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精選17篇)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

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閒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峯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的美譽。

由於仙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奇峯異石,千姿百態,非鬼斧神工難以辦到,歷其景者當疑入武陵之源,歷代於此築舍,隱居讀書,問仙求道者不乏其人,文人墨客多為仙都諸景吟詩作賦或刻於石或載於典,古蹟滿目,尤為景物增色不少。

4月-6月是最佳旅遊季節。 仙都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景色優美,全年美景皆可入畫,加之摩崖石刻眾多,各種書法琳琅滿目,可以來此寫生,收集素材,激發創作靈感,已被授予“中國攝影創作基地”。夏季這裏山青水秀,且是好溪漂流的最好時節,可盡享山中樂趣。

此外,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仙都都將舉辦旅遊文化節。公祭軒轅黃帝、登山競技、攀巖比賽、飛渡表演、民間文藝表演等熱鬧非凡,打破山林中常有的寧靜,另有一番風味。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仙都風景名勝區!它是一處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 , 以觀光、休閒、度假和科普為主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AAAA 級旅遊區。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峯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的美譽。仙都風景名勝區由仙都、黃龍、巖門、大洋四大景區組成及鼎湖峯、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黃帝祠宇等三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為166.2平方公里。

可能大家都好奇,為什麼會叫仙都呢?就讓我為你們一一道來。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很多繽紛彩雲環繞在這裏,山谷中也經常傳來震耳的樂聲。當時就有一個叫苗奉倩的刺使 將這件事上報給玄宗皇帝。玄宗聽後驚歎地説:“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這兩個字。從此以後,仙都就開始享有盛名了,並且一直傳到今天。就像你們所看到的這樣,仙都景色美在天然,有很多奇峯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的秀麗,又有雁蕩奇峯怪石的神韻,因此有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現在,你們腳下踩着的就是仙堤了。你們看,這兩邊楊柳婆娑,用卵石鋪成的長堤是不是很浪漫呢?另外,這裏可是當地戀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之地,並且知名度越來越高了,它吸引了麗水、金華、武義鄰近縣市成千上萬對新人紛紛沓至。

其實,仙堤成為婚紗攝影外景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裏欣賞鼎湖峯的位置最佳。讓鼎湖峯和練溪成為婚照的背景,共同為他們的愛情作證。寓意相愛的人彼此如鼎湖峯在水中的倒影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仙堤上有座四角攢尖的望峯亭和旁邊的水榭,既點綴了風景,又是攝影的最佳取景點。從這裏看,岸上的鼎湖峯偉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峯又顯得婀娜多姿,隨波擺動。傍晚時,當夕陽照射的時候,岸上與溪中的鼎湖峯看起來更美了,就好像是天上的宮殿。

這裏如詩如畫,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很多名人。建國以後,也成為中央、省、地方領導的必到之處。這裏還拍過《阿詩瑪》、《絕代雙驕》、《天龍八部》 、 《漢武大帝》等數十部影視劇

下面我們看的的就是晦翁閣了,傳説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曾經在這裏休息,所以就用他的號晦翁來命名。晦翁閣是一處在巖洞內人工修建而成的半邊亭閣。亭閣面積 90平方米,高約6米,木結構,兩亭角飛翹於洞窟外。洞窟名晦翁洞,後山就是晦翁巖,山腳的溪很寬闊,水也深,人稱朱潭,這裏的景點均以朱熹的姓與號來命名的。晦翁巖高達幾十米,裏面有古洞。古樹長得很茂盛,是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晦翁巖後的山嶴,有很多連理樹,所以是理想的戀愛定情之地。

現在你們在水邊看到的就是九龍壁了,這其實是一條帶狀的層狀節理地質構造。整條節理帶長約100米,它的整體與溪水面幾近是平行的,最低的地方和水面相距不到1米,節理帶中洞窟高低、深淺度都是不一樣的,最高的達4米,最深的也是4米。因為節理帶在懸崖峭壁間,凝灰巖性巖層狀分明,你們看它起伏彎曲,就好像是無數條龍潛伏在盤石上,所以稱為九龍壁,又叫龍崖。

現在我們來到了這座位於溪邊的四角單檐攢尖頂亭,也就是超然亭,就是超然物外,心遊閒雲的意思。它是可以遠看馬鞍山日出的觀景亭。亭底邊長2米,高5米,的全是木做成,這裏北面可以近觀天師洞,南還可以望鼎湖峯。

鼎湖峯,行狀就好像是春筍,直衝天,它高 170.8 米,頂部面積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積為 2468 平方米,堪稱“天下第一峯”、“天下第一筍”。峯巔有很多蒼松翠柏,中間蓄水成池,相傳是我們的始祖軒轅黃帝鑄鼎煉丹,然後跨龍昇天的地方。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個天下奇觀。

芙蓉峽,從鼎湖峯沿好溪上還要行走三四公里,它兩邊峭壁通體都是黑的,整座山體又好像是鋼鐵鑄成的石城堡。越向裏面走,峭壁就越高,山谷也越窄。最狹的地方,中間裂開就像門,只允許容一個人穿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所以叫鐵門峽。電影《阿詩瑪》中,阿黑張弓射穿山崖的鏡頭就在這裏拍攝的。入內又是一洞天,四周有高崖圍着,中間綠草成茵,叫紫芝塢,相傳是東海八仙飲山泉吃紫芝的地方。塢內有屋基,是明代四位高人結廬隱居的遺址。

鼎湖峯旁邊的小石峯,它高40.7米,尖尖似筍,俗呼小石筍。鼎湖峯半腰有一圓洞,像人的肚臍。這小石峯高可和肚臍平,好似媽媽身下的兒子,所以又稱童子峯。近代海寧幹人俊作的詩説“大石氣蓋世,小石樂天真。天真不可復,大石誤千春。

接着我們看到的就是仰止亭,據清六峯樵客《仙都小憩圖》記載:在童子峯外練金溪旁,大約是明代建成的,為遊人瞻仰鼎湖峯雄姿的地方,後來荒廢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台灣同胞李延品、舒壽福兩位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黃帝合宮形,有古樸典雅之感。“仰止亭”和亭內的對聯分別是李英和吳亞卿寫的。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倪翁洞,又叫初陽谷,相傳老子學生,越國大夫范蠡的老師計倪,嫉俗遁世,隱居於這裏而得名。你們看這些石刻,都是唐、宋、元、明、清、民國和現代文人摩崖石刻達洞中留下的。多達60多處呢,是仙都風景區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個篆字,是由當時任縉雲縣令、著名小篆書法大家李陽冰所題。另外,還有米篩洞、問漁亭、仙女照鏡、老鼠偷油,獨峯書院等景觀。

順着這邊我們看到的就是步虛山了。它是鼎湖峯的後山。東西走向,東接着高天坪,西面是石筍漏,南面是下官坑,北面可以看到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虛,其實是道家名詞來的,即是道教齋醮中道士在醮壇上邊贊誦邊步行的儀式動作。它的西頭原本是和鼎湖峯是一體的,形成於白堊世晚期,後來經過流水的沖刷和寒暑風化(垂直節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離,形成許許多多尖柱狀的石柱。

仙都的風景數不勝數,幾天幾夜都説不完,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這樣,這裏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這次只好説那麼多了,謝謝!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都知道軒轅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於不斷兼收幷蓄和發揚光大,已成為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內在動力。縉雲仙都,相傳為軒轅黃帝鑄鼎煉丹與馭龍昇天的地方(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已記載),縉雲黃帝文化是由歷史傳授的長期積澱和多種因素交合而形成,源於5000年前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帶以後,與當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結合,吸收道家、儒家等學説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古老文化。其精髓滲透了當地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黃帝的蹤跡及其相關的傳説遍及縉雲的山山水水。下面我先給大家説説有關黃帝的故事。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帝鴻氏,乃少典國君之次子。他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當時炎帝神農氏族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伐,戰亂不已,生靈塗炭。黃帝毅然擔負起安定天下之重任,四周許多部落紛紛前來歸附。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被蚩尤打敗,退到河北涿鹿,向黃帝求救,黃帝欣然應允,與炎帝聯盟,在涿鹿的原野與蚩尤決戰,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從而黃帝的威望越來越高,天下君主的地位逐漸形成。炎帝雖被蚩尤打敗,但尚存實力,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霸主,起兵反抗,於是炎黃二族發生火拼,決戰於阪泉之野,最後黃帝得勝,奠定了天下。

黃帝即位之時,有云之應,因此設置了以云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為春官,叫青雲;管軍事的為夏官,叫縉雲;管治安的為秋官,叫白雲;管營造的為冬官,叫黑雲;官中央事務的叫中官,叫黃雲。黃帝在加強國家管理的同時,又開始抓生產、治五氣、藝五種、勸民農桑,在種植、紡織、造字、造車、作樂、作舟、作弓矢、算數、築城、測氣象等方面均有發明,開啟了中華民族5000年之文明。黃帝為尋求控制陰陽、養育百姓、富邦強國的長生之策,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渡黃河跨長江,得到崆峒山仙人廣成子與黃山仙人容成子的指點,找到了奇峯異石、山水神秀的洞天福地縉雲仙都,遂安營紮寨,在仙都鼎湖峯鑄鼎煉丹。待六六三十六天後,金丹煉成,萬眾歡騰,鸞鶴飛舞,仙樂響亮,在繚繞鼎湖峯周圍的五彩祥雲中,飛出一條五爪神龍,迎接黃帝上天。黃帝給自己的兒子與五官的大臣們交代完後事,遂馭龍登天。當神龍離地數尺時,附近的臣民見黃帝登龍昇天,也慌忙攀住龍鬚跟着上,這龍鬚哪裏經得住眾人的攀扯,紛紛斷了,並連人一起摔了下來,眾臣民不禁傷心大哭。龍鬚落地卻化成了草,人們就叫它為龍鬚草,也叫縉雲草,現鼎湖峯腳下仍長着茂盛的龍鬚草,漢司馬遷《史記》、晉謝靈運《名山記》與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好,現在我該給大家説説仙都與黃帝文化聯繫最密切的幾個旅遊主景點:

鼎湖峯,是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高170.8米,底面積2468平方米,頂部面積710平方米,面臨好溪,拔地而起,孤高屹立,直插

雲霄,譽為“天下第一峯”、“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筍”。更奇的是在這峯頂上還有一個小湖,湖裏的水一年四季不竭。相傳,這就是軒轅黃帝在此鑄鼎煉丹,然後跨龍昇天而去的地方,這湖就是被鼎所壓塌而成,故稱“鼎湖”。唐白居易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天下奇觀。大家看,鼎湖峯右側有一小石筍、高40.7米,小而尖,與鼎峯峯一大一小相映生輝,像依偎在成人身旁的童子,叫童子峯,傳説這就是黃帝的兒子小昊化成的,他辦完父親交待的事,也就是把父親煉成的金丹埋在崑崙山下,帝位傳給黃帝之孫昌意後,毅然回到縉雲山中,永遠和當地的老百姓在一起。我們再到鼎湖峯腳下看,這一根根長得如針,顏色翠綠的草就是龍鬚草,當地人把龍鬚草織成草蓆,叫“龍鬚席”,這龍鬚席具有冬暖夏涼、安神養性、並能防治皮膚病等特點。其實,它的藥理作用還很多,大家不妨在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去找一找。

仙水洞,傍依鼎湖峯,洞口面溪,形如古鏡,古又稱“鏡巖”。有泉水從洞中石縫裏滲出,注於小方池中,大旱不枯竭,梅雨不溢出,水質清淳甘涼,久蓄不腐,相傳軒轅黃帝曾用此水煉丹。飲之,能健身美容,延年益壽,故名仙水,唐代著名道士周景復飲此水80餘年而仙化,唐詩人皮日休與陸龜蒙有詩為證。我們來看投資者為他們的詩所立的石碑。我們從仙水洞內往北50米,看步虛山下面有幾條東西走向依山而生的巖溝,如車輪壓碾痕跡,傳説這是黃帝乘龍車登步虛山的轍跡,叫“軒轅轍跡”。

黃帝祠宇:前面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黃帝祠宇,它的前身叫縉雲堂,建於東晉,作為天下百姓祭祀黃帝的場所。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聽説縉雲山是黃帝觴百神聚四海神仙的地方,就下旨改稱縉雲山為仙都山、縉雲堂為黃帝祠宇,並由李白的從叔李陽冰(縉雲縣令、小篆書法家)撰額“黃帝祠宇”。我們看,現在這塊匾額就是根據李陽冰的手跡所制,其真跡石碑保存在縣博物館。宋代,朝廷崇道,下旨改為“玉虛宮”並進行擴建,達到鼎盛時期,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之一。道教典籍稱仙都為玄都祈仙洞天,屬三十六小洞天之二十九。但是,遺憾的是,到明末時,玉虛宮毀於戰火。現在我們看到的黃帝祠宇大殿是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東陽橫店古典園林建築公司承建的仿唐建築羣,它與陝西黃陵遙相呼應,成為“北陵南祠”的格局,是中國南方祭祀朝拜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重要場所。接下去,請大家先進入主殿,朝拜一下我們的始祖黃帝,然後再參觀殿內的匾額、楹聯、壁畫及黃帝史蹟展覽館,感受一下黃帝文化的氛圍,更多地瞭解縉雲仙都黃帝文化的內涵。

據傳黃帝在縉雲活動過的地方很多,後人為了紀念黃帝,凡是黃帝去過的地方,均以他的名號來命名。如黃帝車輦住蹕的地方叫黃蹕,後改成黃碧(現縉雲縣新碧鎮的黃碧村、黃碧街、黃碧橋頭、黃碧塘及新建鎮上黃碧等),黃帝臨時的住屋叫黃寮,黃帝曾經坐過的石叫軒轅石(步虛山上)、蹲過的洞為天堂洞(仙都山上主峯上)。中官的駐防在黃帝車輦附近,叫黃雲山(縉雲縣新碧鎮內孫後山),春官的駐地,叫青雲山(縉雲縣城北),夏官駐地叫縉雲山(即仙都山),秋浙江縉雲山一帶後,繼承黃帝的合宮並發展起來的。應該説這是古黃帝合宮(明堂)式的文化遺產。現在我們來到黃帝合宮建築最具有代表性的河陽古民居景點,請大家仔細觀察,慢慢地品味吧。

河陽古民居,位於縉雲縣新建鎮河陽村,煙灶八百,人口三千,是縉雲縣西鄉最大村莊之一。河陽朱氏祖先非常重視風水文化,在民居建築上運用得相當完美。村外地形為五龍搶珠,兩條坑水成“八”字形,把古村包圍,恰似護城河。村內明溝暗渠,出水流暢,道路縱橫交錯,條條相通。民居建築,規模宏大,動輒18間、28間、38間,亦有10間、13間等,至今尚有院落40多個。其道壇的佈局大多采用四合院廳堂樓層式,有三面樓、四面樓之分。屋面雙披,四周青磚砌築。有的前後數幢相連,中間以弄堂、封火牆、馬頭牆分隔。弄堂兩端設雙披小門,成封閉式,具有很強的防盜防火功能。住宅分大院和伙房兩部份。大院為户主居住區,內有寬敞的庭院,中軸線上為前廳、後堂(中堂)。前廳為過廳,後堂(中堂)作半敞式,俗稱師間,後壁正中是掛名人書畫,兩側設神龕。每逢節慶,婚喪大事,院內各家多在中堂祭拜祖先,宴請賓客。庭院四周為卧房,走廊貫穿全院,兩端設闢門、庭院天井精選鵝卵石,鋪築多種圖案,四角砌花壇種植花卉,樓層由兩廂設樓梯登臨。伙房位於大院後部或兩側,為幫傭生活區,屬井樓式建築,有小天井,由走廊闢門進入大院。

河陽民居不僅外觀宏偉秀麗,而且內飾的工藝也非常精湛。其雕樑畫棟、廊下、門窗、牛腿均以東陽木雕裝飾,題材以松柏、垂柳、梅花、桃李、牡丹等植物和白鶴、麒麟、奔鹿、走馬、蝙蝠等動物為

主,中堂兩側卧房花窗透雕,有宮室、園林、羣羊等豪華圖案,有的還鑲嵌“松柏當窗秀,芝葉入室香”,“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一類微雕楹聯,其工藝令人歎絕。

乾隆、嘉慶年間,史稱清代盛世,河陽朱氏大財主在構築豪華民居的同時,還掀起修建祖祠之風。至今保存下來的大小祠堂有十五幢。在同一村中這一姓多祠的現象,全國罕見。其中,虛竹祠最為壯觀和精美,據説設計雕刻畫紙在蘇州花了三年時間,後由東陽木匠精心雕鑿而成,其人物栩栩如生,走獸呼之欲出,花卉猶在怒放,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是我國建築藝術的瑰寶。

各位朋友:黃帝文化是仙都風景區的靈魂。縉雲仙都黃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今天的介紹,只能使大家對仙都黃帝文化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但願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謀求各位常來仙都,大家一起來進一步挖掘深化,發揚光大仙都黃帝文化。謝謝大家!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都知道軒轅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於不斷兼收幷蓄和發揚光大,已成為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內在動力。縉雲仙都,相傳為軒轅黃帝鑄鼎煉丹與馭龍昇天的地方(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已記載),縉雲黃帝文化是由歷史傳授的長期積澱和多種因素交合而形成,源於5020xx年前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帶以後,與當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結合,吸收道家、儒家等學説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古老文化。其精髓滲透了當地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黃帝的蹤跡及其相關的傳説遍及縉雲的山山水水。下面我先給大家説説有關黃帝的故事。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帝鴻氏,乃少典國君之次子。他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當時炎帝神農氏族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伐,戰亂不已,生靈塗炭。黃帝毅然擔負起安定天下之重任,四周許多部落紛紛前來歸附。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被蚩尤打敗,退到河北涿鹿,向黃帝求救,黃帝欣然應允,與炎帝聯盟,在涿鹿的原野與蚩尤決戰,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從而黃帝的威望越來越高,天下君主的地位逐漸形成。炎帝雖被蚩尤打敗,但尚存實力,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霸主,起兵反抗,於是炎黃二族發生火拼,決戰於阪泉之野,最後黃帝得勝,奠定了天下。

黃帝即位之時,有云之應,因此設置了以云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為春官,叫青雲;管軍事的為夏官,叫縉雲;管治安的為秋官,叫白雲;管營造的為冬官,叫黑雲;官中央事務的叫中官,叫黃雲。黃帝在加強國家管理的同時,又開始抓生產、治五氣、藝五種、勸民農桑,在種植、紡織、造字、造車、作樂、作舟、作弓矢、算數、築城、測氣象等方面均有發明,開啟了中華民族5020xx年之文明。 黃帝為尋求控制陰陽、養育百姓、富邦強國的長生之策,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渡黃河跨長江,得到崆峒山仙人廣成子與黃山仙人容成子的指點,找到了奇峯異石、山水神秀的洞天福地縉雲仙都,遂安營紮寨,在仙都鼎湖峯鑄鼎煉丹。待六六三十六天後,金丹煉成,萬眾歡騰,鸞鶴飛舞,仙樂響亮,在繚繞鼎湖峯周圍的五彩祥雲中,飛出一條五爪神龍,迎接黃帝上天。黃帝給自己的兒子與五官的大臣們交代完後事,遂馭龍登天。當神龍離地數尺時,附近的臣民見黃帝登龍昇天,也慌忙攀住龍鬚跟着上,這龍鬚哪裏經得住眾人的攀扯,紛紛斷了,並連人一起摔了下來,眾臣民不禁傷心大哭。龍鬚落地卻化成了草,人們就叫它為龍鬚草,也叫縉雲草,現鼎湖峯腳下仍長着茂盛的龍鬚草,漢司馬遷《史記》、晉謝靈運《名山記》與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好,現在我該給大家説説仙都與黃帝文化聯繫最密切的幾個旅遊主景點:

鼎湖峯,是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高170.8米,底面積2468平方米,頂部面積710平方米,面臨好溪,拔地而起,孤高屹立,直插

雲霄,譽為“天下第一峯”、“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筍”。更奇的是在這峯頂上還有一個小湖,湖裏的水一年四季不竭。相傳,這就是軒轅黃帝在此鑄鼎煉丹,然後跨龍昇天而去的地方,這湖就是被鼎所壓塌而成,故稱“鼎湖”。唐白居易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天下奇觀。大家看,鼎湖峯右側有一小石筍、高40.7米,小而尖,與鼎峯峯一大一小相映生輝,像依偎在成人身旁的童子,叫童子峯,傳説這就是黃帝的兒子小昊化成的,他辦完父親交待的事,也就是把父親煉成的金丹埋在崑崙山下,帝位傳給黃帝之孫昌意後,毅然回到縉雲山中,永遠和當地的老百姓在一起。我們再到鼎湖峯腳下看,這一根根長得如針,顏色翠綠的草就是龍鬚草,當地人把龍鬚草織成草蓆,叫“龍鬚席”,這龍鬚席具有冬暖夏涼、安神養性、並能防治皮膚病等特點。其實,它的藥理作用還很多,大家不妨在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去找一找。

仙水洞,傍依鼎湖峯,洞口面溪,形如古鏡,古又稱“鏡巖”。有泉水從洞中石縫裏滲出,注於小方池中,大旱不枯竭,梅雨不溢出,水質清淳甘涼,久蓄不腐,相傳軒轅黃帝曾用此水煉丹。飲之,能健身美容,延年益壽,故名仙水,唐代著名道士周景復飲此水80餘年而仙化,唐詩人皮日休與陸龜蒙有詩為證。我們來看投資者為他們的詩所立的石碑。我們從仙水洞內往北50米,看步虛山下面有幾條東西走向依山而生的巖溝,如車輪壓碾痕跡,傳説這是黃帝乘龍車登步虛山的轍跡,叫“軒轅轍跡”。

黃帝祠宇:前面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黃帝祠宇,它的前身叫縉雲堂,建於東晉,作為天下百姓祭祀黃帝的場所。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聽説縉雲山是黃帝觴百神聚四海神仙的地方,就下旨改稱縉雲山為仙都山、縉雲堂為黃帝祠宇,並由李白的從叔李陽冰(縉雲縣令、小篆書法家)撰額“黃帝祠宇”。我們看,現在這塊匾額就是根據李陽冰的手跡所制,其真跡石碑保存在縣博物館。宋代,朝廷崇道,下旨改為“玉虛宮”並進行擴建,達到鼎盛時期,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之一。道教典籍稱仙都為玄都祈仙洞天,屬三十六小洞天之二十九。但是,遺憾的是,到明末時,玉虛宮毀於戰火。現在我們看到的黃帝祠宇大殿是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東陽橫店古典園林建築公司承建的仿唐建築羣,它與陝西黃陵遙相呼應,成為“北陵南祠”的格局,是中國南方祭祀朝拜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重要場所。接下去,請大家先進入主殿,朝拜一下我們的始祖黃帝,然後再參觀殿內的匾額、楹聯、壁畫及黃帝史蹟展覽館,感受一下黃帝文化的氛圍,更多地瞭解縉雲仙都黃帝文化的內涵。

據傳黃帝在縉雲活動過的地方很多,後人為了紀念黃帝,凡是黃帝去過的地方,均以他的名號來命名。如黃帝車輦住蹕的地方叫黃蹕,後改成黃碧(現縉雲縣新碧鎮的黃碧村、黃碧街、黃碧橋頭、黃碧塘及新建鎮上黃碧等),黃帝臨時的住屋叫黃寮,黃帝曾經坐過的石叫軒轅石(步虛山上)、蹲過的洞為天堂洞(仙都山上主峯上)。中官的駐防在黃帝車輦附近,叫黃雲山(縉雲縣新碧鎮內孫後山),春官的駐地,叫青雲山(縉雲縣城北),夏官駐地叫縉雲山(即仙都山),秋浙江縉雲山一帶後,繼承黃帝的合宮並發展起來的。應該説這是古黃帝合宮(明堂)式的文化遺產。現在我們來到黃帝合宮建築最具有代表性的河陽古民居景點,請大家仔細觀察,慢慢地品味吧。

河陽古民居,位於縉雲縣新建鎮河陽村,煙灶八百,人口三千,是縉雲縣西鄉最大村莊之一。河陽朱氏祖先非常重視風水文化,在民居建築上運用得相當完美。村外地形為五龍搶珠,兩條坑水成“八”字形,把古村包圍,恰似護城河。村內明溝暗渠,出水流暢,道路縱橫交錯,條條相通。民居建築,規模宏大,動輒18間、28間、38間,亦有10間、13間等,至今尚有院落40多個。其道壇的佈局大多采用四合院廳堂樓層式,有三面樓、四面樓之分。屋面雙披,四周青磚砌築。有的前後數幢相連,中間以弄堂、封火牆、馬頭牆分隔。弄堂兩端設雙披小門,成封閉式,具有很強的防盜防火功能。住宅分大院和伙房兩部份。大院為户主居住區,內有寬敞的庭院,中軸線上為前廳、後堂(中堂)。前廳為過廳,後堂(中堂)作半敞式,俗稱師間,後壁正中是掛名人書畫,兩側設神龕。每逢節慶,婚喪大事,院內各家多在中堂祭拜祖先,宴請賓客。庭院四周為卧房,走廊貫穿全院,兩端設闢門、庭院天井精選鵝卵石,鋪築多種圖案,四角砌花壇種植花卉,樓層由兩廂設樓梯登臨。伙房位於大院後部或兩側,為幫傭生活區,屬井樓式建築,有小天井,由走廊闢門進入大院。

河陽民居不僅外觀宏偉秀麗,而且內飾的工藝也非常精湛。其雕樑畫棟、廊下、門窗、牛腿均以東陽木雕裝飾,題材以松柏、垂柳、梅花、桃李、牡丹等植物和白鶴、麒麟、奔鹿、走馬、蝙蝠等動物為

主,中堂兩側卧房花窗透雕,有宮室、園林、羣羊等豪華圖案,有的還鑲嵌“松柏當窗秀,芝葉入室香”,“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一類微雕楹聯,其工藝令人歎絕。

乾隆、嘉慶年間,史稱清代盛世,河陽朱氏大財主在構築豪華民居的同時,還掀起修建祖祠之風。至今保存下來的大小祠堂有十五幢。在同一村中這一姓多祠的現象,全國罕見。其中,虛竹祠最為壯觀和精美,據説設計雕刻畫紙在蘇州花了三年時間,後由東陽木匠精心雕鑿而成,其人物栩栩如生,走獸呼之欲出,花卉猶在怒放,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是我國建築藝術的瑰寶。

各位朋友:黃帝文化是仙都風景區的靈魂。縉雲仙都黃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今天的介紹,只能使大家對仙都黃帝文化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但願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謀求各位常來仙都,大家一起來進一步挖掘深化,發揚光大仙都黃帝文化。謝謝大家!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來到仙都風景名勝區!它是一處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 , 以觀光、休閒、度假和科普為主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AAAA 級旅遊區。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峯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的美譽。仙都風景名勝區由仙都、黃龍、巖門、大洋四大景區組成及鼎湖峯、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黃帝祠宇等三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為166.2平方公里。

可能大家都好奇,為什麼會叫仙都呢?就讓我為你們一一道來。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很多繽紛彩雲環繞在這裏,山谷中也經常傳來震耳的樂聲。當時就有一個叫苗奉倩的刺使 將這件事上報給玄宗皇帝。玄宗聽後驚歎地説:“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這兩個字。從此以後,仙都就開始享有盛名了,並且一直傳到今天。就像你們所看到的這樣,仙都景色美在天然,有很多奇峯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的秀麗,又有雁蕩奇峯怪石的神韻,因此有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現在,你們腳下踩着的就是仙堤了。你們看,這兩邊楊柳婆娑,用卵石鋪成的長堤是不是很浪漫呢?另外,這裏可是當地戀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之地,並且知名度越來越高了,它吸引了麗水、金華、武義鄰近縣市成千上萬對新人紛紛沓至。

其實,仙堤成為婚紗攝影外景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裏欣賞鼎湖峯的位置最佳。讓鼎湖峯和練溪成為婚照的背景,共同為他們的愛情作證。寓意相愛的人彼此如鼎湖峯在水中的倒影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仙堤上有座四角攢尖的望峯亭和旁邊的水榭,既點綴了風景,又是攝影的最佳取景點。從這裏看,岸上的鼎湖峯偉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峯又顯得婀娜多姿,隨波擺動。傍晚時,當夕陽照射的時候,岸上與溪中的鼎湖峯看起來更美了,就好像是天上的宮殿。

這裏如詩如畫,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很多名人。建國以後,也成為中央、省、地方領導的必到之處。這裏還拍過《阿詩瑪》、《絕代雙驕》、《天龍八部》 、 《漢武大帝》等數十部影視劇

下面我們看的的就是晦翁閣了,傳説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曾經在這裏休息,所以就用他的號晦翁來命名。晦翁閣是一處在巖洞內人工修建而成的半邊亭閣。亭閣面積 90平方米,高約6米,木結構,兩亭角飛翹於洞窟外。洞窟名晦翁洞,後山就是晦翁巖,山腳的溪很寬闊,水也深,人稱朱潭,這裏的景點均以朱熹的姓與號來命名的。晦翁巖高達幾十米,裏面有古洞。古樹長得很茂盛,是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晦翁巖後的山嶴,有很多連理樹,所以是理想的戀愛定情之地。

現在你們在水邊看到的就是九龍壁了,這其實是一條帶狀的層狀節理地質構造。整條節理帶長約100米,它的整體與溪水面幾近是平行的,最低的地方和水面相距不到1米,節理帶中洞窟高低、深淺度都是不一樣的,最高的達4米,最深的也是4米。因為節理帶在懸崖峭壁間,凝灰巖性巖層狀分明,你們看它起伏彎曲,就好像是無數條龍潛伏在盤石上,所以稱為九龍壁,又叫龍崖。

現在我們來到了這座位於溪邊的四角單檐攢尖頂亭,也就是超然亭,就是超然物外,心遊閒雲的意思。它是可以遠看馬鞍山日出的觀景亭。亭底邊長2米,高5米,的全是木做成,這裏北面可以近觀天師洞,南還可以望鼎湖峯。

鼎湖峯,行狀就好像是春筍,直衝天,它高 170.8 米,頂部面積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積為 2468 平方米,堪稱“天下第一峯”、“天下第一筍”。峯巔有很多蒼松翠柏,中間蓄水成池,相傳是我們的始祖軒轅黃帝鑄鼎煉丹,然後跨龍昇天的地方。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個天下奇觀。

芙蓉峽,從鼎湖峯沿好溪上還要行走三四公里,它兩邊峭壁通體都是黑的,整座山體又好像是鋼鐵鑄成的石城堡。越向裏面走,峭壁就越高,山谷也越窄。最狹的地方,中間裂開就像門,只允許容一個人穿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所以叫鐵門峽。電影《阿詩瑪》中,阿黑張弓射穿山崖的鏡頭就在這裏拍攝的。入內又是一洞天,四周有高崖圍着,中間綠草成茵,叫紫芝塢,相傳是東海八仙飲山泉吃紫芝的地方。塢內有屋基,是明代四位高人結廬隱居的遺址。

鼎湖峯旁邊的小石峯,它高40.7米,尖尖似筍,俗呼小石筍。鼎湖峯半腰有一圓洞,像人的肚臍。這小石峯高可和肚臍平,好似媽媽身下的兒子,所以又稱童子峯。近代海寧幹人俊作的詩説“大石氣蓋世,小石樂天真。天真不可復,大石誤千春。

接着我們看到的就是仰止亭,據清六峯樵客《仙都小憩圖》記載:在童子峯外練金溪旁,大約是明代建成的,為遊人瞻仰鼎湖峯雄姿的地方,後來荒廢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台灣同胞李延品、舒壽福兩位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黃帝合宮形,有古樸典雅之感。“仰止亭”和亭內的對聯分別是李英和吳亞卿寫的。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倪翁洞,又叫初陽谷,相傳老子學生,越國大夫范蠡的老師計倪,嫉俗遁世,隱居於這裏而得名。你們看這些石刻,都是唐、宋、元、明、清、民國和現代文人摩崖石刻達洞中留下的。多達60多處呢,是仙都風景區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個篆字,是由當時任縉雲縣令、著名小篆書法大家李陽冰所題。另外,還有米篩洞、問漁亭、仙女照鏡、老鼠偷油,獨峯書院等景觀。

順着這邊我們看到的就是步虛山了。它是鼎湖峯的後山。東西走向,東接着高天坪,西面是石筍漏,南面是下官坑,北面可以看到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虛,其實是道家名詞來的,即是道教齋醮中道士在醮壇上邊贊誦邊步行的儀式動作。它的西頭原本是和鼎湖峯是一體的,形成於白堊世晚期,後來經過流水的沖刷和寒暑風化(垂直節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離,形成許許多多尖柱狀的石柱。

仙都的風景數不勝數,幾天幾夜都説不完,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這樣,這裏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這次只好説那麼多了,謝謝!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6

仙都風景區位於縉雲縣城東7公里處,自隋代起聞名於世。仙都的名字還有一個典故:唐朝天寶年間,刺史苗奉倩以彩雲仙樂出現於縉雲山,上報朝廷。唐玄宗驚歎道:“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筆寫下“仙都”二字,“仙都”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仙都風景區分佈於東西約10公里的練溪兩岸,由姑婦巖、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峯、芙蓉峽等遊覽區組成,計有72奇峯,18處名勝古蹟。20xx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

仙都風景區景點有以下八個知名景點:

1、 鼎湖峯:鼎湖峯是整個仙都風景區的核心。鼎湖峯又名“天柱峯”,高約160米,人們稱它為“天下第一峯”。

2、 倪翁洞:又名初陽谷,位於鼎湖峯西側初陽山上。

3、 小赤壁:由倪翁洞向東,綿延數裏的絕壁。

4、 芙蓉峽:由鼎湖峯沿好溪向上行三四公里,兩側的山體通體漆黑,愈來愈窄。相傳是東海八仙飲山泉嘗紫芝之處。

5、 姑婦巖:也叫婆媳巖,其中姑巖略低,面向北,酷似佝僂僵坐的老婆婆。不論從哪個方向觀看,無不惟妙惟肖。婦巖與姑巖對峙,象有身軀而無頭首的年輕媳婦,好似身穿連裙長服.婷婷玉立。

6、 獨峯書院:位於倪翁洞景區內。

7、 初陽山:位於好山的前面,青塘的東面。

8、 雲英谷:位於好山、羣玉山、初陽山三山相交之處。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7

沈園在宋朝面積有70多畝,園內景緻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園林。因為主人家姓沈,而據今也不知道名什麼,所以稱為“沈氏園”。

大家都知道,南方的氣候比較的潮濕多雨,而古建築又大多以木結構為主,所以,在紹興古建築所保存的時間也比較短,宋代沈園的建築早已經不復存在了。1963年沈園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在浙江省考古所的主持下,紹興的文物部門對沈園的遺址進行了考古探測,出了不少的六朝、唐、宋、明、清時期的遺物和遺蹟,查實了原先沈園的佈局和範圍。我們結合沈氏後人所提供的清代沈園平面圖,精心設計了修復方案。經過1987和1994年的兩次擴建,沈園由原來殘存的4.6畝擴展到了18.5畝,並恢復了宋代園林建築。20_年啟動了沈園的三期擴建程,使沈園的面積擴展到了57畝。

沈園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為什麼沈園歷經820_年而不衰呢?下面請各位遊客帶着這個問題,跟我一起參觀這個越中的仿宋園林,整個景區由三大部分組成:沈園古蹟區、東苑、南苑。

下面首先請大家隨我參觀古蹟區。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個園子,叫“詩境園”,是為了紀念詩人陸游所建,其中在這個園子裏有一塊形狀奇怪的石頭,取名為“詩境石”。上面的“詩境”兩字便取自陸游的手跡。這塊石頭是一塊太湖石,它具有五個特點:瘦、透、漏、皺、醜。“瘦”,是因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給人一種高高瘦瘦的感覺;“透”,是因為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點一隻煙,對準其中的一個孔,那麼煙霧就會從各個孔中冒出來;“漏”也是這個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會從上面的孔滲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連的。"皺”,是因為這塊石頭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額上的皺紋,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這第五個特點“醜”,也是這五個特點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稱的,而石頭卻是以醜為美的,越醜就越加顯示出它的欣賞價值。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8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車子已經過了嘉興進入杭州區域了,從這裏到杭州市區大概需要一個小時,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杭州的基本情況。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位於浙江省北部,地理位置優越。它的北面是上海,距離杭州200多公里,走高速的話3個多小時;西面是蘇州,開車走高速的話2個多小時。這三個城市之間聯繫緊密,交通方便,物流發達,在地圖上的位置剛好形成了一個三角形,是長三角經濟中心的基礎和核心部分。杭州旅遊資源豐富,除了西湖以外,還有一個湖千島湖。千島湖是一個人工湖泊,位於杭州淳安縣境內。淳安縣境內有一條江叫做新安江,解放以前,淳安的溪水全部都白白流入了新安江,沒有加以利用。五十年代,這裏建造了一個大型的水庫新安江水庫,用來灌溉農田和發電,水庫的大壩把溪水圍起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湖泊,面積有一個新加坡那麼大,湖中有1000多個島嶼,因此得名千島湖。千島湖風光秀麗,是國家4A級景區,它的湖水來源於周圍森林流入的山泉水,水質優良,被稱為天下第一秀水,中國第一礦泉水品牌農夫山泉的取水處就位於千島湖五十米深處,大家還記得它的廣告詞麼農夫山泉有點甜。

古人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如果把蘇州比喻成是一個小家碧玉的話,那麼杭州就是一個氣質嫻雅的大家閨秀了。杭州的魅力不僅讓我們在座的各位嘉賓不遠千里而來,也讓那麼多的老外慕名而至。元朝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杭州,可能那時的中國人還很少看到老外,覺得新鮮,於是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把這個老外給奉為坐上賓,把他感動得逢人就説杭州怎麼怎麼好。以至於他在回到意大利後寫的回憶錄《馬可波羅遊記》中,對同樣是天堂的蘇州介紹只用了一頁紙,而對杭州的介紹則用了16頁紙,把杭州比做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

杭州雖然是天堂,但是在最早的時候卻是蠻夷之地,朋友們可能覺得奇怪,杭州怎麼會是蠻夷之地呢?因為中華文化是發源於黃河流域的,比如説今天的河南和山東一帶。當時江浙一帶河流眾多,古代交通又不發達,導致經濟文化落後於中原地區,因此這裏被稱為蠻夷之地,這裏的老百姓民風野蠻、彪悍,也被稱為南蠻。我們看這個繁體的蠻字是怎麼寫的,下面是一個蟲字,是指當時祖先的養殖業養蠶;上面的中間是個言字,是指挑着蠶繭的人;言字兩邊各有一個絞絲,就是兩擔蠶絲。這個蠻字是一個象形字,描繪了我們祖先挑着一擔蠶絲下山的場景。所以當時的蠻人就是指種蠶、養蠶的人,其實我們的祖先是非常聰明和勤勞的,把他們叫做蠻人是委屈他們了。

大家看看浙江人的房子,和我們在蘇州看到的房子完全不一樣。浙江人建的都是這種歐式風格的小洋樓,而蘇州人的房子是粉牆黛瓦,外表樸實。我們看每家每户的屋頂都裝了一根球狀的鋼針,這個是做什麼的呢?對了,避雷針。因為浙江靠近海邊,經常會有颱風過來形成雷雨,裝避雷針是為了遭受雷擊時把雷電導入地下保護房子不受損壞。大家再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家的房子最上面那一層都有一個小房間,這個又是做什麼的呢?其實很簡單,大家只要看看田裏種的什麼就知道了。田地裏種的都是一些桑樹,這種桑樹很矮,叫做矮角桑。這邊的農民基本是不種水稻的,為什麼呢?這和浙江的地形有關。浙江的地形多種多樣,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到了七成,水域面積佔到了一成,平原佔到了二成,所以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説法。丘陵多了,可供種植的田地就少了,有限的田地如果拿來種植水稻就只能填飽肚子,所以浙江人都種植經濟價值更高的桑樹,發展蠶絲養殖業,因此杭州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府。

我們知道杭州歷史悠久,和北京,南京等城市一起都被稱為中國的七朝古都,那麼杭州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呢?相傳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在此地舍杭登陸,杭在當時是方舟的意思。後人把大禹登陸之地稱為禹杭,禹杭後來又改寫成了餘杭,多餘的餘,現在杭州還有一個餘杭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杭州設立縣治,當時稱為錢塘;隋朝時候正式稱為杭州一直到現在。隋朝時候隋煬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溝通了長江、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是世界最長的運河,與萬里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兩項工程。大運河極大地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為杭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杭州從被稱為蠻夷之地到被人稱為天堂般的城市,南宋在杭州的階段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宋朝在中國裏上中是一個相對弱小的王朝,一直邊患不斷。1120_年,金兵南侵,首都開封被攻佔,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可能在座的各位對這段歷史沒有什麼感性的認識,但我相信大家肯定都看過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裏面的背景就是北宋遭受金兵入侵的這麼一段歷史,二位主角郭靖和楊康二人的名字就是從靖康之恥來的,作者金庸先生為了讓大家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而故意起了這麼一個名字。北宋滅亡以後,宋徽宗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南逃到了杭州,定都臨安,史稱南宋。臨安現在是杭州的一個縣級市,在杭州的西邊。臨安什麼意思啊,寓意為臨時安置,希望有朝一日能還都開封。但是很遺憾,宋高宗定都杭州後,發現杭州怎麼樣啊?山美水美美女更美,於是天天在西湖邊花天酒地,鶯歌燕舞,早把還都開封的事忘到九宵雲外去了,結果南宋在杭州一待就待了150多年,使杭州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

宋高宗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他聽信奸臣秦儈的讒言,連頒12道金牌把在前線打仗捷報頻傳的岳飛召回,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和他的兒子岳雲殺害於風波亭,釀成了千古奇冤。現在西湖邊還有岳墳,奸臣秦儈和他的老婆王氏,還有陷害岳飛的張俊和万俟(讀莫齊)都被鑄成了反綁着手對着岳飛墓跪着的四尊鐵像,世代受人唾罵。當時有位詩人叫林森敬仰岳飛,對於岳飛的被害感到非常憤怒,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在西湖邊的一家酒店的牆壁上題了一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經濟:説完了杭州的歷史,我們再來説説杭州的經濟。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杭州和蘇州都是位於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的地區,那麼杭州蘇州這兩個城市的老百姓哪個更富裕呢?看外表是看不出來的,這裏有一個數據供大家參考。20_年蘇州市國民生產總值4820億,全國排名第五,而杭州的話為3440億,全國排名第八。那這樣説來,是不是説蘇州人比杭州人富裕啊?如果這樣説就錯了,我們必須從江蘇和浙江的經濟結構來分析。我們知道蘇州有兩個工業園,世界五百強很多企業有在裏面投資,比如:SONY,PANASONIC,HITACHI,SHARP,PHILIPS,SAMSUNG,LG等等,這個工業產值是很大的,但是利潤的打頭都被跨國企業拿去了,中國人只拿少部分的税收,房租,工資,所以説江蘇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型經濟,這個和廣東和相似。而浙江的主體經濟是民營經濟,公司都是自己的公司,企業都是自己的企業,賺的錢都在自己兜裏,錢都留在了浙江,所以我們説浙江是藏富於民。因此儘管蘇州的國民生產總值比杭州高,但是杭州人卻比蘇州人更富裕,大家只要看看他們的房子就知道了,房子那是修得金碧輝煌,生怕別人家的房子比自己家修得更漂亮更高大,裏面裝修豪華,更誇張的是有的人家裏還裝了電梯,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浙江人是愛炫耀的。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9

大家好,我叫黃書琳,黃色的“黃”、書本的“書”、王旁雙木“琳”。

柯巖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八公里,距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毗鄰蕭山國際機場,宛台一顆鑲嵌在江南水鄉這方神奇土地上的明珠。

紹興柯巖風景區有三大特色景區:柯巖景區、鑑湖景區、魯鎮景區,遊玩這些景區要三至五小時的遊程。

現在大家跟我遊玩的是柯巖景區,它是柯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體現石文化,佛文化和名士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蓮花聽音,地上的石蓮花,半徑九點九米,由九十九塊巨石雕刻而成,喻意“九九歸一”。右側為國內最大的磚雕迴音經壁,上刻金剛經,又名“蓮花聽音“。如果站在蓮花的中間説話,就會出現回聲,大家可以試一試。

再往前走幾步就來到拜台,大家可以看見天工大佛。天工在佛開鑿於隋代,竣工於初唐,歷經石工三代鑿成,高二十點八米,兩耳可通人,為浙江四大名佛之一,。佛前拜台長二十三米,寬二十一米,高一點二米,刻有佛教萬字符及六字真言。四周石欄外雕刻有四十作尊佛像。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大家可以在拜台上拜一拜天工大佛。

只要再走幾步,繞個彎,大家就可以看見天下第一石――柯巖雲骨。柯巖雲骨聳立在水中,上大下小,猶如一支巨大無比的冰激凌。柯巖雲骨又名“爐柱晴煙”。爐柱即雲骨,為隋唐以來採石遺蹟,高三十米,底寬六米,最薄處不足一米,遠觀如一柱煙藹,裊裊升空,故名“爐柱晴煙”。

大家繼續往前走,我們到達了百船碼頭,請大家和我一起上船。

現在我們到達碼頭了,走了幾分鐘後,我們到了五橋步月,走過五橋步月,再走過高橋,白玉長堤(古纖道)就映入眼簾,一邊走着白墳長堤一邊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鑑湖,鑑湖為柯巖景區一個集水文化、橋文化、酒文化於一體的景區,面積一點四七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百分之四十八點七,有東漢笛亭、南洋秋泛、五橋步月、葫蘆醉島四大景點。

走了五分鐘左右,我們到了葫蘆醉島,亭子裏有一個大葫蘆,大葫蘆上還有兩個小葫蘆,大家可以和大葫蘆照相。不過,不要被咬成大熊噢,因為這裏有許多小蚊子。

大家照完相,跟我往前參觀一下“投醪勞師”的雕像。故事講的是越王勾踐經過卧薪嚐膽,越國國力大增,公元前四百七十五年,越王勾踐將父老贈送之黃酒投於江中,從將士沿流暢飲,勇氣百倍,所向披靡,逐滅吳,稱霸。

現在我們在鑑湖酒島碼頭,請大家上船。

我們大概要坐十幾分鐘的船,所以請大家聽我介紹一下魯鎮,魯鎮是我國首個魯迅文化主題景區,新世紀之初,柯巖風景區將魯迅小説中虛構的平面故事還原成建築實體,構成魯鎮景區。魯鎮包容了紹興的水、橋、酒、石、建築、民俗、戲曲等諸多文化無素,再現紹興水鄉特有的民俗風情。“祥林嫂尋阿毛”、“阿Q造反”、“孔乙已逗小孩”、“楊二嫂賣豆腐”、等魯迅筆下人物的街景表演,讓遊客在遊覽中“讀點魯迅”。坐(拉)洋車、坐(抬)花轎、登台唱戲、茶館點曲、竹廬品酒、坐盤稱人、押寶討彩等“銅錢系列遊戲”,更是讓遊客在體驗式活動是,玩出情趣,玩出刺激,玩出品位,玩出文化。

我們已經到達魯鎮了,大家可以隨便走走,半小時後我們在出品集合。

我們柯巖風景區的遊程已經結束了,大家這次玩的開心嗎?歡迎下次再來玩。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孤山景區遊覽。那我們首先先來介紹一下孤山的概況:孤山山高38米,為西湖羣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它東連白堤,南臨外西湖,西接西冷橋,北瀕裏西湖。因為孤山在西湖碧波環繞中,風景優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詞有云:“蓬萊閣在水中央”。孤山是白堊紀地質年代火山噴發的流紋巖而成,為棲霞嶺的餘脈,佔地300畝左右。孤山景區中景色美倫美奐,人文景觀眾多,因此我們可以概括一句話來形容孤山:風景絕佳處,人文匯萃地。

首先我們先看到的是被譽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麴院風荷。麴院風荷在南宋時被稱為“麴院荷風”。因此地廣種荷花,花香醉人,為西湖賞荷最佳之處,故名。後來康熙遊湖時,把它改成“麴院風荷”,書“麴院風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無底座的塑像是中國着名畫家,原中國美院華東分院院長黃賓鴻先生。為什麼他的塑像是沒有底座,沒有那種居高臨下,非常雄偉的氣勢呢?那是黃老先生他覺得自己是來自於民間的畫家,他與平民親密無間,活於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沒有底座的,與我們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這座亭是南朝齊國錢塘人蘇小小墓。蘇小小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歌妓,為當時一位叫鮑仁的人為蘇小小所建。讚美蘇小小身雖在風月煙花之地,但是潔身自好,品格,出淤泥而不染的。亭上有楹聯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為我國文學巨匠茅盾先生所題。茅盾是浙江桐鄉烏鎮人,着有《子夜》,《林家鋪子》。

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叫作西泠橋,西泠橋與長橋、斷橋並稱為西湖三大情人橋。冷字是清涼的意思。古時此橋未建之時,人們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遊賞,是那個時候的一個渡口。

這是我們着名的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為浙江紹興人,別號鏡湖(鑑湖)女俠,別號競雄。墓高2.1米,漢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孫中山的題字“巾幗英雄”。幗是女中豪傑的意思。墓後面有秋瑾胡芝瑛為她所寫的紀念文章。這位女英雄死後,遺體先是草葬於紹興卧龍山,後來移到嚴家潭,後來又移到西泠橋北部,既香格里拉對面,後來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變遷埋葬。總之是幾經波折,英雄終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遺願“願與岳飛為鄰”,因此後人就遂她心願就將她遺骨葬於此。

這座樓叫作俞樓,是清末着名樸學大師俞樾的住宅。俞越號曲園,浙江德清人,着書眾多,着名學者吳昌碩、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給靈隱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幾時冷起?峯從何處飛來?”作答聯“峯從有時冷起,峯從無處飛來。”其妻曾作答聯:泉自冷時冷起,峯從飛處飛來。其女曾作答:泉從禹時冷起,峯從項處飛來。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樓旁邊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蘇東坡來杭州作通判的時候,由歐陽修介紹認識了西湖高僧惠勤,成為好朋友,為莫逆之交。蘇東坡離開杭州後幾年,又來到杭州任知州,此時歐陽修和惠勤皆已死去,東坡為紀念這段友誼,在此名此泉為“六一泉”。六一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歐陽修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金石書畫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人一個”。“六一”因此而來。

六一泉旁邊的這個塑像是潘天壽的像,他是美院院長,着名的畫家。擅長寫意花鳥畫。此像是為了紀念潘天壽誕辰100週年所建。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着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瀾閣同為孤山景區內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是20__年由省級文保單位上升到國家級文保單位的。西泠印社是一個民間學術團體,籌建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3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旨。那由於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個風景名勝之地。形成了印學與庭園藝術相結合的古雅、清幽的。內有三大建築:柏堂、竹閣、四照閣。柏堂二字為清末俞樾所題。現在的四照閣是22年新建的,原址現建有華嚴經塔。説起華嚴經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級,用白石徹造。刻有華嚴經,下面飾有十八應真像。西泠印社中有漢三老石室,裏面陳列了三老碑記有一些諱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隸書的重要材料,並且年代久遠,至今有1900年的歷史,被譽為“華東第一石”。西泠印社內有一個洞,叫作小龍泓洞,是為了紀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號“龍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龍泓前有皖派篆刻藝術創始人鄧石如像。小龍泓洞前有泉“閒泉”。社內另有觀樂樓,現在闢為吳昌碩紀念館。西泠社員眾多,影響廣大。除了弘一這樣的名人是社員外,還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國際友人是社員。足見西泠印社社員發展之廣,影響力之大現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長,第一任是吳昌碩,第二任是馬橫,第三任是張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趙樸初。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1

在不遠的仙人洞橋東北的山谷中,明代兩位哲人王陽明和劉宗周的雕像被分塑在對面。王陽明的塑像在洞中正襟端坐,作沉思狀。而劉宗周的頭顱則被劈成兩半。劉宗周因當年講學於蕺山,世?quot;蕺山先生"。他為官清正敢諫,歷經三朝,上疏無數,雖屢遭貶斥,百折不回。明亡後又不肯降清,多次跳水自殺未遂,最後絕食而死。故此藝術家將其巨大頭顱成兩半相反而放,以大膽的藝術處理,向人們提示,他是一個愛國者,也是一個思想家,更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哲學家。採用這種"解剖"手法,充分暗喻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富有戲劇性效果。

在名士苑西部石壁下的水池中,則浮着馬臻、湯紹恩、戴琥這三位紹興水利史上?quot;治水三青天"塑像。其中馬臻的塑像僅剩一個頭,且愁眉苦臉,似有滿腹委曲,這種特殊的設計,既表示他是被殺頭而死的,是千古奇冤。也體現了他生前為事業的勞心焦慮。而他像旁"功也鑑湖,淚也鑑湖"八個字,不僅是對馬臻一生的總結,也暗含了鑑湖是紹興的興衰所糸。好在人民並沒有忘記治水三青天的功績,除為他們建廟立祠外,其光輝業績也早載入了史冊。水池周圍的爛漫山花,則表達了後代人民對他們的懷念和崇敬。

另外,在蝙蝠洞附近還有仰天長嘯的徐文長,把酒臨風,詩興大發的四明狂客賀知章以及站在山坡上手拄枴杖,正在翹首盼?quot;王師北定中原日"的八旬老翁陸游。而姚長子、葛雲飛母親的塑像也都各有千秋,所有這一切,既強化了歷史的某一側面,又昭示了歷史的脈絡和精神承傳。

近代區

"近代區"景點,包括"鑑湖三傑"及學界泰斗蔡元培、一代文豪魯迅等五人。

"鑑湖三傑"羣像在名士苑入口處,秋瑾站得稍高一點,差不多佔據了兩個人的位置。徐錫麟、陶成章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並肩而立,這情景似在回憶當年戰鬥的崢嶸歲月,表現了革命英烈風雨同舟,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儘管辛亥革命已過去了近一個世紀,但人們面對該組雕塑,仍感到近代激越的革命風雲。"鑑湖三傑"羣像造型生動,形象逼真,在某次評選中,曾得過金獎。

學界泰斗蔡元培的浮雕像位於"日月同輝台"附近,在像前突出的位置上,安放着一副巨大的眼鏡,反映了他非凡智慧和才氣。他在擔任孫中山臨時革命政府教育總長及北京大學校長期間,主張採用西方教育制度,廢除八股文,實行男女同校,提倡百家爭鳴,鼓勵學術研究等革故鼎新的改革措施,對新文化運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這副眼鏡意味深長,其寓意蔡元培先生的目光深遠,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是中華民族放眼世界的第一人,無愧於"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稱號。由於該組塑像設計別具一格,雅俗共賞,所以,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拍照留念。

大文豪魯迅的浮雕像與蔡元培先生的浮雕像相鄰,是一個稜角分明的側面像和一隻挾着香煙的左手,浮雕石碑上還刻着他的座右銘:"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對聯,刻劃出這位"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一代文化巨匠的風采,以及他無比犀利的洞察力和嫉惡如仇的性格。

現代區

"現代區"景點,位於魯迅先生浮雕像旁邊,四位現代科學巨匠--竺可楨、陳建功、錢三強和孫越崎靜坐在放着石塊草皮上,神態安詳,似在召喚着科學的未來,憧憬着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歷代名士的位置安排上,設計者力求避免依時代前後羅列的簡單模式,而強調類聚。在每個人物的細部處理上,則充分運用了現代雕刻藝術及其他多種藝術手法,旨在多側面地展示各個人物最本質的精神實質,使人物形象鮮活、豐滿,收到"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明顯藝術效果。

名士苑紀念館

名士苑的主體建築為一座現代化的展館,由兩幢兩面坡建築及其連接體構成。坡頂上有叉狀結構,用以再現遠古時代的窩棚構架。入口處的石亭,借鑑於戰國銅屋模型,頂上為一鳥形柱。幹欄式平台踏步處有華表兩柱,上刻太陽鳥,均反映了古越先民對鳥的崇拜。館中還配有觸摸電腦,名士資料及柯巖風光盡存磁盤,遊客可隨時檢索打印。整個展館佈局生動、合理、別緻,再現了紹興歷史上的名士風采。在顯要位置上,安放着周恩來總理的半身像。擁有周恩來,是當代紹興人的驕傲。

柯巖南臨鑑湖,所以古代八景中有"南洋秋泛"一景。作為鑑湖風景區的核心部分,景區管委會近年在湖畔建造了高達7米的鑑湖碑,正面"鑑湖"兩字出自乾隆帝手筆,並用陸游名句:"千金無須買圖畫,聽我長歌歌鑑湖"書刻在鑑湖牌坊兩側。鑑湖碑的南面,鏤刻着"南洋秋泛"四字和《鑑湖志》。成為柯巖風景的又一座標誌性建築。

稽山鑑水,人傑地靈:古城紹興,物華天寶。在歷史的長河中,賢人名士是永遠不落的星辰。四、圓善園景區

"圓善園"景區緊貼柯山,依山而起,曲折延伸,佔地25000平方米,氣勢恢宏的仿唐建築羣普照禪寺和手印山、古採石表演場組成一個整體,並以羅漢院、龍腰池相連接。普照禪寺總建築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仿唐建築。

祥雲瑞靄,山嵐水氣,文化積澱,歷史故事,使得普照禪寺香火鼎盛,人氣極旺。普照禪寺由山門、鐘樓、財神殿、彌勒殿和佛殿組成,依山而建,漸次上升。普照禪寺向為浙東名剎,興盛於唐代,原名"大佛寺"、"柯山寺",明代萬曆年間重建,更名為"普照禪寺",含"佛光普?quot;之意。後毀於戰火,現在的普照禪寺是1996年重建的。

古採石場

"古採石場"景點,位於普照禪寺以南平坡上,共有四處採石遺下的石宕、石潭組成,深的有30多米,淺的也有4米以上。古代勞動人民一錘一鑿,辛勤勞作,從山巖中開鑿出一塊塊大大小小的石材,再進行打磨、整理,便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伴侶。紹興水鄉多石橋,通向四面八方的石板路,還有石牌坊、石磨、石雕等等,乃至聞名海內外的古纖道,都與這採石有着緊密的、直接的關係。一般説來,採石多為沿石勢而進,以直採或斜採為多。但這裏的石宕卻是從地面向地下開採的。相傳,當年為建造鑑湖古纖道,急需大量石材,為了趕取石材,石匠們只得挑燈夜戰。一天晚上,一陣陰風過去,使所有火把全部熄滅,伸手不見五指。有一個光頭的小石匠抬起頭來,忽然看到巖石上有一顆小火球,快速旋轉着,旋轉着,朝着巖石外衝去。迷迷糊糊中,小石匠也跟着小火球跑,跑啊跑,跑到柯巖山腳,火球不見了。小石匠四處尋找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料,屁股底下發燙。站起來,他又看到了小火球在他的頭頂上空旋轉,隨後又消失了。第二天,石匠們趕到原來的石宕採石,發覺巖石已成頑石,取下的石材已不能派用場。小石匠把昨夜發現火球一事説了,眾人稱奇。小石匠眼珠一轉:會不會小火球是山神顯靈?於是找到山腳,挖地三尺,果然找到上好石材。石材開採取出後,山澗溪水注入,日積月累,石塘成了石池,並且盛夏不幹,寒冬不冰。這裏的石宕最深的有32米,古人怎樣把石材運走,實在也是一個謎。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2

杭州宋城旅遊景區位於西湖風景區西南,北依五雲山、南瀕錢塘江,是中國最大的宋文化主題公園,由杭州宋城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宋代“公元960至1279”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成熟的朝代,其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在當時居世界領先地位。宋城就是反映兩宋文化內涵的杭州第一個主題公園,它主要分為:“清明上河圖”再現區、九龍廣場區、宋城廣場區、仙山瓊閣區及南宋皇宮區、南宋風情苑區等部分。

宋城是兩宋文化在西子湖畔的自然浴合,也使杭州宋文化旅遊得到了定位。宋城旅遊景區的建設運用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功能主義相結合的造園手法,源於歷史、高於歷史。依據宋代傑出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卷,嚴格按照宋代“營造法式”再現了宋代都市的繁華景象。在景觀上創造了一個有層次、有韻味、有節奏、有歷史深沉感的遊歷空間。在中國傳統山水園林藝術手法基礎上,吸取了西方主題公園的開朗、飄逸、注重功能的藝術處理手法,使之既有“清明上河圖”再現區的古樸、凝重、嚴謹,和九龍廣場、城樓廣場、宋城廣場軸線式大人流的集散功能,又有大景觀的包容性和衝擊力。斗拱飛檐,車水馬龍,滲透出一幅濃郁的古宋風情。規模宏大的瀛州飛瀑,營造出一個凝幻似真的傳奇氛圍,使悠古的宋城溶進了一股生命的動感。構成了一幅宋城之水天上來的奇景。

文化是宋城的靈魂,它在表現自然山水美、園林建築美、民俗風情美、社會人文美、文化藝術美上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它模糊了時空概念,縮短了時空距離。宋城是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追憶與表述,它應該成為一座寓教於樂的歷史之城。——給我一天,還你千年。

導遊內容:宋城概況→九龍廣場→歷代柱→月老祠→財神殿→城門樓→南宋官窯小作坊→釀酒作坊→孫家正店→王員外家→織布作坊→四眼井→刺繡作坊→海上仙山“瀛洲”→宋城藝術廣場→四大發明雕像

宋城是杭州第一個宋文化主題公園,也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仿宋建築羣。自1996年5月開業以來,宋城已先後被評為浙江十佳美景,杭州十大新景觀,並加入了國際娛樂與主題公園協會。

我們首先來到宋城門外的九龍廣場。矗立在門前廣場上的是九龍柱羣。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所以也可以這樣説,幾千所的華夏文化,是龍的文化;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是龍的歷史。九龍廣場的九龍柱羣是宋城的一大奇觀。九龍柱高10米,直徑1米,在上面雕刻着龍生九子的傳説。每根柱子上刻着一大一小的母子盤龍。龍柱取材自山東曲阜九龍山,和山東孔府的龍柱為同一石材。每一座城池都有鎮城的寶物,九龍柱就是宋城的鎮城之寶。大家也許已經看到大門前的兩隻麒麟。麒麟在中國古代傳説中是噴火吃鐵的神獸。龍部、總是和水聯繫在一起,麒麟則代表了火,所以設計者讓龍和麒麟一起守衞宋城的大門。

進入宋城,我們來到了《清明上河圖》畫卷的中部---城樓廣場。整個宋城的主體就是《清明上河圖》再現區。它依照《清明上河圖》所表現的畫面,再現了當時京都的繁華景象,表現了當時市井、飲食、文化、航運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內容。在後面的行程中,我將一一為大家介紹。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歷代柱,這裏總共排列了22根柱子,從兩漢、南北朝、兩廣兩宋直至清代,包括大家最熟悉的華表。眾所周知,柱子是建築的重要標誌,也是文化的象徵。

現在大家到的是月老祠。月老祠並不少見,但中有建在宋城,才算名副其實。根據馬書田所著《全像中國三百神》等書的記載,月下老人就是在宋朝才正式成為青年男女虔信膜拜的婚姻之神。相傳曾幫助一個名叫韋固的孤兒成婚,系紅線的婚俗也是因這個傳説才逐漸流傳開來的。大家請看這邊的證婚牆,每一個在這裏結婚的新人都可以把自已的名字刻在牆上,我們在每年的結婚紀念日寄上紀念品,給他們送上宋城的祝福。

再請看這邊。這是宋代詩人李清照,她的詩詞端麗柔婉,感人到深。這是與李清照同為婉約詞大家的柳永。他是流才子,據主為此還耽誤了科舉功名,以至於一生坎坷,所以,在他的詞中,不僅有對“紅顏薄命”的深切同情,同時也有對自身命運多艱的感慨。

大家腳上的這塊土地本身了具有相應的靈氣。這兒本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廟宇,因為雷火而毀於一旦,從此荒廢,再也沒有重建。這棵千年古樟也同時燒死,只留下枯焦的枝幹。到了宋城開工興建,原本打算把它挖去,結果就在月老祠開如做基礎的時候,枯樹發芽,很快長得鬱鬱葱葱,於是我們把它保留下來。那塊巨石名為“海誓山盟”,下面那一塊為“永結同心”。這也是宋城對所有有情人的美好祝願。大家請看這位眉目慈祥、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就是月老。如果是情侶,不妨請月老賜福,為你們系一條無形的紅線。這副對聯貼切地道出了月老的心聲:“願天下有情人終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這是和合二仙的塑像,代表着和睦安詳。與他們相對的是劉海戲金蟾,步步吊金錢。兩邊的壁畫分別是《白蛇傳》中的許仙和白娘子、《西廂記》裏的張生和崔鶯鶯、《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還有李清照吟詞和嫦娥奔月的場面,均取材於我國古代的愛情故事。

在宋城中,財神殿和月老神祠相對而建,可謂是獨具匠心。財神的出現本來就迎合了世人對金錢的追求,因此財神在歷朝歷代都是最受崇拜的偶像,也在情理之中。

這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宋樟,它植於宋代。野史記載,當年喜好出遊的宋高宗趙構,就經常攜帶妃嬪來到此處,依樹踞石,享受野趣。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宋城的城門樓,我們右側的塑像就是張擇端先生。800多年前就是他,懷着對往劃繁華都市的追思之情,懷着“國破山河在”的無限感慨,創作了《清明上河圖》。張擇端為創作此畫,曾經三到杭州,第一次是北宋時,杭州正是“錢塘自古繁華”的景象,而原稿在靖康之亂時不幸遺落。後來他又隨皇室南遷臨安,此時的張擇端眼見的景物,自然不可避免地揉進了他對故都的思念。大家都知道,金兵入侵之後,隨着皇室南遷的還有數以萬計的文士,工匠、藝人,因而它在客觀上促成了南北文化的交融。直到今天,杭州的語言,飲食,文化及市民心態都多少都留下了樣文化的特徵。

城門樓高20米,完全按照原畫上的樣式建造,因而不同於單純的外形上的仿古,而是內在的得現,具有很高的價值。比如方形城門,據專家考證,國內僅有福建漳州和杭州宋城兩處,其餘的古城門都是我們常見的圍棋形。進入城門,就走上千年古道。我們腳下的石板,是特地從杭州宋皇宮遺址,復興街一帶地下挖掘物中收集的,都有上千年的歷史,走在千年前就已鑿成的石板鋪就的古道上,您是否會有時光倒流的奇異感覺,彷彿真正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大宋王朝呢?

穿過千年古道,我們就行走在宋城的“城區”。這裏就是南宋官窯的小作坊,原址在杭州鳳凰山,其所有的產品原來都是宮廷專用的,所以才有“官窯”的稱謂。而今在宋城重建,其產品自然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了。南宋官窯出產的瓷品有以下同幾個特點:胎薄,造型簡練,端莊,釉彩晶瑩凝厚,表面經過燒製有不規則的紋片。官窯瓷以粉青色最為珍貴,質感如玉,歷來被更為我國古代瓷器的珍品。遊客可以現場參與,製作小動物,小器具,留作紀念。

和瓷器一樣,酒也可以算是中國傳統文明的代表,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釀酒的作坊。技師們用精選的大米和取自宋城四眼井的優質泉水作為原料,經20多天的發酵,再用這架古老的榨酒機榨,然後放在蒸缸中蒸熟,成品酒就釀好了。這樣釀製的酒清醇可口,沒有任何添加成分,適量飲用,對身體健康有積極作用。這也可以説是宋城的特色產品,平日喜歡小酌幾杯的朋友不妨一試,同時也歡迎參與,不知道您釀的酒是否會風味獨特?

前面我閃就到了孫家正店。宋代的酒樓,如果稱為正店,就説明是高檔的酒樓,通常只為達官貴人服務。據文獻記載,北宋都城開封人口多達百萬,商業繁榮,是當時北方的經濟中心,而正店也只有72家。大家請看孫家正店的綵樓。綵樓就像現在的霓虹標牌,是招徠顧客的一種手段,也只在宋代流行。這種綵樓也同樣按照《清明上河圖》製作。孫家正店現在已經推出一系列宋菜,歡迎大家品嚐。

對面就是王員外家,從《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王員外家與孫家正店同是全圖中最華美的建築之一。它建有兩層的綵樓,雕樑畫柱,與後面簡陋的店鋪形成鮮明的對比。古代仕子的人生得意不外時的婚嫁習俗。宋代的婚齡一般是男15、女13以上,婚嫁禮儀相當完備,有時甚至近於繁瑣,但出因此具備了獨特的魅力。它分為定親,迎娶,拜門等三大步驟,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換貼,相親,送聘,拜堂等內容。有的流傳至今。這裏不這有許多喜慶用具和俗規的展示,表演。如果各位有興趣也可以參與這項活動。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3

寧波境內主要山脈有四明山和天台山兩支。四明山又名句餘山,是天台山脈的支脈,橫跨本市餘姚、鄞縣、奉化三縣(市),並與嵊縣、新昌、天台三縣連接。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據志書載:"四明山周圍八百里,二百八十峯,峯峯相次,中頂五峯,狀如蓮花,疑近星斗,山頂極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這就是四明山名稱的來歷。天台山,主幹山脈在天台縣,寧波境內為其餘脈,有4大分支從寧海縣西北、西南入境,經象山港延至鎮海、鄞縣東部諸山。

寧波有漫長的海岸線,港灣曲折,島嶼星羅棋佈。全市海域總面積為97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62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為788公里,島嶼岸線為774公里,佔全省海岸線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島嶼531個,面積524.07平方公里。寧波境內有兩灣一港,即三門灣、杭州灣、象山港。這些灣港,因有錢塘江、甬江及眾多溪河注入,夾帶着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為灘塗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寧波沿海潮汐屬不正規半日期潮型,一天有兩個高潮和兩個低潮。平均高潮為吳淞零點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為0.31米。三門灣、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遞減,甬江鎮海口外的潮流,每逢農曆七年級、十五朔望日漲於十一時一刻。市區"三江口"的潮汛則朔望日漲於一時。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餘姚江、奉化江、甬江,餘姚江發源於上虞縣樑湖;奉化江發源於奉化市斑竹。餘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合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海。整個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

寧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温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6.2℃,平均氣温以七月份最高,為28.8℃,一月份最低,為-4.2℃。全市無霜期一般為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長期為300天,適宜於糧、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長。年平均降水量為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0%。

寧波歷史悠久,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時期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郭、貿、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一直沿用至今。寧波在唐時與揚州、廣州並稱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列為對外貿易的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4

遊客們,我們現在來到了曾經在葉聖陶老先生筆下提到過的久負盛名的雙龍洞。我們都知道,金華的各種溶洞是“金華四寶”之一,那麼有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我們在中學裏的地理課應該學過,這種溶洞是一種特殊的地貌類型,我們稱之為“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亞半島的石灰巖高原的地名,而在我國,喀斯特地貌亦稱巖溶地貌。這種地貌在地下發育着地下河、溶洞等。而在溶洞內有多姿多彩的石筍、鐘乳石、石柱,奇形怪狀,美不勝收,呆會兒我們進洞後可以大膽的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去欣賞他們。除了金華,雲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現。

那麼我們先看一下,在洞口的“洞天”兩個蒼進有力的大字是由宋代書法家吳琳所書。大家可以找一下,雙龍在哪裏呢?(遊客找)其實,我們在洞口是找不到的,我們可以先走進來,抬頭往外望,原來兩條龍頭分別伸在外面,栩栩如生。

而龍身卻在我們的洞裏,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很久以前金華的人民得到兩條龍的保佑,風調雨順,豐衣足食。但時間長了,這裏的人民就很懶惰了,就等着天上掉餡餅,兩條龍看不過去就躲到洞裏去了,於是這裏不再風調雨順,民不廖生。黃大仙看到也是很難過,他就想辦法用仙水只把龍頭引出來,這樣,只要人民比較勤勞的話,還是可以過着舒適的生活的。從此,金華的人民以勤勞著稱。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5

沈園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為什麼沈園歷經820_年而不衰呢?下面請各位遊客帶着這個問題,跟我一起參觀這個越中的仿宋園林,整個景區由三大部分組成:沈園古蹟區、東苑、南苑。

下面首先請大家隨我參觀古蹟區。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個園子,叫“詩境園”,是為了紀念詩人陸游所建,其中在這個園子裏有一塊形狀奇怪的石頭,取名為“詩境石”。上面的“詩境”兩字便取自陸游的手跡。這塊石頭是一塊太湖石,它具有五個特點:瘦、透、漏、皺、醜。“瘦”,是因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給人一種高高瘦瘦的感覺;“透”,是因為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點一隻煙,對準其中的一個孔,那麼煙霧就會從各個孔中冒出來;“漏”也是這個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會從上面的孔滲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連的。"皺”,是因為這塊石頭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額上的皺紋,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這第五個特點“醜”,也是這五個特點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稱的,而石頭卻是以醜為美的,越醜就越加顯示出它的欣賞價值。下面請隨我往這邊走。

現在我們所站的是一個仿宋建築,形狀古樸,取名“問梅檻”,這三個字是由紹興書法協會會長沈定庵老先生所寫的。“問”是詢問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陸游生平最喜愛的梅花,而我們沈園內種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園梅香滿園,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園最美麗的時候。據説,陸游是中國歷史上留下詩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來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寫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見陸游對梅花的情有獨鍾了。“檻”是像這種建築在水上的一種建築名稱。所以“問梅檻”三個字便由此而來。下面我們往這邊走。

我們紹興有“石鄉”的美稱,那麼我們現在所走的這痤古樸的小石橋叫做“傷心橋”。為什麼取這名字呢?因為陸游曾在老年重遊沈園時,觸景生情,在沈園<<二絕>>中有這樣一句話“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6

歡迎大家來到杭州孤山!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説。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它東接白堤,西連西泠橋,形如牛卧水中,浮在碧波縈繞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這裏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台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裏;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后近幾年重建四照亭;蘇曼殊墓;陳士英墓;林啟塑像。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明代淩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台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

在孤山後麓,有一座民國風格的亭子,中山紀念亭,正對西泠橋。亭旁是成片的中山紀念林,這片紀念林是1929年春天營造成的,林以落葉闊葉樹為主,主要樹要有楓香,麻櫟,三角楓,烏桕,銀杏,楓楊,喜樹,泡桐,青桐,無患子,馬褂木,榔榆,楊樹,合歡,紫楠,香樟,石櫟,石楠,棕櫚,冬青等。它們茂密參天,鬱鬱葱葱。此外,在林區的低層還附有地衣,苔蘚,以及藤蔓植物,構成了立體式的樹木景觀。在孤山的巖坡上還種植了大量的迎春,梅花,杏花,碧桃,海棠,櫻花,柳杉,水杉,垂柳,黃析,夾竹桃,南天竺,廣玉錢鬆等各種花卉樹木。紀念亭掩映在一片綠樹繁花中,與西湖盈盈碧水相映,雖經數十年風雨,依然屹立,供遊人緬懷一代偉人,抒發懷舊的情思。

位於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宮御花園一部分改建而成的。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公園。公園與白堤終端的“平湖秋月”隔路相對,四開朱漆大門正對着秀麗的西湖。抬眼展眸,湖上風光應接不暇,畫船遊移,笙歌悠揚,水鳥振翅,花蝶蹁躚。公園佔地面積較大,內部佈置曲折而綺麗。跨進大門,寬闊筆直的園路灑滿了林蔭,花木掩映,直指聳峙的青山。路盡頭的石壁上鐫有“孤山”兩個丹書大字。石壁的兩旁各建有一座石亭。沿着石壁東側的台階而上,則是一座寬大的平台,森森的中山林由此而舒展,漫山遍野,湧綠聳翠,飄香留芳。

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御花園,佔了大半個孤山。

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為中山公園。園內一個精緻絕倫的小園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園中彷彿置身深山谷底,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景區溪、潭、花、木、亭、橋等佈置得疏密有致,參差有序。山北麓,有紀念北宋詩人林逋(號和靖)的放鶴亭。林系杭州人,長期隱居孤山,終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説。林死後葬在孤山,鶴在墓前哀鳴而亡。亭內立“鶴舞賦”刻石,碑文為清康熙皇帝臨摹明朝董其昌書法的手跡。以金石篆刻見長的西泠印社在孤山山頂,這裏也是個依山面湖構景精巧的古典園林。光緒二十九年(1908年)以藝術大師吳昌碩為社長,成立西泠印社。一時國內外篆刻名家雲集於此,成為全國金石篆刻和書畫藝術的活動中心。西泠印社保存着歷代碑刻、貼石、墓誌、畫像石等250餘件。

孤山西麓、西泠橋畔有秋瑾墓。秋瑾於1904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內外,鼓動革命,組織軍隊。1907年犧牲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敬慕民族英雄岳飛,曾對親友説,如不幸犧牲,願埋骨杭州西泠,現墓為1981年遷回重建。墓以花崗石砌築,方座形,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高2.7米,身着長裙,雙手拄劍,背山面湖而立,神態沉靜剛毅。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精選5篇浙江孤山導遊詞(五)

孤山位於西湖的裏湖與外湖之間。是西湖中最大的島,高38米。這裏碧波縈繞,山上花木繁茂。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御花園,佔了大半個孤山。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為中山公園。

孤山正北面的山崖上鐫刻着“孤山”兩個硃紅大字,字高一米五,楷體,是南宋人的手筆。孤山,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園內一個精緻絕倫的小園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園中彷彿置身深山谷底,獲得“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其中溪、潭、花、木、亭、橋等佈置得疏密有致,參差有序。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聞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時建西太乙宮、四聖延祥觀,清代曾在此建行宮,康熙、乾隆南巡時都在這裏住過。雍正時(1727年)改為聖因寺,與靈隱、昭慶、淨慈三寺合稱西湖四大叢林。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山北麓的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説。

林系杭州人,長期隱居孤山,終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説。林死後葬在孤山,鶴在墓前哀鳴而亡。亭內立“鶴舞賦”刻石,碑文為清康熙皇帝臨摹明朝董其昌書法的手跡。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孤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山,也是一座文化堆積起來的山。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明代淩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

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台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白居易稱之為“蓬萊宮在水中央”。有時一棵樹一塊石頭,就承載着一段歷史,或記錄着一件人文趣事。

這裏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孤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晴雨煙月,風景互異。晴時,山石樹木,樓閣亭榭,一如工筆所描,無一筆不真切,風物雄麗中透着清秀之氣。雨時,像潑墨寫意,莽莽蒼蒼,山色空朦中含着幾分神祕,

孤峙湖中,形如黛簇的孤山,挽着裏湖,牽着外湖,四周雲水茫茫,煙波渺渺。湖山一體一韻,淡冶相得。若是朝日始出,夕陽末落,可見湖水染綠之功,山嵐設色之妙。日聞漁歌裊繞,夜見輕棹悠悠。人説孤山是造化鍾靈秀,藏神奇的地方,一點不假。

孤山頂上奇絕秀麗之氣磅礴,畫棟宏麗,飛閣凌空。雲樹古木,枝茂葉密,凝綠疊翠。千尋佛塔,挺出翠微。山陽坡明麗而俊秀。亭榭樓台,參差錯落,掩映在綠樹叢中。山花爭豔鬥妍,四季芬芳。好鳥飛來枝頭,歌喉千囀,舞姿翩翩。還有日夜噴湧的甘甜清澈的山泉和陪伴在旁的奇石靈巖。

冬天是探梅、賞雪勝地。孤山的雪景最為引人入勝。雪後看山:“兀峙水中,後帶葛嶺,高低層疊,塑雪平鋪;日光初照,與全湖波光相激射,璀璨奪目”。泛舟湖上,如見瓊樓玉宇,遍山一色銀裝。若置峯山間,宜往放鶴亭踏雪尋梅,除了檀香梅急性先開,其他如宮粉梅俏麗香濃,硃砂梅紫豔色重,綠萼梅潔白素雅,灑金梅紅白相間,各逞妖嬈,各具情趣。

南朝人陸凱,曾在花期精心剪下杭州的梅花,特意請人帶給遠在長安的友人范曄,更附上一首小詩説: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別信,聊贈一枝梅。”這首詩明白如話,情感藴藉,對朋友的關切和對梅花的厚愛,同時躍然紙上。

介紹浙江仙都的導遊詞 篇17

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閒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 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

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許多繽紛彩雲迴旋 於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當時有刺史苗奉倩上報玄宗。玄宗聽後驚歎地説:“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傳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峯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蕩奇峯怪石之神韻。

鼎湖峯,東南以步虛山、仙都山為屏,西北傍練溪碧水,高170.8米,底部面積2468平方米,頂部面積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雲天 。

景點路線:會仙橋→景門→仙鶴迎賓→神龜探月→飛天廣場→鼎湖峯→鼎湖勝蹟→丹穴、童子峯→夢筆生花→九曲練溪→登仙橋→仰止亭→龍鬚草→步虛山→丹井→黃帝祠宇→黃帝像→黃帝祠宇壁畫與浮雕→軒轅黃帝史蹟展覽館→纜車觀光→縉雲台→步虛亭→清風澗→丹鳳朝陽→猴王迎賓→魚躍龍門→凌虛亭

芙蓉峽,南距鼎湖峯三公里。好溪水從臚膛、東方、靖嶽奔流而來,經胡截地,過截脈嶺,入石壁潭,就進入仙都的北大門。此處,東有馬鞍山高踞雲空之上,山的溝壑如龍蛇,逶迤而 下,那沐白、上章、梅宅的農舍,散落其間,煙村暮樹、儀態萬方,是人間又一處桃花源。

景點路線;孔雀浴溪→芙蓉嶂、芙蓉峽→“鐵城”摩崖、珍珠瀑→紫芝塢→螺螄巖→玉兔守門→洗心池→小芙蓉→胡公誕生地→三奇巖→鐵城崖壁→仙掌巖→卓錫

朱潭山

朱潭山位於仙都景區。主要景點有仙堤、晦翁閣、九龍壁、超然亭。進入景點位於兩橋之間的長堤,叫做仙堤。仙堤兩邊楊柳婆娑,用卵石鋪成的長堤既浪漫又多情,是當地戀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之地,並且知名度越來越高,吸引了麗水、金華、武義鄰近縣市成千 上萬對新人紛紛沓至。建國以後,成為中央、省、地方領導和遊人留影的必到之處。這裏也曾是《 阿詩瑪》、《絕代雙驕》 、《天龍八部》 、 《漢武大帝》等數十部影視劇的拍攝基地。

小赤壁

下洋村隔溪對岸有山一線,長數裏,臨溪一面絕壁陡峭,高達百米;下有碧潭,深不見底。那峭壁紅白相間,遠遠望去,猶如焰火燒過,和長江赤壁相似,由於規模較小,故又稱小赤壁。小赤壁, 古稱白巖,南宋文學家樓鑰在《北行日錄》和《遊白石巖》、《遊仙都及白巖》等詩文中,均有記載。峭壁上的“小赤壁”三字,署名“印海”。明縉雲樊獻科有詩云“削壁入雲天,凌空幾歲年。石橋 藏野艇,幽谷瀉飛泉。澗隱諸峯合,林蔭一鶴 眠。

倪翁洞

倪翁洞,位於“陽谷三竅”最北。洞高二丈,方五太。洞有兩口,一為東北,二為東南,洞正中有楷書“初陽谷”三大字。《仙都志》雲:“宋嘉泰間郡人陳百朋《括蒼續志》雲:‘洞正屬仙都山,練溪旁。初陽谷中崖上有洞名三字,或雲李陽冰篆。’”其中“初”字,缺一點,只有在清晨一縷陽光射進時,才可補全,持續時間極短,機遇十分難得。

趙侯祠

趙侯祠又叫趙侯廟,又名烏傷侯廟,是仙都最古老的廟宇之一。這裏供奉的是漢代人趙炳,他精通法術,為百姓治病,救了許多人。為了紀念他,百姓在此給他建了祠堂。旁邊的神醫洞內還供奉自古到今八位神醫的石像,是祁求全家平安、健康、幸福的地方。景點內的山谷堆放着許多碩大無比的巨石。從趙侯舟向谷內眺望,這堆石頭的上部,是鳥形巨石;下部石頭較小,且如鳥蛋。人們望形主義,取名為天鵝孵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