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育活動方案十篇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1

一、設計理念: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十篇

1、採頡孩子生活中非常感興趣的點“表情”為活動內容,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在與老師、同伴交流,和材料充分互動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意見,加深對錶情的理解,提高語言能力

2、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他的發展與孩子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的聯繫在一起的,因此要注意差異、尊重孩子的個性。

3、語言能力包括思維和口語兩部分,以往我們較注重口語能力的培養,從而出現純模仿的誤區,其實思維過程是支撐孩子口語的基石,本次活動注意了幼兒內在思維和外在口語的有機結合。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幼兒感知、理解表情,激發幼兒講述的積極性,能清楚的表達自己對錶情的.認識。

2、幼兒樂意在集體面前説話,並能耐心的傾聽別人談話。

3、培養幼兒關心他人、快樂生活的情感和態度。

三、活動準備:

人手一面鏡子,表情卡每人一套,圖片每人一幅(情節、風景、色彩圖等),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談論臉部的各種表情

1、活動開始,引導全體幼兒觀察老師的表情(笑)

今天,有這麼多老師來做客,小朋友高興嗎?那你們看馮老師高興嗎?你怎麼知道老師很高興?(老師在笑)那你又是怎麼知道老師在笑的?

輔助提問:老師的嘴巴、眉毛、眼睛怎麼樣了?

師:哦,眉毛彎了,眼睛眯起來了,嘴巴往上彎了,小朋友就知道老師在笑了。那現在,我們一起拿出小鏡子,看看自己是怎麼笑的?

2、笑是一種表情,除了笑還有什麼表情?

幼兒照鏡子看看、找找、説説、做做。

(1)你找到了什麼表情?來,到上面來表演給小朋友看。(幼兒模仿)

(2)根據回答出示表情圖,説説表情,進一步感知明顯特徵。

(二)聽故事找表情

表情可真有趣呀,看看大家的臉可以找到表情。其實,在聽故事的時候,表情也會發生變化。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有來聽聽、看看一個故事,你們想想在這個故事裏能找到什麼表情?在什麼地方找到了這個表情?

1、觀看多媒體故事

2、提問:你覺得故事裏有什麼表情,在什麼地方?

幼兒説説,引導孩子説完整。

(三)觀察、理解圖片內容,為圖片選擇恰當的表情。

小朋友真聰明,把藏在故事裏的表情都找了出來。今天還有一些表情躲在信封裏了,快把他們拿出來,(取出信封,看看錶情圖片),我們給這些表情找張圖片朋友好嗎?

請幼兒自由選擇圖片。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圖片(一次性在大屏幕上出現五張操作圖),就放在後面,等一下,你可以自己去選一張圖片,看一看,你覺得這張圖片可以和哪個表情交朋友,就把這個表情貼在圖片上,然後跟旁邊的小朋友説説為什麼要用這個表情。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2

一、情況摘述

李毅是我班新轉來的一個小朋友,轉園來時總是低着頭,不肯説話,在幼兒園很少與小朋友交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他進行了如下觀察:

觀察一:自選圖書時,李毅總是在小椅上,不肯去選圖書,另一位小朋友坐在他旁邊,有些傷心了,喊“找奶奶”,他也坐在那兒跟着説了起來,然後一個人跑到一邊,坐在離小朋友很遠的地方,默不做聲,看上去很可憐。

觀察二:吃飯時,李毅把最愛吃的炸肉吃沒了,可能還想要點,他瞪着眼睛注視着老師,老師問他,他只簡單的用方言重複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李毅的父母因工作原因都在西藏,無暇照顧孩子,李毅從小跟着老人長大,老人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可少了一份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對話也許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與別人交談的能力明顯不如同齡的孩子,在同伴的'眼裏已是個被冷落的人,無法交談的人,而他偶爾説一句話,還會招來一陣恥笑,時間一長,他更加難以啟齒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種資源,縮短與李毅的距離。

教師首先向他介紹了班上的三位老師,沒想到他重複了最後的三個字“高老師”,下午高老師還沒來上班時,他重複了兩邊這樣的話語“高老師還沒來”。看到這一現象,經過向家長的瞭解,他在原來的幼兒園也有一位高老師,所以對班上的高老師有好感也就不足為怪。抓住這一契機,我們多給他創造與高老師接近的機會,並讓高老師多於他交流,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眼神裏有了光彩,有時還能看見他高興的笑臉。

2.創造條件,讓李毅多開口説話。

一段時間以來,李毅偶爾冒出的一兩句話,卻成為孩子們的笑料,有的小朋友還特意模仿他的話語,經過一番情感滲透,孩子們的笑聲減少了,為了能讓他多説話,老師抓住與他接觸的任何機會,多和他説話,“李毅,你喝水喝得真好”,李毅説:“多喝水不生病啊。”“李毅,你站在這兒做操就行了。”李毅説:“站好了,別跌倒啊。”只要老師説一句,他並定會有一句話再等着你,而且都會順着你的語氣説,話語明顯比以前多了許多。

四、啟示

一個月來,李毅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了許多,還有點調皮了,你交給他的兒歌不會忘記,有時還會鬧一鬧呢,語言交流的次數與數量明顯增強,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多對他引導,讓他快樂成長。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3

【活動設計】

動物是自然界的精靈,他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同我們的生存有着密切的關係,孩子們對動物也很感興趣,因此我班開展了可愛的小動物的主題活動,主題進行活動中的一個早晨,小朋友們正在做操,有一隻小鳥在旁邊的空地上跳來跳去,這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有些孩子停止了作操,在觀察它,有些孩子在高興地竊竊私語,也有的隨手撿起了地上的小石子去砸它。在以後的幾天內小鳥經常飛來,孩子們也依舊如此,對於小班的孩子想跟他單純地講道理,很難讓他們理解,即使理解這種行為不是來源於自身的情感推動,而是外在的約束也很難持久。由此我想到了這首兒歌,這首兒歌充滿着童趣,也體現着小朋友與小鳥之間朋友似地親密地感情。加之4月底到5月初正逢一年一度的愛鳥周的活動,這正是一個讓孩子瞭解鳥類,建立愛護、保護鳥類的好的教育機會。因此我以這首兒歌為藍本自己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中小鳥和“我”之間的親密關係,知道要保護環境、愛護鳥類。

2、能在圖示的提醒下,學習朗誦兒歌。

3、能根據角色的變換,做出相應的動作,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小鳥紙偶、圖示一副。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偶,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紙偶,引起幼兒興趣“小鳥你好!歡迎你,你有什麼事嗎”(傾聽的樣子)“哦!小鳥説它今天早上在學我們做操,而且他把它畫了下來,請小朋友們看,他都學了些什麼?”(自評:小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在他們的眼裏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哪怕是一個紙偶,一個虛構的角色都會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因此在這裏我將小鳥從兒歌中提出作為整個活動的主角,引起下文)

二、看圖示,學習兒歌

1、出示圖示,分句學習。

“哎呀!畫的真好,誰來説説小鳥學了那些動作,它是怎麼學的?”分句説説。(幼兒回答)

2、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

“我把你們的話和在一起編了一首兒歌,就叫做小鳥學做操,念給你們聽一聽”。(教師完整朗誦一遍)

“我念得好不好?小鳥親了我一下,我真得意。你想讓小鳥親親你嗎?現在請你在下面看着圖示自己説説”

3、幼兒自己看圖示嘗試朗誦。

(自評: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圖示來幫助幼兒記憶兒歌,因為在這之前我上過兩節兒歌學習的課,一節是《牽牛花爬高樓》一節是《春天》,同樣都是兒歌學習,且兒歌的難易程度差不多,為什麼幼兒掌握情況卻相差很多,前者採用的是簡單的提示,而後者是一副完整且構圖優美的畫,可是幼兒掌握卻不好,我反思後想是不是因為前者提示有一定的順序性,而後者因為構圖的需要,出現的`景物沒有順序,一會看左,一會看右,一會下,一會上,因為視線不停的轉移而分散了幼兒對兒歌內容的關注,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在這節課中採用了圖示的提示,讓孩子通過有序的場景排列,重點部分紅顏色的強調來幫助幼兒自己學習。)

三、圍繞課題,提升主題。

“小鳥為什麼喜歡跟我們做朋友呢?”(幼兒回答)

小結幼兒的話:因為我們愛護小鳥所以小鳥才願意和我們一起遊戲。

(自評:這節課的主題內涵—就是讓幼兒體會兒歌中小朋友與小鳥之間親密的夥伴關係,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幼兒思考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同小鳥相處,通過自己講述和傾聽同伴講述讓幼兒相互瞭解保護鳥類的好辦法,進而瞭解要保護鳥類同鳥類成為好夥伴。)

四、遊戲

遊戲:“小鳥學作操,你們來做小鳥,我來當這個小朋友,一起遊戲。”師生分角色遊戲。

結束:小鳥飛吧飛吧飛到外面去吧!

(自評:小班孩子喜歡給自己賦予一定的角色,而且角色意識很強,在遊戲中賦予什麼角色,他就會執着地認為自己就是這個角色,而且孩子對動作的表現力要大於語言和表情這兩種表現方式,因此最後設置這個遊戲一個讓幼兒體驗兒歌中親近友好的情感,一個滿足幼兒動作表現地需要。)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4

敍事研究是近幾年頗受我國教育界關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由教師作為研究者身份從事的敍事研究,即教育敍事。教育敍事其實既可以理解為一種研究範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後者則包括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用敍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簡短的記錄,也指教師在研究中採用敍事方法呈現研究成果。一般來説,教育敍事尤其是教師所寫的教育敍事,陳述的是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教改實踐活動中曾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師本人撰寫的個人傳記、個人經驗總結等各類文本。教師自己敍述教育教學故事,不是要檢驗某種已有的教育理論,也不是為了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更不是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以自我敍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動,並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樣道理,在幼兒語言教育領域,教師也可以通過教育敍事,記錄並反思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事件,來評價教育教學的得失,以此改進語言教育教學質量。

一、教育敍事——敍什麼

所謂教育敍事,是在講一個發生在昨天或者今天的一個或感人、或發人深省等諸多感受和思考的故事。一般來説,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教育敍事更多的是以教育隨筆、教育筆記等形式出現,越來越多地成為幼兒教師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那麼,對於幼兒語言教育而言,教育敍事究竟應該敍什麼呢?事實上,“敍什麼”也逐漸成為一線教師在教育敍事研究中面臨的越來越明顯的難題。根據教育敍事的含義,結合幼兒語言教育領域,我們認為,教育敍事的“敍”可以包括兩方面內容。

1.個別幼兒的語言發展與指導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只要注意觀察和傾聽,教師隨時都可以發現幼兒表現出的語言能力究竟發展到何種水平。例如,在遊戲活動、自由活動中,由於幼兒身心比較放鬆、情緒比較高昂,更容易表現出真實的語言發展水平。而當教師發現幼兒的語言表達出現錯誤時,自己將採取什麼方式予以指導?是現場指導,還是事後強化?哪一種方式更為有效?這些都可以成為教育敍事的內容。再則,教師所選擇的教育方式,對於幼兒來説,是否有長期的效應?在後續觀察中,可以增加對該幼兒的關注和交流,以檢測所選方法的有效性;觀察幼兒是保持原來水平,還是不斷取得進步,針對幼兒的具體表現,再做進一步指導。如果能夠長期堅持,那麼教師就能為班級每一個幼兒建立一個語言發展與指導檔案,這樣的記錄過程既有助於教師或家長了解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又能找到適當地指導幼兒語言發展的方式,還可以幫助教師整體把握班級幼兒的語言發展狀況,為組織實施語言教育活動提供依據。

2.語言教育活動的過程反思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個別觀察與指導以外,對語言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進行反思也是教師教育敍事的重要內容之一。幼兒園中,各種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正式活動,如文學欣賞活動、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語言遊戲活動、早期閲讀活動等。相對於日常生活中教育活動的隨機性、偶然性來説,正式的語言教育活動計劃性、目的性更強,為幼兒創造不同的機會,對他們在日常交際中獲得的語言素材進行提煉和深化,達到語言規則的理解及有意識地運用。不管是開展何種語言活動,教師預設的成分都比較多,比如説目標的設置、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運用等,而這樣的預設是否適合幼兒,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是否取得了應有的效果,這就需要一個反思的過程。

在幼兒語言教育實踐中,活動過程中的各種有意義的事件,如幼兒生成的話題、感興趣的知識、所選用的方法是否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等,以及活動結束後對本次活動所存在的不足的思考,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怎樣彌補,以及下一次活動如何繼續展開將這些內容寫進教育敍事,有助於促進教師對開展各種類型語言教育活動的思考與探索,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二、教育敍事——怎樣敍

“敍什麼”解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米”的問題。理解了幼兒語言教育實踐中哪些內容可以作為教育敍事的內容,那麼如何寫教育敍事,才能避免目前教育敍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有感無語、故事簡單、視角偏頗、個性缺失、感性理解等?針對現實問題,幼兒語言教育敍事應該包含四個要素。

1.鮮明的主題

一個好的教育敍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有趣的論題上,它是生動事例的再現,要有一箇中心論題。這類事情或令人振奮,或令人激動,或令人感慨,或令人驚詫,或令人不安,或令人悔恨,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和語言活動過程中認真觀察、記錄所發生的事件,並養成思考、提問的習慣,在記錄中逐步明確所要研究的問題,並能清晰地表達、細化問題,便於處理和研究。而且,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隨時抓住出現的新問題,這些都有利於敍事主題的形成和清晰化。

2.科學的理念

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從事教育敍事研究,必須要有先進教育思想的支撐,才能體現敍事者一定的教育思想。通過對具體、鮮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顧、剖析,內化某種教育思想,形成相應的教育信念。這就需要教師平時要注意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不斷接觸新的理念;同時也要注重和教育同行+的交流討論,這將有助於走出自己的誤區,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3.生動的情節

幼兒語言教育敍事,需要有生動有趣的情節,也就是説要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按一定結構展示出來,而且對“人”的刻畫,要形象生動感人,同時融人教師在事件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感受和體驗,特別是伴隨的思考和反思,使傾聽者能夠從中得到啟發,與敍事者形成交流和對話。

4.深刻的思考

這是指教師在敍述生動的過程中,不僅要有生動的情節,更重要的是要有“思”,在敍事的過程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考。這才是敍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意義的故事總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達某種關於教育或人生的“道理”。有“道理”,表明一個故事能夠讓聽者聽故事之後被“感動”。只講“事”,但“理”在“事”中,構成“事理”。

三、如何運用教育敍事來評價語言教育活動

隨着新《綱要》的實施和新課程的全面鋪開,幼兒教師的教育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角色變了,幼兒的學習變了,這一切都需要教師以新的理念實施幼兒教育,並不斷地反思、整理教育,逐步凸顯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個有靈性和悟性的教師,通過教育敍事研究不斷推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那麼,教師的教育敍事在評價幼兒語言教育的工作中究竟有何作用呢?也可以説,怎樣運用教師的教育敍事來評價幼兒語言教育活動呢?這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1.對幼兒語言發展的評價

在幼兒語言教育領域,教師的教育敍事離不開幼兒,主要是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詳盡豐富的教育敍事研究中,所敍述的事件包含了幼兒語言發展的不足、優勢、已經取得了哪些進步、適合用什麼方法指導等。這些事件和反思為科學地評價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了依據。因為通過教師的敍事,我們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科學全面地考察幼兒的語言發展,可以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評價幼兒,這也比較符合“重視縱向評價”的思想。不僅是教師自己,家長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教育敍事看到幼兒語言發展的過程與特點,從而為教師提供適當的幫助,促進幼兒語音、詞彙、語義、語用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對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

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是幼兒園常規工作之一。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止一次地聽到園長説,我們展示的活動是經過一次一次地研討而磨出來的。可見,評課對於幼兒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的活動,既需要評價自己,也需要評價別人!而真正能夠提高評課效率的一條途徑就是執教教師首先要對自己設計的活動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別人的評價才能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而教師對活動的自我反思就是教育敍事的內容之一。教育敍事是教師不斷反思、學習的結果,通過教師的教育敍事及其活動計劃安排,就可以看出他們是不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組織教育活動,有沒有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等。因此,教育敍事不僅有利於提高某一次活動的評價效率,也有助於評價教師的整個工作和專業發展狀況,可作為幼兒教師績效考核的一個憑證。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5

設計意圖:

西瓜是幼兒經常吃、喜歡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長平時不能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知西瓜的特徵以及西瓜與人們之間的關係。我們選擇西瓜作為教學內容,是為了引導幼兒在觀察和品嚐的過程中,發現西瓜的主要特點,瞭解怎樣吃西瓜、為什麼吃西瓜、什麼樣的西瓜更好吃等內容。

活動目標: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徵。

2、通過比較、品嚐,體驗新品種無籽西瓜的優點。

活動準備:

1、外形各異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無籽西瓜若干。

3、餐巾、點心盤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份。

4、課前請幼兒洗淨雙手。

活動過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樣吃西瓜”的問題

[評: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課題,既能啟發幼兒聯繫自己的經驗,又能激發幼兒討論的興趣。]

教師講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問:

1、猴王是怎樣吃西瓜的?

2、你們是怎樣吃西瓜的?

二、請幼兒在許多瓜果中挑選出西瓜進行觀察、品嚐

1、這裏有許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評: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知道西瓜的多樣性,同時也鍛鍊幼兒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麼樣的?

(1)請各組幼兒觀察桌上的西瓜,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並進行適當引導。

[評:每組一個西瓜為每個幼兒直接感知提供了條件,保證了幼兒的自主活動。教師克服了怕幼兒不會觀察、怕紀律難以維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讓幼兒充分觀察,從而瞭解了

幼兒的觀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參與該活動是否主動、積極等情況。]

(2)請幼兒表述各自的探索過程和結果。

小結:有的西瓜是圓圓的;有的.瓜皮是深綠色的,有的是淺綠色的,還有的是帶花紋的;西瓜是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一敲會“砰砰”地響,推一推還會滾動。

[評:在幼兒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安排了讓幼兒表述的環節,這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探索過程和感知結果,以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可讓幼兒猜測,以引起他們對觀察、探索西瓜內部特徵的興趣。)

(1)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麼?

(2)根據幼兒的表述教師小結: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導幼兒感受無籽西瓜的優點

1、請幼兒品嚐無籽西瓜,説説它和剛才的西瓜有什麼不一樣。(特別甜,吃起來特別方便。)

2、根據幼兒的討論作一小結,讓幼兒感受科技新產品的優點。

[評:無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時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幼兒通過比較,感受到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好處。]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6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對於我們來説是十分艱鉅的任務。如何發展和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採取什麼樣有效可行的策略來進行幼兒園語言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得了解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1、學前兒童期是語音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心理學研究發現,4歲以上的兒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語音。語音進步最明顯

2、幼兒語法結構的發展有以下趨勢:

(1)從簡單句到複合句

(2)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

(3)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開始出現轉折複合句,能夠獨立地講故事或各種事情,進入成人句階段。

3、語法特點:(1)初步掌握基本的四種語調(2)未能掌握語調中的斷和連、快和慢、輕和重。

4、2歲到五歲半的幼兒,不論作為其他人交談時的旁觀者或在自身實際參加的三人交談中,都是對“我”的理解較好,“你”次之,“他”最差。特別當其自身作為交談中的第三者時,對別人所談的“你”和“他”,即使是5歲半左右的幼兒,也不能很好理解,這時往往把別人説的“你”理解為指他自己,而把“他”理解為另一個人。

5、5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關鍵時期。這時候,他們聽和説的能力已經可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時,他們的閲讀圖書和分析圖畫的能力也顯著增強,他們開始喜歡和小朋友或者家長一起閲讀,甚至連猜帶蒙地念書中的文字。這時閲讀成了他們最大的興趣。研究孩子語言發展並提出相應的指導方法,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兒童語言獲得因素有:學習模仿在語言獲得中有一定作用;認知發展是語言發展基礎;兒童情緒態度對語言獲得有影響;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與他人的語言交際是語言獲得的主要條件等等。幼兒的語言發展跟自身的生理髮育有必然的聯繫的,我們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在幼兒語言教育方面,我們只能遵循規律,採取一些可行有效的策略。

一、為兒童創設一個適合語言發展的環境

“狼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初期離開了特定的環境,一切後天學習都是枉然。若是兒童在學前期養成不良的語言習慣,後期改正是相當有難度的。因此,為兒童創設一個開放愉快的語言環境,促使他們敢説、想説、喜歡説、願意説,有機會説,有計劃有準備的開展語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課堂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讓兒童引發學習興趣,更加集中於課堂學習。在學前期,兒童的課堂教育是有限的,教師要把複雜繁多的教育內容簡單化、形象化,用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讓兒童的注意力集中,這個時期可以對兒童進行規範語言習慣的教育。而在後期,則可以創造出適當的情景讓兒童提高注意力,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語言教育,比如用幼兒喜愛的角色表演、詩歌朗誦、看圖説話等等。孩子語言的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需要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指導和啟發。比如學習兒歌,教師要以抒情的語調去朗誦,使孩子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一種享受,同事渴望去學會這首兒歌。進而慢慢地能用感情朗誦。講故事也是如此,教師要有感情地把故事內容展現在孩子的面前,力求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要想達到那種效果有一定難度,有時我們可以藉助錄音機,電腦等媒介來幫助增強氛圍。這樣,孩子既想聽,又願意聽,還會模仿。相反,枯燥的講述對幾歲的孩子來説是很難接受的。真正有效的學校是一種心智的活動,通過多種感官來親身體會,可以進一步促進兒童的智力開發以及對這個五彩世界有更為生動細膩的感觸,能將靜態客觀的知識靈活化,從而產生新的思維和構想。兒童的語言學習,同樣運用到多種感官,如聽、説、看、畫、跳等。

我會經常在課間給孩子放一些錄音兒童故事。孩子對故事十分感興趣,每次都聽得十分認真,有點故事重複播放兩三次,孩子就會跟着錄音複述出來。這是一種對孩子的語言訓練非常輕鬆有效的方式。在複述故事的過程中,兒童不僅可以糾正自己一些不準確的發音,不規範的用詞,同時也可以輕鬆學會一些較難的詞彙。而在午休前播放一段動畫片也是同樣的道理,兒童看動畫片可以輕鬆進行語言知識的獲取,特別是詞彙的積累。

在課堂上,兒童通過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的對話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相關的語言習慣,從而規範自己的言行。兒童回答問題,不僅僅是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他們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幼兒創造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錯的給以鼓勵和引導,回答對的則可以進行深一步的啟發探討。為了克服孩子們在眾人面前不敢説,不敢表達的心理,我會經常給孩子提供“大聲説出來”的機會,就是讓每個孩子走到前面,無論是説、學 ,還是唱、跳,都會受到老師的一個小禮物和同伴的掌聲。孩子因此 可以克服膽怯的心理,語言表達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也是激勵孩子促進孩子語言表達的一個方法。

2、遊戲活動

福祿貝爾曾經説過,遊戲是兒童發展最好的方式。因為它是內在本質的自發表現,是內在本質處於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外向表現,“遊戲”一詞本身就説明了這一點。因此,在遊戲中兒童是最輕鬆愉快的。你可以發現,遊戲中兒童的語言是多樣的、神奇的、充滿幻想的,因為遊戲本身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兒童的語言得到極大的提高。我曾經遇到一個又輕微自閉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開口説話,問他什麼也不回答。但在遊戲中與他交流就變得格外容易,他會主動向我笑,甚至他會主動拉住我向你介紹他在玩什麼遊戲或是問我他不明白的地方。同時,他與其他的孩子的交流溝通也在遊戲的過程中變得十分輕鬆愉快。

如果説在課堂上兒童更多的是進行詞彙的累積,那麼在遊戲中,則是實踐運用的時候。許多在課堂中學到的詞彙並不是經常使用,而在遊戲中,孩子會隨着情景的變換説出不同的語言。為孩子創造一個開放的遊戲空間,則是為孩子願意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創造了條件。在娃娃家的遊戲活動中,與人交往是關鍵,社交可以極大的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在遊戲過程中會隨着自己的意願與其他兒童交流。比如打電話,大部分孩子已經知道該怎麼打電話和接電話,在遊戲中也可以一本正經的與人交流,教師只需要在旁靜靜看護,有必要時給予一些簡單的提示,比如打接電話時的禮貌用語。

遊戲時的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輕鬆愉快的環境更適合兒童遊戲。教師在遊戲中起到的只是創設遊戲環境兼看護作用,在遊戲方向不對或者發生突發狀況時以同伴者或者指導者的身份適當的引導遊戲的進行,而不能過多的介入孩子的遊戲。

3、家園合作

家園合作即家庭、幼兒園的合作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孩子的語言發展並不是短時期內就能夠學習得很好的,而是要分階段按照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比如有的孩子生活經驗豐富,他的表達能力強,表述起來也要輕鬆流暢一些。對這些孩子我們要進一步培養。而相反,有的孩子缺乏社會經驗,不經常與人交往,運用語言的機會也少,表達某件事情時常會表現出一種內心空虛的情緒,有的還會膽怯,講話語無倫次,甚至無話可説。針對這樣的孩子,教師和家長要及時溝通。

在幼兒園裏,要培養孩子一種積極的態度,要和小夥伴多多交流,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教師也要經常帶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父母也要為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多與同伴交往,並懂得一些禮貌用於。有時間的時候經常帶孩子去公園,超市,遊樂場等公共場所,這也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語言交流的平台。孩子對生活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心,並伴有強烈的表達願望。對於孩子來説,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史提高孩子語言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言教學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中結合生活,讓幼兒經常説説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動畫片就是孩子最感興趣的話題,提到《貓和老鼠》、《西遊記》、《喜羊羊與灰太狼》、《奧特曼》等動畫片時,孩子們的情緒就格外高漲,誰都想説,誰都能説幾句,教師要善於捕捉這樣的教育話題,適時滲透,有意識的加以引導,在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中培養 説話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兒童呆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幼兒園就是家,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著名的陳鶴琴先生就説過“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家長應該為孩子樹立起正面積極的形象,因為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家長的影響。在家庭語言教育中,家長應該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知識,增進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正確的使用語言,多帶兒童進行室外活動,經常旅遊踏青,讓孩子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鬆心情;支持孩子的探索,鼓勵孩子提出問題,不無視孩子的問題;創造愉悦民主的家庭環境,不苛責孩子豐富奇妙的想象,凡事讓孩子多動手動腦;給孩子單獨的空間 ,不過於干涉,為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閲讀天地,訓練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培養閲讀興趣。

僅靠家長單方面的教育是不行的,僅靠老師教育也是不行的,所以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形成教學聯繫,家園共育。老師要與家長保持聯繫 ,密切關注孩子的發展動向,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進行階段的訓練。而家長也應該每天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園情況,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回家進行適當的鞏固。孩子的語言教育是複製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二、根據兒童發展情況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詞出於《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註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温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遂有“因材施教”的這一成語。其中“因”是根據的意思,“材”比喻人,“施”指的是實施、進行,“教”指的是教育、教誨。意思是針對學習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就是要承認學生個體差異,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學生整體性特徵,又要顧及學生個性化特點。

每個兒童在生長階段的發育狀況都是不同的,有的兒童接受新知識較快,發展迅速,而有點兒童接受能力相對較弱,不能較快的掌握老師的知識,我們老師就需要因材施教,不能對所有的兒童都採取一樣的教學方法。兒童的語言發展是階段性的,每個兒童自身的情況也有區別,有的兒童語言發展較快,有的兒童語言發展較慢,我們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一視同仁,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應抓住各個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我們不能要求兒童接受不在他們理解範圍的知識,也不能教給他們過於簡單的知識。抓住關鍵期,在適當的時候教適合的內容,有利於兒童最大程度發揮他們的潛能,教學應順應規律,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孩子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有的孩子活潑開朗,有的孩子內向沉靜,在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內向學生的特點是平時很少講話,膽子小,既便受了委屈也會憋在心裏,並且會反覆地想。針對這些學生一定要細心做工作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多給予表揚與鼓勵。關注他們的意見,與他們多交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些學生身上往往藴藏着很大的爆發力,只要正確引導,就會收到好的效果。外向活潑的學生的特點是性格開朗、思維活躍,喜歡和別人討論問題。但反而因此會影響其它同學的學習。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提醒他們,針對具體情況作好教育工作,對他們的行為要多評價。並利用接觸他們的機會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其在活潑發展的同時又能取得進步,在交流的過程中還要着重培養他們為班級多做工作,為集體活動多做貢獻。平時如果我們不重視對這些學生的提醒和引導,時間長了,再去教育他們就非常難了。倔強的學生的特點是不承認錯誤。犯了錯誤之後,面對批評往往會頂嘴。因此,教育他們一定要抓“現行”,抓住他們犯錯誤的瞬間,讓他們沒有理由反駁。趁機對其進行教育,要以理説服。如果在教育過程中話語過多,就容易被他們抓住“破綻”,跟你頂嘴,這樣的教育效果往往會功虧一簣。調皮搗蛋這一類學生的特點大都性格活潑、外向,往往是大錯沒有,小錯不斷。主要原因是由於沒有良好的個人的習慣,做事情容易衝動,遇到問題不動腦思考,才會經常會鬧出一些不大不小的問題。我們對這類學生教育時要嚴肅批評,耐心説服。平時要嚴格要求,幫助他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

俗話説,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話都是不無道理的。在我們當今的教育形勢下,素質教育也在慢慢改善專抓語、數、外等學科的現象,也在努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孩子特長。但是這樣的情況還沒有完全改善,主要是家長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轉換,還一味地覺得死讀書才是硬道理。介於這種情況,教育部門還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多宣傳先進的教育理念。

三、讓孩子多參與社會實踐

首先孩子的語言發展跟接觸的人事物都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幾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在農村幼兒園呆過,也在城市幼兒園呆過,我發現城裏的孩子的語言發展與農村的孩子語言發展作比較,有如下的區別:

1、城裏的孩子語言發展比農村的孩子語言發展稍快;

2、城裏孩子的語言表達比農村孩子的語言表達更清晰;

3、城裏孩子的語言比農村孩子的語言更豐富;

4、城裏孩子的普通話比農村孩子的普通話標準。這些種種差別與孩子自身生理髮育有關,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孩子接觸的事物有關。

城裏的父母思想觀念相對先進,他們會常常抽空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給孩子的語言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比如週末去遊樂場,假期帶孩子外出旅遊,在玩的過程中、與家長和同伴的交流中、與陌生人的交流中不知不覺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農村的家長不太注重這方面對孩子的培養,他們很少有機會帶孩子接觸新鮮的事物,這樣孩子的見識相對較少,瞭解到的事物較少,自然在語言表達方面較弱於城裏的孩子。

所以,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請讓孩子更多的接觸社會,也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語言發展的機會。其次,發展語言的過程中要講求方法,儘量讓孩子嘗試説説身邊的事情或者比較瞭解的事情。在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方面,我進行了許多嘗試。比如讓他們複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孩子總是不知從何説起,幫助他起了個頭讓他繼續,他也不能連貫的説出故事的情節。又一次週一的早晨,我讓孩子把週末在家的活動講給小朋友們聽,鼓勵孩子按照先後順序説出做了些什麼,是怎麼做的。因為是還在自己做過的事情,孩子格外感興趣,而且把事情的先後順序説的比較清楚,而且下面的小朋友也聽得很認真。上課時間畢竟有限,有的孩子沒有時間講他的故事,他甚至會下課後或者抽空把他的故事講一遍給我聽,可見,訓練語言一定要從孩子身邊的事情説起。根據這次經驗,我每週會請班上的小朋友把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可怕的事情、高興的事情、難過的事情等等説給大家聽聽,長期以來,孩子在語言組織和發音方面得到了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總之,學前期是兒童語言的飛速發展時期,在學前期培養兒童正確的語言習慣,往往影響着孩子的一生。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兒童説話興趣,給孩子提供很多的機會發展語言,這樣語言語言教育對孩子來説才是一件輕鬆有意義的事情。我相信通過我不斷的實踐探索,一定會找到促進兒童語言教育的最有效途徑。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7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小烏龜開店》。下面我將從以下幾點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語言領域中指出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要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小動物感興趣,而《小烏龜開店》中的動物個性鮮明,貼近幼兒的生活,他們對烏龜、河馬等動物有一定的認識,但並不能較全面的瞭解,所以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想一想,玩一玩,演一演的過程中,瞭解故事中每個動物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幫助別人,從而使自己也能用自己的特長幫助他人,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要求,我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設計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中的內容,能夠大概講述該故事。(認知)

2.能根據動物特徵大膽想象表達,幫助小烏龜開店。(技能)

3.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情感)

三、説活動重難點: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我班幼兒的.具體情況,我確定重難點如下:

活動重點:瞭解中故事動物開店的原因,知道要根據自己的特長開店。

活動難點:知道發揮自己的特長幫助他人。

四、説活動準備: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完成目標,解決重難點,因此我做了如下準備:烏龜、大象等動物的圖片,鮮花店、氣球店情景圖,小烏龜,大象、河馬、袋鼠頭飾。

五:説教法:教學方法是開展幼兒語言活動的有效手段,是激發幼兒興趣、傳遞有效信息、實現語言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以下方法:

1.講解法: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小烏龜、河馬、大象、袋鼠開什麼店"以及它們有什麼特長展開,讓幼兒瞭解誰開什麼店,有什麼特長。

2.遊戲法:遊戲室幼兒最喜歡的方式。教學過程中,讓幼兒以遊戲的方式學習故事,例如把店與動物連線,幼兒有興趣參與遊戲。

3.情景表演法:為了加深幼兒的興趣,對故事的理解,讓幼兒進入故事的情景中。通過角色表演既能瞭解故事,體驗其中的情感,又能發展語言能力。

六:説學法:本次活動採取的學法有以下幾種: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眼看、耳聽、腦想、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

2.體驗法: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表演活動,使每個幼兒能體驗其中的情感,獲得愉快感,成就感。

七:説活動過程:本節活動的設計思路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幼兒在與老師與同伴交流交往中,在遊戲中等活動中發展語言能力。

1.導入:以小烏龜大象等動物的圖片導入。

師:今天我們請來幾位新朋友,他們是誰有什麼特徵呢?

(幼兒對動物感興趣,用他們的圖片導入能引起幼兒興趣)

2.瞭解根據動物的特徵,動物開的什麼店。

師:今天,大象他們邀請我們去他們開的店裏去,大家猜猜大象開的是什麼店?(把鮮花店等圖片粘在黑板上,詢問幼兒動物開的店。

幼兒根據經驗,思考答案,對故事中的動物有了一定的瞭解,也為下一步講述故事做鋪墊)

3.講述故事。

師:小烏龜也想開店,那他會開什麼店呢?(幼兒猜想),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把故事完整的講述,讓幼兒把故事中的內容連貫起來,加深對動物及它們特性的印象)

4.通過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師:小烏龜也開店了,那它開什麼店,為什麼它開這樣的店? 如果小朋友們要開店會開什麼店,為什麼開這樣的店?

(此過程讓幼兒根據故事中大象它們的例子猜想小烏龜開的店,讓幼兒從故事中的其他動物身上思考、探尋)

5.通過圖片,讓幼兒大概講出故事內容。

師:現在,我請小朋友根據圖片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幼兒對故事有了一定了解,讓他們根據圖片説出故事內容,對幼兒有一定難度,有利於他們語言能力的提高)

6.結束部分:

讓幼兒表演故事的內容。

師:現在,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讓我們來開店。

(角色扮演可以發揮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他們體驗其中的情感)

八:説活動延伸:讓幼兒瞭解感受用自己的特長幫助別人後,活動並沒有結束,可以讓幼兒在班級裏、家裏、小區裏去實際行動。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8

目標:

1、感受由於語氣、語調、音韻節奏的不同,使語言產生優美而動聽的效果,從而激發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

2、在仔細傾聽詞句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主要情節、角色形象,感知滑稽、評批之情。

3、理解詞:細、爭吵、單調、迷迷糊糊。

準備:

與詩相應背景圖與插入角色。

過程:

一、引題。

1、(出示背景圖)猜猜,這是誰的家?你怎麼知道是老鼠的家?

2、你喜歡耗子嗎,為什麼?

二、欣賞理解詩歌的第一自然段。(事情發生的原由)

1、欣賞詩歌第一自然段。

2、欣賞後提問:耗子媽媽是怎樣哄耗子睡覺的?

三、欣賞、感知童話詩,初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主要情節。

1、朗誦。(體現不同角色,不同語調、音高,以使功兒體會詩歌意境與角色形象)

2、朗誦後提問:

(1)聽了這首詩你感受怎麼樣?哪些話很好聽、很有趣?

(2)耗子媽媽請了哪些動物媽媽來哄寶寶睡覺?

四、再次欣賞詩,理解詩歌的情節發展順序。

1、教師邊朗誦邊出示相應的角色。

2、朗誦後提問:

(1)小耗子到哪去啦?你從哪些話是可以感覺到耗子是給貓吃了呢?

(2)小耗子為什麼不要動物媽媽哄它睡覺呢?

根據幼兒的信息反饋隨機指導。(輔助問題:什麼樣的聲音叫“細”?為什麼小耗子説鴨子的聲音像“爭吵”?什麼叫“單調”?迷迷糊糊是什麼意思?

五、討論分析,理解詩歌的主題。

1、聽了童話詩,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耗子?它笨在哪裏?

2、耗子媽媽明明知道貓要吃耗子,為什麼要請貓來哄寶寶呢?

六、假設性思考。

1、如果你是耗子媽媽,你會用什麼方法哄寶寶睡覺呢?

2、如果你是聰明的小耗子,你會怎麼做呢?

附童話詩:笨耗子的故事

耗子媽媽搖它的小寶寶,“吱吱吱,快睡覺,蠟燭頭給你吃個飽。”

小耗子説:“不要你搖,不要你搖,你的聲音細得不得了。”

請來鴨子搖那小寶寶,“呷呷呷,快睡覺,小蟲給你吃個飽。”

小耗子説:“不要你搖,不要你搖,你的聲音像爭吵。”

請來青蛙搖那小寶寶,“呱呱呱,快睡覺,蚊子給你吃個飽。”

小耗子説:“不要你搖,不要你搖,你的聲音太單調。”

請來魚兒搖那小寶寶,只見魚嘴一張又一張——什麼也沒聽到。小耗子説:“不要你搖,不要你搖,你的聲音實在小。”

請來大貓搖那小寶寶,“喵喵喵,快睡覺,妙……妙……妙……”

小耗子迷迷糊糊地説:“你的嗓子真正好,甜得……不……得了……。”

耗子媽媽回到家,牀上瞧瞧,牀下找找,耗子呢,沒找着。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大膽地猜測故事情節。

2、瞭解信的基本格式。

3、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體驗有朋友真好的情感。

重點難點:讀懂點點和多咪的信,能大膽地猜測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ppt《點點和多咪的信》。

2、圖片:《點點和多咪的信》。

活動組織:

一、閲讀點點和多咪寫的信。

1、師:小狗點點和小貓多咪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點點住在山的這一頭,多咪住在山的那一頭。他們常常一起玩,一起聊天。可是每當回到各自的家,他們總是很想念對方,於是他們互相寫信了。我們來看看他們的信上都寫了什麼?

2、A、出示信一。請猜猜這封信是誰寫給誰的?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因為信的開頭畫上了小狗點點的頭像,能看出是寫給點點的信,兩個小圓點代表“告訴你”的意思。信的結尾處畫上了小貓多咪的頭像,表示這封信是多咪寫的。)現在請你們猜猜,多咪要告訴點點什麼事情呢?(先看看第一幅畫,畫了什麼?表示太陽升到山頂上,第二幅圖表示什麼?依次類推,説出每一幅圖的意思。接着,請一個小朋友把多咪要告訴點點的事情完整地説出來。原來,多咪將時間、地點、做的事情都畫出來了,真是聰明!)

B、依次出示信二,先請幼兒説説沒一幅小圖片的含義,然後説出完整的時間、地點和事情。

C、再出示第三封信,猜猜點點要告訴多咪什麼?

二、討論故事情節,複述故事。

1、師:小朋友都能猜了點點和多咪寫的信的內容,接下來,我們來聽聽完整的故事,看大家有沒有猜對。師邊演示ppt,邊完整地講述故事。提問:點點看了第一封信後,點點知道了多咪告訴他什麼?他們在一起玩了什麼?多咪看了第二封信後,他知道了什麼?他們又幹什麼了?多咪收到第三封信後,發生了什麼事情?多咪以為點點怎麼了?可原來點點去幹什麼了?最後,點點和多咪幹什麼了?

2、師:大家想不想再聽一遍故事?聽完後,請你看着也來講講這個故事,好嗎?

3、邊播放課件邊講述故事。

4、師:故事中一共有三封信,講了三件事情。老師請三個小朋友來共同講這個故事,每個小朋友講一件事情,請大家將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事情講清楚。

三、體驗有朋友真好的情感。

1、師:為什麼説點點和多咪是好朋友?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請幼兒説説如果你給你的好朋友寫一封信,你想寫些什麼?

3、師:如果有了好朋友,那我們可以一起做遊戲,一起搭積木,一起玩玩具。有開心的事情可以和好朋友分享,如果碰到了困難,可以請好朋友來幫幫忙,有朋友真好!

4、師:現在,請你去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做做遊戲,玩一玩吧!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 篇10

一、設計意圖:

幼兒語言取決於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環境是幼兒發揮語言潛力的主要因素,語言活動“小烏龜開店”,正是通過創設與教育內容相應的語言環境,順應幼兒好奇、好動、好思考的天性,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主動學習語言,在表演過程中從而使幼兒想説、樂説。通過活動,幫助幼兒樹立自信、自強的觀念,培養幼兒健康人格。

二、活動目的;

1通過創設與故事情節相應的語言環境,發揮想象力,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2 知道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明白要揚長避短的道理。

3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長鼻子 長脖子 大袋子、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腦筋努力什麼事請都會成功

難點:聽故事表演。用,我想~可能是~~~説一句話

三、活動準備:

1.圖片。有關故事圖片

2配樂故事錄音、廣告詞錄音、律動音樂。

3烏龜殼,大象、長頸鹿、袋鼠 頭飾。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裏來了一些小客人,讓我們看看它是誰?

師;一起和它們打聲招呼。大象、長頸鹿、袋鼠。

師;他們的表情是怎麼樣的(高興)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請小朋友們用,我想~可能是~~~~句式猜一猜)

師;小朋友們説的可真棒啊,那他們到底為什麼會這麼高興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圖幼兒觀察

提問:小動物們為什麼會這麼高興,

小烏龜怎麼了為什麼哭了那

2看圖聽故事

圖1第一家店 大象 “。提問:“小朋友猜測一下,大象開什麼店呢?引導幼兒用:因為大象有---然後根據幼兒的回答,掀開圖片。認識生字:長鼻子(知道是誰,根據氣特點來猜測,縮小猜測的範圍。)

圖2第二家店:長頸鹿 提問: 滑梯遊樂館。是誰開的並説出為什麼?認識字長脖子(擴大猜測的範圍,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教師隨機應變。)

圖3弟三家店 袋鼠 提問袋鼠開了什麼店 。為什麼 認字大袋子

3:再次欣賞故事幫助小烏龜開店。

1)小烏龜也想開一間店為引子

提問;那小烏龜到底開了一個什麼樣的.店。

講解小烏龜開餅掂的方法

(啟發幼兒思考小烏龜有什麼本領?可以開什麼店?)

小結、;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我們有積極的發揮我們的優點去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快樂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這裏用一個成語來形容(舉起字卡:揚長避短)那麼你將成為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人。來給自己加油助威,結束。

4活動結束

延伸活動;情景表演,請幼兒自己選着喜歡的頭飾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