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作品《無常》讀後感5篇

《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醜惡面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無常》的讀後感,歡迎閲讀參考。

魯迅文學作品《無常》讀後感5篇

《無常》讀後感(一)

《無常》是《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歡的之一,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種鬼怪。在《無常》中他比較詳盡地記述了在廟會中見到的“無常”。

從文本里來看,人們在廟會上都比較喜歡白無常,而普遍討厭黑無常,而從文字來看魯迅也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羣”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

就我個人的感覺,黑白無常都是很有趣兩個鬼。一黑一白,一哭一笑,這些都很能體現人世的一些東西,而無常一般都拿着破芭蕉扇,鐵索和算盤;前面兩樣都比較好理解,一般在古代扇子似乎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所以出來個把鬼怪拿把扇子擺擺譜也不算什麼稀奇,鐵索用來鎖死鬼,但為什麼又要拿個算盤呢?到底有何功用?難道可以當滑板?

無常還戴着二尺來高的帽子,帽子上寫字,白無常寫着“一見有喜”,黑無常寫着“一見發財”。很簡單的八個字卻體現了人的普遍願望——生活幸福,腰纏萬貫。可惜見到的時候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對於人生和死亡的雙重嘲弄,反正很有趣。魯迅還説在一些圖本中,白無常帽子上寫的是“你也來了”,黑無常則比較兇惡地寫着“正在捉你”。

還有一點值得推敲的是,無常一般都吐着長舌頭,我們知道吐長舌頭的鬼是吊死鬼,所以很可能一開始無常其實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鬼,而隨着業務發展的需要他很可能是閻王爺通過內部招聘選拔出來的。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

原來鬼也有情啊。喜從中來,怒從中來,都是一瞬間。無常鬼時刻在纏着我們,附了身。

人生不過如此,在無數次喜怒迭轉中,出生,生存,生活,昇華,“涅磐”,參禪悟道是個很好解脱方式。

但人不能總在紅塵外,有的人,在凡世,不管喜樂怒哀,都作為積極的生活方式去積極的對待。有的人,在凡世,不能掙脱怒與哀帶來的情緒,消極對待。

你是否學會了什麼時候平和?什麼時候激昂?什麼時候沉默?

《無常》讀後感(二)

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説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種鬼怪。在《無常》中他比較詳盡地記述了在廟會中見到的“無常”。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在廟會上都比較喜歡白無常,而普遍討厭黑無常,而從文字來看魯迅也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羣”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

《無常》讀後感(三)

讀完《無常》之後,我對於“無常”的形象有了重新的定義。文中描述的“無常”“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深受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種鬼怪。在《無常》中他比較詳盡地記述了在廟會中見到的“無常”。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在廟會上都比較喜歡白無常,而普遍討厭黑無常,而從文字來看魯迅也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羣”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醜惡面目《無常》中,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於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無常》讀後感(四)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説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種鬼怪。在《無常》中他比較詳盡地記述了在廟會中見到的“無常”。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在廟會上都比較喜歡白無常,而普遍討厭黑無常,而從文字來看魯迅也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羣”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倘使要看個分明,那麼,《玉曆鈔傳》上就畫着他的像,不過《玉曆鈔傳》也有繁簡不同的本子的,倘是繁本,就一定有。身上穿的是斬衰凶服,腰間束的是草繩,腳穿草鞋,項掛紙錠;手上是破芭蕉扇、鐵索、算盤;肩膀是聳起的,頭髮卻披下來;眉眼的外梢都向下,象一個“八”字。頭上一頂長方帽,下大頂小,按比例一算,該有二尺來高罷;在正面,就是遺老遺少們所戴瓜皮小帽的綴一粒珠子或一塊寶石的地方,直寫着四個字道:“一見有喜”。有一種本子上,卻寫的是“你也來了”。這四個字,是有時也見於包公殿的扁額上的,至於他的帽上是何人所寫,他自己還是閻羅王,我可沒有研究出。

《無常》讀後感(五)

無常,世事無常,人鬼無常。“鬼而人,理而情”,無常也,乃勾魂使者。勾魂之事,行於暗道,毫不虛偽。

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想是原本虛幻之中的醜惡嘴臉,竟讓人感到悲涼的心被慰藉。現實中的嘴臉表面殊鮮靚麗,背地裏多麼的陰惡。

無常,讓我感到世事無常。前一秒的歡離,後一秒的永別。每天改革的世界,每天退化的幸福。“規章”寫着的公正,“公僕”想着的私慾。最恐怖的不是無盡蔓延的黑暗,而是掩藏在光明中的黑暗……人鬼無常。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怎能變成食人血肉的“鬼吏”。奈何,無奈。偽善的小鬼借“好事多為”,藉口為壞。大鬼自然而然的披裹着光明的衣冠,以權利驅使私慾的完成。

小時候,無助下我曾求助過紅會,一場六位數手術我們僅獲助屈指可數的三位數。紅會就像一隻諾大的鬼,愛吃。光明的衣冠下,巨大的軀體內正蓄養着饕餮。這還不怎麼寒心,寒心到恐怖的是在手術室的生死之地,要送錢向醫生買命,不合胃口的就期望着自己的死相能好看點吧。世界如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身在此地,失望此地。我唯一的驕傲,乃我是人類的無常判官,手指一定則有鬼。

我討厭光明,光會虛偽,拐彎抹角。光越亮着黑暗越濃,人造的強光會傷透了自己。就像,官越多鬼越多,政階越高鬼越大。我喜歡黑暗,黑暗不會虛偽,直來直去。率直的邪惡好得過面具之下的欺詐。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人格”不如“鬼格”。

最恐怖的不是無盡蔓延的黑暗,而是掩藏在光明中的黑暗。魯迅是憎恨了這裏的無常而喜歡了那裏的無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