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分層教學實施方案(精選3篇)

英語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1

從事國小英語教學已有幾個年頭了,總感覺所教班級多,時間少,任務重,壓力大。縣教育局提出五大鎮國小英語成績合格率要達到90%,這對於我們一線英語教師來説是一個難題;加上隨着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也在積極探索:要想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使所有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就必須打破和摒棄傳統的“一刀切”、 “齊步走”等教學模式。這時,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走進我們的視野。

英語分層教學實施方案(精選3篇)

一、課堂分層教學實施的必要性

(一)學生英語水平懸殊須分層

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之間英語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有些學生受家長重視,參加多種形式的英語培訓,如卓越英語、昂立英語等,他們的接受能力會強一些。教師授課的內容對他們來説太淺且速度太慢,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而造成了他們“吃不飽”。因此在課堂中,顯得索然無味、無所事事。與之相反的是有一部分學生和家長沒有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在國小階段只要學好數學、語文就可以了。於是隨着年級的增高、學習內容的增多和加深,他們感到教師的授課內容偏難且速度太快,跟不上老師的步伐,時間長了,對英語就失去了興趣。為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實施“分層教學”,做到既不壓制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又不放棄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使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培養更多的優秀生,儘可能多地轉化學困生,也就不是一個口號了。

(二)學生個體差異不同須分層

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所表現的興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心理髮展水平都會有所不同,存在着學生的個體差異。這種個體差異又容易被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忽視,因此,在同一個班按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搞“一刀切”的教學是不切合實際的。我們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並且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力求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那麼分層教學就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它的目的並不是消滅學生之間的差異,消滅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可以説分層教學剛好是運用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它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包括後進生在內所有學生髮展的有效措施。

二、課堂分層教學實施的策略

(一)學生分層,注重實際

可以説一個班中,學生由於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説遺傳因素、心理因素等,他們的學習方式、接受知識能力等會各不相同。如果要實施分層教學,就必須以分層方式把他們區分開。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此,在分層前,對學生原有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學習習慣和個性特點等進行了全面、充分地瞭解,把他們劃分成A、B、C三個層次,A為優等,B為中等,C為後進。一般是按學生現有掌握的基礎知識情況,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來進行劃分的。當然,不同的課型也可以有不同的分層,而且在不同的課例中,學生所表現的情況也不一致。正如恩格斯説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為此學生的層次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動態可變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他們的綜合素質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那麼我們就要注意這些變化,並以此定期對各層次學生進行小規模的調整,以此激勵學生向更高層次遞進。

對於我們這些班級相對較多,個別輔導時間少的英語老師來説,每個班能有幾個小助手、小幫手之類的,那是一件多麼值得高興的事啊!這學期我就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遵循自願、均衡的原則。各小組基本一致:有同等數量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總人數相等;學生以自願為主,適當調整:不要強迫學生參加哪個組,尊重他們的意願,來作適當的調整,以保證達到“均衡”。並由組員推薦一位有責任心的,各方面能力強的擔任本組的組長。這樣一來有利於本組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二來有利於各組之間在同等條件下展開競賽,相互激勵。實踐證明,這十分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並充分調動了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二)備課分層,明確目標

都説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這話一點都不假。你只有備好課,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駕馭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那麼在分層教學中,就要按不同層次的學生來進行分層次備課。教學實際中,如果對差異較大的學生制定同一的教學目標,很可能會出現優秀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學困生跟不上的局面。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在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後,我們必須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從學生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區別對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有充分的學習機會,並學有所獲,才能達到激發各個羣體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同時,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分析哪些屬於共同目標,哪些不屬於共同目標,各層次的教學目標應是各層次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這樣才能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多數學生學會並掌握知識的要點和重點,使優等生能在知識的網絡中、對比中、拓展中學會靈活運用。例如:在教授PEP 5《My New Room》 Part A Let’s learn中,我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對C層學生要求理解和認讀trash bin, curtain, mirror, end table, closet等單詞;對B層學生不僅要求能認讀單詞,而且能熟悉“In my room ,I have ….”的句型;對A層學生的要求是在B層學生的基礎上,並在一定的語境中運用相關的單詞和句型。在備教材的同時,也要備學生,即對班裏的每一個學生有個深入的瞭解,採取什麼教學手段,如何應對和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三)教學分層,提高效率

課堂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的效率是實施分層教學的根本保障。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裏都能發揮作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得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並注意難度。對於A層學生要設計一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以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對於C層學生關鍵在於培養他們學習興趣,樹立他們學習信心,因此,設計的問題要簡單,讓他們從厭煩學習轉到願意學習上來,感受成功的樂趣。比如在複習“forest”這一單詞時,對於C層學生提出認讀並回答“Do you like the forest?” “Is the forest big?”等簡單問題的要求;而對於A層學生則設計“What’s in the forest?”等較為複雜的問題,並要求他們能用所學句型“There are many trees/animals …in the forest.”來回答。這樣使每個孩子都參與了課堂活動,做到了層次互動、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分層練習操練時還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互相幫助,通過他們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教師佈置作業時也要實施分層,由於課堂教學目標不同,為鞏固所學內容所設計的作業也應有所不同,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能力與學生的作業難度與量得到協調和統一。量力而行,使每一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如在一般的詞彙、對話課後,作業是這樣佈置的:對A層學生,要求他們記熟單詞和句型,並給他們一定的情境做拓展活動;對B層學生,要求他們記熟單詞和句型,並會進行替換練習;對C層學生,只要求他們適當掌握單詞和句型就可以了。實踐證明,這一作業形式很受學生歡迎,因為它符合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實際。

(四)評價分層,感受成功

教學評價運用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在反饋學生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我們要以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過程為依據,無論是在課堂教學的提問、練習、討論和作業後,還是在階段測試後,都要進行及時和不同的評價,並對達成本層目標,特別是取得進步的學生加以鼓勵。同時,在對各層次學生所達到的目標全面瞭解的基礎上進行分層評價。要記住對後進生以表揚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快樂;對中等生以鼓勵為主,使其向優等生看齊;對優等生則用評價提高其競爭意識。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要求的教學評價,讓評價具有及時性和鼓勵性,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在分層評價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瞭解自己的發展情況,通過評價使學生在橫向競爭和縱向競爭中,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悦。

《標準》還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力求終結性向過程性、發展性轉變。並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採取動態評價體系,使學生在學習上既看到自己的長處,又發現自己的不足,把壓力變為動力。分層評價是建立在尊重和激勵的基礎上的評價方式,如學生在測驗中不達標的學生可以允許重考,只要學生願意,次數不限,直到達標。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必追求完全的層次化,教師應掌握一種讓學生幾乎察覺不到的層次教學的藝術。因此,在評價中也應採取不同的方法、形式和標準。記得在一次單元考試後,我則在每個學生單元試卷上,分別給他們寫上評語:“好樣的,保持住。” “有進步,加油!”“教師相信你下次一定會考及格,只要你努力。”等,當學生看到這些評語後,是一次心與心的交流,他們會認為老師在關注着他,而無需在班級裏指名道姓,誰進步了,又有誰退步了,免去了很多尷尬以及傷害。

三、課堂分層教學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全面性原則在英語教學中,全面性原則和分層教學兩者是一個統一體,前者是指導,後者是實踐。面向全體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促使每一個人都獲得成功。

保底性原則人與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不應該也不能夠用統一目標要求所有的學生。在分層教學中,對後進生適度降低教學要求,但必須保證後進生達到《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動態性原則心理學表明,人們成長過程既有相對的階段性和穩定性,又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顯然,對學生的分層也是一個相對的動態過程,切不可固定化。

主體性原則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灌輸的過程。分層教學中從對學生的要求、課堂分層教學模式、分層評價等無論怎樣細化的項目和對學生的要求,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有其存在的強大生命力,它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切實落實因材施教的思想;培養學生之間互助、合作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善於思考的習慣;激發並保護每一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並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希望廣大的一線教師能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真正落實分層教學,並讓它煥發更多的光芒。

英語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2

孔子曾今就提出過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教過國中的老師都會知道,現在國中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的難題就是學生的成績分化相當嚴重,隨着學生年級的增長,所學內容的加深,這種分化現象也就越嚴重。學生們對於英語學習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各自的學習興趣同時英語知識的攝入途徑也都不同,老師如果採用同樣的方法來教育他們,就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另外一些學生卻吃不了的現象。分層教學就是在總體教學目標的背景下,根據不同的影響因素將教學內容分層,然後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進而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接下來我就對具體的分層教學如何實施來進行探討。

一、學生分層

學生分層就是指老師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按照一定的考核標準,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避免了教學過程中有的同學吃不飽,有的同學吃不了的問題。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智商、基本知識、靈活程度的測試,然後進行打分,將學生分為A、B、C三組,A組學生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好,學習積極性較高,智商也比其他組的學生高,學習的接受能力較快;B組的學生成績中等,學習興趣不是很濃烈,接受能力也相對一般,B組的學生差不多佔了全班的大部分;C組的學生相對而言成績就比較差,學習興趣不夠濃烈,思維能力較差。這三組的定位可以分別是提高加深組、綜合掌握組、基礎技能組,根據不同的定位對三組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制定出最符合實際的教學任務。同時老師也要定期的對學生進行考核,認真觀察學生學習情況的進退,適當的調整分組。

二、教學目標分層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學習產生信心,教師針對A、B、C三組實行不同的教學目標。對於A組也就是提高加深組,老師要求該組學生在熟練掌握課本內容的同時,能夠不斷的拓展學習平台,增加課外知識的攝取,對於單詞還有短語能夠自由的應用,達到英語知識的自主輸入與輸出;對於B組也就是綜合掌握組,老師便要求他們能夠充分的掌握課本上的內容,培養學習興趣,對於老師傳授的學習方法能夠靈活的運用,爭取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對於C組也就是基礎技能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他們有過高的要求,基本上按照完成教學任務的形式來實施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課本中的生詞與生句。

例如在八年級的課本中有一個單元是: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對於這個內容的教學,老師給A組制定的學習任務就是除了能夠熟練的讀出還有寫出書上的活動短語,還要求能夠把這些短語運用到生活中,用這些短語描述出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課外活動的具體內容;對於B組老師制定的學習任務是能夠在課堂上把這些短語還有單詞都熟練的掌握,爭取能夠用這些短語進行簡單的會話還有寫作;對於C組呢,老師便要求學生能夠弄清各個短語的意思,準確的發音,並且利用課餘時間爭取把這些句子熟練的記下來。

三、教學過程分層

分層教學實施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便是教學的分層,教學的分層主要分為五個部分,教學方法、提問、課外活動、作業、檢測,從這五個方面來進行分層教育,使不同層度的學生能夠異步達標。

1.課堂教學方法分層

老師在上課時首先要明確對各個層次的學生所制定的具體的教學目標,上課的課時進度便以A、B兩組為主要依據,教學內容以A、B兩組的需求為公共內容。對於A組學生便少講多練,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學習方法,鍛鍊思維能力,強化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使他們能夠對一個論點展開深層次的探討;對B組的同學則要精講精練,注重授課方法,知識的傳達,要在技巧和基本技能上多下功夫,同時嚴格要求學生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及能夠進行日常簡單的交流溝通;C組的學生則要注重淺講多練,以最為通俗易懂的方法對他們進行知識的傳達,加大訓練力度,使他們對於基本概念基本知識有一個很好的掌握。

2.提問分層

課堂提問也是一種教學藝術,它能夠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在提問中老師可以有意識的進行三個層次的提問:如在“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這篇文章中,對於A組的學生,老師設立的問題就是“what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and what measures do you think we can take to solve this problem?”這類問題能夠充分鍛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進行閲讀外的拓展;對B組的學生則設立問題“what the main ideal of the passage? Why modern children have so much pressure?”這類問題就是對文章的一個概括總結,要求學生充分的瞭解文章;C組學生的問題“How many children does they have and when does the children go home?”這類問題通俗易懂,答案在文中簡單明瞭。

3.課外活動分層

教學活動是師生間感情溝通的橋樑,在課堂教學中增進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在課外活動中,老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不同的活動,對於A組的可以設立像是用英語編排話劇,小品之類的;對C組則可以是自己動手設計編排英語手抄報,讓大家共同傳閲、欣賞;C組的同學則可以讓他們製作一些簡單的英文節日賀卡。這些簡單的課外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同時也能夠鍛鍊他們的聽説讀寫能力。

還有作業分層與檢測分層也都是根據ABC三組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知識的掌握情況來逐一制定,讓學生充分的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增強自信心,在學習中感受到喜悦,保持良好的上進心。總之,分層教學方法的實施,充分解決了學生良莠不齊的問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良好的發展,落實了素質教育的目標,使學生都能夠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模式,變被動為主動,不斷的進步,提高英語水平。

英語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3

一、課題的提出

多年來的外語教學一直採用傳統的、僵化的、“一鍋煮”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得我們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而分層次教學,最大限度地根據不同學習主體的年齡、性格、語言潛能、動機、認知風格等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外語教學的一種全新模式。在外語教學中,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智力差異、思維差異、學習差異以及興趣、愛好、動機、性格等的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別對待,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佳的發展狀況,達到分層遞進、全面提高的教學效果,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適合其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和條件,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承認差異,發展個性,着眼未來”,實現目標的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統一。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課題實驗將採取同一種教材,同樣的教學進度,但根據AB層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處理,使不同層次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2、培養A層學生的自學能力,使A層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能學會整理知識、總結歸納知識,能對自己的學習做出正確的評價。

3、培養B層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學習策略,擺脱學業上的困惑,成功地獲取知識。

4、對B層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尋找B層學生學習上的不足之處,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矯正,最大限度地縮小B層學生與A層學生的差距。

5、關注B層學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教學,用情感策略調節B層學生的學習意志,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自我意識等心理品質,充分挖掘B層學生的學習潛力。

6、培養各層次的學生注意力、觀察力、毅力及興趣、動機、情感等各種心理素質,把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相協調統一,正確地實施教學。

7、調動學生,特別是B層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對B層學生給予厚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給他們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機會,使他們真正感到教師的關愛,學習的樂趣,從而在各自的層次上加倍努力學習英語,發揮各自最好的水平。

三、實施方法:

1、教學目標分層與教學要求分層

針對學生成績差異的客觀現實,以及學生本身存在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實行彈性分層目標。A層:認真落實和完成教科書和課程標準的全部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説、讀、寫能力,掌握較強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思維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繼續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B層:不斷地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聽、説、讀、寫能力,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

2、教學講授分層與教學方法分層

課堂教學在講授同一教材內容時,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作出分層處理,A層相對高些,B層相對起點低些,精心設計因人而宜的教學方法,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根據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啟發、引導、點撥方式,誘發每一個學生積極思維,全身心地投入並且儘量多做口,筆頭練習。對B層學生主要完成課後的習題,並鼓勵他們熟讀課文,對話,多記單詞,多聽課文錄音帶,培養他們學英語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有更大的進步。

3、課後練習與家庭作業分層

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計練習,分層佈置作業。A層學生的課後作業,要求他們在課後做出超出課本知識外的預習和複習,要求他們有較好的自學能力,能自學除教科書以外的英語教材B層學生的作業及課後練習,主要以教材為主,進行抄寫、朗讀、背誦、鼓勵他們課外多聽教材錄音帶,多看簡易的英語讀物。

4、分層輔導與分層測試

對A層學生的課外輔導以拓展為主,注重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對B層學生增大力度輔導,及時反饋、及時糾錯,考試時, A層學生要求達到優秀水平,B層學生只要求達到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學生要求控制在10%以下,優良率達到50%以上。

5、教學評價分層

注重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評價,要改變過去重分數輕能力,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做法,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方法等因素,評價的標準和內容要多元化,要重視形成性評價,特別要注重B層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及時發現閃光點,適時地給予表揚“Good”“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不必要有錯就糾,讓學生由‘“羞於開口”到“樂於開口”;對A層的學生要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具備較強的合作、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