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大泊中心國小 賀康霖

《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本學期,學校教導處倡議每位教師自己選擇一本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書籍進行閲讀,由於我這學期初次當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遇到了很多問題,於是我就選擇了《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今日,我用自己粗淺的文筆談談自己在讀了《做最好的班主任》的點滴感受。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和學生之間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與學生很好地溝通,換來的只是自己的感歎。每天晚上總在想怎樣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説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構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就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着魏老師所説的用 “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但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二、愛心

小原國芳説“班主任要具有奉獻精神”。常聽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説: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為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為。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三、責任心

常認為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地陪着學生,學生成績好,考上好的學校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為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為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為。責任心的背後是我們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現想。現今社會越來越功利化,我們的思想正在漸漸蜕變,更多的人把教師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把金錢的多少作為衡量的標尺,那自然就談不上什麼教育理想,也不會存在所謂教育理想(即責任心)。而我們需要的班主任,是應該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有超越苦難的精神,有遙望未來的眼睛,有創新教育的理念。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的含義,明白班主任工作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