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1

暑假裏,我把四大名著裏的《三國演義》看了一遍,至今,故事裏的那些情節還在我腦海裏迴盪。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15篇)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説。作者是羅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説。小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裏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歡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三顧茅廬、空城計等等這幾個故事。

《三國演義》裏有很多很多的厲害人物,有被稱為奸雄的曹操,東吳的主公孫權,還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劉備,也有小氣妒忌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和趙雲。關於他們的事蹟,我讀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諸葛亮的“空城計”“草船借箭”趙雲的“單騎救主”現在我閉着眼睛都能説出來。

《三國演義》講的是軍事策略,講的是如何統治自己的國家,一個國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個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會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就像人們所説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個能為自己主公、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就算不一定會給國家帶來繁榮強盛。但也不會對自己國家不利。

讀了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示,受到了很大的啟迪。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冷靜”學習劉備的“謙虛”學習魯肅的“忠厚”我今後一定會做得更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2

前段時間,我讀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諸葛亮在吳國的時候,周瑜覺得他太厲害了,想方設法想要除掉他,便説軍中缺箭,便叫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只要三天就能造出箭來,還下了軍令狀在三天之內造不出十萬支箭來甘願受重罰,説完便告辭了,周瑜聽了,心裏樂開了花。周瑜手下魯肅去拜見諸葛亮,諸葛亮讓他私拔二十條船,每條船三十人,再在船邊立上成束的草,用青布蓋上,而且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可是,借船給諸葛亮後,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見諸葛亮有反應,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時分,諸葛亮突然叫魯肅去取箭,還叫人把那二十艘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向曹操水寨開去。五更時分,船就到了水寨諸葛亮又讓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讓將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由於是大霧天氣,曹操不敢出兵,只好射箭。天快要亮時諸葛亮又叫將士們一起喊到:“謝丞相箭!”這時船已經開出去了十多公里了,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諸葛亮回去一清點,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隻箭,還多出了幾萬支呢。這讓周瑜非常生氣。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心眼不要太小,因為在諸葛亮三氣周瑜時,周瑜看不得別人比他強,諸葛亮就利用這一點來對付周瑜,讓周瑜氣得箭傷裂開。周瑜臨死時長歎三聲:“既生瑜,何生亮?”,説完就一命嗚呼了。

雖然我很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我最佩服的還是羅貫中能寫出這麼好的作品!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3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邊彷彿又傳來了這句富有哲理的話,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國古典名着—《三國演義》。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其實在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無法理解書中的場景,語言所富含的意義,越往後就越進入角色,最後就完全沉醉在裏面了。書中的人物就彷彿在我的面前,訴説着他的喜悦,他的無奈,他的憤怒……

在書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他們驍勇善戰,又那麼仁義。而我最喜愛的,是聰明機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的卧龍先生諸葛亮,他的心中彷彿就裝着軍隊,裝着陣法,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圍魏救趙,罵死王朗,火燒赤壁,遺計斬魏延……他一次次的令讀者感歎,其中,使我最感興趣的是,三氣周瑜,他的計謀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趙雲守住城,待周瑜來到時,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們的口號是:“活捉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復發,跌下馬來,被人抬了回去。到半路上,又看到諸葛亮在山腰上彈琴,彈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長河頌》周瑜是個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諸葛亮,於是就要和他一決雌雄,讓軍士們向上衝,還沒上去,諸葛亮安排的蜀軍,就出來了,吳軍寡不敵眾,直接就愣住了,周瑜於是又氣暈了過去。最後就去世了,生前最後一句話是:“既生瑜,何生亮!”

看到這裏,我不禁覺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賢妒能。可諸葛亮卻説:“周瑜不是嫉賢妒能,他是恨諸葛亮這樣的才幹為什麼不能為吳國所用,否則也不會讓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勸説諸葛亮降吳。

在書中,我最快樂的就是看到敵人中了卧龍先生的計策,或者被蜀國大將打敗,最痛苦的就是看到大英雄們一個一個的死去。關羽,張飛,趙雲,劉備,諸葛亮……特別是看到諸葛亮與世長辭的時候,我的眼淚就在眼眶裏打,卧龍先生自從劉備去世後,為了報知遇之恩和託孤之重,一直兢兢業業,扶持幼主。可是,天妒英才,他還是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去世了。那一天,一顆很大的星星從天空中墜了下來,他儘管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想着國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結晶留給了姜維,還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給那些大將軍們留下了許多錦囊妙計,他把他的一切都獻給了國家,可歌可泣。

當然,在書中,這類忠誠的人,屢見不鮮,一次一次的令人感動,也告訴我們許多道理,驕兵必敗,兵不厭詐……讓我一生受益匪淺。感謝你,羅貫中先生,感謝你《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4

《三國演義》這本書,剛剛看到他就對他情有獨鍾。已經看了他幾遍了,可還是百讀不厭。《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故事對於我來説就是一次體驗,每一頁就是另一個世界。《三國演義》對於我來説就是一次奇妙的體驗。這也許就是我這麼愛讀三國演義的原因所在吧。

當我每看見一個又一個人物時,我都會興奮的在他名字加一個形容詞,比如:機智聰明的諸葛亮,勤奮好學的劉備,俠腸義膽的關羽,武功高深的趙雲,膽小怕事的劉禪,一代奸雄的曹操,多才多藝的周瑜……

其中不只是人物,其中的36個故事更是讓我陶醉不已:《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顧茅廬》,《孔明借東風》,《趙雲三進三出》,《孔明三氣周瑜》……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事例是《七步詩》,《七步詩》主要講述了的是,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後,對曹植的才智感到十分的嫉妒,並且又怕曹植奪走他的皇位。打算把曹植直接斬殺掉,可是後面他又想到,我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如果我直接斬殺他,可能會留下罵名。所以曹丕便然曹植在七步以內吟誦出一首詩。曹植便接機寫了一首詩用來諷刺曹植和曹丕兄弟之間的關係,可沒想這首詩卻因此流傳千古。

讀完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知道了兄弟是和睦相處的,不然就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和自己的兄弟,朋友不要發生矛盾。同時我也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曹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才華橫溢的詩人。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曹丕的陰險狡詐,不敢和曹植光明正大的PK,而在背後搞一些小偷小摸。

雖然如此,可我在《三國演義》最喜歡的人物卻不是曹植,而是趙雲。

我喜歡趙雲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他嘵勇善戰。就比如他三進三出曹營,想想曹營中至少也是有十萬多兵馬的吧,可是趙雲一個人卻三進三出曹營,無人能敵,雖然不能説是毫髮無損的出來,但至少沒有一個人能攔得住他。我覺得不是曹軍太弱,而是趙雲太厲害。二是膽識過人,還是拿三進三出這件事來講吧。你想想,十萬多人呀,多麼恐怖的數字,而趙雲卻敢在十萬多人中救一個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嬰兒,這是要多大的膽呀。三是因為他這個人非常耿直,就比如:劉備要伐孫權,劉備問他有何意見?他毫不猶豫的説“:我不贊同。”

所以説他比較耿直。而且這也再次證明他膽識過人,王上都已經想好的事他敢站出來反對。

這本書還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也有很多人物令我們思考。《三國演義》是一部一讀就放不下的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5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

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很多人都説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匆匆忙忙地趕了一個下午,沒打完,也打不完,過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還是饒我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6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7

懷着激動的心情,用了連天時間看完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看到傷心時我會落淚,開心是我會哈哈大笑,看到憤怒時我會暴跳如雷。

整本書圍繞着“智”和“勇”來描寫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和智謀;周瑜的心胸狹等,人物性格鮮明,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

我個人認為書中旳智要大於勇。比如諸葛亮在西城用的空城計,嚇退了英勇善戰的司馬懿,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可故事中也有“智不化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讓後輩恥笑的——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皇帝能做出這樣時移俗易的事呢?在當季社會,也用類似的人,仗着父母有權勢的富二代、官二代們,整天無所事事,到頭來一事無成。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應戰。呂布和顏良劉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話,何必被曹操拉出去斬首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説清楚,何必被義比天大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有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居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再看看國家——魏國,曾經煊赫一時,蜀國攻無不居,吳國名震江東。從國家就能看出皇帝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遭人恨;劉備愛民如子受擁護;而孫權心胸狹窄人見人怕。

三國中魏國最厲害不是浪得虛名。曹操用兵精煉,再加上司馬懿用兵如神、英勇善戰,即使諸葛亮也遜色一籌。但他們也有致命的弱點,曹操疑心太大,司馬懿過於狡猾。曹操如果不一心向討伐蜀國,也不會受到諸葛亮三次埋伏導致親自率領的七十萬大軍最後只剩下二十七人,損失之重大。我們這個時代也有像司馬懿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不計後果,達到目的後坐享其成。事情總有敗露的時候,還是腳踏實地得來的好,哪一個假皇帝能做長遠呢!

《三國演義》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很多,劉備的善良,關羽的義氣,張飛的勇敢等等,願我們多學習他們的優點,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8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一把青龍偃月刀讓多少人聞風喪膽,劉備曾説:“關羽,身長九尺,須長兩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膏;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一身霸氣使人見而躲之。在桃園三結義中身為老二。

在看桃園三結義三弟張飛被世人稱為勇者,一身都是膽。手持丈八蛇矛,英勇無比。最愛説的一句話是“我乃燕人張飛,誰敢與我大戰三百回合。”這句話表現出了張飛機智勇敢,善於挑戰自我。

劉備,張飛與關羽的大哥,為人豪氣,喜歡和天下豪傑為友,一次黃巾賊程遠志來犯,劉備領五百精鋭前去迎敵,左有云長,右有翼德,劉備罵道:“反國逆賊,何不早降。”程遠志怒火中燒,遣副將鄧茂去擊殺劉備,誰知,被張飛一矛刺進心窩,程遠志見鄧茂落馬,立即大怒騎馬自取張飛首級,關羽大刀飛舞,程遠志被殺得個措手不及,被劈成兩半,後人説:“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斬,三分好把姓名標。”

三國中我最喜歡周瑜,他火燒赤壁,令曹操數百萬大軍身亡,那天黑夜被火光照得通亮,非常壯觀。但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死前最後一句話是:“即生瑜,何生亮。”讓人感到周瑜死得很冤枉,死時才三十六歲。一位能文能武的人,被活生生的氣死。真悲哀。

在三國中一些是是非非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所以要多讀書多看報。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9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智慧過人、聰明絕頂、無所不精,但是最終卻“出師未捷身先死”,未能光復漢室。縱觀一生,他與蜀漢國運緊緊相連。我認為:諸葛亮的智慧使得蜀漢成為三國之一,但也正是由於他對於智慧的過分自負,使得蜀漢兵疲民敝,最終滅亡。

諸葛亮本人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隆重作對”,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出山之後,馬上帶領劉備的軍隊以弱勝強,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後來還成功地聯吳抗曹,實現三分天下。在這一過程中,諸葛亮彰顯了他無與倫比的個人能力,但也暴露出了他的缺點。

其一便是他做不到知人善任。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明知曹操對關羽有恩,關羽又極其重恩重義,卻偏偏安排關羽在華容道上,白白喪失了捉拿曹操的絕佳機會。據此來看,曹操揚鞭大笑是有一定道理的。諸葛亮神機妙算,能將曹操步步逼往華容道絕境,卻終究因為自己用人不當讓曹操得以生還。他夜觀天象發現曹操未合身亡,卻不曾想到這天象正是緣於自己的缺點:不會識人,不會用人。

其二便是他的事必躬親。諸葛亮為人極其認真謹慎,無論多小的事情都不容許差錯。他太倚重自己的個人能力,以至於事無鉅細,必親自過問。結果將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早早離開人世。作為丞相,他需要做的應該是統領大局,至於細節就交給不同的人去做也未嘗不可。而他卻在主持國事的同時又帶兵打仗,不光拖垮了自己,更使得蜀漢後期人才匱乏,後繼無人。他雖然是人才,卻不會培養人才;他的能力成就了他,卻也害了他和他的國家。

其三便是他的心浮氣躁,主要表現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劉備遺願,因此頻繁征戰,力圖攻下中原。此時他的智慧被過於強烈的願望與情感所矇蔽,如當年的劉備。劉備因關羽的死不顧聯吳抗曹的戰略而攻打東吳,結果大敗而歸;諸葛亮因劉備的死不顧蜀國遠遠弱於曹魏的事實,六出祁山,使得蜀漢國力難以恢復,自己也累死在五丈原。這兩次的感情用事,使得蜀漢由盛轉衰,由衰轉危。需要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的蜀漢連年進行毫無意義的征戰,窮兵黷武的諸葛亮忘了自己所看重的天命。最終如司馬懿所説“不識天數,強要相侵,理宜殄滅”。結果也是自負才能,逆天而行,自取其敗而已。

總體看來,諸葛亮也是聰明半世,糊塗半世。周瑜自負,自負到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更聰明而吐血身亡;諸葛亮更自負,自負到對任何人都不放心的程度,自負到想單憑自己的智慧一統天下。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可嘉,行為不可取。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10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良好的歷史教育書。在我還沒有讀者本書之前,我早就聽説了諸葛亮的赫赫大名,開始讀了《三國演義》,讓我對鼎鼎大名的諸葛亮又有了新的認識。

沒讀了《三國演義》的時候,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不怕危險、神機妙算的人,他的才華、他的勇敢和他的想法都十分令我敬佩。

提到諸葛亮,便是卧龍先生、孔明兩個稱號,聰明機智的他,受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邀請,他和劉備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還當上了軍師。

諸葛亮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更是足智多謀,在“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中,諸葛亮三次讓不懷好意的周瑜受傷,在最終的那一次,周瑜被氣死了。在這個故事中,我佩服諸葛亮的敏捷與勇氣。在“七擒孟獲”中,我佩服諸葛亮的有膽有謀和智慧。他真是一個好軍師。

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諸葛亮用行動打敗了周瑜,説服了他,還打敗了曹操,不費吹之力地就獲得了十萬只箭。讓我加深了對他的印象,知道他還會知天文,懂地理。

但,諸葛亮也不是萬能、十全十美的,他一生中最遺憾的事就是“斬馬謖”,在劉備臨終前,曾告誡過諸葛亮,他説:“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結果諸葛亮沒聽,聽信了馬謖的軍令狀,在最要緊的一站差一點大敗。真是諸葛亮斬馬謖——不念舊情啊!

又過了六年,諸葛亮與幾千名工匠用木頭造出了神奇的“木牛流馬”,這些木牛流馬都是諸葛亮自己發明的運糧食的好工具啊!司馬懿知道後,下令搶木牛流馬,自己又仿造了一批,結果在運糧食時,被諸葛亮他們搶回。在這一仗中,諸葛亮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一萬多石糧食,數千匹木牛流馬。

諸葛亮臨死七天,他在老將姜維的勸説下用了祈禳之法想為自己增加十年壽命,七天之內,如果點燃的本名燈滅了,便必死無疑。結果前六天都沒有問題,偏偏到了第七天,本名燈被刮來的一陣風吹滅了,我也很傷心,為什麼會被風颳滅啊!裏明十分,諸葛亮口吐鮮血,病死了……

合上這本《三國演義》,我很激動,又很傷心,激動是因為我欣賞完了這本名著,而傷心是因為劉備、諸葛亮等人紛紛去世,有些捨不得,又有些難過。

這本書中的人物有很多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如,劉備的好學、不莽撞,關羽的大膽、有勇氣等。《三國演義》讓我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多動腦筋,因為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大意失荊州”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部三國多少熱血豪傑,多少經典故事!其中《桃園三結義》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章。“劉備、張飛、關羽”小説裏最有名的三位英雄豪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認識,什麼時候認識的嗎?

劉玄德家裏很窮,每天只能靠賣草鞋為生。有一天,劉玄德剛賣完草鞋,看見了文榜,就唉聲歎氣,然後有人問:“大丈夫不去為國家出力,在這歎什麼氣?”劉玄德説:“我本是漢室宗親,今見黃巾大亂,但是不可以殺賊安民,只能恨自己無能,所以才歎氣。”劉玄德之後才知道,這個人姓張名飛,字翼德。

之後,倆人一起到村店中飲酒,之後又見到了一位壯漢,推着車子,來到店裏休息,並且大聲叫來小二快去拿酒來,好讓他去投軍。劉玄德一見,便邀請他一塊座,並問他的名字,大家應該都知道,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關雲長,關羽。三人一起到張飛的莊上,一起談論大事,看見越談越投合,就決定結為兄弟,張飛的莊後有一桃花林,桃花開的正旺。次日,三人便在桃林結為兄弟......

這一結義,就有了很多的故事。三人互相照顧、同牀睡覺,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是和親兄弟一樣親。可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看出,諸葛亮知道關羽是不會殺曹操,可是劉玄德卻不知道,關羽空手回營,便讓諸葛亮賜死,劉玄德在旁邊求情説,三人結義時,説同年同月同日死,請諸葛亮記過,將功贖罪,孔明才才饒了關羽一死。

劉、關、張三人雖誓説同年同月同日死,但關羽卻第一個死的。關羽帶着大兒子關興去應戰敵人,但是卻被孫權用計抓獲,被抓後,關羽關興寧死不服,便英年早逝了。劉備和張飛知道後心中憤怒難平,便要起兵徵東吳,可是張飛因為對將士們不好,平時又打又罵,被範疆和張達陷害,取了道級給孫權。百家筆記網劉備得知後,心中十分惱火,誓死也要殺了孫權,紮營七百里外,要征伐孫權。可是劉備最終沒有聽孔明的話,病死了。劉、關、張三人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關、劉、張這三人就是因為關羽,讓他兩人也喪命。可見的三人的義氣有多重,每個人都是有勇有謀的好漢,但又因為他們的深情厚誼毀於一旦。雖然是晉王司馬炎統領了三國。但劉、關、張的故事卻在我的心中迴盪。

這三位英雄,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守衞國家,不辭辛苦。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張飛性格直爽,但重情義。關羽驍勇善戰,劉備有勇有謀,他們都在為國家而戰鬥。

歲月悠悠,桃花開謝,當年的桃園早就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可是桃園結義的精神情懷,永遠烙刻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裏。《桃園三結義》我最喜歡的文章!

作者:濰坊市坊子實驗學校六年級 魯雅婷

指導教師點評:小作者在《三國演義》選取了《桃園三結義》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寫讀後感,可見劉關張三人那種真誠的兄弟情誼和為拯救家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精神打動了她。“歲月悠悠,桃花開謝”時光流逝,劉關張三人雖然已經煙消雲散,可是他們與國與家的擔當責任的意識,卻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1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13

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書中寫的劉禪,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周瑜,魯肅,張飛、許褚、典韋,這些人物給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因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温酒斬華雄中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我很佩服關羽能殺掉那麼多厲害的人。

三國裏最有智謀的非諸葛亮不可,因為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七星燈,以空城計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諸葛亮讓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諸葛亮誓不兩立,周瑜還説:“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周瑜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想把劉備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覺周瑜氣量狹小,不像一個英雄。劉備很重視人才,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備手下的大將,但他仍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他終於歸到了劉備門下。後來,多虧趙雲單槍匹馬從曹營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脱險。所以這些事例讓我知道劉備很重視人才,趙雲對劉備很忠誠。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曹操赤壁之戰之所以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曹操沒有聽取並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讓我知道一定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態,各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讓我知道了,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不應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這真是一本值得品讀的書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14

寒假期間,爸爸在佛山圖書館買了四大名着的連環畫,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三國演義》,而且爸爸説這本書最好是趁年少讀多幾遍,會懂得很多很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於是我就在假期裏讀了這本連環畫。

你別少看這只是連環畫,我覺得它比大人看的那好像磚頭那樣大的純文字書要好看N倍呢。你瞧,關羽、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裏的一朵朵,一叢叢的桃花畫得多美啊,我一邊讀着,一邊還可以聞到桃花香味呢。還有那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羽扇綸巾的周瑜,野心勃勃、陰險狡猾的曹操、董卓,每個人物刻畫得都仿如真人一樣,最畫得英姿勃勃的要算,“三英戰呂布”那一幅了。刀光劍影,人馬奔騰就在我的眼前一樣,讓我身在其中,如臨其境。

不過呢,最讓我難忘的還是諸葛亮三戲周瑜那段,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隘,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法子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結果諸葛亮從容應對,神機妙算地用草船借了曹操十萬支箭。把周瑜氣得不得可了。在這裏,我知道了諸葛亮對天文地理是好精通,他知道了三天內天肯定有大霧,果然如此,我深深地佩服他。爸爸對我説:“苑儀,你知諸葛亮為什麼在那古代落後,沒有任何儀器的年代都能預計到天氣嗎,是因為他在長期刻苦學習各種各樣書籍分不開的。他在往後日子裏面所取得的成功,除了他能運用畢生所學外,還和他高尚的人格品行密切相連的。”

我默默地點頭,但我的心卻不能平靜。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15

這段時間,經過老師的推薦我讀了許多書籍,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非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直至漢末晉初這段時間曹魏、蜀漢和孫吳三個國家進行戰鬥。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劉備,整本書以劉備為中心,寫了一系列關於他的種種事蹟。

在這本書中,寫了劉備打了許多勝戰,因此我非常佩服他。劉備也十分謙虛,就以《三顧茅廬》來説吧,他三訪諸葛亮,張飛因諸葛亮遲遲不出門見人都已經憤怒不已了,而劉備卻還是那麼冷靜地等待着諸葛亮。當然,關羽也很有個性,在張飛生氣時,他總是及時相勸,阻止張飛動怒。

在説説曹操吧。他在《三國演義》中雖然被稱為“奸雄”,但他對劉備説的話,劉備不入耳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了什麼叫做寬容大度。本來我一直以為曹操是一個待人很壞、很冷酷的人,但一讀到這裏時,我對他的看法完全變了。

讀完這本名著後,故事情節仍然在我的腦海中浮現。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對於朋友要講義氣,不能因為對方的官位或身份的高低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像文中的關羽,他對故主忠誠,又因為鬥爭失敗投降,沒有半點兒想以陷害的方式擊倒對方,但在我的眼裏,他並沒有戰敗,因為他最後還是凱旋歸來,身上有一種可貴的,只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忠。

在《三國演義》中,我見識到了各種風格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和愛好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永遠一樣,就是重情重義,正所謂“亂世世英雄”,他們就是情誼上最傑出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