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精選18篇)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

為貫徹落實科技部《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實施方案》、省科學技術廳關於貫徹落實科技部《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實施方案》等的意見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科技局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意見的通知》(政辦發[]30號),充分發揮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支撐、示範與引領作用,紮實推進新農村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提出我市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實施方案。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精選18篇)

一、指導思想

堅xx局,充分發揮科技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撐、示範和引領作用,緊緊圍繞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改善生態的總體要求,以“科技富民、惠民”為核心,以現代農業、生態產業、鄉村社區化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以實施特色農業科技示範等工程為突破口,從村、鄉鎮、縣市區三個層次開展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培育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新農村的科技典型。

二、發展目標

到末,重點培育3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15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鄉鎮、3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縣市區;使示範(試點)區域內科技進步貢獻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農民收入增長率等有較大幅度提高,科技型涉農工業有較大發展,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快,社區建設與教育、醫療、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較大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努力成為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樣板。

三、基本原則

(一)突出區域優勢特色。圍繞大蒜圓葱、肉蛋鴨、奶肉牛、瓜菜等十大特色產業,以“一村一品”、“一鄉(鎮)一業”或“一縣一業”為重要內容,推進優勢主導產品和特色企業向示範(試點)區域集中,建立企業研發機構,聚集高新技術,培育特色優勢名牌產品,形成產業羣(鏈)。

(二)堅持技術綜合示範。發揮科技在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改善生態等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加強技術集成應用,提升創新與科技服務能力,形成多種科技活動整體推動示範(試點)的格局。

(三)政產學研金民結合。加強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的政策性引導。優化農村科技創新環境,引導各類科技人才到示範(試點)一線創新創業。明確示範(試點)的技術依託單位,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利用市場機制、產學研結合,為示範(試點)服務。利用農業科技貸款,吸納民間資本,推動示範(試點)工作

(四)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培育“科技能人”,帶着農民幹。立足農民實際需求,尊重農民意願,提高農民協作程度,激發農民對科技的多樣化需求,不斷增強農民使用技術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農民享受科技帶來的富民、惠民成果。

四、重點任務和示範內容

(一)重點任務

針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求,重點推進七項任務。

1、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以強化產業基儲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科技為載體,實施以“一村一品”、“一鄉(鎮)一業”或“一縣一業一特色”為重要內容的特色農業科技示範縣工程,建設特色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加強“政產學研金民”結合,有針對性地引進、轉化先進適用技術成果,促進專業化發展,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產業開發綜合效益。

2、強化技術集成應用,引導現代農村社區發展。圍繞農村社區化目標與農民急需解決的問題,加強飲用水安全和污水處理、農林生態和農民生活環境整治、資源能源節約利用、廢棄物資源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綠色建材和建築、低成本衞生設備和藥物特別是中醫藥、低成本文化設施和民俗文化保全、社區規劃建設和村鎮優化佈局、社區和村鎮動態監測和功能提升等新農村建設關鍵技術的集成應用,發展設施相對優良、環境相對優美的現代農村社區。

3、開展重大應用技術研究,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圍繞農村、農業發展中的重大應用技術問題,組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示範(試點)單位聯合進行科技攻關,解決良種、良法、加工、農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建材、節能型建築、循環生產、農業節本技術、健康種養殖技術、土地修復技術、設施農業技術等重大應用技術問題,獲得一批實用技術,進行技術推廣。組織實施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建設市級糧食豐產科技示範基地,推廣糧食豐產技術及操作規程,輻射面積100萬畝。

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信息平台、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及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網,構建科技知識進村入户的實時服務信息平台,為廣大農民提供科技、政策和市場等信息服務,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開展數字化鄉鎮科技示範(試點),加強農村社區信息化技術、社會事業管理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推進農民生活信息化。優化信息服務質量,豐富信息服務內容,提高基層科技管理部門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5、強化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星火培訓基地(學校)和各類職業學校的作用,採用多種形式,對示範(試點)單位開展農業科技和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職業技能,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以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需要。多層次、多形式開展面向農村的實用技術培訓,培養一批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種養能手、經營能人、技術“二傳手”等“科技能人”,通過他們的示範帶動和影響,使周圍的農民掌握一些實用技術,以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

6、構建農村科技服務平台,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堅持多元化方向,結合實際,引導專業技術經濟合作組織等農村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示範推廣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特派員、農業專家大院、博覽交易會等新型科技服務模式,與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術支持渠道,建設諮詢服務專家隊伍,引導科技人員深入農村一線,形成農村科技服務的長效機制。

7、大力發展涉農工業。以工業反哺農業,工業拉動農業為目標,鼓勵非農企業大力發展涉農工業,培育大宗農產品用户企業,進而拉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增加農民就業。在涉農企業中建立省級研發中心,培育成科技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二)示範內容

示範村(試點)、示範鄉鎮(試點)、示範縣市區(試點)分別重點實施以下內容。

1、科技示範村(試點)。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推進“科技入户”;加強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推進“信息入户”;加強科技諮詢指導和農民適用技術培訓,推進“服務入户”。發展“一村一品”,促進特色產品或產業上水平、上規模,培育科技型企業。培養一批科技帶頭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有條件的地方,集成相關技術,發展村級社區。

2、科技示範鄉鎮(試點)。加強技術引進和擴散,發展“一鄉(鎮)一業”,引導特色優勢產業規模擴大;有條件的地方,發展“一鄉(鎮)一基地”,開展綠色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示範,推進農村生產專業化和標準化;發展“一鄉(鎮)一服務站”,培育農村科技中介服務組織、模式或平台,開展適合農民需要的科技與信息服務;依託現有資源,發展“一鄉(鎮)一課堂”,開展農民科技培訓。通過技術的集成支持,發展生活功能較好的鄉鎮中心社區。

3、科技示範縣市區(試點)。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佈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發展專業化、經營產業化和服務信息化,形成示範樣板;加強技術轉化和創新,培育一個以上主導產業,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佈局的優化和規模的擴大,引導發展產業集羣,壯大縣域經濟,建成市級特色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縣);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服務體系,構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務平台,不斷增強科技管理部門的信息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務能力;加強農民轉移就業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發展產業基礎較好、綜合功能較完善的中心城鎮社區,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鎮和鄉村的協調發展。

五、申報條件與組織管理

(一)申報條件

申報示範村(試點)、示範鄉鎮(試點)、示範縣市區(試點),應當具備以下基本要求:

1、圍繞本地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需求,提出了明確的科技發展目標、發展優先順序、實施步驟和保障條件。

2、經濟發展基礎相對較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程度較高,圍繞當地資源的加工利用確定了明確的主導產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和發展基礎,發展經驗在其所代表的類型內具有推廣意義。

3、科技發展條件相對較好,科技工作特色明顯,科技環境優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以上。

4、農民科技意識較強,科學素質較高,具有較強的能動性。原則上要具有“科技能人”或科技型企業帶頭人。

5、所在縣市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投入和政策措施有保障,出台了貫徹落實政辦發[]114號、政辦發〔〕30號文件的政策性文件,圍繞本地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技術依託單位,形成了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直接領導、科技主管部門具體協調和推動的工作機制。

6、制定了示範(試點)具體實施方案,並配備開展示範(試點)所必須的經費和相應的促進措施,明確了技術依託單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有相當技術創新實力的企業和科技服務機構等,多學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依託單位優先),方案切實可行,管理和運行機制規範。

7、示範(試點)要首先列入本地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範圍;示範縣市區(試點)的選擇要與承擔市級以上科技項目情況、科技型龍頭企業、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特派員、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區、星火技術密集區等結合考慮。

8、嚴格落實中央有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和政策,特別是中央有關土地和環保的要求。

同時申報示範村(試點)、示範鄉鎮(試點)、示範縣市區(試點),還應當具備以下指標條件:

1、示範縣市區(試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縣級財政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縣域gdp達到100億元以上,縣域主導產業銷售收入佔同級經濟總量的20%以上。

2、示範鄉鎮(試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鄉鎮gdp達到5億元以上,主導產業銷售收入佔同級經濟總量的50%以上。

3、示範村(試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主導產業銷售收入佔村級經濟總量的80%以上。

(二)組織管理

1、申報單位

示範(試點)的建設單位分別為村民委員會、鄉鎮或縣市區人民政府。建設單位必須具有明確的技術依託,並編制示範(試點)實施方案、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和技術依託單位合作方案。申報單位為縣市區人民政府。

各縣市區科技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本區域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實施方案,並組織專家對各建設單位提交的實施方案進行評審,填寫審核意見,擇優推薦申報市級示範(試點)。

市科技局組織專家,對各地申報的材料進行論證,符合條件的認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鄉鎮或縣市區(試點)”,並擇優推薦上報省科技廳。對已列入市級農業科技園區、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區、星火技術密集區或科技特派員試點單位等優先考慮。

2、支持方式

新農村建設的實施將以項目為載體,各地根據實施方案選擇新農村建設技術示範項目,項目實施期限原則為2-3年,項目承擔單位應以技術依託單位和示範(試點)相關單位聯合為主。市科技局拿出專項資金,將視組織實施和投入情況,擇優支持。

3、實施的評估和驗收

1)市科技局對我市的示範(試點)進行宏觀指導、動態評估和監督,並統一部署驗收。

2)各縣市區科技局負責本區域示範(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具體管理,落實配套支持經費,對示範(試點)進行年度評價,編制年度執行情況報告,確保示範(試點)目標的完成。

3)年度評價和動態評估的重點是任務落實、組織管理和經費投入等方面的情況。市科技局將每年公佈評價或評估情況。評價或評估結果將作為確定相關涉農科技計劃對有關市下一年度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據。

六、保障措施

1、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科技局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意見的通知》(政辦發[]30號),將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技支撐體系的主要內容,結合當地實際,制定高水平的新農村建設示範(試點)規劃及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七大科技支撐工程。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以發展品牌農業、特色農業、高技術農業和培育科技型龍頭企業為重點,實現示範(試點)的突破,構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農村科技支撐體系。

2、制定績效考核辦法,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各縣市區政府、市直涉農部門以及農業科技園區、涉農大企業制定促進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工作的政策措施。鼓勵非農企業進入涉農工業領域,增加新農村建設的新生力量。引進新的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為示範(試點)工作注入活力。

3、設立市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專項,圍繞發展特色產業,突出科技支撐作用,開展示範(試點)工作。充分利用農業科技貸款,為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工作提供資金保障。市科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優先支持示範(試點)工作。開展示範工作的各縣市區、鄉鎮及村要提供充足的匹配經費,保障任務完成。

4、有條件的縣市區,要開展縣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鄉鎮、村試點,設立專項,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積極爭取涉農資金支持。

5、要及時總結示範(試點)工作的典型經驗和成功模式,並通過廣播、電視、網站(頁)、標牌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推介和推廣。對在示範(試點)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2

實施新農村建設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抓手。為深入貫徹《河北省新農村建設指導意見》(冀辦〔20xx〕15號)、《河北省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冀政辦字〔20xx〕84號)精神,高質量推動全區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按照《邢台市新農村建設指導意見》(邢辦〔20xx〕9號)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落實中央、省、市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決策部署,圍繞“一三五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縣域村莊佈局規劃,對標對錶目標任務,用足用好政策機遇,聚力實現“四個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聯建一批、新型城鎮化新建一批),聚焦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規劃、農村住房品質提升、“空心村”治理、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發展特色產業和鄉村治理等重點任務,量化標準、優化路徑、強化責任、實化舉措,確保到20xx年,全區所有村莊完成新農村建設任務,實現佈局合理優化、建築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改善、風貌整體改觀的發展目標,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工作

(一)有效夯實工作基礎

一是明確標準。根據全區《“四個一批”任務計劃表》,各鎮辦逐村確定村莊類別和推進路徑,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優化要素配置,因地制宜確定建設標準,確保標準合理、路徑清晰、方向明確。二是制定方案。結合本地村莊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等實際,各鎮辦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方法步驟,以及工作目標任務、牽頭領導和責任部門、完成時限、完成標準、獎懲措施等“五要件”。三是細化安排。每年初,各鎮辦制定新農村建設年度工作計劃,按季度、月份明確項目實施、工作調度、督導檢查、典型推介、總結驗收、整體評價等工作舉措。逐村建立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標準清單。有條件的地方在完成既定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同步開展提檔升級,統籌考慮建築風貌、人文景觀等,進一步提升村莊品味。(責任單位:區農業辦,各鎮辦)

(二)縱深推進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全力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壓緊壓實責任,在5年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定期開展“兩不愁三保障”排查,發現問題立行立改,夯實脱貧效果。進一步加強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推進項目高效實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繼續精準施策。科學編制“十四五”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規劃,把新農村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首要任務。(責任單位:區社會事務局,各鎮辦)

2.傾力推動產業振興。實行“六個一”工作機制,即:制定一個特色產業鞏固提升規劃、建立一個“一村一品”台賬、組建一個工作專班、建立一個特色產業項目庫、組建一支專家團隊及建立一套工作推進機制。打造特色鮮明、優勢聚集、產業融合、帶動面廣、競爭力強的主導產業,不斷培強經營主體,提升品牌價值,提供技術支撐,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格局。逐步擴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建設項目實施規模,開闢特色農產品“兩品一標”認證綠色通道,挖掘農產品品牌價值,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推動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脱貧產業建立穩定產銷關係。(責任單位:區農業辦、區經濟發展局,各鎮辦)

3.着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20xx年,全面提升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創建水平,爭創市級鄉村振興示範區,推動提檔升級;到20xx年底,各鎮辦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基本實現全覆蓋。鄉村振興示範區率先完成“四個一批”目標任務,做到佈局優化、特色鮮明,形成一整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為轄區村莊開展新農村建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責任單位:區農業辦,各鎮辦)

(三)建立健全鄉村規劃體系

1.儘快確定村莊佈局。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綜合考慮人口變化、區位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按照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和保留改善類等村莊類型,科學確定村莊形態和佈局,分類制定規劃管理策略。按照省、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時間節點要求,完成我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責任單位: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各鎮辦)

2.抓緊編制村莊規劃。在總結試點村莊規劃經驗基礎上,全面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合理測算建設用地,科學劃分規劃編制單元,鼓勵採用“前圖後則”成果表達形式,規範進行“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科學指導村莊建設。20xx年底前,實現村莊規劃應編盡編。(責任單位: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各鎮辦)

3.完善規劃審批程序及管控管理。村莊規劃由鎮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政府審批。規劃批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要將規劃成果通過“上牆、上網”等多種方式及時公佈,並長期公開,方便村民瞭解和查詢規劃及管控要求。嚴格執行鄉村規劃許可證制度,依法落實“一户一宅”,堅決防止違法佔用耕地、違規建設等行為。省市村莊規劃審批及管理辦法出台後,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責任單位: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各鎮辦)

(四)全面提升農村住房建設品質和水平

1.分類明確建設標準。城郊融合類村莊,新規劃的集中住宅小區宜以多層建築為主,其他村莊選擇多層或低層(三層以下,下同)住房建築;集聚提升類村莊,聯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選擇多層或低層住房建築,其他村莊以低層為主;特色保護類村莊,注重傳統資源保護,以新建、改造提升平房為主;保留改善類村莊,以既有農村住房改造和原址新建農村低層住房建築為主;搬遷撤併類村莊,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有序進行搬遷,近期不能搬遷的,以整治人居環境為主。(責任單位:區城市建設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區農業辦,各鎮辦)

2.加強技術服務指導。落實規劃設計管理、房屋結構設計、建築工匠管理、技術服務隊伍指導、竣工驗收“五項制度”為主的建設管理服務制度。引導羣眾使用綠色環保建造方式,落實抗震設防和建築節能標準。加強對建築風貌管控、建設管理方面的服務指導。開展技術下鄉活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與有需求的地區對口合作,搭建現代信息技術平台,組織技術專家、管理人員與農民羣眾交流互動,為建房羣眾提供更多支持。(責任單位:區城市建設局,各鎮辦)

3.健全管理長效機制。以鄉鎮或村為單元,實行網格化管理,健全農村住房使用安全常態化管理制度,及時發現處置農村住房安全問題。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監測預警和排查處置長效機制,實行動態監測,確保問題隱患隨發現、隨清零,確保農村低收入羣體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區城市建設局,各鎮辦)

(五)全面完成“空心村”治理

1.完成“空心村”整治提升任務。16個農宅空置率30%以下的村莊,治理模式全部為整治提升,20xx年10月底前完成任務。(區農業辦,各鎮辦)

2.統籌跟進後續工作。按照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經濟安全、環境整潔、宜居宜業的原則,配套建設基礎設施。統籌解決好羣眾養老、醫療、教育、貧困救助等社會保障的轉移接續工作,確保安置羣眾與當地居民享有同等的社會保障服務。(責任單位:區社會事務局、區組織人事局,各鎮辦)

(六)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1.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立足建設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邢台鄉村樣本”定位,對照“村容村貌美、服務設施美、生態環境美、富民產業美、社會和諧美”總體目標,一方面,以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務提升等為重點,持續營造美麗鄉村硬實力;另一方面,在產業培植、特色打造、文化挖掘上下功夫,提升美麗鄉村軟實力。同時,通過制定長效化管護機制,落實運維服務手段,切實維護建設成果。從20xx年起,我區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力爭到20xx年,建成26個以上美麗鄉村。(責任單位:區農業辦、區有關部門,各鎮辦)

2.持續改善村莊公共環境。一是引導村莊建築風貌提升,有序推進建築立面改造,強化新建農房風貌管控,注重歷史建築元素提煉,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通過“門前三包”明確村民責任,持續深化“五清三建一改”成果。到20xx年底,全區所有鎮辦完成村莊清潔行動全域示範鎮創建。二是以“五美”(人美、院美、室美、廚廁美、村莊美)為標準,開展美麗庭院創建。20xx年,全區創建美麗庭院5500户;到20xx年底,我區美麗庭院數量達到農村常住户總數的85%。三是持續推進村莊綠化,根據街道寬度、周邊環境,合理配置喬、灌、花、草。20xx年,創建1個省級森林鄉村。(責任單位:區農業辦、區城市建設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區組織人事局,各鎮辦)

3.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户廁改造。全面落實農業農村部等8部門《關於紮實推進“十四五”農村廁所革命的指導意見》(農社發〔20xx〕1號)要求,按照“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求好不求快”的原則,合理確定目標任務,科學推動剩餘農村户廁改造工作。20xx年,改造農村户廁4611座;20xx—20xx年,進一步健全“三個機制、三支隊伍、三個電話”(廁所維修服務、糞污清運服務和糞污無害化處理利用長效機制,維修服務、糞污清運服務和糞污處理利用服務隊伍,維修、抽糞和舉報電話),繼續提高農村衞生廁所覆蓋率;到20xx年底,全區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實現願改盡改。(責任單位:區城市建設局、區農業辦、區社會事務局,各鎮辦)

4.不斷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在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體系全覆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設施建設和服務,提升垃圾收運處置水平。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全量化焚燒。持續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範圍,推廣適宜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20xx年,確定1個鄉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利用試點;20xx年到20xx年,每年增加1個鎮辦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利用;到20xx年,全域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單位:區城市建設局,各鎮辦)

5.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我區治理村莊累計達到66個村,其中接入城市管網26個村,建立20個污水處理站對40個村進行集中處理,12個村進行污水管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達到全覆蓋。(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城市建設局,各鎮辦)

6.切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瞄準化肥高強度使用、農藥不規範使用等問題,科學分析空間分佈特點及相應的技術需求,精準施策,持續減量增效。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乾濕分離、雨污分流、堆積發酵等技術,提倡水泡糞、發酵牀等處理方式,建立種養循環體系。20xx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以上;20xx—20xx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到20xx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堅持因地制宜、農用優先、就地就近原則,以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提升利用水平。20xx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20xx—20xx年,鞏固提升工作成果,秸稈綜合利用率每年提高0.1個百分點;到20xx年底,農作物秸稈基本實現全利用。開展農用薄膜使用指導,積極宣傳《農用薄膜管理辦法》。20xx年,農用薄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20xx—20xx年,農用薄膜回收率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到20xx年底,農用薄膜基本實現全回收。(責任單位:區農業辦,各鎮辦)

(七)提高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水平

提高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和農村飲水工程專業化管護工作,充分發揮村級飲水安全責任制作用。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以規模化供水為重點,對現有供水站進行改造提升,加大管網延伸和老舊管網改造力度,擴大供水覆蓋面;做好各村供水設施改造提升工作,實現供水穩定運行,安全達標。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推進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和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第五代移動通信、移動物聯網等,配套建設廣播、電視、郵政、物流等設施。着力推廣定頻接收裝置,鞏固農村文化陣地。實施“快遞進村”工程,20xx年,配合市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快遞服務站點的建設工作,督促各鎮辦落實,完成市級目標。行政村主街道硬化基本實現全覆蓋,積極推進巷道硬化;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鄉鎮通三級路、建制村通等級路、人口規模較大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工作進程,支持旅遊路、產業路、資源路建設。(責任單位:區水資源管理中心、區城市建設局、區經濟發展局、社會事務局、區農業辦,各鎮辦)

(八)全方位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加快推進以“千斤糧、萬元錢”為標誌的農業結構調整,有效提升畝均效益。到20xx年底,我區“萬元錢”產業面積總數達到2萬畝。加快發展有資源、有市場、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支持電商、物流企業和供銷合作社向農村地區延伸,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20xx年,行政村快遞服務通達率基本達到100%。充分利用電商平台整合農村產業資源、聚焦農產品上行,優化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支持電子商務企業渠道下沉,加強特色農副產品縣域電商分中心建設,大力開展直播帶貨活動,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建設新型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絡,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城鄉雙向流通渠道,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網點。按照上級部門工作方案,繼續實施農村電商村建設。(責任單位:區農業辦、區社會事務局、區經濟發展局,各鎮辦)

(九)深入推進現代鄉村治理

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與德治“三治結合”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羣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和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挖掘提煉試點經驗。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重要抓手,大力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每年創建一批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户”,全面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制定修訂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道德評議會等羣眾組織作用。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設施,全面優化提升農村綜合服務站。加大“冀農通”平台使用宣傳力度,擴大受眾面,為鄉村振興主體提供精準服務。開展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徵集推介,為改善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提供借鑑。(責任單位:區組織人事局、區農業辦、區綜合辦公室、區社會事務局、區行政審批局,各鎮辦)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鎮辦和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加快新農村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始終保持高位推動態勢,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區管委會統籌全區新農村建設重大事項實施、重要資源配置,抓好頂層設計,作出總體安排部署。區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指導督促作用。各鎮辦是責任主體,要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合力抓、鄉村兩級務實抓,確保新農村建設按時間節點、按任務要求順利推進。(責任單位:區有關部門,各鎮辦)

(二)加大政策支持。區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上溝通,積極爭取市直部門指導支持,根據工作職能制定新農村建設有關政策。充分運用好現有政策,積極做好中央“三農”補短板“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儲備項目申報對接工作,爭取更多中央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落實好財政支持政策,按時足額落實財政專項配套資金,積極整合相關涉農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鎮辦依法合規申請、使用政府專項債券,支持新農村建設。落實好土地支持政策,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新農村建設比例,統籌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收益和土地出讓收益,形成資金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落實好社會支持政策,推動市場化運作,規範有序運用PPP模式等方式,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對工商企業捐款和投資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可按規定享受税前扣除等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區有關部門,各鎮辦)

(三)嚴格督導考核。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新農村建設納入重點工作考核評價體系,重點督導考核組織推動、項目進度、工程質量等。實行定期報告、專題調度、集中督導制度,着力推進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交辦整改,並對整改落實情況跟蹤問效。對損害羣眾利益,以及流於形式、消極應付、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依規依紀嚴肅追責問責。(責任單位:區有關部門,各鎮辦)

(四)積極宣傳發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台,多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積極展示最新成果和典型經驗,擴大知曉面,提高影響力,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挖掘新興媒體優勢,利用網絡平台傳播速度快、視覺衝擊強、受眾羣體廣的特點,展現新農村建設風貌,激發廣大幹部羣眾投入新農村建設的熱情。發揮基層黨組織和羣團組織貼近農村的優勢,組織各類宣傳活動,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3

一、目的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林業的角度要正確處理好兩種關係:一是要正確處理生態建設與產業建設的關係,切實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林業,既是公益事業,又是基礎產業,肩負改善環境、發展經濟的雙重任務,生態建設是基礎,產業建設是重點,沒有生態保障,產業難以持續,生態建設也無法支撐。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要堅持“兩手抓”,協調推進。同時要充分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與綠色環保的新型林業產業,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資源和能源,為國民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要正確處理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關係,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林業,既要遵循自然規律,也要遵循經濟規律;既可作為基礎產業參入資源配置,又能通過實施生態建設實現大林業發展戰略。必須堅持保護先行,確保生態優勢,科學開發利用森林資源,使我縣林業經濟邁上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征程。“全國綠化模範縣建設”是加快城鄉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加快實現“領跑中西部、進軍五十強”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能實現全縣國土綠化工作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展示我縣造林綠化的成就和縣的良好形象;能提高我縣的知名度和綜合競爭力;能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指導思想

以實現“縣城園林化、鄉鎮森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為目標,以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為動力,以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為手段,以城區、村莊、道路綠化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加快建設“和諧長沙”做出貢獻。

三、建設指標

20xx年,全縣完成造林1.5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義務植樹150萬株(其中基地植樹30萬株),四旁植樹80萬株,完成縣城林業生態圈260畝,綠化河流、渠道、公路成人工造林1.2萬畝,完成縣城林業生態圈350畝,義務植樹150萬株(其中基地植樹30萬株),四旁植樹80萬株。綠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封山育林2萬畝。到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5%以上,鄉鎮所在地、村莊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40%和30%,全縣綠化覆蓋率達到45%,綠地率達到36%,縣城人均公共綠地12平方米,隨機抽樣調查公民綠化意識達到85%以上,全民義務植樹建卡率達到90%以上,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6%以上;80%以上的街道、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地率達到省級標準。

四、工作任務

(一)制定中長期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規劃。由縣林業局牽頭,委託部省有關科研院所,制定我縣業生態建設與保護規劃,提高我縣國土綠化工作的科學性、前瞻性。

(二)造林綠化工作

1、城區綠化。要完善縣城綠地系統規劃並納入縣總體規劃。重點在景區景點綠化,道路街巷綠化,單位庭院綠化,居民社區綠化以及立體綠化方面有新的發展。xx年,提升10個街頭花園綠地水平,每年完成城區5個遊園新建任務。80%以上的街道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地率達到省級標準,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綠化與工程同步施工,同步完成。進入縣城的主要出入口,已建綠地景點的補綠擴綠,提高檔次,未建的要在20xx年底前補建。此項工作由建設局負責,城管局、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組織實施,縣委文明辦、交通局、規劃局為主要協作單位。

2、道路河流綠化。包括境內的國省幹道、高速公路、鐵路、主要河渠兩側綠化。20xx年重點抓好長永高速、機場高速兩側綠色通道建設。20xx年抓好株洲至黃花機場高速路的綠化建設,並對已綠化的河、渠路加強撫育管理。新建公路兩側綠化要高起點、高標準,高檔次,年內建成省級精品工程。此項工作由縣綠委辦負責,縣林業局、交通局、水利局、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實施。

3、工程造林。包括各級各類工程造林項目,按工程標準,完成全部造林任務,建設一批樣板地塊。此項工作由縣林業局負責,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4、創建花園工程。全縣建設省級森林公園1個,創建省級園林式單位和市級花園式單位20個,縣級花園式集鎮20個,花園式庭院400個。此項工作由縣綠委辦負責,各鄉鎮人民政府的組織實施。

(三)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重點是完善義務植樹屬地管理制度和基地義務植樹制度,不斷豐富和完善義務植樹的實現形式,搞好與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結合,各鄉鎮和聯繫鄉鎮的縣直機關單位負責建立義務植樹基地,植樹地點做到一定五年不變,廣泛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城鄉居民參加義務植樹,並實行一户一卡制度,每年基地植樹30萬株。年內義務植樹建卡率達到96%以上,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0%以上。此項工作由縣綠委辦組織協調,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直機關各單位負責實施。

(四)森林資源保護工程。對現有森林資源加強撫育管理,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嚴禁亂砍濫伐,嚴禁非法佔用林地,嚴防森林火災,杜絕各類毀林案件,切實保護森林資源。此項工作由縣林業局負責,縣森林防火辦公室、縣公安局、縣國土資源局為協作單位。

(五)古樹名木保護工程。根據全國綠委《關於加強保護古樹名木的決定》及建設部《古樹名木管理辦法》,在全縣範圍內對現有古樹名木,進行普查、登記、建檔、立卡,嚴禁移植古樹名木,切實保護好珍貴的古樹名木資源。此項工作由縣綠委辦負責並組織實施,各鄉鎮政府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開展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活動,是構建“和諧長沙”,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縣域競爭力,加快實現“領跑中西部,進軍五十強”目標的一項重大舉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充分認識創建活動的重要性。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真抓實幹,把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工作擺上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

(二)切實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指導。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各階層、各部門、各行各業,必須加強統一領導。建議成立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縣長黎勇任組長,縣委副書記任正斌任副組長,成員由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任由縣綠委辦主任、林業局局長周海林同志兼任。

(三)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創建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各有關單位和鄉鎮,由政府縣長與各科局長和鄉(鎮)長簽定目標管理責任書,工作任務未完成實行一票否決制。

(四)加大造林綠化宣傳力度。採取長效宣傳與短期集中宣傳相結合的辦法,每年組織兩次造林綠化宣傳月活動(造林期間和迎檢期間)。宣傳的形式主要包括:

1、新聞媒體宣傳。重點是宣傳造林綠化成就,創建標語、口號、意義,創建活動先進典型;

2、設立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林業網站專欄;

3、基層單位創建活動宣傳專欄;

4、組織市民綠化意識調查;

5、有獎知識競賽及中國小有獎徵文活動;

6、户外廣告宣傳(海報、宣傳標語、廣告牌等);

7、綠化簡報宣傳等。

(五)適時掀起造林綠化高潮。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為全縣造林綠化突擊時段。特別是採伐跡地的更新、低產林的改造,各鄉鎮應制定方案,在20__年前完成。以義務植樹為載體,掀起春季造林綠化高潮,繼續鞏固擴大國土綠化成果。

(六)落實創建經費。本活動共需經費支出2390萬元,其中城市生態圈建設915萬元,道路河流綠化400萬元,遊園建設200萬元,人工造林135萬元,封山育林200萬元,宣傳學習費用40萬元,花園式集鎮建設補助200萬元,制定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規劃20萬,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植樹60萬,大山衝森林公園建設200萬,其他20萬元。計劃、財政、交通、水利、林業等部門要千方百計籌措創建經費,為創建活動提供資金保障;各項重點工程綠化資金要向創建活動傾斜;動員社會各界、各階層人士、城鎮居民參與社會造林綠化,結合義務植樹活動,踴躍為創建活動投工、投勞、投資。

(七)嚴格督導檢查。創建過程中,全局各部門單位必須緊密配合,一切工作都要服從和圍繞這個大局,同時縣局將組織有關部門對活動的進度和質量進行隨時檢查,對行動迅速、工作紮實有效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遲緩、敷衍應付的通報批評,並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後仍達不到要求的,追究有關領導責任。創建工作業績將做為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和造林綠化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4

按照西集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根據交通、區位、資源、經濟優勢及羣眾素質,通過調查研究,借鑑贛州模式,以甘南縣興十四村為榜樣,結合常興村8個自然屯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立志用三年時間把常興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做好常興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任務和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通過“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深化農村改革,強化公共服務,切實加強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為全鎮新農村建設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為全鎮建設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積累豐富的經驗。

二、作為試點村的優勢和典型性

常興村位於西集鎮的南部,東至少淩河,西至漂河,北面與西集鎮城區隔路(哈肇公路)相望。東距巴彥縣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個自然屯,總耕地面積22000畝,總户數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積17平方米。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典型示範要求,具有以下四點優勢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優勢。村屯之間均由四級砂石路連接,北側又有省級公路哈肇公路通過,與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優勢明顯。

2、具有小規模的產業優勢。近幾年,在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為擴大農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個,大蒜基地一個,綠色大米生產基地一個,黃牛養殖基地一個,這四大基地的建設,很大程度地調整了常興村的產業結構,目前已初見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礎優勢。目前,已有2個自然屯吃上了自來水,其它村屯也在進行中。在行業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電力、電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常興村房屋磚瓦化率、自來水入户率、電話入户率,分別達到42%、35%、80%。如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悄加規範引導,可迅速提檔升級。

4、有良好的旅遊優勢。驛馬山公園的建設和靈隱寺的落成,給常興村的尚家屯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為農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5、具有良好的羣眾基礎。常興村在60年代就是省級紅旗單位,自70年代到現在,始終是縣鄉的農村先進典型,具有良好的羣眾基礎和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潛移默化,使廣大羣眾對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的願望十分強烈和迫切,享受現代文明的積極性和熱情非常高漲。

三、建設發展目標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遞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xx年均收入實現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內巷路全部達到硬化。

3、農民住房全部磚瓦化。

4、自來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電話,入户率達到95%。

6、屯屯上有線電視,入户率達100%。

7、四周綠化率達到100%。

8、畜禽養殖小區化,不進入小區的全部建生態豬舍或雞舍。

9、廁所改造達到100%,建室內廁所或建室外封閉衞生廁所。

10、垃圾、糞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糞便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作為有機肥料。

11、建立新經濟組織,成立蔬菜、種植、養殖、加工等各類協會。

四、工作任務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條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條16828延長米,修村屯巷道30條6395延長米。

2、有線電視入户95%。

3、自來水06年新入户3個自然屯,07年入户3個自然屯。

4、改建村辦公室,建立檔案室1個,圖書閲覽室1個,公共活動室1個,建立並規範村級衞生所1個,建婦幼保健站1個。

5、修防洪大堤24裏,環山攔水壕10公里。

6、利用驛馬山前坡2條大溝綠化造林80畝。

7、綠化8個自然屯四周。

8、新建衞生廁所1148個。

9、村上出機動地、專項資金,把養殖大户向屯外搬遷,集中圈養。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廣播。

五、完成時限

利用20xx年至20xx年三年時間,基本達標。

六、主要推進措施

(一)建設新農村,首先從基礎建設抓起

建設新農村,要從農民羣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羣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增進農民福祉,具體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開展“三清”活動。利用春播前的空閒時間重點對村容、村貌進行綜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達到柴草出屯、垃圾出屯、邊溝整潔、道路暢通。

2、開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改廁、改路。改水將羣眾生產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為深井自來水。採取政府補一塊,村民籌一塊的辦法,打深水井5眼,將供水管線及相關附屬設施完善,使自來水入户率達到100%。改廁,建室內廁所或室外封閉廁所,改廁總數達到1148個。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內外道路,便民出行。通過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爭取資金和“一事一議”自籌的形式,修8個自然屯巷路68條13323延長米,在三年內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興村位於少淩河與漂河交匯處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澇是糧食穩產增收的關鍵,我們要採取向上爭取資金和“一事一議”相結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話説“再窮不能窮教育”,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和未來,為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寧靜、舒適的學習環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棟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發展新農業,必須從拓產增收抓起

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我們深挖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廣闢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途徑,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一方面,我們在繼續做大、做好葱、蒜、黃牛、綠色大米四個基地的基礎上,再從生豬養殖和兩瓜種植上下功夫。葱、蒜種植面積800畝,黃牛飼養量1800頭,綠色大米種植5098畝,生豬飼養量15000頭,兩瓜種植面積50畝。另一方面,大搞農村剩餘勞動力長年或農閒時輸出,預計輸出勞動力800餘人,實現勞務收入480萬元。

(三)培育新農民,核心從農民素質抓起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因此,依託農民技術培訓學校,以培養新型務工農民和產業農民,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為目標,以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利用週六週日在農村國小成立培訓學校,每年培訓農民骨幹20__人,通過典型帶動和滲透,力爭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風貌,倡導從科學文明抓起

在開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礎上,開展清理廢棄房、豬牛欄和廁所,推進人畜分居,建養殖小區和生態型圈舍,儘快改變農村“髒、亂、差”的現象,爭取三年內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來水普及率100%,實現人畜分離。同時,紮實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對村民展開普法教育,反對一切邪惡組織,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羣眾安居樂業,物質文明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從村民自治抓起

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機制,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的首創精神,全面增強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活力,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增強村幹部的公共服務意識,搞好“一事一議”,確保廣大村民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從防疫治病抓起

當前有句遊行話,農村人怕得病,城裏人怕失業。這雖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當前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農民的醫療問題已刻不容緩。為解除農民的治病難、疑難病治不起的困擾,首先我村要建1個村級規範衞生所,方便農民就醫。其次,實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健全農村醫療醫保服務體系,徹底幫助農民解決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最後,為保證村民有一個健康有序的生活環境,我村下大力氣、加大投入,抗擊高致病禽流感等動物疫情,促進農村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管理。

七、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試點村建設領導小組。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5

按照縣新農村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縣新農村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落實20xx年度新農村建設重點工作責任分工方案》的文件精神,為穩步推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圓滿完成本年度各項目標任務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深入推進白馬關景區開發建設

1、加快白馬關景區開發建設。編制《羅江縣白馬關景區總體規劃》,按照總體規劃並結合災後重建、整合發改、建設、交通、水務、林業、旅遊、文化、等部門的項目和資源,配套完善景區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酒店、遊客服務中心等項目,啟動白馬關景區創建工作,不斷推進白馬關景區開發建設。

2、協調白馬關二酉村新農村建設。二酉村隸屬於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鎮,是我縣特色產業型精品村。按照建設中國幸福家園精品村的要求,實施特色產業精品村建設,將加快全鎮水果產業發展,以梨為例,實現面積達512畝,總產量達300噸,按5元/千克測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於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有效改善農民生活生產條件,帶動村民再就業,進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真正實現開發一個景區,帶動一片就業,致富一方百姓。繼續推進白馬關二酉村新農村建設。

二、着力打造“十點五線”鄉村旅遊格局

按照以“十點五線”的旅遊發展總體格局,繼續推進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指導香山路島(金山鎮)按照規劃加快生態休閒度假區建設,現已初步完成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旅遊配套功能;指導協助天馬山(萬安鎮芒江村)旅遊景點建設,新建投資規模較大的酒店、農家樂等設施,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的配套水平和服務能力;儘快完善聚友休閒山莊(略坪鎮)和蔡家院子(御營鎮)兩處四星級農家樂的旅遊標識標牌,進一步規範轄區內農家樂。

縣旅遊局根據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結合縣新農村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xx年新農村建設工作要求,利用白馬關景區、“十點五線”鄉村旅遊,不斷吸引更多的遊客的同時,全面推進我縣20xx年新農村建設工作。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6

為了確保我局計算機局域網和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和減少各種緊急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各類損失,各項工作安全、有序和順利進行,特制定本預案:

一、目標:

在我局的計算機網絡發生緊急事件時,採取應急處置方案,保障計算機網絡的安全。

二、應急技術處置

組織:

成立分局計算機網絡緊急事件響應小組,辦公地點設在分局政策法規科,電話:,聯繫人:,緊急事件響應小組負責及時、快速地協調、處理各種緊急事件或者事故;及時響應、處置全局預警和問題通報。

組長:

成員:

監控聯絡員:

職責劃分:

組長負責全面組織和協調;

成員負責處理和排除故障,並向市局彙報;

監控聯絡員負責監控各單位計算機設備和網絡的正常運行,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及時向緊急事件響應小組報告緊急情況的狀態及危害,並在能力許可的條件下組織排除簡單的故障。

三、應急處置預案

1、向緊急事件響應小組彙報情況及危害;

2、緊急事件響應小組響應;

3、報告市局信息中心;

4、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5、問題反饋。

四、緊急情況描述

在數據採集和上線期間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系統或軟件部分或完全不能正常使用。

1、網絡故障造成全市地税系統全部或者部分應用系統不能正常使用,表現為網絡系統部分或大面積不通,不能滿足業務系統的正常傳輸需要。

判斷方法:分局網站、市局網站、省局數據採集系統或徵管軟件全部無法打開。

2、徵管業務系統的數據庫或中間件故障造成徵管軟件不能正常使用,表現為網絡無故障,但徵管軟件部分或大面積不能正常登錄,或者因數據庫連接等原因業務操作無法完成等。

判斷方法:分局網站、市局網站能正常打開,而省局數據採集系統或徵管軟件無法打開。

3、徵管軟件故障造成全部或部分功能不能使用或使用不正常,表現為在網絡正常,能夠正常登錄,但部分或全部功能不能正常使用,操作耗時過長等。

判斷方法:分局網站、市局網站、省局數據採集系統或徵管軟件全部能正常打開,但是在操作時出現部分或全部功能不能正常使用,操作耗時過長或提示錯誤信息等。

4、核心硬件系統故障造成全部或部分功能不能使用或使用不正常或使用速度過慢,表現為部分硬件不能正常運行、服務器宕機等。

判斷方法:分局網站。市局網站。省局數據採集系統或徵管軟件有些可以打開界面,而有些無法打開,在操作時出現部分或全部功能不能正常使用,操作耗時過長或提示錯誤信息等。

5、其它軟、硬件或網絡故障造成的軟件系統不能使用或使用不正常,表現為如病毒大面積擴散、停電等。

判斷方法:各別計算機出現不能啟動、不能打開網站或系統界面、無法打印等現象。而其他計算機卻能正常工作。

五、應急處理措施

1、各單位應該嚴格計算機管理和操作規定,嚴禁自行安裝遊戲軟件或其他與辦公無關的工具及軟件,特別是瀏覽器的插件。對新購或其他新用的計算機在安裝系統時,必須安裝win操作系統,嚴禁安裝winp操作系統。在沒有進行雙網隔離時,嚴禁上互聯網。

2、辦公計算機應該對辦公文件和資料及時進行備份,備份文件儘量保存在系統盤以外的磁盤,同時及時安裝分局要求的瑞星殺毒軟件網絡版,並及時升級和定期查殺病毒。嚴禁使用來歷不名的軟盤、優盤、光盤、硬盤,如確需使用,必須先查病毒,然後再使用。

3、全局所有人員均應在發現緊急情況發生或即將發生時詳細記錄故障現象並及時向本單位監控聯絡員和單位負責人報告情況。

4、各單位監控聯絡員應在收到報告或發現緊急情況出現時判斷故障影響範圍,記錄故障詳細現象,並向緊急事件響應小組和單位負責人報告,同時盡最大能力組織故障排除工作。

5、緊急事件響應小組接到報告後,應詳細記錄故障情況(包括報告人、報告人單位、故障發生時間、故障現象、故障影響範圍等),並對故障影響範圍、影響工作程度、本級是否能夠及時快速解決等進行判斷,同時及時向市局信息中心報告情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現場,組織排除故障,如在本局力量難以排除,應及時向市局信息中心或計算機公司救援,力求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

6、對於造成影響比較嚴重的重大故障,及時向局黨組報告,各單位應在第一時間內根據影響面、影響程度等情況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消除影響,減小損失。全局範圍的由局黨組確定和制定措施及時處理。

7、故障處理後,緊急事件響應小組應儘快向受影響單位或個人反饋處理情況,並對故障情況進行定期彙總整理和分析判斷,採取措施對可能存在的隱患進行檢查和對發現的潛在故障因素進行解決。

8、定期根據故障彙總分析情況完善應急預案,對税務所可解決的故障下發故障現象及對應解決方法彙總資料,培訓和指導税務所監控聯絡員或系統維護員掌握相關技術。

9、若在上線期間,特別是報繳期後期,因各種原因造成新徵管業務系統無法正常使用,需要使用舊徵管軟件時,必須先向分局報告,由分局向市局請示,經市局研究批准後,方可啟用舊系統進行徵收管理。各税務所應提前為舊系統的應急啟用做好票證、發票等方面的準備。地市黨校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關於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研究税收信息化建設中的信息安全技術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7

近年來,我鎮根據省、市、縣文件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充分認識到和諧穩定對於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因此深入學習和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依法開展突發事件應對活動,全面加強建設系統應急管理工作,認真貫徹實施了突發事件應對法,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積極開展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宣傳和學習

我鎮結合本地區應急管理工作實際,對突發事件應對法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和貫徹實施要求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報道,並組織有關行政管理人員特別是負責應急管理工作的人員、安全監督執法人員認真學習突發事件應對法,全面瞭解這部法律的基本內容,重點掌握與自身職能或業務相關的內容。通過深入的宣傳和學習,有關人員熟悉和掌握了突發事件應對活動的原則、程序、措施以及相關的權利義務,有效防範和應對突發事件。

二、做好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

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以及國務院、建設部的有關規定,切實做好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準備工作。

(一)進一步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堅持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根據職能和業務範圍,按照有關突發事件分類分級標準,明確應對分工和責任。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構,配備人員,制定和完善基本工作制度。

(二)加強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動態管理工作。根據縣委、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結合鎮情實際,針對不同突發事件的性質、特點,制訂和完善適用於本地區、本級別的相應預案,先後出台了《故城鎮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故城鎮森林火災撲救預案》、《故城鎮重特大火災撲救預案》、《故城鎮抗旱應急預案》、《故城鎮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故城鎮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故城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故城鎮地震應急預案》等多個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預案。最近,時值森林防火期,為提高應急實戰能力,根據鎮森林防火預案內容,重新調整充實防火應急分隊人員名單,組織護林防火應急分隊進行了演練。

(三)加強對有羣眾矛盾地區和有邪教人員地方的監控力度。加強銜接與協調,做好突發事件預防,防止其在敏感時期集體上訪。同時,加強對外來人員的登記調查,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員到我鎮進行非法傳教。

(四)進一步加大安全隱患及危險源的排查力度。結合我鎮實際,開展了元旦、春節、國慶等多次安全生產大檢查行動,對重點企業、在建工程、學校等敏感地方進行了專項整治,對危化物品、食品藥品、爆炸物品、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進行了全面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對有安全隱患的下發整改通知書,要求限期整改。同時,做好回頭看工作,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將整改情況上報鎮安監站,安監站也按時作好回查回訪工作。

(五)加強應急保障體系建設。長期以來,我鎮都不斷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及必要物資、裝備和設備的儲備,建立科學合理的應急調配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六)加強應急管理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深入宣傳有關應急預案,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和技能,推動應急知識進企業、進村鎮,增強企業有關管理和作業人員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意識及能力,提高社會公眾維護公共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三、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應急資金匱乏;

(二)應急設備簡陋;

(三)人民羣眾公共安全意識低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差;

(四)對突發自然災害事件的監測預警能力差;

四、今後工作打算:

今後我鎮將一如既往地把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做為重點工作來抓,按照市、縣的相關要求,抓好抓實我鎮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進一步提高突發事件的能力,盡最大的努力確保我鎮人民羣眾的安全,努力構建和諧平安的新農村。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8

xx年,在上級領導、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部署下,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緊密圍繞學校工作大局,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應急管理工作的決策部署,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妥善處置,把突發事件控制在掌握之中,較好的完成了應急管理工作任務,確保了學校財產、師生的安全。現將我校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情況總結如下:

一、xx年急預案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一)完善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強化工作責任

一是領導重視,將應急管理工作列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我校成立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親自負責,副校長任副組長,各科室主任及班主任任組員。應急管理工作辦公室設在安監辦,安監辦主任任辦公室主任。二是建立完善高效快捷運轉機制。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全面落實的應急管理工作體制,使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切實負起領導責任,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氛圍。三是強化責任。安監辦明確相關單位部門組承擔具體工作,如水、火、毒、電由總務處負責,安全教育、課間管理、體育活動由教導處負責,值班由安監辦、門衞負責。按照分組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整合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各專業部門的作用。

(二)逐步完善各項應急預案體系,明確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現有預案。重新修訂系統了《東平縣聾啞學校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東平縣聾啞學校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東平縣聾啞學校地震應急預案》、《東平縣聾啞學校公共突出衞生事件應急預案》、《東平縣聾啞學校防汛抗災應急預案》、《東平縣聾啞學校防擁擠踩踏應急預案》《東平縣聾啞學校防食堂食品中毒應急預案》等專項應急預案進行梳理彙總。二是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編制、修訂各類應急預案,使全校的應急預案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三是明確工作措施。每項預案,從應急指揮、應急響應、各級各部門的具體分工到配合專業隊伍具體處置,都制訂了詳細具體的工作措施,明確了各班具體任務和工作方法。

(三)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機制,完善應急信息報送工作制度

明確了學校保衞人員工作職責,制定、完善安全保衞工作制度、外來人員登記制度、值班制度和門衞管理制度。要求安保人員必須堅守工作崗位,不準擅自離崗,並認真做好值班記錄。上課期間,關閉學校大門,嚴禁外來人員、車輛隨意進入學校,確需進出學校的,要查驗相關證件,經學校領導批准後方可放行。要對帶入、帶出學校的物品進行仔細檢查,對人員和車輛進行認真核對和登記。在學生上學、放學的重點時段要加強治安巡邏,及時發現和處理各類安全隱患和治安事件,確保不發生一起針對學生的傷害事件。

嚴格實行領導幹部帶班值班制度,要排出值班表,安監辦要按照工作職責加強日常的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要及時彙報,及時處理,確保不發生安全責任事故。

根據學校安全保衞工作的需要,加強安全保衞隊伍建設,配齊2名專職保安人員。進一步加強物防、技防建設,形成集人防、物防、技防為一體的治安防控體系。要為保安人員和學校值班人員配備警棍、強光手電等必要的警用器械,積極籌措資金安裝電子監控系統,及時更換不能正常工作的器械。

(四)強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一是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將應急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不斷充實應急救援隊伍。目前,我校建立了一支以所有男教工為骨幹的應急救援隊伍。緊扣直接關係學校生命財產安全的重點領域,從抵禦自然災害,預防事業災難,防範公共衞生事件,處理社會安全事故等方面入手,認真做好隱患排查,防疫防災,矛盾化解工作。二是組織應急救援演練。xx年我校共舉行應急演練共4次,其中舉行滅火應急疏散演練2次,防踩踏疏散及防震各一次。加強演練,為應急預案啟動和應急處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應急管理的一些基礎工作薄弱,主要表現為我校為殘疾學生安全投入不足,公共安全基礎弱等。

(二)應急管理經費保障和建設投入情況。處理突發事件應急資金基本有保障,但在建設投入方面,技防監控佈置還有待完善,存在防範死角,沒有專項的資金安排。建議上級財政部門應健全應急資金撥付制度,納入財政年度預算。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9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根據《中共xx縣委辦公室、xx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xx縣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xx縣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抓手,多措並舉,真抓實幹,全面提升文福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公共服務水平、社會治理水平等,創建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環境需要。

(二)基本原則。一是黨建引領,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團結帶領黨員羣眾齊心協力建設美麗鄉村。根據文福鎮總體規劃、各村村莊佈局規劃和村莊建設發展規劃,樹立“強化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管理”的理念,着力打造建設美麗鄉村二是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根據8村1居委等不同村的特點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遵循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全力推進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工作,同步推進我鎮各村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環境風貌建設,最終實現我鎮全域梯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良好局面。三是注重長效,建管並重。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補齊短板,逐步提升各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強化日常檢查,保障設施正常運行。四是農民主體,部門協作。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激發內生動力,鼓勵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發展的建設中來。

(三)工作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啟動我鎮示範村的示範創建,重點推進沿國道、沿村道、沿旅遊景區、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沿”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對照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重點對省定貧困村鶴湖村、白湖村及面上村長隆村進行連片建設,以白湖村“院士之村—羊岃”、鶴湖村“岌湖新村”建設為示範點,將投資1500萬元精心打造白湖、長隆“倉海詩廊——百名書法家詩畫長廊”等亮點工程,努力將“倉海詩廊”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紅色革命文化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青少年科學興趣培育、長壽養生體驗”基地,串珠成鏈,精心打造旅遊精品路線,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逐步建成“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輻射帶動全鎮建設,從而推動實現鄉村振興。

二、基本概況

文福鎮是xx縣的工業重鎮,至20__年底,我鎮工農業總產值17.89億元,比增6.4%,其中工業產值12.79億元,比增6.1%,農業產值2.59億,比增6.3%,第三產業總產值2.51億元,比增8.7%。但歷年來資源開發較多,揚塵污染較大,環境基礎較為薄弱,普遍存在髒、亂、差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民羣眾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廣大農村羣眾對此反映強烈,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願望十分迫切。為此,文福鎮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村容村貌和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以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全面小康為目標,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全域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整體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環境。

三、試點任務

文福鎮將緊緊圍繞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對標《xx縣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鄉村治理的重點問題、關鍵環節和重大需求,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基層黨建建設、經濟社會建設、權力清單和簡政放權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公共服務平台數字平台建設”五個方面開展試點工作,探索“聚核賦能、聯動融合、多元共治、共同締造、數字貫通”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強化主體責任,建設以黨組織為核心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是深化實施“三強四帶”,增強基層黨組織領航能力。強化責任擔當,層層傳導壓力,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依託鎮黨校,對各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進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專題培訓。同時,鎮黨委每年對村“兩委”幹部集中培訓2次,增強村幹部引領發展能力。鎮黨委要督促村黨組織要組織做好村級議事、決策、服務和監督等工作,強化各村(社區)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引導黨員幹部參加“認種一棵樹、認掃一條路、認管一條圳”活動,發揮“四帶”作用,帶動羣眾共同美化維護村莊環境。二是實施“頭雁”工程,選優配強管好基層黨組織領頭人。壓實鎮黨委書記抓“頭雁”工程的直接責任。切實加強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把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在“選、訓、激”上下功夫,不斷強化黨務幹部責任意識,激發工作熱情,切實破解“干與不幹一個樣”問題,激勵幹部幹事創業。三是強化黨組織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的.領導地位,紮實推進抓黨建促治理,培育發展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組織。建立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委員會執行、村監督委員會監督、村民理事會參與,村民的選舉權、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同步發展的村級治理組織體系。堅持在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組規範組建村民理事會,充分發揮村民事務理事會的作用,引導羣眾實現自我管理服務,進一步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現形式。

(二)推進治理速度,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鄉村治理體系。

一是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通過黨建引領下的村民議事協商機制,商定村莊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羣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二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落實文福鎮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規劃,以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副組長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督促指導抓好任務落實。繼續加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明晰農村產權關係,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激活農村各類要素,促進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釋放產權制度改革紅利。密切加強集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使集體成員既看得見集體資產,又摸得着改革紅利,“分得一分錢,既是一份錢,也是一份權”。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將“散”的農民重新“聚”起來,進一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同時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台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集體資源資產盤活力度,加快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到20xx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等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三是全力推進長壽產業做特做活。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為目標,規模化種植長壽辣椒、香芋、蜜柚等經濟作物,靈活走好“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路子。發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帶動長壽食品種植基地和長壽食品加工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基地帶動農户+農户拉動創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促進羣眾勤勞致富。突出發展長壽生態健康旅遊,圍繞觀光體驗、特色文化、休閒文化、美麗鄉村等旅遊業態,拉動鄉村休閒旅遊和長壽食品生產開發加快發展。四是深入推進創建新農村示範村。繼續以白湖村、鶴湖村兩個省定貧困村為主戰場,圍繞精準扶貧工作,鞏固幫扶成效,繼續探索並不斷完善產業扶持、技能扶持、資本扶持和不斷改善貧困羣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三加一”精準扶貧戰略。紮實推進村道硬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垃圾處理、標準化衞生站、行政村電子商務服務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省定相對貧困村鶴湖村、白湖村實現村莊乾淨整潔有序。五是深入推進鄉村治理與民生建設,以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為鄉村經濟發展護航。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脱貧攻堅、“百企幫百村”等工作,通過對農村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集約利用,全域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吸引外來資本進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持續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鼓勵企業科技型創業、創新型發展。通過發揮多個工業性企業的創業優勢、豐富的石場資源優勢和土壤環境優勢,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契機,藉助自身資源優勢發揮科技創新精神,推動企業良性競爭發展。藉助縣委鄉村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鄉村緊缺專業人才招募計劃,大力引進培養現代農業高端人才,鼓勵引導文福外出新鄉賢反哺故里報效鄉梓,到20xx年初步形成一支愛農村、懂農業、支撐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人才隊伍。推廣名人效應,開拓人才培養新陣地。利用文福鎮“院士之村—羊岃”的規劃設計,打造“文化、生態、科技”三合一的品牌效應。利用新農村建設生態長壽之鄉吸引海內外人才,鼓勵人才落户建設“科技文福”,打造科技文化生態圈,推廣“院士之村”。

(三)突出治理廣度,實現權力清單和簡政放權建設多元共治。

一是梳理村級權力清單,打通權力監督梗阻。按照“以權定責、權責一致、依責監督”的原則,打通村務選舉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的權力運行全過程,全面梳理村級權力清單,以明確權力界限、規範權力運行,加強監督管理,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腐敗。明晰村務工作流程,繪製權力運行流程圖,明確每項村級權力事項名稱、具體實施責任主體、權力事項來源依據、權力運行操作流程、運行過程公開公示、違反規定責任追究等六項內容,使幹部羣眾都能“看圖説話”“照單辦事”。羣眾辦事一次性告知、限期答覆、按時辦結,使監督內容清晰,主體明確,效率提升。結合監察體制改革,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建立村黨組織提名村監委會、監事會、村民理事會成員的制度,實現黨組織對村級監督組織的領導。規範管理村務監督委員會,鎮紀委對村務決策、村務管理、村務公開和村幹部勤政廉政等方面進行監督,形成村務監督上下聯動的格局。配合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以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拓展提升村務監督效能,進一步完善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村級綜合服務平台,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和鄉村便民服務體系。二是探索建立黨代表和人大代表聯絡站,在現有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基礎上,建立黨代表和人大代表村級聯絡站點,形成代表密切聯繫羣眾、踐行基層民主的重要平台,使之成為強化代表意識、提升履職能力、擴展村務監督效能的重要載體,強化黨代表和人大代表在支持、提升村務監督工作中的功能。三是推動簡政放權建設,探索農村民主協商制度化、規範化機制,推動農村治理體系創新。在既有實踐基礎上,堅持把黨的領導、議事制度規範、村民有序參與、信息及時公開、權力監督有效的民主協商流程制度化、規範化,提升鄉村有效治理能力。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村級民主協商工作由村黨組織書記主持,從議題的確定,到協商的過程,充分發揮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保證協商結果與黨的方針政策相一致。搭建協商平台,以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村民監督委員會制度以及村民理事會制度為基礎,在各村普遍建立村民議事室,作為民主議事的平台。規範議事範圍和參與主體,確保涉及村務、財務的重要事項以及村民關心的重大事務都要經過民主協商來決策,參與者既包括利益相關者,也包括村民代表、村“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村民理事會成員、各村民小組組長、普通村民等,確保參與者的典型性、廣泛性和代表性。規範議事協商的流程和制度,保障民主協商從議題形成、組織方式、議事過程到議事結果公示和執行全流程有據可用、以規行事、以理服人。加強對村級民主協商的管理監督,實施陽光村務工程,推動協商決議公開,執行全面監督,並對民主協商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

(四)推進治理高度,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精神文明動力。

一是以三治結合為契機激活鄉村內生治理動力,發掘內生治理資源。鼓勵以村莊為單位開展自主性的治理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配合文福鎮20xx年重點部署開展以“三清一改”為重點的村莊清潔專項行動,培育和提升農民參與意識和有序參與能力,合力完成環境基礎整治任務,實現行政村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持續組織發動羣眾整治環境髒亂差,推動基層普遍形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一要繼續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認真做好“繡花”功夫。激發羣眾內生動力進行拆除清理整治,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繼續做好農村拆舊復墾工作,盤活農村閒置土地,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助力脱貧攻堅。二要結合“綠道網”建設,發展休閒觀光旅遊業,繼續穩步推進建成具有客家山水特色旅遊景點“倉海詩廊”和“逢甲故居—幸福故里”,完善對白湖至逢甲故居一帶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將長隆村、逢甲村分別打造為乾淨整潔村和美麗宜居村。三要加快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統籌規劃、梯次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設施。四要讓羣眾自發參與到美麗鄉村“五美”環境建設行動中來,打造具有文福特色的“美麗村屋”“美麗庭院”“美麗村道”“美麗田園”“美麗河溪”,在文福鎮白湖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範點建設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農村居住環境,廣泛開啟新一輪的環境整治工作,以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和環境綜合整治,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的狀況,整體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環境,從而實現文福鎮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二是以三治結合為核心探索村莊有效治理機制,重點補齊德治缺口。開展村級自治組織規範化、制度化建設,依法健全村級自治組織,建立村級議事協商制度,規範運轉機制,推動村級組織振興,擴大村民自治,加強基層民主,提高村級自治能力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村級自治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作用。打造鎮村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深化農村普法教育,提升“一村一法律顧問”服務質量,積極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及“回頭看”活動,推動法律服務進村入户,提升農村法治水平。建立由村民代表、黨員議事代表、村民理事會理事長、村監委會成員以及外出鄉賢、政府工作人員(駐村縣、鎮幹部)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開放式村級協商議事會制度,拓展鄉村治理中的德治空間。通過加強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協商議事會決策制度、村民委員會執行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制度。三是強化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能力,推動傳統治理資源的現代性轉化。系統整合、開發文福鎮轄區內以民俗文化、鄉賢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蒐集整理治理組織、村規民約、鄉村文化活動中藴含的傳統治理智慧。依託既有鄉村治理體系,搭建區域融合治理平台,建立鎮、村、理事會三級議事會,討論容易引起羣眾糾紛、區域矛盾的公共事務,使村莊治理與村莊和諧發展協同推進。組織開展家規祖訓、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集中清理、修訂工作,支持和保障村規民約在傳承優良傳統、倡導文明新風、淳化鄉風民俗中發揮社會規範作用。

(五)推動數字貫通,堅決推動公共服務平台數字平台建設。

探索推行公共服務“一門式”辦理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讓數據多運行,讓百姓少跑腿”,為農村羣眾提供標準化、便利化和陽光化服務。一是推動鎮、村綜合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和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加強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層級互聯互通,推動鄉村公共服務向智慧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二是優化服務程序,簡化辦事流程。貼近羣眾,多從羣眾身邊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加大力氣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簡化辦事程序、手續。以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系統為支撐,採取“村級平台協助辦理、鎮級前台綜合受理、縣級後台分類辦理、鄉鎮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流程,簡化優化羣眾辦事環節,提高行政效能,暢通政務服務渠道。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窗口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台共享、全縣域通辦和全流程效能監督。三是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通過修建、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農民羣眾的獲得感。計劃投入100多萬元對文福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提檔升級,配套黨建宣傳、健身器材、籃球場、停車場等,不斷豐富羣眾文化娛樂生活。對205國道文福圩鎮段繼續進行環境美化、道路淨化、路燈亮化建設,方便羣眾出行,優化圩鎮環境。籌措資金,規劃新建暗石村黨羣服務中心,提升村級公共服務水平。四是利用已經普及的信息終端,配合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推動管理服務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藉助鎮、村兩級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務平台,全天候、零距離地做好服務工作,讓羣眾實現“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在家門口就能把事辦成。

四、方法步驟

(一)宣傳發動和調查摸底階段(20__年8月至20__年9月)。召開文福鎮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動員大會,舉行試點工作專題座談會,確定試點村,成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做好前期調查摸底、調研和準備工作。廣泛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宣傳發動工作,加強上下聯動,讓廣大幹部羣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中來。

(二)組織實施和探索提升階段(20__年10月至20xx年6月)。全面加強村級“兩委”班子建設,完善各項制度,全面落實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各項工作任務。提升鄉村治理機制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機制的聯動融合,完善鎮、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繼續創建“民主法治村”,不斷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調整優化村民理事會建設,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完善村級權力監督體系,組織村民開展制度機制的運用執行,把全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引向深入。提升鄉村治理的信息技術利用能力,打造鎮、村政務服務事項的一窗口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台共享。

(三)總結評估和經驗集成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總結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成果,推廣運用在鄉村治理創新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好經驗、好辦法,形成典型經驗。對資料立卷歸檔。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黨委主導、政府負責、部門分工、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鎮相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指導組織實施鄉村振興工作,各村要主動作為,切實履行職責,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

(二)整合資源,合力投入。整合各類村莊概念建設項目,包括文明村、生態村、衞生村、平安村、民主法治村、幸福村居、美麗鄉村等,按照統一平台、渠道不變、各盡其職、各記其功原則,全部納入鄉村振興發展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的總體要求統一實施。採取激勵獎補、先建後補,結合“一事一議”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

(三)督查督導,定期通報。建立科學合理的督查、驗收和問責機制。建立健全各村鄉村振興工作進展台帳,鎮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通報情況,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推動工作落實。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充分發揮規劃先導、財政引導和輿論主導作用,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和引導羣眾積極參與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把整體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建設的目標要求與農民意願結合起來。利用報刊、微信、電視台、互聯網等媒體,創新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方針政策、目標任務和先進經驗。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鼓勵南沙區幫扶單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與村鎮結對掛鈎幫扶,形成全社會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的良好氛圍。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0

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規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尤其在印鈔行業尤為重要。近年來,公司本着安全先行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視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逐步制訂和完善了各項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落實相關措施,開展應急演練,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將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情況及下步工作打算彙報如下:

一、目前公司應急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1、建立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

近幾年來,公司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均面臨許多新情況。為使公司有效降低各類風險發生率,在提升各類安全管控措施的基礎上,將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視,結合公司中高度危險源,分部門、分專業全面開展應急預案編制工作。至20xx年年底,已修訂和制訂了《火災爆炸事故應急預案》、《辦公區火災事故應急預案》、《人身傷害急救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產品丟失、被盜應急預案》、《公司處理運輸過程中重要物資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公司信息安全應急預案》、《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八部預案,並納入公司《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公司發佈實施。與此同時,我們加強了對各專業部門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指導和督查,把預案編制與制定工作延伸至各崗位,提高預案的針對性與實操性。

隨着安全生產各類應急預案體系的完備,明確了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的機構組成、工作職責、響應程序、後期處置等內容,為有效實施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奠定了基礎。

2、開展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演練

為提高各類預案的規範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和處置突發事件的實戰能力,我們認真組織開展了不同層次、規模、形式的演練(習)。相繼於每年消防日期間開展大樓火災逃生的應急演練。同時為深化預案演練的針對性,切實加強各崗位、各類人員的應急技能,自20xx年開始,根據公司現階段經營特點,找出重點易發的危險源,分部門、分崗位、按階段組織實施了危化品泄露、化學藥品灼傷、產品運輸等各專業的應急演練。同時在演練過程中抓拍重點畫面,將相關畫面按流程製作成宣傳展板,方便員工在平時熟悉相應的`應急流程,通過畫面文字相結合的形式,使演練的效果得以延續,對全員整體應急技能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一系列演練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公司各部門、各專業應急救援響應和事故處置能力,同時,也為進一步完善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提供了依據。

3、加強應急體系基礎建設

為提高公司應急管理水平,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基礎工作:

一是加強應急管理裝備的調查和落實,摸清現有應急救援基本裝備、力量,建立相關信息資料;

二是加強對應急預案演練的評估總結,針對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修改完善應急預案和管理機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

三是積極同行業兄弟企業接觸與學習,充分發揮行業大廠在處理突發事件中的信息研判、決策諮詢、專業救援、應急搶險、事件評估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及時為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意見和建議;

四是根據公司特點,不斷加強應急救援設施及隊伍的建設,由公司出資購買救援裝備,各部門分專業組建救援隊伍,探索新形勢下建立安全生產應急體系建設的新途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預案體系還不夠完善

預案體系尚不完備,一些重要生產環節還沒有制定專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如針對公司後期大規模搬遷、改造等環節的相應應急預案等;部分預案不夠規範,可操作性不強,一些預案應未經演練和檢驗,存在着準備措施不到位、操作規程不完善等問題。

2、工作基礎相對薄弱

建設專業化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有待探索,企業、職工的自救互救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外部專業救援與公司內部員工自救相結合的救援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物質裝備保障能力建設有待強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還不能適應實際需要;預案演練、應急培訓、宣傳教育等還沒有走上正常化、規範化軌道。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建立規範、完善的指揮機構

建立規範的統一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部門為主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和公司、部門、工序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強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信息保障系統,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定期開展演練和檢驗,真正形成公司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員工自主到位,全員共同參與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2、加強預案體系建設

繼續高度重視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注重提高預案質量,不斷補充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做到各個層次預案的制訂和落實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3、加強預案的宣傳、教育、培訓和演練

圍繞重點工序、重點專業和薄弱環節,推進應急管理建設,開展應急管理宣傳教育、人員培訓、預案演練,提高各級人員指揮水平和管理人員、應急救援的專業技能。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規範運作,落實到位。宣傳、教育與培訓工作重點立足於部門內部,通過宣傳、教育與培訓,讓公司各方面人員尤其是崗位操作人員瞭解預案內容,懂得應急程序,掌握相關知識,提高應急能力。

4、加大資金投入,促進安全生產應急體系建設

從加強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應急隊伍和後勤保障系統建設入手,加大資金投入,提高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建設公司內部應急救援網絡體系,為安全生產事故報告、事故統計分析、中高度危險源和中高度事故隱患監控管理以及重點專業安全狀況動態和事故預防預測等提供信息技術平台,建立快速、準確的應急預警預報和指揮系統,確保各類信息準確及時傳遞,確保各級指揮指令的暢通;

二是從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人員、通訊、物資、裝備、志願者隊伍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公司應急資源信息庫,明確各類物資、設施存放場所,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組織、物資、裝備保障;

三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專業化救援隊伍,提高救援裝備水平,增強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反應和搶險救援能力。税務局信息化建設異常情況應急預案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情況彙報關於縣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1

1.總則

1.1工作目的

為做好我區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確保科學、及時、有效地組織應對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扭失以及不良社會影響,維護經濟社會正常秩序,制訂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1.2.1統一領導、職責明確

在自治區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建設廳牽頭負責,有關委辦、廳、局、盟市旗縣人民政府根據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等級、類型和職責分工,明確專職人員,落實應急處理的責任,按照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建立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三級響應機制。

1.2.2互相協調、快速反應

建設廳要與有關委、辦、廳、局、盟市旗縣人民政府密切協作,保證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災難信息及時報告、準確傳遞、快速處置。有關部門接到事故信息後第一時間內啟動應急方案。

1.2.3分工協作、屬地負責

盟市旗縣人民政府是處裏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主體,要承擔處裏事故的首要責任。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動員社會力量,有組織地參與事故的處置活動,採取有力措施,將事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範圍。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劣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

1.4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新建、擴建、改建、拆除活動中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應急處裏工作,包括一次造成6人及以上死亡的事故;地下空間施工坍塌、深基礎支護、土方開挖邊坡失穩造成地面或周邊建築物倒塌,道路、管線斷裂,導致重大經濟損失或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事故等。

適用於已建成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因工程質量原因發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6人及以上,或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險情對周邊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威脅或導致重大經濟損失的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包括因工程地基基礎(包括地基不均勻沉降,邊坡失穩)、主體結構設計、施工質量不符合國家工程質量標準規範,內外建築設備安裝和建築裝飾裝修施工破壞主體結構及加裝設備,任意加層超過設計荷載等原因造成建築物坍塌的事故;因高切坡及其它人工修建的邊坡崩塌,造成建築物倒塌的事故等。

2.應急指揮機構與體系

2.1指揮機構與職責

2.1.1建設廳設立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建設廳指揮部),組成和主要職責如下:

指揮長:廳長

副指揮長:分管安全生產的副廳長

分管質量工作的副廳長

成員:廳辦公室主任、建築業處處長、工程建設管理處處長、勘察設計處處長、城市建設處處長、住宅與房地產處處長、城市規劃處處長、村鎮建設處處長、自治區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站長(指揮部成員未在呼和浩特市或有特殊情況時,由所在單位職務高低遞補)。

指揮部的主要職責:

(1)擬定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制度和辦法;

(2)指導、協調和監督盟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急組織和應急預案的建立完善;

(3)及時瞭解掌握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情況,根據情況情況需要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報告事故情況;

(4)指導、協調和參與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處置;

(5)為盟市提供專家和技術支持,組織開展事故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工作。

2.1.2建設廳指揮部下設主管安全和質量兩個辦公室

主管安全的辦公室:

主任:建築業處處長

成員:建築業處副處長、工程建設管理處副處長、自治區安全監督總站副站長

主管質量的辦公室:

主任:工程建設管理處處長

成員:工程建設管理處副處長、建築業處副處長、自治區質量監督總站副站長

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一)負責受理盟市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報告;

(二)負責組建自治區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專家工作小組;

(三)負責與指揮部正、副指揮長、成員和專家的聯絡;

(四)負責傳達指揮部的工作部署;

(五)負責擬定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建設部的報告、請示等重要文件。

2.1.3盟市、旗縣級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組成、職責,可以參照建設廳指揮部的組成、職責,結合本地實際制定。

2.1.4建築施工、房屋產權和物業管理等單位的應急組織與職責,由本企業、單位制訂,本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指導和督促。

2.2指揮體系

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組織指揮體系由建設廳、盟市旗縣人民政府、盟市建設局(建委)、旗縣(市、區)級建設局(建委)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以及各施工、房屋產權和物業管理等單位的應急指揮部組成。

3.預警預防機制

3.1工作準備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研究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指導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區域內應急組織體系及應急隊伍,加強事故應急有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工作,防患於未然。

3.2應急演練習

建築施工企業應當定期檢查本單位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落實情況,並組織演練。對求援器材、設備等應設專人進行維護。現場施工單位應當根據建設工程施工的特點、範圍,對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節進行監控。及時處理事故隱患,制定施工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求援預案。

4.應急晌應

4.1分級響應

按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將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分為Ⅰ.Ⅱ.Ⅲ三級。

Ⅰ級: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新建、擴建、改建、拆除活動中,發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事故。

已建成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因工程質量原因發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事故。

Ⅱ級: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新建、擴建、改建、拆除活動中,發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一1億元的事故。

已建成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因工程質量原因發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報失5000萬元一1億元的事故。

Ⅲ級: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新建、擴建、改建、拆除活動中,發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一5000萬元的事故。

已建成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因工程質量原因發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一5000萬元的事故。

4.2響應程序

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後,事故所在地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認真開展工作。

(1)施工、房屋產權和物業管理單位,在公安、消防、衞生等專業搶險力量和應急指揮工作組到達現場前,應立即啟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進行必要的搶險求援,並全力協助開展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2)盟市、旗縣(市、區)級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趕赴現場,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指揮下開展搶險求援工作。配合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及時將事故處理有關情況向當地政府和上級應急指揮部報告。

(3)自治區級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派出由建設廳有關負責人帶隊的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研究處置對策,協助做好搶險救援工作,按規定與有關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及時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建設部指揮部上報有關情況。

(4)由建設廳指揮部根據事故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應急工作部署。必要時派出建設廳工作組指導搶險求援和事故調查工作,選派專家對盟市、旗縣處理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技術支援,對涉及跨省級行政區域的有關問題進行協調,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建設部專報。

4.3事故報告

1.3.1報告程度

(1)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後,施工、房屋產權和物業管理單位應立即將事故情況如實向事故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或其他有關部門報告。施工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應同時向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報告;特種設備發生事故的,應同時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如實上報。

(2)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報告後,應遵循“迅速、準確”的原則,立即逐級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特別緊急的情況下,企業及各級地方部門可直接報至建設廳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各級應急指揮部之間,必須保證24小時人員通訊暢通。

4.3.2報告內容

事故發生後及時上報以下內容: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簡要經過、事故類別、人員傷亡及直接經濟損失;

(2)有關建設、施工等單位名稱、資質等級;

(3)事故報告的單位、簽發人及報告時間等。

根據事態進展及時續報以下內容:

(4)有關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名稱、資質等級情況,建築施工企業負貴人、項目負貴人、監理單位有關人員的姓名及執業資格;

(5)事故發生原因分析;

(6)事故發生後採取的措施等;

(7)其他需要上報的有關事項。

4.3.3相關記錄

各級應急指揮部應以組織、協調應急行動的情況做出詳細記錄。

4.4新聞報道

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和新聞發佈,由盟市行署和人民政府或自治區建設廳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確保信息正確、及時傳遞,並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向社會公佈。重大情況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

4.5善後處理

事故發生地建設行政管理部門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要督促協調有關單位依法認真做好死、傷者家屬的安撫、賠償及其他善後工作,確保社會穩定。

5.應急結束

5.1結束程序

按照“誰啟動,誰結束”的原則,由有關應急機構決定應急結束,並通知相關單位和公眾。特殊情況下,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或自治區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決定應急結束。

5.2事故調查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照有關規定,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事故調查,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5.2.1重大質量安全事故調查應嚴格遵守國務院《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的各項規定。

5.2.2事故調查總結報告中應包括下列內容:

(1)發生本故的工程基本情況

(2)調查中查明的事實

(3)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據

(4)發展過程及造成的後果(包括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分析、評價。

(5)採取的主要應急響應措施及其有效性

(6)事故結論

(7)事故負責人及其處理

(8)各種必要的附件

(9)調查中尚未解決的問題

(10)經驗教訓和安全建議

5.3表彰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在處置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引發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負有重要責任的單位和人員,以及在處裏過程中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的人員,依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應急保障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確保應急期間的信息及時、準確、可靠地傳輸和有效實施指揮,依託現有的有線、無線通信系統,建設廳信息管理網絡系統,構成應急通訊保障系統。

6.2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

6.2.1應急指揮部必須組織好三支應急救援基本力量:

(1)工程設施搶險力量對在建工程,由施工單位的人員組成,擔負事發現場的工程設施搶險和安全保障工作;對已建成房屋和設施,由房屋產權、物業管理等單位的人員組成,協助開展事發現場的工程設施搶險和安全保障工作;

(2)專家諮詢力量:由從事科研、勘察、設計、施工、質監、安檢等工作的技術專家組成,負責事發現場的工程設施安全性鑑定,研究應急方案、提出相應對策和意見等;

(3)應急管理力量:由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工作人員組成,擔負接收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的應急指令、組織各有關單位對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進行應急處裏,並與有關部門進行協調及信息交換。

6.2.2盟市、旗縣應急指揮部必須確保事故搶險、營救過程中的物資、資金的供給

6.3宣傳培訓與演練

6.3.1宣傳

各級應急指揮部要統一部署,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及事故應急處理知識的宣傳,提高防範意識和應急反應能力。

6.3.2培訓

(1)採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各級應急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培訓,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下級應急指揮機構有關工作人員的培訓;

(2)培訓工作要合理設置課程、分類指導、嚴格考核,保證培訓工作的質量;

(3)培訓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採取定期與不定期多種組織方式。

6.3.3演練

各級應急指揮部應定期舉行演練,以檢臉、改善和強化應急響應能力。

7.附則

7.1名詞術語的説明

7.1.1本預案中的建設工程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活動是指:

(1)新建:是指從基礎開始建造的建設項目;按照國家規定也包括原有基礎很小,經擴大建設規模後,其新增固定資產價值超過原有固定資產價值三倍以上,並需要重新進行總體設計的建設項目;遷移廠址的建設項目(不包括留在原廠址的部分),符合新建條件的建設項目。

(2)擴建:是指在原有墓礎上加以擴充的項目;包括擴大原有產品生產能力以及取得新的效益和使用功能而新建主要生產場所或工程的建設活動;對於建築工程,擴建主要是指在原有基礎上加高加層(需要新建造基礎的工程屬於新建項目)。

(3)改建:是指不增加建築物或建設項目體量,在原有基礎上,為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產品質量,或改變產品方向,或改善建築物使用功能、改變使用目的等,對原有工程進行改造的建設項目,裝修工程也屬於改建。企業為了平衡生產能力,增加一些附屬、輔助車間或非生產性工程,也屬改建項目。

(4)拆除,是指拆除原有建築物和構築物的活動。

7.1.2.本預案中的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指建設廳、各盟市建設局(建委)和各旗縣建設局(建委)。

7.2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建設廳負責管理與更新,由建設廳定期召集有關部門、各盟市建設局(建委)應急指揮部進行評審,並根據評審結論組織修訂,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並抄送自治區安監局等有關部門。各盟市建設局(建委)、旗縣建設局(建委)根據本預案制定和調整本地區的應急預案。本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所涉及的機構和人員發生重大變化,或在執行中發現存在重大缺陷時,由建設廳及時組織修訂。

7.3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建設廳制定並負責解釋。

7.4實施或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開始實施。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2

根據州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的安排,以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為組長,州人大常委會社會委、州應急管理局有關同志為成員的調研組於7月下旬,對全州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採取實地察看、現場詢問、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先後察看了等,聽取了州人民政府、大理市人民政府的情況彙報,州級發改、水務、林草、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地震、氣象等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

一、基本情況

根據機構改革的要求,我州於20xx年3月設立了大理州應急管理局,明確了職能職責和人員編制,按照邊組建、邊應急、邊防範的總體思路,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認真履行應急救援、安全監管和防災減災救災職能職責,全州應急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組建至今年6月,共有效組織應急救援55起,妥善處置了7起較大事故和自然災害,完成防災減災知識“大講堂”120場次,開展應急演練1011次。20xx年全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比20__年下降52.5%、52.8%。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州、縣(市)兩級成立了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安全生產委員會和減災委員會三個議事協調機構。州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負責統籌全州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救援相關工作,下設森林防滅火、抗震救災、防汛抗旱和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州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研究部署、指導協調全州安全生產工作,制定全州安全生產工作重大方針政策,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州減災委員會主要承擔全州抗災救災和防災減災綜合協調工作。州級三個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在州應急管理局,負責做好日常的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和巡查考核等工作。

(二)整合資源,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全州共有各類救援隊伍314支,基本形成了以消防救援、森林消防2支綜合救援隊伍為骨幹,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為突擊力量,抗震救災、森林草原防滅火、防汛抗旱、礦山救護、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醫療救護等行業專業隊伍為基本力量,以企(事)業單位專(兼)職隊伍、社會救援力量、應急志願者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全州有應急救援裝備:挖掘機243台、裝載機181輛、建築貨運自卸車84輛、壓路機36輛、推土機5輛、吊車19輛、平地機4輛、戰備橋60噸、貨運運輸車582輛。另外,大理消防救援支隊依託15個執勤消防站,組建有5支地震救援重型搜救隊、1支地震救援輕型搜救隊,23支地震救援分隊,配備有搜救犬16條,地震應急救援消防車59輛,防護類器材4352件套,探測類器材175件套,破拆類器材586件套,救生類器材755件套,警戒類器材554件套,及部分照明、洗消、通信類等器材。

(三)完善體系,提升應急管理效能。完成了大理州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接入並整合自然災害、安全生產、應急現場等感知數據,實現上下貫通,滿足政務值守、應急響應、決策指揮、應急救援需要。目前已接入治安、交通高清視頻監控信息和森林草原防滅火熱成像攝像頭監控信息、廣電網絡應急廣播系統、電子政務視頻會議系統和應急管理部視頻會議系統,初步實現上連下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體系,實現災情的現場傳輸、遠程會商、分析研判以及救援指令的接收、發出,基本實現了以州應急管理局為中心、州級重點部門和縣(市)級應急局為節點,鄉鎮、街道為支點,直通直聯突發事件現場一體化應急指揮體系。

(四)防備結合,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結合我州實際,州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1個應急總預案(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7個專項預案(地質災害專項預案、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地震應急預案、防汛抗旱專項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非煤礦山突發災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基本覆蓋了常規突發事件。機構改革後,針對應急職能的歸併調整,以兩個辦公室(州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州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為主,啟動了自然災害類和安全生產事故類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目前《大理州地震應急預案》已於20xx年6月16日印發執行,其餘1個總體預案、6個專項預案正在修訂中。20xx年全州舉辦應急演練1011次,參演人數79911人。其中,州、縣(市)政府部門舉辦452次,參演人數70563人;企業舉辦演練559次,參演人數9348人。另外,在大理的省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舉辦4次,參演人數133人。

(五)強化保障,抓實備戰備災能力。全州建成了以省級救災物資大理儲備庫為中心,1個州級庫、11個縣級庫為基礎,51個鄉鎮儲備點為補充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目前,全州共儲備救災物資(含省儲備)帳篷11973頂,棉被58758牀,大衣19419件,衣服26542套,摺疊牀25261張,牀上用品14308套,毛毯10110牀,彩條布4232件。同時,為降低救災物資儲備成本和豐富救災物資品種,州減災備災中心與4個大型超市簽訂了救災物資供應預售合同,與5個物流公司簽訂了救災物資應急運輸協議,能確保災後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運往災區,受災羣眾12小時內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六)狠抓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以推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升鄉鎮政府和村民自治組織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能力、增強社區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強化學生和教職工安全意識、推動家庭安全知識宣傳教育為重點,開展了防災減災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五進”活動。結合每年的安全生產月,共舉辦文藝演出11場,發放宣傳資料7萬餘份,製作宣傳展板60多版,組織防災減災知識“大講堂”120場次,並“以案示警”開展了電動車火災警示教育等活動。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應急管理體制不夠健全。一是鄉(鎮)、村(社區)應急管理、安全監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無專人負責,災害信息上報不及時、統計不精確;二是應急管理局與兩支消防隊伍(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在應急救援調度指揮、應急管理信息上報等,存在職能交錯、職事交叉、職責交織等現象。

(二)應急處置體系不夠完善。應急預案修訂工作滯後,職能部門之間協作應急響應機制、應急資源調配、搶險救援力量整合與實際需求有差距。

(三)應急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專業救援隊伍建設與現實需要存在差距,目前除大理市(綜合應急救援大隊)、祥雲縣(礦山救護隊)外,其餘10個縣都沒有專業救援隊伍;應急管理部門對社會救援力量管理還不到位,尤其是對企業應急救援力量缺乏規劃、引導和指導。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的組織領導。認真貫徹黨中央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應急管理的組織領導,樹牢“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理念,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進一步細化責任,強化措施,完善健全應急管理的預警機制、應急機制和社會動員機制,做好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准備、組織準備和物資準備,最大程度地預防、化解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二)進一步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一方面要儘快完善州、縣(市)、鄉(鎮)、村(社區)四級應急管理體系,確保應急管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幹;另一方面,要儘快建立完善與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兩支重要救援隊伍的協調協作機制,理清應急管理局與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間職能、職責,建立完善應急救援一盤棋的應急救援格局。

(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應急預案。儘快修訂好總預案及地質災害專項預案、森林火災應急預案、防汛抗旱專項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非煤礦山突發災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依據預案強化應急演練,進一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四)進一步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加大應急管理經費投入,抓好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提升應急隊伍專業化技能和處置水平,整合現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資源,建立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常備不懈的保障體系。在應急隊伍建設上,可借鑑其他地方依託消防救援建設“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的經驗,探索全州尤其是縣(市)“一專多能”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五)認真謀劃“十四五”規劃。針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防災減災等重點環節,重點謀劃好應急管理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重要基礎設施補短板、城市內澇治理、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等,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3

一、總體原則

按照學校安全管理有關規定,本着以人為本,對學生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及時有效處理特大事故,力爭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全力組織恢復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保證任何狀態下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本着實事求是原則,立即將所發生的特大事故上報教育局及有關部門,接受調查處理,按上級事故調查組提出的意見,在限期內依法對負有責任的各類責任人進行事故追究和處理。

二、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特大事故處理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特大事故處理領導組,負責領導全局特大事故調查處理搶險工作。

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主任:

成員:

三、職責要求

1、拆除舊房及新建樓房時學校與施工方均應告誡學生不得靠近施工場地。施工方應在工作場所拉好圍網。

2、拆除舊房及新建樓房時施工方要做好安全防範工作,並做好警示標語等。

3、發生任何重大事故,(如校建質量事故、樓房倒塌事故及校建傷害事故等)第一知情人必須立即向學校領導彙報。領導小組成員只要知情或得到通知後,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到達事故現場,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組織搶救工作。摸清基本情況後,由學校領導或領導授意其他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向上級主管部門彙報。

4、上一級學校領導因公外出等特殊情況無法到達現場或不能履行職責,經授權由下一級學校領導(副組長)代行職責。

5、學校領導、中層領導、年級組長、班主任、值班人員及有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履行職責,到崗到位,確保各自電話24小時暢通。

6、各部門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的落實。

7、全體教職工必須服從領導小組的指導、調度,積極投身到相關搶救工作中。特殊情況下,無條件徵用教師車輛。

8、無論發生何種事故,都必須將學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先保護、撤離、搶救學生,再搶救其他人。

9、相關部門平時要加強檢查和巡視,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彙報,及時處理,將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

10、各有關部門在事故發生後,應作出快速反應,分工合作,迅速組織人員和設備、器材,聽從領導小組的調遣,集結待命,開展工作。同時與通訊聯絡組保持不間斷的通信聯絡。

11、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調查,分清責任。對事故中受傷的師生員工按有關規定妥善處理。事故處理完畢,迅速向有關部門寫出書面報告。

12、新聞媒體要求採訪,必須經過校長或上級部門同意,由領導小組統一對外發布消息。未經同意,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接受採訪。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4

為紮實推進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鄉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按照“真抓實幹、全民動員、創新機制”的總體要求,採取“先整後管、邊整邊管”的方法進行。

(一)集中整治

1、整治範圍

政府所在地沿線、村街、容貌及廊涿高速公路兩側村街。

2、整治重點

以政府所在地沿線、村街、容貌及廊涿高速公路兩側村街為重點。即東高線兩側村莊,即:大韓寨四個村街、高小營、大曹營。廊涿高速公路南側村莊,即:禮合務、北市、東洋屯、西洋屯。

3、整治要求

河道:全面清除河道兩旁違章搭建、雜草、雜物、種植等。

道路:徹底整治道路兩旁“三坑”、“三堆”,全面清除道路兩旁的廢棄豬圈、露天糞坑、違章建築、雜物垃圾等。

村莊:紮實推進農村環境“五清五化”:一是清理農村垃圾。全面建立日常的清掃、保潔、清運機制,推進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二是清理衞生死角。徹底整治亂扔、亂倒、亂擺、亂放等突出問題。三是清理秸稈。秸稈禁燒100%。四是清理農户“五亂”現象。解決垃圾亂倒、糞便亂堆、柴草亂放、禽畜亂跑、污水亂潑等問題。五是清理違章搭建,嚴格村莊佈局規劃。逐步建立“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長效化”的管理體系,切實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

鄉政府所在地:政府所在地無廢棄豬舍、露天廁所,無暴露性垃圾;無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扔亂倒、亂貼亂掛等“八亂”問題。

4、整治標準。

結合實際,因村、因河、因路而宜,由鄉城建規劃辦室工作組現場界定。

(二)長效管理

1、管護要求及標準:按照水清、路淨、岸綠、田美、村莊整潔的`要求,做好長效管護工作。具體標準如下:

(1)河道管護標準:河面無漂浮物;河坡無垃圾;河岸無雜物、露天廁所;水體乾淨,無直接排進河道的工業有害物質及人畜禽糞便。

(2)公路管護標準:公路兩邊無亂搭亂建、無垃圾雜物堆放、無廢棄豬舍、露天糞坑、無“馬路市場”擺攤設點,公路路面平整化、路肩整潔化、邊溝暢通化、邊坡穩定化。

(3)村莊保潔標準: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無亂搭亂建,四周無垃圾,雜物堆放整齊,無廢棄豬舍、露天廁所。

(4)政府所在地保潔標準:徹底整治“八亂”現象,街面整潔,管理有序。

2、創新管護機制。進一步整合資源,將河道管護、道路管護、綠化維護、村莊保潔、治安聯防等結合起來,建立科學合理,長效的綜合管護機制。

落實“六定”制度。即:定區域、定人員、定標準、定任務、定報酬、定獎懲。

(三)、考核辦法

鄉城建規劃辦公室負責對整治工作進行督導考核,對照整治考核標準,對村街實行“獎勵罰懶”制度。

二、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成立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下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各村成立相應整治工作組。

2、黨政負責人帶隊,分片調查摸底,制定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宣傳發動階段

1、組織召開村街幹部動員大會。

2、各村召開相應會議,動員廣大村民自覺參與。

3、各村上報本村整治方案。

4、制定東紅寺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鄉規民約。

第三階段:實施推進階段

1、集中整治。明確黨政負責人牽頭,相關所站和包村幹部參與,各村具體組織實施整治。

2、組織現場推進。集中力量、集中時間,組織突擊整治,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3、鄉城建規劃辦公室採取定期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到各村檢查,對動作遲緩的村坐陣督辦。

第四階段:長效管護階段

1、明確專職管護人員,落實管護責任,實行長效管理。

2、認真總結,紮實有效地推進此項工作的開展。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5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履行應急管理職能,努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應急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推進。

一、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我局根據上級有關規定,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積極推進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促使各項應急工作機制逐步完善、規範。

一是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任副組長、主要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落實職責、明確分工。二是制定完善應急響應機制。我局加強了對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掌握,設立鄉鎮突發性事件信息員,及時收集、監測土地權屬爭議羣體突發性事件信息。對羣體突發性事件的信息,特別是苗頭性信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

二、推動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一)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製度,積極與公安、司法、信訪、鄉鎮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盡職盡責,形成了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二)預防為主,常抓不懈。高度重視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工作,防患於未然。做好緊急應對的思想準備、機制準備和應急處置人員等準備工作,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

(三)維護穩定,安全處置。在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和開展地質災害預防工作時,把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減少損失。

1、處理土地矛盾糾紛情況。為切實維護好人民羣眾的合法權益,推進依法行政,構建和諧社會,瞭解和掌握目前本系統存在的信訪隱患,對梳理出來的信訪突出問題及羣眾性矛盾,特別是有可能引發社會矛盾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2、進一步完善羣測羣防體系建設。我局每年參加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有效的提高了應對突發性災害的能力。汛期,組織開展災害汛前排查、汛中檢查、汛後核查。

3、繼續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我局利用廣播電視、諮詢服務枱、懸掛橫幅、宣傳欄、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全面加強了有關地質災害防治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同時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及“6.25”土地日等,向廣大羣眾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全方位、多角度進行防災減災宣傳活動。累計共發放宣傳單(冊)6000餘份,懸掛橫幅36幅,出動宣傳車42輛次,有效提高了廣大人民羣眾的防災、治災、減災意識。

4、依法規範,加強管理。依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加強應急管理制度建設,並及時公示在公開欄,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使應對羣體突發性事件的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20xx年應急管理工作建議

(一)繼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按照上級部門有關要求,充分發揮預案在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並要認真研究,充分論證,注重預案的可操作性,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二)認真做好突發事件的信息報告

繼續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認真做好日常值守應急和信息彙總工作,進一步提高信息報告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值班登記、交接班制度。完善突發事件的信息報告制度,明確信息報告要素、時限、渠道和責任主體,強化對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詢、跟蹤和彙總,規範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接收、採集和報送工作。

(三)大力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應急培訓工作。結合市應急辦要求,對全局幹部職工進行應急管理工作培訓。

二是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重點抓好骨幹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骨幹應急隊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強自身建設。通過不斷加強學習,增強全體幹部的責任意識,提高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應急管理隊伍。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6

在本縣區域內建設工程發生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時,為了能夠做到嚴密組織,協同作戰,及時高效地開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縣區域內建設工程建設、生產過程中由於責任過失可能發生羣死羣傷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產生重大影響的質量安全事故以及不可抗拒自然力引發的自然災害事件。

(一)工程事故應急狀態。包括:

1、工程深基坑支護結構坍塌以及因坍塌影響周邊臨時或臨近建(構)築物傾斜或倒塌,嚴重危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

2、整體模板支撐體系坍塌、外腳手架倒塌、大型施工機械倒塌,嚴重危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

3、在建或已建的建(構)築物、道路橋樑等市政項目嚴重沉陷或倒塌的;

4、拆除工程發生整體倒塌,嚴重危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

5、發生其他質量安全事故,指揮部認為有必要啟動本預案的。

(二)自然災害應急狀態。包括:

1、受暴雨颱風影響,嚴重危及建築主體結構和現場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

2、因地震破壞,造成建築主體倒塌,嚴重危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

3、由於山體滑坡、地面沉陷,造成建築主體被埋、坍塌或沉陷,嚴重危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

二、應急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一)事故報告

1、工程發生本預案適用範圍內的重大應急事故或自然災害後,事發單位應在2小時內將事故情況向平陽縣建設工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2、一次發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的,應在1小時內上報。

3、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來不及按規定以書面方式報告的,可用電話報告,但必須在6小時內書面上報縣建設工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縣規劃建設局、安監局、公安局等單位及上級主管部門。

4、報告內容:

①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工程項目、企業名稱、項目經理姓名、安全員姓名;

②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員情況和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計;

③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④事故發生後採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⑤事故報告單位,聯繫人及聯繫電話;

⑥需要有關部門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5、縣建設工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接報後,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核實情況,同時報告總指揮和副指揮。指揮部根據核實的事故情況,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如啟動預案的,由辦公室立即通知應急小組單位、相關人員迅速到位,並最大可能迅速調集搶險人員、車輛機械設備投入搶險工作,並將事故情況向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7

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規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尤其在印鈔行業尤為重要。近年來,公司本着安全先行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視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逐步制訂和完善了各項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落實相關措施,開展應急演練,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將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情況及下步工作打算彙報如下:

一、目前公司應急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1、建立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

近幾年來,公司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均面臨許多新情況。為使公司有效降低各類風險發生率,在提升各類安全管控措施的基礎上,將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視,結合公司中高度危險源,分部門、分專業全面開展應急預案編制工作。至20xx年年底,已修訂和制訂了《火災爆炸事故應急預案》、《辦公區火災事故應急預案》、《人身傷害急救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產品丟失、被盜應急預案》、《公司處理運輸過程中重要物資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公司信息安全應急預案》、《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八部預案,並納入公司《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公司發佈實施。與此同時,我們加強了對各專業部門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指導和督查,把預案編制與制定工作延伸至各崗位,提高預案的針對性與實操性。

隨着安全生產各類應急預案體系的完備,明確了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的機構組成、工作職責、響應程序、後期處置等內容,為有效實施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奠定了基礎。

2、開展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演練

為提高各類預案的規範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和處置突發事件的實戰能力,我們認真組織開展了不同層次、規模、形式的演練。相繼於每年消防日期間開展大樓火災逃生的應急演練。同時為深化預案演練的針對性,切實加強各崗位、各類人員的應急技能,自20xx年開始,根據公司現階段經營特點,找出重點易發的危險源,分部門、分崗位、按階段組織實施了危化品泄露、化學藥品灼傷、產品運輸等各專業的應急演練。同時在演練過程中抓拍重點畫面,將相關畫面按流程製作成宣傳展板,方便員工在平時熟悉相應的應急流程,通過畫面文字相結合的形式,使演練的效果得以延續,對全員整體應急技能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一系列演練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公司各部門、各專業應急救援響應和事故處置能力,同時,也為進一步完善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提供了依據。

3、加強應急體系基礎建設

為提高公司應急管理水平,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基礎工作:一是加強應急管理裝備的調查和落實,摸清現有應急救援基本裝備、力量,建立相關信息資料;二是加強對應急預案演練的評估總結,針對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修改完善應急預案和管理機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三是積極同行業兄弟企業接觸與學習,充分發揮行業大廠在處理突發事件中的信息研判、決策諮詢、專業救援、應急搶險、事件評估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及時為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意見和建議;四是根據公司特點,不斷加強應急救援設施及隊伍的建設,由公司出資購買救援裝備,各部門分專業組建救援隊伍,探索新形勢下建立安全生產應急體系建設的新途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預案體系還不夠完善

預案體系尚不完備,一些重要生產環節還沒有制定專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如針對公司後期大規模搬遷、改造等環節的相應應急預案等;部分預案不夠規範,可操作性不強,一些預案應未經演練和檢驗,存在着準備措施不到位、操作規程不完善等問題。

2、工作基礎相對薄弱

建設專業化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有待探索,企業、職工的自救互救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外部專業救援與公司內部員工自救相結合的救援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物質裝備保障能力建設有待強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還不能適應實際需要;預案演練、應急培訓、宣傳教育等還沒有走上正常化、規範化軌道。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建立規範、完善的指揮機構

建立規範的統一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部門為主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和公司、部門、工序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強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信息保障系統,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定期開展演練和檢驗,真正形成公司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員工自主到位,全員共同參與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2、加強預案體系建設

繼續高度重視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注重提高預案質量,不斷補充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做到各個層次預案的制訂和落實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3、加強預案的宣傳、教育、培訓和演練

圍繞重點工序、重點專業和薄弱環節,推進應急管理建設,開展應急管理宣傳教育、人員培訓、預案演練,提高各級人員指揮水平和管理人員、應急救援的專業技能。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規範運作,落實到位。宣傳、教育與培訓工作重點立足於部門內部,通過宣傳、教育與培訓,讓公司各方面人員尤其是崗位操作人員瞭解預案內容,懂得應急程序,掌握相關知識,提高應急能力。

4、加大資金投入,促進安全生產應急體系建設

從加強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應急隊伍和後勤保障系統建設入手,加大資金投入,提高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水平。一是加快建設公司內部應急救援網絡體系,為安全生產事故報告、事故統計分析、中高度危險源和中高度事故隱患監控管理以及重點專業安全狀況動態和事故預防預測等提供信息技術平台,建立快速、準確的應急預警預報和指揮系統,確保各類信息準確及時傳遞,確保各級指揮指令的暢通;二是從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人員、通訊、物資、裝備、志願者隊伍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公司應急資源信息庫,明確各類物資、設施存放場所,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組織、物資、裝備保障;三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專業化救援隊伍,提高救援裝備水平,增強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反應和搶險救援能力。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篇18

為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創造良好安全生產環境,根據《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本社區實際情況,特製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發展方針,認真履行《新安全生產法》、《消防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徹底消除各類不安全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羣眾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對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盜進行專項整治。建立切實有效的安全生產長效化管理機制;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事故預防控制體系;堅決打擊非法生產經營活動,對重點單位、場所進行強有力的監管。提升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盜的安全意識,使要我安全變我要安全。

二、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三、專項整治檢查的內容:

1、個體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工作進行檢查。對各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户、超市的消防器材、防火制度建設、值守情況、巡查情況和應急預案等進行全方面檢查,對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突擊檢查。

2、對各住户進行安全使用天然氣知識的宣傳,尤其對獨住老人進行上門服務,教怎樣安全使用液化氣爐等安全知識。

3、切實加大食品生產、運輸、儲存、經營、食用等環節食品安全整治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重點檢查落實食品和食品原料進貨驗收,落實餐飲服務管理制度和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制度,嚴防集體食物中毒事故發生。

4、用各種形式宣傳防盜、防詐騙等知識。

四、工作要求

1、領導重視制度健全

社區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把社區安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增強抓好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意識,按照“抓生產必須抓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使安全生產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把社區安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社區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由社區工作人員、單位負責人、物業、羣防羣治隊員組成。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安全網絡健全的新體制。

2、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精心組織、廣泛宣傳

要以第十四個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以“加強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產”為主題,要採取報告會、座談會、培訓會等多種方式和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新《安全生產法》、防盜、防詐騙等知識,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要積極組織開展安全生產事故案例事故教育展覽,通過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手機詐騙短信、組織反思大討論等活動,達到安全生產警示教育作用。要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宣傳諮詢、安全生產事故警示教育、安全應急預案演練、“安康杯”競賽、“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創建等活動,廣泛深入宣傳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識,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安全生產氛圍。要分別組織舉辦安全生產事故警示教育培訓班,通過對典型事故進行剖析,深刻吸取教訓,用事故教訓推動企業落實責任、完善措施,防範同類事故發生。

3、加強上下聯繫,做好信息反饋工作。

指定專人及時反饋有關情況,對於存在安全隱患,社區能力範圍內難於解決的要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協助處理。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開展情況於每週一上午13點之前,上報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委辦。

4、標本兼治,全面推進。

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圍繞防火、防盜、防詐騙、食品安全等的重點工作,開展好安全生產月活動。活動期間,一方面要組織開展好各項宣傳教育活動,形成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另一方面要加大防火、食品安全等執法檢查、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把安全隱患和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努力為推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積極的貢獻。

農村社區治理策劃方案篇2

為進一步加強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抓好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功能,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積極推進文明社區的全面實現,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於全市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推行居民自治管理的指導性意見》(辦發號)文件精神,經區工委、區管委會同意,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經開區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推行居民自治管理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奮戰400天、喜迎七城會”的號召,按照“政府組織、部門參與、全民動員、屬地管理、綜合治理、規範長效”的原則,在全區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提升文明素質,提高幸福指數,全力實施好此項“家門口工程”。

二、組織機構

為了加強對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的領導和協調,使居民自治管理工作能真正落到實處,成立經開區社區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在區創建辦,主要負責整治方案的制訂、職能部門的協調、整治工作的推進、整治過程的監督、整治成果的驗收。

三、工作目標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衞生城市為契機,以服務居民羣眾為宗旨,結合全區社區的具體情況,大力推進小區(庭院)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居民小區(庭院)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建立準物業管理體制,達到長效管理的目標。

四、整治範圍

根據我區實際情況,暫定南齒社區為整治對象。按照屬地管理,南齒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由白水湖管理處負責實施。

五、整治內容

社區環境整治以居民小區(庭院)為單位,以保潔、保安為重點,白水湖管理處在徵求居民羣眾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創建標準,集中整治羣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內容涉及七類:道路平坦、排水暢通、樓閣整治、庭院美化、照明完好、店面規範、車停有序。

六、工作程序和步驟

1、調查摸底。

白水湖管理處要深入細緻地做好調查摸底工作,摸清社區所管轄的庭院數量,同時把小區(庭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登記清楚。調查摸底結果必須真實、準確、無遺漏,為下一步確定整治項目提供可靠依據。

2、集中民意。

在確定小區(庭院)整治項目前,按照“整不整,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定”的原則,白水湖管理處要對整治社區內居民的意願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須達到整治社區內住户的全覆蓋,社區居民代表會議上大多數住户(60%以上)有整治要求並同意實行環境整治方可集中統籌,進行整治計劃。

3、規劃設計。

在確定規劃設計之前,按照“整什麼,彙集居民羣眾意見”的原則,對前期聽取民意掌握的百姓需求和改善內容進行彙總整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拿出規劃和效果圖;規劃方案完成後,在小區(庭院)主要出入口公示設計方案,收集居民意見,歸納居民建議,完善方案內容,切實保障居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4、改造提升。

結合創建標準和社區實際,形成一套領導班子、一個整治方案、一支專業隊伍、一筆專項資金、一項考核標準;根據專業分工,拿出具體實施意見。集中力量,精心組織,全面實施,確保質量。在整治過程中,要根據社區的整治工程量合理安排資金,做到科學調配、統籌兼顧。在資金許可的情況下,可提升整治水平。同時,要充分接受居民羣眾對整治階段的全程監督逐步完善整治工作

5、達標驗收。

對居民小區(庭院)整治任務完成情況和工程質量進行達標驗收,由區整治領導小組組織驗收合格後,再向市裏申報驗收,要求整治工作個個達標,讓政府滿意,讓市民放心。

6、長效管理。

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只是一種手段,實行準物業管理才是最終目的。而準物業管理是轉為物業管理過渡階段的一種形式。南齒社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全面實行以“三保一維護”為基本內容的準物業管理:

①衞生保潔服務;

②安全保衞(安全防範)服務;

③綠化保養服務;

④設施維護服務。同時,明確服務標準,核定物管經費,設置門衞和物業管理辦公用房。

七、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

湖管理處要將這次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納入當前重要議事日程,與區裏對應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和機構,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全員參與的工作態勢;統一思想、擬定方案、精心部署、明確責任、有效推進,務求在年9月底前完成這次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和準物業管理體系的建立。

2、協調配合。

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涉及到各個部門,各部門和單位要積極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規建、市政、執法、社發、財政等部門在程序審批等方面要給予簡化和保障,確保整治工作有序開展。

3、宣傳動員。

充分發揮鎮處、社區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把社區環境整治與當前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並通過社區宣傳欄、發放宣傳單、懸掛宣傳標語、召開居民座談會等平台方式,廣泛宣傳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的內容、目的、意義及進展情況,動員羣眾積極參與,提高羣眾的滿意率。

4、確保質量。

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家門口工程”和“民心工程”,鎮(處)對每項工程實施情況必須全程監督指導,嚴把質量關,做到萬無一失,確保工程按期保持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