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

拓展型課程是二期課改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板塊,是學生選擇修習的課程,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髮展性學習為核心,並進一步着眼於對基礎性學習的提高,兼顧創造性學習的培養。拓展型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貫徹《中共中央xx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xx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國小課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馬陸國小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

國小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校開設的拓展型課程是以“促進全體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可持續的終身發展”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遵循我校“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辦學方針。從深度、廣度兩個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根據二期課改的理念,將拓展型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改善學習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發,加強指導,逐步推進,努力形成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

二、課程理念

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習方式的改善 。關注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進行學習的過程,倡導學生按興趣選課與在教師指導下選課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選擇,逐步形成自主選擇的意識及能力。注重學校和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提升學校開發和建設課程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堅持國家教育方針,在保證學生生命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其個性和諧發展,為每個孩子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美好未來。

1、拓展學生加深對自然、社會、自我的認識和體驗;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拓寬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達、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養學習興趣和愛好,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誠信意識、公民意識。

5、以實施拓展型課程為契機,挖掘學校資源,形成特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四、課程結構

1、保留學校傳統項目,並開發一些新型項目,儘量滿足學生的需求。

2、有選擇地使用《國小拓展型課程學習包》,豐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

3、部分教師實施學校的校本課程《竹韻悠揚》的內容。

4、開拓學校的乒乓、棋類等拓展課程項目。

五、基本原則

1、基礎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的開設以基礎型課程為出發點,立足於保證和滿足每個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開設的課程包括一些低層次的科目,這些科目為學生提供文化基礎知識的拓展學習,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並以此來確保學生人人蔘與。

2、多樣性原則

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本學期,我校開設美術、科技、信息技術等不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以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學生和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課程模式也體現多樣性,有的科目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奠定基礎;有的科目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的科目是課內外相結合,注重學生體驗、考察、實施開放型教學為主。

3、時代性原則

與上學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課程內容依據兒童的興趣愛好作適當調整,增加了學生喜歡的新內容,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同時,學校提供了硬件支持,為每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使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加先進,體現時代教育的特徵。

4、開放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強調學習與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相聯繫。課程實施過程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提倡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的自主選擇,評價標準的差異性。

5、綜合性原則

重視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在課程編制和教學中,提倡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又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既開設了信息技術等特色課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為主的傳統課程。

六、課程設置

拓展型課程由限定拓展課程和自主拓展課程兩部分組成。

l、限定拓展課程

⑴ 專題教育:是學校依據國家要求設置專項教育內容的教學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環境與衞生教育、國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校園文化活動、自我服務與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班隊等活動。

2.自主拓展課程

自主拓展課程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它分為校級和班級兩種。主要由基礎型課程延伸的學科課程內容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其他學習活動組成,是學校根據國家教育培養目標及本校的辦學理念,為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髮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共同開發的適合學校特點和條件的拓展型課程。

七、資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課程的資料的收集應考慮到可操作性,可傳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續性。

1、學校應積極自主地開發拓展型課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編制應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國小課程方案》的原則,做到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利於教師發揮個人專長並能創造性地教學,有利於師生互動學習。

3、學科類校本教材編制以教研組為單位,採取集體編寫的原則,也可以使用同類學科的講義稿或採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技能類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課教師自行確定,必要時可以組織有關人員一起研究開發,也可採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或講義稿。

4、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舉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備的教育資源。

八、課程實施

1、學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長主管,全面規劃、設計、實施拓展型課程的方案。明確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

2、成立學校拓展型課程教研組。教研組負責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同時要協調各部門工作

3、教導處負責常規管理,重點做好過程管理,定期組織研討會、交流小結會,對年級組任課教師的工作給予一定的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4、教師提高專業水平,適應拓展型課程建設的需求。

5、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實施中的運用。

6、做好學生及教師的評價工作。

7、建立監督機制,多方面進行考核評估。

8、建立課程檔案制度,不斷總結課程實施過程經驗。

九、課程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依據授課教師的記錄數據,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學生參與熱情,團隊合作意識,能力鍛鍊,學習體會以測試等第。另外從學生學習小組的記錄評價每個學生,包括團結合作精神,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等方面。

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 是否在知識或技能的某些方面獲得進一步的拓寬或提高。

⑵ 興趣愛好和潛能得到進一步開發和發展。

⑶ 是否學會選擇並做出決策,能根據自身的基礎、興趣愛好和社會發展需要選擇拓展內容與方向。

⑷ 在綜合實踐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 在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批評性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強。

⑹ 勇於探索、積極創新、自覺鑽研、進取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養。

對教師評價主要依據計劃完成記錄,備課情況,學生反饋效果,工作態度和學生反映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 教學計劃對發展學生個性的合理性。

⑵ 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層次性和綜合性。

⑶ 對所教班級每一個學生的關注程度。

⑷ 教師在實施拓展型課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 教師在開發和建設拓展型課程過程中其專業水平的提高程度。

⑹ 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後一階段開發與開展拓展型課程的設想方案,其中部分課程結構與內容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調整與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師還需在教學中加深對自己執教的拓展型課程瞭解和重視,在進一步着眼於基礎能力培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為培養個性,培養為終身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我們每個教師都會帶着開拓、創新、發展的觀念投入到教學中,開創馬陸國小拓展教學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