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觀後感

這幾天,一直在看着一部電視連續劇《暖春》。其實我不太喜歡看電視連續劇,那婆婆媽媽的敍述,有如懶婆娘的裹腳布,特別是一些言情片。但這幾天,我一直窩在沙發上,一直等待着小花的出現。小孩子也有時跟在身邊和我一起看着小花的故事,更多的時候是問我:“爸,小花怎麼樣了?”

《暖春》觀後感

為什麼這樣簡單而平凡的事情能感化我們,尤其是在這樣功利的社會中。我相信很多人,特別是那些老媽媽、老奶奶肯定是花啦啦的流淚。在默默看着《暖春》中,總是想到“人性”這個問題。

我們同情着小孩子小花的遭遇,但更感覺到村子的可愛、善良。村子是一個世外桃源,這裏風光秀麗,民風純樸,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小家庭的獨特夢想。這些夢想基於人性而生,基於本能而存在。善良淳樸的爺爺一直是芍藥村的精神力量,一直是芍藥村的榜樣。他的善良影響着一個村,支撐着一個村子。爺爺收養了兒子而不結婚,收養了小花而讓眾人想不開。村長在被爺爺一次次忘我保護小花的動作感動後,動情地對媳婦説,“為什麼同樣吃着雜糧長大的人,且區別這麼大呢?”這句話不是隨便一個人可以體會並説出來的,但是,芍藥村幾十年來必須有一個人要説出這句話。因為幾十年來,芍藥村的人都是可愛的,都是善良的。村長説出了這句話,同時也代表了所有芍藥村的人們。

嬸孃其實也很善良,最終能被小華的一些舉動感化就是原因。我想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永遠不會為一個小孩子不懂事的動作而動她一生的追求,嬸孃也一樣。其實,就在嬸孃第二次送小花給別人而沒有成功後,她的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她把小花接回來後,已經在錯誤道路上的散步已經結束。之所以説嬸孃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不是因為她觀念的轉變和接受小花,而是她本身就不是一個可惡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是。嬸孃討厭小花的原因不是因為怕小花的到來影響她們家的收入和增加負擔,她是擔心“畢竟不是自己生的,不踏實。”這種觀念我們應該都能理解,尤其是在農村。更何況還是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呢!我們理解嬸孃,她的唯一缺點對別人沒有壞處,如果説有,那頂多算是為了養病,嬸孃放棄了在山裏的農活。這種對別人沒有影響的觀念,是長期中國農村就有的,只是在不幸的嬸孃身上表現了出來,她成了一個典型的“反面”形象。這是人性使然。

快嘴大嬸喜歡小花,是因為她們家有三個“傻皮小子”,她喜歡小花的懂事,喜歡小花的嘴甜。而這種喜歡也是中國農村所特有的觀念,不是快嘴大嬸特有的,而且對別人也沒有什麼影響。所以説,嬸孃和快嘴大嬸這些在芍藥村的女人都很善良,都是在最樸實的土壤中自然成長出來的人們,她們的身上帶有最普通的人性,表現了人性最自然的生理追求。

小花是一個傳奇,她的存在和長大保護了芍藥村。開始,小花的到來完全的打破了村子的寧靜,把不同人們的觀念表現的淋漓盡致。小花到來後,芍藥村於外界的聯繫明顯的增多,把平時一些芍藥村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集中在了這一段時間,把所有的聯繫也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小花的到來衝擊着芍藥村貧窮和生存,自私與同情,團結與苟合,獨立與安竊等考驗。這些考驗都因為小花的懂事而一一的解決。甚至在小花後來成為全村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後,這種考驗依然存在。如果説,小花在考上大學以後漸漸地淡出了村子的視野,或者在大學畢業以後不回到村子,或者回到村子而不去當老師,那麼芍藥村就會完全被擊垮,它的善良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有那樣的可能,甚至隨時就會顛覆。因為人不可能看着自己努力幫助和善良的努力倒不如一個玩世不恭的村子,一看到結果的失敗,芍藥村將會成為歷史。可喜的是,小花沒有那麼做到,她完全成為了芍藥村的一員,成為善良羣體的一份子。所以説,小花保護了芍藥村。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存在的,“來生轉世”也是存在的。人類和自然的和諧之處在於它是否遵循自然發展的道路。芍藥村之所以是世外桃源,原因就在這裏。小花的回家也是這個道理,導演其實也很善良,他和我們一樣,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本故事的獨特之處就在這裏,優秀的攝像和感人的故事不算最突出的,其他優秀的這兩個方面就沒有必要再討論了。道理大於一切,事實勝於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