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讀書筆記

在讀了白落梅的《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之後,我更加的瞭解了張愛玲。我也慶幸我愛的是張愛玲。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讀書筆記

在我看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幸的,生在了一個不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缺少了愛、温暖,剩下來的只是痛苦和無奈。但張愛玲並沒有逆來順受,他有反抗,並且是那麼的強烈。她是那麼的迫切地想要自由,當她自由的同時另一個魔鬼又找上了她,可張愛玲並沒有後悔,他寧願這樣的活着,也不要幸福的苦着。張愛玲一個美麗動聽的名字,這名字是她母親取的,真是人如其名。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張愛玲考上了大學,可還沒有等到畢業他就輟學了,因為沒有學費,一個連生計都成問題的人怎可能去奢求上學,即便他是多麼的渴望,從此她開始了漂泊的生活,因為他找不到母親同時被父親的拋棄。貧窮沒錯,可貧窮卻在無形中成了恥辱。他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像她這樣才華橫溢的人,張愛玲開始了寫作,當第一部小説得到大家的追捧時,張愛玲成了作家,一個名副其實的女作家。她喜歡寫小説,她覺得裏面每一個人都很像她亦或不像她。張愛玲説過這樣一句話:“總之,生命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縮小的、怯怯的願望,我總覺得無限的慘傷。”

正是這樣,張愛玲開始了她的慘傷——情傷。她的成名讓一些人開始關注她並追捧她和追求她,那麼胡蘭成就是最明顯的那一個,在胡蘭成給她送去了一張紙條後,張愛玲便對胡蘭成有了一點想要見上一面的想法。當在一次長談過後,張愛玲此時已經對胡蘭成有了些許想法,但是在那次長談後胡蘭成卻對張愛玲失去了追求的願望,也許胡蘭成愛着的不是那人而是愛玲的才華。也許胡蘭成自己都不清楚,亦或他清楚了也要留她在身邊。張愛玲愛上了那句生死契闊,與子相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這樣張愛玲的愛情,來的不動聲色。張愛玲是這樣一個理性和聰明的人,卻偏偏地愛上了胡蘭成這樣一個多情的、且只愛自己的漢奸,也許是胡蘭成懂得她,也許是她糊塗了。胡蘭成一開始就沒有愛上張愛玲,她只是被他這樣欣賞着,然後就淡了,他們之間的話開始很多、很多。有時是一個人説另一個人聽着,有時又是都説,説不完。他們沉浸於此,但胡蘭成從來沒有説過愛她,胡蘭成只説過她是他的膩友,只是膩友而已。要不是妻子全慧文提出與他離婚,他是不會與張愛玲結婚的。她是開心的,他是無奈的。後來的婚姻生活他們還是那樣只是説話,而因時間的漫長,讓胡蘭成感覺到了煩惱,他覺得這樣的生活讓他很乏味,確實是這樣,與一個不愛的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乏了、累了就開始怨起來了。對於一個平凡的人來説一定會的,更何況是一個花心的男人,胡蘭成有髮妻玉鳳,妻子全慧文,情人英娣,後妻張愛玲,又有武漢小周和秀美,張愛玲只是其中的一個。此時只覺得胡蘭成是如此的混蛋,張愛玲以為可以挽救這段她看重的愛情,所以她從上海去了温州,當她到温州看到的一切和聽到胡蘭成説的一切時,他就知道自己來錯了,可她不死心,還是後着臉皮問了胡蘭成是否愛自己,可張愛玲再一次錯了。愛上了一個不愛她的人,張愛玲只好離開了温州,此次來她足足呆了20天,可她還是走得那麼不情願,她還是不捨胡蘭成,即便胡蘭成不愛他。張愛玲不是自願走的,而是被胡蘭成趕走的,胡蘭成容不下她,秀美也容不下她,所以她走了。胡蘭成説;“此心已回到瞭如天地之不仁!”可張愛玲還是不捨得,數日後她從上海來信説‘那天船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撐傘在船旋邊,對着滔滔黃浪,佇啼泣久之’。張愛玲結束了一段婚姻,是那麼的令她痛心,她真不該,不該遇上胡蘭成,也許這就是宿命雖然她不信這些迷信,但是她卻説,有一隻烏鴉站在她的窗户上,她不在乎,但當烏鴉飛走時,她又是那麼的開心。原來她也那麼普通和平凡,對於愛情也只是凡夫俗子一個。

張愛玲説過,像這一類(甜言蜜語)的假話,在一個女人聽來是很容易相信的,恐怕沒一個女人能例外。既然沒有一個女人能例外,那麼張愛玲也不是例外。這就解釋了張愛玲為什麼愛上胡蘭成這類男人的必然性——女人的輕信和多情,張愛玲也是一個輕信和多情的女人。張愛玲離開了胡蘭成,可之後胡蘭成卻還是給她寫了信。當張愛玲寫了一封決絕信給胡蘭成之後,大意為不要再給我寫信了,即便寫了我也不會看一眼的。而後胡蘭成也就當真沒有再寫過信給她,而是給她的好友炎櫻寫過一封信,也正如他預想的那樣沒有得到回覆,慢慢也就斷了聯繫。張愛玲離開了胡蘭成,那麼像她這樣有原則的人也會離開那個傷心地,即便他説過任何一個地方她都不想去,她就愛上海,她懂得中國。張愛玲先離開上海,然後又出境去了香港,當胡蘭成回到上海準備去找張愛玲的時候已是人去樓空了。胡蘭成説過,“愛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樣,有她在世上就好了。”

胡蘭成絕情的拋棄了張愛玲,可之後還是去找了她,胡蘭成是出於怎樣的心裏,我不得而知,或許他不習慣找不着人説話,少了一個膩友。張愛玲去了香港後又移民到了美國,他在美國只有兩個認識的人,一個還説不上認識,因為他們都還沒有見過面,那就是胡適。還有一個朋友就是炎櫻,離開香港上船的時候她又哭了,不知為何哭得那麼悲慘,就像上一次離開温州那樣,現在張愛玲十分缺乏安全感,他不再像1943-1945年那樣的自信和堅強,她變得焦慮不安起來。她説過,“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從前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單調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她依然那麼才華橫溢,以至影響中外,初到美國的張愛玲住在簡陋的貧房裏,大家都覺得住在這裏是可恥的,可張愛玲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那只是一個過度,熬過去就好了。後來她搬進了文化營,終於來到了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並遇到了一個愛她的人——賴雅。並且她也愛着他,可是張愛玲並沒有感到安定,因為她意識到自己既寂寞又像這片無根之萍,儘管已搬到彼得堡來了,但這種居無定處,事無定職的漂泊感卻依舊如故,她為自己朦朧的未來心中無數而感到焦慮,像她這樣知道連父母都無法依靠的人,又怎會去依靠一個外國男人。張愛玲再一次漂泊。可後來他們還是相愛了並結婚,可是好景不長,賴雅中風生病,並且是接二連三,而家中的一切花銷全都是愛玲在支撐着,雖然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張愛玲卻還是覺得很幸福。但張愛玲終究是不幸的,她還是走了她媽媽的路,像她媽媽那樣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我突然想問一句這個也可以遺傳嗎?開始不懂了。但這並不是遺傳,只是影響,上代的影響而已,更或者只是一個巧合,僅此而已,沒有其它。而在1967年10月8日賴雅去世,這對張愛玲是一種解脱,她丟掉了一個包袱可更多的是失去了心愛的人的痛心,在後面的幾年裏,張愛玲勞累於各種疾痛。他開始煩了,可她又是那種不贊成自殺的人,她朋友對她説三毛自殺了,她是那麼的不以為然,可在後來,張愛玲安靜的死去了,沒有什麼痛苦的表情,在她那不大的房間了。死之前他把一些證件都放進了他的包裏,可見她已經明顯的知道自己將離開人世,把後事都準備好了。張愛玲寫過這樣的警句:生命就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真如她所説她趕上了,真與蝨子相遭遇。而且也是擺脱不掉的煩惱。最後張愛玲死於心血管病,張愛玲的遺囑寫到:死後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遺體,不舉行任何葬儀式,骨灰灑向空無人處。遺物全部寄給宋淇先生,最後,張愛玲的骨灰撒向空曠的太平洋。這是一個空曠無垠的地方。張愛玲就這樣隕落了,在那個月圓之夜,消失在人羣中。

天涯此去隔山和,情天孽海兩離索。千百年來,世道皆是如此,成與敗,喜和悲只隔了一道光陰的距離。張愛玲這樣説着:“於千萬年中遇見你所想遇見的人,於千萬人中所遇見你所想遇見的人,在時間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恰好遇見了,唯有説一聲:哦!你也在這裏。”‘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是胡蘭成寫給張愛玲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是張愛玲回敬給胡蘭成。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這就是張愛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