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月牙兒》讀書筆記

《月牙兒》讀書筆記一

老舍作品《月牙兒》讀書筆記

在泛讀老舍先生的作品的時候,月牙兒給我的印象就格外的深。可能是因為描寫的是女性的生活吧,這篇文章讓我覺得格外難受。

月牙兒,似乎在生活中忽隱忽現。那一鈎月牙兒,有時候清涼,有時又有一點朦朧的安詳。但那一點點美好,連影子都看不到。更多的時候是像一條冰一樣紮在天上,藍瑩瑩的光,沒有希望。這月牙兒就像主人公的生存環境一樣不給人希望,但她稱它為好朋友。生活中每一次變動都令她有一段時間的不安,身邊沒有始終陪伴的物件,抬頭就看到月牙兒,只有它老是戳在那兒。

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母女倆,在那個似乎只能靠男人生存下去的年代掙扎。沒有男人天就塌了。那個社會就是這樣的。爸爸去世時這樣,新爸爸離去後更是這樣,最後母女倆先後為娼等於還是靠男人才得以活下去的。在那個年代,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是男人的玩物,沒男人就沒女人。這讓我這個生活在現在的人看得心裏很難受,尤其是主人公已經上過學了但是又改變了什麼呢,在那種黑暗之下知識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一層一層的生存壓力之下,母愛變得那麼的渺小。為了活下去,媽媽可以拋棄女兒,即使可能這一輩子再也不見面。為了活下去,母女倆在抱頭痛哭之後連一句哄騙式的安慰都沒有。其實不是母愛不強大,生活太殘酷了。之前媽媽在洗牛皮似的臭襪子的時候還不讓主人公插手,在新爸爸剛剛離去的時候還是堅持讓主人公去念書——她希望唸書可以改變女兒的命運,可是結果呢?!生活啊生活,強勢得連這樣兩個弱女子都不肯放過。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是沒有母愛,是隻有這樣才能活下去。

不是沒有努力。在上學的時候開始攢點心錢用來以後“逃跑”,被好心的校長收留後給學生們做活掙一點錢,可那點錢能做什麼呢。後來也做女招待,但是做不來。不是沒享受過美好時光。新爸爸沒走之前,有吃有喝有學上;甚至後來迷醉在春天裏,也算是過得相當滋潤——或許也應該感謝這個春天?因為他那個小磁人的出現,讓主人公最後還是走進了那一直躲着的黑影裏,走到了可以活下去的路上。

老舍先生的文筆總是很乾淨,但卻讓人感受到無盡的絕望。或許那個年代就是這樣讓人絕望。可貴的是老舍先生拿捏得很到位,就寫到那個不多不少的關卡,生生把人放到文字所營造出的環境中,讓人跟着主人公走,看到她看到的一切,感受到她的感受。揭露出舊社會婦女生活的舉步維艱。

用月牙兒這一事物來作為文章的題目,可以在閲讀之前,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月亮,在中國歷史上就是常常被文人墨客用來抒發感情的老朋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只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等等數不勝數.閲讀之前,總是想象着,這是一篇怎樣的關於月亮的文章呢?讀過之後,受教之餘,又覺得月牙兒這名字真是恰到好處,月亮總是以圓為美好象徵的,花好月圓嘛.但是這月牙兒,卻是殘缺的,就像主人公殘缺的生命,缺憾的生活,破碎的感情。又加上月本有的清冷氛圍,烘托出一種寂寞孤苦無依無靠的飄零之感。牙兒,又有嬌小可憐之義,象徵着主人公卑微的生命,可憐可愛。這些意味疊加起來, 月牙兒這題目真的是畫龍點睛之筆.

老舍先生的文字功底可謂一絕,字句的斟酌,意藴的表達,氛圍的營造等等無一處不在體現着, 流暢的篇章,京味兒的語言,生動形象,平添了幾分親切之感,都説老舍先生是位語言大師,讀他的文章,不僅能夠在思想上得到啟發,更可以在他的字裏行間感受中華語言的魅力。

對於月牙兒這篇文章的任何讚頌都是多餘。因為它就是那麼完美的印在了紙上,每次看的時候就又回到文中走一遭。讓人能有這種感受的文章,我找不出什麼詞彙去讚頌它。只是每讀一遍就多一層感觸,從文字中感到文字應該有的力量。月牙兒就像是老舍先生寫的那樣,帶着點寒氣的一鈎淺金,讓讀的人有寒冷的感覺。

《月牙兒》讀書筆記二

看了老舍的<<月牙兒>>,我在感傷的同時認為這本書更適合女性讀。或許這也算是我的偏見吧,我總認為女子讀會多點同情和理解,而男子讀或許會有點不平的委屈之氣。畢竟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女子的心酸史,男子總會缺點感覺,可是老舍作為一名男子,我不得不去佩服。

<<月牙兒>>講的是女主角面臨父親的死去和母親相依為命,而後母親靠着當東西和幫別人洗衣服為生。這本書多用女主角的獨白來敍訴,一切自然也煽情。"母親"經常幫別人洗襪子導致自己吃不下飯,可是無疑的除了堅持又能如何,那個年代靠雙手吃飯也不容易。最後母親嫁人了,新爸對女主角挺好的。可是在女主角爸死那天晚上淒涼的月牙兒也看不到了。

日子這麼過着,一切似乎好了,可是小説擺脱不了曲折,一如生活擺脱不了坎坷,新爸莫名的走了,可是生活依舊繼續。好點的日子畢竟擁有過,所以失去後就不可能一如從前。"媽媽"沒有再以洗衣服為生,而是賣肉。在現在看來,這有點難以理解,可是那個社會,或許暗藏的是洗衣服也沒得做......這位媽媽畢竟是偉大的,因為她就算如此也不放棄女兒的學業。女主角有想不通的時候,可是依然理解。後來隨着媽媽的老去,她又要嫁人了,女主角只能選擇和媽媽分道揚鑣或者賣肉養母和自己。她選擇了前者。在未經歷足以讓自己無望的事情之前,人總是會殘留着倔強,或許是不甘心,無法説服自己,亦或心裏總是會殘留希望,即使不相信神,這或許是人的本能吧。

在媽媽走後的一段日子裏女主角是幸運的,相比她不幸的一生。她得到她所在學校女校長的幫助,暫時有吃住,還可以讀書。後來她還幫班上的人織東西,賺點錢,她也曾遇見過媽媽,她沒敢認,因為她在同學中......女主角也曾想過,她似乎可以養她媽媽的,靠幫別人織東西。雖然她長大了,可這點她還象個孩子。有時候真希望故事就這麼結尾,或許很好,也帶着我習慣性的逃避。可是現實總是在我們以為可以逃避的時候讓我們措手不及。

女校長要調走了,她告訴女主角,她一走就無法保障女主角的吃住了。女主角也明白,可是手上少數的錢又能如何?她去找工作,可是連洗衣服也不要她,她明白了媽媽的苦,而我也更明白了兩個女人的悲劇。這些日子,她又看到了久違的月牙,她相信月牙是希望的象徵,而我卻清楚的記得,那個淒涼的月牙兒曾經出現再女主角父親死去的晚上,那時的月牙兒應該也和這次一樣美吧?

後來女主角又去找了女校長,她遇到了一個青年,對他很有好感,什麼都不告訴了他。最後她把她自己賣給了那個青年,在這説賣似乎有點牽強,在對比了後來以後。因為她畢竟有了點類似愛情的懵懂。而這畢竟不是愛情,我想,在後來的一切發生後,她再想起這段往事,或許會感到些許的安慰吧......可是畢竟是悲哀。後來男青年的老婆找到了她,讓她放棄。她放棄了,或許只是不想爭的麻木,也可能是對那個愛情裏傻瓜式女人的同情吧。不過就放棄了,倔強再次來了。

她這次波折後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作為飯店裏端盤的服務員,也無法擺脱勾引的命運,可是她不願意,骨子裏還是有不情願。而她也學不會勾引,在書中的勾引在我看來變成了下層人民對生無情的掙扎。女主角學不會,所以她走了,離開了飯店。她遇到了男青年的老婆,那個可憐的女人失去了一切,在女主角放棄後,男青年跟別的女人走了,他老婆失去了一切,她後悔當初讓女主角放棄,不然還能共享。愛情裏愛的一方,卑微的讓人無話可説,愛情裏可以容忍分享,在我看來是一種絕望的掙扎。女主角同情她,可是我同情女主角。

後來女主角去賣肉了,她的母親後來找到了她。和她生活。在那個她病痛的日子,她和母親相遇了,悲哀和歡喜,什麼都不重要。絕望日子裏的短暫插曲只會加劇日後的痛苦。賣肉加劇她的衰老,生活加劇她的麻木。後來官家抓賣肉的,也只是這種不納税的賣肉的!!後來的後來,故事結局時女主角絕望又另類享受的呆在監獄裏,她活着,這樣更好吧。

這本書充滿了悲情的色彩和那個時代的悲慘。可是我不得不敬佩的是這些悲情人物,因為他們從來未放棄過活着,即使沒擁有完美的家庭,唯美的愛情,甚至連平淡都是奢侈,可是他們依然活着。而包括我在內的人,很多都不明白活着有什麼。

這本書描寫了很多次月牙兒,在一個個悲涼的夜晚,這月牙兒見證了女主角的悲劇,也見證了她的改變。每個場景的月牙兒都有它獨特的味道,讓人無法忽略。而讓我慶幸的是月牙兒夜遊它美好的一面,因為最後月牙兒還在,女主角的那點小倔強還在......

看了這本書,我想我想擁有的很多,可是人似乎越美好就越習慣報怨生活。其實生活真該多點勵志,不然在等待黎明時會被黑暗嚇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