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歸園田居》有感

在世俗的塵埃中混混沌沌,時間久了,自然就心生倦意。無意中又一次讀到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頓覺神清氣明。忍不住反覆吟讀,並粗淺解讀,希望沒有誤解五柳先生。

讀《歸園田居》有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這千古一唱,耐人尋味,生命智慧,盡在其中。“歸隱”可能曾經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是很多人只是在不得意的時候暫時逃避,真正能夠像陶淵明一樣,飽含深情並堅決地喊出“歸去”的,“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從《歸園田居》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歸隱不是逃避,不是矯情,不是無奈,不是無路可走時唯一的選擇。

“歸去來兮!”一個“歸去”,富含着對故鄉、對心靈歸屬地的確認,“有四方之事”和“風波未靜”的官場對詩人來説只是“異地”,是“異鄉”,是個人精神無法生根的“漂泊地”。在漂泊中,牽掛心靈的永遠是故土田園。“田園將蕪”,自己的精神又何嘗不是近乎荒蕪呢?庭院中的鬆菊似乎也在思念着詩人吧?否則,如何會與詩人一樣在思念中日漸憔悴?

“實迷途之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表明作者的歸隱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不是源於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種深刻的反思,是對前途和命運的理性抉擇,是源於對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這裏,陶氏的“歸去”源於“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歸田之喜是一種智者的喜悦,正是這種智慧,使陶淵明顯示出與當時及後世諸多“隱士”的不同。

看,無論是庭中孤鬆,還是山間閒雲,田園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留戀往返。親戚晤談,彈琴讀書可以樂其心;參加春耕,登山巡壑可以快其意。或登高舒嘯,臨流賦詩。從此,孤寂、惆悵與他絕緣。雖然人生有限,但他既不要求富貴,更不期望仙境,所以只願眼下時光美妙,自己融入其中,孤往獨遊,無憂無慮,了此一生。

他已經確認官場的生活是耗費生命,完全應該拋棄。因為“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啊。

所以説,他的歸隱是對官場的主動放棄之歸,是執著人生尋找真我之歸。他不狂放,不沉淪,歲生命和自然滿懷真摯和熱愛,他所做的是追求內在的生命自由,將心靈寄託與田園,在平凡的現實中將主觀情感與自然萬物合一,在耕讀觴詠中咀嚼人生的真正價值,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大解脱。

任世事變遷,世態炎涼,唯我不變,所求不變,就是順應天性,放浪於自然大化之中。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終於彌合,自我在多年艱難的尋求和痛苦徘徊之後蟬蜕而出。人生因此而圓滿。

能夠找到心靈歸屬的人都是幸福的,陶淵明也是幸福的。陶淵明的幸福還在於他有個温柔可人的妻子。《歸園田居》中並沒有刻意寫到那個可愛的女人,但是,她的形象卻在陶淵明的文字中清晰的凸現。想想,會有多少人對“不爭氣”、不求上進、不能把官做得更大進行譏諷、抱怨、責備、甚至怨恨,可是這個女人卻一聲沒出,尊重和理解了丈夫的選擇,善解人意的安排家裏人歡迎辭官歸來的陶淵明,讓他感到輕鬆;温酒讓陶淵明盡興,讓他感到温暖;處理好家裏的各種事務讓他無憂無慮……這些事情説起來好像很簡單,真正要做到,卻又是那麼不容易。

滾滾紅塵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找到寄託自己身心的真正的歸屬地,找到最適宜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找到有多少人可以像陶淵明一樣,有一個熨貼的,知心的伴侶。

“歸去來兮!”只是,你找到了自己的家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