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精選8篇)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篇1

為了推動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共享的優勢,滿足全縣教師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教學資源,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經校校務會研究,決定整合全校廣大教師的力量,實施教學資源庫建設工程,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精選8篇)

一、成立“學校資源庫建設”領導小組:

組長:顏華

副組長:楊柳

成員:楊永生及各教研組長

二、目標任務:

1.以本站域網為樞紐,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講求實效,建用並舉,示範帶動”的建設原則,建立共建共享的激勵機制,徵集優質資源,開發本地資源,購買急需資源,引進特色資源,共享合作資源。

2.每月收集整理一次資源,通過臨渭教育資源網上傳,達到和課程進度同步,三年內完成構建涵蓋基礎教育主要學科的優質教育資源。

3.在完善和更新現有的資源的同時,徵集其它學科的優秀資源,構建我校涵蓋基礎教育所有學科的優質教育,努力建成我校具有特色、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資源庫。

4.學校的各級各類骨幹教師、教學能手,要積極承擔本校或本

學科資源建設任務,自制、收集、整理,向臨渭教育資源網上傳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試題試卷、多媒體素材等資源。

三、教學資源的徵集和管理

(一)教學資源庫的徵集. 教學資源庫的徵集,必須發動廣大教師積極參與,不能依靠少數人。資源庫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隨時充實和更新,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收集的總思路是把任務分解到各年級備課組,以年級為單位進行資源的積累,按備課組——教研組——教導處的順序逐級驗收上傳,由信息技術組負責技術處理。

1.電子備課資料庫、課件庫、題庫的徵集

電子備課資料庫、課件庫、題庫的建設由年級備課組長牽頭,將任務合理分配給教師。教案電子文檔應按照統一格式,並標明作者和提交日期以明確責任。格式按照學校統一的教案格式,特別是應在教案中留有供使用該教案的教師書寫修改、補充意見的位置,以突出他們的個性。教師的課後反思也應該保留,使今後參考該教案的教師瞭解實施效果。上傳到教研組的教案、課件、練習題必須是經過實施的、備課組認可的,以確保質量。每月結束,教導處組織骨幹教師審定,然後再上傳到臨渭教育資源網,這樣經過三年一輪的教學,可以建立起主要學科完整的電子備課資料庫、課件庫、題庫。

2.案例庫、科研成果庫的徵集

案例庫、科研成果庫的建設由教導處牽頭,按學科、年級建立案例庫,按學科建立論文庫、教育科研課題庫。

上傳到案例庫的案例,一般是成功的研究課、示範課案例。

應該有設計思路、反饋信息、教師點評特別是專家點評。研究課案例還應該有研究目的。縣、市公開課和其他學校的優秀案例,包括這幾年比較流行的視頻案例,都是很好的資源,也要重視收集,以充實我校的案例庫。

論文庫和課題庫的資源,可分為我校教師原創並獲獎(發表)的、教師原創而未獲獎(發表)的和向教師推薦閲讀的三大類。

(二)教學資源庫的管理

科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資源庫應用效率的保證。為了有序地進行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我校成立了領導小組、管理小組、資源開發小組,各司其職,並建立各種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師培訓體系。

1.資源庫建設和管理的領導班子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牽頭,成員為教導處、教研室、技術負責人,職能是在協調資源庫建設和管理全局工作的基礎上,主要負責資源的審核和上傳。

2.資源庫管理小組由教導處牽頭,成員為各學科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負責資源的分類管理、電子化轉換。

3.開發組由各學科一線教學骨幹、教學能手等組成。開發組要通過共同研究,制訂資源收集計劃,使全校教師參與的資源徵集和收集工作有序進行。

制度是資源庫有效運作的保證。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制度,如:《電子閲覽室使用細則》、《教師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開發、利用獎勵條例》等。

四、教學資源的上傳

學校如果沒有自己的服務器,自己的網站,對於學校資源庫的建設,不管是分類收集,還是教師查找,都是一個很繁瑣的工作,費時費力。

五、建立教學資源管理激勵機制

為了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我校實行了“積分制”考核方式:教師上傳電子教案、課件、案例、論文等原創性資源都能獲得相應積分,被推薦到縣、市獲獎則積分加倍,並把成績納入教學業務考核內容。同時,學校每學期還舉行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的各種單項評比和優秀備課組評比。

從本學年起,區級以上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年度考核中規定每人必須完成原創教學論文、教案設計、反思、隨筆、課例、教學課件、試題等總計每學年10個以上,對未完成區級優質教育資源開發任務的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不予考核。

學科教研員在完成同區級骨幹教師資源開發任務的同時,要定期對區基礎教育資源網中的資源進行審核,及時推薦在各項教研活動中湧現的優秀教學成果。

學校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動態工程,它需要全校教師一起來參與、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資源網絡的支持與相應的配套激勵機制。只有資源庫實用、豐富了,大家都樂於參與學校資源庫的共建,並習慣於以此作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實施學科信息化教學,實現教育信息化,推進素質教育。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篇2

為了共同分享區內學校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攜手推進我區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國小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推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為目的,搭建了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平台現制定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互動性的網上課堂教學、教育研究平台,進一步優化我校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條件,有效聚合我校教育教學資源,形成多層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資源服務體系,提高我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實現我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二、主要措施

(一) 體系建設及活動開展

以我校開展課堂直播、班隊活動、教研活動、遠程聽課評課等形式為主的活動。

1. 課堂直播

(二) 進行現場直播或通過點播錄像課等形式,實現師

生間遠程聽課觀摩交流。每天不少於4節課,其中

國小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科學;

中學科目: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

2. 班隊活動

(三) 學校為鏈頭,向全校開放以德育教育為主的班隊

活動,進行現場直播或通過點播錄像課等形式,實現師生間遠程聽課觀摩交流。

3. 教研活動

開展全校網絡協作教研活動。一是通過鏈頭學校帶動其他學校直接參與優質教學研究活動,二是從教師教學實踐共同問題出發,開展主題化網絡研修活動。

4. 遠程聽課評課

通過本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系統直接參與遠程聽課和評課活動。

三、保障機制

(一)建立過程監督機制。制定詳細的月活動計劃,各相關責任部門要按照進度表嚴格執行。建立月檢查評比制度,加強過程監督。定期將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

(二)建立獎懲激勵機制。此項工作納入學校年度責任目標考核。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篇3

一、課題的提出

(一)選題的背景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家實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向全國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園網並以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信息終端正逐步進入農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教育信息化對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模式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初步顯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__-20xx年)》,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和共享也被提上了日程。在《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__年,基本建成以網絡資源為核心的教育資源與公共服務體系,為學習者可享有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務”,同時還要“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隨着“農遠工程”和“班班通”建設的全面實施,為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建立了良好的硬件基礎。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班班通”已經建成,以互聯網和校園網為主幹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也正在逐步建成,這些設施設備為教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也為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當前,新課改深入推進,《重慶市義務教育“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的提出,要求“彰顯多元、開放、包容的課堂教學文化,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形成最優化的課堂形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在信息化技術支撐和卓越課堂的建設中,將會需要和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教學資源,如何更好的共建共享這些優質教學資源,顯得非常重要。

我校教師的職業倦怠情緒,保守自我經驗,不善自我反思和學習提高,也侷限了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更對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有很大的障礙。此外,部分教師在使用班班通設備和網絡教學資源的教學工作中,

表現的較為積極踴躍,但是教師們還存在着各自為政,單兵作戰的問題,教學資源電子化形態相對較弱,對於教學數字資源的開發製作、收集整理、整合運用等,缺乏集體交流研討和共享共建,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因此,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基於這些現狀,我們確定開展“教育信息化條件下農村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建設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義

一是促進教育理念提升。隨着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教育由封閉走向開放已成為必然。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不僅能推進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貫徹實施,還能促進教師形成團隊合作、科學開放的學習合作意識,也能增進校際及區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是促進制度創新。通過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健全,能激發教師開發優質教學資源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共建共享機制,並加以運用和推廣。

三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能促使教師主動參與到教育信息化技術的使用之中,有利於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技術水平,縮小教師之間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上的差距,讓優質資源能更便捷的為教育教學服務。同時,還能增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逐步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提高教育教學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卓越課堂”,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是促進教育公平。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能縮小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的差距,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較為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更先進的信息技術教育,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

(三)國內外研究綜述

隨着網絡技術的成熟,包括印度在內的部分發展中國家陸續開展了網絡環境下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研究,美、日、英等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已達到一定規模。

國內從20__年以後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國家或省級教育行政、科研機構主導來進行的。例如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中國小優質教

學資源的缺乏,促進了教育發達地區到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但是由於傳輸方式單一,資源使用的不便,交互性不強,特別是近年來網絡資源的豐富,使得大量遠程教育資源浪費,且存在地區、學校差異,使用效率偏低的情況。

基於這些現狀,在中國知網進行全文檢索,第一次檢索關鍵字“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檢索結果有10596條,各種類型資源的共建共享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獻做出了探究和實踐。第二次檢索關鍵字“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檢索結果6499條,其中上海遠程教育集團的《探索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省市級教育資源庫支持課程教材改革的創新實踐》提出了“為促進市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服務體系”,把共建共享機制的研究作為一個服務體系。第三次檢索關鍵字“信息化條件下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研究”,檢索結果940條。但單純針對農村國小的“信息化條件下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研究”還是空白。

二、課題界定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與教學領域的各個方面,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為重點,以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為目的,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系統工程。

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錄像、論文、案例、習題、試題庫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

共建共享:共同建設開發,共同分享應用成果。

機制: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和相互關係,泛指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本課題中,着重將從機構和制度兩方面來對機制進行研究和探討。機構是隻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而制度是協調、制約各個組織或部分之間的規則,使系統更高效穩定的運行。在任何一個系統中,機制都起着基礎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狀態下,有了良好的機制,甚至可以使一個社會系統接近於一個自適應系統——在外部條件發生不確定變化時,能自動地迅速作出反應,調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實現優化目標。

三、課題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標

1、加快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實施本課題,就是要促進教師落實新課程理念,樹立團隊合作與開放科學的教育理念,使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整合,加快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提高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育教學專業技能。同時,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意識,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各個學科的學習應用當中,加快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整體推進步伐,縮小本站鄉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2、開發網絡功能,建成優質教學資源庫。

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工程主要通過建立教學資源信息中心在網上實現共享。我們將圍繞課題的研究,實現校園局域網絡的建立,隨時報道課題研究的動態。我們將把各級各類課堂實錄、優秀課件、音像資料、教研論文、案例、習題等在網上個共享展示,使其成為優秀教師教學成果的展示平台,教師教學參考的資料寶庫、交流溝通的教學園地。

3、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學質量。

本課題主要通過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以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技術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優質資源能更便捷的為教育教學服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卓越課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探索校際層面的資源庫建設的策略和方法。

以校園網為核心,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優秀教學資源,積極與其他學校探討合作,跟蹤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前沿,藉助信息交流,加快學校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發展,實現辦學水平的同步提高。

優質教學資源涵蓋的內容很多: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學新秀及他們上的示範課、觀摩課,各校教科研論文、課題、案例,各校自制的計算機軟件,自編的校本課程,自己積累並整理的試卷、習作等資源庫。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教育信息化條件下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管理機制的研究: 首先成立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管理機構,以“領導牽頭,鼓勵創新,制度保障,合力共建”為原則,以教導處為中心,德育處、年級組、學科教研組、骨幹教師、計算機教師等互相配合支持,分工協作,全體教師共同積極參與,以組織領導機構的確立為課題研究的前提,以確 保課題研究的陣地、人力、物資等及時落實到位。

其次,學校將加大硬件建設的財力投入,建設校園局域網絡,成立信息中心,開發學校網站,建立資源平台,建好班班通,遠程接收室,為課題實施提供有力的物質基礎和保障。

第三,學校將制定和完善制度體系,細化《優質教學資源庫建設管理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卓越課堂”考核制度》、《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骨幹教師評選獎勵制度》、《教師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績效工資分配製度》等制度,以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引領教師將資源庫中的各種優質資源使用到教學、科研、學生活動中去,確保本課題研究的順利實施。

2、教育信息化條件下優質教學資源共建機制的研究:

加強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技能的培訓。

在課題的研究中注意人力資源的開發,全員培養精通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極力爭取培養出一批有思想、懂技術、敢創新的教育信息化人才。我們將對教師實施五個層面的培訓:

①現代信息環境下先進的教育理論培訓。

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學科培訓。

③科學研究方法的培訓。

④教學設計方法培訓。

⑤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培訓。

⑥教師蒐集處理網絡信息資源的能力培訓。

以示範學科和骨幹教師引領校本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年來,我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班班通”,配備了多媒體投影教學設備和錄播系統,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據調查瞭解,由於教師手中缺少能夠及時更新的、與新課程配套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在課堂上的應用以自主開發的資源為主,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自主開發資源的模式由於各學校和教師處於獨立的、各自為戰的狀態,所開發出的資源多數是週期長、成本高,質量低、效果差,嚴重影響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積極性。優質網絡課程資源不足目前仍然是制約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為廣大中國小教師提供更新及時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是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課程資源開發是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

截止20xx年底,我校擁有計算機200餘台,多媒體教室25個,計算機網絡教室2個,衞星教學接受系統1個,建有獨立校園網。在網絡建設中硬件投入大、配備標準高,但網絡課程資源相對匱乏,制約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因此,急需開發建設網絡課程資源,以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商家開發的網絡資源產品多數不能直接用於教學。

廠家成品資源雖然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功能各異,但質量參差不齊,使用起來也不夠方便,廠商開發的產品與教師教學需求有一定距離;廠家成品資源庫的內容滯後於新課標教材,又缺少更新機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尤其是廠家之間怕自己開發的資源被抄襲,往往都有自己的管理平台,這使的中國小難以實現大範圍資源共享。因此,急需符合新課標的、優質的、可交互的、可共享的網絡課程資源。

(三)經過“十五”、的課題研究,我們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科研水平和研製開發水平的骨幹教師,建設了一支教師科研隊伍。

十年來,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學科教師,在進行課題研究方面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為“十二五”期間繼續做好該項課題,進一步加強對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二、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的要求和精神,開發建設山東省中國小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全省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中國小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差異,促進教育公平,深化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

理論依據:

(一)新的課程改革理論

新課改理論是本課題研究重要指導理論,也是開發中國小網絡課程資源的指導思想。開發中國小網絡課程資源,要特別注重體現以下幾種新理念:網絡課程資源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現學生的身心特點;體現教學設計的思想,同時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反映在主題和內容的編排中;要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等。

(二)、現代教與學的理論

開發中國小本站絡課程資源必須以現代教與學的各種理論為基礎,如:人本理論、元認知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發現學習理論、先行組織者理論、學習條件理論、掌握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暗示教學理論……等等,還有許多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這些理論和方法都從教學過程的不同角度解釋了不同的'教與學的現象,我們要用這些先進的教與學的理論來指導中國小網絡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研究工作。

三、研究的目標

(一)開發建設國中語文學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系統的網絡課程資源。

通過本項課題的研究,讓課題研究教師根據新課程的要求,以新課標人教版文字教材為依據,開發製作語文學科的網絡課程資源。每一個網絡課程資源是指一節課教學所需要的多媒體資源,包括教案、教學課件、內容拓展、練習反饋等內容。

(二)研究探討應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教學的創新型教學模式

本着邊研究探討,邊開發設計,邊教學應用,邊修改完善的原

則,對網絡課程資源的設計、應用等問題開展實踐性、實證性探討和研究,探索總結利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型模式;探討網絡課程資源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方面的作用。

(三)探索建立教學資源庫開發建設、管理、使用和更新的新機制

通過研究探索建立起我省資源庫建設和應用的新機制:廣大課改教學的一線教師、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設計,分工協作開發,統一平台管理,共享使用,隨時更新的共建、共享的新機制。

(四)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課題的研究,把開發的語文學科的網絡課程資源在課堂教

學中加以應用,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最優的教學情景,提高中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帶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五)進一步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專業化水平。

通過三年的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研究,實驗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教學專業化水平將得到較大的提高。

四、研究內容

依據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學科的文字教材,開發與文字教材各有關章節配套的中國小本站絡課程資源,並在教學中加以應用,進行驗證、反思和改進。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實驗所採用的方法是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文獻法、經驗總結法、實驗法、統計法案例研究法、實驗法等其它研究方法。參與本課題研究的學校將統一研究規劃、分工協作開發,在應用中綜合進行評價並修改完善網絡課程資源。

六、研究目標檢測體系

通過三年的研究,緊緊圍繞研究目標,針對使用開發的學網絡課程資源進行教學的效果、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專業化水平,探索研究建立起科學、規範的目標檢測體系,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七、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技術規範和有關要求

(一)課題研究參照的技術標準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要求各課題研究學校必須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範》、《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規範(教學資源相關部分)V1.0版》、《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應用規範》的要求製作網絡課程資源。完全基於web平台,採用hTmL格式,能用Ie瀏覽器進行訪問瀏覽。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超文本技術、超鏈接與嵌入技術、以及交互、導航、評價等手段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二)網絡課程資源的內容要求。

1、體系性要求:所設計的網絡課程,要求能夠既能自成體系,又能獨立使用。所謂自成體系是指某年級學科的網絡課程要涵蓋文字教材所涉及的所有內容領域,不能有遺漏;所謂能夠獨立使用,是指網絡課程的設計,要以每一章節為單位,對每一節課甚至每個知識點,要設計出適合教學需要的網絡課程,它可以獨立用於教學。網絡課程資源中要體現教學設計的思想。

2、功能性要求:所開發的網絡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如下五個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是用於輔助教師教學,重點在於向學生演示和表達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輔助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二是輔助學生學習,重點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髮現探索知識;三是提供資料參考,重點在於提供教師備課以及學生學習時的相關參考資料;四是用於學生的興趣擴展,重點用於幫助學生髮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篇5

為了共同分享區內學校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攜手推進我校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國小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推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為目的,搭建了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平台。現制定本校實施方案,請遵照執行。

一、工作目標

通過互動性的網上課堂教學、教育研究平台,進一步優化我校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條件,有效聚合我校教育教學資源,形成多層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資源服務體系,提高我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實現我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化。

二、主要措施

(一)平台建設

建立“琴溪國小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視頻直播(點播)平台”。主要欄目是:視頻直播(點播)、相關新聞、最新直播課程預告等。

(二)體系建設及活動開展

以我校相關學校為依託,通過共享平台在全縣中國小

校開展課堂直播、班隊活動、教研活動、遠程聽課評課等形式為主的活動。

1. 課堂直播

向所有學校開放學科課堂教學常態課,進行現場直播或通過點播錄像課等形式,實現師生間遠程聽課觀摩交流。每天不少於4節課,其中

國小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科學;

中學科目: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

2. 班隊活動

向所有學校開放以德育教育為主的班隊活動,進行現場直播或通過點播錄像課等形式,實現師生間遠程聽課觀摩交流。

3. 教研活動

開展全縣網絡協作教研活動。一是通過鏈頭學校帶動其他學校直接參與優質教學研究活動,二是從教師教學實踐共同問題出發,開展主題化網絡研修活動。

4. 遠程聽課評課

通過本區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系統直接參與遠程聽課和評課活動。

三、保障機制

(一)建立過程監督機制。制定詳細的月活動計劃,各相關責任部門要按照進度表嚴格執行。建立月檢查評比制度,加強過程監督。定期將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

(二)建立獎懲激勵機制。此項工作納入學校年度責任目標考核。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篇6

一、指導思想

黨的十九大對教育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賦予了全社會辦好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新使命。近期教育部陸續頒佈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關於開展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新時期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辦學格局和發展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加快推動學校成人高等教育實現“四個迴歸”,進一步規範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加成人學習者獲得感,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二、總體原則

1.整體設計。

網絡課程資源建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密切結合我校辦學定位、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符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的課程資源體系。通過自建與外引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整體設計、建以致用的原則。

2.點面結合。

以基本覆蓋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的核心課程為目標,重點建設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建立起既保障全面性又突出重點的課程資源建設機制。

3.分步實施。

堅持以滿足學生當前學習需求為原則,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要求,遵循教學計劃課程學期設置先後順序,分步實施課程資源建設。

4.共同參與。

堅持以學校、函授站(點)、平台公司多方參與、共同建設的原則。通過共同籌建,整合優質課程資源,提升課程資源利用率。

三、建設目標

1.到20xx年9月,湖南農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20xx版)網絡課程覆蓋率達到70%,基本滿足成人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2.到20__年9月,學校建設100門左右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課程。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課程要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及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規律,適合成人業餘學習和終身學習,並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學習支持服務到位,教學效果顯著,具有鮮明特色和示範、輻射作用,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四、實施步驟

1.外引課程

(1)資源方通過與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匹配,初步篩選出符合要求的課程資源;

(2)我校根據資源篩選情況,按照學科門類、專業設置,聘請學校專業學院相關老師對網絡課程進行評審;

(3)對符合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要求並通過專家評審的課程資源予以上線。

2.自建課程

(1)制訂與第三方公司簽訂的課程製作外包合同,和與任課教師簽訂的課程錄製協議(含線上授課的錄製)。

(2)根據現有課程情況、專業設置和學生分佈等情況選定擬自主開發的課程。

(3)選定第三方錄製公司和任課教師,並簽訂相關合同或協議。如與第三方錄製公司的合作如要通過招投標程序,儘快啟動招投標。

(4)三方共同制訂課程錄製計劃。

(5)實施課程錄製計劃。

(6)課程驗收、上線。

五、成本分擔

1.課程建設成本

學校自建課程成本由學校承擔,從外部引進課程成本由教學平台承擔。

2.資源使用成本

自20xx級學生開始,教學資源使用成本由教學平台向各函授站點收取,收費標準為:

20xx級及以後(協議期內)的學生120元/人(不高於其他同類高校);20xx級及以前學生維持原來收費標準及方式。

六、保障體系

成立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繼續教育學院和各相關學院分管繼續教育的院領導組成。其職責是根據國家教育發展、改革要求和學校成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規劃、指導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審定網絡課程建設經費資助額度,檢查網絡課程建設進展情況,負責組織網絡課程的驗收等。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做好網絡課程建設的日常管理工作。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篇7

一、課程性質、地位與教學目標任務

個人與團隊管理》證書是通用管理能力(基礎級)認證體系的一部分,該證書包括“自我發展管理”和“團隊建設管理”兩個主題,各五個單元。

本學科在對就業者勝任能力的長期研究和開發的基礎之上,將就業者工作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管理技能、方法和工具以模塊化的方式組織起來,形成系統的教材體系。能夠為就業者提供全面的管理技能和素質訓練,其課程設置適用於每一位就業者、管理人以及潛在的管理人。

隨着經濟形勢的發展,企業對就業者,尤其管理人或潛在的管理人的素質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個人與團隊管理能力是就業人員素質能力的重要體現方面,對個體和企業組織的發展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個人與團隊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個體在發展自己的同時,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保障。

本課程的培養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的個人與團隊管理意識,掌握本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訓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從根本上培養具有有效管理能力的經濟或管理工作的實務人才。具體説可以分成三個方面:首先要從課程學習中掌握個人與團隊管理的意識,在學習和工作中認識到個人管理與團隊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在樹立起個人與團隊管理意識的基礎上,掌握進行有效的個人和團隊管理的知識、方法和技巧;最後,在掌握這些知識技巧的基礎上,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效地管理個人發展和團隊發展。

二、多媒體的教學資源介紹

為了配合教學,結合該課程的目標特點,以現代遠程教育理論為指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託,針對學科自身與學員自主學習的特點,在遠程教育專家(包括教學設計專家和教學媒體專家)的指導下,認真研究教學全過程,充分論證各種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功能,合理選擇媒體和充分利用媒體。以文字教材為主體,以音像教材、CAI課件為輔助,各種媒體有機配合,全面幫助學員進行學習。文字教材將集中對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進行系統介紹;媒體教材採用音像課的方式,對文字教材進行補充,幫助學員理解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採用合一型,主教材是由國外引進,由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清華大學、通用管理能力項目辦公室等專家學者共同主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個人與團隊管理》(第二版),它是本課程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

導學材料以文字教材為核心,支持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突出學習方法的介紹與指導,強化重點、難點、疑點的辨析,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包括介紹媒體、學習方法、重要內容的歸納、整理與提示、綜合案例、練習題等。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輔助媒體,其以形象逼真的圖像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文字教材中的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圖像和聲音展現給學生,架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

音像教材為案例訓練和練習,在每單元中選取重點和難點通過案例進行全面訓練和練習,使用音像課技術。音像教材每單元時間長度以25分鐘為標準,隨書附帶光盤,採用講授、動畫、圖表、情景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內容包括各個章節的分析圖表、練習步驟、實施程序、結構類型圖等方面。

三、多媒體教學資源使用的目的與原則

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化、個性化、互動學習為目標,合理選擇各種教學媒體,並確定各種媒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構建一個相對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既克服教學內容的重複,又保持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實現專科、本科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探索專科、本科教材建設的途徑與經驗。

作為文字教材和光盤等的補充,應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有力的輔助作用,內容豐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個人與團隊管理》證書下所設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其適用對象,全面瞭解課程的知識體系、結構。

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個人與團隊管理》主題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有關的知識體系按不同程度分三個層次做出要求: 了 解:要求學員知道這部分內容。

掌 握:要求學員對這部分內容能夠理解。

重點掌握:要求學員對這部分內容能夠深入理解並熟練掌握,同時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

教學應強調與實際的緊密聯繫,通過案例分析等多種手段使學員能夠運用所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本課程不要求特別的預修課程。通用管理能力(基礎級)還包括《資源與運營管理》證書的課程。

四、網上教學平台

網上課件為綜合性案例、問答、資料、練習等電子文檔,幫助學員自主學習和交流,擴大視野。本課程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豐富的在線資源和方便的溝通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渠道:

1、網絡教學資料:網絡資源是基於網絡的電子資料和學習交流的平台。其作用是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把握重點、解答難點、進行作業練習等,建議各位輔導老師要高度學習指導的運用,特別是指導中的案例分析練習等部分,是學生檢驗學習效果的好方法,同時也為終結性考試進行了練習。

2、通用管理能力微博:除了在以上的平台之外,還專門開通了通用管理能力微博,廣大師生可以利用微博進行學習和交流,對深化知識結構,完善知識層面和進行溝通討論提供了重要的網絡平台。

3、QQ溝通:利用便捷的即時反饋平台,近似點對點面對面的交流,使用QQ及時瞭解學生和教師的問題,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4、電子郵件:電子郵件主要解決師生不能直面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希望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請首先與輔導教師聯繫,如果輔導教師解決不了的問題再與技術支持單位教師聯繫。

5、其他溝通方式:除了以上的網絡資源及溝通方式之外,還可以通過電話、信函的方式進行及時的溝通。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篇8

為解決我校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資源的應用水平和效益,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學校軟實力均衡發展”為戰略目標,進一步優化我校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軟硬件環境,建立資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機制,調動教師運用信息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建設適合新課改需求的豐富的教學資源體系,並通過網絡信息平台讓共享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實現網絡資源交流共享與面對面師資培訓的優勢互補,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以及教育信息資源的使用效益。

二、工作目標及主要措施

(一)加大我校教育教學資源網的應用培訓力度,提高本土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要把教師信息資源應用能力的培訓和提高納入校本培訓的內容,加強教育信息資源開發隊伍的培養。首先對全校一線教師開展全員培訓,使100%的教師熟練使用網絡平台,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時參與共建共享。

其次,加強教育學校行政對教育信息化的認同度,提高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意識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組織學校行政參加區教育信息化專題講座以及網絡信息資源搜索與利用的專項培訓。要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長、教學處每天登陸檢查督促本校教師共建共享教學資源。

(二)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專題網站資源的建設。

1.組織一線教師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培訓。

2.發動一線教師積極參與資源的建設。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上傳原創的課件、素材、課堂教學錄像等多媒體教學資源不少於1件。

3.要求教學處每學期至少要錄製5節學校優秀課例,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領導嚴格把關,組織學科骨幹教師進行認真審核,尊重知識產權,質量並重,有計劃地上傳資源。

4.鼓勵教師建立專題學習站點。

(三)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學校校園網的建設,不斷地更新、充實本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具體要求見學校校園網建設和維護方案)

三、組織與分工:

組長: 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財務主任 後勤主任

組員: 全體教師

四、保障機制

(一)建立過程監督機制。制定詳細的年度推進計劃,各有關責任部門要按照進度表嚴格執行。建立月檢查評比制度,加強過程監督。定期將實施的情況進行總結反饋。

(二)建立獎懲激勵機制。每學年對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做出突出成績的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同時,把對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情況作為教師職稱評聘、名師評審、評優評先時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