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塑料方便袋 拎起綠色菜籃子”活動方案的設計

一、方案的背景

“告別塑料方便袋  拎起綠色菜籃子”活動方案的設計

提着竹編小籃子、布質小袋子,挎在臂彎裏,挽在手腕上,將逛過超市、商場後的各種“收穫”都直接放進去拎回家。這幅人們曾習以為常的“購物圖”,已隨着一次性塑料袋的“普及”變成了往年的記憶,而今隨便一個超市、商場,每天都會有成百上千的塑料袋裹着貨物“走出去”。 xx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從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這一政策的出台,再次將環保方面的一個老話題擺到我們面前,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不僅僅有助於解決“白色污染”,而且會有效減輕資源和能源的壓力。雖然人們都知道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遠離塑料袋”的呼聲也早已有之,但解決塑料袋問題並不似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如國內許多地方出台的“禁白”令雷聲大雨點小,甚至由“禁白”變為“白禁”,這就是最好的例證。在當今物質資源相對匱乏,人類需求與環境之間的平衡衝突與日俱增之時,我們不得不做出深刻的反思:塑料袋對人類有到底有些什麼危害? “白色污染”問題究竟該怎麼解決?在“方便”與“環保節約”之間究竟如何選擇?面對塑料垃圾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環保是世界性的議題,也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有些事情是可以從你我,從現在做起的。對於每一個人來説,從每一次購物做起,減少塑料袋的使用,用手提袋、菜籃子代替塑料袋,都是最切實可行的環保行為。

本活動方案立足學生身邊的環境問題,通過一系列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合作中體會,在實踐中昇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觀察體驗、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自覺參與“告別塑料方便袋,拎起綠色菜籃子”行動,並通過學生帶動家庭,通過家庭帶動社區,通過社區影響社會,從而產生明顯的社會效果。

二、方案所涉及的對象、人數和需求分析

1、活動對象:適用於國小2年級以上的學生,人數:800—1600人

2、活動需求分析:

(1)探究環境問題符合新課標要求。

設計並組織好研究性學習,是教師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關鍵。設計環境問題的探究活動,目的在於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實踐,促進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2)國小是環境教育的關鍵階段

國小階段,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基礎性、關鍵性時期,也是實施環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環境意識的關鍵階段,而且兒童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也在對環境發生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的環境意識的形成和不斷髮展,本身就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巨大推動力量。

(3)開發校本教材是課改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説明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正朝着針對性、適應性和時效性的方向發展。本方案可對統編教材和大綱補充、印證、豐富及發展,具有輔助統編教材之作用,對提高學生參與環境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正確的生存觀、發展觀、樹立對自然、社會的良好態度,養成新的行為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對塑料袋有初步的認識,並瞭解其對人類的危害。

(2)通過查找、蒐集、整理、實驗等活動,提高學生查找、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並初步感知研究問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3)通過採訪、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獲得親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塑造完美人格。

(2)引導學生形成關心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約束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告別塑料方便袋,保護人類的生活環境,增強社會責任感。

(3)鼓勵學生個性表達和創意思考,培養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活動重、難點與創新點

走進塑料袋王國、試驗探究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環保宣傳語和手抄報徵集、綠色菜籃子我來制、我把金點子帶回家等,是本活動的重點。通過設計試驗,探究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以及動手製作菜籃子或布袋子,是本活動的難點。

創新點:獨特新穎的活動內容與形式和真實自然的教學環境相結合,真正體現了“互動式”、“探究式”、“做中學” 等前沿的教育理念。活動中教師不再是理想的化身,而是作為引導者,有機整合了科學課程的各項目標,採用新型的教學方法,開發了一系列具體可行的科學教育實踐活動,不僅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活動方案,也是對參與活動教師的簡明培訓方案。

五、活動內容與組織形式

“告別塑料方便袋,拎起綠色菜籃子”活動方案,包含了七個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活動,每一個活動都有各自的活動分目標及通過活動獲得的能力。在活動中,要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倡導探究性、實踐性、社會參與性、體驗性,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採用蒐集、調查、訪問、製作、演示、交流、評價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儘可能多地引導學生觀察辨析、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更多地滿足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活動一:理想的生活家園

活動目標: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自己理想的生活家園是個什麼樣子。

學習目的:反映學生對未來世界的要求和期盼。

獲得的技能:交流、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思考技巧、處理信息,推理,提問和評估。

準備及材料:各類舊報紙、刊物等,以及用於清潔的塑料袋。

活動步驟:

1、首先,給學生10分鐘瀏覽發給他們的報紙,把能夠反映出他們理想生活家園的圖片和文字挑選並裁剪下來。10分鐘之後要求學生將他們想象的生活家園拼貼出來。最後引導學生思考,理想生活家園所必備的事物種類。

2、教師將學生列舉出的事物歸入3個種類:

(1)財產物品:錢和用錢買到的東西:汽車、房子、衣服、珠寶、cd、電腦等。

(2)人:朋友、家人、能照顧我們的人(如醫生、護士等)。

(3)環境:野生動物棲息場所,人類用於生活、休息和遊玩的好地方。

3、讓學生按小組,把從報紙上裁下來的內容按照上述方法再歸類張貼,貼好後,請每組代表以“財富、人類和地球”為主題,將貼圖表達的思想感情做一個講解。在活動的基礎上引出“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所謂可持續發展也就是運用我們的想象力和各種技能實現一個理想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的人們可以自傲不破壞環境和威脅其他成員的前提下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在滿足現在需要的同時不影響後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大會)“一個可持續的世界會為今天生活着的人們和他們的後代提供充足的能源,食品,潔淨的水,住房以及一個安全的自然環境。”

……

活動二:走進塑料袋王國

活動目標:瞭解塑料垃圾與人類生活與健康的關係。

學習目標:認識塑料垃圾對人類帶來的危害。

學生獲得的關鍵技能:類比的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步驟:

1.教師列出調查提綱,引發學生積極參加。

調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疾病與塑料的污染有關?

2.處理塑料垃圾帶來的問題。

作為全球用量最大的消費品,塑料袋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卻是災難性的,它們正在侵蝕着我們的土壤、河流、海洋。

填埋會帶來的問題:會不斷侵佔有限的耕地,嚴重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填埋後塑料垃圾經雨水長期沖刷,將大量有害物質帶入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對子孫後代的危害。

焚燒會帶來的問題: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還會污染大氣,破壞大氣環境。

3、進行調查,收集資料

將學生分成兩組,並進行明確分工。

一組:以查找資料為主。主要查找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

a、塑料袋由哪些成分組成?

b、使用塑料袋對人類及社會有什麼危害?

c、目前塑料袋的使用情況。

同學們通過在圖書館、微機室進行查閲、搜索,一定會有不少發現:

a、可怕的白色污染,驚人的石油消耗——塑料袋的主要成分

xx年10月24日是塑料袋“百歲誕辰”,在當年歐洲環保組織開展的評選活動中,塑料袋被評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正如有關環保專家所説:“塑料袋之所以‘糟糕’,是因為從它的生產來看,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 它們以石油或天然氣為原料,製造過程中要耗費大量的能源。以美國為例,每年扔掉的塑料袋達到1000億隻,相當於燃燒了近1200萬桶石油。每年世界扔掉的塑料袋,結果是災難性的。

塑料袋的主要成分為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被隨意丟棄在環境中的一次性塑料袋,不僅破壞了城市的市容衞生、農村和風景區的美感,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情緒。這僅僅是我們熟知的“視覺污染”。塑料袋最惡劣的危害,是造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由於其在自然環境狀態難以降解,可以存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日積月累就會給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混在土壤中,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導致農作物的減產;被家禽、家畜、野生動物誤食,就會導致其死亡等。

b、很多塑料袋的原料是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再生塑料可能含有嚴重超標的病菌和致癌物,用這種塑料製品包裝直接入口的熟食品,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嚴重的損害。這樣的塑料袋含有大量肉眼所無法看到的病菌,長期使用這樣的一次性塑料食品袋極易導致慢性食物中毒。

c、據統計,全國每天僅買菜就要用掉10億個塑料袋,其他各種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億個以上。目前,北京每年產生廢舊塑料包裝垃圾14萬噸,佔整個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產生廢舊塑料包裝垃圾19萬噸,佔生活垃圾總量的7%;天津每年的廢舊塑料包裝垃圾也超過10萬噸……,這些數目是多麼的驚人啊!

二組:以社會調查為主。主要調查以下內容:

a、調查塑料袋在人們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b、調查人們對塑料袋的認識。

c、用完的塑料袋人們是如何處理的。

讓學生以超市、集貿市場等作為調查對象,收集資料。

a、如,在我市一般的大型超市每天平均使用塑料袋3萬隻,成本在3000元左右。我市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表明,濟南每年消耗塑料方便袋約30億隻,市民每年要為這些塑料方便袋支付6000多萬元。xx年發佈的國內首個《超市節能問題報告》中稱,目前整個超市行業年銷售在5000萬元的超市,每年消耗的包裝袋價值達50億元;一家營業面積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綜合超市年消耗的包裝袋成本達40萬元。

b、用完的塑料袋人們大多隨手丟棄,廢棄的塑料袋隨處可見。

活動三:實驗探究出真知

在多方面查找資料、廣泛調查的基礎上,瞭解到塑料袋最大的危害就是難以進行回收處理,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塑料袋是否真的那麼頑固和“罪大惡極”呢?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選擇塑料袋對土壤的影響、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耐腐蝕性以及焚燒後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試驗。

實驗一:塑料袋在土壤中是否會腐爛

內容

研究塑料袋在土壤中是否容易腐爛

過程

為了使實驗效果好,我們首先將塑料袋粉碎,再放入花盆中,用泥土覆蓋,並定時澆水,時間三個月。

兩個月後,我們將花盆裏的泥土翻開,發現塑料袋好好的藏在泥土中,一點也沒有腐爛。

我們的結論

塑料袋很難腐爛,很難融於大自然,還易造成土壤板結。

實驗二:塑料袋加熱後能否銷燬

內容

研究塑料袋加熱後能否銷燬

過程

先將塑料袋粉碎,再進行焚燒,進行觀察。

一會兒塑料袋受熱燃燒,冒出了滾滾濃煙,非常嗆鼻,燒完後變成了黑色粘稠物。

我們的結論

塑料袋受熱能放出大量有污染的氣體,加熱難以銷燬它。

實驗三:塑料袋能否被其它物質分解

內容

塑料袋能否被其它物質腐蝕

過程

在幾個試管中分別放入粉碎的塑料袋,將鹽酸、汽油、酒精分別加入其中,進行觀察。

分別加入幾種溶液後,試管中的塑料袋毫無變化,停置一段時間,還是如此。

我們的結論

塑料袋難以分解

實驗四:塑料袋在土壤裏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內容

研究塑料袋埋在泥土裏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過程

我們找來兩盆基本同樣的花,在一盆中放入粉碎的塑料袋,一盆不放,然後在同樣環境下養植,細心照料,加以觀察(時間三個月)。

在平時澆水時,就發現有塑料袋的一盆滲水性不強,澆同樣的水,它滲得慢,一個月後,發現無塑料袋的一盆長勢好,有塑料袋的一盆葉子有些黃。

我們的結論

塑料袋對植物生長不利,影響植物根的生長髮育和對水分養分的吸收。

在此基礎上,將實驗結果進行統計整理,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活動四:綠色“菜籃子”我來制

活動目標:學習“菜籃子”(布袋子)的製作方法;通過綠色“菜籃子”我來制行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學習目標:綠色菜籃子(布袋子)編制技術。

學生獲得的關鍵技能:掌握編制的方法、步驟與技巧。

活動步驟:

1、以小組為單位蒐集編制材料,如日常生活中的破衣物及擱置不用的廢布料;玉米皮、麥秸草以及當地傳統的柳樹枝條等傳統條編材料。

2、在老師或有經驗的老農指導下,讓學生精心設計。

如:[設計一]分格式“菜籃子”

採用帆布、玉米皮、麥秸草材料。第一款外觀是長方形,容量超大,內有三個小格,方便各種東西分開放置;第二款,設計成小巧型,內有兩個隔層,生鮮和乾貨可以分開放置。因為今年是奧運年,可在“菜籃子”的外觀上設計奧運元素。

[設計二]伸縮購式“菜籃子”

“菜籃子”採用純棉帆布、玉米皮製作,突出了環保和方便兩大特點。其中,提手設計有金屬扣,可以自動調節提手的袋子,如果想手提的市民,可以把提手調短,如果想肩背的市民,則可以把提手調長。此外,“菜籃子”內還設計有一個小袋子,不用的時候可以把整個“菜籃子”摺疊起來。

[設計三]魔術式“菜籃子”

即摺疊式“菜籃子”,不但顏色各異,“菜籃子”的形狀也可以根據人們的需求來製作,可設計成笑臉的形狀,也可設計成橄欖球的形狀,甚至還可以設計成小動物的形狀。材料也可以多樣化,玉米皮、無紡布、尼龍布、棉布等都可以,這樣的“菜籃子”,更有個性。

3、活動評價:

看哪個組編制的快,創意妙,哪個組即獲勝。

活動五:我把“金點子”帶回家

活動目標:體驗減少白色廢物,拎起綠色菜籃子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學習目標:向家庭成員進行宣傳,傳授製作技藝。

學生獲得的關鍵技能:交往與表達能力。

活動步驟:

塑料袋白色垃圾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裏,人們都知道白色垃圾對環境有危害,但是從來沒有詳細地瞭解它們,更沒有下決心去拒絕它們,同學們在瞭解了塑料袋的危害以後,深切感覺到捨棄使用塑料袋已刻不緩,不僅我們學生自己要做到,更重要的是讓全社會的人都參入到行動中來。於是,可讓學生和父母一同開展“告別塑料方便袋,拎起綠色菜籃子”活動。

1、將塑料袋的危害向家長進行介紹,讓家長也意識到抵制塑料袋的必要性,主動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

2、發動家長拾起擱置多年的傳統草編技術(我們萊州是全國有名的草編之鄉),並將家庭成員中拒絕塑料袋的小故事、編制綠色菜籃子的小竅門及收穫和體會記錄下來。

3、對各個家庭進行調查統計,並將開展活動前與後的情況進行數據對比。

4、在學校、家庭開展活動的基礎上,走向村莊、集市,通過廣播、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傳單等各種形式進行宣傳,告訴市民塑料方便袋的危害,並將自己製作的“菜籃子”進行贈送,讓他們在宣傳橫幅上進行簽名。

活動六:環保箴言口號設計、繪畫比賽

活動目的:提高學生對減少廢物的認識,激發想象力,培養審美觀念。

活動程序:

1、通過國旗下講話、班會,宣傳舉辦環保箴言口號設計比賽或繪畫比賽,

徵集優秀箴言有關事宜。

如:環保又時尚,就用棉布袋。尹滕輝(四、一班)

想着爸爸每天拿着環保袋上街買菜,那感覺肯定很帥! 高悦廷(三、三班)

少用一個塑料袋,就能為我們的環境做一份貢獻,從現在開始,告別白色垃圾,支持環保購物袋!尹巖坤(三、二班)

棉布意味着舒服,棉布意味着環保,讓我們在棉布的環繞中幸福等待奧運的鐘聲吧!趙陽(五、二班)

付諸每個小小的行動,少一分破壞、多一分建設,珍惜任何可再利用的資源,保護自然環境,才能為我們身處的地球村付出真正的幫助。孫嘉義(五、一班)

2、勝出的口號或繪畫可張貼於回收箱和環保欄,或製成警示牌插到花壇中,營造環境教育氣氛。

活動七:成果總結與展示

活動目標:對活動進行總結,並將自己的發現、收穫與他人進行交流。

學習目標:將發現、收穫等以恰當的方式與特定人羣進行交流,運用恰當的技術手段將項目展示給大家。

關鍵技能:交流,分享,展示信息,藝術設計

準備工作:複印材料以及在現場收集到的信息,特別是照片。

活動建議:

1、活動展示:

雛鷹爭章。結合雛鷹爭章,制定各年級爭得環保章的要求:低年級:説環保小故事,收集一條環保信息,參加一次環保活動;三、四年級:辦環保小報,收集一條環保信息,參加一次環保活動;五年級:收集五條信息,參加兩次環保活動,以《善待地球,善待生命》為題,將本次活動的收穫、感想、體會等寫成文章。

評選表彰。評選出積極參與活動的“研究小能手”、“告別塑料袋模範家庭”,以及在出謀劃策中金點子最多的“聰明小精靈”。 評價標準:能積極參加綠色活動,對活動能提出有創意的改進方案,在活動過程中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目標,能不斷在活動中表現和提升自己。頒發獎狀和獎章。

2、確定聽眾:與學生討論,他們認為應該將發現與誰進行交流?是全校其他同學還是當地的其他學校?是媒體,研究機構,地區性科技組織?

3、確定手段:利用現有的資源,討論應當如何將他們的發現展示給聽眾。各種交流方式各有什麼優缺點?(報告可以被束之高閣,會議也可能很快被人遺忘,海報的形式會讓人記憶的長久一些,但形式設計必須吸引眼球。)

4、確定時間與地點:討論在什麼樣的時間、地點展示會產生最大的影響?

5、確定角色:學生小組如何分配職責?他們是否需要學習推廣和展示技巧?是否需要電腦展示及相關技能?

七、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預案

1、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剛開始,由於活動內容的吸引可能學生處於好奇,熱情很高,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活動中會出現各種學生意想不到的困難,部分學生有可能變得不敬意起來。教師應用科學家的榜樣力量做好針對性的教育。

2、要注重對隊員科學理念的培養。此活動能激發學生熱心環保的責任感,使他們掌握許多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實踐操作能力。活動中,不能光憑一時熱情而使方案實施敷於表面,而更應注重實施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尋找對策,解決問題,使他們在實踐的成敗中,認識到科學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培養起用科學理論解決問題的理念。

3、在活動中還可能出現一些其它問題,都有待於在具體實踐中探討解決。如學生試驗技能問題可利用實驗課進行有關培訓,編制技術問題可聘請社會上有經驗的老農進行技術指導等。

八、預期效果及呈現方式

1、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科學價值觀

本方案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富含教育意義的活動,會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積極實踐減少塑料垃圾廢物,替代使用,循環再用;爭做“環保標兵”,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意識,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見和勞動成果,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等等。

2、鍛鍊和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在這些主體參與的探究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學會了估算、取樣、監測、表格記錄、統計數據、分析整理等科學研究技能,同時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調查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際你能力、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質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3、拓展了學生知識,增強了對科學問題的理解能力

本活動在讓學生走進社區、親近自然的同時,通過一系列寓教於樂的活動,使他們瞭解和認識了多方面的知識,如:生態環境的組成、環境資源、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等,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國小生在書本和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同時,因為親身經歷了活動,知識是在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內化形成,其效果又是教師灌輸教育所不能達到的。

九、評價標準與方式

1、過程評價——建立活動手冊:學生把每一個活動後的感受、收穫、困難、建議和創新想法記錄在手冊上,把堆肥過程和種植觀察日記記錄在手冊上,使用照相和攝像做好過程記錄。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即興評價。

2、定量評價——成果評價:最佳環保箴言、環保漫畫,廢物再利用的創新作品,廢紙回收之最、果實種植之最,最佳展示獎等。

3、總體定性評價——評價表: 評價項目

評價內容

自我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活動態度

活動有興趣,積極參與,認真對待

組織合作

完成小組分工任務,與他人合作愉快

蒐集資料

能用多種方式蒐集有效的信息資料

創新發現

善於發現問題,能提出創新的建議

活動成果

能恰當地運用文字、圖表表達活動過程及結果

十、對學生的教育作用

1、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實踐,學習如何解決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問題:給學生創造一個經歷,培養他們對環境友善的態度,鼓勵他們實踐環保生活。

2、幫助學生提高對建立和諧社會和樹立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本活動方案鼓勵學生尋求問題的根源及解決策略,使學生認識到地球上生命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認識到人類自身的活動與行為對資源、對社區、對全球及整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從而自覺樹立保護環境、關注社會、愛護自然、和諧共存的科學發展觀。

3、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活動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羣體交往中展開工作,促使學生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在學習中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增強學生理解他人、欣賞他人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與欣賞。

4、幫助學生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通過參與和解決課本以外的真實問題,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掌握科學知識,促進其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對社會上的問題和現象進行思考和判斷,能夠依照自己的觀點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採取積極的,適當的行動。

5、幫助學生樹立自主發展的活動觀。學生在課堂上、書本里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才能變得豐滿、深刻。本方案通過給學生一些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來開拓。保證創新在學生自主的活動中進行。

十一、實施活動方案的有利條件

1、曾經開展過類似的教育活動

多年來,先後組織學生開展了《種樹養樹獻樹,我為家鄉添綠》、《清泉物價我珍惜,小手拉動大社區——小沽河水質污染的調查與保護科技實踐活動》、《短枝板栗的選育》、《月季嫁接當年成苗技術研究》、《自動投餌充氧餵魚器》、《蒼耳提取液對幾種害蟲的拒食性研究》等50多個科技實踐活動和研究項目,連年入選山東省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其中,《與古樹交朋友,做護綠小衞士》獲全國十佳科技實踐活動獎,《花生地膜覆蓋生芽果腐爛果防治技術研究》獲“xx年度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創新獎”。先後應邀到呼和浩特、北京、上海等地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頒獎典禮並進行成果展示。由於成績突出,省市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均作過專題報道。

2、個人相關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本人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並獲理學士學位。不僅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而且有較好的動手實踐能力。多年來的科技教育實踐,使我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xx年10月又作為首批“國家級骨幹教師”,於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以優異的成績結業,並在博士生導師、國家草地生態研究所楊允菲教授的指導下,進行了《中學生生物學科技活動的實踐與探索》專題研究,使知識和經驗得到進一步昇華。承擔的“全國理科教學中的sts(科學、技術、社會)實驗”、“全國中國小科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等課題,也分別獲得國家、省級科技成果二等獎、一等獎,撰寫的《科技活動要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10餘篇論文發表於《中國小教師培訓》等國家級刊物,編著的20餘萬字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指導》,被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在省內外發行。1999年至今,被聘為“山東教育學院綜合實踐活動客座教授”,連續7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科技教師”,xx年10月作為全國20名教師之一被全國少工委授予“全國優秀科技輔導教師”稱號,並作為唯一的教師代表在人民大會堂作大會典型發言。xx年7月5日,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組前來我校就部分獲獎科技實踐活動進行了現場採訪、錄製。由於成績突出,曾於1995年4月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xx年以來被授予“山東省教學能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

3、可以得到的各種資源

我校是“山東省科普教育示範學校”、“ 山東省羣英計劃項目學校”、“ 中國青少年科普教育示範基地”,與市環保局等科研單位比鄰,宣教科王禮賓被聘為我校的校外科技輔導員。可以説,開展本活動不但有着地域上的優勢和強大的技術支持,而且我校在以前開展的實踐活動中,也積累了一些有關的數據。尤其是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將從活動經費上予以保障。由於具備上述條件,故本活動方案是完全切實可行的。

4、贏得一批科學家和教育家的關注

本活動的部分經典活動方案,先後在山東省地方教材國小《探索活動》、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中採用和出版,贏得了一批科學家和教育家的關注,其中包括:山東師範大學趙遵田教授、首都師範大學陳樹傑教授。本活動設計過程中得到了東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楊雲菲教授等專家的指導幫助。

十二、方案體現的先進教育理念

1、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實踐的教育理念。十四個活動方案以遊戲的形式設計,玩學結合,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學生在活動中始終興趣盎然,對知識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思想中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的展現和發揮。

學生通過親身的活動和實踐,變被動消極的學習為主動積極富於創新的學習。通過對活動的主動操作、親身體驗、探索、加工、改造和創造等實踐來完成學習任務,強調動腦思考、強調動手操作,強調親身體驗,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實現在學習中做,在做中學,增強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2、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教育理念。在活動中進行知識的傳授和學習,通過掌握科學知識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是每一項活動設計的主要目的。各項活動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和發展需要,確定適合於學生主動和諧發展的活動目標;構建了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實踐性、自主性活動為基礎的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適當調整、補充現行課程與教材,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與經驗的練習;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適宜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新型教學環境。惟有活動,才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的最佳途徑和手段;惟有活動那個,才能實現學生多種潛在的發展可能性向現實發展確定性的轉化,最終達到教育目的。

3、方案根據我校豐富的環境實踐資源精心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情感態度和科學的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自己應主動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參與者、實踐者。

4、本活動綜合體現了“交互式”、“對話式”、“做中學”等教育理念,採用了新型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有效活動方案,也可以據此對參與活動的教師進行培訓。

5、該實踐活動實現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夢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家長們都希望給孩子尋找一個值得信任,能使孩子們切切實實得到鍛鍊的機會,並不只是吃吃燒烤,簡單地爬山、玩耍就算了事。而在這裏,孩子們真真正正走進了社會,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試驗探索等,能學到各方面的知識,受到多方面的鍛鍊。同時,本活動也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可以盡情施展才華的空間,如“塑料袋回收大使”的使命,“環保箴言的優秀設計者”等的設立,獎勵學生每一次小小的成果,都會使他們在同齡孩子中有優越感。學生的成功誘發了產生科學探索的慾望,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使主題得到了發展,實現了活動目標,達到教育的目的。

附件一

告別白色污染倡議書

親愛的朋友們:您好!

您知道嗎:“白色污染”不僅對環境產生了視覺污染,嚴重影響了生活環境的整體美感,而且白色污染”廢塑料製品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降解,會帶來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

第一、廢塑料製品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第二、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製品,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

第三、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製品很難處理。如果將其填埋會佔用土地,且長時間不降解。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也不適於堆肥。從垃圾中分揀出來的廢塑料,因無法保證質量,其利用價值很低。

“白色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在於一次性發泡塑料餐飲用具中含有有毒物質。專家提醒: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可能致癌、內分泌毒性等。發泡塑料製品的製作原料是聚苯乙烯,所用的發泡劑是氟里昂。除污染問題外,它裏面還含有“二噁英”及其它一些有毒物質。有關資料顯示,“二噁英”是一種有毒的含氯化合物,而且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強的,它的致癌性極強。一旦進入人體,較難排出,長期食用會造成嚴重危害。同樣,發泡餐具的原料聚苯乙烯本身也是一種致癌的環境激素物質。當温度超過65℃以上時,一些毒素和“二噁英”就會析出,有害物質將滲入食品中,食用發泡餐盒裝過的熱食物就等於吞食了含有“二噁英”等毒素,會對人的肝臟、腎臟、中樞神經等系統造成損害。所以我們提醒廣大市民,拒絕使用發泡塑料餐具,選擇使用各種可降解材料製品和環保餐具,特別是不要將食物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同時加熱,防止有害物質滲入食物,傷害人體。

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公民,有責任去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做到不亂丟塑料垃圾,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在此發出如下倡議:

1、自覺抵制塑料方便袋,可以用手拿或用書包、籃子盛裝的東西堅決不用塑料袋裝。

2、同環保部門並肩作戰,為杜絕白色污染而努力。

3、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維護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用我們的小手牽起越來越多的大手,牽出綠色長城,牽出綠色希望,為珍惜綠色、創造綠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讓天更藍,讓水更清,讓地更綠,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麗!

附件二

爭做環保小衞士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學校 班級 姓名

大量的包裝用塑料、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在使用後被拋棄在環境中,不僅破壞了景觀,還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污染,由於這些廢舊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就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共同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在生活中瞭解一些有關“白色污染”的數據和知識,並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環保小衞士。

一、請你調查一下,自己家裏一天大約要用( )個塑料袋。

二、請你調查五户家庭(可以是你的親戚朋友家,也可以是左鄰右舍)每天大約要用的塑料袋個數,並計算出平均每個家庭一天要用掉的塑料袋個數,再把調查結果填入下表: 家庭名稱

合計

平均

每天要用的塑料袋數量(個)

三、請你調查你所在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村民小組或你居住的這幢樓),一共有( )户家庭。如果按上面統計的數據計算,每天一共要用掉( )個塑料袋。一個星期要用掉( )個,一個月一共要用掉( )個,一年要用掉( )個。

四、如果一個塑料袋的面積大約是4平方分米,請你計算一下,把你所在的社區所有家庭一年用掉的塑料袋鋪開,佔地( )平方米,摺合土地( )畝。

五、對治理“白色污染”你有什麼見解,請你大膽發表意見,提出有創造性的可行的方案,並把這些方案推薦給學校、你家所在的社區,做一名合格的環保小衞士,做一個關心社會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