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隊伍師德建設活動方案(精選3篇)

教師隊伍師德建設活動方案 篇1

一、組織機構:

教師隊伍師德建設活動方案(精選3篇)

組長:x

副組長:

組員:

二、活動主題:

敬業與奉獻

三、目的意義

貫徹落實江蘇省教育廳、教育工委《關於切實解決當前師德突出問題的通知》、常教工〔20xx〕17號)和溧教工(20xx)6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各項要求,以促進教育行風建設和樹立教育行業良好形象為出發點,在前三個師德建設月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我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全面提升教職工職業道德素養,以“敬業與奉獻”為主題,不斷樹立良好的教師職業形象,培養造就一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勇於開拓、務實進取的教師隊伍,為推進華光教育的科學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四、活動安排

1、培訓學習。八月底和九月初,利用教工大會,宣傳貫徹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局、溧陽市教育工會《關於開展第四個師德建設月活動的通知》精神,深入學習《教育法》、《教師法》、《關於在全省教育系統深入開展“踐行師德創優爭先、辦人們滿意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和文件,促成廣大教職工進一步熟知法規條文內容,開展一次師德建設大討論活動,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努力打造一支學生愛戴、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

2、在第27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校長室、工會、德育處將利用教工大會、宣傳櫥窗開展表彰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年度考核優秀教師的活動。廣泛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蹟、樹立新時代人民教師的新形象,突出宣傳學習身邊的榜樣,引導大家從點滴做起,從日常工作做起,以實際行動建設良好的師德師風。

3、學校校長室、工會舉辦慶祝第27個“教師節”座談會,頌揚教師的崇高職業,引導大家暢談職業理想,重温當年就職誓言,不斷提升業務素質和人格魅力,努力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4、總結交流20xx學年度“168”愛生行動中的先進事蹟,挖掘典型案例,做成宣傳展板,分期分批展示 “168”愛生行動先進個人的先進事蹟;部署好20xx學年度的愛生行動。對學困生、貧困生、留守兒童、外來工子女等弱勢羣體實行定人幫扶,從心靈上關愛,學習上幫助,經濟上資助,生活上照顧,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圓滿完成學業。

5、認真組織開展師德師風論壇活動。在肯定師德師風建設成績的同時,認真剖析查找本校存在着的有悖於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現象,對於確實存在的問題,要針對性採取措施,切實加以整改,跟蹤評價。

6、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為增強廣大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工會、德育處將舉行以“爭做師德模範,樹立良好師表”為主題的青年教師師德演講會。評選師德演講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2名。

7、繼續協同德育處在各班開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的主題班會活動、黑板報宣傳活動,評選本年度“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活動。

8、開展師德建設月總結評比活動,評選校級師德模範、愛生模範、“168”愛生行動先進個人並上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

教師隊伍師德建設活動方案 篇2

一、開展“出彩xx人”最美教師宣傳推介活動

會同省委宣傳部等部門,繼續開展“最美教師”宣傳推介活動。組織各地、各學校通過深入尋找、發掘本地本校有代表性的、高素質的“最美教師”,展示基層教育工作者為黨為國無私奉獻、當好學生引路人的風采。將“最美教師”作為“出彩教育人”的突出代表,深入宣傳展示“最美教師”的先進事蹟,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促進形成關心、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開展師德教育主題徵文、演講比賽活動

圍繞學習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小、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積極組織廣大教師參與師德徵文、演講比賽活動,以樸實真切、內容真實的文字和言語,真情展現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比賽活動中評選出的獲獎徵文和優秀演講作品,將在《教育時報》開闢專版予以刊登。

三、開展師德師風優秀案例評選

圍繞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總體目標,突出師德教育活動的創新性和有效性,挖掘遴選出一批具有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的師德師風優秀典型案例。結合省內優秀典型案例開發師德教育課程資源,在xx省師德建設宣傳網宣傳展示優秀師德建設成果。

四、開展師德先進典型學習宣傳

發揮好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電視、報紙、網站、新媒體、報告會等多種方式,對我省近年來湧現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最美教師、教育世家等師德先進典型進行持續深入宣傳。挖掘師德先進典型“羣體現象”背後的經驗和規律,鞏固提升師德師風建設成效,推進形成優秀教師持續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五、舉辦全省師德師風建設基地研修班

依託省內紅色資源舉辦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師德師風涵養基地專題研究班,搭建師德教育交流平台,對師德建設工作提出建設性對策,探討新做法、尋求新突破、構建新格局,推動師德建設內涵式建設。

六、組織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專題培訓

將新時代中國小、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和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作為必修內容,納入我省基礎教育教師培訓體系,採取多種形式幫助廣大教師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準則內容。開展師德警示教育,組織廣大教師討論剖析原因,時刻對照檢查自己的職業行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七、持續推進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

以教師節慶祝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建立學校、學生、家長及社會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完善師德評價體系,強化師德管理與考核,嚴肅查處各類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

教師隊伍師德建設活動方案 篇3

為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決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__〕4號),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現就我省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極端重要性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承擔着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着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出,教育和教師的地位作用就越來越凸顯。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最根本的就是要優先發展教育,而優先發展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要建好教師隊伍。

近年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着成績;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力推進了教育強省和教育現代化建設,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面對人民羣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我省教師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支持力度不夠大,教師工作尚未置於教育事業發展重點支持的戰略領域,長期以來困擾教師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二是質量水平不夠優,教師教育體系有待完善,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設滯後於教育發展,一些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師德水平、專業能力有待提升,高校領軍人才相對匱乏;三是結構分佈不夠好,中國小和幼兒園教師編制短缺與結構性矛盾突出並存,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段之間、學科之間結構不盡合理;四是管理機制不夠順,“放管服”改革仍未到位,教師准入、交流、退出等機制亟需健全和落實,教師專業發展通道需要拓寬;五是地位待遇不夠高,不少地區和學校沒有依法落實教師工資待遇,教師特別是中國小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

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先謀劃教師工作,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優化制度設計、破解發展瓶頸,努力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二、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主要目標

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總體上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

——師德師風建設有力。師德師風成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廣大教師爭當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培養培訓有效強化。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教師培養體系基本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優勢強的師範院校和師範類專業脱穎而出,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專業發展體系進一步健全。

——數量質量同步優化。各級各類學校教師數量達到配備標準,滿足教育發展需要。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中國小骨幹教師隊伍和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逐步壯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切實加強。

——地位待遇依法保障。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和獎勵體系建立健全,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民辦學校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和社會聲望普遍提高,教師職業受到全社會廣泛尊重。

——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教師資格認定、招聘、退出機制不斷完善,職稱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符合學校實際的崗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全面實行,高校用人自主權進一步擴大和落實。

到2035年,教師隊伍發展總體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培養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師、名校長、名專家,教育系統成為集聚一流人才的高地。教師師德師風、綜合素質、專業化程度、教育教學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三、紮實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重點任務

(一)着力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

1、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使教育系統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每名教師黨員,配齊建強學校思想政治和黨務工作隊伍。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和教師黨員先鋒工程,把教師黨支部建成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羣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加強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和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重視在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各高校要明確一名黨委副書記分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校級層面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強化二級院(系)黨組織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把好引進人才和在職教師的政治關、思想關。(責任單位: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

2、突出師德建設。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立學必先立教師之德。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將師德教育擺上教師教育的首要位置,各級各類學校主要負責同志負責師德建設工作。啟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引導廣大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建立新教師宣誓制度。將治理師德失範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範疇,建立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劃定行為底線,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堅決從嚴處理中國小教師有償補課、收受禮金等行為和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學術研究、師生關係等方面的失範行為。(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

3、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和中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力度。按規定落實生師比,暢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引進綠色通道,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計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職教師的工作量,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推進,實施高校優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領航·揚帆”計劃,發揮優秀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按規定配備高校輔導員,完善輔導員職稱評聘政策,暢通輔導員專業發展通道。加強中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將班主任工作經歷作為評聘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一半計算,鼓勵中國小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適當提高班主任津貼水平,激勵更多教師在班主任崗位上擔當作為。省有關部門實施高校輔導員和中國小班主任培養與獎勵計劃,定期褒揚獎勵作出突出貢獻的輔導員和班主任。(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二)改革創新教師編制管理

4、合理核定中國小和幼兒園教職工編制。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各縣(市、區)在現有事業編制總量內根據在校生人數科學核定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每年核定一次,並可結合教育發展實際需求按規定比例適當增加專任教師編制。編制核定時,要向小規模、寄宿制等學校傾斜,對村小、教學點以及開設西藏班、新疆班的學校,可按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調配編制。落實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適時制定特殊教育機構編制標準。(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

5、統籌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管理。建立以縣為主、市域調劑、省級統籌、動態調整的教職工編制管理機制,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各縣(市、區)加大事業編制挖潛力度,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向教師隊伍傾斜。各設區市綜合考慮所轄縣(市、區)在校學生數和教育發展需求等因素,統籌調劑教職工編制。省級建立中國小教師週轉編制專户,用於流動人口隨遷子女人數較多、教職工編制嚴重短缺且難以通過縣域挖潛和市域調劑等方式解決的地區補充中國小專任教師編制。各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依據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實際缺編數量和教師平均工資標準,核定兼職教師經費補助額度並足額撥付到校,用於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能工巧匠。(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6、試點人員編制備案制管理。按照“標準核定、備案管理”的原則,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公辦幼兒園、技工院校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備案制管理試點,備案制人員由各設區市或縣(市、區)統一招聘,與事業編制人員同崗同酬,並按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參照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水平建立年金制度,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當教師編制有空缺時,優先從備案制教師中招聘補充,具體辦法由各設區市制定。(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7、探索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根據高校辦學層次、目標任務和培養規模,制定高校人員總量核定標準,科學核定高校人員總量,人員總量內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備案的人員參照事業編制人員管理,納入事業單位保險。高校依據核定的人員總量自主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自主設置崗位結構比例和標準,自主確定崗位類別、任職資格條件等,聘用結果報省有關部門備案。(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三)大力振興師範教育

8、強化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設發展。鼓勵支持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和其他有博士、碩士授予權的高校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舉辦師範專業,依託學科優勢發揮龍頭作用,通過多種方式發展高水平師範教育。實施師範教育培養院校提升計劃,重點建設20所左右以師範生培養為主體、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培養院校,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高水平師範生培養基地。建立與師範生培養成本相適應的動態增長機制,使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高於同類非師範專業,切實提升師範教育保障水平。在增設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和遴選高水平大學建設“四大專項”時,向師範院校和師範生培養規模大的院校傾斜。擴大師範生培養規模,提高師範生培養質量,強化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對教師教育師資在專業發展、職稱晉升、崗位聘用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在師範院校及有關項目評審時,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高質量辦好師範專科院校特別是幼兒師範專科院校。(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9、改革師範生招生就業辦法。實施師範教育生源質量提升計劃,實行師範專業提前批次錄取,支持高校設立面試環節,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從教潛質,注重入校後二次選拔。探索從非師範專業中選拔學生轉讀師範教育專業。完善師範生定向培養機制,適當擴大規模,探索免費培養、到崗退費、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多種方式開展師範生公費教育,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立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公開招聘辦法,選拔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探索優秀師範畢業生推薦就業制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0、深化師範教育教學改革。貫徹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大力推動師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建立師範教育專業聯盟,優化師範生培養方案,突出模塊化、選擇性和實踐性的教師培養課程。改變單一的講授模式,注重採用案例教學、觀摩教學、問題研討、模擬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實施“互聯網+教師教育”創新行動,普遍提高師範生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師範生“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與教學技能訓練。突出教師教育創新實踐教學,構建包括師德、教學、班級管理、教研等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建設一批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加強校地合作,推進高校、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中國小“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建立師範院校、師範專業與中國小、幼兒園互設基地、互派教師、互動發展的機制,使師範教育更加契合中國小、幼兒園教育教學需求。探索在中國小建立教育碩士培育站,開展駐校式培養。師範生教育實踐不得少於半年。(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四)整體提高專任教師能力水平

11、完善省市縣校四級培訓體系。實施“三名”工程,培養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師、名校長、名專家。建好省級教師培訓機構,做強市級教師發展學院,重點推進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開展教師發展示範基地校建設,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支持服務。到20__年,所有縣(市、區)均建成教師發展中心並通過省示範性評估認定,建設並認定1000所左右教師發展示範基地校。推行培訓自主選學,實行培訓學分管理,建設培訓學分銀行,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相銜接的“立交橋”。各地要按照不低於當地教師工資總額的1.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督促指導中國小、幼兒園和中等職業學校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校內教師培訓經費。(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

12、創新職業院校教師配備機制。建立一批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擴大職業教育領域教育碩士培養規模。推行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的辦法,支持職業院校專設流動崗位,便於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中等職業學校可以通過公開招聘先行聘用特殊緊缺崗位的專業課教師,但被聘用人員應當在聘用之日起3年內取得相應教師資格,否則予以解聘。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能手與職業院校管理者、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對具有特殊才能的行業專家和高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公開招聘時可適當放寬年齡、學歷限制。逐步推行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制定雙師型教師、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指導意見和認定辦法,支持高校與大中型企業共建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職業院校新教師“師範教育+企業實踐”入職培訓制度,完善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管理制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3、支持高校引育高層次人才。高校要依託國家和省重大人才項目,更大力度培養引進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英才,着力打造創新團隊。對新入選的“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國家級人才,根據所獲資助情況,省財政給予配套經費支持。各地要在一定範圍內為國家級人才開通醫療健康服務綠色通道,為其子女入園入學提供支持。對頂尖人才及其團隊核心成員的配偶和子女,有編制的隨調到機關事業單位後仍享受編制待遇。推行“大師+團隊”人才引育模式,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高校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要突出教書育人,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全面開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衞生健康委)

14、鼓勵教師海外研修訪學。持續實施中國小教師短期出國進修計劃,每年選派20__名左右中國小教師到國外進修,出國進修計劃省級單列,不佔用市縣因公短期出國計劃指標。持續實施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境外研修計劃,鼓勵青年教師到世界名校攻讀博士學位。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外人文交流機制建設,建立省級援外教師儲備和培養制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外辦)

(五)全面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15、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縣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分別核定義務教育學校編制和各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總額,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和崗位總額內統籌分配到學校,並報同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財政部門備案,提高編制和崗位管理的統籌力度和使用效益,具體辦法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機構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制定。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行城鄉學校組建教育集團,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和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省和設區市要將同類學校高級教師和骨幹教師比例差異係數,作為考查縣級教師交流輪崗執行情況的重要依據,省財政對教師交流輪崗成績突出的地區和學校給予獎補。把握正確的人才流動導向,堅持激勵與約束並重,規範中國小教師跨市縣流動。(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6、修訂教師資格認定實施辦法。逐步將幼兒園教師資格認定學歷提高至大專、國小和國中教師認定學歷提高至本科,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和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鼓勵高中階段學校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從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招錄緊缺專業研究生和從社會專業機構引進高層次人才。健全中國小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逐步將編外聘用教師和民辦學校教師納入定期註冊範圍。定期註冊不合格人員要堅決退出教學崗位,不得享受教師崗位待遇;暫緩註冊人員不得評聘高一級教師職務,不得晉升高一級崗位等級。鼓勵引導高水平大學在校生參加教師資格證書考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7、推進職稱制度改革。適時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副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設區市、中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縣(市、區)。修訂中國小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資格條件,強化師德、能力和業績導向,不再將論文作為晉升的限制性條件。進一步深化中國小、幼兒園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鄉村中國小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申報中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申報副高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年以上申報正高級職稱,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通過適當提高中國小高級和中級教師崗位比例、取消教科研訓部門職稱比例限制、增核鄉村學校職稱崗位、打通中級和初級教師崗位比例、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延退女教師不佔崗位職數等辦法,緩解中國小高級和中級教師崗位職數不足的問題。加強聘後管理,長期不在教學崗位和教學工作量不足的中國小教師,只能聘任在本級職務的最低等次,並不得申報高一級教師職務。完善高校職稱制度,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實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項目、經費數量以及國外訪學經歷等與職稱評聘掛鈎的做法,始終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高校要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職稱評聘,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和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延退的高級專家,可按規定設置特設崗位,不佔崗位職數。省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強高校職稱評聘事中事後監管和服務。(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

(六)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18、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教師職業具有公共屬性,公辦中國小教師具有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中國小教師保障責任,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着力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切實維護教師職業尊嚴與合法權益,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引導廣大教師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努力營造教育家脱穎而出的制度環境。(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

19、健全績效工資保障機制。各地要建立中國小教師工資收入增長長效聯動機制,調整公務員收入分配政策時必須同步考慮中國小教師,核定中國小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時必須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中國小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充分考慮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要求,適當提高普通高中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水平。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不納入所在學校績效工資總量。高校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對聘用的高層次人才和具有創新實踐成果的優秀人才,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製度,實際薪酬發放水平不納入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範圍。(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20、關心鄉村教師工作生活。各地要大力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將更多的教育投入用於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改善鄉村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在落實省鄉鎮工作人員補貼政策的基礎上,按照不低於20%的比例提高村小、教學點教師的補貼發放標準,使鄉村學校教師實際工資收入水平高於同職級城鎮教師工資收入水平。鼓勵縣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院校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期服務等方式,為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培養“一專多能”教師。省有關部門啟動實施鄉村教師培養與獎勵計劃,每年遴選100名在鄉村學校工作5年以上的優秀青年教師,培養造就一批鄉村青年領軍教師,優化鄉村青年教師發展環境;每年認定100名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以上的優秀教師,按規定給予一定獎勵。實施銀齡講學計劃,鼓勵支持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1、重視教師住房保障。各地要把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按規定落實教師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等,探索實施共有產權房政策。有條件的高校可分層分類向教師提供安家補貼、購(租)房補貼,以貨幣化、市場化方式解決教師住房問題。高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一視同仁享受當地人才住房優惠政策。加快推進高校青年教師週轉住房建設和管理,切實解決青年教師臨時住房困難。(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2、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民辦學校應依法保障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健全教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按規定為教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具備條件的可辦理補充養老保險。民辦學校應每年在學費收入中安排不少於5%的資金用於教師隊伍建設。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四、確保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一)加強組織領導。教師工作實行黨委和政府一把手負責制,主要負責同志要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把教師工作記在心裏、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各級黨委常委會議、政府常務會議每年分別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找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點,加大推進力度,確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二)優先保障投入。各級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機制,優化經費投入結構,主要用於按規定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和實施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相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切實提高教師待遇的具體措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未達到規定要求的地區,要限期整改達標,省財政加大對財政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支持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建立嚴格的教育經費監管制度,規範教育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三)強化督查問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並將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對工作推進不力、成效不明顯,影響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師隊伍穩定的,按規定追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優秀教師宣傳獎勵活動,推出一批能夠產生廣泛影響、展現時代風貌的教師典型。統籌對學校的考核、檢查、評比,建立相應制度,防止形式主義的考核檢查干擾教師正常教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論文等評價教師,真正讓教師安心教書育人。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開展尊師活動,形成良好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