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聞名景點導遊詞(精選3篇)

雲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尊佛像,就是望天樹和南臘河傳説的實物化。通過實物的形式讓各位遊客更直觀的去聆聽美麗動人的傳説。佛祖的眼睛平視前方默默無聞的歡迎五湖四海的賓朋併為他們祈福。

雲南聞名景點導遊詞(精選3篇)

菩提之下大悟涅磐,光陰轉瞬流逝千年。一千年後,佛祖轉世,後來到了這一片土地,那就是美麗的西雙版納勐臘,這裏依然有虔誠崇奉他的人民。佛祖來到這片森林,被美麗的大森林吸引和人們的誠心所感動,於是駐足講經,人們和森林裏的珍禽異獸們都前來聆聽。這時候下起了傾盆大雨,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顆由美麗的孔雀銜來的種子在佛祖蓮花般美妙的講經聲中不斷長高,並伸出狀如傘把的樹冠為大家遮風避雨,後來傣家人把它稱為“埋幹仲”(傘柄把樹),即今天的望天樹--世界最高的樹種之一,到時候我們在熱帶雨林中能夠看到。這時候,傣家人紛紛獻上茶水,佛祖把喝剩下的茶水灑在這片講經的土地上,一剎那間,森林的邊緣就有了這條茶水之河,傣家人把這條河稱為“南臘”河也就是茶水之河的意思了。從此河流兩岸的人民在佛祖的恩賜下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每逢重大的節日都會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活動來感恩於佛祖。

雲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2

金殿名勝區創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明崇禎十年(1637)銅殿遷賓川雞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吳三桂重建現存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銅殿,銅殿重250噸,是中國最大的銅建築,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純銅鑄殿。這座名聲顯赫的金殿屬於太和宮的一部分,總重量達250噸,為重檐飛閣仿木結構方形建築,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包括樑柱斗拱、瓦楞頂檐、神像羅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銅鑄成。

金殿自陳用賓於萬曆壬寅(1602)年鼎建, 迄今已380多年;吳三桂重建已210多年了。初建於明萬曆年間。陳用賓仿照湖北均縣境內的武當山天柱峯的太和宮及金殿,略加變化建成。明代後期統治雲南的沐氏作惡多端,屢被朝廷懲治,家運日衰。但是,他不從自身上找根源,而從迷信中尋求解脱。信為:鸚鵡山在城東,山上立有銅殿,“銅乃西方之屬,能克木”,故由巡按張鳳翮出面,將銅殿拆運至滇西的雞足山,現存鳴鳳山金殿,是清初吳三佳重建的。殿樑上還留有“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門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等字樣。

從山腳舍車步行,過迎仙橋,進“鳴鳳勝景”坊,途徑“第一天門”、“二天門”和“三天門”。攀上天門,即可見古樸莊重的“太和宮”大門。聯雲:“畫棟連雲,只佔青山三畝地;朱樓映日,別開綠野一重天”。入寺門,再過櫺星門,可見巍然屹立的磚城,擊長約數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階進“城”,迎面高高的台階上,便是太和宮的中心建築,著名的金殿。名勝區建有三層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鐘樓,三樓穹頂下,懸掛明永樂二十一年(1432)所鑄的大銅鐘,鍾高3.5米,口徑周長6.7米,重達14噸,為雲南省最大的古鐘。新建的“中國金殿博覽苑”,將湖北武當山、山西五台山、山東泰山、和北京萬壽山的銅建築薈萃一園。苑中堆大理石,小橋疊水、踏步欄杆、棧道石坊、植物花卉等景觀相映,形成了小巧玲瓏的仿銅文化園林。金殿建有500畝的園林植物園,已建成茶花園、杜鵑園、木蘭園、薔薇園、温室區等十個園區,引種園林植物20_餘種。金殿名勝區是融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點。在昆明市東北角七公里的鳴鳳山上,有完全用青銅鑄造的銅殿,在驕陽下殿宇熠熠生輝,耀眼奪目,故人們稱為金殿,是中國重點保護文物。

雲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3

清涼的微風盪漾起一道道水紋,我坐在船邊,望着清澈的海水。那醉人的碧綠,映着白雲,映着蒼山,假如大理沒有這美如仙境的洱海,定會失去一半的撫媚。一隻只遊船在海水中游蕩,此時的洱海,靜若處子,温柔如純潔的少女,歲月帶走了風情脈脈的南詔古國,卻怎麼也帶不走洱海的冰清玉潔。向遠處眺望,一艘艘遊船在平靜的洱海飄蕩,為這壯麗的湖光山色,打下了美麗的襯托。遊船在岸邊停下,我們隨着人羣,走過一級級石階,繞過一條條小道,徑直來到了南詔風情島,小島那懸崖峭壁上,長着綠綠的仙人掌,彷彿在向人們展示它那頑強的生命力。往裏走,就來到了奇花異草的王國--蝴蝶泉。叮咚的泉水砸在石階上,像一串串閃着瑩光的珍珠,像一串串即將凋零的花,像晶瑩的、透亮的水晶球。泉水旁,一朵朵月季競相開放,一支支杜鵑綻放着它那迷人的光彩,潔白如玉,金黃似光,粉若紅霞,紫猶幻夢。天空中,鳥兒在傾心的鳴囀,蝴蝶在上下的飛舞,構成了一幅無與倫比的水墨畫。

再別,洱海。我在心底默默的想着。人雖上了船,可心卻依然留在島上,直到它一直變小,變小,消失在我的視線之中……船上,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天,這樣的天籠罩着這樣的水,讓我不由得想起這樣一句詩,“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

我愛洱海,愛它的美麗,它的神祕。我不知道,以後是否還能來到大理,來到洱海,但是,這次洱海之行必將在我的腦海中烙下一段深刻的記憶,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