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藝術》讀後感

要當好先生,先要當好學生。教師應當是手不離卷、心不離學的人。愛學習,愛讀書,實質上是教師的職業習慣,同時也是教師人格的必要組成部分。這是吳鬆年老師《有效教學藝術》一書中的一句話。是的,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個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本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有效教學藝術》讀後感

寒假裏,我認真地讀了這本書。首先被導論中的一段小詩所吸引:藝術的靈魂在於情感;藝術的魅力在於風格;藝術的源泉在於生活;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創造;藝術的追求在於完美;藝術成功的標誌在於共鳴。

我感觸最深的是有關備課的部分。備課是個自覺過程,這種過程的特點在於教師的自我約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備課。備課不是為了應付上課,而是為了提高自我教學素質。我參加工作已經20多年,對教材掌握熟練,但如何把每節課都上成優質課,則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而吳老師給我指明瞭方向:要備出優質課,就要做一個苦練教學功力、體現教學藝術的老師;要不斷積累經驗、集聚精華,做一個不斷進取、不斷提升實踐經驗的、有自身教學魅力和教學風格的老師;做一個肯於學習鑽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專業化水平和素養的老師。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真諦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才是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也才是一個對學生有很大幫助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