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後感:真心去愛熱情去活

《人生》,中篇小説,是作家路遙的成名作。

《人生》讀後感:真心去愛熱情去活

因為生活瑣碎的事情,斷斷續續,歷時近一個月,終於真正讀完了《人生》這本書。首先感謝一位朋友把這本書借給我讀。

七月的第一天,讀完最後一行字的時候,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是因為故事中那個叫巧珍的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她熱烈而純粹的愛情,以及像土地一般寬厚包容的品格,是金子一樣閃亮的心。

説實話,最初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讀得有些漫不經心。上學時讀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由於感到前半部分的枯燥而放棄繼續閲讀。拿到《人生》時,故事發生的背景也是八零年代,與現實的物質充裕的生活似乎相隔甚遠。不過,還是一有時間就堅持閲讀。也正是那份堅持,才有了後半部分的吸引和震撼。

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出生在陝北農民家庭的有夢想青年,做為莊稼人的父母含辛茹苦供他到縣城上學直到高中畢業,成為那個時期少有的文化人。後沒考上大學回鄉教書,日子本過得舒適愜意,不料被村幹部高明樓的兒子擠掉了飯碗,落地當了農民,成為像村莊裏所有男女一樣的莊稼漢,必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跟着集體勞作。

內心苦悶,情緒低迷的時期,村裏的旺户人家劉立本的二女兒劉巧珍挽救了他。不顧全村人指點非議,義無反顧地選擇和高加林在一起約會,對他一往情深,全心全意的付出。兩個人沉浸在初戀的幸福當中,暫時掩藏了高加林心中渴望遠走高飛的大城市夢想。

後來,高加林的軍人叔叔復員轉業調回縣城,馬屁精馬佔勝通過暗地疏通關係,使高加林重新脱離農村生活,成為縣城一名記者。心中激昂的夢想再次燃起,憑藉才華和熱情,在“外面世界”體味着自我價值實現的美好。

與此同時,與高中才女黃亞萍的再次相遇,激起了兩人對彼此的愛的渴望。於是高加林放棄淳樸善良的劉巧珍,黃亞萍拋棄相戀多年的張克南,在全縣議論聲中開始張揚地出雙入對,享受所謂的羅曼蒂克愛情。絕望悲慟的劉巧珍很快另嫁他人,前男友張克南的媽媽存心報復,揭發了高加林靠走後門得職位的事實,使得高加林又被打回到農村。

認清形勢的高加林與黃亞萍斷絕關係,沮喪痛苦地回到曾經生活的家鄉。與巧珍相戀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適時她已為人婦。家人與村民的寬容和語重心長代替了唾罵和奚落,巧珍一如既往的善良寬恕,依然不求回報的為他能夠回鄉執教而奔走,使他深深醒悟到做人品格的缺失,已錯失了人生最珍貴的人。

小説讀到結尾,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穫。使我感受到文學大家留下來的作品之所以能夠被現世的我們傳閲為經典,因為他能夠結合時代背景,將人物的悲歡離合,以及人性的光輝非常精妙的展現出來。而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小説,只道你濃我濃。

路遙使我感受到,真摯的愛情與人的品格是分不開的。小説讀到一大半時,我對劉巧珍這個人物依舊沒有太多好感,只覺得她沒文化,傻乎乎的執着,怎麼樣也跳不出農村,和高加林不般配。直到她失去了愛情,她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更沒有死纏爛打不放手,而是勇敢堅強地繼續下地幹活,通過在土地上揮灑汗水來釋放心中的痛苦,向所有人證明了她的倔強不屈和無悔。不僅如此,高加林因被人告發再次回到他認為的夢想破滅的農村時,她沒有恨他報復他,而是選擇説服家人原諒自己一直以來深愛的人,繼續支持他。

讀到此時此刻,我深深震撼於路遙先生寫這本書的用意,這是對中國最大羣體——農民品格的謳歌!同時,通過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起伏,戲劇性地向讀者説明了人生選擇的重要性。

劉巧珍的愛情如同她的品格一樣閃亮,這正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所擁有的。在她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善良樸素,熱情真摯,勇敢頑強,以及無怨無悔的執着,是當下許多年輕男女所沒有的,也是值得敬畏的。

小説中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女二號,就是官二代美女黃亞萍。她與巧珍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想到她,就想起她在縣廣播電台播音的聲音,高加林每每聽到就熱血沸騰的聲音!也想起她的智慧,可以與高加林談古論今,她的遠見卓識總能使高加林熱情洋溢地憧憬美好未來,沉浸在夢想成真的歡樂中。也會想起她的任性,大小姐脾氣。她的愛情比起巧珍,更加勢不可擋,更加自我,也可以説是自私。她的愛是有條件,霸道的。“我愛你,你必須滿足我的一切要求”!

張克南更適合她。同樣在張克南身上體現了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

最後,依然對巧珍妹妹那番話感慨萬分,希望以此勉勵自己:

“以往的事,不要過分想。對待社會,我們常説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説,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的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