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讀書筆記4篇

本文目錄京華煙雲讀書筆記京華煙雲讀書筆記《京華煙雲》讀書筆記《京華煙雲》讀書筆記範文

“《京華煙雲》是一本可以隨時翻看的小説,並不是一定要有閒時才看,最好是夜闌人靜時獨自個看。睏倦時,起來喝口清茶自問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一小丑否?”林如斯的這段話説得極妙。也許是機緣巧合,我讀這部小説時,大部分時間竟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此時,萬籟俱寂,唯一可聽見的便是自己的心跳。假若偏巧窗外明月高懸,灑下的清輝伴着花香被陣陣微風送入室內,便是再好不過的享受了。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4篇

這本小説“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閒話”,小説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XX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穿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故事情節鏈接緊湊,扣人心絃,正如朱熹所言“看文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然而看此小説時,我卻常常陷入矛盾與掙扎之中——精彩絕妙的文吸引着我“聳起精神”,想要一口氣看完。但由於小説故事太過精彩,我又捨不得短時間內倉促讀完。於是不斷提醒自己,放慢節奏,細細品讀。彷彿一個孩童幸運地得到了大人賞賜的一塊異常美味的糖果,既想一口氣吃掉,又捨不得馬上吃完,於是只好細咂慢品。但我內心裏是熱切地,迫不及待地,所以往往讀至深夜,仍意猶未盡。直至全書讀完,我腦子裏緊繃的那根弦才得以鬆懈下來,連續幾日的寢食難安終於消失不見,心心念念牽掛的人物命運都有了着落,心裏反而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在讀小説之時,我總是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彷彿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裏面的一切都是那麼精妙,都是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讓我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不自覺地肅然起敬。所以當我讀完小説,想要寫點什麼時,卻遲遲不敢動筆。怕自己沒有資格妄加評論,更怕自己笨拙的筆觸表達不出心中的感慨。但心中激盪的情感卻猶如活躍的火山,即將噴薄而出,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有很多人習慣把這本書與《紅樓夢》相提並論,事實上這本書也確實是林語堂先生仿照《紅樓夢》的結構所寫成的。也許書中人物多少帶有《紅樓夢》中人物的影子,但我以為這本書所藴含的東西與《紅樓夢》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讀者細心觀察,不難發現,《京華煙雲》這部小説全書藴含着到家精神,小説的開篇即為“道家女兒”。何為道?老子曰:凡道無根無基,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道德經》裏也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道家精神是一種哲學,而不是一種宗教。它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譬如小説中,木蘭與蓀亞訂婚,傅先生主張男女婚配,用命型配合。他説木蘭是金命,蓀亞是水命,金入與水則金光閃爍。莫愁是土命,立夫是木命,土養木,木就滋長繁榮。這種理論正是道教中陰陽五行在自然界中的協調和統一。小説中,牛財神治罪抄家,素雲遭休棄都暗含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或者乾脆可以説,小説中所有的事情都符合道家思想,因為事情發生了,變成自然。

關於書中人物,首先要説的必是姚木蘭。林語堂曾説: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可見木蘭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女性。木蘭生於富貴之家,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然擁有優雅從容的氣質。而且她才華橫溢,思想自主。王國維有句詩,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然而不管在那個年齡階段,作者對她外貌的溢美之詞都是毫不吝嗇的。她不僅上得廳堂,更能入得廚房,洗衣、下廚、刺繡、治家,這些傳統女性具備的特質,她照樣樣樣精通。她有“心底無私天地寬”的胸懷,有“會當擊水三千里”的膽略,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着,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強,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自信。她坦率真誠,尤其是看見美好的東西時會不自覺地流下眼淚,她完美得簡直如誤入人間的精靈!在這裏不得不説的是她與立夫之間的感情。木蘭在少女時期擲銅錢時與立夫結緣,後來又一起看洪水,在泰山觀日出和無碑,這些事件中的種種細節都表明了她深愛着立夫。然而她卻以超乎常人的隱忍和剋制來處理這份感情。在與蓀亞訂婚後,她對妹妹莫愁説:妹妹,你比我有福。看似平淡隨意的一句話卻包含了多少無奈和傷感!讓人看了心酸不已。因為無可奈何,所以順其自然。畢竟她也愛着妹妹莫愁。然而木蘭是個至情至性的真性情之人,在立夫受誣陷入獄有生命危險之時,她不顧一切,身入險境到司令家説情。憑藉着她的聰明和機智救出了立夫。“愛像水墨青花,何懼剎那芳華”,雖然木蘭此舉有些失態和魯莽並因此受到了蓀亞的質疑。卻讓我們看到了她勇敢地真性情的流露,令讀者深深佩服,肅然起敬。至於立夫對木蘭的感情,書中沒有明確説明,但從種種細節表明,立夫對木蘭也有好感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兩人至始至終都保持着純潔的“柏拉圖”式的情感。一個身在杭州,一個身在蘇州,平淡的日子裏,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和月可以毫無瓜葛。各有各的悲歡離合,各過各的細水長流。

與蓀亞的夫妻生活,木蘭也照樣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做為一個“妙想家”,她想過效仿曼娘裹腳,還曾想要把丫鬟給丈夫做妾,她會陪着丈夫遊山玩水,訪幽探勝;也會跟丈夫品茗賞月,探討人生。她腦子裏蹦出的奇思妙想,會帶給丈夫許多驚喜與感動。她可以錦衣華服,雍容華貴;也可以布裙荊釵,樸素淡雅。她用不同的心態與粧容去適應不同時期的生活。她用寬容和智慧把蓀亞與曹麗華的情感消滅在了萌芽之中,既顧全了丈夫的顏面,又悄無聲息地化解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小説最後,木蘭帶領全家西遷之時,她仍然能夠淡定從容,此時她的身分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富家千金便成了普通村婦,然而她的出眾的氣質,對生活的激情一點都沒有改變。在艱難的逃難中仍可以讓大家充滿歡樂和希望。

然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卻是姚莫愁。木蘭雖好,但正因太過完美,虛幻地讓我覺得不可觸摸。而莫愁展現在我面前的卻是一個血肉豐滿,鮮活生動的形象。如果説木蘭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莫愁則是一汪清澈柔美的水。莫愁與木蘭同樣生於富貴之家,姐妹倆可以説是花開並蒂。也許莫愁沒有木蘭那樣優秀,不過莫愁的性格較木蘭而言多了一些成熟和穩重。作為木蘭的妹妹,莫愁的才華毫不遜色,這一點在莫愁與立夫辯論時便可體現。但莫愁最大的智慧不在於文章詩詞中的才華,而在其處世的哲學上。莫愁比較現實,她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該怎樣去得到,她比木蘭看得更透徹更實際。她也曾説自己已經“由聰明轉入糊塗”,殊不知,“難得糊塗”才是人生最難得的境界!莫愁忠厚孝順,在姚母生病卧牀期間,她默默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任勞任怨,毫無怨言。與立夫結婚後,莫愁迅速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從風花雪月的了浪漫之中退入到了相夫教子的現實生活中去。甘願落盡繁華與心愛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地過平淡生活。立夫性格固執,脾氣火爆。莫愁性格中水的特質便發揮了出來,她深諳以柔克剛之術,懂得迂迴曲折,繞過堅硬的石塊。照樣可以柳暗花明,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她用自己的柔情似水,化解了立夫的偏執,並堅韌得達到了“水滴石穿”的效果。

姐姐木蘭對立夫的感情,敏感的莫愁又何嘗不知?但聰明的她選擇了寬容與緘默,既然無傷大雅,又何需小肚雞腸!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這正是莫愁大智大慧的體現。莫愁似水,緊緊地環繞着立夫,卻又能給他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她知道何時進,何時退,張弛有度,於無聲處現驚雷,保證了立夫的安全,莫愁是當之無愧的好妻子好母親。相較於莫愁的太極之術,木蘭則乾脆的多。木蘭與立夫有着相似的性格,相同的愛好,相當的觀點。假若二人結合,必定志同道合,木蘭絕對支持立夫所有的做法甚至是激憤冒險的行為。她會把立夫“推”出去,會給立夫帶來毀滅性的傷害。所以説,莫愁和立夫才是最合乎完美的結合。

這本小説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古典的、現代的、保守的、開放的、老實本分的、工於心計的,一個個鮮活生動,有血有肉。姚思安是道家思想的完美體現者,他崇尚自由,順其自然,這在當時的社會是相當難得的。尤其是他晚年放棄榮華,拋下家人,四處雲遊,在乞討中游遍了名山大川。最終大徹大悟,看破了很多東西。有這樣一位好父親才會有木蘭莫愁那樣出色的姐妹。説到立夫,我很欣賞他過人的才華,贊同他愛國的思想,佩服他報國的勇氣,但我卻不喜歡他其人。總覺得他太過理想化,書生氣太重,做事易衝動,不夠成熟。都説:好女人是一所學校。立夫最幸運地是他遇到了莫愁,能讓他在平淡中最大的發揮出自己的才華。正如小説中所説,蓀亞是個典型的老實人,沒有多大才華,也無明顯缺點。但就做丈夫而言,蓀亞是合格的。他有情趣,懂生活,知道體貼老婆關心孩子,併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這就夠了。小説中,我對曼孃的印象也比較深刻,曼娘長得很美,氣質優雅嫻靜,她更符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審美。為給曾家沖喜,她與母親千里迢迢趕到曾家,與平亞見面時,她心中積蓄的萬語千言只化為一句簡單的“平哥,我來了”,而平亞的一句“妹妹,你可來了”。這簡簡單單的七個更飽含了多少相思之情!怎無奈造化弄人,曼娘不得不在新婚給平亞守寡,而這一守就是一輩子!曼孃的做法在現代人看來不免有些迂腐,甚至難以理解。曾經有一度,我也對曼娘感到了乏味乃至厭惡。但讀到文末,日寇侵華,曼娘自縊時,我被曼娘那種所謂的“堅守”感動了。曼娘用她一生的時間信奉着自己心中的信仰,這正是這位平凡女性的偉大之處!

讀至文末,描述木蘭一家在逃難途中看到道路上整齊地駛過一列軍車,上面年輕血性的士兵高歌着: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木蘭在廣大的緩緩移動的人羣中深深地震撼了!這場面不僅僅是一場逃難,更是一個民族深厚耐心和雄偉力量的體現。儘管有數不盡的艱難困苦,但每一個人都懷有堅強的抗戰精神,不把日本人趕走,誓不罷休!作者寫到此處,眼睛裏充滿了眼淚,作者自己寫得哭了,怎麼會叫讀者忍着眼淚嚥下去呢?我讀到此處時,早已是淚流滿面,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看到此處時都會感動,會被震撼。這種深厚的情感非中國人是難以理解的,因為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歷史。我們會牢記歷史,牢記恥辱,只有牢記,才能使我們更強大,也只有更強大才能洗刷恥辱!

林語堂先生寫這本書的目的是想介紹中國社會於西洋人,叫人同中國人一起過日子,一起歡快、憤怒。林如斯有精闢的總結: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接的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黯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讀完全書,我確有此感,掩卷沉思,方覺“浮生若夢”。應該説林語堂先生的目的達到了!也許僅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這本書的精妙:此書只應天上有!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京華煙雲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我是由《京華煙雲》這部電視劇,才瞭解到《京華煙雲》這部小説的。《京華煙雲》的作者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帶有神祕色彩的傳奇人物。他是一位世界性的知名作家,被美國文化界評選為“20世紀智慧人物”之一。他學貫中西,是我國最優秀的雙語作家之一,在語言學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兼備散文大家與著名長篇小説家雙重身份,是唯一一位長期用英文進行文學文化創作的中國現當代作家。《京華煙雲》,被譽為“現代紅樓”的著作,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品,美國《時代》週刊推薦必讀之一,它生動描繪了一幅近代中國風貌圖。

《京華煙雲》,是一部將磅礴、華麗、完備、經典、真實集於一身的著作。可以説,它不是一部小説,它就是生活,就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再現。它不加粉飾地呈現出中國的一切困境與紛擾,並積極地昭示着國家的希望,是作者揮淚寫就的民族心靈史,是一部只有中國人才能完全體會的經典。代表了近代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一一出現在這幅畫卷中,這些人物是那樣的真實、形象,就好像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的行行式式的人物。這部史詩般磅礴的鉅著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泣如訴,是一部可以在寂寞長夜裏獨自品位的佳作。

《京華煙雲》以主人公姚木蘭的命運發展為線索,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XX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雨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風雲變動的歷史風貌。

書中穿插的是近現代中國的發展史,那是一個多事之秋,一個動亂的時代,一個戰爭的年代。當時的中國政府岌岌可危,社會上動亂不安,中國面臨着改朝換代的變化,但是,書中從無絕望的筆跡,反而到處都彰示着積極的希望,照射出勝利的光輝。尤其是在書中結尾處,人們喊着:“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的口號,一個民族,由於一個共同的愛國熱情而結合,由於逃離一個共同的敵人而跋涉萬里。一個民族其雄偉的力量,像萬里長城之經歷千年萬載而不朽。億萬的中國人共同在這偉大的史詩時代奮鬥生活着。這就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京華煙雲》以家庭為主要描繪對象,是一本家庭觀念很重的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書中,我們看到的家庭是安寧與和諧的,家庭成員父與子、母與子、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婆媳、主僕與僕僕之間的關係是自然的、和諧的。

書中的“母愛”很神聖,很偉大,很感人。姚木蘭的母親姚太太的母愛可以説是溺愛,她對兒子體仁的愛有着舊的家庭觀念,是縱容的、盲目的,但這並不能否認她對兒子體仁那種深厚的、純潔的愛,這是隻有母愛所擁有的深厚真摯的母愛。姚太太的生命彷彿是為着兒子而活,她每天等着兒子回家,經常到深夜,只要能看到兒子便心滿意足。兒子死後,她的靈魂也跟着走了,只留下一個軀殼苟延殘喘,連話也説不得了。書中最感人的是陳媽,她數年如一日思念兒子,總是不斷為兒子做衣服,總是不停地尋找兒子,從不放棄。而木蘭、莫愁的母愛則是一種理性的母愛。在送兒子到前線打日本人時,在國家與家庭的選擇中,她們除了一種出於母性本能的愛,即對送兒子的不捨與心疼,她們更多的表現了一種理智、一種理性。尤其是在抗日戰爭逃難中,木蘭收養了幾個小孩,她感到一種奇妙的快樂,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中國的將來,是綿延中華民族的生命。這種母愛,由個人昇華了民族、國家,母愛的意義得到了昇華。母愛是一種天職,我真想不出比母愛更無私、神聖、永久、實在的愛!

在書中,不僅有父母對子女的無私的愛,也塑造了一些孝敬奉養老人的形象。如木蘭、莫愁、陳三等。他們作為子女對父母老人一往情深,養老送終,極盡子女的職責,使得老人的晚年幸福安詳,像一處平靜的風景。如姚思安在臨終時,子女圍繞,奉孝敬養,他再也沒有遺憾了,在睡眠中逝世。這些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美、淳厚的良知和德性。

書中所塑造的木蘭、莫愁姐妹倆的性格是“賢妻良母”的形象,她們賢惠、善良、達觀,具有女性的氣質,但這並不是傳統的賢妻良母,而是有着現代意識的,尊重自己個性、價值與尊嚴的,文化修養高的,聰慧的結合着傳統與現代氣息的女性,並以女性的魅力感染着丈夫,無疑是對丈夫在生活上、工作上、心靈上的一種提升。比如,木蘭在知道丈夫蓀亞拈花惹草時,憑藉自己的聰慧、冷靜化解了一場危機。她既沒有懦弱的忍讓,也沒有像潑婦似的大吵大鬧,而是用她的包容大度解決一切,做法大方得體、成熟穩重,既給丈夫、第三者一個台階下,又挽留了丈夫的心,挽救了自己的家庭,三人也成了好朋友。這樣睿智的舉動令我們許多女性都自愧不如、敬佩萬分。

《京華煙雲》中,我最欣賞的一個角色便是木蘭的父親,姚思安。他向我們傳遞着道家的思想,他的死很安詳,是真正的道家的仙逝。他很喜愛木蘭這個女兒,在他的思想中沒有“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觀念,這在封建社會是很難得的。他喜歡結交朋友,特別是有學識、有內涵的人,同時,他總是接受新事物,提倡新思想,其程度令許多年青人都驚歎不已。在新文化運動中,他把自己的長辮率先剪下來,以支持這場運動。他漠視金錢、權力、地位,只醉心於得道,尋求真正的自己,他要洞悟造物者之道,淨化自己的心靈。他把一切看得皆空,選擇雲遊四海。他的老莊哲學思想影響了木蘭的一生,使木蘭成為一個淡然、逍遙、自由,善於在平淡生活中獲得樂趣的人。同時,也影響着孔立夫的人生,使立夫成為一個愛國勇士,用他手中的筆喚醒沉睡中的中國人。更是改變了牛素雲的命運。姚先生在臨終前勸告她:“在打仗時,你要記住你是一箇中國人。”這句話感染着素雲,最終使素雲不顧危險,拒絕做漢奸,選擇在日本做特務間諜,為中國辦事,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雖然,姚先生逝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影響着後人。

《京華煙雲》中,時刻流露一種道家思想,流露出老莊哲學思想。那是一種渾然天成,順應天道,遵從自然,怡然隨和的生活藝術。書中的道家思想主要通過姚思安這位入世高人體現出來。每一次他與女兒木蘭的對話,每一次面對劫難時的淡定自若,經過漫長的獨自雲遊,到後來的驀然領悟,無不透露出道家的思想。這是一種浮生若夢的徹悟,一種心曠神怡的陶冶,一種博大精深的震撼。

林語堂的女兒曾評價《京華煙雲》:“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閒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的確,這是一本包羅萬象的鉅著。如果説《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那麼《京華煙雲》無疑是一部中國近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因為小説裏面的故事,真實得宛如人生,讓人感覺不是在看一本書,而是在讀生活。書中的件件史實,簡直就是展現於舞台上的話劇,而劇後的背景,則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讀《京華煙雲》還另外想起《家》。故事的背景都很相似,都是一個大家族的悲歡離合為主線來寫。有《家》的影子,我想大概是因為其中對於一個丫鬟的描寫,其悲劇之處和《家》中的另一個丫鬟有相似。至於這本書,如果説是蛇灰線的話,我覺得還是不恰當的。《京華煙雲》總共45回,《紅樓夢》有4回,如果説是伏延千里的話,那還真是不夠長。我真想一句話説,《京華煙雲》讀起來不如《紅樓夢》有意思。《紅樓夢》,怎麼講,不愧是歷史地位,以及價值很高的書。書中又有對對聯啊,詩啊,賦啊的精彩描寫,連對藥材,對各種食物的描寫也是各處都有伏筆的。所以,雖然《京華煙雲》有可能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但是還是《紅樓夢》更有意思的。但是呢,關於後面的本侵華戰爭,以姚木蘭自己家庭為視角的描寫還是很有可讀性的。另外,姚木蘭也是一個個性很鮮明的人物,同樣,曼娘,銀屏也是

《京華煙雲》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姚木蘭,雖然是富家小姐,但總是表現出身手不凡,不管是對於未來的規劃,還是對於複雜人際關係的處理。唯一不足的是,她對於自己的婚姻不是自己掌控的,雖然她自己深愛的人是立夫,但是卻只有和他做朋友。所以説嘛,還是挺遺憾的。另外,姚木蘭見多識廣,從小就受到家族中各種文化的薰陶,是一個很渴望自由的靈魂。同時,她身上也很有莊子思想的影子,繼承於她的父親。雖然我比較喜歡我 的思想,但不得不承認,在那個時代,姚木蘭的父親給她灌輸莊子的思想還是很明智的一件事情。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京華煙雲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我原本計劃是每個月讀一本書的。結果,計劃中的第一本書果真耗了我一個月的時間才得以讀完。其實,制定此計劃的原因,不過是想提升自我的文化水平,簡簡單單的做一個知性女人。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有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我不需要一定得讀懂它的意思,也不需要尋找顏如玉,只是希望通過讀書,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夠帶領自己走向一條文學道路。

京華煙雲,作者林語堂,此書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部文學鉅著,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對於林語堂的作品,我僅讀過這一本,對於他本人的瞭解,也僅從此書開始。將現代文學與古代神話相比較,我自然是萬分喜歡古代神話的,因為,我總覺得現代文學太過直白,也比較複雜,讀起來遠不如古代神話所帶來的新奇、有趣;特別是對於古代歷史的研究,我猶為喜歡。之前在長安上班的時候,圖書室裏有《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本,有《世界上下五千年》讀本,有各個皇帝、妃子、詩人傳記,都被我每週一本,如飢似渴般的吸收到腦海裏。

我讀《京華煙雲》的起因,説起來很可笑:那天在噹噹網淘了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被身邊的同事看到了,就順便要我幫她也訂一本《京華煙雲》,於是便一起下單。等收到書的時候,我便被這兩本書的封皮所吸引,感覺是特別的舒服。便央求她,我們相互換着看書。但是後來,我便搬來了深圳上班,而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見》也在阿珍離廠的時候,被帶來的深圳,至於《京華煙雲》我更是沒有機會去借來看了。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的,便越覺得美好。對《京華煙雲》的思念,便從長安帶到了深圳。終於有一天在網上找到了電子檔,趕緊下載到本地電腦上轉換為txt格式,放在手機裏慢慢的欣賞。從1月份到2月5號才終於將此小説看完,看書的時間也是很短,每天晚上睡覺前,拿着手機看上半個小時,堅持每天都看,才得以知道最後的結局。雖然結局不像結局,留給我無限遐想:木蘭最後到了四川嗎?暗香他們一家可曾平安?還有博雅這個姚家的獨子後代是否安然無事?當了兵的肖夫和表哥在戰線是不是平安勝利?

這本書,剛開始讀的時候,我以為就像是在介紹三大家族的成員和他們的得勢,從戰爭開始打,到木蘭丟失;從曼娘結友,到木蘭與立夫相識;從木蘭與家人團聚,到姚家與曾家結親;再從曼娘嫁與曾家,到木蘭暗戀立夫;從牛家得勢,到與曾家聯姻;直到最後三個大家族,分散避難,家破人亡。這是一部長篇巨史,一部介紹家族由盛到敗的縱向史記。以木蘭為中心,展開各個家族的述訴,與之關聯的一切故事,包括悲歡離合。

總止,這像極了一部《紅樓夢》的翻版,特別是關於黛玉、寶芬、阿非與銀屏這幾個人的愛情故事。看完之後,略作感想,特此書寫,不成文,僅共娛樂一番。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範文京華煙雲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範文

《京華煙雲》這是一部中國近代的史詩。他記錄了從1900—1938年的中國歷史;記錄了那永遠不會被忘記的屈辱與傷痕;記錄了那亙古不變的老北京的喜怒哀樂。

《京華煙雲》這本小説是林語堂先生25中英文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900頁45章。將近代中國描繪出一幅生動的風貌。193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賽珍珠女士就是以這本書熱烈的推薦林語堂做候選人的。

《京華煙雲》這本書的名吸引了我,促使我不由得想去了解在那層層煙雲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樣的故事。吸引我去了解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歷史。在我的認識中這本書主要以主人公姚木蘭的人生為主線,反映了當時那段從安逸但卻到處曼延着腐敗轉向最終膨脹爆炸但卻充滿團結與希望的中國社會。姚木蘭,一個出生在北京富豪家中的千金,她沒有金枝綠葉的傲慢與嬌貴,更沒有傳統的陳腐觀念。她完全是朝陽下的一朵玉蘭花,高雅卻不失單純;聰穎卻不失賢淑。一個剛柔相濟的女子!故事從木蘭兒時一直寫到她人生之秋。寫她的童年趣事,被義和團紅燈照拐買最終獲救回家;寫她的深深埋葬在心底的愛情;寫她美滿的婚姻;寫她的喪女之痛;寫她在逃難途中的善行以及她在道家思想影響下的思考。故事是以兩個家族的人物命運來展現了舊中國的文化、政治與生活。各種性格各種階層的人物給北京城增添了萬種風情。有畫家齊白石、哲學家林秦南、思想激進的青年學生、不畏犧牲的愛國青年、奢靡荒淫的政客、海外歸來的學者、以及一些富商、和尚道士、日本軍官和妓女。讀來頗令人有中身在其中之感。

我喜歡的也是《京華煙雲》本書最閃光的一點就是其中的順乎自然的道家思想。那之中似乎充滿了智慧。把生死、富貴、人生苦樂看的那般透徹。這不禁讓我對莊子肅然起敬。莊子的哲學在書中影響了姚思安、姚木蘭和孔立夫。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幽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人夢也。演繹了一場如夢般無涯的人生。

《京華煙雲》書中第三部分是“秋季歌聲”引用莊子的話是“臭腐化為神氣,神氣化為臭腐。”生死循環之道為宗旨:秋天樹葉衰落之時,春已開始,起伏循環,天道也。故描寫戰爭用這個道理便為舊中國的衰老意味着新中國的萌芽。故書中有“晚秋落葉聲中,可聽出新春的調子,及將來夏季的強壯的曲拍”等語。

還有一段論人生的永生與寶石的永生的。寶石的永生是單純的,它無情無感。而人的永生是種族的,他們是熱血的動物。這其中的道理也許我永遠都不會全弄明白,但我依然不得不承認其中的神祕與偉大深邃。

《京華煙雲》作品的最後一部分“秋季歌聲”描繪了戰爭中的中國,那悲慘的場景猶如就在目前,不禁讓人有種“觸目傷懷”的衝動。中華民族是從屈辱中獲得重生的,書中提到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堅韌的中華兒女寧願選擇流離失所的日子也不願當亡國奴,戰鬥就一定會有犧牲,但年輕的炎黃子孫仍然為了保衞國家民族這個神聖的使命去付出,去奉獻,這樣洪峯般壯烈的場面,使我這個另一個時代的中國人感到自豪。我的心在震動。同樣是在這樣一片美麗的蒼穹下時空隧道的那一頭的同胞竟遭受着不一樣的苦難。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罪行將永遠刻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我們要立下亙古不變的誓言:強大我們的民族,讓光榮與繁榮環繞着它,不要再讓它神聖的名受到外人的褻瀆!因為我們身上留着同種的血液。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範文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先生旅居巴黎時於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一部長篇小説,並題獻給抗戰期間“英勇的中國士兵”。小説英文名為《momentinpeking》,後譯為《京華煙雲》。在寫書之前,林語堂先生原本打算將《紅樓夢》譯作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因故未能譯成。後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寫一部長篇小説,於是便寫出了《京華煙雲》。有趣的是此書成為他最具代表性的幾部小説之一,也成就了他文壇的地位。温聞名遐邇的美國《時代》週刊評價稱《京華煙雲》“極有可能成為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現實的經典作品”。《京華煙雲》這部小説雖然是用英文寫成,卻極富中國文化底藴色彩,非中國人是很難看出來的。如小説對姚、曾兩家深宅大院的描寫:古色古香的紫擅木傢俱、屏風、八仙桌、石獅把門;琳琅滿目的亭台樓閣、花園池塘。這些不僅使迪菲的外國朋友再三感歎,也讓中國的讀者也有些應接不暇。書中亦有涉及甲骨文、古董、陶瓷、古畫、京劇、二胡等內容的描述,又有佛教、道教文化思想的滲透。此種極具中國特點的小説,對於西洋人看書的習慣,是很難能體悟出來。正如書中談《紅樓夢》之處,當然非未讀《紅樓夢》者所能欣賞的。也有幾處諷刺某一派人,也得中國人才能領會。

本書大體上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XX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間的悲觀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當時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但本書對現代中國人的生活,既非維護其完美,亦非揭發其罪惡;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讚詞,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用林語堂先生本人的話來講:“本書只是敍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裏,如何適應其生活環境而已”。的確,讀完《京華煙雲》會發現此書確向西洋人介紹了一個真實、深刻、完備的中國社會。

林語堂這位藝術大師,用《京華煙雲》這樣一部中國近代的史詩。真實、深刻的記錄了從1900—1938年的中國歷史;記錄了那個時代老北京人的喜怒哀樂;記錄了那個時代中國人或沉睡或激憤的精神世界;記錄了那段不會被忘記的屈辱與傷痕。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範文

花兩個星期讀完了《京華煙雲》,的確是好書,對於我高一的閲讀水平恐怕是個挑戰。讀完了,第一感覺是,書中故事娓娓道來,平淡如水,但是藴藏着極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藴,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國打開一面解讀中國人、中國文化的窗子。

看書前就看過新版的《京華煙雲》電視劇,讀過原著,才知道,電視劇改編的實在是太離譜了,簡直把應有的內涵一掃而光,也許作為電視劇,要改編這樣一部缺乏戲劇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來觀眾,恐怕也是很無奈的。對於書中關於中國的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細緻如怎麼用鳳仙花染指甲,怎麼裹腳,妻妾地位的差別,怎麼抽大煙、抽白麪,壯闊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鬥角,投機鑽營。這些知識的介紹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場,更大的成功還在於一個個頗有個性的人物。

《紅樓夢》人物之多煞是壯觀,這部小説被稱為現代版《紅樓夢》,任務數量雖遠遠不及,但每一個都很成功。,木蘭崇尚美的事物,喜歡奇思妙想,而又通情達理,心地善良。莫愁温婉聰慧,身為富家之女卻毫不驕縱刁蠻,相夫教子以為樂。這兩姐妹可説是中國傳統的大家閨秀了,實在讓人喜愛。而立夫正直、爽朗、滿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近代那些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給陳三那一段叫我這個現代人看來都太過“現代”了。

故事主要描寫的是主人公們生活的變遷,背後的大幕卻帶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講那一階段的事,是不得不於政治相關的。他們因戰爭而逃離,因政變而恐慌,正是因為發生在那個年代,故事才更具現實意義。書中的木蘭想過平凡的生活,而縱觀整個歷史,若是真有這麼一個大家族,在動盪的歲月裏,他們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難者、掛念骨肉的父母、思鄉的遊子。正因為是從平民的視角,而非純粹戰爭的描寫,才更能體會到那種驚心動魄的可怕,因為讀者和他們一起成長,那種體會也更加深了一層。其實真正讓讀者覺得描寫生動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讓讀者對遭遇恐怖的人“熟識”,彷彿他一直在你身邊。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它包含的豐富的知識超越了一般的小説,也許還有些我現在沒能深刻體會的內容,n年以後,也許我想起某一頁、某一段,又會心生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