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共5篇)

本文目錄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孔雀東南飛》讀後感1000字《孔雀東南飛》讀後感1000字

高中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共5篇)

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戀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願生死相隨。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物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痴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羅米歐與朱麗葉》代表的西方經典愛情悲劇,而一曲《孔雀東南飛》更見中國愛情的悲壯,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我們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使他們的愛情從起點到終點,經歷磨難迴歸美麗的團圓。然而,縱觀一下滾滾紅塵,一幕幕愛情悲劇不也正在上演嗎?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且看仲卿與蘭芝這對恩愛夫妻的誓別,難道不令我們感動嗎?他們“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的悽美場面不禁讓我們潸然淚下,焦母的逼迫,使這對恩愛夫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直到雙雙殉情,仲卿與蘭芝在歷史上演繹了美麗的“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悲劇。

山無陵,江水為竭,東雷震震,夏雨雪,天地會,乃敢與君絕。仲卿與蘭芝雖然沒能白頭偕老,但他們留給後人的卻是無盡的暇思……

幾百年後,一個叫梁山伯的寒士,一個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兩情相悦卻有緣無仲卿的份,有情人要被生生拆散,演繹了一出無奈的“化蝶”,怎能不讓人歎息?人世間竟不能生相依,那麼死則化蝶翩翩起舞吧。“漸行淅遠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我認為梁祝化喋不應有恨,因為這種悽美已成永恆,代表了愛情的忠貞,成為千古傳奇。他們的愛情悲劇着實浪漫悽美。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又是幾百年後,一個叫沈園的地方,一個叫陸游的詩人,娶了一個叫唐婉的女子,伉儷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對神仙眷屬。然而陸母逼迫夫妻離異,陸游隨母意而另娶,唐婉也易嫁趙士誠。幾年後的一個春日,陸游滿懷鬱悶踽踽獨遊,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陸游滿懷傷感,詞成《釵頭鳳》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鬱而亡。“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又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殘燈滅!”美麗的邂逅竟鑄就了一個愛情悲劇,但它卻留下了永恆的美麗。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是啊,放手讓愛的人走,誰能做得到。焦劉之愛,梁祝之情,陸唐之戀,哪個不是悲劇,但哪個又不是美麗的,浪漫的呢?文學史上,從《關雎》到《靜女》、到《氓》、到《孔雀東南飛》、到《王西廂》之張生和鶯鶯、到《牡丹亭》之柳夢梅和杜麗娘、再到《紅樓夢》之寶玉和黛玉,這些文學作品表現了多少愛情的美好、多少怨男恨女、多少始亂終棄、多少出生入死終成眷屬,一代代青年男女大膽地追求着真愛,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他們為愛而歌而歡,為愛而怨而恨,為愛不求功名,為愛忠貞不渝,為愛拋灑滴滴紅淚,他們因愛而生,因愛而死,因愛還魂,譜寫了一曲曲愛情悲歌。

誰曾經擁有過的一切美好回憶,就算結果是悲劇,又能怎樣?雖然每一個人都不喜歡悲劇,因為悲劇總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令人傷懷,但也只有悲劇才會有如此的藝術魅力,值得人如此回味。因為悲劇的魅力,不僅在於它毀滅的美;悲劇的不幸,更在於它往往不僅僅是悲劇,而是永遠的生活。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人們總是嚮往大團圓式的愛情,殊不知那驚天地泣鬼神,經受風雨洗禮的悲劇愛情是更美麗的。“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上述高中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是一篇流暢,清楚的文章。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孔雀東南飛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共有三篇範文

範文一: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悦,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脱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歎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於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説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説:“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 ”,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 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現在小夫妻暱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託於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於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獨獨地守着這麼的一個寶貝兒子。深閨一貫孤獨寂寞,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也便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幸福。時下,卻忽然地瞧見兒與媳的卿卿我我,如膠似膝,好不恩愛。不論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憤怒了!

你聽我説,這並非謬論。張愛玲的《金鎖記》裏,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門。丈夫卻是患有骨癆,離不得牀半步的。且豪門是非多,這樣的生活,儘管七巧非善男信女,與幸福大概也沾不上邊吧。守到大女長安長大了,要嫁人了,七巧還困着女兒不放。別人以為是愛女心切吧。推掉了幾個忠實信徒,長安步進了尷尬的年紀,終於遇了那麼的一個男人,她以為幸福就要到來了!這時,七巧卻輕手輕腳地從陰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來。面對着準女婿,她也許只要輕輕地問候一聲,甚至僅是牽動嘴角的一絲笑就可以了。然,她沒有,輕輕地張口,微微地笑道:“長安還在上面吸着煙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蘋果讓七巧輕輕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知道,為了這男人,可憐的長安早已戒掉煙了!

曹七巧,這母親,她到底怎麼了?難説不是仲卿的母親心裏懷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還魂了。

終究,蘭芝還是穿着新娘粧向清池赴身而去了。這與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墳裏不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粧,漫天的通紅,本該都是洋洋喜氣的一片,然而這輕輕的一躍,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卻教這一切都於瞬間停止了,這美麗舉動如流星被定格,在數千年的時間荒野裏,數億人的心靈深處,是瞬間,也是永恆!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悽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於耳畔。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範文二:

近日重讀,有所感,與諸位共賞之:

1、焦仲卿的爸爸那裏去了?若其還活着。則焦母如此專橫,怎又能反映“封建社會婦女社會低下”?若已亡,則焦母一婦道人家把倆孩子撫養成人,難道不能説明她的偉大?

2、到底是什麼讓焦母看焦妻(蘭芝)“彆扭”:“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是焦母的“正詞”。但證人焦卻説“女行無偏斜”。蘭芝本人則講“奉事循公佬”,“晝夜勤作息,鄰頻營苦心”。蘭芝母説該女“十三教汝織,十四...蘭芝見了焦妹則“淚落蓮珠子”,説明姑嫂關係也不錯。 看來問題是在焦母。但什麼原因呢?我認為可能是“無後”的緣故。焦已結婚時間不短:“共事二三年”。在漢末,避孕大概也只能靠安全期。在這二三中,焦妻仍無“事”,的確有點兒問題。這大概讓沒了老頭,全心全意等着報孫子的老太“怒火中燒”!在人前人後,街坊鄰居中覺得抬不其頭來。兒子當然不能罵了。於是所有的火都發在了焦妻的身上。

3、蘭芝父在那裏,從文章中感覺到也不在了。要不然也不會輪到其兄講話!不只各位看過美國一個叫《lucky club》的反映華人的電影沒有,大漢的老爺們兒咋都象那裏頭的貨?

4、蘭芝本身的性格也有些問題:其兄也不過説了句“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痞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和雲?”這樣的話。可能人家不懂妹妹的“心底祕密”,但不管從什麼角度説,這是很“有理有據”的“貼心話”。別忘了蘭芝也説其兄“性行暴如雷”。但這樣一個急性子卻在這時候也如此的對妹妹“曉之以理”。我是一點兒也看不出有逼迫蘭芝的意思。蘭芝的心理可能太敏感了。

5、到底是什麼讓蘭芝在縣令,府君如此“搶手”?文章中未提縣令。但府君則顯然受了縣丞的“進言”:“説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即蘭芝出身好。哇塞。這難道就行啦!也太隨便了吧。

6、蘭芝到底想不想嫁給府君的“第五郎”:親事應下之後,府君送禮上門,訂於次日迎親。蘭芝母對蘭芝説“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蘭芝便“左手持刀尺,右手執凌羅,朝成素夾裙,晚成單羅衫”。從此處看她還是有嫁給府君“第五郎”的想法的。事情的急轉折發生在與焦見面後。焦的話“...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強烈的刺激了蘭芝那本來就非常敏感,非常脆弱的心裏。偏致的想法立刻產生,他們要“黃泉下想見,勿違今日言!”。再後來,就是兩個19,20歲的男女青年走向了人生的終點,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這場悲劇的核心是焦與蘭倆人的脆弱心裏。也是。20歲,能承受多大的壓力?

結論:晚婚好!!! 嘿嘿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範文三:

愛一個人需要什麼?我説不出。但焦仲卿與劉蘭芝會堅定的告訴你:這份愛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圍繞在焦、劉身邊的種種事端全都被一樣東西所驅動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懷疑、猜忌、誤解,無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興風起浪,這些滲透進他們的愛情中,如不及時化解,後果是災難性的。

由於焦仲卿之母的極度冷眼,嫁入焦府才兩年的劉蘭芝無奈的被遣回了孃家。對此,仲卿顯的無能為力,在孝字當頭的社會裏,他選擇了妥協。且不談焦母與劉蘭芝誰對誰錯,單是焦仲卿為蘭芝極力的袒護中,焦仲卿愛劉蘭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許送走劉蘭芝只是權宜之計,公務纏身的他實在無法顧及這家中變故,也許只想緩和一下局勢的他,怎麼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發的後果。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

根據其風俗,媳婦被婆家趕回孃家無異於被休棄了。在這種風氣的定勢下,在漫長而又消沉的歲月中,焦仲卿臨別時給她的誓言與希望,猶如殘留的燭光一樣越來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勸説再婚下,與內心裏萌生的懷疑,種種的疊加,她終於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塗的答應再婚。不要責備她,她僅僅只為了知道他還是愛她的麼,他什麼時候來接他?她是為了確定什麼還是在試探什麼,我想這場愛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

當那個熟悉的聲音劃破夜空傳來時,那種雨過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蘭芝欣喜若狂,奔出門去,兩人深情對望時,蘭芝的心結不復存在。但仲卿的話卻深深刺痛了她“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悔恨不已的蘭芝面對另一個誤解,她無能為力,唯一死以證明她對仲卿愛之深,愛之烈,超越生死與時空。

結局是美滿的,他們完成了他們認為最能保留這段愛情的唯一方式。在臨死前,他們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誤解。在此之後,那些曾令他們嚐盡辛酸的東西將永遠不會再撼動他們的愛情了。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孔雀東南飛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近日重讀,有所感,與諸位共賞之:

1、焦仲卿的爸爸那裏去了?若其還活着。則焦母如此專橫,怎又能反映“封建社會婦女社會低下”?若已亡,則焦母一婦道人家把倆孩子撫養成人,難道不能説明她的偉大?

2、到底是什麼讓焦母看焦妻(蘭芝)“彆扭”:“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是焦母的“正詞”。但證人焦卻説“女行無偏斜”。蘭芝本人則講“奉事循公佬”,“晝夜勤作息,鄰頻營苦心”。蘭芝母説該女“十三教汝織,十四...蘭芝見了焦妹則“淚落蓮珠子”,説明姑嫂關係也不錯。 看來問題是在焦母。但什麼原因呢?我認為可能是“無後”的緣故。焦已結婚時間不短:“共事二三年”。在漢末,避孕大概也只能靠安全期。在這二三中,焦妻仍 無“事”,的確有點兒問題。這大概讓沒了老頭,全心全意等着報孫子的老太“怒火中燒”!在人前人後,街坊鄰居中覺得抬不其頭來。兒子當然不能罵了。於是所 有的火都發在了焦妻的身上。

3、蘭芝父在那裏,從文章中感覺到也不在了。要不然也不會輪到其兄講話!不只各位看過美國一個叫《lucky club》的反映華人的電影沒有,大漢的老爺們兒咋都象那裏頭的貨?

4、蘭芝本身的性格也有些問題:其兄也不過説了句“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痞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和雲?”這樣的話。可 能人家不懂妹妹的“心底祕密”,但不管從什麼角度説,這是很“有理有據”的“貼心話”。別忘了蘭芝也説其兄“性行暴如雷”。但這樣一個急性子卻在這時候也 如此的對妹妹“曉之以理”。我是一點兒也看不出有逼迫蘭芝的意思。蘭芝的心理可能太敏感了。

5、到底是什麼讓蘭芝在縣令,府君如此“搶手”?文章中未提縣令。但府君則顯然受了縣丞的“進言”:“説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即蘭芝出身好。哇塞。這難道就行啦!也太隨便了吧。

6、蘭芝到底想不想嫁給府君的“第五郎”:親事應下之後,府君送禮上門,訂於次日迎親。蘭芝母對蘭芝説“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蘭芝便“左手持刀尺,右手執凌羅,朝成素夾裙,晚成單羅衫”。從此處看她還是有嫁給府君“第五郎”的想法的。事情的急轉折發生在與焦見面後。焦的話“...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強烈的刺激了蘭芝那本來就非常敏感,非常脆弱的心裏。偏致的想法立刻產生,他們要“黃泉下想見,勿違今日言!”。再 後來,就是兩個19,20歲的男女青年走向了人生的終點,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這場悲劇的核心是焦與蘭倆人的脆弱心裏。也是。20歲,能承受多大的壓力?

結論:晚婚好!!! 嘿嘿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1000字孔雀東南飛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悦,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脱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歎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於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説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説:“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 ”,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 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現在小夫妻暱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託於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於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獨獨地守着這麼的一個寶貝兒子。深閨一貫孤獨寂寞,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也便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幸福。時下,卻忽然地瞧見兒與媳的卿卿我我,如膠似膝,好不恩愛。不論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憤怒了!

你聽我説,這並非謬論。張愛玲的《金鎖記》裏,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門。丈夫卻是患有骨癆,離不得牀半步的。且豪門是非多,這樣的生活,儘管七巧非善男信女,與幸福大概也沾不上邊吧。守到大女長安長大了,要嫁人了,七巧還困着女兒不放。別人以為是愛女心切吧。推掉了幾個忠實信徒,長安步進了尷尬的年紀,終於遇了那麼的一個男人,她以為幸福就要到來了!這時,七巧卻輕手輕腳地從陰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來。面對着準女婿,她也許只要輕輕地問候一聲,甚至僅是牽動嘴角的一絲笑就可以了。然,她沒有,輕輕地張口,微微地笑道:“長安還在上面吸着煙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蘋果讓七巧輕輕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知道,為了這男人,可憐的長安早已戒掉煙了!

曹七巧,這母親,她到底怎麼了?難説不是仲卿的母親心裏懷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還魂了。

終究,蘭芝還是穿着新娘粧向清池赴身而去了。這與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墳裏不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粧,漫天的通紅,本該都是洋洋喜氣的一片,然而這輕輕的一躍,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卻教這一切都於瞬間停止了,這美麗舉動如流星被定格,在數千年的時間荒野裏,數億人的心靈深處,是瞬間,也是永恆!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悽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於耳畔。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1000字孔雀東南飛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悦,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脱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歎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於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説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説:“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 ”,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 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現在小夫妻暱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託於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於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獨獨地守着這麼的一個寶貝兒子。深閨一貫孤獨寂寞,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也便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幸福。時下,卻忽然地瞧見兒與媳的卿卿我我,如膠似膝,好不恩愛。不論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憤怒了!

你聽我説,這並非謬論。張愛玲的《金鎖記》裏,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門。丈夫卻是患有骨癆,離不得牀半步的。且豪門是非多,這樣的生活,儘管七巧非善男信女,與幸福大概也沾不上邊吧。守到大女長安長大了,要嫁人了,七巧還困着女兒不放。別人以為是愛女心切吧。推掉了幾個忠實信徒,長安步進了尷尬的年紀,終於遇了那麼的一個男人,她以為幸福就要到來了!這時,七巧卻輕手輕腳地從陰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來。面對着準女婿,她也許只要輕輕地問候一聲,甚至僅是牽動嘴角的一絲笑就可以了。然,她沒有,輕輕地張口,微微地笑道:“長安還在上面吸着煙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蘋果讓七巧輕輕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知道,為了這男人,可憐的長安早已戒掉煙了!

曹七巧,這母親,她到底怎麼了?難説不是仲卿的母親心裏懷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還魂了。

終究,蘭芝還是穿着新娘粧向清池赴身而去了。這與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墳裏不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粧,漫天的通紅,本該都是洋洋喜氣的一片,然而這輕輕的一躍,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卻教這一切都於瞬間停止了,這美麗舉動如流星被定格,在數千年的時間荒野裏,數億人的心靈深處,是瞬間,也是永恆!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悽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於耳畔。