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大綱

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國中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歡。

國中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大綱
國中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篇一

一、校本課程研究背景及意義:

校園安全一直是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十分重視和關注的問題。5.12汶川大地震又將校園安全教育推上了一個高度。那所堅持進行安全演練的學校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孩子們如花的生命。反觀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5.12大地震為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敲響了警鐘:我們的學生可以不必畫手抄報,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識問卷,但是他必須知道,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他應該怎麼做。因此,安全教育不僅是活動教育,知識教育,更是習慣教育。安全教育不僅是校長後勤主任份內之事,更是每一個教職員工及相關部門的份內之事。基於此種認識,結合現在的校園安全教育誤區,我認為,我們應該樹立大的安全教育觀,逐步提高全社會(學校、家長、社會各部門)對校園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要把握校園安全教育的“三實性”——實踐性、實用性、實效性,以“體驗教育”為主要教育方式,採取多種教育方式結合,建立並落實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使廣大中國小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具備自救自護的素養和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至為關鍵的一個時期,審視當代的中學生,我們不難發現,在他們身上有許多人格的閃光點,主要表現為: 求知慾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於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但是,我們也不無遺憾看到他們的缺陷:易於衝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 ,不能在人為侵害時從容應對,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顯得相當脆弱,面對來自自然和人為的侵害,往往會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就亂了方寸,很難應付。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保護學生的生命及身體健康,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給每個家庭減少痛苦,對家長和學生負責,提出了本課程的研究。

二、課程名稱:

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選修課)

三、課程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珍愛生命,創建和諧校園”,為學生提供防護知識,樹立安全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課時安排

七年級課程(王秀華 王秀蘭)

1、 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識(2課時)

2、 地震逃生方法之我見(2課時)

3、 培養青春期自我防衞能力(3課時)

4、 注意飲食衞生安全(2課時)

八年級課程(張智慧)

1、怎樣正確使用網絡(2課時)

2、日常安全用電知識(2課時)

3、巧妙應對青少年敲詐現象(2課時)

4、學會防火災侵害(2課時)

四、研究思路和步驟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3月15日)

(一)建立組織,研究制定實施方案:

1、課程研究初期,我們組織課程組成員閲讀相關書目,圍繞承擔的課程做好記錄和修改,定期召開學習研討會、實驗研究會並做好記錄,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實驗工作。建立課程研究領導小組,實驗研究小組,並確定相關制度。

2、研究制定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在課程研究階段,組織例會,及時填寫“課程研究進展情況表”,及時掌握、分析、研究、實驗的情況。組織專題研討,課程組成員定期召開例會,通報每個階段課程研究進展情況。通過不同形式和途徑,客觀準確地判斷不利於的因素, 做好課程調研,通過參與活動、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座談討論、查閲資料等形式檢查課程研究的實施情況。

(二)蒐集資料、彙總研究、制定《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目錄草案

1、查閲網絡資料:王秀華 張智慧 王秀蘭 任立新

2、查閲文本資料:周曉芹 劉虎 王淑紅 王春英

3、資料彙總、制定目錄

(三)編寫教材《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

1、《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編寫研討,確定教材編寫分工。

2、編寫教材。

3、審稿。

4、定稿。

四、討論制定校本課程評價標準(20xx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課程研究資料整理、裝訂(20xx年4月15日——20xx年6月15日)

五、課程的研究優勢和基礎:

1、我校教師積累了許多課程研究的方法和經驗,這必將對本課程的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課程組的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主持、參與完成過多項十五和xx課程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或獲獎。

3、我校積累大量解決學生安全問題的方法,這些都保證了課程研究方向的正確性和研究起點的合理性。

完成本課程的條件:

(1)人力保障:學校領導對本課程的研究高度重視,課程組成員具體開展的研究網絡,做到分層管理,步步落實,確保課程研究順利正常地運行。

(2)資源保障:學校已於20xx年建起了遠程教育網,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衞星接收室、光盤播放室、電子備課室等,這些硬件設施為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經費保障:學校支持本課程的研究工作,保障本課程研究所需經費(含購書、活動、培訓學習等費用),確保這項課程研究工作順利開展。

(4)制度保證:學校將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做到月月有小結,努力搞好中期論證和總結。

國中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篇二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校長)

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髮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製作類(攝影、剪紙、摺紙、麪食製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範、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核,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採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後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後,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願繼續努力,積極投身於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國中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篇三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願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規範、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白連順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潘佔武陶洪才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員:李寧、竇忠慶、石英武、陶敬傑、徐貴成、陶勇、張世俊、李家金、楊固、李江、陶慎中、張巧娣、胡金蓮、魏思進、李月華、趙立羣、邵慧敏、

錢奕強、龐丁江、李維進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2、師資培訓。選派參加各級培訓、觀摩和講座;開設示範課、開展專業研討;學校提供相應書籍資料和網絡平台,讓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質量,學校將進一步擬定相應的校本課程管理制度:校本課程開發審議制度;校本課程評價制度;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責任制等。

五、校本課程建設的範圍

國中校本課程的設置主要有以下6個領域:

1.民族文化領域。通過誦讀和研習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詩詞、散文、政論,以及校史、地方史等,瞭解和研究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等,汲取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藴,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增強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祖國偉業的責任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自然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自然的影響,引導學生對地理生態、動物植物、宇宙空間、資源環境、工藝技術、科學創造等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通過環境調查、科學普及、小發明、小製作等,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瞭解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明確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掌握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

3.社會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引導學生對經濟、政治、法律、家庭、社區、民族、國家、國際等社會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幫助學生掌握社會調查和社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4.藝術探究領域。通過開展聲樂、器樂、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欣賞、創作及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藝術愛好及特長,拓寬藝術文化視野,豐富精神生活,使學生感受藝術對人類發展的積極影響,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愛好與追求,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提升藝術品位,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5.體育與健康領域。通過開展體育團隊、快樂體育、圍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動,提高學生對身心健康的認識,掌握運動與健康的知識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運動欣賞能力,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健康的生活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6.農業技能領域。結合本地特點,依據本地經濟發展需要,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及農業生產勞動,增進學生對農業勞動的體驗,增強科技興農的意識,提高農業生產的各種技能,使課程內容適應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務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計劃的執行。

2、學校將邀請區校本課程建設領帶小組、教研員到校指導工作。

3、每個教研組至少開發1—2種校本課程,九月份全面實施。

4、學校儘可能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5、完善管理網絡和運作流程,確保我校校本課程從少到多,從有到精,儘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師評價

⑴教師執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⑵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⑶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⑷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案例,及時總結反思等。

⑸學校及時做好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監控和測評工作,參與聽、評課的指導,隨時調控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情況。

⑹學校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2、學生評價

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主要是發展性評價:

一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二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展現,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競賽、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予以表彰並收入成長記錄袋,記入學生成長報告冊及其它相關檔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