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工作實施方案(通用5篇)

校園足球工作實施方案 篇1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

校園足球工作實施方案(通用5篇)

的通知》和《教育部等6部門關於加快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精神,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及試點縣(區)遴選工作的通知》及《臨武縣20xx年校園足球發展方案》的要求,為了大力推動我校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學校特色文化,創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面提高廣大學生的體質和體能,培養拼搏意識、團隊精神、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經學校研究,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為依據,以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校體育活動,營造校園足球氛圍、 提升學校特色文化,培養青少年拼博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校園足球活動開展,大力普及足球知識和技能,使足球運動成為青少年終身受益的活動方式,從而呈現“以體強身,提高健康水平;以體輔德,提高道德素養;以體增智,提高文化素質;以體益美,提高審美能力;以體促教,提高教學品味”的特色辦學模式,以一育促諸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

二、 工作方針:

堅持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全員參與,各處室及各年級組等部門通力合作,全校師生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校現有的資源優勢,學校將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完善管理考評獎勵機制,為開展校園足球特色文化創造必要條件,為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 成立機構,明確職責

(一)成立校園足球活動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黃俐國

副組長: 周瑞萍 胡希強

成 員:蔣滿光 胡成智 陳剛 陳金良 周幸章 聶瑋 王俊傑 周雄風

文亞平 各班班主任、體育老師

各組組長:宣傳組:陳剛 組員:楊少飛 胡 軍 駱 娟 陳衞芳

保衞組:胡成智 組員:譚宗旺 黃 豔 黃曉民

競訓組:王俊傑 組員:周雄風 鍾 慧 文亞平 唐孝玉曹東文 鄺喜鳳

後勤組:蔣滿光 組員:陳金良 周聖宇 蔣 翠領導小組下設足球辦公室,辦公室主任:文亞平 (二)職責分工:學校各分管年級領導、各處室、各年級組等要密切配合,互相協調,共同做好校園足球工作的組織和活動開展。

1、 領導小組組長:負責校園足球總體工作。

2、競訓組:負責與各級學生校園足球活動領導小組對接協調,負責組織校內各年級足球活動及競賽。對各年級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工作進行年度考核和評估。負責督促各年級利用體育課、課外活動時間和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足球活動和比賽;負責參賽運動員的學籍及註冊管理;負責制定校園足球教學大綱和教材。

3、宣傳組:負責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宣傳工作。召開動員大會,發動報名參與,編印宣傳資料,出版校園足球活動宣傳欄, 指導製作繪畫書法,收集校園足球文化相關資料,做好校內校外宣傳報道工作。

4、後勤組:負責學校校園足球活動的配套經費,編制好每學期校園足球活動經費預算,列入每學期學校教育經費預算,編制開展校園足球工作績效考核獎勵機制及獎勵經費標準,配齊配足開展足球活動的相關器材。

5、保衞組:負責活動的安全,保衞工作。從活動計劃的安排,文體設施的檢查,活動過程的控制等高度重視,加強安全保護工作,以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四、 實施步聚

(一)9月份成立臨武縣第一完全國小校園足球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召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制訂20xx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

(二)9月中旬,召開全校校園足球活動動員佈置會,籌備開展“校園足球文化月”活動,組織學校領導、學校足球教練學習青少年校園足球相關文件,組建成立班級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和足球隊。

(三) 10月中旬,組織全校教職工、全校專職體育教師進行足球有

關基本知識技能培訓。

(四)10 月下旬,全面啟動校園足球訓練活動。

(五)11月中下旬,開展 20xx年秋季以足球為主題的全校運動會。

(六)12 月份開展20xx年冬季學期學生校園足球班級聯賽。

(七)20xx年3月繼續強化班級隊和校隊的常規訓練

(八)4月校園足球活動攝影作品選登

(九)5月學校牽頭組織片區足球聯賽

(十)6月着手準備參加縣運動會

(十一)6月下旬校隊小升中選拔

(十二)7~9月暑假校隊組織有目的的訓練

五、 校園足球文化的具體內容

(一)校園足球文化宣傳活動

1、懸掛1~2條關於校園足球的橫幅標語

2、創辦校園足球專刊

3、各班開展校園主題班會

4、組織學生通過觀看體育頻道足球賽事和有關書報,進一步瞭解校園足球知識

(二)校園足球文化競賽活動

1、學生校園足球繪畫比賽(素描、色彩不限)

2、學生校園足球手抄報比賽

3、足球隊隊徽標誌設計評比

4、校園足球吉祥物設計評比

5、“我與足球”主題徵文評比活動(500—1000字,國小低年級不參與)

(三)網絡建設建立校園足球活動網頁,介紹我校開展校園足球活情況,召開家長會等介紹足球的相關知識和技巧,引導更多的學生關注意足球,參與校園足球活動。

六、 校園足球組隊工作細則

(一)、學校校內足球活動課時由教導處統籌安排落實。

(二)、學校成立三至六年級班級足球隊,每班必須有二名以上女生參加,以班級為單位共 48 個隊:其中三年級12個,四年級12 個,五年級12 個,六年級12 個;成立校際代表隊 8 個:其中三年級組男女隊各 1 個,四 年級組男女隊各 1 個,五年級組男女隊各 1 個,六年級 組男女隊各 1 個。學校組織班級,年級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交流、磋商技術、鼓勵推動學生廣泛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為主,不注重名次和比賽成績。 (三)組建校園足球隊參加城區交流賽和市級校園足球各年齡梯隊聯賽。

七、 校園足球比賽

(一)、校園足球活動比賽分為國小三年級組(5 人制) ,四年級組 (5 人制) ,五年級組(5 人制) ,六年級組(5 人制) 。各班級足球隊員由該班主任、科任教師動員選拔組成。學校三至六年級代表隊由負責校園足球隊的領導及教練從各年級足球隊員篩選組成。

(二)、校園足球活動時間安排:從 20xx 年 9 月開始至 20xx 年,利用 2 年時間,堅持每年進行兩次年級際比賽,進行一次臨武縣學校校際間競賽活動,每月舉行以班為單位的校園足球聯賽,充分利用體育課和大課間時間引導學生廣泛參與,逐步形成校園足球傳統活動。

(三)、對參加足球活動或競賽的學生進行縣一級以上醫院的體檢,有健康證明報告。

八、 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具體要求

(一)設立由主管體育工作副校長牽頭的足球活動管理機構,制訂具體工作計劃。

(二)完善和改進開展足球活動的場地條件,建立健全相應配套設施。

(三)經常組織擔任足球訓練的教師及教練員參加各級培訓。 (四)調整體育課,必須保證一週一節足球課,加大足球教學在教學內容中的比例,保證在校學生每週有 2 小時以上足球活動時間, 確保全校不小於 50% 的學生參加校園足球活動。

(五)組織開展校內班級間和年級間足球比賽和活動。由分管領導與教導處安排落實。

九、 參加校園足球活動及數量

(一)班級隊: 三年級 12個班,每班隊員10 人,四年級12 個班,每班隊員10 人,五年級12個班,每班隊員10 人,六年級12個班,每班隊員10 人。

(二)學校代表隊:三年級(男女隊)各 15 人,四年級(男女 隊)各 15 人,五年級(男女隊)各 15 人,六年級(男女隊)各15 人。

十、活動經費

(一)經費來源 1、學校按國家下撥人均公用經費總數 5%,比例資

金配套開 展校園足球活動。 2、爭取各級體育部門及當地政府撥出資金支持。 3、爭取企業和社會團體的資助。

(二)經費管理 1、建立校園足球活動經費使用獨立帳目,確保專款專用。2、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公開透明經費收支行為,接受羣眾監督。

(三)經費用途 用於賽事組織,器材和裝備購置、教師及教練員和裁判員的 培訓,場地建設、宣傳推廣、考核和獎勵以及相關工作。 十一、鼓勵措施

(一)鼓勵、獎勵辦法 1、為鼓勵開展創建校園足球特色活動積極性、針對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狀況進行年度鼓勵,建立獎勵辦法,採取掛牌、表彰及適當的物質獎勵等多種方式,對於貢獻突出的班主任、體育教師和相關人員給予獎勵。 2 、對堅持參與校園足球訓練的優秀學生在升入高一級學校時,本校將積極向市級優質學校推薦錄取就讀。

(二)監督制度 學校組織的校園足球活動和比賽,由學校校園足球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監督,主要以照片、秩序冊、運動員名冊、成績冊等實物為依據,採取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的形式監督校園足球活動開展情況。

校園足球工作實施方案 篇2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7號文件《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積極推動全縣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配合亞洲足球展望計劃在淄博的實施,在全縣青少年學生中進一步普及足球知識和技能,以在青少年中具有廣泛基礎、深受學生喜愛的足球運動為載體,通過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堅持教體相結合的活動原則,增強學生體質,培養他們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將我縣教體結合共育體育後備人才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二、工作方針

各單位要從全局的高度重視,按照本實施方案要求,根據

自身實際,結合我縣去年校園足球聯賽活動狀況,繼續發揮各自的優勢,制定各單位實施方案,及早準備,嚴格落實。 各單位要牢牢把握“一個結合、兩個目標”的工作方針。即教育與體育緊密相結合,充分發揮我縣教育體育一體化的資源優勢,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共同為我縣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以增強全縣青少年體質和堅持教體結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體系為目標。

三、工作措施

成立桓台縣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學校足球項目活動的組織和指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縣學校足球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一)成立組織機構

為加強我縣校園足球工作的領導,成立桓台縣青少年校園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

成 員:

桓台縣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教體局三樓羣體科。

聯繫人: 電子信箱: 電 話:8262135 手 機:

(二)完善三級足球聯賽

根據《淄博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組織國小、國中、高中三級足球聯賽。

結合去年我縣校園足球聯賽開展情況,經過與有關單位協商,確定全縣4所高中、14所國中、15所國小為全縣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聯賽重點學校(以下簡稱為重點學校)。各單位需於4月15日前將實施方案一式三份(加蓋單位公章、電子稿發)報縣教體局羣體科。

(三)明確職責分工

各單位要密切配合桓台縣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組織實施工作,互相協調,共同做好校園足球活動的組織和推動工作。

1、縣教體局負責全縣校園足球聯賽、體育教師的師資培訓等具體賽事組織、協調和落實。

2、各單位負責學校足球隊利用體育課、課外活動時間和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足球活動和比賽;負責組織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負責組隊參加全縣三級足球聯賽和上級各部門的足球賽事;負責參賽運動員的學籍管理和參加市縣註冊

工作。

(四)開展示範學校創建工作

發揮去年審批的馬橋實驗學校、第二國小、實驗學校3所“亞足聯中國展望淄博足球發展示範學校”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非重點學校足球進校園,鼓勵重點學校積極開展示範學校創建工作,以足球聯賽機制為平台,選拔優秀隊伍參加全國、省、市各級足球賽事,爭取年內有3所學校評選“亞足聯中國展望淄博足球發展示範學校”。

(五)完善考核機制

1、縣教體局每年年底負責學校校園足球活動的年度評估考核,推薦優秀名單報市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為了鼓勵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積極性,通過考核,建立獎勵辦法。採取掛牌、命名、表彰以及物質獎勵等多種方式,對於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獎勵,具體考核細則另定。

3、年底舉辦 20xx年桓台縣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工作表彰大會。

(六)健全裁判員和教練員培訓機制

1、縣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有計劃地開展全縣體育教師、裁判員的業務和技能培訓,積極爭取上級培訓指標,推薦優秀體育教師、裁判員參加上級培訓、比賽和競賽工作。

2、年內組織一次全縣體育教師足球培訓班,爭取50%的聯賽重點學校教練員參加D級和C級教練員培訓班,70%的裁判

員參加國家二級和一級裁判員培訓班,大力提高全縣青少年足球運動的訓練、比賽水平。

3、參加市級裁判員、教練員培訓安排:市足管中心擬定4月舉辦國家二級裁判員培訓班,5月舉辦D級教練員培訓班,7月舉辦C級教練員培訓班,11月舉辦B級教練員培訓班,12月舉辦國家一級裁判員培訓班。

四、開展學校的條件和工作要求

市教育局、市體育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亞足聯中國展望淄博足球發展示範學校評定辦法、評分及獎勵標準的通知》(淄體字【20xx】35號),根據通知精神,重點提出開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中國小條件和工作要求如下:

(一)條件

1、足球傳統校、亞足聯中國展望淄博足球發展示範學校;

2、具備足球教學、訓練、比賽場地;

3、有一定的開展學校足球活動基礎;

4、積極建設足球特色項目的學校。

(二)工作要求

1、必須由主管校長負責學校足球工作,並設立專門機構。建立學校校園足球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學校足球教育發展規劃;

2、必須完善開展足球活動的場地條件;

3、要求組織足球教師(教練)參加相關的培訓;

4、加大足球教學在體育課教學中的比例,每週每班必須有一

節足球課,在校學生每週不少於2小時足球活動時間,保證全校不少於70%的學生參加足球活動,有教案,有活動記錄;

5、班級聯賽完善,班班有球隊,隊隊有名字,有詳細的班級聯賽方案和評比獎勵制度,記錄充實;

6、學校每年舉辦足球節,內容有足球知識競賽、足球手抄報評比、校園足球黑板報評比、足球之星、最佳射手、足球男孩、足球女孩的評選、“我與足球的故事”徵文、足球主題隊會等系列活動;

7、規範學校俱樂部建設。目前,桓台縣中國小足球隊俱樂部建設覆蓋率達90%以上,均有自己設計的會徽、隊旗和隊服,和完善的俱樂部章程,並將俱樂部在當地民政部門註冊,向現代足球俱樂部模式看齊。今年要實現校校有足球隊,全縣足球俱樂部建設覆蓋率達到95%以上。

8、完善足球網絡建設,加強新聞宣傳報導。在學校網站建立足球俱樂部專題網頁,完善校園足球網頁建設,進行穩定、及時的更新管理,增加比賽圖片、視頻、班級聯賽積分榜、學校工作簡介等內容;及時傳送相關信息到市縣校園足球專題網站,宣傳亮點工作,檢查比分上報和QQ網站的建設情況,使之成為校園足球工作宣傳的重要窗口。

9、通過學校聯賽配合市裏選拔優秀學校、教練員、隊員參加全國校足辦組織的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組建23屆省運會隊伍,代表淄博參加20xx年省足球錦標賽。

10、各單位每月及時更新上報所提交的校園足球聯賽參賽運動員保險單,派專人負責帶隊參加各級賽事,必須與接送車輛簽訂安全協議,確保隊員安全順利參賽。

五、經費來源、管理與使用

(一)經費來源

我縣學校開展比賽、培訓經費的來源:

1、各級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分配至我縣的專款;

2、縣級聯賽冠名費;

3、企業和社會團體及個人贊助費;

4、通過多種渠道開發的市場資源等。

(二)經費管理

縣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領導小組、各單位對校園足球活動經費須進行嚴格管理,遵循以下原則:

1、建立獨立帳目,確保專款專用;

2、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和審計規定;

3、縣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監督檢查分配和獎勵至重點學校的專款使用情況;

4、接受市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對分配和獎勵至我縣的專款使用情況和監督檢查。

六、其他

參照《淄博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和市、縣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辦公室下發的配套文件執行。

校園足球工作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青少年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為宗旨,通過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提高我校學生足球運動水平,積極參加崆峒區高中足球聯賽,在青少年學生中普及足球知識和技能,形成校園足球文化,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

二、組織機構:

為加強校園足球工作的領導,現成立平涼一中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主 任:

成 員: (教練) (教練)

三、職責分工

1.一把手校長全面負責,分管副校長專項管理學校足球工作。

2.教務處具體統籌安排,協調各科室做好配合服務,確保足球教學、訓練、比賽所需的物質準備。

3.教研組長()負責,組織體育教研組全體教師協同落實方案。並制定一中足球聯賽實施辦法,組織實施年級班級見得足球比賽。

4.教練組(負責)制定我校足球隊的組隊,訓練及參賽計劃。

5.參加聯賽由教務主任帶隊協調,教練組負責組織參與。

四、工作要求

1.全面加強教育、體育“”規劃的執行,深化體教結合,貫徹執行《X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xx-20xx年)》,促進學生

全面健康發展。

2.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施甘肅絲綢之路體育健身長廊為抓手,以大力推廣“運動養生”為動力,完善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挖掘、培養和輸送工作,切實增強學生體育健身意識,保障學生健身權益,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

3.按照“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保障50%學生真正掌握足球基本技能。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年級內的足球比賽,大力推進學校足球項目的開展。

4. 加強體育教師、教練員隊伍的教育、培訓與管理的力度,全面提升教研質量,打造一支職業道德高尚、業務素質過硬、專業技能精湛的人才隊伍。使硬件建設、管理水平、師資配備、教研水準滿足學校體育運動發展需求。

五、工作措施

1.抓好體育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體育課堂的“主陣地”作用。以體育課教學為基本平台,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高中每週2節),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或擠佔體育課時。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從備課、教案、上課、聽課、評課等環節入手,加強課堂教學的過程管理,打造高效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生提升足球技能的主要陣地。

2.抓好體育課外活動。堅決落實“兩操兩活動”納入學校課程計劃。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挖掘學校已有體育優勢項目內涵,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使足球運動成為校園文化新亮點。在校學生每週應有不少於2小時足球活動時間,全校保證不少於50%的學生參加足球活動;

3.建立長效的比賽機制。學校要制訂年級內班級間,年級與年級間長期的比賽制度,積極參加市、區兩級舉行的校級間的比賽,以比賽促技能提升,以比賽促水平發展。

4.建立獨立經費制度。必須建立校園足球發展的獨立經費管理制度,保障足球訓練、比賽的正常進行。學校積極組織校內班級間和年級間比賽,各級比賽每年保證不少於18場比賽。

校園足球工作實施方案 篇4

為認真貫徹黨的精神,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保障農民當家做主,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依法管理,推進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登封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深入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的通知》精神,進一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努力提高廣大農村的法治化管理水平,結合我村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是“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的深化和發展。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進一步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農村幹部羣眾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推進農村依法治理,提高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民主法治建設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保證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2、堅持人民當家做主。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要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保護農民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積極性。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農民羣眾開展基層民主法治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水平。及時總結和推廣有利於農民當家做主的好經驗,完善保障農民當家做主的各項制度。

3、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農村幹部羣眾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把農村的各項事務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不斷提高農村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斷完善依法治理和民主管理的規章制度。嚴格依法辦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4、堅持為農村工作大局服務。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要積極促進農村各經濟主體依照市場規則進行公平合理的合作與競爭。依法規範農村各種利益關係,正確處理各種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

三、工作目標

農村基層民主更加健全,農村基層自治組織切實發揮作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更加完善,農民羣眾參與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權利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不斷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農村基層法制更加完備,農民羣眾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法律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各項規章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幹部羣眾的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村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形成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力爭到20xx年“五五”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規劃結束時,法律知識普及率達到村民人口的80%以上;法治環境明顯改善,93%以上的羣眾對法治環境表示滿意;全村達到民主法治村創建標準。

四、主要任務

1、要在健全村民自治組織體系上取得新進展。要按期實行民主選舉,建立健全以村委會、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為主體的村民自治體系,正確處理好村民自治組織與鄉鎮政府和村黨組織之間的關係,切實發揮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作用,形成農村村民自治的合力。

2、要在村民自治組織體系完善上有新舉措。要根據農村村民自治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推進村民選舉委員會的推選程序、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程序等方面的制度創新,不斷完善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民主評議制度、村幹部離任審計制度,確保“四個民主”全面落實。

3、要在規範村民自治實踐活動上有新突破。廣泛動員和組織村民參與農村民主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正確行使民主權利,培育村民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依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保證基層民主健康發展。

4、認真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組織。要健全村民委員會、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等村民自治組織,正確處理相互關係。村民委員會要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在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增強黨的觀念,自覺接受村黨組織的領導。

5、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幹部羣眾的法律素質。按照“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大力宣傳黨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憲法、農業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與村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要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提高農村幹部羣眾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

6、為村民提供優質法律服務,進一步促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鄉鎮司法所要熱情指導村民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證村民自治章程的合法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為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和對外經貿往來,提供法律服務,及時為貧困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在有條件的地方應探索為村民委員會選舉等自治活動提供公證服務,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廣泛動員和組織農村幹部羣眾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護法,深入開展依法治理,逐步實現村級政治、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法治化。

7、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作用,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積極疏導民事糾紛,化解不穩定因素,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一般問題不出村。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為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

五、工作要求

1、“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為農村工作大局服務的原則,切實把創建活動作為深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有效載體。

2、各級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辦公室要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民主法治村”創建方案,充分認識到創建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明確職責,落實專人,做到有部署、有檢查,確保“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3、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辦公室要根據所轄村組織數量,按照50%以上村達到創建標準的要求,明確到村,落實到人,抓好創建工作的落實。

4、依法治理、民政、司法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工作的理論研究,不斷提高工作指導水平;及時發現和總結推廣先進典型,拓展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形式、途徑。

5、“民主法治村”創建工作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年度考核和文明單位驗收掛鈎。

校園足球工作實施方案 篇5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類素質的提高,幾乎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當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長輩的呵護下成長,他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覺得別人對他們的好都是應該的。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小加強德育教育,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始終,使學生從小常懷感恩之心,感激和記住那些有恩於他們的人,學會感恩,施恩與他人,用自己的愛心回報他人,回報社會,為以後能做一個服務於社會,關愛他人,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礎。

一、課題的提出

1、“感恩圖報”,是我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眾所周知的古語:“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等等都體現着一種知遇之恩、養育之恩、培養之恩、提攜之恩、救命之恩。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傳承了千年,也薰陶和感染人類千年。所以,“感恩”其實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是一種工作與生活的態度,更是人類一種大智慧。

2、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個基點.儘管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施恩不忘報”的美德,但是還有“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古訓.不僅應該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而且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也應該發自內心地感激,而不應該忘恩負義.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不會感恩或者不願意感恩,既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又是缺乏人文關懷、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現.

3、人是教育與環境的產物,他是受着多種環境因素影響的,其深層原因,應該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感恩教育的整體缺失。在全民極力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不再對和諧社會的有關理論做眾所周知的闡釋,在這我們提出,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感恩教育,和諧學校也需要感恩教育。

4、現代社會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已經成為“獨生子女時代”,“四位老人、兩位父母和一個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會的主導。在家裏,父母、親人對他們的呵護與關愛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在學校,教師也總是以學生為本,注重鼓勵與表揚,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與張揚。按理説,在這種關愛和呵護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應當懂得父母和老師為他們所付出的辛勤和勞動。但是恰恰相反,對獨生子女的嬌慣和溺愛,滋長了孩子們的自我意識,一切活動都以自己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陽”。在學校則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該怎麼樣”,不知“該我怎樣”;只知“我要什麼”,不知“要我什麼”;不知尊師敬長,關愛他人,很多學生都缺乏感恩意識。

讓學生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在幫助着我們,父母、師長、同學還有各行業的人,他們都有恩於我們,如何回報他們呢?作為我們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提醒、引導教育學生自國小會感恩,感謝祖國的培養,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感謝一切為我們付出的人。

二、課題的界定

感恩,就是意識到今天自己獲得的一切,不是憑空而來,是大自然、是社會、是國家和他人的恩澤與奉獻的結果,因而應當珍惜與感激。這意味着人們在享受恩澤的同時更要承擔一份責任,並準備為回報而付出努力。因此,感恩其實是一種品德,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感恩教育就是通過情感教育,切入學生個體心理世界,激發個體心靈共鳴,促使學生對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強化他們的感恩心理,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發展和昇華他們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所以感恩教育對於個體,不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也是理想教育。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任務

1、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學會一定的感恩方式,養成感恩的習慣。

2、通過組織各種感恩活動,培養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激祖國之恩,培養熱愛祖國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養育之恩,培養學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質;感激老師的培育之恩,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良好品質;感激他人的幫助之恩,在生活、學習中互相幫助,樂於助人;感激自然的賜予之恩,使“愛護環境,保護自然”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感激後有奉獻之恩,喚醒學生對他人的愛心,學會重視、尊重和感激別人對自己的付出。

本課題分各年級段具體任務如下:

低年級:吟誦《弟子規》,學會禮貌用語,不挑食,不挑衣。瞭解衣食的來源,記住父母生日,每週老師開德育教育故事會。

中年級:記背《弟子規》,寫讀書筆記,習慣用禮貌用語,不挑揀衣食,給父母幫做力所能及的事,給父母籌劃過生日,體諒關心父母。完成愛心家庭作業,根據每學期節日特點、民俗風情、重大活動開展感恩的演講、徵文活動兩次。

高年級:記背《弟子規》並按其內容做事,每2周寫一篇心得體會,閲讀感恩之類的文章,熟練用禮貌用語,不挑揀衣食,不亂花錢,體諒關心父母。上學之餘幫父母做家務活,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每月上一節感恩主題班會課,交流感恩事例,互評感恩效果。完成愛心家庭作業,適當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根據每學期節日特點、民俗風情、重大活動開展感恩的演講、徵文活動兩次,開主題辯論會班隊會,交流對感恩教育的的理解。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居多,父母親太過於溺愛寶貝,認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辦,都是無條件的給予,沒有培養小孩的回報意識,從而養成了對現有的條件不珍惜,只顧一味地索取,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當然,渾不知這是父母對他們的恩情。

(2)施恩對象研究。

很多家長與老師及社會有愛心的人已習慣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報與感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樣做可能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處。因為知道別人的恩愛並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穫更多的人生幸福,才會擯棄沒有意義的怨天尤人。因此父母之恩、教師之恩、社會之恩、自然之恩、祖國之恩便成為施恩對象研究。

(3)感恩意識培養研究。

感恩是一種做人的道德,是一種處世哲學。人人都應常懷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撫養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關懷你的人,感激幫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貴之所在。我們進行感恩教育,讓感恩的意識深深紮根在孩子們的心中。

(4)感恩教育形式研究。

國小生感恩教育的實質是一種知恩圖報的教育。“圖報”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讓國小生認識到別人為他付出的一切並非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無論是父母撫養他們,還是老師教給他們知識,還是朋友給予他們友情的幫助,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後,即認識到從親人、從他人、從社會那裏得到多少恩惠,當以更大的誠意和實際行動給予回報,而這種回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包括情感方面的回報,如有時是一聲簡單的道謝。對國小生開展感恩教育時,要善於幫助他們感受到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恩惠,並能從中挖掘出價值。要讓國小生知道,並非報大恩大德的大舉動才叫報恩,對父母的點滴孝行,對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對老師的尊敬,對環衞工人的一封信件也是一種報恩。

五、課題研究的時間及方法

1、參與對象:在學校教科室的指導下,全校教師參與研究,並確定實驗教師。

2、研究時間:20xx年——20xx年

第一階段:20xx.9申報課題—20xx、12組建課題組成員,收集文獻資料。

第二階段:20xx.1——20xx.7完成課題實施方案,分工進行研究實施階段,每學期召開一次課題研討會,推進課題的縱深發展,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籌備結題。

第三階段;20xx.9——20xx.12結題階段

3、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文獻資料,獲取國內外大量的有關感恩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優秀成果及相關的背景材料;瞭解本課題研究的現狀,指導本課題的研究。

(2)活動展示法。通過系列活動教學生一些感恩的方法。培養學生感恩的情操。

(3)調查法。通過設計問卷調查,走訪學生家長、召開家長座談會,學生座談會等方式調查學生的感恩現狀,瞭解學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每一學期問卷調查一次,召開家長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各一次。每一次調查都力爭在自然狀態中進行。調查的資料及時分類歸納,課題小組成員根據調查的數據,共同找尋原因或總結規律。

(4)觀察法。經常觀察國小生對父親、母親、同學的態度及態度發生改變的情境、背景。觀察時既要用隱蔽觀察法,又採用綜合觀察法,以瞭解學生真實心理狀態。

(5)個案研究法。重視收集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忽視感恩的學生的情況,以及書、報、電視等媒體中典型的個案。對遇到的典型學生按設計的方案因材施教,認真觀察典型學生感恩觀的細微變化和發展,由若干個個案總結出一些規律或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6)教育經驗總結法:在對學生感恩教育研究的過程中,要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繫和規律。

六、課題研究原則

1、先進性原則

感恩目標體系與傳統教育目標相比,要與時俱進、體現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2、時代性原則

感恩教育目標體系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特別是與市場經濟、法制社會、信息時代發展的結合。

3、道德性原則

感恩教育目標屬於道德範疇,適用於人民普遍遵守的道德規範。

4、廣泛性原則

感恩教育目標涉及學生、教育者、家長和社會層面,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5、繼承性原則

感恩教育目標應繼承原有道德、教育目標的有益內容,取其精華。

6、實踐性原則

感恩教育目標要有較強的操作性。

七、研究途徑

1建立健全研究機構、分工明確、各負其責。

2營造德育教育感恩氛圍,選擇傳統讀物《弟子規》。

3充分利用網絡電教媒體資源,加強感恩的事實教育。

4定期佈置學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感恩身邊人的事,並從中篩選典型示範。

5資料的收集歸檔:收集並整理好文字材料、圖片、錄像典型事例等檔案。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6評估。

八、實施策略:

1、樹立淨化社會風氣,提升校園品味的自信心,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在思想、道德、行為習慣等方面得到全面培養,人品素質,學習成績自然會得到提高,讓學生懂得如何做人。

2、在課堂中創設情景,首先讓每位教師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把教育學生“做人”作為着力點。僅有開發學生的智力方面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健康的人格,豐富多彩的情感。指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家人的優秀品質及家族的好傳統,好風氣。引導學生體會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和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所説不完的,這種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如果一個人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可能去愛別人嗎?又有誰願意和他説打交道?通過具體活動,努力將學生的感恩教育,對家庭道德的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學習動力,實現知行統一。

3、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

(1)這個課題研究,旨在提升全體學生道德素質、淨化校園和所涉及家庭風氣,範圍廣,時間長,應督促,鼓勵每位學生參與。

(2)學校組織各班每週星期二班會,讓學生交流為父母,為家庭做的事,讓學生民主評議,選出本週“感恩活動”模範、標兵。並記錄在案,上交課題研究組。

(3)學校建立長效機制,由主管德育的校長任顧問,科研主任任組長,班主任任組員,由少先大隊共同督促檢查,引導學生從小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長期堅持下去,養成習慣,釀造品德,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把“感恩活動”典型事例作為學校長效制度堅持下去。把感恩教育作為校本課程堅持做下去。

(4)每週星期二下午班會學生互評一次,教師把典型事例點評、推廣。讓學生汲取典型,並付諸於自己的行動。

(5)每月讓家長對孩子感恩行為評價一次,並把評價反饋學校。

4、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活動

(1)選擇良好的文章、書籍和社會事實案例(地震、水災、旱災等)體會祖國母親的偉大。

(2)選擇有教育意義的媒體報道。

(3)結合“三八”“母親節”“感恩節”“勞動節”“建軍節”等節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活動。

(4)為父母做一件事

(5)為父母過一個生日

(6)寫感恩文章

(7)定期交流

5、知道感恩的原因,踐行感恩的行為,堅持感恩的傳統。

6、實施的辦法

(1)完善管理制度,有科研主任負責、班主任為骨幹、教師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健全研究領導小組。

(2)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及其他學科的教學之中。

(3)以《弟子規》為校本課程的必修課程,培養學生感恩父母、感恩家鄉的感恩意識。

(4)充分發揮少先隊的重要作用,通過量化考評、“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評比來推動感恩教育研究的實施。

(5)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管理,推出“德育目標周”,強化課題研究的落實。

(6)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採用展板,手抄報,演講,講座校園文化節等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感恩教育研究氛圍。

(7)加強感恩教育評價研究,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並重。

九、成果的表達形式及預算的來源:

本課題於20xx年12研究結束時,撰寫研究總結報告,收集整理研究論文,總結和推廣課題研究成果,深入課題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國小生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