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筆記(精選21篇)

教師讀書筆記 篇1

本書講了有許多個性化的老師對待學生和做事的方法不同。

教師讀書筆記(精選21篇)

這裏一共介紹了快10個老師。我偶然一次在書店,發現了這本書藏在角落,我便隨手一拿,即興讀了起來,讀了兩三頁,我就愛不釋手了。

重要寫的老師有羅伊,舒昂,米蘭,江老師,蜜兒。我本人非常喜歡這個數學老師舒昂,因為他可以讓同學們在數學課上自由選位子,以abcd代替分數,僅僅而已,他好像還有一種魔力,上課時能把全班同學調動起來,連最膽小的女生也積極發言,這真是太厲害了。

我也非常喜歡書中的一句舒昂老師的話就是:下課了,也要聽這位同學説完,這是對一個同學起碼的尊重。事實上的確如此,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哪怕是聽被人説,也要等別人説完才可以,這起碼是做人之道。我還非常喜歡書中的嚴老師,聽名字就這麼可怕,聽了她的全名更吃驚——嚴加厲,我喜歡她是因為嚴厲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高,我也希望我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像她一樣嚴以律己的人。

我認為這本書不錯,正如網上説的一樣:所有老師都有不同的特色和特長。類型有許多,大多我非常喜歡。

這本書不錯吧!教了你許多做人之道,一起來看吧!

教師讀書筆記 篇2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

教師讀書筆記 篇3

XX年,當我剛剛被“如果你熱愛孩子,如果你熱愛教育,如果你熱愛寫作,請拿起你的筆”的春風喚醒沉睡的心靈時,就幸運地與《中國教師報》相遇了。那時她還叫做《中國教育資訊報》,記得我當時是衝着“資訊”二字訂閲的。我猜想她應當是前沿的、新聞的、獨特的。當收到第一期報紙時,我的猜想應驗了,她同時傳遞了親民的、貼心的、温暖的氣息。

品讀着報紙,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運者中的一分子,我預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當我拿起這份報紙,我的腦海中就會響起王剛充滿磁性、深沉的聲音:“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會有一個聲音暗暗浮起來,親切地裊繞在耳:“講述老師自己的故事”。我在這裏認識到很多看似普通、但並不平常的老師,像賀傑、茅衞東、陳小華、焦照鋒、袁衞星等等,看他們講述的好像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會剎那間湧現很多真切的感悟。做一個平常的老師,也可以有自己的快樂。只要有夢,就會有追尋。

《中國教師報》喚醒了我好些蟄伏着的激情。 因為愛,所以愛。我認真閲讀《中國教育資訊報》每期的報紙,認真完成每一期的讀者調查,並且把得到的贈報送給自己的好友、同事,希望更多的同行獲得這份高品質的精神食糧。在認真的閲讀中,我得到了很多收穫,除了知識上的積累增加以外,還獲得了情感上的愉悦、人格上的提升。特別是在和編輯老師們的交流中,受到他們人格魅力的薰陶。去年七月,我接受《輔導員》雜誌下月刊的邀請,來到北京擔任“特約編輯”。在一個陽光火熱的上午,我來到了中國教育報刊社,和《中國教師報》的編輯老師們坐在一起。我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二,好些編輯老師都在,他們熱情地招呼我,喜氣洋洋地告訴我:韓軍頭一天來了,紅霞當天下午也要來,放假老師們都來了。看到他們神采飛揚的樣子,我感受得到他們真誠的喜悦。我們就像相識很久的老朋友一樣交談,我記得高影老師當時問我:“你覺得把《中國教育資訊報》改名為《中國教師報》,怎麼樣?”我當時就搖頭,一個勁的不同意。我已經太熟悉《中國教育資訊報》了,她融入我生命,讀她成為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害怕變化,害怕變化後的《中國教師報》會和我疏遠。

可是當《中國教師報》創刊後,我快樂地發現“和教師零距離”的辦刊理念落實得更到位了,對教師的生存關注更多了,對維護教師權益關注更多了,對與教師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關注更多了,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關注更多了……《中國教師報》對教師弱勢羣體的關注表現出比我看到的任何報刊都強烈。我在與編輯老師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國教師報》的編輯老師們和一線老師平等、和諧、融洽地相處。記得我有篇稿子寄給了楊偉廣老師。楊偉廣老師出差一回來後就及時地回覆了,誠懇的態度讓我肅然起敬。事實上《中國教師報》的每一位編輯老師都是這樣做的。試想《中國教師報》編輯老師郵箱中每日會有收到上百封郵件,像這樣事必躬親,認真回覆,不能不叫人為之感動。他們用自己的責任,用新聞人的職業道德建築靈魂的基石。 《中國教師報》,在你快要滿週歲的時候,我許下一個心願,一定年年為你祝賀生日。

教師讀書筆記 篇4

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着,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羣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教師讀書筆記 篇5

這是教育者應該讀的好書,《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時時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做一個教師真的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感受從何而來,來源於那一種長期的修身養性,來源於精神上不斷超越,超越自我,逐漸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不斷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師將這種高尚的追求化為一種行動就是不斷地讀書,讀古人聖賢書,讀經典的文本,在古人經典的思想裏遨遊,範文之心得體會: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體會。陶老師説,“在我的記憶裏,就一直沒有和書疏離過”“以書為伴,以讀為樂”“讓讀書成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審美追求,特別是高品位的閲讀,甚至是背誦,幾乎沒有停止過。”陶老師特別注重了對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為數十年不斷地對經典作品的廣泛涉獵,潛心地鑽研,陶老師才具有了温温爾雅的大師一樣的儒家風範,除此之外,陶老師對自己所從事的編輯記者工作的熱愛,更是養成了一種優秀的品格,寵辱不驚,泰然自若。

以前我們常説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我想現在這句話恐怕就很不恰當了。一則現在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超過我們老師了,也就是説人家的碗比你的桶還大呢,你説這怎麼行?二則社會的發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説光有一桶水夠嗎?三則世界越來越小,都成為一個地球村了,知識的需求日新月異,你桶裏的水都臭了,還怎麼給學生?所以,當代的教師你得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行,而這活水從何而來?從書中來。你説我們教師怎麼能離開讀書?這正所謂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啊。想一想我們熟知的那些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羣書,學富五車?又有哪一個是死摳教科書而終有所成?所以從教師這份職業的需要來説,教師離不開讀書。另外書中的有些內容受時代和作者經歷的限制,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和片面性,這就需要我們得有清醒的頭腦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斷,去選擇,從這方面來説思考也很重要。魯迅先生曾提到過“拿來主義”,就是要我們審慎地對待書中的內容,有用的我們吸收消化,最後內化為我們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沒用的甚至有害的我們要毫不惋惜地拋棄,從這個角度講,光讀是不行的,還必須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陶老師認為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兩種,即常態的肉體形式和內化的精神和心靈維度。大詩人臧克家説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就很好地詮釋了生命的這兩種形態。對於常態的生命來説,空氣、陽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養料;而對於精神和心靈維度的生命來説,它需要的養料來自於讀書。用陶老師的話來説就是“因為我們教師肩負着一種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精神和心靈層面涵養學生,通過對其潛能的開發,讓其擁有豐盈的知識與智慧,從而實現生命的飛躍。”

教師讀書筆記 篇6

風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上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飄落在冬日與春日之間……  同樣,教師也很平凡,他們那孜孜不倦的無私奉獻。  每次看到老師在粉筆沫飄揚的講台上講課心中一陣莫名的感動。它們像老師的汗水揮灑無數,它們像老師的心靈純潔無暇,它們像老師的心胸,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我們。  每次看到老師在專心致志地講課,而忘了拭去鼻尖的汗滴,我的心中一陣心酸。我凝視望着它,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珍珠。

教師讀書筆記 篇7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教育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教育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於舊式教育裏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説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 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説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閲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教師讀書筆記 篇8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讀書筆記 篇9

讀了《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以後,我認為李鎮西老師是一位子非常優秀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老師,有好的象他學習,做一位優秀的老師。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從李鎮西的手記裏,我們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這一切都是需要在學校中奠定基礎的。李鎮西老師認為,這正是自己的職責。

其次,使我強烈感受的是李鎮西同志對學生的一腔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堅持不懈地寫下那麼多手記、札記,為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麼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可能是他的這本手記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説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

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温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教師讀書筆記 篇10

讀書筆記——《不會説話的孩子想“説”什麼》

最近,我在閲讀一本書名字叫《不會説話的孩子想“説”什麼》。其中有一個章節談到“培養快樂、負責、有能力孩子的5個訣竅”。

在學習這5個訣竅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會使用的9種情緒密碼:好奇、開心、驚奇、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

訣竅1,允許孩子充分、合理地表達所有的情緒密碼(儘可能不讓孩子的情緒受到壓抑)。表示開心、好奇的情緒密碼,都是正面的情緒密碼;表示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密碼。

訣竅2,儘可能鼓勵孩子多多表達好奇和開心的情緒密碼(儘可能讓正面情緒充分發揮,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圖書或是雜誌,開始動手撕扯。如果這本書不是那麼珍貴,你不妨先觀察一會兒,看看孩子對撕扯所發出的聲音、撕扯時候的感覺、撕扯本身都有什麼反應。或者你應該捫心自問,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爸爸撕報紙的動作。然後,要讓孩子知道,你認可孩子的興趣,也對此表示欣賞:“這本雜誌很棒,對不對?上面的圖案也很漂亮,紙張也很棒喲。”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撕雜誌,那就那另外的紙換下它,同時要跟孩子説:“這本雜誌不可以撕,這有一張紙,你可以隨便玩。”

訣竅3,排除引起苦惱的因素(儘可能設法消除因其負面情緒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鏡的人就會哭,如果我們忽視孩子的這種表現,或者對孩子的哭鬧不予理睬,這樣做會讓孩子誤以為你沒有明白他發出的情緒密碼,這樣不僅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苦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孩子抱起來,讓孩子背對那個人,也可以請那個人把眼鏡摘下來,或者還可以問那個人是否介意讓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鏡,以便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訣竅4,用話語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密碼。例如,小孩子因為飢餓哭泣時,不要只是喂他,也要花時間同他説話:“我聽到了,孩子,你現在餓了對吧,我們找點東西來吃吧!”若孩子被汽車喇叭聲嚇到了,你可以跟他説:“那種聲音真可怕,把你嚇壞了。”孩子開心地蕩着鞦韆,你可以用話語增強這種經歷給孩子帶來的正面感受,可以發出誇張的聲音,比如“哇——”的一聲,或者説:“你玩的很開心,對不對?”這些語言描述不僅對孩子的感覺予以認可,同時也能把孩子身體的感覺用語言描述出來。

訣竅5,理解孩子的願望,他想要變得和大人一樣。1歲大的索尼婭走到電視機後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電線和插頭,這時爸爸平靜地説:“索尼婭,若果插頭在插座裏,電線就會有電,你碰它會受傷,到我這來,我給你看看這段沒有電的電線,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要不來玩這個好玩的球吧!”然後索尼婭走到爸爸面前,聽爸爸簡單描述了一下電線和電流的用途,就開心地玩球去了。這時爸爸不妨説一句:“索尼婭,謝謝你不去玩那些電線,我愛你。”在這件事情上,首先,爸爸以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説話,並干預了她的危險舉動,儘管孩子不能完全聽懂爸爸的意思,但她明白説話的含義和語調。其次,他還給索尼婭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玩的東西——球。最後,“謝謝你,我愛你!”他用這樣正面的語言對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導索尼婭在行為上做出改變並給予獎勵。這位爸爸所有的舉動和反應,都是在給索尼婭師範一些寶貴的經驗,還會有助於她將來長成一個心地仁慈、態度冷靜以及情感和諧的大人。

教師讀書筆記 篇11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看了大半,感慨頗多。有在自我修身養性方 面的,有在講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方面的,也有講該怎麼更好地教育孩子方面 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離不開教育教學思 想。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對教育教學有認識、有獨創見解並能自成體 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會思考的教師。拜讀了肖川老師主編的《成為有思 想的教師》一書後,覺得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師作為人 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有思想的人。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應該“情”“心”“志”俱全。“情”者,能為人 師表,愛崗敬業。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保護學生的權利和權益,保護學生 的 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取得的成績和 進步,都能感到高興,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別人發現不到 的問題,你能發現;別人解決不了的困難,你能解決;別人不樂意做的事情, 你樂意去做。育人之事,沒有鉅細,點點滴滴都潛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 細。心到,事則易;心細,事則成。教育的經驗和智慧就從心到和心細中來。“志”者,“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迎接挑戰,敢於成名成家,但不滿足於成績,不沉溺於榮譽。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嘲諷,頂得住挫折,堅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維便靈敏,境界便高遠,情感便豐富,思想便成熟!思想是什麼,説白了就是一個人特有的觀念。一個好教師,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對他所帶的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

第一次讀到艾米莉·迪金森的《假如我能使一顆心》,我就喜歡上這首詩歌了。詩歌十分簡短:假如我能使一顆心免於憂傷/我就沒有虛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藉/在酸辛中獲得温情/或是讓一隻昏厥的知更鳥/重新回到窗中/我就沒有虛度此生。

詩歌流露出的情感,簡單而高尚。肖川老師把這首小詩編入“師生之間”專欄,讀起來好像又多了一層含義。這首詩歌引出了肖川老師曾經的教師宣言。我走進教育,走上講台,並不曾有過什麼誓言。當我看到肖川的教師宣言時頗感震撼,這個宣言摘錄如下,以讓自己日後閒餘能常常記起:“我自願投身人民教育事業。為人師表,薪火承傳。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導而弗牽。修身養德,明恥教善。求真求實,從教謹嚴。吐故納新,創設明天。嘔心瀝血,竭誠奉獻。縱有千種誘惑,萬般磨難,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我想,也許除了教師之外,沒有哪一個職業的誓言會像入黨宣誓的誓詞一樣,隱含着犧牲,隱含着奉獻。

這裏的善良、愛與奉獻,應該可以成為教育的關鍵詞。

《教育語粹》一文則集中了羅素、尼采、帕斯卡爾、蘇霍姆林斯基四位大師的精彩言論,智慧之光耀人眼目。其中,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了愛的教育。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於接受道德的薰陶。誰要是沒有受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快樂,誰就感覺不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衞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並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麼無論什麼時候你也培養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繫在一起的。

——道德越是高尚的人,就越能駕馭自己的感情,越善於愛人。

——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們深沉的愛,兼有父母的親暱温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

之後還讀了三毛的《什麼都快樂》閒散地談着生活的小小事,每一件讓人看來不開心甚至氣餒的小事 兒,在她筆下都從另一個角度變成了快樂的事。想起羅丹也曾經説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沒的眼睛。”或許同樣的道理,生活中,從不缺少快樂,只是缺少感觸快樂的心靈。在這個節奏飛快、充滿競爭和壓力的年代,似乎快樂也變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快樂,成了一種人們缺乏的能力,需要學習的能力,讓人遺憾。快樂也變成了現代很多人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快樂的年齡也越來越小,有些小孩子就已經失去了快樂,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就好象一個寓言故事,你覺得那人偷了你的斧頭,你會覺得他的每個動作都是小偷的動作。如果你的心是灰色的,你看到月圓也像是缺的;如果你的心是晴朗的,即使是雨天看起來也是晴朗的!只要你願意,什麼都可以是快樂的!

寫着寫着,思緒又不知道飄到哪裏去了。或許,思考,往往都是從讀書開始。同時讀書也引領着思考,讀到哪,你就會想到哪吧!《成為有思想的教師》,確實是一本可以讓人思考的書,值得品讀!

教師讀書筆記 篇12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勞動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時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

——蘇霍姆林斯基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教育的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

——愛彌爾

▲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講給學生聽,最好是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他。

——蔡元培

▲有經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周密的考慮,他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一點寬恕可能會讓別人感激一生,一點愛心可能會讓別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勵的話語可能會讓別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學會讓頭腦平靜的生活。

▲心靈的大門不容易叩開,可是一旦叩開了,走入學生心靈世界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就會在那裏找到答案。

——魏書生

▲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則是教育的悲哀。為了培養出最優秀的學生,我必須使我自己成為最優秀的教師。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時間,一小時的思考勝過一週的忙碌。知識只是奠定教師課堂教學的底氣,而思考卻給教師帶來靈氣,一切有底氣和靈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會有大氣,才會表現出教育機智。

教師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一個沒有思想的教師也就沒有了教書育人的靈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長也無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養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陽市語文教師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講:“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麼,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於他人的生活環境,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傾聽的本質為理解,教育成為一種指向理解的談話和傾聽過程,傾聽可以通過以下一些途徑:1.教師信箱;2.師生交流週記;

3.個別會談。

——《傾聽,傾聽,再傾聽》

批評學生的“五一”藝術

問一問 學生犯了錯誤先要問一問原因,以免錯怪學生。學生與老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學生的自尊心是極其敏感的,如果老師不分青紅皂白就批評學生,很可能會錯怪學生,所以批評前一定要問清原委。

緩一緩 學生的缺點錯誤,有時的確讓人十分生氣,班主任如果在氣頭上,難免會有一場暴風驟雨,這種批評對學生身心是一種摧殘,此時,最好緩一緩,先讓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選擇適當的方式批評教育學生。

引一引 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生犯了錯誤後,不是一味的指責,而是像慈祥而又有經驗的顧問一樣,站在學生的立場,啟發引導。這樣,學生在班主任的啟發下,自己改正錯誤,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

選一選 學生犯了錯誤,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批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邀請學生到校園散步,或午飯時坐在一起談天,在融洽的氣氛中學生情緒放鬆,容易接受教師的批評。如果不分時間、地點的嘮叨或訓斥,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激一激 根據學生要求上進,好勝心強的特點,有時可以用激將法激勵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教師讀書筆記 篇13

1、只有親身處於共同體中,我們才能理解現實。

2、不論是從社會學、心理學還是從歷史學方面裏看,如果不在已知者的身上留下求知者的記號,一個人怎麼可能去理解另一個人呢?一位文學批評家怎麼可能通覽整本小説展開的領域而沒有留下個人經驗的足跡呢?

3、在真正的共同體中,猶如真實的生活,不存在純粹的知識客體,也沒有絕對權威。在真正的共同體中,猶如真實的生活,真理並不生活在假設之中,而教育要遠勝於把假設雲送給消極的聽眾。

4、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知識的最堅實的基礎就是真正的共同體本身。這個共同體永遠不能給我們終極的肯定-------這倒不是由於它的過程有欠缺,而是終極肯定對我們有限的心智來説是遙不可及的。但是隻要我們願意把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觀察和我們的理論------真的,連我們自己本身-------都交給共同體驗證,那麼共同體仍大有可為:把我們從無知、偏見和自欺中拯救出來。

5、為什麼我們甚至於到現在還不斷挑戰我們今天所持的觀點?因為我們的注意力的中心是主體,主體不停地呼喚我們去深入地發掘它的祕密,主體拒絕被侷限於現有的結論。

6、若不跳出我們自己的框框,我們就不可能很好地認識這個主體。我們必須相信主體的內在生命並不全情投入之。若我們既不相信也不培養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沒有全情投入可言。

7、當排除偉大事物的內力而全靠我們自己相當有限的魅力時,教育共同體就變得渺小了。

8、在共同體中我們自己的工作日程有時會被偉大事物的魅力搶盡了風頭。當偉大事物消失時,當他們失去了對我們的生命的引力時,我們就會偏離羣體的軌道,墮入裝模作樣、自我陶醉和傲慢的黑洞裏。

9、偉大事物絕不會真的消失----它們只會從我們人為的視野中消失。

10、只有發展和深化了我自己的內心世界,我才能理解任何偉大事物的內在生命。我不可能從別的生命裏得知連我自己生命裏都不認識的事物。

教師讀書筆記 篇14

當然,感情並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們的教育必須充滿感情,這就是要有一顆愛學 生的心。而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師不應該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朋友的愛。

——讀《愛心與教育》

作為剛踏入教育界的我來説,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老師擁有很高的權力。我們的言 行影響着學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能促進學生還是抑制學 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不加約束的權力會破壞班級裏的信任關係,極大地阻 礙學生的身心發展。

——讀《塑造教師》

縷縷書香,溢滿校園每個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務於教育,讓每節課 充滿詩情畫意,讓學生心靈放飛,用知識點燃智慧,書籍是無窮的知識寶藏,是浩

——讀《書籍是長生果》

對呀,揠苗助長不如順乎天性,為孩子遮風擋雨不如讓孩子經歷風雨。這本書中又 何止這兩個教學方法呢?我還在細細品味。

——讀《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 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

——讀《拿着棍子讀書》

苦與甜本是一家,先苦後甜,才知甜滋味。正如餘秋雨把書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處處有希望的曙光!

——讀《文化苦旅》

看着講台下的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着,時不時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這裏也 極而泣,為醜小鴨變成白天鵝而歡呼雀躍。雖然,這個世界充滿了灰色,讓人窒 息、讓人傷感,但在其中我們也看到了一種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對美好世界的追求。

——讀《安徒生童話》

我們必須記住,從根本上看信仰從來都不是,也無須一種言辭的表白,而是一個人 的活動所展現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對於一個人是如此,對於一個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讀《法律與宗教》

最近學習了一篇關於“課堂上教師如何用語言鼓勵學生”的文章,深受啟發。當教師 一個問題提出時,學生無人舉手,這時教師可用:同學們,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訴大 家好嗎?相信你能行。

——讀《教師,課堂上運用好你的語言》

我曾以蜻蜓點水的方式讀過《古文觀止》,除了提高了一點讀文言文的興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覺得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我們國家古代的歷史,因為我們的歷史 書實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讀此書既可以增進文言知識,又可以增進歷史知識。但願 “讀點文言也好”能成為更多人的觀點。

——讀《古代文言,必修之課》

教師讀書筆記 篇15

初看《和教師的談話》這本書,覺得它很枯燥,沒興趣沒什麼耐心去看。但是為了寫讀書筆記,於是耐着性子認真地看了一遍,沒想到還有些收穫和啟發。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師”這個詞,毫無疑問,在紛繁複雜的人生社會大舞台上,每個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種各樣的社會羣體中居於一定的地位,具有相當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諸多學者對此作過精闢的的論述。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作者還認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點之一,就在於教師雖然不否認自己有着教育學生的任務,但是常常把它們看成次要的任務。我很贊同作者的觀點:一、作者只是認為教育工作沒有和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但我認為教師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體,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學工作上去。二、我個人認為教師就是應當在教學時間內上好自己的課,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幹這個想着幹那個,因為論文以及其他活動影響自己,特別是新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三、我覺得每個教師都渴望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而不是一味培養自己比較眷顧、看重的人,如果長久下去,勢必會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取心。

那麼,到底教什麼?如何教?教師在學生面前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愛學生?如何用正確的愛去教育學生?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因為恐懼不敢跟父母傾訴苦惱,日積月累,孩子們缺乏誠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覺得,教書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讓孩子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對孩子終身發展來説,總是有益的。而通過多途徑瞭解孩子,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恐怕沒有比這點更重要的事情了。

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對於學生的學習也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每天,我們都有責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玩耍,他們的世界應該有藍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歡快的笑聲。“學生的很多命運,其實掌握在教師的手裏”,所以,只要記牢這句話,你一定會努力的。

作為一名老師,面對這樣有獨特生命的“精靈”,我們不必去美化他們,但是又不能迴避他們在學校生活中的種種矛盾,而是要寬容豁達,善待他們。而我始終堅信這樣一句話“用陽光的笑容對待陽光的學生,我們的教育必定會充滿陽光。”

教師讀書筆記 篇16

最近讀了一本《學習,別聽學校的》的書籍,最初被吸引主要是書籍的雷人標題。在常人眼中,學校既然成為一個學生學習的場所,千百年來一直如此!畢竟有其深遠的意義與必然性和優越性。而此書卻反其道而行之,讓人有去了解的慾望。但是仔細翻閲這本書可以發現這樣的提法,對於學校制度下傳統的、保守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是有一定的挑戰性。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有其獨特之處。這本書的作者稱這本書是寫給兩種人讀的,一是低學校之前的學生父母,二是思想開放的教育工作者。這本書只有126頁,我一直認為教育名著應該薄一點,這本書書的後面標的是10.2 萬字,其實讀下來最多不過七萬字。如果我們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夠這樣,那就好了。我不怎麼喜歡看超過十五萬字的教育著作。原因之二,這本書的插圖非常多,讀起來非常輕鬆。原因之三,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強的書,只要讀了就想行動起來。原因之四,這是在本關於如何運用大腦的書,這本書可以讓我們輕鬆認識腦如何用。原因之五,這本書是經過數以萬計的參與者的檢驗,證明卓有成效的書。原因之六,這本書可以改變我們許多舊有的觀念,讓我們的思考更全面一些。對於一個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來説,多學習,多讀書會讓自己的思考更全面一些。經驗是不僅是從生活時間中積累,還可以從前輩的沉澱中吸收。可以説,這是一本好教育書,這是一本老師與學生父母最好儘量提前閲讀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寫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如同花朵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年輕人的心智、精神成長也需要‘營養豐富’的精神土壤!書中有個重要思想就是:“學習等於遊戲”。它的意思是説:為了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要讓孩子游戲般地學到東西。要使學習過程重新成為一個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經歷,而且要為孩子創造成功的經歷。學習是遊戲,而遊戲同時也是學習。

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利用上課的時間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遊戲活動,就能很好的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興趣,學習會相對輕鬆,毋庸懷疑;有興趣,能產生學習的源動力,邏輯必然;有興趣加有源動力,學習容易奏效。興趣會是天生,也可後天養成,更多的地偶然激發而就,老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用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需要轉化為持續的學習行動,也能夠有助於這種轉化。興趣轉化為持續的學習行動是一種鏈反應,興趣引發自主學習,學習中的小小成功又加大了興趣的力度,更大力度的興趣使自己不由自主地投入更大的學習精力,張揚了學習的熱情,學習將取得新的連續不斷成功是顯然的。

在第二篇的讀第一章《孩子在家》的思考在這一章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瑪麗亞·蒙特索利寫過一本題為《孩子不是這樣的》,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大人……阻礙他的工作…(大人)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因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則裏,這些法則不允許他……浪費一丁點兒時間,像例行公事一樣,他給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懷裏或者放在車裏,收拾孩子周圍所有的東西,而不讓孩子參與這些事兒……”

的確是這樣的,老師替孩子做的太多,我們大人往往忘記了孩子對他們周圍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幫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自然就會想到我們學校教育,所以在家庭中,教師還是要思考這樣一句話“人們越是阻礙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學習並練習他所學到的東西,這個孩子在他的環境裏就越顯得‘不健全’”。這本書的讀者有一類是思想開放的老師,我覺得讀完這句話,同樣讓我們想到了學校教育,因為學校的工作阻礙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的太多了,所有的學校、班級都普遍存在,從這一點上,我們的課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確是很多的。 2、讓孩子在家裏自由的學東西為什麼?畢爾肯比爾説:“孩子在家裏學東西越是自由,他將來在學校裏的壓力就越小。而一個孩子在家裏學習自己動手的機會越少,他日後在學校感到的學習壓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換句話説:在您幫助您的孩子儘量地自己動手時,您就為您孩子的未來奠定了一個極重要的基礎,這事兒從鈕釦開始,而到學校的家庭作業也還遠遠尚未結束!” “沒有自由就沒有知識”這句話對於任何從來説,都是句真理。教師一定要還給孩子的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讓他們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學校整體來説真的是不自由,學校不可能讓全體學生那樣的自由,班級授課制自創辦之日起,其實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當然這種限制並不是説孩子沒有自由。當然現在的應試教育的自由度更低了。所以,如果我們一味相信學校,孩子將會就會忘記自由。忘記了自由,就會把自己的人性忘記,就會做出許多極端的事了。

而如今的學校教育,過多成分的關注與應試的教育。使教師產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包袱。也使學生在重壓之下喘喘而行。師累,其實生更苦。

教師讀書筆記 篇17

在學校裏學生有作業,老師也應該有作業來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因此我打算在看了這本書後寫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初看《和教師的談話》這本書,就知道這是一本教育理論書籍,我覺得很枯燥,沒興趣看。可這是作業,作業總該完成。於是我耐着性子認真地看了一遍,沒想到還有些收穫和啟發。

看完這本書,我不得不驚歎蘇聯的教育如此先進,如此科學。雖然距今已有幾十年了,但就站在現代的教育角度來看,蘇聯的有些教育思想還是有一定的先進性。蘇聯的教育為社會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對中國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蘇聯教育界湧現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贊科夫就是其中一位。贊科夫對傳統教學思想進行挑戰,並指出其重大缺點,我們不能不説他是一位大膽、有創造性的革新家。嚴格來説,他的教育思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對傳統教育思想的修正、補充和發展。

我特別欣賞讚科夫實驗教學體系的教學原則,他的實驗教學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來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體現這一主導思想並指導各科教學工作的五條“教學原則”是:(1)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2)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3)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的原則:(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5)使全班學生包括“後進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

在這,我主要談一談第二條原則——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在現實的教學工作中,經常強調複習,而且是多次的單調的重複。上學年,我任教一年級。每上一項新內容,幾乎要花半節課複習,教學進度很慢,慢得讓我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説真的,複習多了,我自己都覺得沒勁,更何況學生,那些優秀的學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後進生恐怕還是一知半解。然而,一年級畢竟是學習的起始階段,多次複習還是有必要的。但是高年級呢?教師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講同一個材料,學生則必須一遍又一遍地聽教師講解。比如一篇語文課文,單是講新課的時候就以各種名目讀四五遍,課後還要求學生熟練,複習時又要讀。用兩節課可以講完的課文,卻要用三四節課。其實,有些課文是淺近的,只要教師有表情地朗讀一遍,學生就懂了。讀第一遍,學生還喜歡聽。再讀,學生就不要聽了。學生知道你以後還要讀許多遍,索性連第一遍也不注意聽。贊科夫説:“這裏我想起條件反射論的創始人巴甫洛夫的話。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腦皮層的一個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實驗室裏常説的那樣,老是叮在一個細胞上,就會使它進入無興奮狀態,於是出現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半睡半醒,提問他時表現出那種惘然若失的樣子,並不奇怪。據觀察,採用這種教學法,到一個學習日結束時,兒童神經系統的抑制現象很嚴重。

上述的例子説明:單調的重複、煩瑣的哲學和形式主義,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把教學進度拖得很慢,而且更嚴重的是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複習和鞏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為用在這上面的時間太多了。贊科夫認為,有許多知識和技能是不需要當時就練到那麼純熟的。要求一下子練熟,勢必要搞機械重複和死記硬背。例如打算盤,讓學生練得極其純熟,但是以後不用算盤了,幾年之後幾乎忘光。贊科夫説,成年人對於自己的專業知識,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來的,只是因為他們常常要用到它,談到它,所以達到了高度熟練和終身難忘的程度。而對於年齡尚幼的國小生,為什麼要強迫他們一下子都記牢呢?這種要求學生連續重複而“一下子”記住的識記方法是很不科學的。

“高速度”不是“開快車”、“趕速度”,不是一節課上學的東西越多越好。“高速度”的意思不是搞多次的、單調的重複,以至把教學進度拖得很慢。這個原則要求不斷地前進,不斷地以豐富多彩的智慧,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所獲得的知識,把這些知識納入一個廣泛的體系。

我覺得,贊科夫實驗教學體系的教學原則是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儘量靈活地遵循這五個原則,特別要遵循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要避免浮躁,確實應該靜下心來,多看看教育理論書籍,肯定會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幫助。雖然理論離實踐有一定的距離,但是理論終歸對實踐是有指導作用的。

教師讀書筆記 篇18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承擔着“立人”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靜的下心來,學習,思考,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識的海洋中,多一些書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讀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讀書,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沒有學習新的理念和方法,課堂將會變得那麼空洞和無趣!

書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好朋友,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打開知識和理想大門的金鑰匙!書,我們身邊的東西,書,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生命中中,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作為教師,“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英語”。而教師的充電-----讀書,讓我們實現這一願望。

一直以來,學校都注重培養我們教師的讀書習慣,通過讀書提高我們教師的個人修養。本學期,我認真貫徹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並制訂了閲讀計劃,按照計劃,我閲讀了必讀和推薦的書目。尤其是劉會賢老師推薦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本書,它講述了一位聰明而有耐心的媽媽對女兒的教育培養過程。讀完次數,我感受到賞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目標是讓每個孩子享受自信的快樂!這本書使我對學生們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時的課堂上,我經常會誇獎學生,因為我知道適當的誇獎會激勵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我覺得只要學生有了進步,或者取得了成績,我麼當老師的就要及時發現,並加以誇獎。例如:學生值日干得好、作業完成得好,回答問題正確等。我們都要及時發現,從正面誇獎,常用的誇獎用語有:很好、好極了、真棒等。學生在受到誇獎後,心理上受到鼓勵併產生一種愉悦感,會更加努力,自覺地去做,而且會做得更好。我覺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師的誇獎,我們要注意觀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平時受到的是同學的白眼和老師的歧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這時候老師的一句“真棒”,會鼓起他們的勇氣,發生一個大的轉折,從而躋身於優等生的行列。我們班有個學生教張守慶,從我接他們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心不在焉,下學回家後從來不復習當天講過的知識也不預習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可以説是得過且過,我第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批評,説的話也很難聽,這個孩子也照樣無動於衷,但是時間一長,我就開始從我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麼這個孩子不聽話?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於是我轉變態度,上課多叫他回答問題,如果回答錯了,我會鼓勵他讓他再想想或者不要着急,讓別人幫他補充,下課我會主動找他,問問課上有什麼聽不懂的儘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寫的標準漂亮,我會誇他,只要他回答對了或者做對了幾道英語題我也會表揚他,課下也及時的和他的班主任還有家長聯繫。久而久之我發現這個孩子的成績大有提高,三年級下半學期的英語期末成績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時課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問題舉手的次數多了,真的讓我感到十分欣喜,看來真的應驗了這本書的書名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老師要愛生如子,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多從正面啟發、引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是在真心愛護他、呵護他。切忌對學生的進步熟視無睹,甚至對學生的小錯誤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論用哪種方法,何種方式,老師一定要誠心誠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受到感動,愛屋及烏,這種內心的感動會遷移到學習上來,他們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更大進步,進而成為優等生,成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謝書,是它讓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

總之,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更加成熟。我們每位教師都積極地來讀書吧!

教師讀書筆記 篇19

耐心等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後進了,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日積月累形成的,哪麼化雪過程當然也需要一個時間。

耐心指導,給孩子搭梯建橋。

對學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對他們有信心。知識的積累,思想意識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好學生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需要樹立信心。有的教師面對學生總是唉聲歎氣,卻不知自己已經放棄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構成的。轉化差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對差生沒有了信心,失去了興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説,這無疑是致命的錯誤。對學生沒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於失敗,因此,耐心需要樹立信心,需要堅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責任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陽光下最純潔、最偉大的、最光榮的職業,這是世人對我們的尊重,同時也是給我們的一種壓力和責任。倘若一個教師的工作不負責任,對學生沒有負責任,也就很難做到耐心細緻的教育工作。

教師讀書筆記 篇20

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下面是關於教師讀書筆記摘抄大全的內容,歡迎閲讀!

摘抄(1)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

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

記憶是靈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於使用它,不使它負擔過重,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助手。

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的閲讀,閲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

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

摘抄(2)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每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都向往創造性勞動的歡樂,以及由於勞動的創造性而帶來的生活上的充實。

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對每一節課,都要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在你的科學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摘抄(3)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要使學生的只是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

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瞭解。

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

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成為讀寫無誤的人。

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

評分寧可少一點,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

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摘抄(4)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

複習是學習之母,不要讓它變成後孃。

複習時要放過細節,抓住要點。

觀察是思考和記憶知識之母。

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書寫不好的人,總是那些閲讀也不好的人。

摘抄(5)

1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

2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儘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着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裏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該引以為榮的事。

教師知道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學生應當感到自己的知識、思想、技能是一種榮譽和尊嚴。

4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他們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

5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斷地豐富着,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閲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師的智力生活是停滯的、貧乏的,在他身上產生了一種可以稱之為“不尊重思想”的徵兆,那麼這一切就會明顯地在教學教育工作中反映出來。

摘抄(6)

7明智的善於思考的教師能給學生贏得時間。

8學習要在一種多方面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廣闊背景下進行。

9儘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兒童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為兒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

10應該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破壞童年的情趣。

11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

12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

13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

14書籍不僅能造就聰明的頭腦,而且能培養出靈巧的雙手。

15通過閲讀而做好準備的注意力,是減輕學生腦力勞動的最主要的條件之一。

摘抄(7)

不管你到公共圖書館去借任何一本書是多麼方便,我還是勸你建立起自己的藏書。

年輕的朋友,我建議你每個月買三本書,(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學科問題的書;(2)關於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3)關於人(特b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應當變得更豐富,到了你參加教育工作滿十年的時候,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顯得象識字課本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才可以説:為了上好一節課,你是用一輩子在備課的。只有每天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科學知識,你才有可能在講課的過程中看到學生的腦力勞動:佔據你的注意中心的將不是關心教材內容的思考,而是對於你的d學生的思維情況的關心,這是每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高峯,你應當努力向它攀登。

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摘抄(8)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摘抄(9)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週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説,體會到的只是重複: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複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着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後的學生迎頭 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摘抄(10)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讀書筆記 篇21

書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生命中中,使他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而教師的充電會---讀書,讓我們實現這一願望。

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

書讓我明白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質條件,這一點眾人皆知也無需多説。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唱歌、聽音樂、看電影的方式使自己開心、滿足,作者認為這就是藝術在發揮其作用,因為藝術能淨化心靈,釋放心中鬱悶,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達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獲得幸福感。其實生活本身就是藝術,作為教師,如有藝術的眼光與心靈,那你會發現,面對學生就是在進行藝術創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師能造起幸福的二層樓,豐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輕之心。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一個人能擁有獨立的思想,應該是一種較高的境界。作者説“完全幸福的人在前兩層樓裏幾乎沒有,惟有思想,獨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讓人完全自由”。對教師來説,思想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可以思考關於自己的工作,怎樣努力,怎樣幹得更好,怎樣從工作中發現和獲得樂趣。教師要邁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經常思考教育問題,為什麼而教,怎樣教。

讀書讓我心中充滿了感慨與興奮。感慨的是當大家都在提教師專業化,大搞教育科研時,還有這麼一位校長從教師的心靈中走來,為教師創設教育理想、教育靈魂。興奮的是自己竟有許多同感,生髮了許多思索。繼續走下去。前方依舊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