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課活動方案(通用3篇)

小班語言課活動方案 篇1

捉老鼠(土家兒歌)

小班語言課活動方案(通用3篇)

執教:龔祥倫 長陽第一幼兒園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小夥伴合作遊戲,學習規範、清晰的發音。

2、通過遊戲更好的體驗土家兒歌作品的趣味。

3、能區分普通話和方言的發音。

活動準備:

活動大圖一張、兒歌圖譜一張、木魚一個

活動過程:

一、 情景設置,理解兒歌大意。

1、出示吊腳樓,邊添畫邊講述。

下起雨來了,屋檐上、地上發生了什麼變化?屋子裏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2、看圖譜,學習兒歌內容。

3、跟着木魚熟念兒歌。

4、幼兒結伴合作,熟練掌握兒歌。

二、 介紹遊戲規則和玩法。

1、介紹遊戲名稱。

貓兒吃飽了,有力氣了,會幹什麼呢?引出名稱《捉老鼠》。

2、師示範參與遊戲,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遊戲規則。

3、師引導幼兒遊戲:分組、集體。

4、翻譯官:用方言遊戲。用家鄉話來説一説,玩一玩,看看怎麼樣?

三、 幼兒自主遊戲,師巡迴觀察指導。

幼兒自主選擇用普通話和方言玩遊戲。

四、 遊戲延伸。

雨停了,到户外去捉老鼠吧!帶幼兒模仿小貓離開活動室。

小班語言課活動方案 篇2

活動名稱:語言活動

活動內容:為什麼我不能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我為什麼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2、 能夠安靜地、愉快的傾聽故事。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認知動物的生活習性;

2、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森林動物圖

3、 空間準備:二十五個小椅子呈半圓形擺放;

活動過程:

1、 情境“森林裏的小動物”,導入主題;“看看今天森林裏來了哪些小動物?”“它們七嘴八舌的在爭論,我們來聽聽它們都在説什麼呢!”

2、觀看課件,傾聽觀察,初步感受故事內容;順序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頁面中角色、場景、行為動作,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提問:“畫面上是誰?發生了什麼?”

3、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

教師有表情地表達頁面上的內容,吸引幼兒認真傾,聽啟發幼兒思考,嘗試理解小動物的情緒、困惑。提問:“看見時候是怎麼想的?”引導幼兒學習句式:“為什麼我不能…”

4、 角色扮演,在教師引導下嘗試複述“為什麼我不能….”

5、 經驗遷移,生活中“為什麼我不能….”

提問:我們會像小動物一樣很多“為什麼我不能…..”的問題,誰來説一説?

活動延伸:

1、 開展以自己價值為核心的社會活動《能幹的我》,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自我的價值,肯定自己的長處。

2、 在主題展板上製作一個智慧樹,讓幼兒家長將幼兒的困惑寫在便籤上,並將便籤貼於智慧樹上,教師收集信息與幼兒進行討論。

小班語言課活動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畫面,瞭解主人公的活動和感受。

2、通過語言或肢體動作演示,初步理解“繞”、“越”、“趟”、“衝”等動詞。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教學準備:

大書,教師或幼兒騎車的相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一張騎自行車的照片,問問幼兒喜歡騎自行車嗎?接着請幼兒説説騎車都到過哪裏?看到了些什麼?幼兒討論後,教師進行小結。

二、閲讀圖畫:

封面:先出示題目,明確“我”指的是誰:這讀本的題目叫“我的自行車”,“我”指的是誰?你們覺得他可能要騎去哪裏?

第1頁:他騎車來到了哪裏?前面有棵樹,要繼續往前騎的話,該怎麼辦呢?

第2頁:他又騎車到了哪裏?要是從小橋上騎過去,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這個動作呢?

第3頁:(遮住“來到樹下”)請幼兒看圖補充“我”騎車來到了哪裏?

第4頁:教學同2頁

第5、6頁:分別觀察“騎上”“衝下”的動詞

第7頁: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

三、總結分享:

教師小結小男孩去過的地方及用到的動詞。

(本案例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這讀本素材來源於生活,這是幼兒身邊見過或經歷過的事,所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參與性很高。通過對讀本的學習,幼兒明白了這個故事是按時間順序來描寫的,以一週的時間展開,每過一天句子就相對的擴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動作的演示,讓幼兒模仿讀本中出現的動詞,加深幼兒對動詞的理解。存在的不足有:所提的問題不是很具有開放性,有點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維能力,同時在課堂上過多的關注積極活躍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參與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動中吸取經驗,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