泉眼出水。古城就利用這種有利條件,街道只自由部居,不求網絡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臨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鎮,穿牆過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揚”的詩意是着座古城的真實寫照,頗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所以麗江古城的一大特色是:水傍街,街依水。

説話間,我們便到了古城口,大家看到城口有一隊水車吧,有人説它是子母車,也有人説它是情人水車。往前進我們就看到古城裏有三房一壁的居民,往右是水龍柱,龍是管水的,古城裏的土木建築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這個水龍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災的願望。

馬上就要進入古城,來到四放街了,這是麗江古城的街巷心臟。這裏是購物的天地,你想買什麼,就有什麼。

現在,大家自由活動,兩個小時後再集中吃飯。請各位先生不要吸煙,以防古城着火,大家待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